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取得的成效怎麼寫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取得的成效
一、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觀,側重對其學習方法的指導
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倡導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那麼要提高教學效率首先要做好教與學的主體轉換。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觀念,有效利用課堂教學,科學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把視角中心轉移到學生身上;通過創設大量的語文實踐機會來運用、提高。把課堂的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活動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思想性,趣味性強,我們要根據教材內容多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通過多媒體教學、實踐操作,小組討論、交流、探究等方式積極創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氣氛中激發自身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助於學生學習內在動力、智慧、潛能的充分發揮,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只有學生樂學,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三、注重課內外結合、知識運用,內化和深化教學效果
新課程要求我們把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結合。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相互補充,最終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所以我們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應不局限於三尺講台,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廣闊的天地。利用課外閱讀,朗誦演講,校內廣播,社會采風等形式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閱歷,從而內化和深化所學知識,提高教學效果。
四、加強語言口語訓練,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新修訂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育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這就要求我們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對學生的口語訓練,通過語言改編、誇張表演、導游解說詞、小記者采訪、辯論會等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啟發學生的創造想像。從而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也促進了語文教學效果。
最後,提高語文教學效果也對我們教師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在思想素質、業務素質、課程整合能力等方面不斷學習,汲取營養,不斷豐富自己、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提高對語文課程教學的掌控能力,最終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B. 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經驗
導語: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和落實的不斷深化,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語文高校課堂構建,成為當前初中語文教育教學的重點。本文將基於對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教育教學問題進行探析,並在此基礎上就如何打造高效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談一下自己的觀點和認識。
一、語文課的性質定位
社會交際的言語必然是對語言的具體運用,包括聽說讀寫,它是每一個成員一天也離不開的。人們憑借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以及用語言形成的文章、文學作品等為樣式,用來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傳遞感情、協調工作、組織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尤其是"言語作品"充當文化傳播的工具,實現著跨時空的交際,從遠古先人傳留到子孫後代,從個人之間擴展到世界范圍,隨著信息傳播技術的飛速發展,語文的交際作用不但不會減弱,反而越來越大。語文課的主要任務主要是通過語言的學習、感悟去培養情感,陶冶審美情操,弘揚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語文是負載文化的交際工具,這個語文的新性質給語文學科以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正確方向。關鍵在二者的統一上,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要真正做到二者的統一較難。既要打好語文學習的基礎,又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也就是要在培養學生語文能力、使學生逐漸掌握語文工具的過程中,同時受到文化、文學、思想、情感的熏陶。因此,要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和發揮語文課程對學生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要既學語文,又學做人。還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在文學、情感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
二、新課程標准對語文課的要求
《中學語文課程標准》倡導"探究性學習方式"。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語文教師在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上,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因此,將探究性學習方式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鼓勵和引導學生有所創見,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與探究性學習方式有關的理論主要涉及兩對概念,即"過程"與"結果"、"情境"與"形式"。從探究性事實的角度來說,"過程"是指學生為探索和發展知識所經歷的過程,這一過程通常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支持下進行的。"結果"則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可以表現為多種不同的形式,如語言描述、行為表現、情感體驗等。"情境"主要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面對的多種具體問題,"形式"則是指學生對獲得學習結果的形式化描述。
