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結合課外閱讀培養小學語文核心素養
一、文本選擇體式要多樣化、經典化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選文是重點,主要關系單篇與群文的組合兩個問題,所以在文本選擇時,一定要把握好文本的質量,注意豐富文本的體式,以便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首先,文本的來源范圍要廣,要課內外兼顧,盡量把目光由課內轉向課外,也有一些現成的群文教材可供選擇,比如《小學生群文讀本》中的文章。根據教學的需要,也可以選擇一些實用文章,比如廣告、說明文、通訊報道,還可以選擇影視資源,如電影、紀錄片等,以此豐富文本的內容。
其次,文本的體裁要豐富,在選文時盡可能多地涉獵文體,童話、詩歌、寓言、散文、小說等,不一而足。比如在教學中確定了議題「不一樣的小紅帽」是童話體裁,可就此進行擴展,再如議題「個兒大的草莓不能吃」是實用文體,可選用新聞體裁的文章,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整合,提取信息,活躍學生的思維。
再次,選文的作者盡量要多樣,不同的作家其創作風格有異,即使同一作家的作品也可能呈現不同的風格,因此,在選文時盡可能地擴大范圍,幫助學生增長見識,提升他們的學科素養。
最後,所謂經典是指在歷史的長河中淘瀝出來的得到大家公認的、具有極大的閱讀價值的文章,在群文閱讀時,老師要引領學生走進經典文學的殿堂,以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其積累豐富的文學語言。比如,設置議題「《昆蟲記》中的對比」,老師可帶領學生走進法布爾的《昆蟲記》,感受昆蟲世界的神奇;再如感受王維詩作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創作風格時,可選取《鳥鳴澗》《山居秋暝》《辛夷塢》《竹里館》四首詩歌,進行體味。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經典非常豐富,引導學生去體味經典的魅力,提升學生文化傳承的意識,有助於提升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
二、文本要中外兼顧、文質兼美
小學生由於三觀還未形成,所以他們的可逆性極強,在群文閱讀教學時,選文上要選取那些文質兼美的作品,以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讓學生在平常的閱讀中感受經典,積累豐富的文化底蘊,幫助學生感受美、體會美、創造美,比如在學習現代詩歌時,老師可選擇顧城的《星月的來由》、金曉玲的《夜晚》、臧克家的《星星》和林煥彰的《夜晚的天空》四首詩歌,它們的共性是語言優美、想像豐富、意象精妙,學生在對比閱讀中,體會到星星在不同的作者眼中含義不同,從而感受到不一樣的美。
同時,社會在發展,小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也要與時俱進,不但要求學生要融合古今,還要中西貫通,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文化傳承意識,提升他們的審美思維,比如設置一個「武松能打死老虎嗎」議題時,可把《水滸傳》中的《武松打虎》《老虎與人的數據對比》《生病了的華南虎戰鬥力並不強》《卞元亨——武松原型》《為什麼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一組文章作為群文閱讀的選文,在閱讀中促進學生思考,武松到底能不能赤手空拳地打死老虎呢,同時在群文閱讀中,做到了古為今用、古今融會,讓學生產生深厚的閱讀興趣。再者,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地球村讓人們的交往變為可能,因此在提升學生的素養時眼光要放長遠些,不但要讓學生傳承好中國的古典文化,還要進行中西融合,理解優秀的外國文化,理解中外文化的差異,比如設置議題「一個也不能少」,可選取外國的經典文章《六個娃娃七個坑》《十一頭驢》和中國《包袱、雨傘、文書和我的故事》,三篇文章貫通中外,國家不同、時代不同,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發現故事的異同處,拓展文本的內涵,了解中外文化的差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小學生單元同步練習冊《名校學霸尖刀卷》
三、文本內容注重趣味性和規律性
在設計群文閱讀時,目標要明確,重點來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在選文時力求選取一些與學生實際相符的文本,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比如設計一個議題「象徵的意義及作用」,可選取喬伊斯的《神奇飛書》、佐野洋子的《活了一百萬次的貓》、聖艾克修佩利的《小王子(節選)》和德舒比格的《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節選)》四篇作品,這些作品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富有童趣,與小學生的生活非常貼近,很容易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帶領他們走進文本,在對比閱讀中提升了學生的素養。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老師一定要立足於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的前提,精心設計,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和審美經驗的積累。
Ⅱ 在閱讀中培養語文素養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的閱讀能力也是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之一。接下來我為你整理了在閱讀中培養語文素養,一起來看看吧。
