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加強小學語文讀寫結合
在讀的時候找到「讀寫結合點」,以讀帶寫,以寫促讀。不過我也覺得要做好這一點確實不是朝夕的功夫。
『貳』 如何加強小學生課堂教學的讀寫結合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說:「學以為耕,文以為獲。」這是說閱讀是寫作的先導,沒有讀的「耕耘」,就沒有寫的「收獲」。因此強調學生對所讀之書還要進行熟讀精思,融會貫通,積累材料,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學會遷移,並運用到作文中去.
一、讀寫結合的幾種做法
讀寫結合做法很多,大致有以下幾種做法。
1、讀寫自然結合。文章讀多了,自然就能寫了。「勞於讀書,
易於作文」、「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熟讀成章」等等。這都是傳統的看法和做法。
2、讀什麼,寫什麼;讀一篇,寫一篇,讀的目的是為了寫。有
的教師為了突出這種讀寫結合,甚至閱讀課上時間都平分秋色,一般的時間進行讀,另一半時間進行寫,讀寫完全按比例的結合。
3、以單元訓練主題帶動讀寫結合。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在表達方式上有所不同,積累,讀寫有要求,但是不機械,又形式多樣。如課後小練筆,有添寫空白,有續寫,有仿寫等;單元安排的讀寫練習,緊扣學生生活, 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這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使學生想說,要說,會說。
二、閱讀課教學過程中的讀寫結合
閱讀是一個過程,是理解書面語言的過程,是通過書面語言理解別人思想感情的一個過程,因此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心理過程。閱讀中的感知對象和識字中的感知對象不同,它們不是一個個單字和詞,而是由有連貫性的詞、句子、段落而組成的篇章。在感知語言的基礎上,對閱讀內容進行「感知、理解、欣賞、評價」。通過反復默讀、朗讀等形式感受,對文章內容有個初步認識;通過「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推理、判斷、聯想」等思維過程以及興趣、注意、情感、意志、記憶等心理活動過程,達到比較深入的理解。
1、巧妙模仿課文,進行仿寫練習。
兒童都有著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寫是小學生學習作文的重要途徑和訓練形式,是從閱讀到獨立寫作過程中起橋梁作用的一種有效的訓練手段。藉助範文指導學生進行仿寫,最能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謀篇布局的寫作能力,也能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如學習《少年閏土》《金色的魚鉤》等課文中人物的外貌描寫,指導抓特點的方法,讓學生寫一寫班上同學的外貌。為了讓學生更感興趣,可要求學生在寫的時候不寫出人名,只寫特徵。在集體評改時,讓全班同學猜猜寫的是誰。還可以著眼於整篇文章,抓住課文某方面特點進行隨文練筆訓練。如表達中心、選擇材料、突出重點、安排順序、真情實感等方面。如學習了《桂林山水》要求學生按「總分總」的寫作順序,寫一處景物,在抓特點描寫景物的同時展開聯想,抒發感情,在句式表達上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
2 、挖掘課文空白,適時進行讀寫訓練。
我們可以挖掘課文空白,指導學生讀寫實踐。如《大瀑布的葬禮》一課,學生在多層次研讀課文中描寫今昔瀑布變化的段落,通過文字想想畫面,閱讀課外有關的瀑布信息等,感悟昔日瀑布的「雄偉壯觀」;通過看畫面,對比朗讀,感悟今日瀑布的「枯竭」。然後,教師藉助文本中的空白點,提供了一份沒有結尾的巴西總統的演講詞,請學生補充結尾,發起號召,引導學生進行讀寫遷移練習。孩子們用語言表達著自己的感悟,此刻他們已經完全與文本融為一體。孩子們在寫的過程中,傾訴自己的閱讀體驗,無疑升華了對課文的理解,也升華了自己的感情。