因此,我覺得,探究性學習可以理解為學生在特定學習情景中,通過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性活動,從而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學習方式和過程。這也是新形勢下對語文課的基本要求。
三、語文高效課堂策略
要使學生形成探究性學習方式,應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師的教學行為應當轉變
教師應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把教學看成學生通過探究性活動主動建構學習的.過程。改變教師單向傳遞知識的教學行為,樹立以活動促發展的教學觀念,教師不再是傳統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支配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與學生成績的評判者,而應是學習環境的設計者,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指導者,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養學生自覺、自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第二,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的習慣
古人雲:"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無數事實證明,"問"是培養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切入口。有人說,學習的過程是從"無疑"到"有疑"再到"無疑"的過程。只有學生有了疑問,才會產生探究的興趣。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發言,讓學生在探究中尋找答案,這一過程中,教師適當做以點撥和補充,這與老師將現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給學生,效果會截然相反。
四、高效課堂實施
解放思想,調動廣大教師積極性,很多老師在實踐中發揮才智,在實踐中做出了不小的成績,總結來說,表現為兩個方面:
(一)把課堂的某一部分交給學生,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下放導語權。每一節語文課的課前三分鍾時間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活動,要求學生設計本課導入語。在學生激情的引導下,同學們已把目光聚焦到這篇課文上來,接著,教師乘勢上課。
下放教學字詞權。上新課前,布置學生認真預習課文,藉助工具書掃清生字詞障礙。學生實際上已經在課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對生字詞的學習。教學新課時,讓一兩個學生教學字詞,著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實際上是組織一次對生字詞的鞏固練習,對難檢字進行識記,再組織字詞競賽。
(二)把整個課堂交給學生,鍛煉他們駕馭一節課的能力,以此提升組織及邏輯思維能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讓能力較強的有特長的學生主講他們喜歡的課文。在這之前,一般要對上課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讓學生和老師一起參與備課,查找資料,提供需要的教學參考書等,學生還可以向教師詢問與上課有關的問題。總之,為了上好課,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意願,大顯身手,包括對教具的使用。最後,學生還要把自己所講的內容,以提綱的形式整理下來,也就相當於教師寫教案。無比的熱情、極強的自尊心和好勝心,使上課的學生全力以赴,因而,走上講台時,教態自然,語言流暢,儼然一位"小老師",教學氣氛十分活躍,大家都認真傾聽,也樂於表達,教學效果令人欣喜。一節課不僅調動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鍛煉他們的各方面能力,真正在樂學中提升能力。
總之,新課程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在探索與實踐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的盲點。關鍵是要不斷地發現問題,改進不足,從而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的提高。
C.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小學教學在整個 教育 過程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語文作為小學教育中的一門基礎性學科更為關鍵。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農村小學語文 教學 方法 ,供大家參考。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一 結合農村實際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教學
新型的教學活動是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老師只是作為教學活動的指引者,而真正占據主體地位的還是學生自身。因此說在現代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首先需要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並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具體的教學活動。
語文教學方法
語文是一門開放性的學科,囊括了很多知識,其中語文教學更是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這在小學 語文教材 中也有很多例子加以解釋。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想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老師就要採取「走出去」的方法,讓學生去自然和生活中去尋找和 語文知識 相關的內容。
在農村,雖然沒有高樓大廈和現代化的設備,但是接近自然,很多書中講到的自然現象和自然事物,農村的小學生很容易能夠理解,這樣就有效的緩解了學生對知識吸收的壓力。同樣,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盡量的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和生活 經驗 入手進行引導性的教學,可以讓學生例舉現實生活中的實例豐富教學內容。