摘 要: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的閱讀能力也是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之一。那麼,如何才能藉助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呢?從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表達能力的培養以及寫作能力的提高三個方面進行概述,以期能夠真正發揮語文閱讀的價值,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培養。
關鍵詞:閱讀教學;語文素養;小學語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也就是說: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對學生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本文就從閱讀教學的角度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概述,以確保學生能夠在小學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健康全面的發展。
一、藉助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閱讀教學則是學生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實際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鑒賞中感受美,進而使學生在美的熏陶下獲得情感的體驗,最終,使學生享受審美樂趣。
例如,在教學《走進麗江》時,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也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閱讀時,我引導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朗讀,並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跟隨著作者去感受麗江的神奇和美麗。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一些句子進行小組討論,發表自己的感想。比如,“麗江古城以四方街為中心,呈八卦型放射狀延伸,並分出無數條街道,整體形成網狀布局。條條街道有小橋,小橋兩邊是人家,橋下有潺潺的流水……”等等,讓學生在鑒賞中感受麗江的美,進而使學生真正得到美的體驗。如果班上有喜歡畫畫的學生還可以將自己想像中的畫面描繪下來,這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藉助閱讀教學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表達能力是其價值的直接體現,但是,在以往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將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基礎知識的掌握上,嚴重阻礙了語文價值的實現,當然,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不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藉助文本“復述”活動、“講故事”活動等等來幫助學生理解文本,鍛煉表達
能力。
例如,在教學《鯀禹治水》時,由於這是一篇古代神話故事,為了能夠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也為了在幫助學生養成
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同時,也能促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在結束這節課的授課之後,我組織了“講故事”活動,這樣一來能夠讓學生開口說,二來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邏輯能力,為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令我欣慰的是,學生非常喜歡神話故事,有學生講了“共工怒闖不周山”“精衛填海”等,還有的學生講了“盤古開天闢地”“神筆馬良”等等。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的熱情很高,這樣就為學生喜歡說奠定了基礎,當然,為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也打好了基礎。
三、藉助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文是語文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也是教師和學生都認為比較難的,當然,寫作能力也是語文素養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麼,如何藉助語文閱讀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呢?眾所周知,閱讀對於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是收集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也是幫助學生學習寫作技巧的平台。因此,在素質教育下,我們要鼓勵學生將閱讀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好的字詞、優美的句子等摘錄下來,並進行仿寫或者是靈活地應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能力將會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時,語文素養也會隨之得到提高。
