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語文詩歌鑒賞怎麼答,能得高分
古詩鑒賞題的六種答題範式
1. 分析意境類
提問方式:這首詩(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解題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了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範式:描圖景(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點氛圍(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2005年全國卷的第12題)
春行即景(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情」和「景」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明確: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描圖景)。但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詩中有「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寧靜。(點氛圍),從中更透露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析情感)。
2. 分析技巧型
提問:這首詩(詞)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解題分析:表現手法是詩(詞)人用來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
答題範式:明手法(准確地指出用了何種手法)+闡運用(結合詩句闡釋說明詩人如何運用了這種手法)+析效果(此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或刻畫了什麼形象,或表現了什麼主旨。
示例: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2005年浙江卷第16題)
齊安郡中偶題(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青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依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並作簡要分析。
明確:兩首詩都運用了擬人的表現手法(明手法)。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闡運用),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析效果)。後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花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也嬌羞之態(闡運用),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析效果)。
3. 分析語言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詞)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技巧,而且要口味整首詩(詞)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用來答題的詞語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唱、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等。
答題範式:明特色(有一兩個詞准確點明語言特色)+列例證(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示例: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2003年重慶三檢)
觀祈雨(李約)
桑條無葉土生煙,蕭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這首詩在表達技巧和語言特色上有什麼突出的特色?試作簡要的賞析。
明確:語言含蓄,極具諷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無葉」、「土生煙」,景中帶情,含蓄地抒發了農民盼春雨心憂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寫朱門心憂春陰(雨)使管弦受潮而影響其享樂(列例證)。一樣「憂」,兩樣情,詩人的同情和憤慨滲透其間,溢於詩外(析感情)。
4. 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那一個字?為什麼?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要求品味這些經過經過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讀,應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範式:釋含義(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描景象(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點情境(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示例: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2003年全國卷第三世界題)
過香積寺(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註: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雜念。
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煉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中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明確:「詩眼「分別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於岩石的阻攔,發出低呤,彷彿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於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釋含義,描景象)。「咽」、「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了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意境)(點情境)
