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淺談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批改作業
在辦公室里,我經常看見同行埋首於批改作業中,而無暇於精心備課及教研。而我,不論是家庭作業還是課堂作業,都喜歡在教室里批改,共原因有以下三點: (1)可以縮短作業反饋評價的時間;(2)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學生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 具體做法如下: (1)對於家庭作業,一般是利用第二天的晨會時間,讓每一個學生把做好的作業翻開,放在桌子角上,自行早讀,教師巡迴批改。 (2)對於課堂作業,則在課內最後10至15分鍾,讓學生做作業,早做完的早批改。批改完後交與組長檢查、收齊。 實踐證明,在教室里批改作業,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又能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 二、改革批改作業的符號 數學教師批改作業,一般來說,錯了的打「×」,對的打「√」我覺得那個紅色的「×」是學生永遠都無法訂正的「錯」,學生每天做作業,面對以前那個「錯」,會挫傷積極性。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於做錯的題,我採取的是「____」這個符合或乾脆不批改,而用口頭提示、及時指出的方式。
② 淺談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批改作業
教學中承上啟下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是學生的作業,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作業評價已經成為新課程評價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許多教師只注重作業的布置,卻忽視了作業的批改藝術,其實作業的批改藝術在教學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覺性,同事也能減輕老師的負擔。因此,如何通過作業批改藝術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體性,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一、當前小學語文作業批改錯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沒有選擇作業批改方式的權利,作業批改權威化
權威化,是傳統教學的代名詞,傳統教學的代表人物赫爾巴特就十分強調教師的主體性,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作業批改中,教師的權威化隨處可見。作業批改也是一種居高臨下的評判者行為,教師是一個權威的人物,學生只是一個被動的評價對象,學生沒有對作業進行自我評價的權利,更沒有對教師的作業批改進行評價的權利。作業批改不能形成師生互動的局面,學生所處的被動狀態時顯而易見的。在教學過程中,常常聽到老師的抱怨:我辛辛苦苦批改出來的作業,怎麼有這么多人沒有訂正過?殊不知是學生的被動狀態大大降低了他們對作業評價的關注程度。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雖然有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的俗語,但教師並不是神,不可能樣樣精通,所以教師批改作業權威化,學生不敢質疑的情況是不利於學生發展的。教師對於作業的批改一般是全批全改,如此的批改方式存在著多種弊端,不但加重了教師的課業任務,而且助長了學生的依賴心理,更加阻礙了學生認識作業批改後訂正的重要性,以致造成教師批改作業累,學生訂正作業難的惡性循環局面。
(二)作業反饋時間長,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
總有那麼一段時間,許多學生交上來的作業來不及及時批改,以至於不能夠及時把作業反饋給學生,導致作業評價與反饋時間間隔太長,等學生看到老師對自己作業的評價時,已經沒有激情和成就感,所以對作業中的問題也不會再去深思。學生第一次交上來的作業,需要等到第二次再寫同樣作業的時候,老師才改好發給他們,當看到第一次作業評價時,緊接著又要交第二次作業,如此循環,即使學生交上來的作業教師認真批改,又有何作用呢?這樣的話,即使教師作業批改得多麼認真,評語多麼優美,勢必也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對學生的學習也談不上任何的幫助,這樣的作業批改也許更趨於一種責任。
(三)單一、機械化的評價,學生興趣降低
一直以來,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業時關注的焦點在於結果的正確無誤,而不是過程,即教師把學生作業評價定位在正確率上。大部分教師把評價學生作業當成是核對答案,有的時候更是走馬觀花,只看結果。幾十本甚至上百本作業一下子就改完了,但批閱過的作業正確率很低,沒有及時發現學生作業中的錯誤,也沒有發現學生作業中的有點。另外有些教師吧作業批改當成是例行公事,只把它當成是教師必須做的一項任務,但對如何批改最優化考慮甚少。因此,教師只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單一的等級或者分數評定,一個簡單的√或者一個簡單的閱留給學生的是怎樣的思考呢?學生在作業中十分精彩的表現老師沒有注意到,這樣單一、機械化的評價會導致學生在發回作業本後只是關心等級和分數,對作業本中出現的錯誤以及作業的質量不予重視,這樣無疑會使教學走向一個單一、機械化的弊端。
二、作業批改藝術在諧謔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作業批改藝術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動機
