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叮零零……」上課鈴響了,黃老師邁著輕盈的步伐進入了教室。講完新課後,黃老師略帶神秘地說:「接下來的時間我們考試,我去辦公室拿試卷。」同學們馬上開始了緊張的復習。是呀,誰不想考一個好成績,做班上的NO.1呢?
幾分鍾之後,老師沒來,一些同學蠢蠢欲動起來,教室裡面開始有了一些細聲碎語。這時,湯邁迪跑到我的座位上找我聊天。我勸他說:「老師馬上就回來了,趕緊復習去吧。」他毫不在乎地說:「沒事,大家都在玩,就聊一會嘛。」經過他的幾番「邀請」,我終於忍不住了,和他聊起了最近看的書,滔滔不絕、唾沫橫飛。環視一下周圍,只見「才女」勞安正捲起袖子,激烈地和同桌王世榮「辯論」,和老師在時截然不同,簡直判若兩人。彭璐則正發表「演講」,周圍聚集了一群「粉絲」聽得津津有味。全班同學似乎都把考試拋到九霄雲外了。
一會兒,一些耳尖的同學慌忙說:「洪老師來了!」頓時,同學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各就各位,有的急忙收起心愛的小人書,拿出了語文書放在上面,有的急急忙忙拿起筆裝著寫作業,有的裝作默背課文……,霎時間,教室裡面變得鴉雀無聲。我一邊「聚精會神」地看書,一邊用眼角的餘光偷偷地瞟了一眼洪老師。洪老師看了看我們,大家都在「認真」學習,沒有說什麼,轉身離開了教室。
幾分鍾過後,教室裡面又熱鬧了起來。班長吳琪看不下去了,站起來大聲維持紀律:「安靜!大家請安靜!」可是無人理睬。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吳琪跑到黑板前,寫下大大的「記名」兩個字,漸漸地大家開始安靜下來。真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湯邁迪向吳琪舉起雙手,幽默說道:「看著我,你已經被我控制……」,弄得吳琪哭笑不得。全班一片鬨笑。吳琪沒有放棄制服湯邁迪的努力,湯邁迪自然也不想乖乖就範,開始絕地反擊,正在兩人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一聲清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朗讀聲打斷了兩人的僵局,大家回頭一看,原來彭璐正在搖頭晃腦的朗讀《半截蠟燭》這篇課文,大家鬨堂大笑起來,笑聲差點把屋頂掀翻。吳琪一看控制不了局面,只好無奈地走下講台。
不知道為什麼,教室後面突然安靜下來,我好奇的回頭一看,原來黃老師陰沉著臉,出現在教室的後面!感覺老師來了的同學立刻捧起了課本「專心致志」地讀了起來,可沒有發現老師的同學們依然在各干各的,經過周圍同學小聲提醒,才手忙腳亂的收好放在課桌上面的漫畫書。教室裡面終於安靜了下來。我的心裡猶如一群小鹿在亂跳,大家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准備迎接狂風暴雨的到來。黃老師走上講台:「今天我們寫作文,題目就是:當老師不在的時候」。
原來,這只是老師的一個「圈套」。在課堂上,老師在與不在我們都應該一樣!