還有的課文,在不影響主題和主人公的形象下,給讀者留下發人深思、耐人尋味的藝術空白,我們可以利用這一空白啟發學生的想像,引導學生發揮想像力進行「補白」。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中父親抱著「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個堅定的信念,在廢墟中他挖了36小時,歷盡艱辛,終於救出了兒子。學生通過品讀很容易就感受到父愛的偉大,而兒子的偉大,學生的感覺並不那麼強烈。因父親的偉大作者是「濃墨描繪」的,而相對來說兒子的偉大作者是「輕描淡寫」的。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根據父親在廢墟上「挖」的情節想像兒子在廢墟下「等」的具體畫面進行練筆訓練,如兒子會想些什麼?會和同學們說些什麼?會做些什麼呢?來感悟兒子的偉大之處。
有的學生這樣寫道:阿曼達最先鎮靜下來,他想爸爸一定會來救自己的。因為父親說過「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想:一直這樣下去不就是等死嗎?這可不行,我要消除大家的恐懼。他對大家喊到:「同學們,別害怕,我爸爸會來救大家的,他說過,不論發生什麼,一定和我在一起!你們一定要相信我父親!同學們漸漸地靜下來吧,我提議我們來輪流講故事吧!「於是大家圍坐在地上講起了故事,完全忘記了恐懼。有的學生寫到:「我們一定會獲救的,因為爸爸曾說過一定會和我在一起,爸爸不會放棄救自己的兒子的。」阿曼達說:「我們不要哭鬧、大叫,否則會很快讓自己喪失體力而不能等到被救的那一刻。我們不能放棄生存的勇氣,要有耐心,要保持體力,靜心等待……」「我們一起來輪流講幽默故事,看誰講得最精彩!」這時有人提議了。通過挖掘課文空白,補充課文情節的練筆訓練,使學生對兒子的零散的、模糊的認識提煉出來,深入體會到了兒子面對災難的沉著與冷靜,心目中兒子了不起的形象更豐滿、更高大了,促使了對文本情感的升華體驗。
3、延伸課文情節,轉化內在語言。
我們的教材中有不少課文的結尾言雖盡,意未窮,此時,指導學生順著作者的思路進行練筆,延伸課文情節。如《窮人》全文講完後,教師即時提出:①漁夫看見西蒙的兩個孩子後,他的語言、動作、表情是怎樣的?②第二天,孩子醒來後,發現媽媽不在身邊,兩個孩子有什麼反應?③桑娜和他的丈夫是怎樣關心照顧兩個孩子的?④兩個孩子長大後怎樣對待桑娜夫婦的?圍繞這四個問題,學生展開想像,當堂練筆。
教材中還有一些課文內容作者僅用簡短的詞句帶過,具體內容要由讀者去領會。我們可以讓學生展開想像,通過練筆把它還原成具體可感、觸手可及的鮮明形象,以便學生從另一個側面深化對課文的感情和理解。如教《詹天佑》時,課文里有一句話:「消息一傳出來,全國都轟動了,大家說這一回咱們可爭了一口氣。」其中「轟動」一詞比較概括和抽象,我們可以這樣引導的:「轟動」是一種什麼樣的場面?如果你置身於這一場面之中,能具體描述出「轟動」的情景嗎?學生這樣描述:消息一傳出,頓時,大街上彩旗飛揚,歌聲震天,人們奔走相告,歡呼雀躍……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是找到讀寫結合的聯結點。使讀寫真正結合起來,不要流於形式。更不要把習作看成是語文園地要求的那點內容,應把習作,不僅貫穿於閱讀教學始終,還要巴習作與生活緊密相連。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真正實現新可改的要求,學生知道寫什麼,懂得怎麼寫。進而喜歡閱讀與寫作,實現愛讀寫,會讀寫,且能讀寫得好的境界。
『叄』 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怎樣實現讀寫結合
一、閱讀教學為寫作服務
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要聯系寫作,為寫作教學做好鋪墊。從本質上來看,讀寫不分家,學生學習寫作本來就要做大量的閱讀,進行必要的知識積累,以及學習一些寫作技巧。在教學中的讀寫結合也該如此,不忘給學生講解一些關於寫作的知識,時刻不忘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平時在上課的時候,在課文中遇到的好詞好句可以讓學生摘錄下來,並寫一些批註。在課後,學生可以經常拿出來讀一讀,培養一下語感。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課文中有很多出色的語句,反復閱讀可以給學生很多啟發。比如《半截蠟燭》、《一面》都是非常優秀的作品,文章中出彩的描寫比比皆是,是不可多得的學習資料。學生要學會利用身邊的資源,從課文中汲取寫作知識。在學生自己閱讀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自覺做一些讀書筆記,將遇到的對寫作有幫助的內容記錄下來,可以是一些好詞好句,也可以是自己對某一段文字的感想。帶著提高寫作水平的目的去進行閱讀,認真思考作者是如何組織語言,進行描寫的。閱讀優質書籍,不僅僅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學生完全可以將每一次閱讀都作為寫作的積累。書籍中有寫作需要的素材、技巧、思想等寫作必需的各個部分,所以不要輕易浪費閱讀的機會。在閱讀中發掘寫作的助力,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必修課,高年級是學生邁出這一步的時候了。否則學生的閱讀只能作為一種消遣,缺乏意義。
