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搭梯子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搭梯子

發布時間:2023-08-19 06:48:55

㈠ 古詩教學的幾個步驟

一、教學應步步深入。
(1)讀前准備。如:簡介作者以及時代背景,解釋一些字詞等。
(2)從讀中懂。讓學生反復誦讀,說說每句詩的大意。再深入認識詩的寓意。
(3)啟發審美。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體會詩的意境美,從藝術形象中使學生受到感染,得心靈的共鳴,從中受到教育熏陶藝術的欣賞力。
二、應引導學生由表及裡的分析。
學習詩歌只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是不夠的,應當引導學生對一首詩內容有進一步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因為在詩歌中往往是「情與景合、意與象通」,如果抓住了表現情感的景和表現意境的象,把一首詩的許多不同景與象作深入的分析,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和相互關系,就能引出這首詩的本質內容。如本課的《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青山相對出,孤帆日邊來。」這些表面是寫天門的險峻巍峨,長江的浩盪江流,而稍作分析便可得知,那是作者在贊美祖國的大好河山,表達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應引導學生展開想像。
詩歌是藉助於想像來進行創作的。特別是李白這個富於想像、豪邁情宏的大詩人,其詩作能充分展開想像的翅膀,如讓學生想像天門山像兩扇門似夾住長江面對峙的景象。從中能調動情感,受到感染。
四、應熟讀成誦。
學習詩歌可以提高學生的朗讀和背誦能力,詩歌語言的美必須通過反復朗讀才能體會到,所以在古詩教學中,要注重讓學生反復朗讀並注意培養學生的朗讀技能。

㈡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選擇和寫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我們一線教師的一項主要常規工作。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怎樣進行科學有效的教學設計,提高課程實施質量,是廣大一線教師需求不斷研究和解決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依據專家的教學理論,結合優秀教師的教學案例,針對老師們平時在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與困惑,和大家一起探討如何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
首先,我們在思想上明確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依據專家理論,我們按照以下的思路與大家交流:
一、明確要去哪裡——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一堂好課猶如一段美好的旅程,老師是向導,學生是旅伴,教材是載體,教學目標就是我們要到達的驛站,是我們要去的地方。用馬傑的話說,「假如你對要去的目的地不清楚的話,那麼你很可能會抵達另一個地點,而不知道自己走錯了目的地。」因此,教學目標支配著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規定著教與學的方向。那麼怎樣確定的教學目標呢?
1. 依據課標、教材——把握方向
課程標準是開展教學活動綱領性的文件,是國家制定的某一學段的共同的、統一的基本要求,它規定著教學活動的方向,是一切教學行為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因此,進行教學設計時,只有全面理解課標的內涵,准確把握各學科課程標准以及教材內容,才能制定出合適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說確定教學目標,一是要了解課程標准各年段目標,二是明白所在單元教學目標,三是清楚本節課教學目標。
例如,課標對第一學段學生口語交際的要求有以下五點: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課程目標的范圍涉及三個領域:認知、情感與技能,而不僅僅是知識方面的要求。所以不論是城市教師還是農村的教師,青年教師還是老教師,我覺得每個人手頭都應該有一份語文課程標准,隨時翻看,經常學習研究。建議老師們在每個新學期開始教學前,將本學段的課程目標工工整整地抄寫在自己備課本的首頁,這樣,設計某一課的教學時,心中對本學科、本學段、本單元、本節課的課標要求都很清楚,教學就能做到目標明晰,方向正確。
新教育課題實驗者提倡,在具體操作上可以將教學目標分細化為層次井然的三類:
A類: 基礎性目標,即核心的基礎知識,必須掌握和解決的障礙性知識。比如,語文課每課的字詞,要求背誦的段落,准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B類: 教學核心目標,即本節課重點要教學的內容,一般為單元所規定的知識與技能。為解決某類問題而開發的方法,與知識一樣,往往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教學內容。
C類: 附屬性目標。一般而言,思想情感與價值觀或由本課知識所延伸出來的知識等屬於附屬性目標。(課件9)
這一細化後的教學目標,既是為了突出B類核心教學目標,又是為了把與文本及教學過程相關的基礎知識及思想情感類的A、C目標,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由此可以看出,B類教學目標是課堂上要凸顯的核心教學目標,是重中之重,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花大力氣,用足時間,確保完成的目標。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看待與運用教師參考用書上的教學目標呢?教參是一線教師教學時很重要的一個工具,應該把教學用書上的教學目標作為自己制定教學目標的重要依據,作為教學的主導方向,並且能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作出適當的調整。很多老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在多數情況是不加思考地照搬教參中設定的教學目標。老師們可以細想一下教參確定的目標,大多數除了基礎知識目標外,更多的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也就說教參上的目標大多關注了文本的閱讀價值,不能明顯體現文本的教學價值。王榮生教授所制定的一堂好課的最低標准中有這樣一條是:「所教的應該是『語文』的東西。」這里所說的語文的東西是指要體現語文的學科不同於其他學科的特點。這就在提醒我們,語文教學尤其是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學要有更為具體的核心的語文教學目標,即課堂重點要教學的內容,一般為單元所規定的知識與技能。
2. 了解學生——明確起點
教學是為學生服務的,對於一個教學內容,關鍵要考慮學生在什麼起點上學習,如何學習,要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學習的興奮點,興趣點,認識的盲點難點等在哪裡,要考慮知識以外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習慣等養成。教學要在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教學目標之間搭梯子,不管要搭多少梯子,要搭多高,梯子的起點始終是學生的認知水平。如果教師心中無學生或不了解學生,很難設計出一節好課來。
設計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側重點,需要教師對一篇課文的特點作深入的理解,對一組教材作周密的思考,就一篇課文教學而言,應清楚讓學生經過怎樣的學習過程,運用哪些學習方法來學習,最終弄清楚讓學生理解、感悟什麼(思想內容),學習領悟什麼(表達方法),掌握、運用什麼(學習方法、習慣)。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深入鑽研教材,充分了解學生,反復琢磨的基礎上來確定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