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現輯錄數則以饗讀者。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只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武進人年初一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謂之「拜神影子。」他們掃地不許從家裡往外掃,惟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裡掃。
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
淮陰人還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是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為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
無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禹王廟拆除後,此俗漸漸淡漠。
春節期間,江蘇地區的舊習俗中還有許多禁忌,諸如年初一不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動菜刀,以免殺身之禍;不吃稀飯,怕出門遇雨;不掃地,怕把財運掃光等等。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學的習俗也逐漸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娛樂休閑活動,卻一直延續下來。
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現輯錄數則以饗讀者。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只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武進人年初一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謂之「拜神影子。」他們掃地不許從家裡往外掃,惟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裡掃。
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
淮陰人還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是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為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
無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禹王廟拆除後,此俗漸漸淡漠。
春節期間,江蘇地區的舊習俗中還有許多禁忌,諸如年初一不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動菜刀,以免殺身之禍;不吃稀飯,怕出門遇雨;不掃地,怕把財運掃光等等。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學的習俗也逐漸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娛樂休閑活動,卻一直延續下來。
「民以食為天」。這是中國的一句古話。說起吃來,我最喜歡的是我們家鄉潮州的小吃,總是讓我勾起一個個美好的回憶。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冬節里的一次次關於「吃」的往事。
冬節過小年在我們那裡是個大節日,在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冬至,過了冬至就預示著舊年即將過去新年又要來臨。要辦很多東西來慶祝,我最喜歡的還是小吃「甜圓」。「甜圓」可是冬節的主角,一年只此一次,家家戶戶必須吃,大人對小孩說:吃過「冬節圓」,又長一歲了。
聽爸爸說,以前家家戶戶自己做「圓」。做「圓」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工作大概從幾天前就開始了。每家每戶買來糯米,然後小城裡的人就開始忙開了。聽說爸爸小時候巷子里只有一台「地臼」——這種臼使用腳踩著臼槌捶穀物的。每當這個時候「地臼」發出的「咚咚」聲就響個不停,每家每戶的大人們都帶著自家的糯米來到這里捶。直到變成粉末之後,才能把它裝回家。
在冬節的前一天晚上,這可是一個有意思的時刻,全家老少必須團聚在一起「搓甜圓」。大家分工合作。首先,大人們對糯米粉「加工處理」,將糯米粉加上溫水形成一種粘粘的固體,用手不斷的摻和,直到形成一個面團。然後將面團帶到餐桌上。一家的老老少少已經圍坐在餐桌邊摩拳擦掌了。之後一家子忙起來了:首先將糯米團捏成一個個「圓」,做法有點像擠牛肉丸。然後將它搓圓。大家分工合作,像一條工廠流水線。由於全家老少手大小不一,所以搓出來的「圓」大小也不一樣,我們對這方面可有講究,越是搓的大小不一參差不齊越好,這叫「父子公孫圓」。一個個做好的白白胖胖的小傢伙被均勻地放在鋪著糯米粉的筐里。一鍋熱騰騰的開水已經在等著它們了。最大的幾個圓成為「落湯錢」,是拿來祭祖的,一個個肥肥胖胖的,很可愛。「探完了湯」之後,將它們撈起來,裝入另一個鍋,邊煮邊加入白糖,白芝麻和粉紅色的爆米。之後就可以裝入一個個大大小小的碗了。大家肯定等不及他們的勞動成果了,紛紛搶著碗圍坐在一起吃起來,小孩子最佔便宜了。不一會兒,所有的「甜圓」都被吃個精光,連湯汁都一滴不剩。只有那幾個有福氣的「落湯錢」還穩端端地屹立在那裡。它們先要在冬節里給祖先「吃個飽」,但最終的歸宿還是那些子孫們。現在想起來,還真是「大飽口福」啊!
如今冬節里潮州城內到處都有大攤小攤的買「圓」店,我們不需要自己做就能吃到「圓」了。可是當年的那些老老少少團聚在搓「圓」吃「圓」的時光還殘留在老一輩的心中。像北方人團聚包餃子吃餃子守歲一樣,我們這邊過小年做「圓」吃「圓」像是在「守小歲」,其實就是一段團聚的時光和一段美好的記憶。
② 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
1.端午節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雖然它沒有春節那麼隆重的氣氛,但它卻寄託了我們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五月初五那天是紀念屈原以身殉國,跳入汨羅江的日子。為了不讓魚蝦把屈原身體上的肉吃掉,人們就用粽葉包著糯米,投到汨羅江里,我們家鄉端午節主要風俗是包粽子和插艾葉。