當然,除了上述三點之外,我們還可以藉助閱讀教學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也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等,這些素養都可以藉助語文閱讀教學實現。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揮閱讀的價值,讓學生在讀、在感悟、在鑒賞、在體會的過程中促使語文素養獲得大幅度提高。
作為人文學科,語文教學過程要成為促進人發展的過程,成為完善和完美人生的過程。學生學語文,即是構建人的精神世界,而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它的意義不言而喻。
閱讀是個體行為,是讀者與作者的雙邊活動行為,學生能在閱讀這個學習過程中不斷成長,學會生活,追求崇高,完善人格。
在閱讀中,一是體悟“情”。閱讀教學是以提高人文素質和豐富學生精神世界為目的,發揮語文教材有“情”的特點,按鑒賞心理“解構自我——比照自我——拷問自我——提升自我”安排教學過程,使學生通過鑒賞文學作品,提升自身情感,構成生命教育重要的一部分。二是感受“美”。馬克思認為,人是按照美的規律來改造世界和改造自身的。閱讀教材中所有的作品,包括藝術文、科學文和說理文,都是對美的創造。藝術文創造藝術美,科學文創造科學美,說理文創造理論美。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致力於引導學生發掘美的因素、體驗美的感受,培養學生體驗美的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生活情趣、審美情趣和創造美的能力至關重要。三是領悟“理”。語文教材中不僅理論文充滿道理,就是藝術文也蘊涵深刻的哲理。《巴爾扎克葬詞》的生死觀,《鄒忌諷齊王納諫》的“自蔽”之理,《米洛斯的維納斯》的“有無”概念,讓我們心靈顫動、思考不已。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體驗詩文中的哲理顯得同樣重要。如景物描寫也是對生命的解讀,落日映出最後的燦爛,雨燕高歌生命的力量,古柏坦然面對一切,落葉留下“回家”的美麗……從中體驗到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創造過程的美好與精彩。
健康個性、健全人格的發展與培養依賴於閱讀教育,而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首要依賴於語文老師的閱讀教學。因此只有高質量地做好閱讀教學工作,才能鑄塑學生美麗健康的心靈,使其個性更鮮明、感情更豐富、思想更深刻、人格更健全。
1 鼓勵學生在閱讀中自主質疑
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之門的鑰匙毫無疑問地是問號。”問題是思維的向導,當一個人有了強烈的問題意識,就會激起求知的沖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摒棄以解決閱讀卷上關於文本的幾個問題或老師提的問題為主的教學過程,重視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問難,鼓勵他們大膽提問。同時注意引導他們由提一些不著邊際、雞毛蒜皮的問題過渡到圍繞文章主要內容提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有了問題,學生自然會急於尋求問題的答案,這就充分調動了學生探求真知,繼續學習的積極性。對於問題,不急於分析、解答,也不馬上進入討論中,而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再進行閱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當然,由於學生的個性特徵、情感體驗、家庭社會背景的不同,對同一事物自然會有不同的感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讓學生能夠盡情地發表自己的想法,可讓學生在文中深有感觸的地方作旁註,寫上自己讀後的感受、想法,或是發表議論。
名人本主義教育家羅傑斯曾說過:“凡是教師能夠講述的、能夠傳授的知識,多半是死的、凝固的、無用的知識;只有學生自我發現、探索的知識,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識。”在閱讀教學中不要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變模式化閱讀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變硬塞知識為自我發現探索知識。
2 注重閱讀的因材施教
《語文課程標准》還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確實,我們面對的學生存在很大的差異。有的學生基礎太差,字認不全,句讀不懂,更不用說理解文意了;有的學生可能讀完文本之後就能從文中提取信息,從整體上感知文意;更可能有一些能力超強者能從語言、內容、結構、寫法上賞析評價文章,取其精華,取其糟粕,指導自己的寫作。所以在閱讀教學中不應忽視學生的這種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要因材施教,讓能力較差不知從何讀起的同學,能做到對文本進行以認讀為起點的理解性閱讀;能捕捉信息、整體感知的同學做到以質疑為核心的研究性閱讀;能賞析評價的同學做到以借鑒為目的的欣賞性閱讀。在閱讀教學中還應注意選擇那些有思想性、文學性,並適合學生閱讀的美文,之後還要根據文本特點區別對待,如只適合讀後作為材料積累的文章就堅決不能做無味的問題分析,可讓學生多讀幾遍,整理記憶;思想深刻,理解較難的文章就要引導學生“鑽”進文本,汲取精華;行文規范性強的文章就不要忽視閱讀與寫作的結合……
3 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