5. 一詞(句)統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句)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解答分析:古詩(詞)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字、一詞或一句就能成為全詩的線索,構成全詩的感情基調,抓住它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查學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範式:思結構(它在結構上所起的作用)+慮主旨(它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示例: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遼寧卷第16題)
東坡(蘇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頭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註:此詩為蘇軾貶官黃州時所作。東坡,是蘇軾在黃州居住與躬耕之所。犖頭: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詩中有何作用?請簡要賞析。
明確:第一句是全詩的鋪墊,描繪出一幅雨後東坡的月夜圖,營造了一種清明幽靜的氣氛(思結構),以映襯作者心靈明澈的精神境界(慮主旨)
6. 觀點不同型
提問方式:有人這樣認為,有人那樣認為,你覺得呢?
解答分析:依據原詩(詞)作答,一定要從原詩(詞)中找到理由、原因。
答題範式:找要點(找到原詩句中的關鍵點)+分條述(用翻譯的形式)
示例: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2004年浙江卷第16卷題)
菩薩蠻(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瞑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關於這首詞表達的內容,有人認為是「遊子思歸鄉」,有人認為是「思婦盼歸人」,也有人認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要說明理由。
明確:遊子思鄉歸:一、二句是遊子眼前所見之景;三至六句是遊子觸景生情,設想家人盼望自已歸去的情景;最後兩句遊子感嘆旅途漫漫,歸鄉無期,更添愁苦(找要點,分條述)。
思婦盼歸人:上片思婦見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寫思婦佇立玉階,見鳥歸而懷念遊子;最後兩句寫思婦高想遊人歸途艱難,感嘆相逢無期(找要點,分條述)。
二者兼有:全詞以遊子思歸鄉和思婦盼歸人相互渲染,傳達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情思。
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重點概念闡釋
1.烘托
烘托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於藝術創作,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可以是烘託人,如《秦羅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月出驚山鳥」等以鬧襯靜。更多的是以物烘託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託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凄涼、孤獨、悲傷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鮮明地烘託了汪倫對詩人的濃厚感情。
2.用典
用典,即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古詩很講究用典,這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如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成功地運用了五個典故:孫權、劉裕、劉義隆、佛狸、廉頗。這些典故都是京口這個地方的歷史掌故,詩人藉助這些歷史事實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化用前人的詩文歌賦,也是用典的一種。如王勃在《藤王閣序》中幾乎句句用典,增強了文章的文化底蘊;姜夔在《揚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詩,形成了虛實對比,表達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涼。
3.虛實
這是古人論述文章時常用的概念,虛與實是相對的,有者為實,無者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抽象為虛;眼前為實,想像為虛……詩歌常用這一手法,拓展詩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鈴》,眼前作別為實,別後想像為虛,虛實相生,產生無窮的餘味。又如李煜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實一虛,即「春花秋月何時了(實),往事知多少(虛)。小樓昨夜又東風(實),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虛)。雕欄玉砌應猶在(實),只是朱顏改(虛)」,虛實相濟,寄託了自己故國的哀思。再如姜夔的《揚州慢》,眼前衰敗不堪的景為實,假設的想像為虛。採用虛實結合的寫法,可使作品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
高考古詩詞鑒賞突破八法
1. 從詩詞的標題突破
有的標題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內容,有的標題揭示了作品的線索,有的標題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調。
例如: 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李益
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 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 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標題中的「聞風」二字是全詩的線索,也是理解全詩內涵的關鍵。首、頷兩聯寫臨風而思友、聞風而疑友來;頸聯寫風吹葉動,露滴沾苔,用意還是寫風;尾聯入幌拂埃,也是說風,是遐想,期望風至寄思友之意。可見,全篇緊緊圍繞「聞風」進行藝術構思,通過微風形象,表現詩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發思念故人的情懷。
2. 從詩詞描寫景色的「冷」「暖」色調突破
古人寫詩作詞,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於景。因此,鑒賞時首先要找出寫景的詞句,再體味所寫之景的「冷」「暖」,進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 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這首詩中的寫景主要是在二、三聯,詩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樹晚多花」寫出開闊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環境,再用「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你看,魚兒在毛毛細雨中搖曳著身軀,燕子在微風的吹拂下輕盈地飛翔,多麼歡快、多麼自由啊!詩人正是通過繪制這樣的「暖」色之景,抒發了一種歷經戰亂之後暫得安身的閑適而喜悅的心情。