二、明晰如何去那裡(合理分析與組織教學)
教學內容是在教學過程中創造的,它既包括教師對現成教材的沿用,又包括教師對教材的「重構」——加工、處理、改變以及增刪、更換。合適的教學內容建立在良好的學科知識,對課程標准和教材的正確理解,對學生學習狀態准確把握的基礎上,蘊含著教師參與課程研製、用教材教和教學為學生服務的理念。設計一課,除了熟悉課標要求之外,還要圍繞本課教學目標,以教材為抓手,優化教學內容,並選擇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學習鋪路搭橋。
(一) 正確合宜的教材解讀——找到抓手
研讀教材,是進行教學設計的前提,也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之本。研讀什麼呢?研讀文章主題思想,表達結構及重點字詞句意思。正確合宜的教材解讀,是教學中「教什麼」的抓手,也是教師用好教材恰當選擇教學內容的關鍵所在。那麼,如何進行正確合宜的教材解讀呢?
第一:恰當運用單元主題和閱讀提示
我們教師在教學時習慣於就一課教一課,就一節教一節,往往忽視了教材在編排上突出的特點———圍繞專題整合教材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就以「導讀」的形式點明每一個單元的學習主題,並且在每一篇略讀課文的前面也都有相關的閱讀提示。
單元導語部分既點明了本單元的主題內容,又提示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及單元訓練重點,既便於老師整體把握本單元的教學設計,又有利於學生整體感知本單元的學習任務和要求,做到教學單篇課文與單元主題相聯系,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相聯系,學生課前預習(搜集資料)與教師課上指導(交流展示單元主題內容)相聯系。
所以,對文本的解讀,教師要明確單元主題,同時要解讀單元導語,明確導語的指向,需要將導語作為一項教學內容來引讀。基於這一點,我們提倡,在教學單元新課前要利用單元導語進行「單元導讀」教學設計。「單元導讀」設計其實就是對學生學習本單元課文的預習指導,這樣做的好處是:第一,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單元學習的整體意識,便於學生更好地把握本單元的主題內容。第二,可以滿足學生先睹為快的心理,對課文先整體把握,引發閱讀期待,為單課學習做准備。第三,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可以指導學生收集有關本單元的學習資料,做到課內外相結合。
第二:有效利用課後思考練習題
課後思考練習題凝聚著教材編寫者的集體智慧和汗水,它直接體現了編者意圖,反映了教學目的和要求,有助於教師對課文的解讀和把握。每一個教師都應該重視課後思考練習題,將每一道課後思考練習題落實到具體的教學中。
課後思考練習題分為練習題和思考題。在教學實踐中,完成得比較好的練習題有兩類:一類為朗讀理解課文,一類為詞語類,所謂完成得比較好,是指這些練習題基本能在課堂內完成;能完成的練習題為背誦課文以及造句等,所謂能完成,是指受到了老師的重視,但往往不能在課內完成,而是借用課余時間完成;被忽視的練習題有「復述課文、與文本相連的習作訓練」,這種忽視在教學中一是體現為草草過場,二是體現為完全放棄,而恰恰是這類練習題在明確地告訴我們,在教學中要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告訴我們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的習作訓練是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教師不重視課後思考題,往往表現在舍棄教材精彩的課後問題不用,而用一些零零碎碎地問題來設計教學,實際的教學效果卻不太好。這一現象應當引起重視。
第三:深入適度的文本細讀
直面文本,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文本細讀。我們不少老師在平時備課時,首先不是看教材,而是看教參。看教參是怎樣分析教材,怎樣確定目標,提供了哪些教學建議,安排了哪些課堂練習,然後還會去查有哪些老師上過這一課,有哪些現成的教案、教學設計,最後才匆匆地去看教材,進行教學設計,這樣就很難形成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和感受,也就沒有自己對文本的獨創見解。教師直面文本,進行深入適度的文本細讀,首先要把教材當成一個「文質兼美」的讀本,靜心沉入文本,入境體悟,與文中人物、與作者同悲同喜,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獨特的體驗和感悟。其次是在反復閱讀和品味中,對文本的精彩語段、重點詞句甚至是細小的標點細細咀嚼,並通過深入思考,讀出每個空白處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韻外之旨,品出字里行間所蘊含的豐富的情味理趣,獲取獨特的體驗與感悟。再次是在深入研讀的基礎上,不局限於文本閱讀,廣泛搜集相關資料,獲取更多信息,在廣闊的背景資料中進行深層的思考與鑽研,准確把握文本的深度和寬度。所以說研讀教材的過程,也是教師與文本個性對話的過程。要以讀者之心與作者對話,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以教師之心與編者對話,思考編者的編寫意圖;以兒童之心與學生對話,了解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努力做到教者、作者、編者、學者四心相同,才能真正吃透教材,把握要點,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二)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鋪路搭橋
