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為什麼要研製語文教科書

為什麼要研製語文教科書

發布時間:2023-08-18 18:14:34

① 語文教材的四大功能

1、教導學生基本的字形,字音,字義,是普及普通話,漢字的基礎平台;
2、教導學生基本的語法、修辭,打下良好對話,寫作基礎;
3、教導學生閱讀文章,剖析文章的基本方法,以便學生更深入,更准確地把握文章中心,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與意義,同時通過欣賞與學習美文,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學生以後自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4、教材通過帶領學生學習文言文,了解中國古典文化,深刻認識中國的深厚文化底蘊,讓學生從中得到啟發,讓其更加熱愛中國,熱愛中國的文化。

② 語文教材的功能是什麼

語文教材的功能如下:

1、憑借功能

語文教材是語文教育內容的載體,是藉以實現語文教學目標,發揮語文教育功能的物質基礎。語文教學要加強基礎,傳遞文化,培養能力,養成習慣,進行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等等都離不開語文教材這一憑借物。

特別是語文學科屬於側重於技能、技巧培養的應用型學科,只有通過有計劃的訓練才能達到教育目標。所以,憑借教材學,憑借教材練,對語文學科尤其重要。

2、示範功能

語文教學挑選典型規范的作品作為教材主體,意在通過定向的規范的語文訓練,使學生集中地、高效地學習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語文教材除了課文內容和語言形式的示範功能外,還包括訓練的難易深淺在內的示範功能。中學語文教學著重於培養基礎的、規范的語文能力。語文教材就必須是基本的、規范的。總之,語文教材應該是表達思想的範例、運用語言的範例、語文訓練的範例。

3、教育功能

語文是表情、達意、載道的工具,這就決定了學生在學習語文教材的過程中,離不開情、意、道的內容。教學具有教育性,語文教學中的教育功能主要是憑借教材得以實現的。中學語文教材蘊涵極其豐富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道德意志教育和精神陶冶的內容。教學中,我們應該緊扣這些教學內容,根據語文的特點和學生實際,充分發揮語文教材的教育功能。

語文是表情、達意、載道的工具,這就決定了學生在學習語文教材的過程中,離不開情、意、道的內容。教學具有教育性,語文教學中的教育功能主要是憑借教材得以實現的。中學語文教材蘊涵極其豐富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道德意志教育和精神陶冶的內容。教學中,我們應該緊扣這些教學內容,根據語文的特點和學生實際,充分發揮語文教材的教育功能。

4、發展功能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與發展是互相聯系的。語文教材為學生語言的發展選擇和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使學生的語言不斷從貧乏走向豐富,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呆板走向生動。

語文教材作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載體,它對學生的政治品質、思想品質、道德品質以及情感、意志、性格等個性心理品質的發展有著熏陶漸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語言和思維密不可分。語文教材的優秀作品都是運用語言的典範,是作家智力活動的結晶,因而也是開啟學生思維大門的一把鑰匙。

語文教材的局限性

1、沒有將課文尤其是古詩詞分成三大類,一類是既考背誦(默寫)又考理解;二類是不考背誦只考理解包括字詞段篇;三類是只考記憶不考理解。如果有了第三類,那麼學生的學習負擔就會大大減輕。

2、課文沒有明確要求學生必須集累詞語,導致學生學了十幾年語文,結果囊空如洗,尤其突出的是心中無詞筆下無語和口語蒼白。

3、理解考得多,記憶考得少。

③ 我們的語文課本是通過哪些勞動做成的這說明了什麼道理

語文課本是通過策劃、編輯、排版、裝訂、發行勞動做成的,需要栽樹,大於10年後伐木,熬木槳,加工,晾曬,切割,列印,裝訂,封裝,運輸,這說明了課本非常珍貴,是拿地球資源做的。

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稱等都離不開它。它是聽、說、讀、寫、編等語言文字能力和知識,文化知識的統稱。也可以說,語文是口頭和書面的語言和言語的合稱,是語言規律和運用語言規律所形成的言語作品的言語活動過程的總和。

語文課本出版過程:

第一步:要准備好完整的初中語文教材書稿,准備好關於出書的有關資料清單。

第二步:找對口的出版公司,溝通了解關於教材出版的具體事宜,確定一家能幫自己及時完成教材出版的,同時也要確保該出版公司是正規靠譜的。否則接下來的操作,都是無用功,還會白白耽擱自己好幾個月的時間。

