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課程百年沿革的經驗教訓是什麼

語文課程百年沿革的經驗教訓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8-30 20:50:00

❶ 中國古代語文課程教學的三大問題,三大經驗,四大弊端是什麼

1、脫離語言實際。

主要是脫離口頭語言實際,不重視聽話能力和說話能力的訓練。我國古代作為書面語言的文言文,兩漢之後就基本定型了,很少變化;而口頭語言則是一刻不停地發展著,變化著。所以二者的距離越拉越大。

2、脫離應用實際。

讀、寫大都與日常生活和實際應用無關。讀書皓首窮經,苦練八股,只為功名。這也使兒童視學舍如囹獄,視師長如寇讎。[元]虞韶編的《日紀故事》中有一則師生矛盾的故事:許衡年七八歲,受學鄉師,書過目輒不忘。一日,問於師曰:「讀書欲何為?」師曰:「應科第耳。」復曰:「如斯而已乎?」師大奇之,謂其父曰:「此兒穎悟非常,他日必有大過人者,不能為之師矣。」固辭而去。

3、忽視文學教育。

基礎教育並不是要把多數人培養成文學家,但要使人人都具有理解文學和欣賞文學的能力。當然,也不排除為具有文學天賦的學生奠定當文學家的基礎。這就要進行必要的文學知識和文學鑒賞的教育。這是語文教育的整體目標——培養聽說讀寫能力和高尚的思想情操的一部分,在語文美育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傳統語文教育在這方面也是非常欠缺的。

4、忽視知識教育。

我國有起源很早,很發達的文字學、訓詁學知識,但始終沒有建立起適宜於語文教學的知識體系。例如文章教育,曾經總結出一個「起——承——轉——合」帶有點規律性的模式,但很快就變成了僵死的八股文程式。人們反對八股,但又建立不起規范,就只能用「文無定法」來抵制規律性的知識,其實是很無力的。培養和提高讀寫能力的訓練,實際上成了一種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事。(一)古代語文課程與教學的三大問題

1、語文教學的性質和目的問題。

我國古代的語文教育基本上是以儒家思想為指導思想的,儒家思想始終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例如《大學》中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學記》中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語文教育成了統治階級進行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工具。科舉取士制度推行以後,全國士子趨向科舉,語文教育逐漸變成了科舉考試的附庸。

2、教學內容問題。

教學內容陳舊片面,主要為識字、讀古文、作古文,把古人作為學習的楷模,把古文作為學習的最高境界,窒息了青年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和革新創造精神。引導人們向後看,而不是向前看。

3、教學方法問題。

教學方法死板、單一,只重整體感知,缺乏分析認識,只強調求同思維、單向思維,忽視求異思維、發散思維,只尊重維護作者權威,無視讀者理解的主動性、創造性。只聽任一條暗胡同里摸索,缺乏系統的讀寫理論指導,等等。1、熟讀精思博覽

我國古代的語文教育十分重視熟讀文本,熟讀又以誦讀為基礎。朱熹在《朱子童蒙須知》中說:「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是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雲:『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通過誦讀、熟讀,不僅容易形成語感,而且有助於記憶理解。

讀和思的關系十分密切,所謂「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唐彪在《讀書作文譜》中也談到他的體會:「讀書須將本文讀熟,字字咀嚼令有味。理會不得處,且宜深思;思之不得,然後將注腳看,始有益。」在熟讀的基礎上精思,方能有所感悟。1、熟讀精思博覽

我國古代的語文教育十分重視熟讀文本,熟讀又以誦讀為基礎。朱熹在《朱子童蒙須知》中說:「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是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雲:『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通過誦讀、熟讀,不僅容易形成語感,而且有助於記憶理解。

讀和思的關系十分密切,所謂「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唐彪在《讀書作文譜》中也談到他的體會:「讀書須將本文讀熟,字字咀嚼令有味。理會不得處,且宜深思;思之不得,然後將注腳看,始有益。」在熟讀的基礎上精思,方能有所感悟。

在提倡熟讀、精思的同時,古代語文教育也主張廣泛涉獵,並不僅僅局限在「三、百、千、千」和「四書」、「五經」的狹小范圍里。很多有識之士提出要廣泛讀書、接觸社會,即「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許多人還認為廣泛涉獵即可學會作文,古人所說的「觀千劍則曉劍,讀千賦則善賦」就是這個意思。

2、評點法

對文章進行「圈點」、「評注」,是古代閱讀教學的主要方式。「圈點」是指在閱讀時給字句畫上符號。「評注」是把對內容和文字的評論寫在正文旁或行間。使用此法,對指導學生自讀,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大有益處,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細心閱讀、讀思結合的良好習慣。

在提倡熟讀、精思的同時,古代語文教育也主張廣泛涉獵,並不僅僅局限在「三、百、千、千」和「四書」、「五經」的狹小范圍里。很多有識之士提出要廣泛讀書、接觸社會,即「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許多人還認為廣泛涉獵即可學會作文,古人所說的「觀千劍則曉劍,讀千賦則善賦」就是這個意思。

2、評點法

對文章進行「圈點」、「評注」,是古代閱讀教學的主要方式。「圈點」是指在閱讀時給字句畫上符號。「評注」是把對內容和文字的評論寫在正文旁或行間。使用此法,對指導學生自讀,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大有益處,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細心閱讀、讀思結合的良好習慣。

❷ 現行語文課程標准對語文課程內涵和外延的認識有何變化

《語文課程標准》總結了現代語文教育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教訓,廣泛吸收了外國母語教育給我們的啟示,明確提出了自己的課程理念。幾年來,在全國范圍內,廣大語文教師和研究工作者圍繞《語文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展開了深入的討論。 整體上來看,這些探討一方面使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了《語文課程標准》精神實質,另一方面,也在許多方面深化了我們對語文教育的本質屬性和價值目標的認識。 當前,語文教育改革正在走向深入,在這個時候回過頭來看看我們走過的這一段路, 對《語文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作一次反省和再認識,應該是很有意義的。