二、寫作的時候反思閱讀
學生在自己進行寫作的時候,要學會反思閱讀。寫作的時候,就是學生將閱讀的收獲付諸實踐的時候,同樣可以產生很多感悟。反思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新學了一些知識後需要檢驗,然後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行改正。要想取得進步,必須學會反思。寫作的時候,學生經常會遇到難以下筆的情況,這時候就要想一想在自己讀過的作品中,有沒有相似的題材,別人又是怎麼寫的。寫作的起步是模仿,學生先要通過模仿逐步提升自己的寫作技巧。在自己實踐的時候遇到問題,都可以對自己的閱讀進行反思。比如寫作文的時候覺得總是卡頓,思維不連貫,或者文章的表述非常散亂,讀起來很乏味等等。這些都可以在下一次進行閱讀的時候多加註意,學習一些專業作家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對於閱讀的反思不一定要在寫作的時候進行,只是在寫作的時候會集中出現很多問題,能夠幫助學生准確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在閑暇之餘,學生完全可以對閱讀和寫作做一些思考,不要總是等到問題出現的時候再尋找解決的辦法。寫作和閱讀是語文的兩個模塊,但是平時做閱讀練習的時候都會對文章進行深入的剖析,這些內容完全可以在學生的作文中體現出來。寫作時想一想平時的練習,可能會產生更多的靈感,讓寫作更加流暢。
三、培養學生讀寫結合的習慣
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讀寫結合的習慣,不僅是在課堂上,在學生自習的時候也該如此。好的學習方法應該延續到課堂之外,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課後寫作的次數可能很少,但閱讀還是常有的事。讀書時要備一本筆記本,拿一支筆在手裡,時刻不忘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可以在課堂上不斷地強化這種習慣,講課的時候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必須做好課堂筆記。主要是一些關於課文分析方面的內容,需要進行記錄。比如《狼與鹿的故事》,教師可以在課件中將文章的段落大意展示出來。要理解課文首先要進行分段,並歸納大意。學生可以從中學到如何圍繞一個中心展開論述,整逐層深化主旨。這樣下去,學生在自己閱讀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想要對文章進行分段分析,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理解文章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在自己閱讀的時候受益。一旦養成了良好的習慣,這些方法就能自然地被運用於閱讀,為寫作做好積累。
寫作非常依賴學生平時的積累,學生需要有扎實的文學功底、成熟的思想、獨到的見解。而這些都可以在書籍中獲得,多讀書可以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快速提升。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是對學生的一種暗示,讓學生體會兩者之間的聯系。這種方法正是利用兩者之間的這種聯系,讓教學的效果大幅提升。
結語:在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將兩者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不僅能夠節省不少教學的時間,還能相互促進。閱讀為寫作提供基礎,寫作讓閱讀具有明確的方向,可以完美的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