第三步:作者向出版公司投稿,簽訂保密協議等。就出版語文教材的具體事宜,進行溝通商定,比如編輯詳細了解作者對於出版社等級或范圍的限定要求,出書費用的預算、出書時間的要求。同時也會針對作者不合理的想法,提出合理化建議,雙方達成一致後,可安排後續出版事宜。

④ 你認為語文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是什麼

語文教材所精選的文章是落實語文教學大綱的文本,是實施語文教學計劃所必須遵循依賴的文學載體。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從古至今,語文教材在教學中都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老師對語文教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熱衷於從流行時文中海選文章,直接忽視淡化了教材應有的地位和作用。之所以有這種錯誤認識,是因為他們覺得高考語文試卷直接來自語文教材的題目十分罕見,語文教材在提高考試分數上地位和作用無足輕重。
其實不然,高考語文試卷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出題的,重在考查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鑒賞寫作能力。老師在熟練駕馭教材的基礎上,採用靈活多樣的導學方案,就能高屋建瓴地掌控課堂教學,通過教材的例子點染學習語文的熱情,培養自主探究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構建語文知識體系,從而培養出語文學習的能力。
事實證明,語文教學不注重教材的使用,學習游離與教材之外,教學效果必然不盡人意。縣某初級中學二年級的部分語文老師,努力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並為之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教學形式上動足了腦筋:藉助多媒體平台,講故事,播圖片,放視頻,眼花繚亂很是熱鬧。至於熟讀課文,憑借教材領悟學科知識結構體系,深層把握知識內涵的區別和練習,進而把書本知識轉化成學習能力,反倒是退居次要從屬的地位,結果是學生出現學習的危機:學過的課文印象模糊,階段性檢測考查很多學生的分數都居於中下游,顯露出基礎不牢根基不穩的弊端。學生紛紛抱怨,學生家長紛紛找學校領導提意見。
在當前各種媒介嫁接到語文課堂教學上來的教改大變革時代,更需要語文老師通讀教材,深刻領會和把握教材的「憑借功能、示範功能、教育功能、發展功能」,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例子的功能作用,完成各階段的語文教學任務和目標。因為,大量快捷的現代信息與多媒體相結合的教學手段就是個雙刃劍,一方面給老師教學提供了全方位的參考資料和全新的視覺聽覺輔助手段,另一方面又給部分人的惰性或依賴性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教案或導學案比比皆是,用不著去認真研究教材教法,套用照搬別人的教案和練習訓練題,就足以應付日常教學工作了。客觀的說,恰當使用多媒體有利於解讀詮釋文學形象,能夠助推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但如果以之取代課本,學生的視覺聽覺被聲光電所牽引,流於熱鬧的形式而削弱了記憶和理解,就會事與願違。再說,文學本來就是形象大於思維,留給學生的想像空間很大很多,課堂教學過多的使用多媒體以至於把文學形象形式化或臉譜化,一定程度上禁錮或代替了了學生的活躍性思維,不利於語文學習和文學素養的養成。

⑤ 為什麼要分析各種語文教材

分析各種語文教材原因:

1、實現高質量備課,做出合理的教學設計

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備課是教師開展教學的前提,也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基礎性工作。不同地區的不同語文教材有著不同的側重點,教師依照課標與教材進行高質量的備課,可以吃透教材,設立具有彈性的課堂教學內容,科學製作教學課件,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2、創設多元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通過不同的語文教材,教師可以更新教學理念,通過各種形式創設教學情境,引發學生思考、探究和創新,營造「師生平等交流、共同參與」的課堂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教學質量,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過程,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努力實現多種學習方式的功能整合

不同的語文教材在語文學習方面會有不同的探索,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接受模式和課堂教學的時空模式,通過教師的課堂設計,可以把學生推到各種情境中去,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交流辯論中學習,在交往交際中學習,把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引進了課堂。

語文教學的目的:

1、以典範的古今書面語言作品為教學媒介。以典範的古今書面語言作品為教學媒介,是教育科學、心理科學的規律給語文學科的原則要求。典型化選材,時代使然,政治傾向使然。不如此,則無法落實教育的正規性、傾向性、先進性和高效率。

2、以啟迪並發展學生智力為根本目的。啟迪發展智力,是語文學科的根本目的。心理學的研究早已證明,並且哲學、邏輯學、美學、文化學也都承認:「詞語」是人腦進行思維活動的物質前提。

