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生動有趣
對於語文學科來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重要。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如何讓小學語文課生動有趣,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如何讓小學語文課生動有趣
一、融入富有趣味性的游戲,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天性愛玩、好動,具有豐富性和趣味性的游戲更是深受他們的喜愛和歡迎,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有游戲,他們立即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可將游戲適時、合理地融入課堂教學中,如此,便能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教低年級學生識字時,我們可將游戲融入進去:自己准備一個轉盤,轉盤上有不同的聲旁和形旁,如用「木」作形旁,用「兆」「每」「支」「朱」「果」等作聲旁,轉動轉盤,可組成桃、梅、枝、株、棵等字。課堂上,我們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然後以組為單位到講台上轉動轉盤,哪一組組成的字准確,而且用時最短,哪一組就贏。這樣,我通過讓學生玩轉盤游戲,既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愉悅,也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識字效率,豐富了學生的識字量,一舉多得!
二、注重導入環節的設計,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
導入環節是一節課的開始,是揭開教學內容面紗的序幕,若這一環節設計得精彩有趣、引人入勝,便能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滿腔熱情地投入其中。
比如,在學習《兩只小獅子》這篇課文時,在課文的導入環節,我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都喜歡小動物吧,這節課,老師為大家帶來了兩位動物朋友,瞧!」然後,我出示了兩張畫有獅子圖像的卡片,並繼續對學生說:「這兩只小獅子是不是很可愛,它們呢,都想成為森林之王,但是,這兩只獅子的表現卻不一樣,那麼,它們究竟哪不一樣?誰又有機會成為森林之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兩只小獅子》這篇課文,看看它們都有著怎樣的表現。」這樣,我通過在導入環節向學生講述富有情趣且與 文章 內容相關的動物 故事 ,既順利引出了本課的課題,為新授內容做好了鋪墊,也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滿懷愉悅地投入其中。
三、開展角色扮演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小學生有著活潑好動、愛模仿的性格特點,所以,若我們在語文課堂上開展一些適合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課堂活動,便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課堂的教學成效。
比如,在學習《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時,我們可依據課文內容,將其編排成一個小型的劇本,裡面設定不同的人物和台詞,然後,在班裡選取幾名學生,讓他們對劇本中的人物角色進行扮演,如雨來、李大叔、鬼子等,因為活動形式比較新鮮、有趣,學生立即對它產生了參與興趣,我挑選出來的幾位學生,自然也是十分賣力,將故事情節和人物角色表演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這樣,我通過在班裡開展角色扮演活動,一方面使語文課堂變得精彩、有趣,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另一方面使學生親身體驗了書中所描寫的戰爭年代人們的生活,學習了小英雄雨來勇敢機智的品質,從中受到了深刻的愛國主義 教育 。
2怎樣讓小學語文課堂生動有趣
一、靈活運用多媒體設備,活躍課堂氛圍
多媒體設備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越來越多地使用起來,多媒體設備可以將比較單調的文字變成較為生動的圖片或者視頻,可以將比較抽象的知識變成比較直觀的內容,這些都是方便學生理解的。小學階段的學生感性思維佔主要地位,他們對感性內容的接受更容易,對這些內容的理解可以更到位,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該多運用多媒體設備,幫助活躍課堂氛圍。
如,在學習有關季節自然景色的課文時,可以找一些關於自然節氣的視頻圖片,讓學生自己談談對這些氣候的感受, 說說 這個季節出現的獨有的特色;在學習自然景觀、文物名勝的課文時,播放一些切題的圖片或拓展圖片,使學生的求知慾望被激發,讓學生盡可能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課堂氛圍也就活躍起來了。通過這些 方法 ,讓學生更願意學習語文,將學習語文當作一件樂事而不是一種任務。
二、讓生活走進課堂,讓語文與實踐相結合
語文來源於生活,生活處處是語文。小學階段在課本中學的內容大多與生活密切相關,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將生活融入小學語文課堂中。讓學生認識到所學習的語文與生活的關系非常密切,也通過融入生活中學生可以理解的、經常接觸的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如,在學完拼音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給爸爸媽媽主持一段天氣預報,用拼音完成播報稿件的寫作,提高學生對拼音學習的興趣;學習一些描寫名勝古跡的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講自己去過的地方或者想去的地方,讓他們知道,語文課文中學習的內容就在生活中,不是距離他們遙遠的知識。與生活結合是學習語文最好的方法,生活就是最好的語文教師,學生說話、做事或者其他一些行為活動,都離不開語文。讓生活進入語文,學生自然也就明白語文對生活的意義和價值,內心就會自然而然地認定:必須學好語文。
三、採用合作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合作學習最重要的是兩種方式:教師與學生的合作;學生與學生的合作。第一種合作是最常見的合作方式,也是語文課堂中最常用的合作方式,教師講課,學生聽課,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就是最簡單的合作。第二種方式是不常使用的方式,因為對小學生來說,他們自己合作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把握不住學習重點,容易浪費課堂時間等。但教師更應該注意到,小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自己學習,自己研究,對他們的成長會更有幫助,對他們能力的培養也會更有幫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是完全放手的,應該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引導他們思考問題,引導他們尋找答案,當然也要給學生最大的自主權,讓他們可以運用 發散思維 、聯想思維這些 思維方式 ,找到自己滿意的答案。
四、因材施教,多種 教學方法 並行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注意教學方法的靈活使用,如,年紀較低的學生,在學習一些課文時,教師可以採用游戲教學法,給學生設定游戲場景,將課本中的內容融入到游戲中,讓寓教於樂成為可能;對較高年級的學生,應該注意向更高年級的教育教學銜接,手把手地教、扶上馬還要送上一程的做法應該松一鬆了,更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對語文的教育也應該更有深度,從單純的感性教育轉變為強化的理性教育。語文是陶冶情感的重要學科,小學生可以通過對語文的學習,了解更多自己在生活中不曾注意的內容,可以通過 語文學習 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可以通過對語文的學習搭建溝通其他學科的橋梁。
3小學語文怎麼才能生動有趣
一、營造融洽的課堂教學前奏氛圍
一節課良好的開始,能夠讓整節課的氣氛活躍起來,激發起學生聽課的慾望,可以說是課堂成功的一半。由於 抽象思維 和定向思維的缺乏,小學生的課堂應該更加重視思維方式的鍛煉。課堂上不僅僅是一個教與學的會話,更應該是一個互相交流、思考的過程。如果能讓學生從小養成思考問題的習慣,對他們以後的學習更加有益。例如,在課堂的開始,教師可以圍繞課題的內容提出富有思考性的問題,調動學生注意力,促使他們積極思考。學生帶著求知慾去聽課,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師也可以通過講述一個事例或故事導入課題。事例應該來自社會,貼近學生,並帶有幽默性的講解,調動學生的興奮神經,從而營造良好的課堂前奏氛圍。
二、採用優雅的音樂渲染課堂氛圍
