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四年級上冊語文大冊22課答案是什麼

四年級上冊語文大冊22課答案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8-24 05:23:19

1. 人教版語文22課課後題答案

22 荒島餘生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對於《魯濱孫漂流記》這部世界名著,在一段時間里,受「左」的思想影響,權威的解讀往往過於強調意識形態,把魯濱孫看作是當時處於上升階段的資產階級殖民者的典型,而對於魯濱孫身上所擁有的人類優秀品質的精華(如堅忍不拔、勤勉實干、創造進取等)沒有給予充分的關注。實際上,這部作品之所以能打動無數的讀者,乃在於這部被稱為「生活的教科書」的作品,啟發人們去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正因如此,在歐美的許多國家,這部作品一直被當做兒童的必讀書。由此看來,可以從不同角度來解讀這部作品,這里則可把重點放在代表人類創造、進取典型的「魯濱孫精神」這一點上。

這篇課文,既沒有節選魯濱孫海上遇難、生死系於一發的驚心動魄的情節,也沒有節選魯濱孫在荒島上如何歷盡艱辛謀生的傳奇故事,這里節選的部分,並沒有多少故事,大都圍繞魯濱孫落難荒島之初的心理活動展開敘述。課文呈現給我們的是魯濱孫在一段時間內的心態變化歷程。

學習這篇課文,關鍵要理清魯濱孫的思路。課文中他的思考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側重點是什麼?這幾個階段的前後聯系是什麼?等等。而把這些聯貫起來,則可以看出魯濱孫的荒島創業所折射出來的人類理性思維之光。

綜觀全文,魯濱孫在短時間里遇到了生存問題、物質問題和精神問題,我們則正好可以用這三方面來概括課文三部分的內容。而這三個方面似乎有著深長的意味:這幾乎可以看成是人類進化史的縮影。

是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

第1~3段寫魯濱孫及時調整悲觀絕望的心態,決定在荒島上頑強地生存下去。

第1段中,「我認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孤零零」「孤獨凄涼的情況下度過我的餘生」「不幸」「孤立無援」「沮喪無聊」,這些詞句充分表達了初上荒島的魯濱孫那種傷心絕望、怨天尤人的心情。第2段,「每當我這樣想的時候,就有另外一種力量出來阻止我的這種想法,責備我」,表明魯濱孫傷心絕望的同時,內心又在積極尋求一種精神的支柱。如果說在第1段中魯濱孫是憑感情用事的話,那麼在這里,他開始用理性的頭腦來思考問題了。面對無法改變的險惡環境,他知道只有冷靜地面對它,而無法繞開它、迴避它。我們發現,魯濱孫能夠用辯證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了:一方面自己固然可憐,但另一方面,全船就他一個人保住了性命,其餘10個人都已葬身大海,對自己來說這當然是一種幸運。這樣,魯濱孫得出結論說:「當我們遇到壞事的時候,我們應當考慮到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時也應當考慮到更壞的情況。」這說明,此時的魯濱孫已經很好地調整了自己的心態,「是生存,還是毀滅?」這個問題實際上已經解決了。第3段,魯濱孫進一步論證自己的優勢:有維持生活的充足的東西,既有生活必需品,也有製造或獲取生活必需品的工具。這就更值得慶幸。