一、語文素養是指人的語文生活所達到的一種境界和修養,它第一次立足於語文與人的關系,闡釋了語文教育的核心概念
「語文素養」是《語文課程標准》的一個核心概念。 它的重要意義,要從語文教育核心概念的發展歷史來認識。
在語文教育歷史上,曾出現過「思想教育」、「語文知識」、「語文能力」等概念,用以指導語文教育實踐。「思想教育」主要是從教育的政治性、立場性著眼的,人們認為,語文教育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當然要承擔思想教育的任務。而且,語文是「文」與「道」的統一, 更具有進行思想教育的優勢。 應該說,這個概念正確地揭示了語文課的思想教育的功能,但不是對語文教育本質屬性的全面揭示,它停留在一般性的討論上。「語文知識」著眼於語文本身,它的提出使語文教育從語文之外走到了語文自身。 但是一方面,語文教育並不僅僅局限在語文知識的傳授上,語文教育還包括更廣闊的內容;另一方面,這里所指的語文知識本身也存在局限性。主要是指字詞句篇語修邏文。 所以,它對語文教育的意義也是有限的。「語文能力」是最接近「語文素養」的一個概念,但是,它們在內涵上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在心理學中,「能力」指「人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那些心理特徵」。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所謂「語文能力」即指完成聽說讀寫活動所必需的心理特徵。 這個概念停留在心理層次上,它重在「功用性」,而語文教育的功能有許多不是功用性的,而是修養性的。「能力是保證活動取得成功的基本條件,但不是唯一的條件。 活動能否順利地進行,能否取得成功,往往還與人的整個個性特點、知識技能、工作態度、物質條件、健康狀況以及人際關系等因素有關」(黃希庭,《心理學導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p600)而恰好是「人的整個個性特點」等要素,在「語文能力」的范疇之外。
與前面提到的這三個概念相比,「語文素養」這個概念是在一種廣闊得多的視野里來立論的。《語文課程標准》提出: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進德、智、體、 美的和諧發展。」 這一段話實際上就是《語文課程標准》關於「語文素養」這個概念的一個解釋。 應該說,這個解釋主要是一種外延的例舉,而不是內涵的揭示, 它停留在A+B這樣的層次上,它的豐富內涵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揭示。正因為如此,它受到了一些同志的批評、指責甚至完全否定。 我認為,課標關於「語文素養」 的內涵的表述是值得討論的,目前的研究也還很不夠。 但「語文素養」 這個概念本身卻是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的。「語文素養」這個概念是過去的「思想教育」、「語文知識」、「語文能力」擾襪猜這三個概念所不能概括的。 這三個概念主要是從「條件」這個意義上來立論的,而「語文素養」 則主要是從「高度」這個意義上來立論的,它主要揭示語文教育對人的發展的作用(即「語文的育人價值」),而不僅僅是從事聽說讀寫活動所需要緩型的條件。 如果說「思想教育」、「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主要在學科的、心理的理論視野里來概括語文教育的本質屬性和功能,主要好簡從人的語文活動這個層次來揭示語文教育的本質,那麼,「語文素養」則主要是在語文與人的關系這樣的理論視野里來概括語文教育的本質屬性和功能, 主要是從人的整個生命活動這個層次來揭示語文教育的本質。 前者可表述為:我們要開展聽說讀寫的語文活動,必須接受思想教育、掌握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後者可表述為:我們要作為一個社會人生存在這個社會上,必須具備一定的語文素養 。其理論視野的不同,是十分明顯的。
由以上的討論可以看出,所謂「語文素養」,就是指人的語文生活所達到的一種境界和修養。它是一個復合概念,又是一個表示發展程度的概念。它概括了人的語文生活的各種要素,又表示人的語文生活達到一定的境界 。沿著這條思路走下去,我們對語文教育的認識肯定會進一大步。

二 、豐富的人文內涵、鮮明的實踐特徵和感性過程是語文教育的客觀規律 ,語文教育改革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這三大特點
規律是客觀的,是必然的。《語文課程標准》關於語文教育的客觀規律的論述是正確的,是符合客觀實際的。當然,對於語文教育的客觀規律的內涵,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地深入探討。
1、語文課的人文內涵是由語文本身決定的,而不是外加的
語文教育的人文內涵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並不是我們從語文以外的什麼地方強加給語文教育的。人們對語文教育的人文內涵可能理解得不深刻、不正確,可以作這樣的理解或作那樣的理解。但語文教育本身的人文內涵卻不會因為人們的理解不同而不存在。在這個問題上,很久以來一直存在一個誤會,以為語文教育的人文內涵是我們在語文以外對語文內涵的提升或增色,是把語文以外的某種東西從外面賦予給語文;有人文內涵的語文是「好的語文」,沒有人文內涵的語文就是「不好的語文」。其實,語文的人文內涵是由語文本身的規律性決定的,不存在著好不好、有沒有的問題,只存在著我們是否深刻地認識到,准確地把握住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強調人文教育的人和輕視人文教育的人都犯了同樣的錯誤。人們認為 ,語文分為內容和形式,強調人文教育的人強調的是語文內容的教育,輕視人文教育的人強調的是語文形式的教育。事實上,語文內容固然是語文的人文內涵之所在,語文形式也同樣是語文的人文內涵之所在。語文的形式,包括語音、詞彙、語法、言語表達式、言語風格、文章章法等 ,本身就是人的符號創造物,本身就是人的精神力量的體現,就是一種文化。把握住語文的這些形式性因素 ,就是把握住人的精神力量,就是把握住一種文化。
2、語文課的實踐性不是指語文的活動性,而是指它與生活的關系。
怎麼樣來理解語文課的實踐性,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有人簡單地理解為語文課有很多活動,比如說話、討論、寫作,訓練等等,這當然沒錯,但語文課的實踐性不僅僅指語文的活動性,活動是語文課的實踐性中一個很表層的內容,或者說,它是一個在很大的范圍內來理解活動這個概念的。這個概念涉及到語文活動在人的生命活動中的作用和地位問題。人的生命活動,包括人社會生活,個人生活,包括人的外部生活,內部(心理)生活,包括人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都與語文活動聯系在一起。沒有語文活動,人的生活就會失去大部分的可能性。人不是用語文來生活,人就生活在語文中,或者說,語文活動就是人的生活。因此,語文的實踐性這個概念包括兩層意思:一是語文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一是語文是一個生活的過程。強調語文課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就是強調語文教育的動態過程,強調語文教育與生活的聯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強調語文課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與強調語文教育生活化是同一個思想 。
3、語文教育的心理過程主要是一個感悟、體驗的過程,對語文的感悟、體驗既是一個教學過程,也是教學的目的之所在。
《語文課程標准》在語文教育心理方面有個突破,就是將語文學習的心理過程和其他課程的心理過程的不同提高到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並加以強調。語文教育的心理過程主要是一個感悟、體驗的過程。
所謂感悟,是指言語作品對主體的一種言語喚醒、激活、生成與轉換,即由對作品的「感」而生出的記憶 、聯想、想像、情感與思維。它有三個特點:一是整體性的領悟。這個整體,一方面指作品的整體結構,另一方面是指將言語的各個層次和要素都放到語境中完整地感受。因此也可以稱之為語境性領悟。二是意象化的領悟。這個意象化,有兩個意思。一是指它是情感化的,滲透著情感的領悟。一是指它是直覺性的,沒有經過嚴格的邏輯的推理。三是個性化的領悟。感悟之「感」其對象是作品,但感悟之所以是感悟,是對作品的超越 ,是由作品引發的記憶、聯想、想像和思維,以及情感反應,這種記憶、聯想、想像和思維以及情感反應與言語主體的生活經歷、知識結構、文化修養和人生態度等聯系在一起,表現出鮮明的個性色彩。感悟的這三個特點決定了它正是語文素養的內在構成要素。
所謂體驗,是將語文還原到一個具體的語文生活情境中,學生作為一個真實的語文活動者在這個真實的語文生活情境中參與語文活動、親歷語文活動過程。它也有三個特點。一是親歷性。沒有親歷就沒有體驗,體驗是相對體驗者而言的,體驗是體驗者的體驗,別人是無法替代的。二是感性活動性。體驗是一個感性活動的產物,即使是一個思維活動,我們強調的還是這種思維的感性成果,即學生對思維的體驗。三是情境性。必須將體驗者置身於一個具體情境中,體驗者體驗到的,不僅僅是作品,還包括作品所涉及到的生活。具體地說,體驗者所體驗到的,是作品與生活的關系。學生的語文素養,正是在對語文的這種深刻的體驗過程中形成的。

