Ⅰ 小學語文課堂激勵性評價語言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激勵性評價
摘要:所謂激勵性語言,是指教師用來激發學生思維,加強學生信心,引導學生去思考,幫助學生成功的關懷語言。它是師生之間藉以優化教學進程的一種情感交流,從而達到樂學的目的。
關鍵詞:語文教學; 激勵性評價
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性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語言,盡量從正面引導。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 不管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後,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贊揚與肯定。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盡可能多一些賞識與鼓勵,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有被認可的滿足感與成就感。那麼在教學中怎樣運用好激勵性語言呢?
一、情感點化在課堂的節骨眼處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的某種良好行為出現之後,如能及時得到相應的認可,就會產生某種心理滿足感,形成愉悅的心境,並使同類行為向更高層次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賞識。因此,准確合理,富有情感的鼓勵性語言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處於興奮、主動、積極的學習狀態,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然而,現實語文教學評價中,有時教師的評價大而不當,引導蒼白無力,只是簡單的評價為「對或錯」、「好或壞」,根本沒有滲透多少情感。以至於在語文教學評價中,教師根本不重視學生的情感需要與內心體驗,自己沒有感情,也不注重激勵,評價冷冷冰冰,簡簡單單,流於形式,浮於表面,導致學生被動接受,老實聽話,無動於衷。實際上,往往我們教師一句簡 單的話語,哪怕是小小的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朵小小的紅花,一個愛撫的動作,一句及時的肯定,都會給學生帶來莫大的喜悅,給我們的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一堂教研課上,有一名學生膽子特別小,平時很少回答問題,可是當我提出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時,全班舉手的人不少,他也舉了手,看到這種情況我很為他高興,雖然他可能答不上,但我還是讓他回答,沒想到他回答得非常好,只是聲音太小,我高興地對他說:「你回答得非常准確,老師為你驕傲!你想不想讓全班都聽到你精彩的回答呢?」這個學生聽到老師的表揚非常高興。於是他聲音洪亮地把答案重新說了一遍,全班同學都為他鼓掌。從此以後,我感覺這個學生有了明顯的變化,回答問題的次數多了,聲音也洪亮了。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情感的積極作用,帶動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二、尊重理解在課堂的題外話處
對學生的激勵不在於對學生一味表揚或「藏拙」,只要教師與學生形成坦誠、關懷和相互尊重的關系,並用發展的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學生,逐步培養學生客觀地認識自己,提高他們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些不足而懷疑自我價值,這樣即使教師指出學生的不足甚至是批評,學生所感受到的仍是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和期望,並由此產生進步的動力。無論是鼓勵還是批評,都要注意時機和場合,要講究策略和技巧。
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有的同學會對某一問題「打破沙鍋問到底」。如果你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對學生的發問草率處理,說他鑽牛角尖,就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打擊其對該學科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如果你說:「這位同學提出的問題很好」,或者說:「這位同學勇於提出問題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然後話鋒一轉,說:「由於時間關系,你提出的問題咱們課後再討論」。這樣既不傷學生的自尊心,又不至於在課堂上耽擱太長時間,同時又能使該學生保持對該學科的學習熱情,一舉而數得。新的課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要多表揚,少批評。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中不時地流露出對學生的理解、支持、尊重、信任等一些激勵性語言,就會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其求知慾望。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從而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三、進步喜悅於課堂的閃光點處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了讓全體學生品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教師在評價時要竭力睜大眼睛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哪怕學生的發言中只有一個用得好的詞,只有一句說得好的話,也要立即給予熱情的鼓勵。這對後進生的進步更有好處。如:「你這個詞用得真准確!」「這個句子真美!」「你的發言觸動了我的思維,震撼了我的心靈!」「你理解透徹,語言精當,表達流暢且自信滿懷,我非常欣賞你!」他們的發言中實在連值得誇獎的詞句也沒有,還可誇他們「發言聲音響亮!」「真自信!」「真大方!」「你敢於發表自己意見,進步真大
Ⅱ 語文的本質是什麼
本質是語言, 語言是思維表達的載體,是思想交流的工具, 是表達的工具
Ⅲ 語文教學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到底要教給學生什麼
本質是提升學生的素質(思想文化素質),比如說學生了解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對學生人格的塑造有很大的幫助,語文讓一個人提升內在的氣質,談吐之間能體現處一個人的知識水平,如果一個人只有錢,沒有文化,那麼就是一個土大款,其實現在語文課本的東西都太少了,學生哥根本體會不到語文的博大精深,就呢么幾篇古文和名家名篇,太局限了……
Ⅳ 語文課程的本質屬性是什麼
語文課程的基本性質:1、語文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是人類獨有的區別於世間一切生命的交往工具;但又不僅僅是工具和載體,其本身就是人類文明和世界文化的組成部分;
2、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人文,泛指一切與人類切身利益有關的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等.這種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提法更准確、更寬廣,更深刻.言語技能的獲得,創新思維的超越,文化內涵的豐富,使語文課程更貼近整體素質的培養與熏陶.
