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整體提高農村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研究
一、充分激活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閱讀能力不高,分析水平低,主要是沒
有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因此,
閱讀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
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
學生閱讀過程應伴隨著主動積極的
思維和情感活動,
加深理解和體驗,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選入新課標語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文質佳美的經典作品。
每篇文
章中都閃爍著人性的光芒,流淌著真善美。我們在備課時,要善於挖
掘課文的情感因素,
能通過文本真正與作者進行性面對面的交流,
從
而與學生產生心靈的碰撞。如《安塞腰鼓》那充滿氣勢和節奏感的語
言中表現出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堅強不
屈、意氣風發的精神。
《老王》讓學生領悟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應該是
平等的,個人由於境遇不同,就有幸運與不幸的差別,一個幸運者只
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
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在閱讀教學中只要
調動學生用心感悟,
就可以到課文中豁達灑脫的情懷,
坦盪高潔的君
子之風和博大深沉的情感。
要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就必須精心設置導語,從而激發
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情感體驗。為此,可以採取多種方法和手段,如激
勵的語言、圖片、形體語言、多媒體等手段。如在教學《愚公移山》
時,就可以從學生聆聽歌聲《愚公移山》,觀看圖片,想像愚公移山
的艱辛過程中開始,學生們嘴裡哼著歌,眼睛關注著圖片,臉上流露
出了喜悅興奮之情,在描述畫面內容的過程中爭先恐後,異常踴躍。
然後再帶領學生走進課本,
教師適時點撥,
就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教師要切實轉變觀念,樹立與新課標相適應的教學觀。
課堂教學無疑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
但在這里有一個教學觀
念的問題。
由於初中教師要面對中考,
在課堂上恨不得給學生多講一
些知識,
好提高他們的語文成績。
尤其是農村中學生基礎差,
能力弱,
教師不敢放手。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
為,
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閱讀實踐。
」
我們教師所要做的就是
發掘這種不同,
激發學生的感悟力,
而不是只求一個千篇一律的統一
答案。
首先我們不能把課外閱讀僅僅定義為課外時間的課外閱讀。
我
們教師能做的大量工作其實是在課內的。
所以我們應該把語文的課堂
真正變成文學閱讀的天地。
在語文閱讀課的教學中,
教師不應再是照
本宣科、
「滿堂灌」
,而是應和學生共同討論,變「一言堂」為「群言
堂」
。如果學生體會到了探究問題根源的快樂,並開始試著自己去閱
讀,從而獲取更豐富的知識,那麼真正的閱讀也就開始了。
課外閱讀很多時候都是在課外和家裡完成,
這就需要家長給予配
合。老師應利用家長會、家訪等時機,向家長介紹學生課外閱讀的整
體趨勢和個體情況,
再針對家長文化素質較低的情況,
教給家長督促
幫助孩子進行課外閱讀的方法,讓課外閱讀發揮最大的功效。
三、運用激勵性語言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思維。
課堂教學中「重結果輕過程」是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教師在教
學中只重視知識的結論、
教學的結果。
教師總是以自身活動替代學生
的語言實踐,
很少留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靜心閱讀,
學生缺少潛心會文
的時間,
教師有意無意地壓縮了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思維過程,
卻讓
學生去重點背誦標准答案。
這種現象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也十分常
見,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扼殺了學生的靈性,悖逆了
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
新課標指出:
「對課文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
探討解決疑難問題。
」
這就意味著閱讀教學的過程應是師生合作性學
習、探究性學習的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師生雙方除
了從教參、
資料書中直接獲取知識外,
還將在師生互動過程中產生新
知識,師生構建了一個學習的共同體。在閱讀教學課堂中,教師要鼓
勵學生大膽表露自己的想法,
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
留足學生獨立思
考和合作探究的時間,
放手讓學生探索,
把發現問題的機會留給學生,
在閱讀教學中,各抒己見,
異彩紛呈。只有不斷地引導學生說出對同
一文本的不同情感體驗,
才能在師生思維不斷地碰撞中發展學生的創
新思維。如教學魯迅的作品《故鄉》,在研討小說主題時,我鼓勵學
生積極討論,學生眾說紛紜,出現很多個性化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