❸ 中學語文教學法的目錄

緒論
第一節 什麼是中學語文教學法
一、中學語文教學法是研究中學語文教學規律的學科
二、中學語文教學法又是學習和研究中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學科
第二節 怎樣學好中學語文教學法
第一章 語文教師專業化
第一節 語文教師專業化闡釋
一、教師專業化
二、專業化的語文教師形象
第二節 語文教師的基本素養
一、專業知識素養
二、專業技能素養
三、專業情意素養
第三節 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
一、教育信念的發展
二、專業知能的發展
三、專業情意的發展
第二章 語文課程百年沿革及其經驗教訓
第一節 獨立設置國文學科的起步與探索
一、國文學科與相關課程的誕生及其意義
二、學務綱要對國文學科宗旨及其課程設置的規定
三、早期國文學科教材建設與實現課程教育目標的探討
四、早期國文課程教學理論與教學方法的探討
第二節 「國語」科和「白話文教學」的推行
一、國語統一運動與國語課程建設
二、白話文運動和現代白話文教學
第三節 戰爭環境中國語、國文課程的曲折發展
一、根據地、老解放區的國語國文課程建設
二、國統區兩支語文教育研究苦旅
第四節 新中國語文學科定名和十七年的曲折道路
一、語文學科定名及其意義
二、《紅領巾》教學法引發的語文課程教學方法改革
三、推行漢語、文學分科教學
四、關於語文學科教育的社會大討論
五、「文化大革命」對語文課程的破壞
第五節 新時期語文學科改革建設進程
一、新時期語文教學改革指導思想不斷完善
二、借鑒國外教育理論推動語文教改的研究與實驗
三、兩期課程改革的概要總結
第三章 語文課程的性質、目標
第一節 語文的含義
一、對「語文」含義的不同理解
二、「語文」的原本含義
三、與理解「語文」含義相關的問題
第二節 語文課程的性質和特點
一、語文課程
二、對語文課程性質的不同認識
三、語言的性質
四、語文課程的性質和特點
第三節 語文課程的目標
一、語文課程目標及其闡釋
二、語文課程目標的達成
第四章 語文學習方式的轉變和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
第一節 語文學習方式的轉變
一、什麼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為什麼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落實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四、在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第二節 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習慣及其作用
二、養成哪些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三、怎樣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第五章 閱讀教學
第一節 閱讀與閱讀教學
一、閱讀的性質
二、閱讀教學的價值
第二節 閱讀能力的形成和閱讀過程
一、閱讀能力的形成
二、閱讀過程
第三節 閱讀教學的過程
一、研究教材
二、研究學生
三、設計教學
四、實施教學
第四節 閱讀教學的一般方式方法
一、有聲讀與無聲讀
二、精讀與略讀
第六章 寫作教學
第一節 寫作教學的理念和目標
一、寫作教學的理念
二、寫作教學的目標
三、寫作能力的構成
第二節 寫作訓練的方式
一、單項訓練
二、口頭作文
三、命題作文
四、材料作文
五、話題作文
六、情境作文
七、自由擬題作文
八、輔助作文
九、自動作文
第三節 寫作教學的過程
一、寫作指導
二、作文批改
三、作文講評
第七章 口語交際——聽話與說話能力的培養
第一節 應當重視口語交際——聽話與說話能力的培養
一、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
也是學生今後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二、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將會有力促進學生全面優良素質的發展
三、培養聽話說話能力會促進讀寫能力的提高
第二節 口語交際——聽話與說話教學的要求
一、從教學大綱到課程標准,都十分重視打好口語交際的基礎
二、《語文課程標准》增加了「交際」因素
三、打好聽話說話能力基礎,走進現代生活的交際語境,把二者
統一起來,是口語交際教學的理想境界
四、掌握口語交際的教學要求,要承認差別,因材施教
五、明確一個帶有標志性的教學要求,作為核心目標
六、口語交際教學的深層目標——提高語文素養
第三節 口語交際——聽話說話教學的內容
一、聽話訓練內容舉要
二、說話教學內容舉要
第四節 口語交際——聽話與說話教學的途徑和方法
一、朗讀——聽話、說話教學的基礎
二、語文課口語交際——聽話說話教學的主要方式
三、關心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口語交際的狀況
四、教師的示範與指導
五、因材施教,區別對待,重視班級中學生間的互相影響
第八章 語文課綜合性學習——語文生活語文活動
第一節 語文課綜合性學習的基本思路
一、什麼是語文課的綜合性學習
二、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特點
三、語文綜合性學習理論與實踐的來龍去脈
四、語文綜合性學習需要探索的問題
第二節 語文綜合性學習(之一)——語文生活
一、幫助每一位學生建構起自己良好的語文生活
二、語文生活的內涵與特點
三、在建構學生良好語文生活中,教師該怎樣做
第三節 語文綜合性學習(之二)——語文活動
一、語文活動的價值、意義
二、語文活動的類型
三、語文學習活動若干問題探討
第九章 語文課程知識的更新與教學
第一節 語文課程知識的更新與重構
一、更新與重構語文課程知識的認識前提
二、搭建一個更新與重構語文課程知識的平台
第二節 語文課程知識的教學
一、認識語文課程知識的經驗形態
二、語文課程知識的教學原則
三、語文課程知識的分類教學方法
第十章 復習考試評價
第一節 語文復習
一、復習的價值
二、語文復習的類型
三、語文復習的方法
第二節 語文考試
一、考試的價值
二、考試的類型
三、利用測量統計方法對試卷進行量化分析
第三節 語文教學評價
一、教學評價的價值
二、語文教學評價的原則
後記
參考書目