至此,魯濱孫思考的第一階段已經結束。他盡管落難荒島,生活環境極端困難,然而他以人類特有的理智和辯證的思維,成功地調整了自己,堅定了活下去的勇氣。

人們必須首先吃、喝、住、穿,才能進行……

第4~9段敘述魯濱孫為了生存所依賴的具體物質條件。

第4~5段,魯濱孫既然決定活下去,則要清楚地跟上時間的腳步,即主動把握年、月、日,而不至於過得渾渾噩噩。這兩段詳細敘述魯濱孫計算時間的方式。作者在這里不厭其煩地寫魯濱孫計算時間這件事,我們由此可以引發一些聯想。人之所以為人,不僅知道自己是活著的,而且知道是怎樣活著的。而能清楚地掌握時間、駕馭時間,正是人知道自己怎樣活著的一種標志。魯濱孫來自文明社會,他必然要千方百計利用他已有的知識,主動掌握時間,按文明人的方式存在於時間之中。丟失了時間,在某種程度上是丟失了自我,生存的意義也應該打一個問號了。總之,魯濱孫記錄時間,是為了清楚地了解自己是怎麼活著的,可能活多長時間。記錄時間,也表明了魯濱孫對生存下去充滿信心。第6段,詳寫魯濱孫在船上獲得的許多「價值不大」的東西。其實,這部名著中尚未入選課文的前面部分,已經寫到了魯濱孫從失事的船上搬運物品的情節。但那些都是所謂的「價值大」的東西——「財產」,如食物、彈葯、槍械等。這里再提那些小東西,表明魯濱孫決定「細細地」活下去。因為在這種地方,文明社會創造的任何東西都可能對他極為有用。第7段寫魯濱孫還缺乏的東西;第8段寫魯濱孫艱難地打造木柵欄圍牆,證明「住」是人生存的基本條件之一;第9段寫他每天覓食。

以上給我們展現了魯濱孫日常生活的一角。證明魯濱孫活得實實在在,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人類艱難創造生活的歷程。作者對於魯濱孫的實干精神是持一種贊頌的態度的。

人沒有精神寄託,靈魂就無所依附,到處漂盪。

第10~12段,作者拋開物質條件,詳談魯濱孫的「精神」世界。主人公進一步調整自己生存的心態。

第10段,寫魯濱孫記日記,深入思考當前的處境。但他聲明記日記並不是為了留給後來的人看(他似乎不相信以後會有人到這荒島上來了),而是為了精神有所寄託,減輕心中的苦悶。而日記中的「壞處」和「好處」,最集中地證明,魯濱孫身上所閃現的理性之光,證明人類的辯證思維的勝利。假如在課文開頭魯濱孫是匆忙中給自己隨便找了幾條活下去的理由,那麼,在荒島上生活了一段時間後,他到這時是徹底的心平氣和,對自己的想法來一番系統的梳理,極其冷靜客觀地列出了那些「好處」和「壞處」。這無疑為他的生存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第11段,得出經驗教訓,希望世人能夠理解。第12段,魯濱孫安心於荒島生活。

綜觀全文,沒有生動的故事,主要寫的是魯濱孫的心理變化過程,作者通過心理描寫來刻畫人物性格,表現作品主題。

二、問題研究

1.從課文中看出魯濱孫是一個怎樣的人?

魯濱孫不是一個隨遇而安、消極待命的人,而是一個意志品質極為堅強,生存信念十分執著的人,並且務實肯干,勤於創造。他的一切行為,特別是他的思考過程,全是積極、主動的,都是為了更好地把握生存的機會,創造物質條件,調整生活心態。

要避免學生誤以為魯濱孫是運氣好,隻身落難荒島又得到許多生活用品,活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應該充分注意到,魯濱孫並不是在旅遊,也不是在模擬生存挑戰,他遭遇的是真實的海難,他打定主意一個人在島上苦度餘生。他是在克服了極端的孤獨、恐懼、艱苦,經過反復動搖之後,才終於理智地鼓起勇氣,孤身創業的。正因為這樣,魯濱孫才讓人敬佩,值得學習。

2.魯濱孫為什麼要活下去?他是否值得這樣活著?

如果換一個人,在這樣的絕境中,很可能就不想活了,因為想到自己一個人在孤島上,遲早都是死,與其餓死、病死或老死,不如自殺而死——當然這是一種因為精神完全崩潰後導致的自殺行為。魯濱孫卻沒有這樣做,他說服自己頑強地活著,並打定主意在島上獨自生活一輩子。這需要巨大的勇氣。從這里可以看出魯濱孫是一個非常珍惜生命、熱愛生活的人。他活著,也許並非為了什麼,而僅僅因為自己是一條生命,既然是生命就應該善待它。況且他活得積極,活得主動,活得像個人,活出了人的尊嚴。像他這樣的人值得活著。

3.如何理解魯濱孫的記日記和閱讀《聖經》及其他祈禱書的行為?