3、以同化現代化的書面語言交際規范和同化現代化的中華民族共同人文心理為任務。語文教育,從「人口手上中下」到「知本家」,向人腦輸入並固化「詞語」,輸入「捕獲和創造詞語的概念、程序和模式」,為啟迪發展教育對象的智力作出了最早、最大、最關鍵、最可能多的貢獻。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 - 語文

⑥ 小學國文教科書的產生過程

20 世紀以來,隨著語文課程的獨立開始,語文教材的編寫成為編寫者和教師日益關注的問題。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認為:語文教材應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沃土。
語文教科書的編寫體系的建構,大致分為了以下四個階段。
一、建國前後,教科書的內容上的研究和改進。
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倡導白話文教學的人們以「問題」為單位,例如戀愛、科學、婦女、人生等,進行白話文教學。教師提出研究的「問題」,把有關這個問題的七八篇文章教給學生,教師講解一二篇,其餘由學生自學、參考。1922年,梁啟超先生提出「分組比較」教學法。選一組文章,學生自學,教師教閱讀的方法,學生進行比較、討論。鄭國民236頁
1949年解放以後,從一年級開始就是一篇篇課文,沒有單獨的識字教材,課文篇幅短小,可後都沒有作業,只是幾課以後有一練習,每個練習大約有4道題。
二、50~80年代,單元結構的教科書編制的形成和發展。
1956年制定了第一個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對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方法等都作了具體說明,但教材中沒能按計劃安排,小學語文教材試圖改變過去只是把一篇篇文章集合在一起的面貌,努力使之更科學。
196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以文體為主組織單元(記敘、說明和議論),加上知識短文和練習。
1977年編制了教學大綱,提出語文學科的重要特點是思想教育和語文教學的辯證統一。就語文教學目的,新教學大綱提出要培養學生識字、看書、作文的能力,初步培養准確、鮮明、生動的文風。為了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根據讀寫訓練的需要,設計了重點訓練項目。課文按照訓練項目組合。一組之中,講讀課文、閱讀課文、獨立閱讀課文,基本上圍繞著一個訓練項目。在一組課文之後,安排「讀寫例話」通過對講讀課文得分析,學生可以受到重點項目的訓練,掌握一些讀寫方面的規律,用來指導實踐。為了更好地培養能力,課文中加強了課後作業和基礎訓練。可後做也體現本科的重點、難點,注意根據本課課文的特點來訓練學生某種能力。基礎訓練是綜合訓練,與課文有一定的聯系,但又有一定的獨立性。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小學語文教科書編制的重要時期,是以單元結構教科書逐步成熟的階段。
1981年袁微子在《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是怎樣設計的》一文中,對教材的安排是按照識字教材、閱讀教材、寫作教材這三個方面進行闡釋的。
1981年以來,上海北京浙江天津聯合編寫了六年制小學語文教材。杭葦在《關於修改四省市編寫的六年制小學語文教材的意見》按「德智體」等幾方面發展的要求選取課文。在語文本身的「雙基」方面,初步草擬了一個「序」用於修改教材。
1982年,崔巒在《讀寫例話及其教學》中寫道:通用教材把在小學階段需要訓練的讀寫基本功列成幾十個訓練項目,依據學生認識事物和學習語文的進程,排出先後次序。圍繞每個訓練項目,盡量選編比較適宜的講讀課文、閱讀課文、獨立閱讀課文,最後附上讀寫例話,組成一組。就每冊課本看,一冊有若干組,每組大體都有三類課文,配上讀寫例話,在基礎訓練中還安排有訓練作業與之配合。
1984年,袁微子和何慧君《六年制小學語文基本教材的編寫設計》逐步把整個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用基本功訓練緊密串聯起來。在低年級,花兩年時間在語文的聽說讀寫以及字詞句段篇等有關基本功,普遍地進行最初步的必要的訓練。到了中年級,准備安排幾項最主要的讀寫基本功,各有重點,相互聯系,與課文密切配合,並閣進行一次反復。到了高年級,在幾項主要基本功訓練項目的基礎上,以思維訓練為核心,將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規律聯系起來,安排讀寫各有側重的若干訓練項目,從理解內容到領會思想,有計劃地提高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在鄧小平提出「三個面向」的精神之後, 1985編寫的六年制小學語文教材,根據鄧小平提出三個面向精神,作了適當調整。莘乃珍《小學語文教科書和讀物的編輯情況》中說明:中年級補充了若干篇新課文,訓練項目也相應地做了適當調整。為加強聽說讀寫能力培養各冊課本的課後作業、基礎訓練作了必要的調整和安排。一、二年級的課文中增加了進行說話訓練的內容。除了課後作業中口頭回答的問題以外,基礎訓練中系統安排了說話訓練的內容。