農村小學生還具有活潑好動和好奇的特點,針對這一心理特徵,老師在教學時可以從多個角度去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充分的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強化這種非智力因素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在教學時創造一種「學與玩」相融合的教學方法,從而激發他們對於小學語文的學習興趣。
由此可見,現代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性首先表現為老師激發引導、學生探究、得到滿足與樂趣、學習動機產生、學習效果提升的整個新型教學過程。
二 應用興趣教學法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夠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開展興趣教學的關鍵點在於如何更好的實現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的核心則是教學雙方對於教學活動的情感以及態度,因此興趣教學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師生雙方能夠以熱情的姿態對待並且以積極的態度去參與。
首先需要教師創設課堂情境,用輕松活潑的情調或者是疑問的情感去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興趣教學法的創新之處還在於該方法能夠實現競爭,使學生在積極的競爭中增強自信,獲得新知。小學生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競爭機制,這符合學生的特性,也能夠因競爭調動積極性。
競爭中的小學生,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興趣提升,學習的質量也會相應的提升。最後,興趣教學法的創新之處還表現在引導學生苦中作樂。
興趣教學法的提出是針對教學目標的實現來講的,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將痛苦轉化為快樂,並且在興趣教學中伴隨著游戲教學和表演教學等方式,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最後達到教學的目標,甚至是超越教學目標中的規定。
三 打破教育定式,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維和創造思維
創新教學方法要打破傳統的教育定式,將教學的中心從課本轉移,力求逐漸的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鼓勵小學生大膽想像,敢於質疑,積極思考,表達出內心的感受和想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需要變革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積極的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這樣對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也會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同時,還需要讓小學生切實的感受到自身的想法會得到老師的重視,這樣能夠滿足其學習的心理,對今後的學習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從教師的角度來講,還能夠進一步的了解學生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熟悉他們的思維規律和思維模式,從而能夠對今後的教學方法實現更好的創新。老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的時候,還需要注意方法的巧妙性,要採取恰當的 措施 使其走出思維誤區,而又不會打消學生的積極性。
但是不能夠忽視的是,在目前的狀態下,農村的小學語文教師要達到這樣一種層次還有一定的難度,為此需要對他們進行培訓,宣傳這種創新教學方法和 創新思維 方式,改變他們傳統的保守的教學觀念。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方法一
1、從備課方面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語文教師在備課本中,一定要增加「課後 反思 」、「課前准備」等欄目,同時要結合教學實際修改完善教案,在以後的教學中反復使用完善中的教案。在第一次備課時教師做到認真細致全面的准備在第二次教授同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只需在自己的教案中稍作修改出現的需要補充和完善的內容,使教案更翔實和完美。
這樣既可以節省教師的備課時間漢有利於教師課後反思對比自己不一樣的教法 總結 歸納出最好的教案或者導學案。提倡教師寫教學反思要求教師課後及時反思自己教學上的得與失做好「課後備課」。寫作形式上允許靈活多樣篇幅上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2、提倡教師重視自身修養的提高
有些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受地方方言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課堂語言不夠規范;還有些教師在教學中展現的語言藝術美比較少,削弱了語文教學對學生審美能力和精神發展的培養作用。
因此,提倡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重視自身修養的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做到以下三點:第一,用標準的普通話進行課堂教學,避免方言和不恰當的口語出現在課堂上。
第二,在課堂教學中重視語言藝術性的展現,在教學導入的過程中以及對文字的教學過程中展示語言 文化 之美;第三,教師應通過多讀書、多參與教師培訓講座等活動,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只有語文教師自身修養提高了,才能在課堂上使語言更加豐富,學生才能從教師的語言、動作等教態方面感受到語文知識對自身發展的促進作用。
3、對教材和教學方法進行合理創新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主要以教材為依託,一篇課文就是一個語文教學的訓練目標。在課堂上所、說、讀、寫等都是圍繞課本。小學語文教師克服課本內容的偏差,保證教學重點不偏離教學要求,就要避免被課本約束。
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合理創新,例如,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挖掘與小學語文課本內容相關的材料,將這些材料加工後在教學中創造性地使用,使課本上的書面語轉化為口語,在對學生進行書面語訓練的同時也進行聽說訓練。
另外,教師還應對教學方法進行合理創新,例如,在任務型教學方法之中加入體驗式教學的方法,使學生即成為學習者,由成為任務的發布者,通過學生主動研究課本,達到教學目的。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方法二
一、嚴厲與關心、尊重並舉,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只有讓學生「親其師」,才能讓學生「信其道」。農村學生的活動空間和自由度較大,經常是漫山遍野的跑,形成了「野」的個性,這「野」是優點,因為它更接近人的自然本性;也是缺點,它往往使學生漠視規則、自由散漫。
此外,由於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家長外出打工,使得不少學生缺乏親情,缺少管理和教育。對於這樣的學生如何做到讓他們「親其師,信其道」呢?