如果說教學目標給我們指明了要去目的地的方向,教學內容可以看作是我們要去目的地的具體路線,那麼,教學方法就是我們在這條路線上要乘坐的交通工具。當然,路線的選擇應當優先於工具的選擇,否則工具再先進,也可能會南轅北轍。所以,方向正確,路線清楚具體,要到達目的地,這就要涉及到我們選用哪個交通工具,也就是說選擇怎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這就需要教師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有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學習鋪路搭橋,能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盡可能用最少的時間,捕捉到最多的信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文本的價值取向和教學價值,在正確合宜的教材解讀中已經詳細闡述了。在平時教學實踐中,我覺得老師們大都注重了學生讀書的指導,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默讀、指導讀和自由讀來理解課文,訓練語感,但語言文字訓練相對較少,對文本的語言表達形式和結構形式研讀更少,影響學生語文學習的收獲,也就是說對文本教學價值(語言因素)的發掘和運用不夠好。因此,教學時我們除了完成課後設計的語言文字練習之外,還要充分挖掘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訓練點,訓練學生分析概括能力、想像能力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基本保障
教師良好的語文素養是准確把握教學內容和有效實施教學的基本保障。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種現象:面對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有著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能犀利而敏捷地抓住文章的核心,理清文章的脈絡,挖出文章中常人難以捕捉到的信息。這類教師的教學設計常常會使人眼前一亮,會使人欽佩其敏銳的視角與思維的深度。而有的教師則人雲亦雲,做了教學參考書的代言人,更有甚者自身的語文功底不過關,對教學內容理解有誤,誤人子弟也就在所難免了。所以有人說,課程改革推到一定程度,教師的專業水準就成了「瓶頸」。教材做得再漂亮,環境再寬松,教師建造的「高速公路」不合格,課堂的車子還是跑不起來。所以一線教師要真正做到合理地把握教材和有效地實施教學,就需要我們老師要有自省的能力,能發現自己的優點所在、問題所在,並找到突破口,一點一點地改進,針對每天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要有自省能力和有針對性的學習);要堅持讀書,讀初高中語文教材,讀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文學作品等本體性知識方面的書,讀教育心理學、教育理論專著等專業知識方面的書,扎實自己的文學功底,同時,廣泛涉獵政治、經濟、哲學、影視等方方面面的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豐富自己知識體系,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這樣才能深入淺出地處理教材、設計教學(讀本體性和專業性方面的書);要始終以一種研究和探索的心態對待自己的工作,把不斷學習與同伴互助結合起來,並通過有效的「集體備課」的方式進行校本教研,利用集體的智慧彌補專業知識上的缺陷(傾情投入和同伴互助)。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專業提升,才能真正經營好自己的教師人生。
三、判斷是否到達那裡(正確評價教學效果)
人們常說,實踐出真知。精心設計的一節課到底怎麼樣呢?需要到課堂上去檢驗,需要用課堂評價來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以達成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許多成功的課例,都是在反復的試講中,在不斷修改完善中得到大家認可的。因為有了「公開」課這面鏡子,你才知道怎樣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自己的平常課也會因此越上越好。很多公開課上的優秀也成就了日常教學的優秀。所以,建議老師們要有兩個意識:一是要有「即便沒人聽課,也要讓自己彷彿站在公開課的講台上,讓自己教室的門永遠向別人敞開」的意識;二是應該有一個一以貫之的教學反思意識,要養成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的習慣,以檢驗自己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設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當然,我們一線語文教師的工作量非常大,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們不可能經常進行這樣的二度設計,沒有時間,也沒有那麼多的精力。但是我們可以在課後做批註式的標記修改,簡單理出教學中的成功和不足,以備下次教學設計借鑒再用。如果我們是兼任平行班的教學,或是要進行公開示範教學,上面的做法,即有利於課堂效率的提高,也有助於個人專業成長。
教學設計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有人這樣形容教學設計的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授人以魚,即教給知識,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形成能力;第二境界:授之以漁,即教給學習知識的方法,讓學生從模仿開始,逐步形成自己的能力;第三境界:悟其漁識,即能夠引領學生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形成新的思想。因此,教學既要授人以魚,又要授人以漁,更要悟其漁識,才能培養出有知識、有能力、有思想的創新人才。