音樂能發展人的思維,能給人以最大限度的聯想,並且給人無限的美感,讓人盡情想像、思索,潛移默化地發展思維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添加音樂(最好是純音樂),不僅能調節課堂上緊張的氣氛,給人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還能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方面產生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添加音樂,或配樂朗誦,或讓學生唱一些與語文課文相關的歌曲,不僅能調節課堂氣氛,給人輕松愉快的感覺,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通過互動的方式讓課堂生動樂趣
傳統教學中教教師師只管教,學生愛聽不聽,導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教師的領導作用強,學生天性愛玩,如果利用好兩者的關系,相信會因此而不同。一個小游戲的過程,既符合學生愛玩的天性,又發揮出教師的領導作用,讓學生在歡樂中汲取知識。學習小游戲的創建應該符合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真正做到寓教於樂。例如,通過讓學生看動作猜詞語、看口型猜字母、講故事猜 謎語 等簡單的小游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
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語文課堂的學習講求意境,小學生難以憑空想像,其思維方向需要藉助具體形象的事物來引導。同時,小學生正處於形象思維發展的階段,因此對色彩斑斕、直觀形象,生氣勃勃的事物較感興趣。多媒體技術可以將課本的內容以色彩艷麗動畫視頻形象逼真地呈現出來,還可以配上深情的背景音樂。當教師放映幻燈片、播放錄像和錄音的時候,與學生進行多維互動,通過與學生的感官接觸,使學生在優美的樂曲中,入情入景,如痴如醉,彷彿身臨其境,真正起著一個導師的作用。
四、手腦結合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 兒童 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展。學生自己動手參與活動,不僅僅只是一個參與過程,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慢慢學會自己去思考,激發他們的感官參與,手腦結合,從而達到思維鍛煉的過程。比如,通過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學生可以把書本中學到的抽象的 語文知識 及其他方面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從而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此外,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角色的理解在語氣、語調以及肢體語言等方面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徵,因此活動本身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4小學語文如何講的生動有趣
一、盤活課堂教學形式,吸引學生興趣
堂教學是一門藝術,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不斷盤活課堂教學形式,使學生在每天的上課中都能有新鮮感。比如,教《安塞腰鼓》一文,我採用有感情地朗讀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感受安塞青年人的熱烈奔放。教《斑羚飛渡》一文,我採用學生討論式教學方法使學生認識到危難時團結、自救、群體意識的重要性。教都德的《最後一課》,我採用問題式教學方法,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探求答案,使學生對韓麥爾的愛國熱情感觸深刻,也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一文,我採用學生自讀式教學方法,學生在自讀中親身感觸聞一多是一個身體力行、言行一致的人。再如,教《社戲》一文,從重點段落(劃船和偷豆)入手,透過重點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教《我的叔叔於勒》一文,採用探究式教學讓學生看出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特點靈活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才能教得輕松自如,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有活躍的課堂教學。而不是每一課都是從生字教學入手,然後分段歸納段意、逐段分析,再歸納中心,最後歸納寫作特點。這種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只會扼殺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也不會活躍。
二、巧設懸念,創設問題情境
所謂「懸念」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課文情節的特點,巧妙設計一個或多個懸疑點,學生通過思考便能解開「疑團」的問題。它能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收到可喜的教學效果。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的思想火花,或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住。」那麼如何設置懸念呢?比如:教《藤野先生》一文,當學生讀到課文「從東京出發,不久便到一處驛站,寫到: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現在還記得這名目。其次卻只記得水戶了,這是明的遺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我馬上設置這么一個懸念:「文中作者說我到現在還記得『日暮里』和『水戶』這名目,作者為什麼對這兩處地名印象這么深呢,大家思考一下看看能不能得出答案?」學生的好奇心、興致很快就來了,紛紛動腦,課堂立刻進入有趣的討論中。
經過學生一番熱烈地討論後,眾說紛雲,答案不一,能力較好的同學便得出答案:這是作者憂國憂民及仰慕民族英雄的思想表露。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一些懸念,課堂便顯得生動有趣起來。再如學生讀到「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我便創設這么一個情境:「此時此刻,如果你也在場,作為一個中國人聽到這樣的譏刺,你會有怎樣的心理?」學生義憤填膺,愛國熱情油然而生。無需教師去引導領會此時魯迅的愛國心理,學生不言而喻。這樣,不僅生動有趣,而且入情入理,以情動人,把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收到了很好教育效果。
三、用生動、風趣的語言,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
教師語言生動與否,直接影響著學生聽課的效率和學習效果。平淡、無味的語言,會使學生感到乏味,產生厭煩心理,導致上課打瞌睡,課堂學習效率低。所以教師在一堂課中,要善用生動的(必要時藉助一定的態勢語言)、風趣幽默的語言,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我在教《鄉愁》這一首詩,我用飽含感情的語言,抑揚頓挫的語調,展現出作者深沉的鄉愁,從而引起了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使課堂生動有趣。這樣,學生的感悟能力在潛移默化地提高。
此外,老師自身高昂的情緒和滿腔的熱情,也會激起學生體驗積極的情緒,喚起學生持久的學習動力。再如我教《白毛女》一文,通過教師邊唱邊表演喜兒得到爹給的紅頭繩後的情景,把喜兒歡喜的心情淋漓盡致的表現在學生的面前,這種聲情並茂的態勢語言,不但使學生對喜兒的心情得到充分體會,而且活躍了課堂的氣氛。教師要反復錘煉自己的語言,力爭生動、風趣,使學生入神聽之,課堂教學效果自然好。生動的語言能引起學生共鳴,風趣幽默是最佳的潤滑劑。
四、品味作品語言,揣摩意境,感受情趣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感悟」「要在語言環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語言學習的最高意境是讓學生在美妙的語言中,揣摩語言中所描繪的意境,心領神會語言的情趣,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 記敘文 有很多美妙的語言,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品味,仔細揣摩,感受其中的意境。
2.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生動有趣
1、在表演中學習:昨天在學習《三個小夥伴》這篇文章時,因為是一篇童話故事,所以孩子們特別感興趣。在理清課文之後,我讓孩子們分別扮演書中的小野豬、小袋鼠和小象,包括那棵小樹,孩子們也真的是把自己當成文中的主角,興致勃勃的再現了文中的故事。待表演完,放學後,其中一個表演的孩子趙梅鍵跑來甜甜的笑著對我說:老師,我今天很開心!」聽到這句話,我心裡也是甜蜜無比!