1989年新編了九年制義務教育五年制和六年制小學語文教材。根據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精神,中高年級打通,通盤考慮。根據讀和寫的規律,結合學生認識能力的發展系統地安排重點訓練項目,形成較為科學的訓練序列。為了有步驟地訓練,教材一重點項目為核心組織課文,注意前後銜接,形成訓練階梯,逐步訓練,螺旋上升。
1986年袁微子《關於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性改革》一文中,從整體性的角度對教材進行了分析和思考。他根據葉老的思想設想到:設計整套教材的基本結構,要把教材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它蘊藏著生命力,內含著獻身精神與科學精神,擴展兒童的視野,啟迪兒童的獨立思考。體現在各項語文基本功的綜合訓練。以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作為動力,以各項基本功作為骨架,只要課文作為認識的重要標志。基礎訓練作為綜合基本功訓練的階段性標志,力求周遍一致,成為一個集合體的「圓球」。這個「圓球」包含著許多部分,各個部分有各自綜合為一個「圓球」,其基本結構恰如土壤的團粒結構。
於漪老師曾說:語文能力訓練在整套教材結構中是支柱,是核心。
何慧君《在改革中前進——35年來的小學語文教材編寫工作》回顧了建國35年來小學語文教材編寫的歷程。他認為,35年經歷了教科書的課文由按照思想內容組織在一起的一篇篇課文,到不僅注意思想內容,而且按照培養讀寫能力的需要編排課文。
三、90年代,課程思想逐漸成熟,教材編寫變革和編寫理論研究。
1991年上海市首先編制面向21世紀的語文課程標准,編寫適應21世紀學生發展需要的教科書。此時,也是以能力為主線的單元結構教材的修訂和審視階段。
譚惟翰《上海市中小學語文教材建設》一文中,記錄了兩組教師展開的討論。乙組老師們認為,現行教材的總體構思基本上以文體為依據,以文體網路全書,以文體組合單元。問題不僅是教學內容組合的依據,還是教學要求落實的指歸。但是,教材對問題的劃分缺乏科學性,或失之於寬,或疊床架屋,概念不甚清晰,這一點早為語文教師所不滿。
現行教材是綜合型的。任何一種綜合性教材都面臨這樣一個課題:如何講課文同聽說讀寫訓練和知識教學等各項要求,各有關系統的復雜的內容加以科學的綜合,並且避免出現三匝、混亂的現象。它的綜合,體現在單元中,試圖在每個單元中依託課文構成知識和能力的網路。但在編寫、配置過程中,出現了綜合過多,要求分散的局面。725頁
提出新教材建設的構想:能力訓練為基本線索。教材已能力訓練點及相關的語文基礎知識組織單元,單元與單元之間存在著能力訓練上的內在聯系。整套教材呈現以能力訓練為基本線索的特點。
1991年陳國雄《關於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說明》編寫指導思想第2條寫到:切實安排語文基本功訓練。全套教材分低中高三個階段,體現語文基本功訓練的三次循環。有計劃地安排訓練重點,體現語文基本功訓練的綜合性。訓練項目的編排,是依據學生閱讀的順序,作文的順序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從具體到抽象進行重點排列。中年級一段的訓練為重點,高年級以篇的訓練為重點。注意前後銜接。新編的五年制教材共安排36個讀寫訓練項目,中高年級每冊安排6個;六年制教材共安排40個訓練項目,中年級每冊安排4個,高年級每冊安排6個。為了體現讀寫結合的綜合性,讀和寫的項目交叉安排,一組讀,一組寫,以便相互滲透,相互促進。
以訓練項目為核心組織課文,形成訓練階梯,體現訓練過程的科學性。低年級課文組織多從內容方面考慮,中高年級系統安排了訓練項目,課文變異項目為核心來組織,形成一個個訓練組。訓練組的結構分四層:第一層導讀,第二層課例(預習、課例、思考練習),第三層讀寫例話,第四層基礎訓練。
1992年《小學語文教材的體系結構與特色》(九年義務教育教材沿海版)建立以提高語文素質為核心,以思想內容為「緯」分單元選文,以知識能力的訓練為「經」的教材。語文教科書編寫的理念開始引人關注,語文教材的文化建設提了出來。
1995年朱紹禹撰寫了《語文教材文化的建設和理論研究》
他認為:語文教材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具有內容的豐富性,思想的深刻性,形勢的多樣性乃至歷史的悠久性。
他說:教材是一種文化,語文教材是教材文化中內容最為豐富多彩的部分,他已經構成了一個知識和經驗的寶庫。
他分析了語文教材的特質。特質之一:語文教材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其基本特點在於它過去還是現在仍然主要是由書面語言構築的。而語言是傳遞文化的工具,構成語文教材的書面語更是傳遞文化的有力媒體,人們的觀念、認識和情感,語文教材都作為一種載體而使之得到保留和宣揚。語文教材容載了人類的觀念體系、知識體系、行為方式體系、技能訓練體系和語言體系、文字體系等,給受教育者廣發而有力的教育。特質之二,它是人類歷史的一面鏡子,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由語文教材以來的社會歷史反映了人群的生活,也表達了政治領導者的意志。它是深切體現時代和社會脈搏的一種語言文化。