㈢ 小學生怎樣預習語文

小學生語文預習的指導

如今教師布置語文預習作業,有的同學或是家長認為預習作業就相當於沒留作業,有的同學誤認為語文預習作業就是讀讀課文,畫畫生字,蜻蜓點水、應付敷衍。這都是一種不好的取向和誤區。在平時教學中我是這樣指導學生預習語文的。

(一)通讀全文。

拿到一篇新課文,由於會有一些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通讀課文時,主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如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介紹了什麼人,描寫了一些什麼景,告訴我們哪些知識,抒發了怎樣的感情等等。目的在於對全文獲得一個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確地找出全部生字,劃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語句。三是帶著課後問題通讀全文。

(二)讀准字音,了解字詞含義。

參照拼音,讀准生字新詞,多讀幾遍,對於讀不準或不認識的字、不明白字意的字,要查閱字典解決,以期養成查字典的習慣。

(三)朗讀

反復大聲誦讀,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都很有好處。預習的朗讀一般可讀三遍,第一遍重在鞏固生字的讀音,要把課文讀通讀順;第二遍注意文章內容,思想意義,文章告訴我們的內容;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結構,寫作方法。

(四)摘抄

可以把自己認為應該積累的詞語句子和自己認為值得學習、借鑒的詞句摘錄下來。

(五)思考

我覺得這是預習作業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一系列的預習活動,在對課文初步了解的基礎上,思考一下,在文字上、語句上、內容上、思想意義上還有哪些問題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老師講或向同學和老師請教的,及時記錄下來。

經過教師的引導預習,逐步放手讓學生自己預習,課上有針對性的檢查和評價,學生的語文預習能力逐步形成。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課堂學習、奠定基礎、減輕教學的負擔。

提高學生預習的有效性
首先,教會預習方法,培養預習興趣。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就能獨立地向新認識領域進軍,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識的頂峰。所以,要想讓學生具有自學的本領,作為教師就要重視方法的指導。當學生能熟練地運用各種預習方法進行學習,才會逐漸培養他們對預習的興趣。預習的方法有很多,我根據小學高年級語文教材的特點和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及其認知規律,引導學生學會幾種預習方法:1、查。2、讀。3、思。4、勤動筆。
其次,搭建推進梯度,呵護預習興趣。引導學生預習將經歷一個由易到難的過程,搭建一個逐步推進的梯子,供學生不斷深入預習,逐漸提高預習能力。由易到難的預習和不同的預習形式,可以呵護、鞏固學生預習的興趣。根據不同課文的特點,我確定「常規預習模塊」與「特殊預習模塊」。
再次,放自主空間,激發預習興趣。高年級學生的獨立意識逐步增強,如果學生的預習作業,一直是老師所布置的,學生沒有自主選擇,自由發揮的權力,那麼一定會削弱他們預習的積極性,特別是一些優秀、愛動腦的學生更是如此。此時,預習內容自由選擇和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一定會促進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興趣。1、成立預習超市,讓學生自主選擇。2、重視預習質疑,讓學生主動思維。無論是自主選擇預習作業,還是引導學生學會質疑預習,其目的都是為了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促使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從被動學習走向主動學習,同時學會從不同起點主動走向新的學習之旅。
最後,重視反饋評價,提升預習興趣。對於學生的預習要重視檢查,及時表揚,讓其體驗成功,樹立自信。對預習做得好的學生多加表揚,對在預習過程中,能提出問題的,大膽質疑的同學及時加以肯定。對預習效果差的學生不應多加批評和指責,應積極鼓勵,發現其閃光點。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預習作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才會認真深入地進行預習,從而高質量地完成預習作業,才能達到預習的最大效率,最終為有效課堂打下扎實的基礎。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教會學生預習