3. 從詩詞所選取的意象突破
古詩詞中的許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義,詩人常常通過選取特定的意象來表達內心獨特的情感。我們鑒賞時就要留心詩詞中出現的意象,調動積累,揣摩意象的含義,從而理解作品的內容。
例如: 長信秋詞五首(其一) 王昌齡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
詩中首句用「梧桐」、「秋葉」這些帶有凄涼悲傷的意象來渲染蕭瑟冷寂的氣氛,第三句中的「熏籠」又進一步烘託了深宮寒夜的環境。結合末句便知,這是由於詩人心境凄清、愁恨難眠,才感到來自南宮(皇帝的居處)的漏聲凄清、漫長。
4. 從詩詞中所暗示的關鍵詞突破
詩詞是詩人「緣情而發」的產物,有時如能捕捉到詩詞中那些最能顯現詩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鑒賞該詩詞的鑰匙。
例如: 江樓感舊 趙嘏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首句中一個「思」字奠下了全詩的感情基調,也成為我們窺視詩人內心世界的窗口。詩人為何而「思」?思的對象又是什麼?聯系下文方知,詩人是由於見到與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觸發了對友人的思念。
5. 從作品中含有詩眼的句子突破
古人寫詩詞,尤其注重煉字煉句,力求一字傳神,一句傳神。而這些含有詩眼的句子往往最能體現作品的內蘊及表達技巧。
例如: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台。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詩中的第三聯描寫生動,「落」「明」二字精練傳神,是該聯的詩眼。「落」給「泗水」以動感,好像從天上落下一般,使靜態的形象動態化;「明」賦予靜態的自然色彩以動感,不說徂徠山如何青綠,而說蒼綠色彩主動有意地映照徂徠山。聯系全詩,不難發現詩人把山水寫得如此雋美、秀麗,是為了襯托他與友人的情誼純潔無邪。
6. 從作者的人生經歷突破
「詩言志」,作者的人生經歷不同,他(她)通過詩詞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也就不同。因此,鑒賞時不妨從作者所處的時代環境及其生活經歷突破。
例如: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辛棄疾
繞床飢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一生堅持抗金復國,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終。他的詞作多抒寫其力 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這首詞就抒發了他的壯志難酬仍憂國憂民的宏大襟懷。
7. 從詩詞中典故的含義突破
古代詩人創作時,有時藉助一些典故來表現廣泛而深刻的主題。如果我們關注這些典故,了解這些典故,無疑會有助於把握作品的主題。
例如: 遣 懷 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詩中「楚腰纖細」典出《韓非子•二柄》:「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掌中輕」典出《飛燕外傳》,指漢成帝皇後趙飛燕,「體輕,能為掌上舞」。詩人借用這兩個典故意在說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詩中「十年」與「一覺」相對,給人以「很久」與「極快」的鮮明對比感,顯示出詩人感慨之深。縱觀全詩,可以發現詩人所遣之懷,不僅有懺悔之意,還有前程恍惚如夢、不堪回首之意。
8. 從詩詞的註解突破
有的詩詞鑒賞在原詩之後附有註解,閱讀這些註解,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作者、作品的有關情況,以便更准確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內容。
例如: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詩寫於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後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詩後註解提供了該詩的寫作背景,從「流放途中遇赦」這幾個字可以想見,詩人應是帶著輕快的心情寫作此詩的。因此詩人筆下的自然萬物好象被賦予了生命:雁兒高飛,帶走了詩人憂愁苦悶之心;月出山口,彷彿是君山銜來了團圓好月。這樣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襯托出詩人遇赦後極其歡快的心情。
------------該部分引自網路文檔(免費)
http://wenku..com/view/1a218f5177232f60ddcca14d.html
挺全的,自己找的。我都一直在用、
恩。我們老師給我的課件。
詩歌鑒賞(一)http://wenku..com/view/a9690417866fb84ae45c8d18.html
詩歌鑒賞(二)
http://wenku..com/view/7d32e53610661ed9ad51f318.html
詩歌鑒賞(三)
http://wenku..com/view/ae00f9eef8c75fbfc77db218.html
『貳』 初中古詩鑒賞答題技巧
初中語文其中一個考點就是古詩詞的鑒賞,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古詩鑒賞技巧,希望大家可以幫助到大家!
古詩鑒賞技巧(一)
品味煉字類
[題目形式]
(1)詩歌中的“某”字或詞有什麼表達效果?
(2)“某”個字或詞用得好,好在哪裡?
(3)“某”字能否改為“某”字?
(4)你最欣賞哪個字或詞?請賞析。
[應對策略]
這類題主要考查我們對精煉詞語的感悟能力。解答時要抓住詩歌中關鍵詞語來點評,可以從詞性、色彩、修辭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內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時要結合全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談這個詞的作用。
[題型示例]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後面的問題。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問題:首句中的“斷”字有什麼表達效果?
解析:“斷”字面上是“斷絕、隔絕”的意思,結合“音書”一詞,可以理解為詩人與親朋音訊隔絕的含義,再聯系詩歌的寫作背景,這首詩是作者從被貶之地嶺南逃回洛陽途經漢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蠻荒之地的孤寂、苦悶及對家裡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應為:寫出了
詩人與親朋音訊隔絕的境況,更突出了詩人的思家之情。
古詩鑒賞技巧(二)
名句賞析類
[題目形式]
(1)某詩句歷來受到人們的贊賞,該如何理解?
(2)詩歌的某聯流傳成了千古名句,請分析原因。
(3)從某句詩中領悟到什麼人生哲理?