人們記日記往往是為了記錄生活,撫慰心靈。日記總是面對自我而非他人。魯濱孫記日記的行為,表明他作為一個文明人精神方面的需要,證明自己活得明白,在時間的長河裡沒有走失。西方人普遍面臨的一個精神問題是人與上帝的關系。在這種荒島上,人更有理由相信上帝的存在(在這部名著里多次提到《聖經》及魯濱孫對上帝的祈禱)。有了這個前提,魯濱孫就有了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其實誰都需要有精神支柱,才活得有理由,活得有意義。

4.魯濱孫的自我安慰與阿Q的「精神勝利法」有什麼區別?這是不是一種逃避現實的表現?

魯濱孫在那樣的環境中,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他能理智地分析自己目前所處的困境,是一種冷靜的表現,是人類理性思維的勝利。他成功地調整了自己的心理,心態平衡地生活下去。這與阿Q的那種自欺欺人的精神勝利法有著本質的區別。這不是逃避現實,恰恰正是敢於正視現實的表現。(分析時可以簡單給學生講講阿Q的故事。)

5.作品以第一人稱的角度來寫有什麼好處?

第一人稱敘述角度,寫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現「我」的內心世界,這就更具真實感。閱讀時,好像不僅作者就是「我」,連讀者也變成了小說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稱的好處是小說情境顯得更為真切,作者與讀者的距離縮小了。作者寫魯濱孫的遭遇用第一人稱來寫,通篇都是寫「我」遇難荒島後的所見所聞所想所做,而讀者有時簡直覺得變成了魯濱孫本人,在荒島上生活;或者是魯濱孫在孤島上生活的惟一目擊證人。用第一人稱敘述,可以十分詳盡地描寫魯濱孫的心理活動。這就大大加強了小說的真實效果,讀來興味盎然。

練習說明

一、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各題。

1.簡要概括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2.身陷絕境的魯濱孫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3.如何看待魯濱孫的這種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設題意圖:把握課文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對課文中魯濱孫這個人物形象有一點自己的評價。

參考答案:

1.既可以用課文中的原話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中的原話:「在最不幸的處境之中,我們也可以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從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用自己的話概括為:一個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觀絕望,而要努力看到積極的因素,從而改變自己被動的局面。

2.魯濱孫雖然身陷絕境,但他還是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那就是,在海難中,同船的11個人中,死了10個,就他一人活著,這是上帝對他的特別關照;從船上獲得了維持生活的大量必需品,這是上帝對自己的格外恩賜;而他的日記本上所列出的六大「好處」,最集中地體現了魯濱孫要頑強地活下去的理由。

3.不能把魯濱孫的這種逆境中的自我安慰看成是一種逃避現實的表現。在那樣的絕境中,任何人都必須首先解決心理問題,調整自己的心態,才能有下一步的行動。魯濱孫短時間內成功完成了心理調整,為他在荒島上順利地生存下去打好了心理基礎。他的這種自我安慰是值得肯定的。

二、回憶在你學習或生活中曾經遇到或正在面臨的一兩件不幸或挫折,試仿照課文中「借方」和「貸方」的格式,把好處和壞處排列出來。

設題意圖:從課文出發,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正確、辯證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從而培養一種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態度。

三、假如你像魯濱孫一樣被棄荒島,你會怎樣想?你將怎樣做?發揮想像,寫一篇短文。

設題意圖: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中所表達的思想內容,設身處地理解課文中的人物魯濱孫,培養想像力,練習書面表達。

估計不少學生並不能真正理解魯濱孫身處絕境的心理,相反,甚至認為這很好玩,有意思。這種情緒可能會在他們所寫的短文中流露出來。荒島生存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不是開玩笑。這個問題需要教師正確引導。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理念中「學會生存」,其含義是豐富的,這一題的題意也不妨包括進去。

教學建議

一、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最好布置學生先進行整本書的閱讀(可參看本冊書後的「名著導讀」),使學生對這部世界名著中的思想內容和人物性格有個大體的了解。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可著重兩點:堅強的意志品質和勤勉實干愛勞動的良好作風。

三、課文主要用心理描寫的方法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人物性格。這是小說家常用的描寫手法。教學時可適當向學生點明這一點,但不必說得過多過細。因為這個階段我們不突出文體教學。只是為以後的文體學習打基礎。