預習作為課堂教學的前奏,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預習可使學生對新課教學處於有準備的心理狀態,便於增強聽課的目的性,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無疑應從預習方面入手,加強指導,強化訓練,使學生逐步形成技能,提高自學能力,提高語文課堂效果。而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仍是不少語文預習只是流於形式,無章可循,難見成效,有的語文老師只以一句「去讀讀課文,預習一下」草草了事;有的老師讓學生預習有布置無檢查等情況。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教會學生預習至關重要,現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把握年級段的差異,提出預習要求
各年級段學生的知識基礎知識不同,自學能力不同,教師應提出相應的預習要求。如一年級側重要求學生藉助拼音讀准生字和課文,盡量不讀破句;二年級側重查字典和分析字形;三年級側重選擇字的義項和分段;四年級側重略說段意和略說主要內容;五年級側重抓住課文中心和提出較深刻問題;六年級則要求學生深入預習,對字、詞、句、段、主要內容、中心全面領會,側重提疑難問題。在把握年級側重點的同時,對學生預習能力的訓練應採取螺旋式推進,逐步提高。
同一年級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是各具特點的,即存在個體差異,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齊步走,那是一種苛求,也是對學生天性的一種扼殺。所以教師沒必要要求每一個學生每一次都全部完成你布置的預習任務,只要他能完成力所能及的就行了。對於那些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他們在預習過程中基本完成課文的學習,如字、詞的掌握、文意的理解、情感的把握和提出各種疑難問題等。而對於那些學習能力相對沒那麼強的學生,只要求他們認真對待預習,掌握大部分字詞和知道課文的內容就行了。
實踐證明,預習要求越是尊重差異,學生的預習效果就越好。
二、規范常規性步驟,細化方法指導
在培養小學生語文預習習慣的過程中,教師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學生年齡小,自主反思、自主調節學習方法的能力相對較差,教師除了要激發小學生的預習興趣之外,還要教給他們語文預習的方法。教給小學生的預習方法,要求盡量細化,要求可操作性要強。在教學實踐中,要求中高年級段學生的預習的步驟:「默讀——查問——朗讀——摘抄——思考」,(低年級段學生要求放低,不要求做筆記,在書本上標記即可。)每一步驟的具體方法、要求如下:
1.默讀
拿到一篇新課文,由於會有一些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初讀課文時,可以採用默讀了解的方法。初次默讀的要求有兩個:一是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比如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介紹了一個什麼人,描寫了一些什麼景,告訴我們哪些知識,抒發了怎樣的感情等等。目的在於對全文獲得一個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確地找出全部生字,劃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語句。
2.查問
就是通過查閱字典、詞典,或問別人(包括同學、老師、家長)對不認識的字讀准字音,對不理解的詞語,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還可以查一些課外資料。
3.朗讀
生字認識了,就可以放聲誦讀了。「眼過三遍。不如用嘴讀一遍」,大聲誦讀,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都很有好處。預習的朗讀一般可讀三遍,第一遍重在鞏固生字的讀音,要把課文讀通讀順;第二遍注意文章內容,思想意義,了解文章寫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說明的東西;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結構,寫作方法。
4.摘抄
就是把應該積累的詞語句子和自己認為值得學習、借鑒的詞句摘錄下來。「嘴過三遍,不如手寫一遍」,動手摘錄,使眼、手、腦並用,效果比讀更好。
5.思考
通過一系列的預習活動,學生對課文的內容、特點,有了初步的了解,這時,還應該靜靜思考一下,這篇課文在文字上、語句上、內容上、知識上、思想意義上還有哪些問題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老師講或向同學和老師請教的。對這些問題,有的可以直接在書上做記號,有的書面寫下來。
經過以上步驟,學生邊讀邊記,邊思邊寫,也就形成了相對較規范的預習筆記。同時要求學生做的預習筆記的規定大致欄目有:文章名(書名),出處,閱讀時間,好詞入腦,好句入心,總體心得(寫文章預習感受,彈性較大),暫時存疑。要求學生做的預習筆記的自選欄目大致有:結構分析,寫作風格,主要內容,寫作目的等。對於預習筆記,我認為不需學生每文必做,每次必做,簡單的課文,在課文上寫寫畫畫即可,重要的是預習常規性步驟的有效落實。對於後進生,規定欄目也可刪減。
三、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
學生的預習需要教師的指導,因此,教師應該教給學生預習一篇課文的一般步驟,為預習活動構建模式,使預習活動有章可循。預習一篇課文,一般來說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
1、通讀全文,了解課文的概貌。從頭至尾地把課文讀一遍,要求能大概的掌握課文的內容,獲得整體印象和感受。如在預習《草原》時,學生能初步了解到課文講的是「我」到陳巴爾虎旗訪問,看到了草原的美麗景色,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熱情款待。通讀時,還要求學生看課文後的思考題,帶著問題去讀課文,讀就顯得不盲目。
2、學習生字新詞。自學認字表,寫字表中的生字,掌握讀音。在課文中找出生字詞,並運用字典自學生字詞,聯系課文內容理解生字詞的含義。
3、參照教師給出的預習要求再讀課文,提出疑難問題。通過預習,學生能初步認識,熟悉課文,但不可能理解和弄懂所有問題。所以要引導學生運用劃劃、點點、記記等標記,把課文中不理解的字詞、語句以及課後問題作標記,並提出質疑。這樣,使學生做到在課堂上的聽課有目的性,帶著問題來聽課,提高聽講效果。課堂上及時質疑,及時得到釋疑。對能在預習中提出問題的學生,老師應多加表揚和鼓勵,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此外,對一些歷史性,政治性的文章,教師要引導學生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寫作的時代背景。如教學《負荊請罪》一課的預習中,也作類似的要求:這篇課文講了幾個小故事?文章中前兩個故事寫誰的事?為什麼用「負荊請罪」作題目?同學們通過認真默讀和思考,了解到前兩個故事雖是寫藺相如的職位反而比廉頗高,所以文章必須這樣安排。由此可見,二個小故事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內在聯系。