[應對策略]
這類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詩歌中被後人傳誦的名句的理解和賞析能力。這類題多為開放題,答案不要求統一,要掌握常見的鑒賞評價的角度:能指出寫景特點(如景物的色彩、近景遠景的結合等)或採用的修辭手法(如擬人、比喻等)或用詞的生動形象等,並且還要說出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怎樣的啟示和思考。
[題型示例]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後面的問題。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問題:“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歷來受到人們的贊賞,你怎樣理解?
解析:這兩句詩之所以被後人傳誦,是因為它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向人們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首先應明確景物的特點,可理解為:翻覆的船隻旁仍有千千萬萬的帆船經過;枯萎的樹木前面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然後說出這句詩所蘊含的哲理,意思是說,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麼,社會總是要向前發展的,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未來肯定會比現在好。
古詩鑒賞技巧 (三)
主旨情感類
[題目形式]
(1)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描寫了怎樣的景物?營造了怎樣的氛圍?
(3)塑造了怎樣的形象,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應對策略]
這種題型主要考查我們對詩歌的主題思想和情感態度的領悟。解答這類題要用一句話概括詩歌形象的特點,並根據所描繪的形象特點及作家的風格(豪放、婉約、沉鬱頓挫)來推斷詩人的情感態度。初中階段所學詩歌情感大體可分為:離別思念、愛國思鄉、友情、愛情、熱愛大自然、關心民生等。
[題型示例]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後面的問題。
秋夜曲
張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雲露月光。
秋逼暗蟲通夕響,征衣未寄莫飛霜。
問題:全詩寄託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析:這首詩是通過寫景來抒情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前三句,作者描繪了計時的漏壺在靜夜響起了“丁丁”滴水聲、月亮時而遮住時而又露出、暗處的秋蟲通宵在鳴叫的三幅畫面,這是失眠的女主人公在秋夜的所見所聞,通過這些形象,再結合詩人婉約的詩風,我們可揣測詩人的思想感情為:思婦獨守閨中的寂寞和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叄』 初中語文鑒賞技巧
在中學語文考試中,古詩詞鑒賞往往會成為大部分學生的「軟肋」。那麼從事語文教學的老師就有了新的課題:如何讓學生掌握古詩詞鑒賞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把握詩詞中的意象。一般來說,詩詞中的意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景象兩個方面,人物形象又包括作為描寫客體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通常,人物形象比自然景象更容易激發讀者的共鳴。鑒賞詩詞中的意象,就要把握作品刻畫的藝術形象的內涵,分析判斷出形象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甚至還要判斷其社會意義。
其次,要體味詩詞的語言。鑒賞詩詞的語言,既要理解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表達作用,體會語言美,又要有一定程度的評述。第一,要體味語言的風格特色;第二,要分析詩詞作品中的修辭手法;第三,品悟詩人或詞人煉字煉句的作用。
再次,了解詩詞中的表達技巧。了解詩詞中的表達技巧,不在於辨識作品中運用了哪些技巧,而是在於分析作者運用這些表達技巧所產生的表達作用和取得的表達效果。
最後,要品評古詩詞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寫景抒情類的,一般要品味意境,揣摩情感;托物寄興類的,要辨物明志,把握主旨;憂國憂民類的,要知人論世,領悟情感;思鄉懷人類的,要領悟意象,理解感情;懷古傷今類的,要聯系背景,理解典故;闡發哲理類的,要理解現象,把握本質;送別友人類的,要分析情景,理解情感;邊塞豪情類的,要揣摩語氣,品味內容。
『肆』 初中語文詩歌鑒賞的技巧有哪些
初中語文知識點大全:古詩詞鑒賞詳解
古詩詞鑒賞
古詩詞賞析題在各地中考試題中已出現多年,但筆者參加了幾年本地中考閱卷工作,在古詩詞賞析題的判卷過程中,發現考生得分不太理想。原因是不少考生不了解古詩詞賞析題的特點,沒有掌握有關解題技巧,尤其是解答主觀題找不到思路。其實,這類題有很多規律可循,賞析古詩詞一般要從字詞句、層次結構、修辭手法、表達技巧、感情抒發、意境創設、藝術風格等方面入手,有時還要結合寫作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寫作目的理解分析。