我在工作中主要採取了以下方式來融洽師生關系,取得學生的信任與尊敬。
1、 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嚴格要求學生
﹝1﹞ 尊重學生首先要對學生一視同仁。在我眼裡,無論是六年級還是一年級的學生,無論是成績好的還是成績差的,我都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其次,做到與學生平等交流,課堂上不以長者、尊者、權威者的姿態自居,在平等、融洽、和諧的氣氛中進行教學活動,課堂外經常與學生交談,並且讓談話在自然、融洽的氣氛中進行,這使得學生都願意與我聊天,這不但了解了學生的情況,而且也改變了師生關系。
﹝2﹞ 關心愛護學生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在生活學習上予以幫助,做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此外,做到不體罰學生,學生是不成熟的個體,他們難免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而當學生犯了錯時,一味懲罰只會使學生產生對立情緒。
久而久之,他們甚至會認為犯錯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要受一點懲罰就可了事,這顯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對於犯了錯的學生,我主要通過談話的方式,讓學生從心裡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後主動改正。
比如,有一次學生摘了人家的桔柑,我沒有罵他們更沒打他們,也沒有冠以「偷」的字眼,而是把幾個學生叫到跟前來,曉之以禮,最後學生主動承認了錯誤,並且在那以後再也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我很欣慰。
﹝3﹞嚴格要求學生。制定 規章制度 ,讓學生知道什麼可做,什麼不能做。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嚴格要求學生一定要在尊重、關心和愛護的基礎上嚴格要求,不然學生會產生逆反心理,起不到預期的效果。有了對學生的尊重、關心和愛護學生對你的嚴格要求也能心服口服,不必打罵,幾句話就說到心坎里,常常都能收到奇效。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農村小學的教師,既要做「慈母」也要做「嚴父」,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理解他們、尊重他們、學生才能信任你,才樂意接受你及你的教導,教育教學也才能順利有效的進行。
2、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自然本性得到正常、健康的疏泄和發展
針對學生「野」的特點,一方面要讓他們遵守各種規章制度,另一方面也讓其精力得到正常疏泄,使其自由性格得到規范而健康的發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發展學生的能力,使師生關系和諧,融洽,這是獲得學生信任與尊重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一項有效的基礎工作。
二、因地制宜,採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1、農村小學雖然沒有先進的設備,但卻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有著更多的與動物、植物親近的機會。老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些條件,開放教學空間,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學習,把課堂搬到外面去,這往往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
我通常在兩種情況下採取這一做法:一是教學內容與自然環境有聯系的情況下,將課堂搬到相宜的環境中進行教學;二是教學內容與自然沒有聯系,但學生處於一種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管不住自己的狀態時。我也讓學生到外面去。
學生會很樂意,他們拾樹枝,采樹種-----------立刻有了精神,這時我說,讓我們用自己採集的東西來擺 、畫我們剛剛在課堂上學習的字,看誰擺得快、畫得好!結果學生興趣大增,在游戲中完成了對所學知識的復習鞏固。
2、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引起學生興趣,
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所學的知識,也更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在教學朗讀時要注意語氣、語調這一問題時,讓學生回憶體會在生活中經常做的一件事情--------叫自己正在幹活的父親回家吃飯--------每一次的語氣語調不一樣,都收入到什麼樣的效果。
結果學生都來了興趣,積極討論、認真思考、到最後,學生都能很好的理解這一問題,深刻地認識到語氣語調在語言中表達的重要性,並能在朗讀中根據思想內容恰當地把握好語氣語調。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3、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保持學習的興趣。
如果學生長期在學習中處於一種被動的地位,知識被強制性的往頭腦中灌輸,久而久之必定失去學習的興趣,要讓學生保持持久的學習興趣,必須在教學中始終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感覺到是我要學,而不是要我學,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在課堂中不是一個人唱獨角戲,而是盡可能地提供機會,讓學生主動去思考、討論、去活動。比如,在教學拼音和識字教學中,引導學生編 順口溜 ,加強理解記憶。又比如我在教學《司馬光砸缸》時,問學生假如你遇到這種情況時將怎麼辦,結果學生設想出了很多情形,以及每種情形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辦法。