到了端午節就開始包粽子了,媽媽拿了幾片事先泡好的粽葉,把粽葉捲成圓錐體,把糯米放進去,中間再放上幾顆蜜棗,一會一個粽子就包成了,媽媽包的可好看了,有三角形的,菱形的包好後,把粽子放進鍋里煮,一鍋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清香四溢。
在媽媽包粽子的時候,我和爸爸也忙個不停,那就是插艾葉,我把艾葉用紅毛線捆好,爸爸把捆好的艾葉插在屋門上,傳說這樣可以辟邪福。艾葉還可以做葯材用,每年大伏天的時候,奶奶用艾葉燒一大盆熱水,給我泡澡,可以治療皮膚病。
我喜歡家鄉的端午節,也喜歡我的家鄉。
2.春節
每年的春節都很有意思。孩子們最喜歡的,當然是除夕的早晨去集市上挑選煙花、禮花。然後晚上可以盡情地放煙花,或者看別人家放的禮花,那場景自然熱鬧非凡。孩子們這時的心情啊,別提多開心了!我也是在過年是才能找到那段童年裡最快樂的時光。
除夕之夜,家家戶戶吃完年夜飯後,最喜歡看的一定是《春節聯歡晚會》。裡面的節目都非常精彩,小品更是為全國觀眾人民增添了一份歡樂的氣息。快到12點了,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我們會隨著主持人一起倒數:「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零!」這時候,全國人民都沸騰起來了,家家戶戶更是禮花飛舞。我高興地喊到:「過年啦!過年拉!」孩子的天真、興奮勁也在這不經意間悄悄流露出來。到了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都忙著給親戚們拜年,當然,我家也不例外。和親戚們在一起的時侯,自己常常會成為被關懷的對象,這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溫馨、愉快、充實。人間真情的珍貴可能在於一個教導會打開人的心扉;一個鼓勵會成為推向人生轉折點的一種原動力,從而能夠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一個問候會扶平心靈的創傷;一種溫柔的態度會讓已經受到驚嚇的孩子對你產生好感,從而讓你有一個機會把他栽培成一棵參天大樹。這些都是人間真情,而且都來自親朋好友們的內心,我想,假如你遇到困難了,親友們會在你的身後默默地支持你、關心你!因此,真情和金錢比起來,金錢不是顯得太微不足道了嗎?
到了大年初二,我就更應該提了,因為這天是我的生日,然後爸爸就會請許多親朋好友來慶祝我的生日,還會買上一個大蛋糕。最高興的人當然就是我嘍!
今年的春節又會是什麼樣的呢?雖然等春節要經過一段時間,但是還是阻隔不了我對春節的嚮往,而且我還相信:只要持之以恆地等下去,終有一天你會等到你期待的那一天。對於春節,我將懷著一顆滿懷期待的心!
作文庫大全小升初中考滿分高考滿分高考零分
3.端午節
到了端午節。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起端午節的粽子。
端午節前幾天,媽媽就從市場上買來包粽子的粽葉、糯米、綠豆等,到端午節那天,就把它們拿出來,用水浸濕,洗干凈,然後開始包粽子。她拿起一些粽葉,疊成開列一排,隨後一層糯米、一層綠豆、一粒豬肉,最後加上一層糯米把綠豆和豬肉包在中間,再把疊好的粽葉,壓緊,按平,折疊,最後用線捆住,就這樣一個粽子在她們的手上包好了。
粽子包完後,她就把粽子放進鍋里,加上合適的水,讓它蒸煮。大約煮到兩個小時吧,廚房裡飄散出一股粽子的清香,深深地聞一口,沁透心脾。這時,饞嘴的我就迫不及待地讓媽媽從鍋里抓起一條粽子,不管它炙熱燙手,就解開線團,送進嘴裡,用牙齒咬一口,滾燙的粽子,有時弄得我牙齒根,舌頭嘴上頓時起滿了大大小小的泡泡,盡管這樣我還是不肯吐出來,味道好極啦。
聽大人們說,端午節這天有一個古老的故事。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楚國的大詩人屈原因仗義直言遭革職放逐。眼見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是有心報國而無力回天,憤然之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傳說屈原死後,百姓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的還拿出食物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因此,在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等的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時過境遷,人事物非,可端午節一直流傳至今,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和文化。
4.包粽子
早晨,我一起床就聞到一股清香,我就連忙跑到廚房,一看原來是媽媽在包粽子。
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媽媽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媽媽告訴我包粽子,首先要把棕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准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棕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棕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之後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鍾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粽子煮熟了,我吃著粽子便問;「媽媽,粽子是怎麼來的?」媽媽說:「說來話長,屈原是我國一位著名的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在他的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流放期間,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秦軍攻破,心如刀割,便抱石投江身死。因此,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怕他的真身被魚龍蝦蟹吃掉,做了粽子投入江中。」我不禁的敬佩起屈原來了。
5.春節
春節是我們中國傳統而最隆重的節日。在過春節的前好幾天里,人們就開始忙了起來。家家戶戶都在買年貨,挑新衣,有忙不完的活。
臘八這天,我們都要喝臘八粥,粥里放著各種各樣的米和豆,雖說不怎麼好喝,但看著它那怪稀奇的樣,總忍不住想喝幾口。 快過年的時候,許多小孩子都在買東西。小汽車啦,這些都是比較受歡迎的。更受歡迎的便是鞭炮,過年沒有鞭炮怎麼行呢?