2、在講故事中學習:我一直很喜歡在課堂中穿入一些故事,不僅可以引起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還可以通過故事告訴他們另外一些做人的道理,同時也拓寬了孩子們的視野。在學習識字6這篇課文時,識字6隻是單純的12個詞語竄成一篇韻文。(原文:夜晚繁星亮晶晶爺爺奶奶小丁丁竹椅蒲扇螢火蟲牽牛織女北斗星)學到螢火蟲時,我給孩子們講了一個關於螢火蟲的故事:在晉朝時,有家貧學子車胤,他酷愛學習。每到夏天,為了省下點燈的油錢,捕捉許多螢火蟲放在多孔的囊內,四五十隻螢火蟲發出的光真能抵得上一支蠟燭。他利用螢火蟲光刻苦學習。最後官拜吏部尚書,成為了一位有大學問的人。你看,這就可以在故事中教給孩子們一個小道理,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們。後面,還介紹了牽牛織女的故事,讓孩子們增長見識。
3、識字教學貫穿古今:識字教學是一年級教學的一個重點,識字教學不僅是教孩子們怎麼讀怎麼寫,給孩子們介紹一下字的古往今來,給這個生字加一點神秘色彩,我想孩子們會記得更深刻,而且還會明白一些作為一個人該承擔的責任感。今天教學的一個字就是夫」字,看起來很簡單,甚至可以不必書空。但我沒有這么簡單的放過。和學生一起書空夫字後,我問學生,這個字和哪個字是好朋友,天!」學生一下子答上來。天字是大字上??」加一橫!」毫無疑問,孩子們搶答出來了。我給孩子們解釋,大指大地,加一橫表示天,比地還廣大的是天,為什麼夫字的一撇是出頭的呢?王成聖回答夫指的是人。」我補充,夫指的是成年的男子,說明男子漢大丈夫比天還大!這樣,從一個字,孩子們略有體會,古人造字多麼睿智。
4、在游戲中學習:語文課的練習里有口語交際,今天上的口語交際是如何轉達別人的意思。在游戲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游戲,讓全班同學都參與進來,把班級分為8個組。我准備了8張紙條,紙條上寫著不同的八句話,每一組一張紙一句話,游戲要求第一個孩子看完紙條上的內容之後悄悄地轉達給第二個孩子,直到本組的每個孩子都傳達完畢,最後由最後那個孩子說出轉達的話。由於孩子年紀問題,個別差異,記憶准確與否和傳達准確與否,所以到最後大多都不是原來的那個句子了。但是在這樣的游戲中,孩子們個個參與進來,一邊傳達一邊領悟傳達的基本要求,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一定會掌握得恰到好處!
5、唱歌的方法學習:在學習識字6這篇課文時,識字6是由12個詞語竄成一篇韻文。(原文:夜晚繁星亮晶晶爺爺奶奶小丁丁竹椅蒲扇螢火蟲牽牛織女北斗星)這篇韻文很好的表達了夏天夜晚的美好,孩子們學習完之後也是歡欣鼓舞。在課文結束時,我播放了兒童歌曲《小星星》,大家一定記得這首歌的旋律,輕快舒服!當然我不是讓孩子們唱這首歌,而是把識字6的韻文當成歌詞,讓孩子們隨著旋律去唱!孩子們唱得很開心,在歌聲中再次體會了夏夜的美好燦爛!
6、畫中有語文,語文中有畫:一年級練習7中學用字詞句,根據圖畫認字,這些圖畫是古人記事的字。字如其畫。這樣的一幅文字畫,讓學生認完再畫一畫,就更有意思。在學習中,孩子們又認識了大自然。
7、利用課文插畫,練習寫話:幾乎每一篇課文都有插圖,我每天要求孩子們學了課文之後,再根據課文插圖看圖寫話,盡可能的放飛他們的思緒,展開想像進行描寫。這樣,利用現成的插畫,孩子們的思維又有了一次伸展和磨練。
3.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
導語:小學語文是一門最基本的學科,在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特別是小學語文中的拼音教學、識字教學和寫話教學,還有學習習慣的培養等,都是不容忽視的。它為我們以後的學習和深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語文教學並不是我們傳統思想認為的“死記硬背”,也有較好的語文方法和途徑,因此我們要探索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和途徑。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樂於學習
實施快樂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關鍵,重點在於我們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採用游戲、圖片和多媒體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在教拼音時,可以將拼音字母編排成順口溜或者是兒歌形式,使學生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教生字時我們可以製作一些實物圖的卡片,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記憶深刻。特別是小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我們老師一定要及時地給予肯定,不管是對還是錯,只要學生敢說、回答了,我們一定要及時表揚。可以用這樣的話激勵他們:“你的聲音真大”“你的膽子真大”“你真勇敢”“你是最棒的”等等的激勵性語言來鼓勵他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
恰當地運用幽默和風趣也是教學的藝術,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也能使學生們產生學習興趣,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許多有經驗的老師上課時時常出現開懷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課堂氣氛,這就得益於教學中恰當的使用幽默和風趣。特別是在小學教學中,這是值得運用的。
另外,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途徑,師生關系融洽,學生心境好、情緒高,聽課的積極性就好,感覺就靈敏,反應能力就強,思維就活躍,情感就豐富,理解學習內容就深刻,就會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
如果課堂上,學生個個低頭不言,對教師的問題和講課內容一點也不敏感,造成麻木的課堂氣氛,這樣,學生就不會對教師或者是講課內容感興趣,這也就必然會導致學生成績的下滑。所以,調動課堂氣氛,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參加學習的氣氛越濃,學習積極性越高漲,課堂效率也就會越高。所以,找到讓學生感興趣的知識,創造興趣課堂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最主要的方法。
小學語文是學生接觸語文的開端,語文作為一種文科知識,一些學生對其內容是感興趣的,所以,這部分學生是不需要教師去誘導他們對語文感興趣。但是另外一部分,有時是大部分學生對語文不感興趣,追究其主要原因,是語文需要記憶的東西太多了,大部分學生對背誦知識是不感興趣的。有的語文教師,強制性要求學生去記憶語文知識,有時候在放學後還留作業,學生會背誦課文後才可以回家,這就更增加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抗拒心理。試想一下,在這種狀態下,學生如何才能夠對語文感興趣呢?所以,教師應該去努力找到更多適合學生學習語文的新方法,讓學生對語文知識感興趣。
“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教會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才是教師應該做的。多媒體在課堂中的應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多媒體形象的授課形式,必然會讓學生對語文學習更加感興趣。
三、加強課下交流,溝通情感
交流是一種最偉大的力量,它不僅可以讓一個人對一件討厭的事情產生興趣,甚至還可以化解一場戰爭,所以,交流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在教學中也是一樣的。很多學生對語文之所以不感興趣,開始並不是因為對語文的厭惡,而是他們和教師之間的交流很少,小學生還不是成熟的年紀,他們的交流能力有限,大部分情況下是被動交流的。他們很少會去主動跟教師交流,所以更加封閉了自己對語文的學習。教師應該注意到這些問題,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
小學教師可以像幼兒園的教師一樣,和學生玩在一起,讓學生感覺教師就像朋友一樣。學生就會自由地跟教師交流,說出自己的心聲,說出自己對語文的感覺,教師通過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就可以了解到學生真正需要什麼,從而根據這些需求,教師制定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師生之間的交流,還會讓學生更加有信心去了解語文,交流不僅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系,更重要的是將語文和學生之間的隔閡打開了。
適當地給學生自由,這也是教師應該必備的課程。枯燥的學習必然會讓學生對接受知識產生厭惡,如何才能夠真正做到讓學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識,教師應該去思考。課堂時間為45分鍾,沒有哪個學生能夠真正掌握全部時間去學習,一個優秀的學生平均課堂掌握時間為30分鍾,也就是說一個學生如果能夠抓住課堂20多分鍾,就足夠了。所以,教師不應該急功近利,給學生實施“填鴨式”教學,而更多的應該是讓學生去自主學習。教師可以每堂課花費一刻鍾的`時間去給學生灌輸有趣的知識,當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再給學生灌輸學習思想,這樣,課堂效率必然會非常高。
四、師生互換角色
傳統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有著嚴格的界限,這種嚴肅的氣氛中,學生無法和教師之間自由溝通。死板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變得呆傻。歐美的教學模式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他們在課堂上可以自由走動,這不僅不會打斷學習思維,反而會讓思維更加活躍,這樣的課堂氣氛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會更加牢固。
師生關系互換,不僅會讓學生感覺到和教師之間的距離縮小了,更重要的是教師通過改變身份,會和學生融入到一起,發現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所遇到的問題,這些是教師在講台上永遠不能夠了解到的。所以,這一舉措必然會給教師的教學帶來巨大的幫助,對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起到積極作用。