語文教材文化的內容,一層是語文教材中所包括的內容,這就是有文字元號、圖像符號和音響等三個系統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色彩。另一層是語文教材自身的文化。這就是關於教材制度、製作、編寫、實驗、使用乃至印製、出版、發行的文化。對語文教育工作者來說,首要的自然是語文教材自身的種種文化現象。
朱紹禹在《試說語文教材的學派和風格》分析了多年來語文教材編寫的流派和風格,但他得出結論:重要的不是形成一個學派或風格,而是能否具有實際的價值。語文教材風格,從構成課文單元的標准區分,有以體裁為標準的;以能力訓練為標準的;以生活領域文標準的;採用生活內容和體裁雙重標準的。
1997年甘其勛《試論編寫語文教材的理論依據》文章從基礎理論、學科理論進行了闡述。語文教材的編寫盡力在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基礎上,認識論原理、辯證法原理、社會學原理、教育學原理。從心理學原理來建設語文教材,教材要遵循學生的發展心理、認知心理、學習心理改善學習策略,呈現適當的教學與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方法論原理對語文教材的編寫進行了分析和建議。進而從語文學科理論對語文教材和教學提出了建議。
1992年,畢來林《單元教學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中說,五四運動之後單元教學逐步傳入我國,這與語文教材的編寫密切相關。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逐步舍棄了文選加練習的舊模式,初步形成了一種與教學緊密結合的單元編排體系。突出的特點是,把語文教學的各項內容構成了一個主線鮮明、重點突出的整體,尤其是變單篇文選型課本為單元訓練型課本,強化了學生基本功的訓練,體現小學語文的學科特點,是教材建設步入了序列化、科學化的軌道。
語文教材圍繞訓練項目選編課文組成單元,每個單元都有一個比較集中的知識點和訓練點,形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小整體。各單元的相關知識和技能訓練相互聯結,便組成了整個教材只能訓練的整體系統。
四、世紀之交,對語文教科書的編寫的思考和實踐
2001年在全國部分地區開始了課程改革,使用新編制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根據課程標准編寫了幾套教材。
(1)對原有教材的反思
鄭國民在《新世紀語文課程改革研究》中對語文單元教學進行了反思。
第一,教材組織的反思。不論採用什麼方式組織單元,其單元之間,或者篇與篇之間,知識結構的漸進性和梯度都不明顯,不可能具有這種序列性和系統性。盡管教材的編者以盡可能地考慮把每個單元都編成有內在聯系的有機整體,也可以在一些單元中找到一些相關的知識點。但實際上,每篇文章都有各自不同的寫作意圖和表情達意的方式,不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從形式上都很難找到篇與篇之間內在的銜接點。影星區分的講讀課文合資杜課文也缺乏一脈相承的相同點和相關點。他認為,試圖以系統化、邏輯化的方式進行分解、組織教材和教學。這不僅與語文教學內容的性質不相適宜,而且也不適合目前課程改革綱要提出的淡化知識和學科本位,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等方面的要求。
第二,單元選文安排的反思
講讀課文、自讀課文的編選,主要是希望學生的某一方面能力通過講讀課文的訓練,在通過自讀課文的閱讀得到練習和運用。這是基於遷移理論。
他認為,其一語文知識不能直接遷移為能力。湯更生在《單元教學的反思》中指出「語文能力的培養是屬於漸進型的。他是在語文的實踐活動中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地發展和提高的。」其二講讀課文無法舉一反三地帶動自讀課文。學習材料之間的關系是能夠產生前已不可缺少的因素,學習遷移的范圍與效果的大小取決於學習材料之間的共同要素。同一單元中的每篇課文不具有同一性。相同的要素很少,很難形成遷移。
柳斌曾作這樣的描述:「語文教材,現在也有很多種,基本上都是由課文、語文知識、練習三部分組成,其共同的特點是以課文作為教材的全體,知識作為一個體系,按知識體系組織課文,少量的練習是用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理解知識的。」
李維鼎《語文教材別論》作了整體的描繪:整整一個世紀,我國的語文課本的發展變化,只限於選文內容的更迭、分量的增減和編寫體力變換等三個方面,而「選文系統」(以文選為中心)、「問題序列」(以常用問題讀寫知識循環為主線)、「講讀中心」(以講讀教學為基本方法)這三個基本特徵卻一直未有大的改變。
鄭國民勾勒了語文教材的走向,要體現、展示學會學習的理念,設計語文學習的主題或情景。要體現開放性、選擇性、適應性的特點。