Ⅳ 語文教師課堂如何點評
一、評判式點評。即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思維方式、語言表達、情感態度等方面給予實事求是的評價。教師採取評判式點評時,首先要做到語言多樣、態度真誠、評判有針對性。湖北的熊芳芳老師教學《春》時,教師精彩的點評貫穿整堂課。如:「說得真好!你對春天裡的大自然有一種獨特的體驗。」「你充滿想像力的解說把我們也帶進了那美麗而神秘的境界之中,謝謝你!」「太好了!你是結合自己的生活在全方位地感受春天,感受作品。同學們是不是應該給他掌聲?」「聽了你的解說,連老師都對那片草地無限神往了!」「說得真是太好了,充滿了想像與聯想,老師相信,像你這樣用心的孩子是不會辜負春天的。」「你真是慧眼獨具!竟然發現了這么美麗的一處!是的,疏密結合,動靜結合,使畫面平添了許多魅力。」(見《中學語文·教學大參考》2003年第6期)這樣的點評,教師態度誠懇,語言豐富、生動,極具針對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效果十分明顯。其次要注重實事求是,既不能簡單否決也不能一味遷就。新課程倡導要對文本多元解讀,進行個性化閱讀,這種理念毫無疑問是正確的,但當學生對文本解讀有誤時,我們教師一定要及時指出。如熊芳芳老師在教《春》時,有以下片斷:一學生給雨中的人命名為「雨中的靜默」,顯然這個答案是錯誤的,教師於是反問:「雨中的人是靜默的嗎?」學生回答:「只有房屋是靜默的。」熊老師點評:「對,雨中的房屋是靜默的,雨中的人可忙著呢!我們可以說:雨夜春忙。大家說行嗎?」這一點評,教師就十分注重糾誤糾偏,並不一味叫好。因此,我們語文教師點評時,當學生思維有偏差,要在肯定學生敢想敢說的同時,大膽巧妙地說「不」,同時糾誤糾偏,撥正航向,從而引導學生會想會說。那種學生說什麼都是「好」,答什麼都是「對」,動不動就鼓掌喝彩的做法不僅僅不能給學生積極的鼓勵,持續下去,反而會給學生帶來更多消極負面的影響。
二、點撥式點評。課堂點評不僅要重「評」,評得客觀、評得准確,而且要注重「點」,做到點撥得法。點評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起到點撥、點化的作用。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在於激勵、鼓舞和喚醒。」我們語文教師點評時,要根據學生思維活動的發展趨勢,找准問題的症結,找到合適的切入點,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由具體到抽象開拓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將一些零散的或表象的東西進行升格總結,讓學生通過自己的主體活動獲得知識,掌握方法,提高認識,增強能力。在點撥時,教師要點撥得精彩,點撥得生動,點撥得精當,點撥得明白,點撥得科學,含英咀華,要揮灑教師的個性和才氣。要隨機應變,相機誘導,使點撥的內容具有提示性、啟發性、示範性,從而開啟學生的心智,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進行深層的多向的思考與探析,真正做到「四兩撥千斤」。如四川的吳明平老師執教的《說美》一課,有學生提問:「我不理解這句話:『我們一定會看得見有些臉面,如果你把他們一部分一部分地來觀察,你是找不到一點好處的;但是各部分在一起,那些臉面就很好看了。』」教師隨即問:「有同學能理解嗎?」無人回答。於是教師點撥:「聽老師舉個例子吧。外面有一塊草坪,單獨看不怎麼美,這個草坪外面有一條小河,單獨看也不怎麼美,但你把這塊草坪和小河放一塊來看,碧水映著綠草,哇,太美了!這是一種怎樣的美?」學生回答:「和諧。」教師歸納:「對了呀!和諧是美。同樣的,文中這句話所揭示的也正是這個道理。」正是教師的點撥,使學生豁然開朗,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見《語文教學通訊·初中刊》2004年第9期)。浙江的陳萬勇老師進行《智取生辰綱》的對話教學時,讓學生討論武藝高強、精明能乾的楊志失敗的原因。有學生提出了「部下無能說」,有學生提出了「對手強大說」,還有的學生提出了「天意弄人說」、「作者安排說」等等,學生的這些分析雖有其合理處,卻未能觸及本質——從楊志自身去挖掘,而這恰恰是理解楊志這個人物的關鍵。