四、可引導學生了解一下課文中涉及的科學知識和生存常識。如荒島生存需要哪些基本常識,課文中提及的那些東西究竟有什麼用處,怎麼使用;可以適當引導學生探究一下魯濱孫觀察太陽、計算日期的方法。

五、若有條件,組織學生觀摩這部名著的電影、光碟或其他錄像資料,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有關資料

一、作者介紹

笛福(1660—1731),英國小說家。出生於倫敦。父親經營屠宰業。笛福原姓福,1703年後自稱笛福。他受過中等教育,但沒有受過大學古典文學教育。他早年經營內衣、煙酒、羊毛織品、制磚業,曾到歐洲大陸各國經商。1692年經商破產,負債達17 000鎊,以後又屢屢失敗,因而不得不用各種方法謀生。他曾充當政府的秘密情報員,設計過各種開發事業,同時從事寫作。

笛福在59歲時開始寫作小說。1719年第一部小說《魯濱孫漂流記》發表,大受歡迎。同年又出版了續篇。1720年又寫了《魯濱孫的沉思集》。此後,他寫了四部小說:《辛格爾頓船長》(1720)、《摩爾·弗蘭德斯》(1722)、《傑克上校》(1722)和《羅克薩娜》(1724)。此外他還寫了若幹部傳記,幾部國內外游記,還有幾部關於經商的書。據說笛福曾與26家雜志有聯系,有人稱他為「現代新聞報道之父」。他的作品,包括大量政論冊子,共達250種,無一不是投合資產階級發展的需要,寫城市中產階級感興趣和關心的問題。

笛福的「魯濱孫小說」,以第一部流傳最廣,被認為是他的代表作。1704年蘇格蘭水手賽爾科克在海上叛變,被拋到智利海外荒島,度過五年,最後得救。笛福受到這一事件的啟發,寫成此書。魯濱孫不聽父親勸阻,出海經商販賣黑奴,在海上遇難,流落荒島28年,在島上與自然斗爭,收留了野人星期五,救了一艘叛變船隻的船長,回到英國,又去巴西經營種植園致富。第二部寫他舊地重遊,以島的主人自居,開化島上居民,又視察巴西種植園,接著到世界各地冒險,包括中國和西伯利亞。第三部嚴格說來都是道德說教。

……

笛福的小說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流浪漢小說的傳統,往往寫一個出身低微的人,靠機智和個人奮斗致富,獲得成功。社會不容許這種人出頭,他或她只好不擇手段,干一系列欺騙、盜竊以至出賣肉體的勾當。作者出於清教徒道德觀,總是使他筆下的主人公表示悔恨,立誓不幹壞事,但環境又一再迫使主人公違背誓言。

笛福對他所描寫的人物理解較深,他善於寫個人在不利的環境中克服困難。他的主人公有聰明才智,充滿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識」。情節結構不落斧鑿痕跡。他尤其擅長描寫環境,細節逼真,虛構的情景寫得使人如身臨其境,不由得不信服。他的語言自然,不引經據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讀者感到親切。

(摘自《中國大網路全書·外國文學》,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82年版)

二、笛福的思想(楊耀民)

笛福生活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時期,他屬於資產階級,他是中下層資產階級的代言人。

他一生最關心的是發展資本主義,他極力稱贊的是資產階級,他認為一個國家發展最核心的問題是發展貿易。「給我們貿易就是給我們一切」「貿易是世界繁榮的生命」,這就是他最根本的主張。因為他以為貿易使製造業和航海業發展,使人民有工作,有衣穿,有飯吃,物資也因此能保持高價,並且可以維持高的地租,所以上層社會也得到好處。只要有勤勞的人來發展貿易,任何地方都會繁榮起來。他的一切經濟論著與部分政治論著都發揮這個主張,提出了許多具體建議。笛福關於發展經濟的主張是有利於英國社會發展的,但是,他熱烈地支持殖民制度,提出奪取、經營殖民地的辦法,提出與落後民族擴大貿易的辦法,並且擁護黑奴買賣。這一切都表現了他的階級局限性。