四、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
學生形成一定的預習能力之後,我們還要注意良好習慣的養成。具體操作過程中,應做好以下幾點:
1、開始訓練學生預習時,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預習,嚴格督促學生按照預習要求和步驟進行預習,發現錯誤及時糾正。對有困難的學生更要手把手地教,幫助他們盡快掌握預習的方法。在學生基本掌握預習方法後,逐步把預習活動放到課外進行。但教師更要嚴格進行預習作業的檢查,使預習活動切實落實,養成習慣。
2、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法的指導。如分層分段的方法指導,概括主要內容、歸納中心思想的方法指導,以及培養學生品詞品句,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學習方法運用到課外預習中去,逐步形成自學技能。
3、組織學生開展學習經驗交流,提倡互學互幫,互相督促。教師可以利用一些語文活動課,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經驗交流,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學習方法。聽聽別人的學習經驗,達到互相促進,共同進步,形成自學的風氣。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只要老師能有計劃,有步驟,堅持不懈的指導和督促,注意方法的指導,久而久之,學生良好預習習慣便能養成,自學能力也隨之發展。「教是為了不教」。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著眼於教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五、爭取讓家長參與預習的指導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必要補充,是一種不能代替的力量,加上預習大部分在家裡進行,因此要爭取讓家長參與預習的指導。即要求父母要抽出時間檢查子女的預習的完成情況,在有能力的情況下作適當的指導,還提醒家長要善於發現子女在預習中的每一個細小的進步,並作充分的肯定,不應老在孩子身上挑毛病。當孩子預習出現問題時,要求家長配合教師作耐心的教育和指導。
六、預習的安排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安排預習的呢?一般分三個層次安排預習:
第一層:通讀感知。了解課文大段內容,能說出這篇課文寫了什麼事,主要人或事是什麼,按什麼順序寫,學習生字詞等。為理解課文作好鋪墊。
第二層:再讀理解。弄清文章結構層次,作者寫作思路,找出一些與中心密切相關的句子、段落。
第三層:細讀深究。帶著問題細讀課文,理解句子深刻含義;抓住關鍵詞語,用圈劃批註的方法深入領會課文的中心思想,體會文章的寫作特點。
在預習的各個層次啟發學生質疑問難。
總之,語文預習多在課外,看似較難調控,但只要教師善於思考,敢於實踐,切實落實指導規范,定能取得應有的效果。
預習自學能力的培養
預習和自學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過程中,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落實。即使老師布置的預習自學作業,也是提綱式的,對學生提高預習自學能力作用不大。而預習自學能力的養成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本身都會帶來深刻的變化。
小學里的預習,大部分就是讀讀課文學寫生字詞。自學就是大家先思考,然後在相互討論,只是將各自的答案說一遍便了事。到底怎樣進行預習和自學,學生還是不太理解的。所以,小學中高年級的預習自學任務應該整合。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預習自學,預習自學的學習的內容應該細化,有明確的學習內容和目標,並在課堂教學中把它作為一堂課的起點,長久實行,促成學生養成正確的預習自學方法。
根據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特點,老師對於小學生的預習自學的要求不能太高。小學生的學主要靠教師的引導來進行。教師必須幫助學生設計好學習環節,然後才有可能學好。要讓學生在學習方法上順利過渡,在小學中高年級要做好兩項工作:一是預習,二是寫簡單的批註。要把預習當作規范的作業來對待,不能將之看成是一個附屬性的學習任務。
在教學中我發現,小學生寫批註大多是空泛的語句,唱高調,套成語,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在課堂講授課文時經常讓學生劃出句子和詞語,再進行討論,並要求他們在書頁空白處寫下說明和感悟。教師要積極引導,當眾表揚、鼓勵那些寫出自身的真實感受之批註的學生,因為只有寫出對課文字詞句的深刻理解的批註,預習自學才是有效。
習要求與檢測案例分析一、預習要求
(一)讀的要求
1 讀第一遍
勾帶有生字的詞,圈出不認識的字。查字典、詞典,為生字注音,為生詞注釋。
將生字的詞多讀幾遍。
2 讀第二遍
把詞語讀准確,把長句子讀通順,把課文讀流利。
3 讀第三編
畫關鍵詞語,畫重點句段。思考課後思考題,用符號將答案在文中標出並作批註。
註:對長的課文要求學生多讀幾遍,對後進生也要求多讀幾遍。
(二)寫的要求
1、找出生字的形近字並寫在書上。
2、給多音字組詞。
二、預習檢測
案例分析
《蒲公英》第一課時
教學片斷一: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准字音,讀通句子。(學生自由朗讀)
師:同學在預習本篇課文時有沒有遇到了一些不認識的字?
生:有
師:自己通過查字典將這些字認識了的同學請舉手。(大部分學生舉手有些學生沒有舉手,但具我的判斷這些學生肯定有不認識的字,不舉手的原因是沒有查字典給不認識的字注音。)
師:給不認識的字注音是我們的預習要求,但有些孩子沒有按老師的要求來做。這樣會影響你的朗讀。希望這些同學以後按老師的要求來做。組長在檢查預習時也要留意。
師:同學們在預習時覺得哪些字最容易讀錯請上來把它板書在黑板上。(學生板書)
生板書:絨球、囑咐、迷惑。
師:誰願意來把這些字的音註上?
抽生板書字音。
師:誰願意當小老師來教一教這些字。(學生教讀)
師:請同學看黑板上的生詞,同桌互讀,一人讀一人聽。(學生讀本課的生詞)
師:誰來說說你的同桌哪些字音最容易錯。
生1:我的同桌是否這個詞讀錯了。
生2:我的同桌囑咐讀成平舌音了。
生3:湖泊的泊是多音字還讀泊,停泊的泊。
師:請你的同桌再讀一讀。(生讀)全班同學讀。抽生讀,分男女生讀,分小組讀。
師:現在將這些生字放回課文,請同學們齊讀課文,老師聽聽同學們在預習時將課文讀熟沒有。(學生讀課文)
師:老師聽出來了,大部分同學預習時都讀得很熟,但有些同學沒有按老師的要求讀。
接下來將分部分朗讀,歸納每部分的意思,教學生將每部分的意思連接起來歸納主要內容。(略)
教學片斷二:
師:再讀生字。(學生讀)
師:請同學來黑板上寫生字,其他同學觀察他們的筆順和筆畫的安排是否正確。
抽生板書生字,其他學生觀察。
師:誰來說說他們哪些地方寫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其他同學注意,哪些地方有錯。