首先,要掌握詩歌類別及其特點。詩按內容和性質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按表達形式可分為古體詩、近體詩(格律詩);按題材可分為寫景(山水)詩、民生詩、邊塞詩、詠史詩、送別詩、羈旅詩、詠物詩、閨怨詩等。詞按風格可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
其次,要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常見的有寫景詩的寄情山水、民生詩的憂國憂民、邊塞詩的奮勇報國、詠史詩的弔古傷今、送別情的思念勸勉、羈旅詩的綿綿鄉愁、閨怨詩的思遠懷人等。如:《春望》抒發了杜甫憂國思家的思想感情;《己亥雜詩》表達了龔自珍對生命意義與價值的積極思考,表達了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考生在復習過程中一定要牢記名家名篇的思想內容,明確詩詞體現的思想感情,做到整體把握全篇。
第三,要把握詩歌塑造的形象(意象)。鑒賞重點在於把握詩中的意象,進而領悟詩歌的意境。意境就是詩人強烈的感情與生動的客觀事物交融,從而表現出的一種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詩人創造意境,常用「寓情於景」和「即景生情」的方式,讀者領悟詩歌意境也應從景、情兩方面去探尋與體味。詩人把抽象的情感寄寓於具體可感的事物之中,這個事物即作者在詩歌中塑造的形象——意象。如:「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詩中的「鶴」這一形象矯健凌厲、頑強奮發、積極向上,具有象徵意義,是詩人自身意志的化身。詩人選取在萬里晴空之上一鶴排雲沖天這一景象,再加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這一高遠的情懷,使得畫意與詩情相互映襯相得益彰,為我們創造了一種虛實相生、超越時空的景象,使得詩歌的境界開闊疏朗,詩人的情感樂觀昂揚,詩歌的格調清峻爽朗。
第四,要了解詩歌的表達技巧。詩歌中常運用修辭手法,其作用大體和其他文體中的修辭作用一樣。比喻為使形象更生動,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擬人為把事物人格化,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借代為使表達含蓄,如「應是綠肥紅瘦」;誇張為了強調和突出,如「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對偶為了增強詩詞的音樂美,表意凝練,抒情酣暢,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古典詩歌中還常常運用到鋪陳、象徵等手法。描寫方式則有:細節描寫,如「何當共剪西窗燭」;動靜結合,如「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虛實結合,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等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如「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借景抒情,如「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寓情於景,如「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情景交融,如「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等等。有時還運用其他技巧:反襯或「以靜襯動」「以動襯靜」,如「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托物言志,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聯想想像,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還有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等。
第五,仔細分析詩歌的語言,注意煉字、煉詞。
王安石稱詩歌之語言為「詩家語」,就是說詩的用語和其他文體用語不同,尤其講究煉字。經典的例子就是「僧敲月下門」,作者「推」「敲」難定,最後請韓愈定為「敲字佳」。周振甫先生在《詩詞例話》中認為:「就這首詩看,敲的該是李凝幽居的門,這個僧可能是作者自指,因作者出家為僧,法名無本。那他在晚上去找李凝,應該敲門,才和幽居相應。從音節上說,『敲』字也較為響亮。」還有「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也有煉字故事,體現出非常好的表達效果:第一,「綠」比其他的字色彩鮮明。讀到此,能為我們喚起一片江南春色;其他各字都比較抽象,沒有這種作用。第二,用「又綠」喚起我們聯想。讓我們想到春草綠時容易引起思歸的念頭,這就跟下文「明月何時照我還」密切呼應。(周振甫《詩詞例話》)所以,在賞析詩歌時特別要注意關鍵字詞的作用。
第六,還要了解名家的語言特點。
如陶淵明樸素自然、杜甫沉鬱頓挫、白居易明白曉暢、李白豪邁飄逸、王昌齡雄健高昂、杜牧清健俊爽、王維詩畫一體、溫庭筠綺麗香艷、高適悲壯蒼涼、李清照婉約凄清、陸游雄渾悲壯等。
總之,賞析古詩詞時,既要從整體把握,又要從局部入手;既要抓住主題,又要關照形式;既要掌握詩內,又要了解詩外。這樣才能得心應手,達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