❹ 語文是一門怎樣的課程

它既是語言文字規范的實用工具,又是文化藝術,同時也是用來積累和開拓精神財富的一門學問。

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特點。《語文》也是中國的學校等教育機構開設的一門主要學科,中國語文教科書一般講授的是中國通用語言文字(即漢語文)。

語文學是偏重從文獻角度研究語言和文字的學科總稱,一般包括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校勘學等。中國由於古代文獻豐富,文字比較特殊,語文比較發達,廣義的語文也應該包括語言學,也就是語言學和文字學的總稱。

歷史

清末1904年頒布《奏定學堂章程》,設國文科。五四運動前後,小學設國語課,教材為白話文,中學設國文課,教材為以文言為主,新文學作品為輔。

1949年後中國內地將國語和國文統稱為語文,是中國大陸學校的一種主要科目,常指代漢語言文學,以白話文為主,輔以文言文,隨著年級增加文言文比例逐漸提高。一般漢民族語文科目在中小學通常被簡稱為語文,在大學則常常不簡稱而只使用全稱。

❺ 語文教學反思總結

語文功課有它自身的規律,如果同學們在平日的學習和練習中,注意了這些規律和方法,語文也一定會得心應手。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語文教學反思總結(通用5篇),歡迎查閱!

語文教學反思總結1

期末考試已經結束,高二即將結束,本學期我任高二(17)(18)班語文教師,兩個班都是政史組合班,大部分學生語文基礎較好,但水平參差不齊。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大家成績都穩步提高。為總結經驗和教訓,以更好地進行下學期的工作,特作總結如下:

一、日常教育教學工作

1、備課。認真鑽研教材,全面把握其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教學步驟、教學方法以及教材中的重難點、易混易錯點、可考點與必考點;廣泛涉獵有關的教學輔導資料,以期擴充內容、豐富知識、旁徵博引、博觀約取;在深入研究教材、熟悉教情和了解學情的基礎上,精心編寫教案和學案。

2、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上課時注重學生主動性的發揮,發散學生的思維,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保證每一節課的質量。

3、在課外輔導方面,自己能堅持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在給學生解難答疑時耐心細致、循循誘導、清晰透徹,使學生在接受新知識的同時,不斷地對以往的知識進行復習鞏固。

4、認真及時批改作業,注意聽取學生的意見,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有目的的對學生進行輔導。

5、堅持聽課,注意學習組里老師的教學經驗,努力探索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本學年平均每周聽課二到三節,對自己的教學促進很大。

6、注重教育理論的學習,並注意把一些先進的理論應用於課堂,做到學有所用。

二、努力創設語文學習氛圍,盡可能地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讀寫能力。

1、要求學生合訂《讀者》《青年文摘》《考試報》等優秀報刊,在班級傳閱。

2、要求學生堅持寫周記,利用周記進行練筆、積累材料。

3、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精選例文,認真研讀揣摩,利用文中材料進行仿寫,然後對照原文,比較優劣,找出差距。

4、注重作文實戰訓練,認真選題,在審題立意、謀篇布局、表達技巧等方面多加指導,在卷面、書寫、標點等方面嚴格要求。

三、多樣化教學,讓學生活起來

學習任務相當繁重,老師心力憔悴,學生壓力重重。我要擺脫以前枯燥的教學模式,放棄滿堂灌,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參與、主動學習,讓學生能在語文課上快樂學習,所以我在分層教學的同時,引入了啟發式教學和多媒體教學,創設輕松、自由你、平等的課堂氛圍、試圖讓學生在競爭與快樂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但有時我卻高估了我的學生,啟發式教學並沒有實現她的太多價值。

四、學生成績和教學效果評價

從學生考試成績分析,教學還是達到了一定的預期效果,表現在大部分學生都能基本掌握一般的知識和能力,除去一兩個對學習毫無興趣的同學。對學生的人文、人格素養和語言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雖然成績比較理想,但是考試成績優秀的不多,這與平時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和解題能力缺少訓練,作業量達少。其次是課堂上過於 強調 自主思考有關,由於教師深奧的問題和學生的實際知識水 平和 語言能力不相適應,大部分學生已經習慣於被動的傳授知識,提倡自主思考實際上是流於自由、散漫甚至是懶惰,產生無所適從的感覺。