崔巒對21世紀小學語文課程與教材進行了思考,他認為小學語文教材在體繫上,構建以培養能力為核心,一語文訓練為主線。而目標系統、訓練系統、檢測系統組成的語文教材的訓練體系。
曹明海《語文教育文化學》對語文課程的文化意義進行了系統闡述。其中他指出:語文教材的內部各系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密切關聯,相互為用,因此必須從文化的視角來審視、思考整個語文教材文本的機制、邏輯和旨趣,從人本的基點來結構、編寫語文教材,以達成語文教材的文化建設。
王榮生《評我國近百年來對語文教材問題的思考路向》具體分析了「選文」。他認為,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可能的選擇之一,便是用「選文」去教、通過「選文」去學。在這里,「選文」本身不是課程的內容,也不構成學習的對象,它只是教語文課程內容的手段、一種學語文課程內容的媒介或途徑。
(2)明晰語文課程思想,准確定位教材。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是語文課程的目標。
《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對教材編寫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如:
教材應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樣文化,有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教材要注重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有助於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精神。
教材選文要具有典範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
教科書是語文課程實施的資源之一。主要指的是供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使用的文本。音像資料、其他文本也都是教材范疇。
(3)對教材的編寫的改革實踐。
人教版,北師大版都採用了主題單元的編寫方式,重視體現語文課程的理念。在結構上,改變了文選型或者以能力為主線的單元型。以人文主題選文、組織、安排,將語文學習的各項內容融合圍繞著主題設計,體現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統一的課程性質。
人教版語文教材編排上簡化頭緒,加強整合。從一年級下冊開始,教材以專題為單元,用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每個單元包括導語、識字課、幾篇課文和一個語文園地,不僅識字與課文,而且閱讀課文、口語交際、實踐活動等都圍繞本單元的專題合理安排。教材的每個單元都圍繞一個專題,把各項內容組合成一個整體。這樣安排,便於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審查意見評價道:既貼近兒童生活,又蘊含教育價值,且較好地體現了知識、能力、方法、情感之間的聯系。
北師大版語文教材編寫的總的指導思想是「興趣先導、學會學習、整體推進、文化積累」。重視課文的文化「含金量」,注重喚起學生的民族意識,加強人文精神的培養。採用主題單元的編排方式,首先確定貫徹1~6年級的主題領域,然後確定每個年級、每冊的主題單元。每個主題單元一般有2~3篇主體課文(選擇與主題相關的各種類型、各種體裁的作品)和一個語文天地。「語文天地」包括鞏固及擴展的練習、課堂與課外的活動、「金鑰匙」(學習習慣、方法、策略等)、「自檢」(自我檢查的意識、習慣和方法)等幾項,一個主題單元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學習單位。使語文教學能夠向課外延伸,向學生的生活、學校的活動、其他課程和社會延伸,有利於學生持續保持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倪文錦《新世紀小學語文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李維鼎《語文教材別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3.李海林主編《語文教育研究大系(1978~2005理論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4.林冶金主編《20世紀中國小學語文教育叢書·語文教育論文選編》青島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5. 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6.鄭國民《新世紀語文課程改革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要研製語文教科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