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與思考的積極性,主動動到學習中來。總之,以學生為主體可以說是保證學生學習興趣的動力之本,不管採用什麼方法,始終要以學生為主本,才能使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持之以恆。
4、將學習由難變易,體驗成功、增強信心、保證持續的學習興趣。
學習如果讓學生感嘆到困難,也容易讓其產生厭學情緒,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在教學中注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教學內容由難變易、由繁變簡,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成功,以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保持學習的興趣。
三、聽、說、讀、寫從低年級抓起,全面打好學習語文的基礎
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但聽、說、讀、寫並不是高年級的事情,只有從小學低年級開始重視對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訓練才能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能力得到循序漸進的發展。,也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與成功的體驗,保持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與動力。
1、聽與說
兒童 在進入小學之前,已經能將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副詞等合成一句話,也就是說,他們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聽說能力,但是這種聽說能力畢竟只是簡單的、最基本的、是不甚規范或者是地方化的———對於農村小學生來說。
這種情況可能是更為突出,——這就要求小學語文老師在學生一進入小學一年級就要重視對學生的聽說訓練,一方面要及時地提高、發展學生的聽說能力,以免學生的聽說訓練出現斷層;另一方面,要讓學生的語言表達逐步規范,符合普通話和現代漢語的標准,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的我在教學中採取了以下措施:
(1)、堅持用普通話進行教學。
(2)、在課堂上給學生以大量的聽與說的機會。課堂是學生聽說訓練的主陣地,說 故事 片、講笑話、以及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聽說訓練,讓其聽與說的能力得以正常的發展和規范,(3)、在課余盡可能地利用一切機會與學生交流,低年級的學生年紀雖小,但已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見,多和他們交流,一方面了解他們的情況,利於教學;另一方面對於他們的聽說能力與說話的自信心無疑也有一些提高。
2、讀與寫
讀寫訓練是貫穿語文教學始終的一項任務。從小學到大學,可以說都在進行讀寫練習,讀是寫的基礎,只有多讀才知道怎麼寫,因為讀既是語言的積累,也是思想的積累,還是怎樣用語言去表達思想的積累,當然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的讀寫訓練要求不可能太高,最初可根據學生的字詞掌握情況從簡單的閱讀開始。
從讀懂一句話,到能讀懂書上的課文再到閱讀一些簡單的課外讀物,每一個階段老師都要提供盡可能豐富的材料讓學生去讀,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循序漸進的提高,在進行讀的訓練的同時也可以進行寫的訓練,把 句子 補充完整可以說是最初的寫的訓練,補充句子要注意開放性。
不要太關注答案的正確性、性、要讓學生富於想像、富於創造、開放性地補充句子,發展學生的想像、聯想等 發散思維 能力,此後,是寫一句話的練習以及寫幾句話的練習,讓學生逐步地能通過一兩句話表達清楚一件簡單的事情,具備較為初步的文字表達能力,有了小學低年級這樣的讀寫訓練,學生就能輕松地過渡到中高年級對語文的學習,表現出較高的閱讀與 作文 水平。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方法三
一、課前准備要充分、全面
當前,一部分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平時課前准備不足。他們的課前准備簡單,只限於讀讀參考,寫寫教案。寫教案多數也是為了應付檢查。開學初,買來各類精選教案,不假思索,全盤抄襲。有的甚至連原本中因疏漏造成的個別失誤也照抄不誤。不僅全然脫離了自己的教學實際,而且丟開了新課程標准、教材、單元等必不可少的深鑽細究、課前反思,導致語文課堂教學徒勞無功,沒有實效。
那麼凡出色的教師,課前都做幾點住准備:一、學生 課前預習 的准備。 二、教學理念的准備。三、教學內容和相關知識的准備。四、教學設計的准備。五、教學和學具的准備。這五種准備中, 其它 四種准備是教學設計准備的基礎。教學設計是課前准備的關鍵。
教師在每堂課的開始,都要講究引入新課的設計,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教師要精心研究每篇 文章 ,挖掘教材中的非智力因素,精心組織一個開場白,力求做到有味,以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慾的目的。
如教學《金色的腳印》一文,可設計如下導語:同學們,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學習了《狐狸和烏鴉》的有趣故事。後來又學習了 成語 故事《狐假虎威》。請問,在你的心目中,狐狸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今天我們再來學一篇關於狐狸的故事的文章,學了以後,也許你對狐狸有了不同的看法。
請同學們齊讀課題。教師的一句話就激起了學生急欲讀課文的強烈慾望。用不同方式的開場白,如設問式、敘述式等,則會使學生意興盎然,積極性就容易調動,課堂教學就會出現一個好的開端。引導不僅講究課始引導,還要講究課中引導和課尾引導。