存在問題和不足

1、最大的失誤是在現代文的教學中,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主觀地設計教法。盲目使用所謂的素質教育的教學法:引導式,啟發式,討論式。而極少是詳細地講授,具體的分析。

2、其次是課後沒有進行知識的檢查和鞏固,過於 強調 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沒有給他們一定的學習壓力。

3、對傳授的知識和知識點的分析特別是重點難點的理解把握不是很准確,有故意拔高的現象,缺少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訓練。

合理的不一定是正確的。否定之否定,這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在素質教育的口號下,課程標准改革也應是循序漸進的。這些經驗和失誤,成功和不足,相信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能得到改進和完善。

語文教學反思總結2

本學期我擔任的是高二的語文教學工作。現將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進行小結,總結經驗教訓,以促進今後的教學工作更上一個台階。

一、注重思想教育與語文興趣的培養

根據文章資料,結合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的思想品質、性格特點,經過朗讀、講解、感悟、討論,學習主人公的優秀品質,引起學生內心的震撼,使學生的心靈受到熏陶,進而影響和改變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逐步教會學生先學會做人,然後再教給知識和本領。在課堂上,結合學生、家庭和社會面臨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領會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到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激發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發展其健康 個性 ,逐步構成健全人格。

二、抓好課堂教學,向40分鍾要質量

教育者的指責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主要的是讓受教育者學會獨立的思考。語文課堂對文章的條分縷析,學生忙得不亦樂乎,教師們基本上生活在「教參」的世界裡,學生生活在「別人」的見解里,沒有自我學習的樂趣,沒有自我獨立的思想。本學期在課堂設計上跳出傳統的課文分析,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重在引導學習,指導學法,而不是越俎代庖,授人以魚,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自我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調動,主動 進取 地參與到課堂上來。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討論課文資料,在討論中相互學習,在討論中增加言語實踐的機會,在討論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這樣,學生拜託了機械、被動的聽課方式,使學生明確如何從多角度出發理解課文的意義,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本事,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和質量。

三、把課堂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說句實在話,此刻的中學生對語文的熱情普遍不高,上課光是照本宣科,不僅僅自我覺得沒趣,學生也會反感,所以,無論是講字詞,還是解讀文章,我都會盡量調動他們的生活經驗來品析,多舉些例子,讓這些死的知識變得鮮活起來,這樣做,不僅僅開拓了學生視野並且加強他們對文章的理解,也在必須程度上提高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四、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

在課後,為不一樣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一樣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經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並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後進生的轉化,就由原先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並認真細致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後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後進生轉化過程中的絆腳石,在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 異常 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簡便,提高也快,興趣和求知慾也會隨之增加。

總之,高二語文教學工作已經告一段落,取得了必須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後的工作中將不斷的完善。我必須會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把接下來的路走得更好,對得起教育這一份良心的事業。

語文教學反思總結3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告一段落,本學期我擔高二115、116兩個班的語文教學。由於教學經驗尚淺,所以,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鑽研教材,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細研教材、潛心備課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 進取 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從此,我明白備課的重要性。所以,每一天我都花費很多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多方參閱各種資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確把握重難點。在制定教學目的時,十分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景。(學)教案編寫認真,並不斷歸納總結經驗教訓。同時注重課堂教學效果,針對學生特點,以愉快式教學為主,不搞滿堂灌,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為主線,注重講練結合。在教學中注意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由於准備充分,教學效果明顯,學生易於理解。

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本事,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1、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簡便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根據不一樣的課型,設計不一樣的導入方式以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2、培養 進取 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本事。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本事、理解水平有關。為此,我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一樣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經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

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我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我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供給了廣闊的舞台。

三、重視朗讀、培養語感

1、利用早讀課時間讓學生大聲朗讀,以提高他們的語感。

農村的學生聽,說的本事相對較弱,有的學生回答問題語言不連貫,他們語言表達本事較差,這樣也制約了他們的閱讀及寫作本事,所以我對這兩班的學生規定每一天早上必須大聲朗讀20分鍾,並且要能准確的使用普通話。

2、選擇美文,讓學生感悟理解。

高二下冊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資料。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美文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如在《日》的閱讀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這樣品評:「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認為文中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選擇其中的一點說一說。」此時的學生充分表述他們的真實感受。

四、加強課外閱讀、寫作和習字訓練

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本事,這學期我繼續加大訓練力度。為此,我規定學生每周都要閱讀兩篇課外文章並寫兩篇作文。課外文章的閱讀要適合初中生,寫作訓練是每周三一次,周日一次,其中一篇寫所讀文章的讀後感,另一篇以本周內所聞、所見、所經歷的事為主,也能夠寫些自我的感受等。同時,兩班裡也有不少學生卷面書寫不認真,為了提高他們書寫本事,我規定他們每一天必須練字,每一天一頁,每周一交上來。所練資料主要是以字帖為主,也能夠以抄課文,總之要認真書寫。經過這么長時間訓練,他們提高還真不小。

五、積極參與教研,做到取長補短

積極參加校內外教學研討活動,不斷汲取他人的寶貴經驗,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經常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並經常在一齊討論教學問題。

本學期,按照教研組的安排,聽了本校同事的公開課,並經過參與研討和團體備課等活動,使自我從別人身上學到了很多有益的經驗。總之,本學期以來,我盡心盡力做好自我的教學工作,不斷嚴格要求自我,努力汲取他人的長處,不斷更新自我的教學理念,並運用到自我的教學的實踐中,使每一節課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提高自我的語文素養。

語文教學反思總結4

在年下學期,本人擔任初二x班語文教學工作,在這半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收獲很多,當然也有很多不足之處,現在回顧一學期的工作,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聽課與學習

雖然有初一一年的教學工作經驗,但是對於今後漫長的教學生涯,顯得微不足道。作為一名新晉教師,想要更好的勝任工作崗位,就必須的不斷向優秀教師學習。

1、常規聽評課活動。本學期我在授課之餘,經常去聽同組語文老師講課,基本保持在每周三節。通過向同組優秀教師的學習,使我的教學工作更有目標和方向。不僅積極聽同組教師講課,我也積極聽其他組教師講課,為我打開了更廣闊的教學思路。