五、優化學生作業
小學生的作業多而繁是語文教學效率低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優化學生作業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一個突破口。
首先,從作業量上控制,小學一、二年級學生一般不留家庭作業,書面作業在課堂上就要求完成,面批面改效果很好,三至六年級的學生的作業量應該嚴格控制,一般不超過30分鍾,不要讓學生作業過多而使學生厭學,保護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減輕學生的負擔,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讓他們自由支配。只有給學生大量的時間,他們才可能博覽群書,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才可能參加各種文體活動,才能使學生全面發展。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這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其次,從內容上限制,布置給學生的作業老師一定要認真篩選,哪些內容是了解的,哪些內容是記憶的,哪些內容是反復訓練的。盡量避免單項訓練,如:生字寫10遍,詞語抄5遍,多音字抄5遍等,我們可以布置給學生寫一段話、一篇日記或者是一個200字左右的小作文,通過綜合訓練,代替單項訓練,達到雙重目的。寫話、寫日記要堅持,到高年級就成了“功夫”,當然我們老師也要善於點評學生的作業,給學生一個准確的評價,慢慢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關鍵的,這不僅關系學生目前的成績,更會對學生將來的深造產生重要影響。所以,教師應該充分注意這些問題,努力不讓一個學生落隊,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和學習。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心理,發現學生的思想動向,及時地去觀察學生的思維變化,做到時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才是一名負責任的教師應該關注的,也是教育者的最基本道德。
4.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課前的導語設計內容要充實,要緊扣課文,還要益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使他們能高效地接受知識,從而提高他們各方面的素質。但小學語文的新課導入同其他教學環節不同,只是教學的橋梁。對它的安排,應全盤考慮,不能佔用過多的時間,以免喧賓奪主。 1、導入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特點、認知水平的角度進行綜合考慮。我們應發揮自身的睿智,有意識地創造與開發,創設行之有效的導入語,關注課前導入的細節,把這些細節生成教學活動的亮點,使課堂煥發出新的活力。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多樣,我們的新課導入應該各具特點。如在閱讀教學中,可以著重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可以著重於渲染「情感」,幫助學生由表及裡領會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可以著重於身邊事,平常事,理性地喚起生活經驗,去認識事物、去感知事物,提高寫作表達能力。如《家鄉的橋》,在學生的記憶里,家鄉只有極普通的水泥橋,由「橋」導入,激起學生的興趣,順理成章地引出家鄉各種橋的名稱、特點等,進而體會作者的濃濃思鄉之情。 2、導入的內容安排應與新課的教材內容有內在的邏輯聯系,使之成為教學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上課導入的好,不僅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而且還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這一點已在教學實踐中被驗證。如教學《海底世界》一課前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祖國地域遼闊,如果把全世界各國的國土合起來,這樣就變得更大了。而地球還有沒有什麼地方的面積比陸地面積更大呢?學生回答後,教師揭示課題《海底世界》。並緊扣課題提出疑點:海底到底有多大呢?海底裡面的世界又怎樣的呢?抓住課文重點造成懸念,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動機,激起了學生急於從課文中尋找答案的迫切心情,提高學習興趣。 3、新課導入的設計,除了要根據學生情況、教師自身業務水平、教學內容、還要根據學校的設備、媒體的功能等因素作整體考慮,進行有效組合和調整。媒體的適當運用猶如「強心劑」,引起學生探新尋勝的興趣,喚起他們的求知慾望。如《智燒敵艦》一文,用投影儀出示阿基米德的圖象,「這樣一個人,就能燒掉敵人的戰艦?」讓學生在質疑中產生疑惑,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順勢導入新課。 幾種常用的導入方式 1、開門見山法 教師的開場白就直接點題,用准確精煉的語言,主動提出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一個整體入微的感覺。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課題直接或間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或點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學這類課文時,為了使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以充分表現,教師就要抓住有利時機設計簡短、精彩的導語直接揭示學習的內容。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我們的祖國是美麗的。她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有壯闊秀美的江河湖泊,還有一望無際的良田沃野。祖國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風景聞名於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現在我們一同來領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風光。」教師言簡易賅,簡潔明快的導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調動了學生學習新課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幫助學生把握學習方向。 2、激情渲染導入法 「激情」就是激發學生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俗話說:若要學生動心,教師先要動情。學習新課時,教師要用聲情並茂的語言,將學生帶入到教學情境中去。如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的導入:1976年1月8日,為人民勞累一生的周總理去世了,他靜靜地躺在鮮花翠柏中,五星紅旗覆蓋著他的身軀。1月11日,周總理的遺體要送到八寶山火化。披著黑紗的靈車,緩緩地開過來了,那年冬天特別冷,寒風猛烈地吹著,但是首都幾十萬人湧上了街頭,默默地站在人行道兩旁,等待著,等待著靈車開來,他們要向敬愛的周總理告別。因為從今以後,我們再也看不到周總理慈祥的面容,再也聽不到總理那親切的聲音了。十里長街到處是白花,就像鋪了一層厚厚的白雪,到處都能聽到人們在低低地哭泣……同學們,這是32年前的事情,你們沒有經歷那讓人心碎的時候,但是《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會讓我們了解當年的情景……這段感人至深的導語,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3、懸問設置導入法 小學生特別具有好奇心,他們閱讀課文,往往會對故事發展或人物命運產生一種十分關注的心情,根據學生學習這種心理去設置一些懸念的問題,往往能引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如課文《驚弓之鳥》的導入: 師:現在空中飛著一隻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辦法能把它打下來 生:用箭射,用槍打…… 師:你們所用的方法都可以,可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更羸,卻是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聲把這只大雁射下來了,這究竟是什麼緣故呢答案就在課文中。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看誰先把答案找到。 由於懸念的誘惑,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種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主動認真地讀書、思考。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懸念要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如果故弄玄虛,那就失去了懸念的意義,有的甚至會把學生弄糊塗。 4、演示法導入 如何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這一節課的關鍵所在。無論是學習興趣還是學習動機都會對學習產生巨大的動力作用。因此,在每一節課的開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來設計巧妙的導語,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的學習動機,產生強烈的求知的慾望。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說: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隻小動物的畫像,你們誰認識它?