孩子們高興,大人們做起事來也有心勁。他們早已經把過年是吃的,喝的,用的,穿的都預備齊了,准備在過年的時候用。
到了臘月二十三,這是過小年。天剛黑,就有人放起了鞭炮,這便讓人嘗到了過年的味道。在這一天,小孩子們最歡喜,因為家裡早就准備好了各種各樣的糖果。
過了二十三大家便又忙了起來,大人們必須把家裡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還要把過年時用的東西都拿出來。街上的商店打都關著門,到了正月初六才開張。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你聽,除夕已經大笑著走來了,好像在跟我們招手呢!家家戶戶都在看「春節聯歡晚會」可實際上呢,卻是在守歲上增加一些歡樂。門外已經貼上了對聯,屋裡還貼好了幾個大福字。除夕快到12點了,屋外有好多人在放鞭炮。除此之外,家家戶戶的燈都不許間斷。除夕真是熱鬧極了! 正月初一不比除夕熱鬧,而是顯得格外冷清。昨夜留下得殘渣還沒有收拾。這天早上,全家人都圍坐在一起吃餃子,餃子里都夾著錢,比誰吃的最多,誰在這新的一年裡就最有福。初二是「回娘家」,向姥姥,姥爺拜年領壓歲錢。 元宵來臨了,春節又到了熱鬧的時候。正月十五,到處都掛滿了燈籠。晚上,家家又得吃元宵,這又代表全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廣場上還有美麗的焰火表演呢!正月十五的確是個好日子。
眨眼間的功夫,春節已經畫上了美好的句號。學生又開始上學了,大人們又該忙他們的事了。可大家還沉浸在這熱鬧的氣氛中,永遠也忘不了這美好的日子。
6..傣族
中國的傣族是一隻有著悠久文化傳統的民族,人口近百萬。主要散布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部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等自治縣。
潑水節是傣族最為重要的節慶。每年陰歷四月舉行,一般為期三至四天。至今傣族人民中還流傳著一個神話:遠古的時候,傣族地區有一個惡魔,他作惡多端,人們恨透了他,可什麼辦法都對付不了惡魔。後來,七位姑娘發現了惡魔的致命弱點,只有惡魔的頭發才可置於死地。一天夜裡,姑娘們勇敢的殺害了惡魔。但惡魔的頭一著地,就燃起了大火。此時,姑娘們立即輪流抱起頭顱。每年換一次,當換人時。人們都給抱頭顱的姑娘潑水,沖去身上的血污和疲倦。後來就形成了傣族最為重要的節日——潑水節。 在「麥日」也就是節日的第一天。人們一清早就要採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但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洗浴」完畢,集體性的潑水便開始了。一群男女青年帶著清水,湧出大街小巷,逢人就潑。「水花放,傣家旺,」「潑濕一
身,幸福終身」一朵朵吉祥.幸福.健康的水花在空中綻放。
劃龍舟是潑水節最為精彩的節目之一,常常在潑水節的「麥帕雅晚瑪」(第三天)舉行。那日人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聚集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江上停泊著各色各樣的龍舟,船上坐者數十名強壯的選手,號令一響,龍舟便像離弦的箭往前飛去。到處都是鑼聲.鼓聲.號子聲.喝彩聲,節日的氣氛在這里達到了高潮。
「放高升」是潑水節的另一項節目。高升是傣族人民一種自製的煙火,將竹竿底部添以火葯和其他配料,置於竹子搭成的高塔上,街上引線,常在夜晚燃放。在空中放出絢麗的煙火,猶如花團錦族,光彩奪目,甚是美妙。潑水節是傣族傳統文化的結晶,是一個快樂而幸福的節日
③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2單元的習作該怎麼寫