2、《語文課程標准》的學習與研讀。語文課程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 個性 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通過對《語文課程標准》的學習與研讀,和參與教務處組織的課程達標考試,我更好的掌握了語文學科教學工作的方向,為教育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教師培訓。本學期,我不僅積極參加校內培訓,還與同事一行去一中、白沙中學參加教研學習等活動。通過教師培訓,使我受益匪淺,不僅解開了自身教學問題上的困惑,更拓寬了視野,帶給我了更多的思考。

二、備課與公開課

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本身要有一桶水」。要在備課前搞清楚三個問題:

1、你打算把學生帶到哪裡去

2、你怎樣把學生帶到那裡去

3、你如何知道你把學生帶到了那裡

教案是教師的必修課,本學期五本手寫教案見證了我的成長。本學期也是我們利用智慧課堂平板教學的第二個學期,相較於剛開始使用的生澀,本學期我更能得心應手的使用平板教學。信息化的普及給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增大了學生的知識廣度,但在無形中也增加了教師的備課量,給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板系統的升級換代,應用的不斷更新,需要我認真備好每一堂平板課、認真上好每一堂平板課是我對自己切實的要求。

三、班級學生成績

本學期,我所教的xx班的語文的成績平均成績整體比較穩定,五次考試兩次年級第二,三次年級第一。班裡有幾個語文素養不錯的學生,但是有幾次考試優秀率為零,所以對優等生的培養仍是我今後教學的重中之重。今後教學要在優秀學生身上下功夫,不因為個別學生耽誤班級整體進度。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種考驗。無論成績高低,都體現了我在這學期的教學成果。我明白到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學期後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因此,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努力,多問,多想,多向前輩學習,爭取進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由於經驗頗淺,許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在各位領導老師,前輩的指導下,取得更好成績。

語文教學反思總結5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9、10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在教學中,我認真教學、積極鑽研、創新思想與方法,現將本期的工作體會總結如下: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反復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於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探索以啟發思維訓練方法為主的自讀課文閱讀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為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造――創新為核心的語文活動課等,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經驗,萌動學生的求知慾望就成為課改中面臨的新的挑戰。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我准確把握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於激發興趣、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例如在處理每單元的篇目時,採取以下幾種課型:單元導讀課———遷移訓練課——拓展廣讀課——展示匯報課——寫作指導課等多種課型。

這樣教學,課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已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眾。他們的 個性 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組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煉和表現的機會。教室中再沒有陰暗冰冷的「死角」,課堂上充滿著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授課既源於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 個性 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松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三、用自主與探究解放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教學中,一改過去課堂上過於注重知識傳授,內容上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結構上過於 強調 學科本位,實施中過於 強調 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等狀況,仔細研究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將學生從原有的課堂圈子中「解放」出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夠在自主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挑戰自我,擴展創造性思維。

四、以閱讀教學為教學重點,達到相應的學習目標

1.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課文的思想內涵,進而了解社會人生;繼續了解敘事性作品的文體特徵,品味含意豐富的語句。

2.加強了朗讀,注意課文中的聯想與想像,了解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的表達方式,學習抒情性語言。