然後出示用水彩畫畫成的動畫形象的小壁虎,尾巴做成活動的,可以摘掉。學生驚喜地回答:「小壁虎。」教師接著問:「誰知道它是什麼樣的動物?」學生交流說到它吃蒼蠅、蚊子後,教師趁機說:「壁虎雖然不好看,可是它吃蒼蠅、蚊子,是人類的朋友。你們看,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了?」學生驚奇地說:「哎呀,斷了!」教師馬上因勢利導:「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斷的,斷了以後又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學的《小壁虎借尾巴》講的就是這只小壁虎尾巴斷了以後的事。」學生便迫不及待地讀起課文來,並且很快的找到了答案。 5、前後知識聯系法 「前後知識聯系法」就是指在已學過的舊知識的基礎上導入新學知識,從已知的領域轉入未知的領域,這種方法的使用關鍵在教師,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找出新舊知識的銜接點,過渡要自然連貫,既起到調整學生思維方向,又為新課學習創設良好環境的作用;既讓學生感到新知識不陌生,又讓學生順利地掌握新知識。「溫故」只是手段,而「導入」才是目的。 如:第十冊《古詩三首》都是描寫春天美麗的景色,為了更好地使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內容,我先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有關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詩歌。學生的思維馬上活躍起來,想起了《春曉》、《詠柳》等古詩,有的學生還一口氣把這幾首詩背誦了下來。我因勢利導,表揚好的,鼓勵差的,向學生提出新的要求,使學生充滿活力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6、音樂感染法 播放一首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歌曲,喚起學生的想像,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記得從前一位教師教《草原》這篇課文時,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第一段歌詞:「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白鳥齊飛翔。」接著用抒發感情的格調描述了內蒙古遼闊的大草原美麗的景象:「那兒的草原一碧千里,空氣清新,天空明朗,牧草茂盛,牛肥馬壯,繁花似錦,白鳥歌唱……現在就讓我們跟著老舍爺爺一起去風景如畫的內蒙古大草原瀏覽一番……」這樣的導入,使學生神往於內蒙古大草原的景物,喚起他們豐富的想像,從而對學習這篇文章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在設計導入時要懂得「三宜三忌」。 1.宜簡潔明快,忌冗長拖沓 這里的簡約明快,不是簡單敷衍,而是指抓緊課堂時間,用短短幾分鍾引導學生很快進入新知探尋,不要再導入上花費大量時間,影響了新知識的教學。因而教師的導入時間一般不宜超過5分鍾。 2.宜靈活多變,忌千篇一律 心理學研究表明:精彩的課堂開頭,往往給學生帶來新奇感,不僅能使學生的思維迅速地由抑制到興奮,而且還會使學生當成一種自我需要,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境界中。在導入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靈活處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把學生引向新知識,使整堂課有血有肉,充滿活力,充滿創造。切忌千篇一律,平鋪直敘,否則只會扼殺學生的積極性,對課堂失去興趣,對教師失去興趣,消磨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3.宜回歸本真,忌牽強附會 新的課程理念認為:當教學中創設的情境生動有趣時,學生才會把課堂當成「樂園」,才會產生探究的慾望。然而情境創設過於追求生動有趣,就不免會嘩眾取寵,牽強附會。教師要用語文教學自身的魅力引領學生步入語文教學的神聖殿堂,由此而產生的興趣,才能持久不衰。
5.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活起來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是啟迪靈魂的事業,課堂的中心目標是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因此而言,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真正成為學生發展的天地,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我認為先決條件應該是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活」起來,即不呆板,不被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那怎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呢?
一、巧設民主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想要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教學情境,首先就要教師以微笑的面容、親切的話語、飽滿的激情去感化學生、親近學生。並且教師還要善待學生,當學生出錯時,老師不訓斥,不懲罰,要耐心指導,當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應給予及時地肯定,並鼓勵他們。如:我在教學時,將自己也列為學習的一員,與學生們一起操作,一起討論。對表現出色的學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來表揚他們,對學困生不厭惡、不指責。更是耐心地指導他們、鼓勵他們。常鼓勵他們說「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來」等。使他們感到老師和他們一起動腦,一起學習。這樣就慢慢地打消了學生對老師的懼怕和隔閡的心理,於是在輕松愉快地合作學習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二、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動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學生只要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促使各種感官,共同引起對學習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活動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備。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確立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創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如我在教學生朗讀《可愛的草塘》課文時,讓學生先看看課文,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讀哪個自然段。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來了。朗讀之後,教師根據學生朗讀的情況,或表揚、或指導、或聽范讀後再讀,再一次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向前邁進了一步。
三、提供參與機會,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活動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天地,能表現自我。一位教師在教學《雨點》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充分體悟課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場景。他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組織學生自讀,在自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理解並在小組內討論,通過討論,教師認為學生對「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理解還比較抽象,他又組織學生通過表演來理解、體會。在動作表演中,他發現一些學生表演動作不到位,動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豐富,他又通過評議來引導學生重新體會。一節課,學生始終在他自然順暢的導引之下,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實現重點訓練項目人人都有參與機會。每一名學生都參與了對重點詞語的理解,並以此為契入口,突破了本課的學習難點,順利的完成了學習目標,課堂也一改沉悶的局面,學生在課堂上也「活」了起來。
四、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文本對話」:在我的課堂中,經常會這樣問學生:「如果你是某某(課文中的人物),你會怎樣說,怎樣做?」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
「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和學生一起學習體驗!
「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五、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於孩子的一切!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像的:教學中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是這樣說的:「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這樣的例子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別「告訴」他,他會知道得更多!