廣西的春節 我的家鄉在廣西玉林市,這是一個比較熱鬧的小城市。在家鄉的民間傳統節日中,最受重視的最熱鬧的要算春節了。 玉林人過春節習慣叫做過年。一年一度的春節,人們非常重視,各家各戶早就忙著籌辦各種年貨,賣年畫、春聯、鞭炮的生意特別興隆。除夕中午,各家各戶都貼上了大紅的對聯和各式各樣的門神,大多是為祈求吉慶,贊美春光。遠方的遊子回來了,在外地工作的親人們回來了。 除夕之夜,全家團圓,通宵不寐,燈火通明,全家人高高興興地吃了一餐團圓飯後,敘舊話新,互相鼓勵,祝賀來年有個良好的開端,這叫「守歲」。中央電視台的春節晚會,力「守歲」的人們獻上了歡歌笑語。 大年初一的早晨,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最漂亮的衣服。在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拜年就開始了。小孩子們給大人恭喜,大人給小孩賞錢,淳厚的人情味令人感動。這天早晨一般是不做米飯吃的,專門煮長條的米粉或長壽面吃,意味著富貴長壽;午餐多吃去年留下的;日飯菜,意思是去年有餘,來年更豐裕。每家每戶的桌上都擺著家鄉的特產:柑、橙、袖子和香蕉等水果,還有米花、白散、蘇角、茶泡、饊子……應有盡有,任人品嘗。 春節早晨,傳統的舞獅活動也開始了。雙雙大紅大綠的獅子出現在街頭巷尾,向各家各戶拜賀新年。各家各戶把大紅包掛在門樓上,於是不斷出現「雙獅」搶紅包,「雙獅」疊羅漢等精彩的場面。熱鬧的舞獅活動為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郁的歡樂氣氛。 朋友互訪、親戚往來等串門活動,也是春節的主要內容。從初二開始持續到元宵節,大街小巷、鄉村小道到處可見男女老少三五成群,拿著禮物到親戚家去,共敘友情,商談一年大計。 家鄉的春節風俗,真是趣味盎然。 正月十五秧歌會 朋友,您看過大秧歌嗎?如果您正月十五能到我們家鄉做客,您一定會被那粗狂豪放的場面所吸引,在流連忘返中,說不定您也會情不自禁地加入這狂歡的行列,身不由己地扭起來。 你聽,鑼鼓聲聲,鞭炮齊嗚,嗩吶響了起來,大街上一撥兒秧歌開始打圓場了。領頭的是「沙公子」,他頭戴小生帽,身穿鶴氅,手持大摺扇。後面緊跟的是喬裝打扮的大姑娘和小夥子。「七咚鏘,七咚鏘,七八弄咚鏘……」隨著這鏗鏘的鑼鼓,秧歌隊在「沙公子」的指揮下踏丁字,邁十字,綵綢飛舞,虎步生風,自然排成兩行,穿花打場。看秧歌的人們見到這雄渾的氣勢自然卻步。走場兩圈後,只見「沙公子」躍步跳入場心,雙手抱拳做個「羅圈揖」,唱個賀年的大喏,熱鬧的小戲便開始了。這時嗩吶換調,鑼鼓的韻律,也變得更加昂揚,一隊隊旱船如同在水上漂,手持「船槳」的老漢在前面像醉翁一樣扭來舞去,那水靈靈的「姑娘」(大多男扮的)扭泥作態。正扭到高潮處,後面卻沖出幾個「刁老婆」。她們手拿棒椎,身穿青色布衫,耳朵上還掛著一紅一綠的大辣椒,頭上梳著「濃籬把」,臉上還有一個黃豆大的「黑痣」,黃臉朱唇,氣勢洶洶,大有「樟打鴛鴦」之勢,三躥兩跳來到了旱船眼前,與「老漢」開始周旋。「棒」「槳」相撞,乒乒乓乓,丑臉相對互不相讓,他們似撕似打,似挑似逗,似舞似扭,真叫人啼笑皆非。正在難解難分之時,高蹺隊沖了上來,這才沖散了這對丑冤家…… 這一撥兒秧歌剛過,那一撥又接了上來。耍龍燈、舞獅子、天女散花;豐收鑼鼓……滿街的人目不暇接價震耳欲聾。人們沸騰了,擁著秧歌隊說呀笑呀,指指點點地議論著。孩子騎在爸爸的脖子上追看秧歌隊叫,兒女們攙著跟著秧歌隊跑。人們忘記了寒冷。被這催人奮進的鑼鼓帶進春潮湧動的世界。 朋友,百聞不如一見,還是請你親自來看看我們家鄉的大秧歌吧!親眼瞧一瞧那如醉如狂的場面,親耳聽一聽那昂揚的韻律……
