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九年級初中語文同步寫字訓練全一冊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哪裡可以買
淘寶。
1、首先打開淘寶,登錄淘寶賬猛好並號。
2、其次襪首點擊搜索欄搜索九年級初中語文同步寫字訓練全一冊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3、最後選擇自己需要的一款產品下單枝跡等待到貨即可。
⑵ 語文課究竟要教什麼呢,該怎麼上
1、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類。有學會漢語拼音、會用語文工具書、能說普通話、能正確流暢地書寫漢字、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等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較強的閱讀能力、流利地表述自己的意思的能力等。2、綜合實踐類能力。有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力、主動探究學習、實踐中運用語文能力、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等。3、素養和方法類。包括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想方法等。4、情感態度價值觀類。包括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等。如果把以上內容再進一步濃縮的話,語文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等能力、學習及思維的方法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如果把「學習及思維的方法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歸入到「思」裡面去,那麼,語文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五個方面的能力。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語文學科的教學任務不是以傳授知識為主,也不是培養本學科解題能力的,它是以語文素養為立意的學科,它旨在培養學生為適應社會和自身發展的一些基本能力。它是以培養和提升人的基本素養和品質的學科。如果我們的教師的教學設計與實施不是以此為目的的教學,那我們的教學就可能有問題。據我的調查,我們相當一部分語文老師的講讀課還是這樣的套路:瀏覽課文,在每一自然段前標出序號,和學生一起,一問一答地畫出段落層次,總結段落大意,歸納中心思想,分析寫作特點等等。我不是說不能這樣教,而是說這樣設計的目的何在,為了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效果而設計。同樣的教學設計、一樣的教學行為可能會因為目的和對象的不同而使效果大相徑庭。如果是以疏通文章大意、講解文章內容、分析語言特點等為目的,這就嚴重偏離語文學科的總目標,這樣的語文課就可能不是語文課了。還是這樣講,如果是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語文基本素養和能力的,那就是一節語文課。
不管是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堂,還是九年級的語文課堂,語文的教學無非是「聽、說、讀、寫」等形式進行的。讓任何一位老師離開「聽、說、讀、寫」去教語文課,想教的像語文課肯定是比較困難的。「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和形式應該是沒有多大異議的。我今天提出的語文課教什麼也包括這四個方面,但是我要提出一個更為重要的內容——「思」,語文教學不能沒有「思」,而且還應該以「思」為核心,圍繞著「思」進行語文教學。這里的「思」內涵很豐富,可以理解為「思想」、「思維」、「思考」,也可以理解為「思緒」、「情思」等。「思」可以通向自我澄明和自由,可以通向公共知識與法度,「思」能讓我們的語文教學目標——「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得以實現。語文教學要用「思」去創造一個既豐富多彩又富於意義與價值的的語文生活。語文教學因為「思」的存在而靈動,語文教學因為「思」的凸顯而柳暗花明。「聽、說、讀、寫、思」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我們的語文教學因以培養「聽、說、讀、寫、思」五大能力而成為真正的語文課堂。
語文課教什麼?「聽、說、讀、寫、思」。這就是我對語文課的理解。語文課就是教學生會聽、會說、會讀、會寫、會思的能力。具體的聽、說、讀、寫、思所承載的知識與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的能力相比,可以說它的重要性已經微乎其微了。就像小雞已經學會覓食的本領,食物對它還是問題嗎?小貓學會了釣魚,魚對於它來說還是問題嗎?然而,反思一下我們的語文教學,是這樣做的嗎?你現在的課堂是為分析課文而分析課文,還是為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的能力而分析課文。你的「聽、說、讀、寫、思」的教學旨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思」的能力還是在以記住你所教的知識內容為主呢?