2.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我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我願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
總之,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創設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有了自由輕松的學習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現如今的語文教學,基本上都是以考試為目的。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是奔著考試成績去的,因此整個課堂呈現出呆板、枯燥的狀態,這對於語文學習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在新課標下,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老師在課堂中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在一個靜態的氛圍中進行教學活動,需要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來完成教學任務。文章就如何使小學語文課堂「活」起來進行了闡述。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對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促進教師和學生進行卓有成效的互動,讓教與學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我們都知道,小學語文的教學對象是小學生,小學生的特點是活潑調皮,注意力易轉移,對老師有一種懼怕感,因此建立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就顯得更加重要。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努力做到不把自己的個人情緒帶到課堂中,上課的過程中要盡量保持微笑。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在課堂中多用善意的眼神、親和的態度、熱情的贊語來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關懷他們,尊重他們,讓他們感到一種親切感,從而更加願意去學習語文知識。[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多多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打成一片,多多與他們交流,與他們像朋友一樣相處,讓學生感受到一種平等的關系。不過目前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是,有許多教師在課堂上,總是板著臉,想通過這種方式在學生中樹立威嚴,結果導致學生對老師有一種懼怕感,不大敢與老師進行課堂上的交流,進而對語文學習喪失興趣。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於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課上多多開展情景劇活動,使課文中的場景再現
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很容易會被外界事物所干擾。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將課文的情景通過表演的形式展現出來,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揣摩人物心理以及理解課文內涵,進而使課堂「活」起來。
運用情景劇教學能使學生看到視聽一體的互動式集成信息,通過這些信息對學生不同的感官產生刺激,來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運用情景劇教學要求老師提前分好小組,讓他們為情景劇做好准備,以便在課堂上節省時間,更好地教學。運用情景劇教學要求老師多多鼓勵學生發揮想像力,對於那些合理的想像給予贊賞,來使整個思維發散起來。[2]老師通過情景劇教學,不僅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是使課堂活起來的一種有效的手段。
比如,在教授《陳毅探母》這篇文章之前,老師可以布置課前任務,讓學生回去給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腳。在教授時,老師就可以讓他們闡述自己的感受,同時還能找幾個學生上講台,讓他們重現陳毅為母親洗衣服的那個場景。這個過程中,讓學生認真揣摩人物的內心情感,自由發揮,將課文中的場景現場化,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幫助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理解人物,提高教學效率。
三、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循循善誘,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小學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這個時候學生的思維正處萌芽期,天真而又有豐富的想像力。[3]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教材作為一種平台,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架起一座書本和現實之間的橋梁,使學生對人物和課文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4]
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要求老師多多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這個問題的可能答案。我們都知道,對於語文這門學科而言,主觀題沒有一個一成不變的答案,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因而對同一個問題也許會有許多不同的看法。所以老師對於學生的回答,要盡量給予鼓勵,最好不要當眾批評他們,否則學生會受到打擊,積極性會降低。
比如說,教師在教授《司馬光砸缸》這篇文章時,可以提出以下一些問題:作為一個小孩,司馬光為什麼在其他孩子都手足無措的時候,會冷靜地拿起石頭砸缸呢?要是你遇到這樣的事,會怎麼辦呢?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究,可以很好地使課堂「活」起來。
四、結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里,教師應該營造出一種活躍輕松的學習氛圍,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通過多多開展情景劇,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文中去;積極引導他們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自主思考,深入淺出地去理解課文,從而使小學語文課堂活起來,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促進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
新課標指出要培養學生參與、探究、體驗、創新、合作、自主等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盡量在課堂上設計豐富的活動和任務,創設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寓學於樂,增強趣味性。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提高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促進人的整體發展。而當今的語文教學都側重於理解,即瑣碎地分析文章,而造成目的的錯位,要求的越位,語言學習的不到位。所以,從實際出發,應把學習語文的力度移位到運用這個環節中,從運用中促進理解。而學會運用,就要重視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培養語感,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語文習慣,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新的語文教學大綱也強調了積累、運用,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學生必須在自己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在與老師、同學,在與社會、家庭的語言交際中獲得真正的發展。為了讓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在語文教學中靈活地運轉起來,我在以下方面作了嘗試:
一、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動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學生只要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促使各種感官,共同引起對學習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活動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備。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確立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創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如我在教學生朗讀《富饒的西沙群島》課文時,讓學生先看看課文,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讀哪個自然段。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朗讀之後,教師根據學生朗讀的情況,或表揚、或指導、或聽范讀後再讀,再一次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向前邁進了一步。
二、靈活組織教學
傳統的語文教學一般是一篇課文接一篇課文教,受到薛法根老師「組塊教學」的啟發,我試著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淡化課文間的嚴格界限,採用「單元整體教學法」。每個單元的課文都是因為有著某些方面的共同點才組織到一塊兒的,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些共同點集中訓練語言。教學時,把一個單元看成一篇課文,從整體入手,先由學生自由讀通每篇課文,然後由學生初步讀懂自己所喜愛的課文內容,並有針對性地提出疑義,再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組織教學,進行詞語的組塊,句子的組塊,段落的組塊及寫法的組塊,讓學生在各種組塊中同中求異,得到內化與積累。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學速度和效率,也提高了教師處理教材的自由度,減少了分析,注重了實踐,使學生的語言訓練得到充分的落實。
三、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文本對話」:在我的課堂中,經常會這樣問學生:「如果你是某某(課文中的人物),你會怎樣說,怎樣做?」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
「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和學生一起學習體驗!
「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於孩子的一切!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像的,教學中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是這樣說的:「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這樣的例子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別「告訴」他,他會知道得更多!
2.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我將《安徒生童話》、
《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我願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
總之,新課程指導我們,教育應該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學生不是配合教師上課的配角,而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我們必須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引導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去掌握,他們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興趣、知識、經驗、思維參與學習活動,並成為教學活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把新課程理念帶進課堂,真正實現課堂教學新突破,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充滿生機,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更加充滿活力。
希望以上文章對你有幫助!!!