④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作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彝族,一個具有著濃厚文化底蘊的民族。彝族的文化藝術深厚久遠,我還學過其中的幾首曲子。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彝族民間有各種各樣的傳統曲調,諸如爬山調、進門調、迎客調、吃酒調、娶親調、哭喪調等。有的曲調有固定的詞,有的沒有,是臨時即興填詞。山歌分男女聲調,各地山歌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彝族樂器有葫蘆笙、馬布、巴烏、口弦、月琴、笛、三弦、編鍾、銅鼓、大扁鼓等。彝族舞蹈也頗具特色,分集體舞和獨舞兩類,其中多為集體舞,如「跳歌」、「跳樂」、「跳月」、「打歌舞」和「鍋庄舞」等。動作歡快,節奏感強,通常由笛子、月琴、三弦伴奏。
彝族不僅文化藝術令人贊嘆,而且彝族服飾也頗具特色。涼山、黔西一帶,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寬褲腳長褲,有的地區穿小褲腳長褲,並在頭前部正中蓄小綹長發頭帕,右方扎一鉗形結。婦女較多地保留民族特點,通常頭上纏包頭,有圍腰和腰帶;一些地方的婦女有穿長裙的習慣。男女外出時身披擦爾瓦。首飾有耳墜、手鐲、戒指、領排花等,多用金銀及玉石做成。
吃月餅要看著月亮,這樣眼睛會變得更明亮。
今天是中秋節,爸爸上網給我查了一些關於中秋節的資料,我看到資料上說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中秋節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所以,中秋也稱「團圓節」。
爺爺給我講了中秋吃月餅的來歷,在元朝的時候,朱元璋和他的部下已經做好起義的准備了,但朝廷的官兵查的很嚴,傳遞消息很困難。軍師劉伯溫想出了一個辦法,命令屬下把「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月餅里,派人把月餅送到每個家裡。很快,徐達就攻下了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朱元璋很高興,將月餅賞給大家。
此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下來。
中秋節的晚上,奶奶准備了豐盛的晚餐,吃完飯後,我們把月餅和柚子搬到陽台上,這時月亮已經升到天空了,奶奶告訴我,吃月餅要看著月亮,這樣眼睛會變得更明亮,我們在陽台上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
這個中秋節我學到了很多關於中秋節的知識,這真是個有意義的中秋節。
中秋那天晚上,月亮是那樣的圓。人們總是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可今年八月十五的月亮要比十六的圓。星星也是那樣的多,那無數的星星圍繞著圓月。有些星星喜歡獨處,但是當它們看見那圓圓的月亮時,也想往那邊靠攏,似乎所有的星星都是月亮的孩子,在這一天,它們從不同的方向趕來與月亮團圓。
許多人由於工作忙無法與家人團圓。當他們站在窗前凝望月亮時,可能會想起李白的「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思鄉、思親,對月亮總有說不完的話,那是因為月亮里同樣塞滿了對親人的思念,怪不得月亮是那樣的圓。月餅也象徵著團圓。每當人們吃月餅時,不僅只是在品嘗月餅那香甜的味道,更多的是對親人的思念。同時更享受到親人給的愛是那樣的溫暖。
小時侯,媽媽總給我講嫦娥的故事,我聽了許多遍,可還是聽不煩。只要是關於月亮上的故事我就覺得新奇,總嚮往著有一天我也能飛上天去,飛到月球上與嫦娥一起玩、一起看星星。
長大再看,就不是那麼奇妙了。如果回到過去,就會教育那時的自己「去天上並不那麼容易,天上也根本沒什麼嫦娥,月球上沒有水,溫差很大,根本無法生活。」可忽然想起:兒時的自己也是挺可愛的。我還是給自己留住那想像的空間吧!