要培養學生朗讀和默讀的習慣。注重對學生進行包括重音、停頓、語調和語速等朗讀技能及提高默讀速度和理解率等默讀技能的訓練,不僅可從“讀”中判斷學生認讀的正誤、理解的深淺、欣賞品位的高下、探究研討的精粗,而且有助於學生養成眼、腦、口、耳協同動作的良好閱讀習慣。
要培養學生精讀和略讀的習慣。要讓學生精讀時能有圈點、有批註、做摘錄、制卡片和寫心得;略讀則一遍就能理解大意。經過長期的良好習慣的培養,學生們定能做到精讀則咬文嚼字,略讀則能觀其大略。
要培養學生愛讀和多讀的習慣。在閱讀教學中應通過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們愛上讀書,養成自己找書讀,多讀書的習慣。
Ⅲ 淺談如何在閱讀中提高語文素養
一、在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用真情感召學生,使之愛上閱讀。進而潛移默化,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三、鼓勵學生大量閱讀,在廣泛涉獵中積累。在閱讀中汲取,在實踐中積淀。
四、老師在教學中必須具備豐厚的語文知識素養,這樣才游刃有餘的引導學生,促使學生的閱讀素養不斷提高。
Ⅳ 如何有效進行閱讀教學,提高學生閱讀素養
有效進行閱讀教學,提高學生閱讀素養的技巧:
一、進行角色轉變,讓學生積極自主閱讀
傳統的閱讀教學往往是教師首先提出思考問題,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課堂上,教師總是扮演高高在上的「師尊」,進行「一言堂」式的教學,這樣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造成了學生始終被老師牽著走的局面,不利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魯迅先生說讀書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郭沫若說:「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來看,用自己的手來做。」這些讀書箴言都強調了自主閱讀的品格,學生應是閱讀課的主人,教師只是引導者、管理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所以我覺得我們一定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課程標准》也提出的閱讀活動的核心是自主性,之所以強調自主意識,是因為觀念意識是指導人們實踐行為的基礎,只讓學生懂得答案、技巧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閱讀實際中、在體驗內化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自覺指導自己學習的個人觀念體系。學生有了很強的自主閱讀意識,就會有創造性的實踐活動。在傳統的以經驗為主流的教學中對學生學習態度的培養,往往採用「家長式」的督促檢查獎罰的方法,使學生感到外力的脅迫而產生消極的閱讀態度,從而不能主動參與閱讀學習的過程。
心理學家托蘭斯說:「我們要促進創造力,就需要提供一個友善和有獎賞的環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榮發展。」在日常的閱讀活動中,我會主動轉變角色,真心地把學生當作平等的朋友,認真地聆聽他們的發言,耐心地引導他們求疑問難;有時我會要轉變為一位「導游」,引導學生去領略祖國秀麗風光,了解各地風土人情;有時我會轉變為一位「參謀者」,在學生迷失方向時,為他們指點迷津,使他們走出誤區;有時我會轉變為一位「主持人」,協調學生的組織活動,當學生活動中的「大孩子」;有時我會轉變為一位「交換意見的夥伴」,幫助學生突破自覺思維的局限,不斷產生思維火花;構建起民主、和諧、寬松的師生關系,讓學生主動閱讀、思索、發現、體驗。
二、傳授閱讀方法,教學生會讀
(1)授方法
授之以魚,莫如授之以漁。讓小學生接觸課文多讀,在讀中畫出生字,註上拼音和優美的句子。低年級語文老師可以領讀、示範讀,然後讓學生自己讀,培養語感;也可以稍縮短讀的時間,並指導他們學會粗讀和細讀。如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稱贊》課文,我先讓同學們粗讀,以便理解整篇課文內容,接著細讀感知重點句子。「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這是小刺蝟對小獾說的話。我要求學生讀得抑揚頓挫,這樣對理解課文有很大的幫助,並讓他們到台上表演感知小刺蝟的「真誠」。 雖然學生的學習方法各有不同,但總有一些共性的地方。我們可以使用探究性學習、感受性閱讀、語感的培養等學習方法指導學生。
(2)教思路
學生採用了可行性學習方法,我們還得在教學過程中滲透這種方法,並加以指導,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靈活運用。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如何讓我們的小學生理解作家的意圖和情感,體會出作家在靜默狀態下的心性語言,我認為是閱讀教學的關鍵,也是語文素養提高的鑰匙。語文教師要擔負起這個重任,首先要教會學生做人,不斷去喚醒他們心底的善良和感恩,關懷和愛,激發他們表達的慾望,並聯系生活實際理解領悟自我感受難忘的句子。還是小刺蝟對小獾說的那句話,「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怎麼樣讓二年級的小學生領悟這個句子的內涵呢?我認為:那就是要激發小學生的生活情感和想像能力,而恰恰這個年齡階段的小學生生活積累極度貧乏和無知,於是我採用了打比方的教學方法誘導小學生想像:假如你在做一道數學題有點困難的情況下,而其他同學都做完了,當你看到空盪盪的教室只剩你一人的時候,你什麼心情呢?是慌亂還是焦躁,我估計可能要哭了,而就在此時突然有一位同學從教室外面進來走到你的身邊,對你悄悄的而又小聲的說:「你的作業做的真認真,相信你能夠自己動腦筋把剩下的題做完做好的!」好的,那麼我們再來設身處地的理解小獾的做木工的技術是個什麼樣呢?粗糙但很認真,抓住「粗糙」和「認真」,讓小學生去體會和感悟,說明小刺蝟是真誠的在鼓勵小獾,強調生活的真實情感,讓他們也去學會發現這些平凡生活的細小情感和心理波瀾。總之,不管哪種學習方法,只要有利於學生的終身學習,有利於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都可以嘗試。