6. 如何打造出小學語文的有效課堂
導語:新課程實行以來,教學課堂的目的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是使學生不斷生成智慧和人格,這就更加強烈地要求教師要提高課程教學的有效性。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多教師過於看重知識技巧的掌握,使得學生根本找不到學習語文的魅力,因此,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的需要,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逐漸打造愉快有效的語文課堂。
一、插上想像的翅膀,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年齡小,知識經驗缺乏,思想比較單一,再加上他們身處農村,見到的新鮮事物較少,基本上都是依靠電視來了解外邊的世界,導致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創設有趣的情境,誘發學生的想像,發展學生的思維。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的課堂通常都是由教師主宰,學生在整個過程中都是被動的學習,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幫助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在思維的空間里自由地想像。
例如:在學習《女媧補天》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大意,也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們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甘於奉獻的精神。在授課的時候,我給學生創設了想像的空間,首先,我帶領學生熟悉文章,之後,引導其發揮想像,對故事進行擴寫,讓學生想像一下女媧補天之後,會是什麼樣的情境。使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而且,在這個擴寫的過程中,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會得到提高,為實現高效的語文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創設有效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索欲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創設有效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索欲,逐步使學生輕松地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需要注意的是,對於農村的學生來說,我們要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逐步實現語文課堂的高效性。
例如:在學習《七顆鑽石》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愛心”的神奇力量,學會關愛他人,成為能獻出愛心的人。在授課的時候,我創設了一定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姑娘很渴。②是什麼使水罐里跳出了鑽石?③小姑娘的水罐在哪幾種情況下展示了它的神奇?當學生能夠正確地解答上述問題時,學生就能真正懂得本節課的中心思想,進而在實現高效的語文課堂過程中,學生的素質也會得到提高。
三、藉助多媒體技術,使抽象知識形象化
多媒體教育技術飛速發展,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越來越普遍。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課堂中,我們不能讓多媒體技術佔領學生的主體位置,我們不能將以往的“滿堂灌”轉變成“滿堂翻”,這樣計算機的輔助作用就會失去意義。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功效,使學生在形象的學習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相關內容,進而為實現高效的語文課堂打下基礎。
例如:在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我藉助了多媒體的形象化功能,使學生在一些美麗的圖片中感受小興安嶺的風光美。師:同學們,有人去過小興安嶺嗎?學生搖搖頭(由於學生都是農村的,大部分學生沒有去旅遊過)師:那老師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些小興安嶺的相關知識好嗎?接著,我藉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小興安嶺的'圖片,其中有蔥蔥蘢蘢的樹木,有白雪皚皚的冬天景象,還有果實累累的秋天景色……引導學生在觀察中感受小興安嶺的美,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領略大自然的風光美,逐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模式,應注意將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促使學生能夠在教師正確的評價中找回自我,並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進而使學生以良好的學習心態進入語文學習課堂之中。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充分考慮農村學生的特點,採用合適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使學生在和諧的環境中,輕松地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逐步實現高效的語文課堂。
7. 怎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
導語: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既可以學到知識,又可以在能力方面得到培養和發展,這是我們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要想實現這一切,最主要的一點就是首先要讓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在課堂上能夠參與到教學中來,也就是常說的課堂效率的提高。
一、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於學習
學生對任何未知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尤其是小學生,思維比較敏捷,一旦對木屑時產生了興趣,就會很認真的去鑽研、去學習。課堂教學也是一樣的,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教師要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始就要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開端引趣的方式有“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
一節課的開端實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戰斗中選擇一個突破口一樣,輝煌的戰果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置身於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願望,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心理上的愉悅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教師是教學過程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者,一個好的問題情景,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引起學生積極地思考。
二、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鼓勵學生質疑和創新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聽課的最終效果一直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重點關注的內容,應該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因為學生是課堂中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只能為學生提供一定程度的指導和幫助,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總評,對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行引導和協調,促進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
同時也要鼓勵學生質疑和創新,實踐證明,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強,能夠向教師提出質疑的學生,才具有創新精神。這樣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學生自主意識下,大大提升了。
例如,在講解《桂林山水》時,學生對桂林山水充滿了嚮往,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有的學生提出桂林山水為什麼會那麼美麗呢?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生在課文中找到了根據,因為“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學生又發現“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學生通過閱讀課文,自己發現了桂林山水美麗的原因。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反問、多啟發,一定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學生自己多提問題、多想問題、多鑽研問題。如果鼓勵還不行,還可以指明問題的思路,學生善於發問,才會善於思考,同時教師也能挖掘學生的潛力,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不斷地質疑和創新,才能真正地打開小學語文課堂這扇大門。
三、組織教學形式要多樣
教師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組織課堂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育還不成熟,意志力不還不堅強,自我控制能力還不行。此時,教師要做到“導”的工作,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來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多媒體的恰當運用使課堂教學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使學生始終在愉悅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學會學習,提高能力。學生容易將知識在課堂上消化吸收,減輕了學生的負擔。
多媒體能使教學形象生動,內容豐富具體直觀,感染力強,使學生看到了事物的運動發展變化,學生通過直觀視聽充分感知原先較為抽象的教學內容,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課堂上能靜下心來,沉入到由語言文字構築的世界之中,用心去理解、領會、感悟、玩賞語言,也就是要在課堂上擁有值得珍視的“智慧的寧靜”。如果是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的話,也許剛開始學生還有興趣,但是時間久了學生就會纏上厭煩的心理,這對學生的長久學習和課堂教學校效率的提高是很不利的,因此需要廣大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尋求合適的教學方法,盡可能地在每一節課多能給學生一些驚喜,讓學生對上課充滿期待。
四、優化學習方法,讓學生善於學習
教學過程本身,是教師“教”學生怎樣去“學”的過程,而不應是教師單純向學生灌輸知識的過程。師生雙方,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學生的學習是內因,教師的啟發誘導是外因。要想讓學生主動學習,並且愛上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單純的傳授知識,還應該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幫助學生少走彎路。
所以,我們教師應該優化學生學習活動。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可以說,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於思索,都有好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鑽研問題。現在有些學生不但手懶,腦子也懶,有一點難題就想問,總想依賴別人。學生一看題目較難尚未好好琢磨就去問老師,這時候如果老師鼓鼓勁,學生仔細分析,可能就想出來了。