在這圓月之夜,我們送給每一個人愛的祝福。正是這愛讓月亮變得更圓、人變得更親。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生活特色,廣州的春節頗有一番獨特的風俗。
在我的記憶中,廣州的春節是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這段時間,大家都會准備好年貨。因此,大街上,商店裡,都是一派人山人海的景象。同時,家家戶戶都會熬制臘八飯。在廣州,臘八飯也叫作糯米飯。糯米飯的製作方法是比較簡單的,先要准備好洗過的糯米。同時,將各種配料放入鍋中爆炒至香。糯米飯的配料也是五花八門的:有冬菇、雞蛋、魷魚、臘肉、蔥。之後把糯米放入瓦鍋。在飯差不多燜好時,將噴香的配料放在飯的表面。大概等半個小時,待飯色澤呈金黃色後便可以慢慢享用。光聞香味就忍不住吃一口。
每家每戶都必須在大年三十這一天大掃除,希望在新的一年裡,呈現出一派萬象更新的場面。
廣州的花市無不體現出花城的美譽。花市內人頭攢動,每個人的臉上都透露出對春節的喜悅。花兒也是在爭奇斗艷。
年初一到了!新的一年又開始了!在過年期間,大家互相拜年,互相走訪,直到正月十五結束。
元宵上市了,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在這一天,家家店鋪張燈結綵,迎接這隆重而熱鬧的節日。一家人也其樂融融地聚在一起吃湯圓,晚上去廣場看花燈。
不知不覺,春節結束了。學生們上學,大人們上班。春節在人們的歡聲笑語中閃過了,人們又開始了新一年的忙碌。
老人們說,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九日是地藏王的生日,為這位菩薩插地香就成了一種民間的慶祝方式,也是我們這里代代相傳的習俗。
傳說地藏王是一個肩負大地的神佛。他若一轉肩,大地就會發生地震;他若生氣,那更了不得,會發生天搖地動、天崩地裂的大事。你想,人們怎麼會不對他充滿敬畏之情呢?
這一天,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買一個金黃閃亮的好柚子。到了晚上,人們會把這柚子插在一根長長的棍子上,然後在柚子上插滿密密麻麻的、一圈又一圈的香,再拿到陽台、門前或頂樓上,一家人雙手合十對著像刺蝟一般的柚子拜了又拜。這可是禮拜地藏菩薩的庄嚴儀式哦!
沒有準備柚子的人也不著急,可以在門前的士里或者牆壁上插上香,心誠則靈嘛。夜裡,從路上走過,路旁點燃的香頭閃閃爍爍,恍若天上的星星。再加上空氣里飄來的淡淡的香味和裊裊娜娜的薄煙,行路人會覺得自己也彷彿成了天上的神仙。
這一晚上,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樂趣就是揮舞手中插著香的柚子了。幾個人聚集一起,比比誰的柚子大,誰的香插得多,或者幾個人聚集在一起舞動,讓手中的柚子舞出一條龍、一朵花……直到夜深才戀戀不舍回屋睡覺。
第二天,柚子上的香早已熄滅,大家一一拔出殘余的香棒,喜氣洋洋地掰開祭拜過的柚子,你一塊、我一口地爭著吃得一千二凈。看來,地藏菩薩挺心善,只收心意,好吃的嘛,就留給我們飽口福啦!
今天,就讓我們去走近它,了解它吧! 苗族大約有740多萬人口,分布在貴州、湖南、雲南、湖北、海南、廣西等地。苗族居住地帶氣候溫和,山環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在山嶺之中,給人一種祥和的氣氛。 苗族人認為萬物有靈,崇拜自然。他們擁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各種原始宗教形式,苗族傳統社會則迷信鬼神和巫術。苗族人對某些奇特的自然景物認為是靈性的體現,如果遇到,就會對其頂禮參拜。
苗族人還認為世上有鬼神,他們認為鬼有兩個種類,一種為善鬼,也就是神,會給人帶來幸福、好運。而另一種則是惡鬼,他們認為,死去的人或動物的`怨恨化做的惡鬼,會帶來霉氣、厄運、災禍。有些地方的苗族人認為盤瓠(一種神犬)或楓樹楓木為他們的始祖,把它們當作祖先來崇拜。很有意思吧!