笛福對於那些因門第而驕傲的貴族、紳士抱有很大的反感,他盡力頌揚並非上層階級出身的資產階級,抨擊了那些看不起「平民」的「紳士」。他說人的始祖就是做工的。他強調商人是有用的人,而紳士變商人,商人變紳士則又是合理的事,等等。對自己階級的稱贊,他在《羅克薩娜》里有一段話說得最明顯:

羅伯特男爵和我對商人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羅伯特男爵說——我覺得他說的完全正確—— 一個地道的商人是全國最好的紳士,無論在知識上、在儀態上還是在判斷能力上,商人都比許多貴族強。他們一旦控制了世界,雖然沒有地產,也比有地產的紳士富有。

笛福對待勞動人民的態度有兩面性。他認為犯罪的根源是貧窮,富有的人是不會犯罪的。摩爾·弗蘭德斯和羅克薩娜之所以走上不光榮的道路,就是因為貧窮,所以他對這兩個人物也是抱有同情心的。他主張發展工商業使人民有工作。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卻把當時工人工作時間長、工資低、未成年的孩子就要工作等殘酷剝削現象視為固然。這是僱主的觀點。

笛福接受了洛克的政治思想,反對專制,主張民權。當時英國的議會是上層社會的政客明爭暗鬥的場所,賄賂和種種骯臟手段公行。工人、農民和中小資產階級根本沒有代表。笛福主張人的基本權利是任何人,包括國王、內閣與國會,都是不能夠侵犯的,「英國人既不是國王的,也不會是國會的奴隸」。笛福是主張宗教信仰自由的,當時英國雖然沒有像法國、西班牙那樣在宗教信仰問題上極端專制,但是對國教以外的新教教派和天主教信徒也是有種種限制的。他是非國教的新教教徒,這種人多是中小資產階級,他們要求合乎「革命原則」的政治體制,要求信仰自由。笛福是這派的代言人。他主張人民應受到較開明的教育,主張給婦女受教育的機會。

總的看起來,笛福的思想在當時是有進步意義的,但是他的思想的局限性也是很大。資產階級在當時還是進步的階級,還在進行反對封建勢力的斗爭。保守的貴族、地主不事生產,坐享巨額地租收入,資產階級組織著規模日大的工商業推動了社會發展。中小資產階級一方面與大資產階級有相同之處,另一方面又與統治階級大資產階級和貴族有矛盾,要求更開明的政治。所以笛福種種發展資本主義的意見,反對封建勢力,反對政治不民主,反對壟斷等主張,都是有進步意義的。但是他受到時代和階級偏見的限制而擁護殖民制度和種族歧視,這卻是與大資產階級一致,是反動的。對勞動人民,他所關心的只是使他們有工作,能生產財富,這又與資本主義的要求相吻合。笛福思想上這種兩重性,鮮明地表現在他的文學作品中。

(選自《〈魯濱孫漂流記〉序》,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版)

三、魯濱孫的形象(楊耀民)

魯濱孫是個新人,是中小資產階級心目中的英雄。他不是有教養的貴族中間的人物,而是一個平民。……魯濱孫就是獨自一個人生活在荒島上,也盡可能地保持了資產階級的體面,也使他能用這種當代文明的產物征服可能危及他本人和他的「領土」的土人。除了衣服和一些小用品外,他幾乎享有一切當代文明的產物。這樣他始終維持了「文明人」的生活而沒有變成野人。他在島上一方面等待離開荒島的機會,一方面積極開發這個小島。荒島上一旦出現了第二個人,他就儼然以島的「總督」自居了。魯濱孫離開人群達28年之久,但是無論物質方面還是精神狀態方面,他都是社會的一個成員,是資產階級的一分子。這與「返回自然」或「知足常樂」是沒有絲毫共同之處的。魯濱孫受盡千辛萬苦之後,終於得到了大量的產業和財富,這就是這個階層英雄人物嚮往的歸宿。