作業批改藝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在近段時間的執教中深有體會。拿到班裡好學生的作業本時,面對賞心悅目的本子,我批改得很仔細,可是有時候對中等生的作業批改確實馬虎了事,導致中等生不自信,沒有繼續學習的強大動力,畢竟一個人的力量來管理幾十個人的作業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殊不知作業批改卻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也許只是作業本上的一個笑臉,抑或是幾句鼓勵的話,可影響的也許是一個孩子的一生。方法很好,要繼續努力啊,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老師真為你而感到驕傲等,這種帶有感情色彩的評語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愛,可以讓學生心中充滿希望。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增強,學習動機更加明確,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作業批改藝術可以拓寬學生思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不管什麼樣的孩子,他們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及時是成年後的我們也依舊如此,也許只是一個小小的鼓勵的眼神,就可以使學生歡呼雀躍,讓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我讓學生自由准備聽寫,你可以多抄幾遍生疏的詞語,可以選擇大聲朗讀,得到一百分的小朋友都可以在評比欄上敲一個漂亮的章,幾次聽寫下來,得分率在明顯上升,孩子們不在對聽寫感到畏懼,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期待的心情。
(三)作業批改藝術是學生學習、成長的日記,是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
作業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它是教師課堂教學的延續,如果教師的課堂教學時教師教學和育人智慧的生成過程,那麼下課後給學生的作業布置則是有效的課外拓展方式。作業的批改和審閱,是一種學生和教師之間更重要的對話,是師生之間除課堂教學外的用作業本、筆和紙構建的一個虛擬的教學空間,是學生再學習、再成長必不可少的環節。從作業批改中,教師可以從中發現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為教師的下次備課做好准備。
另外,對教師來說,作業批改藝術還有利於教師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策略。在課堂上,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盡情地參與到學習中,也許好多學生想和老師交流的機會都沒有,那麼作業是學生和老師之間再學習、再交流的一個舞台,作業批改藝術就是教師對學生再學習的肯定,可以讓學生在自由的天空下學到更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學到一些自己想學的知識。
③ 如何做好小學語文作業的布置與批改
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及心理特點布置作業與批改
針對學生的作業心理,如何調整作業在學生學習活動中的位置,這是擺在教師面前的新課題,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美國著名數學家G.波利亞提出三個教學原則,即主動學習原則,最佳動機原則,階段序進原則。我想,根據這三個原則結合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徵及其認識規律,布置作業須注意到以下幾點:我們先了解我們的教學對象學生的作業心理。所謂學生的作業心理主要是指學生對作業的態度、情感、興趣、動機等。它在學生的作業活動中形成,並在作業行為中表現出來。作業心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作業的質量和效果。不良作業心理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受年齡特點的限制,致使學生應付式完成。且只注重分數的高低,不求甚解。二是教師布置和批改作業不當,造成學生對作業態度的輕視,甚至更嚴重的後果。因此,在教學中,作業的有效布置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關注。我對於作業的有效布置問題有以下幾點思考:第一、語文作業形式應多樣,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採取豐富多採的教學方法多方面調動學生的多感官參與,引導學生進行積極參與學習,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第二,語文作業應注意知識與能力的綜合性。老師在布置作業時,應精心組織,不僅使學生的知識得到升華,而且也要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三、推行語文作業分層布置制度。教師在布置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時,必須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作業,布置啟發性、思考性作業;不布置重復性作業,布置可選擇性、層次性作業;不布置繁難偏舊作業,布置實踐性、研究性作業」,加強作業的管理與指導,避免超負荷、重復性、低水平的作業,給每個學生留有充分自主發展的餘地,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之必需。第四、作業也應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由於我國的特殊政策,大多數兒童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裡嬌生慣養,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在社會上交際能力,缺乏理事能力。不懂得為他人著想,目光僅僅囿於家庭、學校中。針對這些情況,我有目的的精心安排作業內容,利用作業適時的對學生進行教育。如利用「三八婦女節」讓學生為自己的媽媽過節日,可以為媽媽獻一首歌兒,可以為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還可以寫一首小詩獻給媽媽。教師節,鼓勵學生自己製作小製作,或畫一副畫寫上最喜歡的話,獻給最竟敬愛的老師。此外,老師對布置的作業要自己盡可能先做一遍,充分了解難度及難點所在,預估學生完成作業所需時間,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保證學生睡眠時間。