為此教師進行了點撥、引導:「剛才的發言都很有見地,但我認為大家探討問題的視角還有待全面和深入。不可否認,『作者安排說』有其合理性,但這只是一種背離了文學本質的合理,如果按這種觀點推論,既然作家可以按自己的意願來安排人物,為什麼曹雪芹不把林黛玉嫁給焦大?我以為,作家固然有權對自己筆下的人物進行設計,但這種設計必須根植於現實生活,必須講究一定的藝術性,必須符合文學創作的內在規律!再來看看『天意弄人說』,大家還記得學過的《伶官傳序》嗎?文章開篇這樣寫道:『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天意固然有弄人之處,但我們是否更應該從『人事』的角度去尋找一下楊志失敗的深層原因呢?」通過教師的這一點撥,學生頓時豁然開朗,提出了「內部矛盾說」、「自掘墳墓說」、「社會決定說」等等(《中學語文教學》2004年第3期)。作為發展中人,不完善是極正常的。但勿庸置疑,學生的聰明才智是無窮的。只要我們教師把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錯誤作為財富,在關鍵處、在思辨中能適時又巧妙地加以點化,點撥學生走向完善,他們就會掌握正確的方法,學會自己拿著鑰匙去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
三、歸要式點評。學生回答問題或對話交流時,由於年齡、學識水平等原因,往往詞不達意,語言啰嗦,條理性不強。教師點評時便要對學生的話進行歸納、整理,這就是歸要式點評。如某位教師教《回憶我的母親》一課,講到課文第六自然段時,教師問:「第六自然段作者選擇了哪些平凡的事例來表現母親儉朴的美德?」有一個學生回答時,因不知如何歸納,僅僅將課文的一些語句讀出來,教師是這樣點評的:「剛才這位同學都找對了,但是歸納不夠簡練,比如『我們用桐子榨油點燈』這句就可以縮減為『點桐油燈』」。教師的這一歸要式點評,啟發了那位同學,她馬上將其他事例概括出來了:「吃雜糧飯、穿家織布」。……此外,當師生共同探討某一問題,課堂教學進入了一個思維活躍、群情感奮的新境界時,教師在放手讓學生各抒己見、各展其才後,要進行歸要式點評,從而使學生理清思緒,形成能力。山東的高凌雲老師執教《天上的街市》時,有這樣一個學生提問答問比賽的環節——生1:為什麼「遠遠的」用得好?生2:因為遠遠望去,街燈與明星極為相似。師:能不能換個詞語來分析呢?生3:換成「遙遠的」好不好?生4:不好,太遠了,看不清了。生5:換成「身邊的」行嗎?生6:不行,太近了,就不像了。生7:「遠遠的」是疊詞,聽起來富有美感。師點評:很好,「遠遠的」准確說明了詩人與街燈的距離,並且「遠遠的」是疊詞,富有音韻美(見《中學語文教學》2004年第11期)。這一個教學片斷,教師的點評就是採取歸要式,歸納了幾位同學的答題要點,讓學生明白了「遠遠的」這個詞語的用詞之妙。還有一位教師組織學生學完《鄉愁》後,讓學生總結一首好詩至少要具備哪些基本條件。生1答:要有真摯的情感;生2答:要有鮮明的意象;生3答:要有優美的韻律。教師點評:同學們概括得很對,簡而言之,就是要做到三美,即情感美、意象美、音韻美。這位教師的歸納十分完整、到位。總而言之,採取歸要式點評,我們教師首先必須認真傾聽,尤其在面對表達不暢、話說不清楚的學生時,教師一定要耐心聽完學生的發言,切不可粗暴打斷或中止學生的發言。其次必須善於歸納,要准確完整概括出學生交流表達時的要點。惟其如此,學生才會學會歸納、學會概括、收獲知識、增長智慧。
四、補充式點評。當學生回答問題不夠完整、比較片面時,教師可以進行補充式點評,既真誠地接納,尊重他們獨特的體驗、獨特的發現,又恰到好處地進行補充。如熊芳芳老師執教《春》時,學生王薪懿的發言是:「我認為最妙的詞語是『嫩嫩的,綠綠的』,這兩個詞分別寫出了小草的質地和色澤,讓人感覺到了春所特有的氣息。」熊老師點評:「你很善於發現美。這兩個詞不僅從內容上表現了小草的美麗,還通過疊音的形式表達了作者對小草喜愛的真情。文中還有許多這樣的疊詞。」教師的這一補充式點評,讓學生准確、完整地明白了詞語的妙用。此外,當學生答問時提到了一些特有事物、現象、專業術語,教師也可進行補充式點評,予以解釋、說明。如江蘇的王錦起老師執教《桃花源記》時,老師問:「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有一個學生回答:「我認為不存在。桃花源只是陶淵明幻想的『烏托邦』,他之所以寫真實的年號、真實的人,只是為了增加真實感。」