他們的飲食也很有意思。一日三餐以大米為主食,油炸食品則以油炸粑粑最為常見,裡麵包著鮮肉或酸菜,味道極為鮮美。苗族人還愛吃酸、辣味的食物,他們的典型食物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
介紹完飲食,就要介紹服飾了。在苗族,不管男女老少,都愛戴銀飾。銀飾的種類也很多:有銀花冠、銀牛角、銀花帶、小銀花墜…… 這就是苗族,一個獨特的民族,聽了我的介紹後,你熟悉它了嗎?……
我們江西風俗非常多樣:有抓周啊,有守歲啊,還有祭拜天地。今天我就來介紹幾樣。
一是我們江西特色餃子,我們每一次過除夕都要包各色各樣的餃子,有綠豆餃子,有韭菜餃子,還有豆腐餃子,甚至還有辣椒餃子等讓人目不暇接。讓人吃了還想要再吃一口。在除夕的酒席上啊,必須要有魚,有魚了還不能吃。有人會問不吃幹嘛呢?因為我們江西人把魚留在桌子上表示年年有餘,要是把魚吃了那不成了年年沒余了嗎?
二是抓周,抓周這個詞大家可能沒有聽說過。抓周的意思就是慢一周歲的人都要抓周。先拿一個大一點的盆子,讓那個小孩子坐上去,上面放上本子,玩具,計算機,一些東西。我們在門外打爆竹,那個小孩子開始抓,要是抓到本子那他長大以後肯定是一個學習非常好的人。要是抓到的是玩具他長大以後一定是非常貪玩的一個人。要是抓到計算機的話他長大的工作一定是計算機。讓後我們趁他在抓的時候扔錢給他們,要是小孩子不拿錢的話,我們大人都把錢放到他的手上。因為我們都想要他長大以後做個有錢的人。
三是祭拜天地,每次在過年的期間我們都要祭拜天地,讓他們保佑我們可以全家安全一年裡不會出事。我們要把豬頭和一些吃的東西放在桌子上,拜天地這樣可以全家幸福。
我們江西還有很多習俗想要了解的話就到本地去了解吧!
「膽子大的boycomelet』sgo!」老大賈挺堅叫道。「老大,去干嗎?」「打游擊去,哈哈,誰要來的跟上,人滿可就……」「老大,我去!」「我也去!」「好好好,我們出發!」老大說。「不行!老師說不能出去!」班長突然竄了出來。「沒關系的班長,又不會打擾別的班級,要不,讓你當女子隊隊長?」「你……好,我限你20分鍾內回來,不然就告老師哦!」「一定,一定,呵呵!」老大不愧為老大,連班長也能讓他擺平。
老大帶著我們安全出了「鬼門關」「陳光和李陳毅從樓頂開始一直偵查到三樓,看看老師到底在哪開會,然後去假山偵查,最後去男廁所門口集合……」哈哈,這老大什麼都想得出來。「還有,各位遇到老師先吹口哨,然後叫聲老師好,我找您好久了,就行了!」「知道了!」
我從樓頂開始一直偵察到我們班級,看見裡面亂作一團,有的唱歌,有的下棋,有的……老師不在可真快活!再看六(2)班,死氣沉沉的在上數學課,回頭瞅瞅我們(1)班,教室門開了,女生們一群走了出來,站在天台上玩游戲,跟男生似的,班級里的其他同學按耐不住,也出來「瘋」了。最後,教室里只剩班長,班長在教室里走來走去,最後也擋不住女生們的熱情的呼喚,被請出去教室了。教室沒人啦!
我一直偵查,連個老師的人影都沒看見。突然,樓下傳來了口哨聲,是老大吹的,「老~~師~~來~~啦~~!」全班都轟進教室,班長:「詠鵝預備起!」「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我記得在我還很小的時候,我們家鄉的人都是自己親自做月餅。我們的舊家現在好像都還有那種木質的做月餅的模子。因此在我的家鄉除了有中秋賞月的習俗,還有自己做月餅的傳統。
中秋節在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日,大部分人都稱之為中秋佳節。中秋節在每年秋季的中期所以人們稱之為中秋。我覺得古人最聰明的便是選了一個一年之中月亮最圓的日子,作為全國人賞月的節日。
八月節」這一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一家人依次祭拜。
中秋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