魯濱孫是喜愛勞動的人。這樣階層的人物沒有什麼遺產可以得,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維持中等地位,才能爬到上層去。魯濱孫父親的觀點也許只能代表舊時代,代表保守力量,而不能代表中小資產階級。……對魯濱孫來說,「一個人只是獃獃地坐著,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東西,是沒有用的」,這就是「絕對真理」。他憑一個人的力氣,又沒有小船,把破船上的東西往島上搬,是有困難的。但是他的哲學是行動的哲學,是不怕困難的哲學。他終於想出了辦法搬東西,把兩手搬得動的東西通通搬了下來,而且「倘使天氣繼續這樣良好,我一定可以把全船一塊一塊地搬到岸上來」。他沒有坐失時機,所以當破船終於為風暴摧散時,他可以覺得坦然,因為他沒有偷懶。他說:「我平生沒有使用過任何工具,然而久而久之,運用我的勞動、勤勉和發明才能,我漸漸發現我什麼東西都可以做得出來,只要我有工具。話雖如此,即使沒有工具,我也做了許許多多的東西……」這樣,魯濱孫用自己的雙手,憑著開辟新天地的熱情,創造了自己的物質和精神的「王國」。

魯濱孫是堅毅的人。他說:「我的脾氣是只要決心做一樣事情,不成功決不放手的。」他沒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經驗,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費很大的力氣,費好長的時間,比如做一塊木板就要42天。他做的許多事情都是白費了勞力,沒有成功,但他從來不灰心失望。他總結了失敗的經驗又重新開始。……他對任何事情都不灰心,因此也就不厭煩勞動。他就是這樣與自然進行斗爭,改變了自己的處境。我們可以說他的作為說明了勞動在他的小范圍內能做出什麼樣的事業來。

魯濱孫又是一個殖民主義者。他到荒島上來以前就是個殖民者,而且是因為要到非洲買黑奴才離開巴西的。荒島上還沒有別人出現的時候,魯濱孫躊躇滿志地說:「這一切都是我的。」而且如果可能,他還要把它傳諸子孫。他後來把「星期五」變成了他的奴隸。

魯濱孫在荒島上做了許許多多的具體的事,荒島的自然面貌就有了改變,他的生活也有了改變。他做每一件事都要遇到很多困難,有些甚至看來是不可克服的,但他經得起失敗的考驗,他有堅強的毅力,最後他成功了。他要吃飯、要穿衣就必須勞動,他的一切建樹都是憑自己勞動完成的。

作品以生動的、吸引人的故事說明,人只要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業來。

(選自《〈魯濱孫漂流記〉序》,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版)

四、作品評價(楊耀民)

笛福的見解是通過生動的形象來表達的。魯濱孫的堅毅性格,我們不是從笛福的直接說明看到的,而是通過具體的行動,如他怎樣費42天工夫做一塊木板,怎樣費了許多時間和勞力做了一隻獨木舟,不能使用,又頑強地開始造第二隻等等。笛福就是通過許許多多真實的細節把人物性格突現出來。他用的細節是非常具體的,怎樣做一件東西,拿了或用了多少物件,甚至吃了什麼東西,吃了多少等等,都一一寫下。他所列舉的細節,以至於整個事件,都是讓人覺得是可能發生的,是真實的。

笛福認為語言的美主要在於用易解、明顯和慣用的文字,使每個聽眾或讀者都能正確地理解原意。《魯濱孫漂流記》用的正是這種語言。我們讀這部作品時似乎在聽人講故事,自然而流暢,看不到雕琢的痕跡

想了解更多,請參考資料

2. 四年級上冊語文22課第二題的詩意是什麼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22課古詩三首,這三首古詩體裁都是絕句,屬於近體詩的一種形式。
一、《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意思是:
冷雨灑滿江天的夜晚,我來到吳地,天明送走好友後,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陽,如果有親友向您打聽我的情況,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玉壺里的冰一樣純潔,未受功名利祿等世情的玷污。
這是一首送別詩,通過離別時對友人的囑托與寬慰,表達了詩人對浮名的不屑,以及堅守高潔、清白的品格。
二、《塞下曲》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意思是:夜靜月黑雁群飛得很高,單於趁黑夜悄悄地逃竄。正要帶領輕騎兵去追趕,大雪紛飛落滿了身上的弓刀。
這是一首邊塞詩,通過寫邊塞將領雪夜准備率兵追敵的壯舉,表現了他們面對敵人時的大無畏精神。