凡是學生都善於提問題,而學習差的同學往往提不出什麼問題,他們對學習不精心,囫圇吞棗,即使發問也不願深入的思考,因此往往似懂非懂。當然好問也應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養的,好問不等於胡問瞎問。好問首先要問自己,要多給自己提幾個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不要盲從,別人的答案究竟對不對,還要經過自己思考、鑒別。將別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對比一下,想一想自己與別人的差別,從而發現自己思維的毛病,學習人家思維的方法。
學生的學習能力是無限的,關鍵是教師要學會如何發掘學生的能力,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提升,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為學生的更長遠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而言之,要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激發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寬松、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具有積極參與的心理狀態。同時讓學生在課堂上多讀、多思、多聽、多說、多寫,使學生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的教學不僅會使學生主動去學習,還可以實現教學目標。
8.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更加生動
小學語文對於學生素質的提升以及道德品質的培養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甚至能夠對學生未來的發展起到重要影響,所以說,語文在小學階段是十分重要的課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運用以及情景設置等多種方式,能夠使得小學語文課上的更加生動,繼而才能夠真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熱情,從而變以往被動的學習為主動學習,提升學生知識學習的效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1恰當運用媒體,引導學生入境動情 1.1有效、適度地運用多媒體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使用能夠提升學生的興趣,但是在運用多媒體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度」,因為過多使用多媒體課件,往往會使得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感覺到厭煩,甚至很難感覺到趣味性。另一方面,多媒體課件的過分運用往往會使得學生自身的注意力得到分散。所以說,教師在運用多媒體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應當有明晰的目標,在運用多媒體的時候更應當有針對性,不能漫無目的,要真正做到有效以及適度地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語文教學,只有這樣才能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1.2將多媒體優勢與學科特徵進行結合 對於小學語文的教學來說,其所注重的是情感以及精神的交流與互動,是對學生自身創新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多媒體課件中圖片、文字、聲音以及動畫等多種元素都能夠對學生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引導學生在生動的教學環境下對知識加以了解和掌握,使得知識由抽象變得更加具體,繼而提升學生自身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能力。 1.3運用多媒體技術啟發學生的想像力 對於小學語文的學習來說,想像力是很重要的因素,能夠有效推動學生語文學習思維的拓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充分地挖掘,而這就需要教師對多媒體進行充分地利用。 比如在《我的戰友邱少雲》一課的知識教學中,教師通過影像片段的播放使得學生好像與邱少雲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好像就生活在那個年代,彷彿置身於其中,在學生將影片觀看完畢之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依據多媒體播放的內容進行情感表達,同時還應引導學生進行想像,當時邱少雲心裏面想的是旦撣測趕爻非詫石超將什麼?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使得學生對知識有了深刻地掌握,同時還能夠使得學生自身的想像力得到拓展和提升。 2適時持續強化情境,升華學生體驗 對於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其目標就是要使得學生在掌握好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自身的情感得到升華,其中,情景教學方式能夠推動這一目標得到有效實現,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這樣的情景設置的方式,藉助具體的以及形象的素材,將學生身邊的事物作為線索,將學生的體驗加以升華,引導學生在情境教學中進行思考和感悟,使得整個課堂教學得到進一步優化,使得教師的語文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2.1運用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其對故事往往有比較高的興趣,故事中的情節以及人物經歷能夠激起學生的想像力,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中應當以此為依據,積極創設一些具有趣味的情境進行教學,使得學生能夠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得到思考以及有所收獲。 2.2設置問題情境,誘發學生思考 對於引導學生思考來說,問題的設置最為重要,同時也是最為有效的一種方式和手段,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中,語文教師應當依據相關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內容進行有意識以及有計劃的提問,要通過這樣一種問題情境的設置來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使得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下得到思維上的啟發,語文是一種具有開放性特徵的學科,很多知識都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由地發揮以及聯想,教師應當將知識作為載體,將語文問題的設置作為手段,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引導學生要帶著問題進行學習、進行探索。 2.3運用生活情境,生活學生的學習體驗 對於小學生來說,其最為熟悉的就是生活中的事物,其中語文是從生活中來的,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生活之中,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當將語文課本上的知識和學生自身的生活環境進行結合,通過這樣一種生活情境的營造使得以往比較深奧的語文知識更加生活化、形象化,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知識,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3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在學生素質養成以及能力提升方面起到基礎性的關鍵作用,可以說語文這一門學科在小學階段是十分重要的課程,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運用多媒體技術以及情景設置等方式使得小學語文教學更加生動,只有這樣才能夠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9. 如何使小學語文課堂更有效
(一)有效預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所謂「預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的有明確目標的獨立的閱讀實踐活動.它是實踐教學法的一種具體體現形式,不僅是一種學習習慣,更是一種重要的提升學習能力的渠道.當前的語文教育理論研究十分重視「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採用了種種啟發誘導的方式教,卻忽視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環節──學生的課前預習.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教是為了不教.即通過教師的教學後,學生具有自己學習的能力.學生未來的社會實踐活動,是需要他們獨立地閱讀書籍,搜集處理信息.因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是中小學教學中一項重要的任務.學生的課前預習活動則是訓練能力,提高其語文素養的重要環節.
中年級學生年齡小,預習時往往不知從何下手,許多學生把預習簡單理解成看書,難以深入教材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索新知,效果可想而知.常見的預習作業內容是:1、自學生字詞,讀准生字的讀音,了解生字的部首,給生字組兩三個詞語;2、讀通課文(規定讀的遍數);3、思考文章主要寫了什麼;4、提出不懂的問題.而這樣的預習作業無法解決生詞問題.因此教師應從學生一開始中年級課程的學習,就對學生提出了明確的預習要求.學生剛上三年級,教師要把預習放入課堂,集中上好預習指導課;檢查預習結果,用恰當的方式激勵學生.對於剛學會預習的中年級學生要嚴格要求,經常檢查,使之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教師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適當增減預習要求,使預習本更具年級特色,讓預習真正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才能有效地發展學生自身的巨大的學習潛能.科學家發現,人類貯存在腦內的能力大得驚人,人平常只發揮了極小部分的大腦功能.因此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要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激發學生自身所蘊藏的巨大學習潛能.教師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二)優化字詞課堂教學設計,提升識字能力
字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基本內容之一.字詞教學的效果直接關繫到「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這一語文教學目的的實現.可是,在課堂教學中,詞語教學往往只是作為指導閱讀的突破口,只是為理解句意、段意服務,常見有孤立地進行詞語解釋,再讓學生死記硬背詞解.重講解輕練習,重理解輕運用,重課內輕課外是普遍現象.這就直接間接地影響了學生頭腦中詞彙的積累,更不會靈活運用,以致語言表達不暢,給思維造成障礙,說話、作文水平不高.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字基礎和經驗,也有了感性的類推識字的能力和基本的詞義理解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加以引導和歸納,並滲透字義、詞義的講解,幫助學生將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的高度.
現以三年級的課文《廬山的雲霧》為例說明如何強化三年級的字詞教學.首先是一讀.即讀生字,讀課文.要求把生字注音,拼讀正確,三年級的課文不再全文注音,特別是象這一課生字詞較多的文章,學生們讀起來費時,注音讀時省時,在較短的時間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並且做到「五不」:不錯字、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復、不破句.第二記憶和辨析生字.三年級的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積累了好多的記字方法,這時應重視同音字和異型字的組詞.在課堂上,這種知識模塊對學生們最容易接受,最能激發學習的願望,也是對其自學能力的肯定,培養學習語文的自信心.第三,初步了解所學詞語的意思,根據上下文對新學詞語在頭腦中留有印象,為學習課文打基礎.理解詞語的方式豐富多彩.在解釋詞語時,學生有的藉助圖片來解說;有的藉助實物,具體直觀地理解詞語;有的聯系實際造句,如「千姿百態」.其他的方式還有:聯繫上下文,找近義詞、反義詞、擴詞等.
學習生字詞核心目的之一是運用,這也是鞏固字詞最有效的方式.正如前文所述,生字詞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理解能力,更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幫助學生積累詞彙.僅靠傳統的聽寫、造句是不夠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是關鍵.筆者就是用下面的方法嘗試的.課堂上,指導學生自己提出一些已解決的生詞,然後課外練慣用這些詞語寫成一段語句通順、意思完整的話.這既可在小組內實施,也可在全班范圍內實施;練習結果既可由小組成員評價,也可由教師評價.如在學習《廬山的雲霧》一文時,就可以引導學生用「變幻無窮、千姿百態、」寫成了一個語言片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