三、落實課外閱讀,提高語文閱讀素養
我們不能只限於課堂上學習語文,更應該多渠道、多廣泛的學語文,尤其是生活中。
(1)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語文教學活動,離不開現實生活。在活動課《尋找春天的足跡》中,帶學生到大自然中,那剛鑽出來的小草,樹枝上的嫩芽,星星點點的小花,濕潤的泥土的微微的風,都能一下子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情不自禁融到活動中。只有讓學生真正地深入到生活中,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才能發現生活中人性的閃光點。尤其是在寫作上,更是來源於生活中的點滴事情,而不是憑空的想像和胡亂編造。
(2)拓展學生的閱讀面
拓展學生閱讀空間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首先,要引導學生讀文學名著。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名著,都滲透著文學大師的心血,折射著名家的智慧,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表現手法,有其獨特的藝術特點,都能給學生深深的啟迪。讀文學名著,可以讓學生品味其思想內容和寫作技巧。不僅會擴大學生的文學視野,豐富詞彙,增加知識,啟迪思路,陶冶情操而且間接豐富他們的文學史知識,
以博採眾長,提高寫作水平。其次,還要讀科技、歷史、社會等方面的書籍。讓學生盡力做到博覽群書從而提高個人的語文素養。
四、培養閱讀習慣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葉老曾說過:「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發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像出於本性,一輩子用不盡。」「國文教學的目標在於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在讀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其課外閱讀架起「習慣的橋梁」。
1.多讀的習慣
葉老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方能駕馭語言文字。」「為養成閱讀習慣,非多讀不可;同時為充實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讀不可。」魯迅也有「讀書如蜜蜂釀蜜一樣,采過許多花粉才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了」的體驗。因此,我努力引導鼓勵學生多讀書。要持之以恆,避免一曝十寒。要博覽群書,讀好書,並從中汲取精神食糧。
2.動筆的習慣
葉聖陶先生曾說:「想到了什麼,不妨隨時提筆把它記下來,這就是讀書筆記。想的時候往往比較雜亂,比較浮泛;寫下來就非有條理不可了,非切切實實不可了,所以讀書筆記是督促自己認真閱讀的一個好辦法。」在讀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學會圈點勾畫,寫提綱,做批註,記下自己讀書的心得體會,寫出態度和觀點。圈畫,就是在所讀的書上做標記符號。例如:好詞用▲標記;重要句子用☆標記;對書中某個字句或說法產生懷疑,使用「※」。當讀而有感、感而欲發時,就需要用批註。可以眉批、腳注、旁批、夾行批。
3.積累的習慣
積累包括記筆記、做摘抄、寫體會、剪報等等。課外閱讀進行一個階段以後,讓學生自覺進行總結,認真統計。譬如,閱讀多少頁、多少本?積累多少美詞佳句?寫多少篇讀書筆記?有什麼體會?天長日久,學生就會養成積累的習慣。
4.讀整本書的習慣
課程標准明確提出了「讀整本的書」。於是我就鼓勵學生讀整本的書,養成從始至終地閱讀,利於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及起伏跌宕的故事劇情,從而養成堅持不懈閱讀的好習慣。
總之,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需要我們小學語文教師的辛勤耕耘,絕不是依 賴老師的一朝一夕,而是在不斷積累與實際中,去體會和領悟的。語文素養包括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是語文能力、語文知識、語言積累、審美情趣、思想品德、行為態度、思維能力、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這種素養不僅表現為有較強的閱讀、習作與交際的能力,而且表現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願所有奮斗在教學一線的語文教師攜起手來,共同探討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那麼我們的語文教學必定綻放異彩!
Ⅳ 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如何通過閱讀提高自己的語文綜合素養
有很多人都會覺得小學老師在教孩子的時候特別容易,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老師也是需要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面,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教育學生。雖然有些知識內容對於老師來說非常的容易,但是想要完美的講出來,並且要讓孩子能夠理解,還是非常不容易的。小學老師也是需要不斷學習的,那麼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如何通過閱讀提高自己的語文綜合素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