3. 四年級上冊練習冊22課最貴的項鏈閱讀答案

店主站在櫃台後面,望著窗外。一個小女孩走過來,出神地盯著那條藍寶石項鏈看。她說:「我想買給我姐姐。您能包裝得漂亮一點嗎?」店主(猜疑 懷疑)地打量著小女孩,說:「你有多少錢?」小女孩從口袋裡掏出一個手帕,小心翼翼地解開所有的結,然後攤開在櫃台上,興(xìng xīng )奮地說:「這些可以嗎?」她拿出來的不過是幾枚硬幣而已。她說:「今天是姐姐的生日,我想把它當作禮物送給她。自從媽媽去世以後,她就像媽媽一樣照顧我們。我相信她一定會喜歡這條項鏈的,因為項鏈的顏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樣。」
店主拿出了那條項鏈,裝在一個小盒子里,用一張漂亮的紅色包裝紙包好,在上面系(jì xì)了一條綠色的絲帶。他對小女孩說:「拿去吧,小心點。」小女孩連蹦帶跳地回家了。
在這一天的工作快要結束的時候,店裡來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她有一雙藍色的眼睛。她把已經打開的禮品盒放在櫃台上,問道:「這條項鏈是從這兒買的嗎?多少錢?」
「本店商品的價格是買主和顧客之間的秘密。」
姑娘說:「我妹妹只有幾枚硬幣,這條寶石項鏈卻是貨真價實。她買不起的。」
店主接過盒子,(精心 細心)將包裝重新包好,繫上絲帶,又遞給了姑娘:「她給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價格,她付出了她所擁有的一切!」
1、選擇正確的讀音和詞語(在正確的讀音和詞語上打「√」)(2分)
2、根據意思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2分)
①形容非常的謹慎和小心。( )
②實實在在,一點不假。 ( )
3、根據文章內容填空。(5分)
(1)小女孩很想買那項鏈,這可以從文章第一自然段中「 」、「 」這兩個詞了解到。第三自然段中「連蹦帶跳」一詞寫出了小女孩買到項鏈後
的心情。
(2)根據文章內容可以知道,題目「最貴的項鏈」中的「貴」有兩層意思,
一是 ;二是 。
4、想像寫話。(4分)
(1)請你根據「一個小女孩走過來,出神地盯著那條藍寶石項鏈看」這句中「出神」一詞,聯系文中的有關內容,想像一下這個小女孩當時會想些什麼?

(2)小女孩買回項鏈後回到家,她會如何對她姐姐說?

一:1.猜疑 2. xīng 3. jì 4.精心
二: ①形容非常的謹慎和小心。(小心翼翼)
②實實在在,一點不假。 (貨真價實)
三:(1)小女孩很想買那項鏈,這可以從文章第一自然段中「小心翼翼」、「興奮」這兩個詞了解到。第三自然段中「連蹦帶跳」一詞寫出了小女孩買到項鏈後的心情。
(2)根據文章內容可以知道,題目「最貴的項鏈」中的「貴」有兩層意思,
一是;說項鏈很貴; 二是 體現出妹妹很體諒姐姐辛苦 。
四:(1)她在想姐姐一定會很喜歡這條項鏈的。
(2)姐姐,這是我在隔壁商店給你買的項鏈,她很適合你的。
(別疑問,說隔壁商店買的,姐姐才找到的 )

4. 四年級上冊語文導練22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答案這篇課文主要寫了:(起因)_____(經過)____(

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xiá峽 海峽、

三峽、 峽谷、
guì桂 桂花、 丹桂、 桂皮、

桂樹、 yí移 移植、 轉移、 移動、

堅定不移、 wān灣 港灣、 海灣、

河灣、 水灣、
bǐ彼 彼此、 彼岸、 知己知彼、 顧此失彼、 yí襲

襲擊、 偷襲、 抄襲、 沿襲、 yú余 余數、 餘下、

剩餘、 業余、 huài懷 胸懷、 滿懷、 懷舊、 懷念、 kuàng曠 空曠、 心曠神怡、 曠野 曠工、 zhàn暫 暫時、 暫停、

短暫、 暫住、 bāo胞 同胞、 胞兄、 僑胞、 細胞、 mài脈 血脈、 脈搏、 葉脈、 山脈、

閱讀全文

與四年級上冊語文大冊22課答案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9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1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0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