❻ 一,我國古代語文課程與教學的經驗對於今天的語文教學有何

一、重點 緒論的重點問題是 中國古代語文教學的特點、經驗和弊端 .這也是緒論開宗明義的問題. (一)特點.教材中總結的三個特點是: 1.語文教學與文史哲等方面的教育綜合在一起; 2.發蒙先識字,後讀經書; 3.讀經為主,文選為輔. 三個特點中,第一個是語文教學內容方面的特點,即古代語文沒有獨立設科,語文教學的內容不具有獨立性,而是包含於文史哲教育當中,具有綜合性特色.第二個是教學策略方面的特點,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語文教學採用先集中識字,後讀書的辦法來進行蒙學教育.集中識字的著名蒙學讀物是「三、百、千、千」;讀書指讀儒家經典.第三個是課程教材方面的特點,主幹課程教材是《五經》、《四書》,這是儒家經典,對漢語文教學貢獻極大;輔助讀寫訓練的主要教材是《昭明文選》、《文章正宗》、《文章軌范》、《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等. (二)經驗 1.識字教學的經驗主要有5條.第一,集中識字,為讀寫打基礎.第二,使用韻語和對偶,便於朗讀、記誦.第三,正確處理「文」與「道」的關系.第四,聯系日常生活.第五,激發兒童的興趣.這些經驗符合漢語言的特點和規律,符合兒童認知規律,符合兒童心理特點,並且貼近生活. 2.閱讀教學的經驗主要有兩點.第一,熟讀,精思,博覽.熟讀是領悟的前提,只有在熟讀的基礎上才可能整體感知.而精思則指閱讀必須深入思考,才能理解,才能真正受益.博覽是指閱讀要有量的積累,要廣泛涉獵,開闊視野.第二,評點法.這是古代閱讀教學的主要方式.這些經驗至今仍然使語文教學受益. 3.寫作教學.寫作教學經驗主要有四點.第一,注重基本功訓練.比如學作詩先練屬對,學寫議論文先進行單項等.這是關於寫作教學的經驗.第二,多讀多寫多改.尤其是有精於改文的傳統.第三,作文從模仿入手.第四,先放後收.這三點是關於學習寫作的經驗,體現了閱讀與寫作、改文與寫作、模仿與寫作的關系,以及學習寫作的原則. (三)弊端 根據張志公先生的概括,古代語文教學的弊端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脫離口語實際.2.脫離應用實際.3.忽視文學教育.4.忽視知識教育. 這些弊端是從對古代語文教學特點的分析中總結出來的.而這些也正是我們今天的語文教學應該大力加以改進、改革的. 二、難點 緒論的難點在於正確理解語文教學觀念傳承與發展的關系. 語文教學觀念包括目標觀、內容觀、方法觀、發展觀. 目標觀主要應理解目前語文課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能力」的三維目標,以及三維目標所體現的幾方面嶄新的價值觀:知識觀、學生觀和教學回歸生活的觀念. 語文教學內容觀的傳承與發展,體現在以下方面:語文內容決定語文形式,而語文形式表現語文內容,二者是統一的;語文和思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二者是共生關系;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全面訓練,協調發展,幾個任務應合理安排,不可有所偏廢;語文課程資源要優選重構,課內課外、學校、社區、家庭的語文課程資源要溝通,構建開放、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和語文實踐環境. 語文教學方法觀的傳承與發展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建立良好的交往互動關系;優化選擇教學方法. 語文教學發展觀表現在兩方面:首先是要辨證地認識語文教學內部的矛盾性,這種矛盾性是推動語文教學發展的動力;第二是要樹立新的理念,否則語文教學無法健康發展. 在對以上內容的學習中,請大家建立兩個聯系:一是聯系自身實際,將目前所進行的新課程教學實驗中的教學實踐活動與推行新課程和新的語文教學法之前的傳統語文教學活動聯系起來,進行對照和思考;二是聯系古代語文教學觀,將新的教學觀念與之進行比照和分析,這樣可以深化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同時又解決了較難理解的問題. 三、其他一些重要內容 除了上面提到的學習重點和難點外,以下內容也應該掌握: 《奏定學堂章程》是我國現代教育的起點,從此,語文單獨分科; 20世紀初,「國文」名稱出現; 1920年,現代文開始進入語文教學,古代語文教學以「傳道」為主開始逐步向現代語文教學以學習語言文字為主轉變; 1949年,「語文」名稱出現; 1953年「關於《紅領巾》教學討論」的得與失; 1956年的漢語、文學分科實驗; 張志公先生的「工具說」與「加強雙基」;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行草案)》和第五套全國通用教材的歷史貢獻; 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初審稿)》提出的語文學科課程整體結構、聽說讀寫訓練體系、教學原則. 一一、重點 本章的重點是語文課程的性質.教育部制訂並頒發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中這樣描述語文課程的性質和基本特點:「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正確、深刻地理解這個定性,是我們學習《中學語文教學研究》這門課程以後各章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我們從事語文教學改革實踐的保障.短短的兩個句子,所涉及的語文學科性質這個世紀「難題」,關乎復雜曲折的演變過程,包含了豐富的內容. 為什麼語文性質問題是個「難題」?因為它實際上是個語文課程的價值取向問題.中國百年現代語文教育史上,一直存在著性質問題的爭鳴.20世紀前50年的爭鳴主話題是「文言」與「白話」;建國初到文革前主話題是「文」與「道」;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主話題是「工具性」與「思想性」.90年代至今,主話題集中在「工具性」與「人文性」.特別是90年代以來,人們圍繞課程與教學取向進行了反思、討論、研究、爭鳴,非常激烈,影響所及,超過以往任何時候.《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中的定位表述非常明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性質的基本特點.那麼,究竟如何理解這個定位呢?巢宗祺教授這樣解釋:「『工具性'著眼於語文課程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和課程的實踐性特點;『人文性'著眼於語文課程對於學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的特點.指明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目的在於突出這兩方面的功能.我們相信,科學與人文的統一、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可以成為人們的共識,也反映了社會各界對語文教育的共同期望.『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提法符合當前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有利於課程目標的展開和實施.」 關於「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要抓住其中的兩層含義:一是要抓住語文是交際工具,一是應理解它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作為交際工具,語文的作用體現在思想、學習、工作、生活四個方面.而作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則凸顯出語文這個交際工具的重要性——它不是唯一的,但卻是不可替代的. 關於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是語文的人文性,教材上從語文自身以及語文的內容屬於文化范疇;語文包含文化的多樣性使它具有的文化教育作用和文化傳承作用兩方面進行了簡要闡釋.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深入理解這個問題.首先,語文教材、課文的教學和學習、訓練,體現出編選者、教師、學生的一種文化選擇.課文內容、教師和學生對課文的闡釋、理解和評價,編選什麼、如何闡釋、理解了什麼,都體現或是說實現著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次,漢語言本身就內蘊著漢民族的文化意識;第三,語文行為(聽、說、讀、寫)的習得和訓練過程就是一種對人生、社會各種事物的認識的積累和練習;第四,語文課程、語文學科目標、語文教學內容之所以確定為這樣而不是另外的內容,是特定價值觀篩選的結果,體現著特定價值取向. 在理解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內涵之後,還必須強調的一點是二者的統一,忽略這一點,就不是對語文學科性質的完整理解,而落實這一點,則是每位語文教師應該勇於探索、自覺實踐的重要內容. 語文的其他特點:基礎性,實踐應用性和綜合性等,清結合自身工作認真理解. 二、難點 本章的難點是語文課程各項任務之間的關系. 語文課程的任務是:豐富語言材料的積累;發展語文能力;培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構建和應用必要的語文知識.各項任務之間的關系可以這樣理豐富語言材料的積累是基礎任務,不完成這個任務,其他任務都是空談;發展語文能力是主要任務,它是著眼於學生終身發展而提出的語文課程必須擔負的;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基於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質而賦予語文課程的特殊任務;構建和應用必要的語文知識,是從完成語文知識觀的轉變角度,著眼於語文素養的提高而提出的任務.這四項任務是辨證統一的整體,共同服從於語文課程的目標.同時,在語文教學中,四項任務並不是各自完全獨立體現,而是相互交融、相互滲透,呈現出一種有機的整體聯系,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堅持全面理解和認識語文課程任務,探索落實任務的正確途徑. 三、本章需要注意的其它重要內容 語文課程的基礎性 語文課程的實踐應用性 語文課程的綜合性 積累語言材料的具體要求 語文的一般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內容 語文的應用能力包括哪些內容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的具體任務 2 第二章「語文學習方法指導」的設立,體現了本課程對於這個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方面的重視,也是對於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一種呼應,體現對語文新課程標準的一種積極實施的態度.新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理念就是以學生為中心,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而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掌握語文學習方法,對於學生的終身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對於這個問題,以前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忽略,希望通過本章的學習喚起重視,並促使各位學員在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對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加以探索、總結和運用、提高. 一、重點:指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 理解和掌握這個重點問題,有三個層次:學習方法;語文學習方法;如何指導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前兩個問題是第一節中的問題,是掌握如何指導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的基礎.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是第二節的重要內容. (一)學習方法 在這里,應該對幾種在現代學習理論指導下出現的、影響很大的學習方法加以認識,以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便於結合教學實踐對語文學習指導方法問題加以研究.這些現代學習理論即:行為主義、認知主義、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 行為主義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是基於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從活動的結果對學習性質作出界定的研究成果,他們將學習的結果看成是行為上的變化,從這里出發,他們把學習定義為:由練習或經驗引起的行為的相對持久的變化.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積極意義在於以行為變化來定義學習,使學習成為可觀察、可測量的科學概念,使課程設計、教學過程遵循一定的順序和步驟,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知識獲取的速度;但沒有解決和回答學習的本質,把人的學習機械化、被動化、簡單化,忽視了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也不能回答學習是否一定會引起行為的變化. 認知主義 認知主義的學習理論是立足於從學習者個體內部尋求突破,解決學習的本質問題.根據認知學派心理學家的一系列實驗,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學習的本質在於學習者大腦中的認知結構發生了變化,而不是行為上的變化.在很多情況下,個體在外在行為上並沒有表現出差異,但內部的思想態度卻各各不同,如果他們不表露出來,那麼這些內部變化就很難為人所知.認知學派強調整體,認為個體對外界刺激的反應不是彼此孤立的知覺反應,而是集知覺而成意識的整體反應.認知學派的加涅認為:學習是人的傾向或能力的變化,這種變化要能保持一段時期,並且不能單純歸因於生長過程.從這個認識出發,可以明確學習應是行為潛能的持續變化,這種變化發生在內部,人們必須通過外部行為推斷出學習是否發生了,並且這種內在變化和外部行為不一定完全同步,要多次觀察和測量才能推測出來.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積極意義在於強調了學習是學習者利用原有認知結構對外部刺激信息主動選擇、加工的過程,重視和突出學習是認知結構的建立與組織. 人本主義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思想產生於20世紀50年代,創始人是馬斯洛,繼承人是羅傑斯,他們提出的思想核心是「以學習者為中心」,認為傳統教學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師生是絕對的命令於服從的關系,損害了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只能復制教師的思想,難以適應社會的變化;忽視情感的交往,造成知情分離.因此,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充分尊重學生個體,高度重視學習中的情感因素,主張教學應立足於學生個性發展,強調知識對學生的個人意義,強調親身體驗和自我評價,倡導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提倡「非指導性教學」,即教師應在教學中扮演學習促進者的角色,更多地採用間接的、啟發式的、非命令的形式與學生交往,幫助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 建構主義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簡單地由教師自然傳遞給學生,而是需要學生自動地建造到自己的頭腦中,學生不是「得到」想法,而是「產生」想法.學習者需要個別發現復雜的信息,並再自己頭腦中加以轉換,才能有所收獲.建構主義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動者,在策略上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即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每位學習者運用現有的知識、興趣、態度、目標來選擇、解釋當前的信息,主動建立自身的知識結構,是屬於有意義的學習.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於語文課程的學習具有特別意義.英國應用語言學家皮特?科德在其著作《應用語言學導論》中指出:「語言學習不僅僅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也是一個結合的過程.」「語言結構是『許多系統的系統',或者說各種相互有關的范疇的『網路',其中沒有哪個部分是完全獨立的,或者完全從屬於另一部分的.就語言來說,在把一切學到手以前,沒有哪一部分可以完全學會的.」我國學者李海林也在《言語教學論》中表達了相同的觀點:「……語文課的程序是一種非知識論的程序論,它不以語文知識體系為參照背景,而以學生的言語結構為參照背景,它不以知識結構為教學活動的序列,而以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規律為教學活動的序列.」「語文能力的心理結構是一種無先無後、無主無次的心理圖式,但它們組合在一起,最後構成一個整體,它與客觀對象存在對應關系.」也就是說,沒有一個現成的簡單線型序列模式適合於母語學習.再結合語文課程的綜合性性質,也可以幫助我們深入理解學生的語文學習規律.