二、聯系實際,巧用教學方法,注重課堂實效
多數教師對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雙向活動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課堂提問重視不夠、研究不深, 普遍存在以下問題:1、粗放提問,實效不高。教師往往隨意提問,甚至流水式提問而導致滿堂問,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維度的問題。
學生常可用是、對或不是、不對回答,這種看似活躍的課堂氣氛,實質上是在為教師講課或板書填補空檔服務,教學實效不高。2、教師提問多,學生提問少,比例嚴重失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導致的後果令人擔憂。
教師要上好每一節課,事先都要花費巨大精力進行充分備課,還要把握好教學的主導作用。具體要做到以下3點:第一,教師要緊緊圍繞目標進行教學。設立了目標,嚴格實施,根據教學目標來安排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第二,教師要緊扣教材,用切合學生實際的、新穎的、靈活教法組織教學,以教材為依據,把教學最終目的落到點上。第三,語文課堂教學最終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農村小學語教師多數較為朴實,他們熱愛教育事業,了解熟悉教材、學生,因此在學習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自己的特點,充分利用農村現有的教學資源,從而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課堂效率也就提高了。
三、優化作業,形成技能
作為課堂教學重要一環的作業練習,我們不能把它僅僅看作是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而應作為學生主體的生命活動和發展過程來認識,其內容不能局限於課內,也不能把書面作業作為惟一的形式。作業練習要適應小學生年齡特點,滿足學生活潑好動、渴望自主,
希望用用所學知識解決遇到的問題。
形式多樣,富有趣味性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索真理的慾望。教師要勇於打破傳統作業單一、機械枯燥乏味的練習形式,使作業形式不拘於寫,而是聽、說、讀、寫有機融合,將演、評、畫、游戲、參觀。
訪問等形式與聽、說、讀、寫巧妙結合,從而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使其主動練習。以動為主線把知識的訓練。技能的培養和智能的開發與操作、游戲、參觀、訪問等實踐活動貫穿起來,讓作業練習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使學生在練習活動中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
(2)精心設計練習,強化重點目標
語文閱讀教學中,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可以幫助學生深入淺出地學習課文。如在教《春雨的色彩》一課時,出示練習題:春雨是五顏六色的:
這個練習使學生將課文中潛在的語言外化為自己的口頭語言表達出來,拓展了語言訓練的素材,還能促成學生積極思維。
3、分層練習,發揮訓練的主動性
蘇霍姆林斯基肯定了這樣一個事實:各個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是不相等的。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各有所獲,這是素質教育內涵之所在。為此,教師在作業設計時應掌握不同學生水平的差異,分層練習,因人評價,有的放矢,使全體學生通過作業練習在原有的基礎上各有收獲,達到朱熹所言:聖人教人,各因其才,大以大成,小以小成。
4、設計創造性的課堂練習,達到訓練的創造性
語文課應當成為兒童創造力馳騁的廣闊天地。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作業的設計,來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使其創造性地練習。因為活動性、實踐性的作業無現成的東西可照搬,無固定模式可遵循,教師必須轉變思想觀念。
著眼於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認真鑽研教材、充分了解學生、及時捕捉信息、深入細致思考的基礎上創造性地設計作業練習,使學生在自覺自願,動情愉快地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增長見識,形成能力。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優化教師的講與學生的練
把課堂的時間讓給學生。教師的講要講在重點處、關鍵處、疑難處,盡量做到少而精,讓出更多的時間給學生多讀書、多思考、多討論、多動筆。如採取自學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獨立學習,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由於語文學科的學習不是一個由全不知到知的過程,所以學生完全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憑自己的已有知識進行自學。
另外,我們還可以設立討論課。例如《金色的腳印》一課,可以將學生分兩組以狐狸的本性為題展開 辯論 。
課堂教學不能光講不練,而要講練結合,練的內容最好是課堂知識的鞏固和延伸。通過練來鞏固知識和訓練學生的閱讀、思維、表達能力,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仍舉《金色的腳印》一課,學生都有了對狐狸的有不同的方法,請以《相親相愛的狐狸一家》為題,續寫這個故事。
這一種擴展性練習,既可以觸使學生深刻理解課文,也可以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想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