這個學生在答問時提到了「烏托邦」,顯然這個詞許多學生不明白,於是教師進行補充式點評:「他提到了『烏托邦』這個詞,我解釋一下。1516年,英國人莫爾虛構了一個烏托邦島,島上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安居樂業,彼此和睦相處,跟桃花源差不多。你的知識真豐富!」(見《語文教學通訊·初中刊》2004年第5期)。這種補充式點評是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的臨時生成,但如果教師平時沒有豐富的積累,是絕對不可能有這樣的精彩生成的。
當然,教師課堂點評的方法還有很多,上面提到的點評方法還可融合在一起使用。不管採用哪一種方法,語文教師點評時必須注重兩點:首先是要注重語言的藝術性。點評語言要做到生動、有文味,不能乾巴巴的。教師豐富形象的教學語言永遠是課堂教學的魅力之源。其次,點評時要注重情感性。語文教學就是一個儲滿情感的海洋,我們教師必須對學生寄予厚望,凝聚厚愛,做到感情真摯,飽含愛生之情。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多一份輕松,添一份喜悅,增一份成功。
Ⅵ 語文教學中評價的激勵作用介紹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當學生的某種良好行為出現之後,如能及時得到相應的認可,就會產生某種心理滿足感,形成愉悅的心境,並使同類行為向更高層次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賞識。因此,准確合理,富有鼓勵性的評價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處於興奮、主動、積極的學習狀態,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如何更好地發揮教學中評價的作用,促進和提高教學的質量,我認為教學評價更應從現代教育的特點出發,強調參與與互動,將教師的評價與學生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一、口頭評價與書面評價口頭評價是貫穿於教學中的一種即時的、情境的評價,是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的重要手段。口頭評價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高頻性等特徵,為教師的價值引導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口頭評價作為師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教師的那些看似平常的話語,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新的空間。在現實教學中,教師的口頭評價在教學過程中常會出現「不錯」、「很好」這樣的泛泛評價,不能對學生產生足夠的影響。因而教師在進行口頭評價時一定要從正確的.評價理念出發,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目標,形成注重過程關注發展為中心的新的評價體系。例如:在教學生字「春」時,教師范寫之後可以讓學生對老師的字加以評價,學生會說:「老師寫的這個字撇很好,如果捺寫得在大一些就更好了。」「你觀察得很仔細,的確是這樣,謝謝你!」聽了老師的肯定,這名學生做的更直了,聽講也更加認真了。當老師問到「誰能記住這個字?」,學生立刻活躍起來,有的說「按筆畫記」,有的說「按結構記」「我可以猜個謎語」,「好的,你說說謎語吧」,「三個人一同去踏青」,「嗯,很好,將筆畫放到謎語之中,很有新意。我想你一定可以永遠的記住「春」字的。」這個學生美滋滋的坐下了。在這之後,這個學生經常會字編一些小謎語記生字,與此同時很好的帶動了其他學生記生字的積極性。在教學之中,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小小的紅花、一個愛撫的動作,及時的肯定。都可以很好的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口頭評價是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中不可或缺組成部分。