師:剛才同學們都評價得很好,希望同學們寫時注意。學生寫生字。
師:先寫完的同學將你找的生字的形近字組詞寫在黑板上。(學生在黑板上寫生字形近字組詞)
師:其他同學看一看自己有沒有補充。請同學進行補充,並將自己沒有找到的形近字組詞補充在自己的書上。
三、反思
預習是學習過程中的第一步,是學生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也是學生自學的過程。因此,我認為,預習是上好語文課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更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我一直都很重視學生的預習並且根據學生的年段特點提出不同的預習要求。今年我班學生步入三年級我首先根據他們原有的預習習慣和年段特點提出了預習要求。
要求提出來了學生不按要求做也是徒勞,因此我很重視對學生預習的檢測。我不僅要求組長檢查,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也是根據自己提出的預習要求來進行教學的。由於我班學生農民工子女較多,家長在子女教育上不是很盡心,學生的學習全靠學校,所以對學生預習的督促也落到了老師身上。我在課堂上非常注意學生預習的情況反饋。比如學生沒有給不會認的字注音及時發現,及時提醒。讓學生板書生字的形近字,讓同桌互讀生字去發現學生預習時是否按要求對不會的生詞多讀了幾遍。認真聽學生的朗讀,發現沒有讀熟的同學點名提醒,讓學生明白老師隨時都在關注他們的預習情況,心裡綳緊一根弦。經驗告訴我,學生的預習好壞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我們只有抓好學生的預習才能有效提高教學的質量。