二、作業批改的形式及時效性
作業必須做到,凡做必改,凡改必講,而且一定要注意時效性。一般應在下一節課前將作業本發給學生,未經批改的作業本不能發給學生。要求學生認真查看教師的批改或評語,並根據教師批改要求訂正或重做。凡錯題,均要求學生及時訂正,教師對訂正的作業同樣要進行批改。批改作業均用紅筆。
布置下去的作業,要做到及時批改,及時講評。讓學生能及時掌握自己的知識反饋情況。老師在批改作業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做批改情況統計。這一點,我一直在堅持,這也是我從老教師那裡學到的經驗。每天作業收交情況要有記錄,批改過程中,主要問題要有記錄,書寫、正確率等方面優秀和不理想的同學要進行記錄。這樣在評講過程中,針對性就會很強,效果也會得到提升。各學科要團結協助,加以平衡,反對只強調某一學科的思想和做法。
三、作業的布置和批改目的和要求要明確
1、作業布置要求:(1)書面作業:步驟完整,格式規范,字跡工整,標點正確,版面整潔,正確率高。(2)口頭作業:語音標准,口齒清楚,有條有理。(3)操作性作業:先想後做,合乎要領,有條有理,動作協調。要把書面與口頭作業結合起來。(4)教師布置作業要對格式、書寫、交作業時間等提出明確的要求。對作業中的難點和疑點可進行必要的指導,不代替學生的思考。(5)作業力求多樣化,趣味性強。除書面作業外,還可適當布置活動性、實踐性、閱讀性、自主性、創造性等多樣形式的作業,注重學生整體素質與個性特長的和諧發展。(6)課本作業和練習冊作業的布置:課本作業和練習冊須與教學進度同步,並全部解決,不得有滯後或未做的現象。
2、作業批改要求。
(1)做好作業批改記載和講評,對獨創性的見解和代表性的錯誤應予記錄,作為講評和輔導的依據。作業講評要鼓勵先進,啟發和幫助後進,切忌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評分一律用等級,為「優秀」「良好」「及格」「待提高」。對書寫整潔、解題具有獨到之處的學生,教師要有針對性的批註,可以用上「優秀☆」等,還可以寫上激勵性的批語,書寫字跡要工整,用楷書書寫,評價要恰當。批改作業要多肯定、鼓勵、贊揚學生作業的成功、進步,要指出作業中的錯誤缺陷,並引導學生自我認識、自己改正。不允許以罰做作業的辦法懲罰作業質量有問題的學生。
(3)批改符號要統一。對的打「√」,錯的打「×」,打勾要規范,不能連勾帶拖,要打在解答的結尾,筆跡要小,不破壞學生的字跡。「訂正」兩字應在學生作業結尾的下一行頂格書寫。所有的作業還應在批改結尾處寫上批改日期。作業中的錯處,可適當劃出來。圈劃要規范,一目瞭然,便於學生發現和改正錯誤,但杜絕在同一地方反復圈畫塗改。一頁上的作業逐題批閱,嚴禁在整面作業上只打一、兩個大鉤的粗放型批改方式。
四、作業的收交和保管
1、學生作業每次必須交齊,統一放在教師辦公桌面上,以便互相學習,互相檢查,互相督促,好讓教導處不定期檢查或抽查。
2、學生作業本做完後連同批改後的試卷,教師統一收起來捆好保管好,便於開家長會時交家長查閱,期末復習時,全部發給學生復慣用。
總之,教無定法,僅供各同仁參考和交流。
④ 談怎樣有效性提升小學語文作業的質量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後作業的有效性
作業是鞏固教學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如何改善語文作業布置的不足,提高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是我們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重要途徑。
杜威認為,最有價值的作業有三個特徵:「所設計的作業是最適合於兒童的發展階段的;為了准備行使成人的社會職責,所設計的作業對未來的前途是最有希望的;同時,所設計的作業對形成敏銳的觀察習慣和連續推理的習慣,具有最大限度的影響力。
而當前我們最為關注的焦點問題正是學生學業負擔過重。作為培養人的教育事業,在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方面還得承擔起保證教育質量這一不可推卸的責任。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在小學語文作業有效性方面的探索和實踐尤為重要,目的就是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教育質量。
下面是我將談談關於如何提高作業設計有效性的幾點思考和做法:
一、作業類型
我把作業分成三種類型:課前練習、課堂練習、課後練習。每種練習都有其不同的作用。因此,我在選擇題目時會根據它們不同的作用精心設計,以發揮它們各自的功能。
(一)課前作業:
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課前朗讀文章,學習字詞,了解文章內容是基本的預習要求,曾經一些學生將此項作業看作是可有可無的,而不做課前預習作業的結果是直接導致影響課堂聽課效率。因此,本人將此項課前作業要求具體細化,字詞要提前注音圈畫,朗讀要家長簽字,課後練習要提前思考並寫下答案。總之,書上要留下預習的痕跡。
(二)課堂作業:
課堂作業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是對學生聽課效果的及時反饋,因此必須緊扣教學內容和目標,所布置的問題力求針對性強,有實效。要根據所教班級學生實際,實行分層次布置作業。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考慮到好、中、差三類學生的學習差異,在對學生課堂作業的訓練中,做到內容上分層次,要求上有差異。規定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只要完成基礎題,中等學生除了完成基礎題外,還可以再做一做提高題。開放性的題目不求統一答案,讓學生各抒己見,只要有道理就充分肯定,力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當堂練習中都有收獲,都能有成就感或發現不足之處並及時彌補。
(三)課後作業:
課後作業是課堂的延續和補充,它通過完成一定數量的習題,使學生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並將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利於教師了解學情,及時反思改進,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二、作業的布置
課後作業的布置要求嚴格控製作業量,有針對性——能針對重點、難點和不同學生布置分層作業。比如:
(一)作業量的分層。作業量的分層是指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和對其發展要求的不同進行增減。對於學習能力強、智力發展好、知識掌握較快的學生可減少作業量;對於學習態度不夠認真、知識掌握不夠牢固的學生,應適當增加作業量。這樣,可以讓學有餘力的學生獲取自由發展的時間,一般學生也能得到充分練習,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促進其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二)作業難度的分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層次差異把作業設計成難度不同的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從而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作業,享受到做作業主人的快樂。如在學了《我們的民族小學》一課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
(1)摘抄本課生字各三個,詞語兩遍。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
(3)你也試著模仿課文,續寫兩句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
這樣的作業布置由易到難、由簡到繁,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既可滿足優等生的要求,又可使中下等生練有所得,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三)作業選擇的自主性。教育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彼此有不同的學習優勢,也有不盡相同的興趣。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設計多樣化的作業類型,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還能提高作業的針對性,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師圍繞某一內容,針對某一目的設計幾個題目,學生選做,如教學《小攝影師》後,面對剛從低段跨入中段的學生,想讓他們有效理解生字新詞並加以鞏固運用,我設計了以下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並朗讀《詞語手冊》中詞語的解釋;
(2)生字組詞;
(3)詞語造句;
(4)用其中的幾個詞語寫一段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自選題目。能提高他們的不少的積極性,也實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讓特殊學生以基礎作業如抄詞注音、背誦默寫等作業為主,輔以課內重點現代文閱讀的經典題型作為他們的課後作業,講求實效性;對他們的作文要求也稍作放放低,無論是字數還是內容,以鼓勵來讓他們盡量按要求完成。對於一般同學的作業,通常是課內外閱讀相結合,在鞏固課內知識的同時豐富其課外閱讀量,培養其閱讀能力、熟悉閱讀題型和答題方法。不同作業層次的設計,不但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要,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更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作業的批改及講評
作業的有效性不僅體現在作業的布置上,更體現在作業的批改反饋上,只有進行有效的批改反饋才能實現作業布置的價值,才能為一下次的布置奠定基礎和設立方向。
作業批改分三種情況:教師批、學生批、集體訂正。
(一)教師批。這里指的是教師只批不改,而且盡量做到面批。對於《課堂作業本》教師必須全批,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了解每一個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從而調整課堂教學,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和練習。而補充作業也需要教師全批,以了解採取措施後學生是否有進步或對新知是否能達到舉一反三。
(二)學生批或集體訂正。採用這兩種形式批的作業一般是家庭作業或課後常規訓練。這些作業屬於鞏固作業,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批或集體訂正。另外,學生錯題改正後也可以採用學生批的形式。負責批作業的學生要經過教師培訓。如:教師給小助手面批,講清批改要求和每題的做法,如果有錯,還要幫助分析錯誤原因。
講評作業是檢驗教學效果,完善教學方法的重要手段。我們要摒棄只重作業結果不求作業實效,要運用各種手段,充分展示知識的形成、發展、應用的過程,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總之,作業過程是一個有機的系統,習題的選擇、布置的形式、作業的批改、反饋的策略等,要想提高作業的有效性,必須改變我們的教學觀和作業觀,去研究、推敲每一個環節,真正去思考教育,把學生當成是正在形成的人去對待與研究,只有盡可能地優化每一個環節,才能真正提高作業的有效性,既符合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又可以實現人人參與,各有所得各有所獲。這樣既能鞏固基礎又能培養出高分高能的學生。因此作業的有效性設計還有待於我們進一步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去研究去探討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