但是口頭評價的隨機性、無記錄性等特徵,一定程度上限制著口頭評價的范圍與效果。因此,口頭評價只有與其他評價手段如書面評價相結合,才能更大地發揮其作用。書面評價也是教育教學中評價的一種重要方式,它以書面形式的正規性更能引起學生對它的關注與期盼。因而它以評價的深刻性,效果的長期性的特點而日益成為師生交流的一種有效手段。作業本中一個翹起的「大拇指」,一顆鮮紅的小梅花,一個簡單的「優秀」、「真棒」、「你進步了」都足以讓學生激動好長時間,更不要說那一句句充滿鼓勵性語言的評價了。由於書面評價的長效性,因而在使用時應盡量注意語言的運用,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即使並不是表揚也要注意用語的委婉。如作業中常出現的字跡馬虎,作文內容不具體、語句不通暢,對其做書面評價時應盡量避免出現「字跡馬虎」、「書寫不認真」、「作業模糊」等語言,而應盡量改為「字跡再工整一些,你的作業會寫的更漂亮」,「如果認真書寫,就更好了。」,「相信只要用心去做,你的作業本會更整潔。」本是批評的語言,換一個委婉的說法,學生更容易接受,更能引發學生的反思。
二、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教師評價學生是教學評價常用的形式。教師在教學中的評價分為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兩類。即時評價是教師對學生的表現立即給予評價,利於及時糾正學習中的缺點和錯誤,鼓勵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延時評價指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表現不立即給予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是以鼓勵的行為方式和語言,讓學生暢所欲言,然後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機說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延時評價能充分發揚民主教學,創設自由的教育環境,提高了學生理解的深度,培養學生自信、靈活、深刻的品質。在教學中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要相互配合使用,使用即時評價來對學生給以及時的鼓勵,同時要注意學生的差異,實行延遲性評價,允許一部分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和知識與技能的積累後,逐步達到學習目標。教學中的評價並不能成為教師的專利,要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也應把評價權利下放,提倡學生自己給自己評價以及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價。讓學生參與評價,即讓被評價者從被動接受評價逐步轉向主動參與評價。使學生成為評價主體中的一員,加強評價者和被評價者之間的互動,既可以提高被評價者的主體地位,將評價變成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過程,同時在相互溝通協商中增進了雙方的了解和理解,易於形成積極、有效、平等和民主的評價關系,這將有助被評價者接納和認同評價結果,促進其不斷改進,獲得發展。教師日復一日的「你真棒」顯然不如其他同學發自內心的「你真棒,我要向你學習」更能引發學生的自豪感。
學生自主參與的自評與互評與教師的評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更有利於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激發其內在發展的動力,從而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實現個體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