❼ 語文課程標準是什麼

《語文課程標准》總結了現代語文教育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教訓,廣泛吸收了外國母語教育給我們的啟示,明確提出了自己的課程理念。
幾年來,在全國范圍內,廣大語文教師和研究工作者圍繞《語文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展開了深入的討論。整體上來看,這些探討一方面使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了《語文課程標准》精神實質,另一方面,也在許多方面深化了我們對語文教育的本質屬性和價值目標的認識。
當前,語文教育改革正在走向深入,在這個時候回過頭來看看我們走過的這一段路,對《語文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作一次反省和再認識,應該是很有意義的。
語文素養是指人的語文生活所達到的一種境界和修養,它第一次立足於語文與人的關系,闡釋了語文教育的核心概念。
「語文素養」是《語文課程標准》的一個核心概念。它的重要意義,要從語文教育核心概念的發展歷史來認識。
在語文教育歷史上,曾出現過「思想教育」「語文知識」「語文能力」等概念,用以指導語文教育實踐。「思想教育」主要是從教育的政治性、立場性著眼的,人們認為,語文教育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當然要承擔思想教育的任務。而且,語文是「文」與「道」的統一,更具有進行思想教育的優勢。應該說,這個概念正確地揭示了語文課的思想教育的功能,但不是對語文教育本質屬性的全面揭示,它停留在一般性的討論上。「語文知識」著眼於語文本身,它的提出使語文教育從語文之外走到了語文自身。但是一方面,語文教育並不僅僅局限在語文知識的傳授上,語文教育還包括更廣闊的內容;另一方面,這里所指的語文知識本身也存在局限性,主要是指字詞句篇語修邏文。所以,它對語文教育的意義也是有限的。「語文能力」是最接近「語文素養」的一個概念,但是,它們在內涵上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在心理學中,「能力」指「人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那些心理特徵」。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所謂「語文能力」即指完成聽說讀寫活動所必需的心理特徵。這個概念停留在心理層次上,它重在「功用性」,而語文教育的功能有許多不是功用性的,而是修養性的。

閱讀全文

與語文課程百年沿革的經驗教訓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9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1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0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