㈣ 小學語文課堂板塊化設計是什麼,怎麼做PPT

小學語文「板塊教學」的探索
隨著近幾年語文教學改革,「板塊教學」這個新詞令教師眼前一亮,它一掃「語文模糊一大片」的傳統語文課堂模式,讓教師看到了清晰有條理的語文新課堂。這種教學方式深受教師喜愛,以執教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生命 生命》一課為例,板塊教學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明確目標,組合內容
板塊教學是將一篇課文的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從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分為幾個明顯不同、彼此之間又有密切關聯的教學「板塊」,即通過這樣的教學安排,使教學的內容、教學的過程呈板塊狀分布排列。目的在於讓課堂更加清晰,重點突出,有的放矢。因此版塊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明確教學目標,然後根據目標選擇相應內容進行組合,形成內容不同、各有側重的幾個板塊。例如,在教學《生命 生命》一課時,可以將課堂設計成三個板塊:感受詞語的溫度、讀出文章的情感、學習表達的方法,這三個版塊分別對應三個教學目標:①正確讀寫「騷擾」「茁壯」等詞語並理解意思。②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引發對生命的思考,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奠定基礎。③學習敘議結合的表達方法並嘗試運用。這樣一來,目標明確,條理清晰,每個板塊分別用力突破各自的教學目標即可,教師教得清楚,學生學得輕松。
二、依據學情,選擇策略
教學中每個板塊並不是平均用力的,而是要根據學生的學情來決定每個板塊的著力點和不同的教學策略。《生命 生命》是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考慮到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獨立識字能力和初步的品詞析句能力,所以前兩個板塊主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交流反饋為主,教師只在學生理解有難度的地方,進行有針對性的點撥提升即可。
「感受詞語的魅力」板塊直接檢查字詞預習情況,然後針對學生讀錯的字音和理解錯的詞義進行講解,對學生書寫有誤的生字進行范寫指導,以學定教,節約時間,提高課堂效率。而對課文內容的學習,應該盡量簡化設計,減少問題,同時在「讀出文章的情感」板塊設計一個核心問題統領全文,即「用心讀事例,畫出觸動你的詞句,談談感受」,讓學生自主交流為主。教師只點撥三處地方:一處是第二段的三個感嘆號,讓學生明白除了關鍵詞可以傳達文章的情感外,標點符號同樣起到表情達意的作用;一處是把第三段改編成一首小詩,並帶學生配樂朗讀,讓學生在變換形式的朗讀中再次加深理解;再一處是補充作者杏林子的簡介,讓學生知道讀文不能局限於文中,還要拓展到文外,從作者的生平和背景資料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經過這樣一個走進文本——走出文本——再走進文本的過程,學生的感悟會更加深刻,朗讀課文會更有感情,這個版塊的目標就這樣有依據、有策略地達成了。
但是,對於「學習表達的方法」這個版塊,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敘議結合」這種表達方法,所以不能放手,這里需要教師進行細致的講解和指導。可以採用「搭梯子」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這個知識點:首先,用生動的小微課吸引學生,講解敘議結合的定義,以課文中的「飛蛾求生」這段為例,讓學生理解什麼是敘,什麼是議,以及這種寫法的好處;然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什麼是敘議結合,再以課文中的「瓜苗生長」為例,讓學生自己分出敘議兩部分,並通過師生合作朗讀,再次鞏固理解;接下來出示教師寫的「小草」事例,將重點「議」的部分空出來指導學生完成;最後出示其他生命圖片,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放手由學生自己運用敘議結合的方法寫一段話,表達自己對生命的感悟。這樣給學生搭好梯子,讓學生一步一步、扎扎實實地掌握方法,學有所得。
三、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板塊與板塊之間看似各自獨立,實則緊密聯系,共同為整堂課的教學目標服務。在教學《生命 生命》這一課中,由詞語到文章到表達,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感受詞語的溫度」和「讀出文章的情感」兩個板塊,既有各自獨立的教學目標,同時又為後面「學習表達的方法」這個版塊做好了鋪墊。學生只有在前面進行充分的朗讀、感悟,才會有自己對生命的思考,才能在後面的板塊中運用敘議結合的表達方法寫出一段自己對生命的理解。而學習方法是為表達情感服務的,所以最後一個板塊對表達方法的學習,歸根結底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抒發自己對事物的感悟。所以,三個板塊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相互配合,成為一個緊密的螺旋上升的學習系統。
綜上所述,「板塊教學」可以讓教師更加清晰地把握課堂節奏,有的放矢地突破教學重難點。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在充分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加強素養,實在是不可多得的教學法寶。「板塊教學」值得教師反復思考,不斷實踐,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板塊教學之路。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搭梯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