基於以上理解,我認為,語文課教什麼?基於能力和情感目標的教學設計——「聽、說、讀、寫、思」的能力訓練。語文課就是教學生如何聽、如何說、如何讀、如何寫、如何思。
三、語文課怎麼教
既然語文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等能力。那麼,語文教學就是要圍繞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的能力及品質去教,圍繞培養學習及思維的方法和習慣去教,圍繞讓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去教。
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思」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聽、說、讀、寫、思」五個方面是以「思」為核心,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不能任意偏廢。
(一)關於以「聽」的能力為立意的語文教學
關於「聽」。「聽」是學生應當具備的一項重要語文能力,「聽」與「讀」尤其在獲取信息方面發揮著同樣不可忽視的作用。只有明確了傾聽訓練的價值,教學活動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為師者必須讓學生明確:具備一定的傾聽能力,是廣泛而准確地獲得信息和掌握科學知識的需要;是積極從事交際活動,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需要。在日常口語交際活動中,只有學會傾聽,善於傾聽,才能在與他人交談時作出積極准確的應對。
在語文教學中,「聽」通常是指學生上課時注意聽教師講,是一種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聽」。但筆者認為「聽」的教學不僅僅是這些。語文教學上的「聽」應該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培養學生「聽」的興趣,二是培養學生「聽」的態度和習慣,三是培養學生「聽」的方法。
要培養學生「聽」的興趣,要求語文教師上課要生動、有趣,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發揮聽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要廣泛地聽,不僅聽老師的,也聽同學的。聽的形式可多種多樣,例如回答問題、朗誦課文、開展辯論、講故事等;聽的手段有錄音、影視、錄像等。從而養成學生主動接受、敢於質疑的習慣。
第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聽」的態度和習慣。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時,要了解學生,根據不同的個性選擇不同的方式來加以引導。使學生學會在聽的過程中,用點頭、微笑、贊許、關注的眼神來注視對方;用表情及簡短的語言來啟發對方;不輕易打斷對方的話;允許對方發表和保留不同的意見,不對別人進行譏笑或人身攻擊。
第三,要培養學生掌握「聽」的科學方法。要求學生集中精力,面對說話的人和所表述的話題,注重喚起相關的知識、資料、概念和想像,形成與有關這個話題相關的互動。圍繞對方說些什麼,為什麼這樣說;對所聽到的詞句及重點都要有心理反應和認知上的反饋;在「聽」的過程中能夠進行快速地總結和評價,對所聽到的內容,能區分主次,自覺形成整體觀念,從而在心中牢記需要記憶的內容。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學生把教育看成自己的需要而樂於接受時,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任何教學活動的開展和教育願望的實現,都必須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前提的。學生傾聽水平的提高和良好傾聽習慣的教育養成也不例外,教師應注重學生傾聽樂趣的培養,把學練傾聽轉化為學生的內心需要,這樣,傾聽訓練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生學會傾聽,使學生善於傾聽乃至樂於傾聽,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摒棄應試教育心理,不要因為大型考試很難進行「聽」的測試而遺忘「聽」的教學,樹立全面發展的大語文教學觀,要滿懷信心、持之以恆地抓好學生的傾聽訓練,不可產生一蹴而就、急於求成的想法。
(二)關於以「讀」的能力為立意的語文教學
大部分語文教師在課堂上還是比較中重視課文閱讀的。設計朗讀、精讀、泛讀、略讀等教學環節,但很多老師進行這些環節時可能是隨意的、目標是模糊的,可能僅僅是為完成讀課文的內容而忽視「讀」的能力的訓練,或者是僅僅把「讀」作為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手段,或者是沒有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以「讀」的能力為立意的語文教學訓練。筆者認為語文教學上的「讀」,應該把重點放在朗讀、精讀、泛讀、速讀的能力訓練上,而不是僅僅是讀讀課文,為講解分析做鋪墊。
朱熹在《讀書三則》中說到:「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可見「讀」是一種口、眼、耳、腦並用的語言訓練形式,是語文教學的一把重要的鑰匙。
語文教材上的選文大部分都具有典型性、科學性、實用性等特點。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讀」的趣味點,對範文的謀篇布局、風格特點、題旨意境等進行生動的分析和點撥,使學生想讀、愛讀,最終達到理解文章、達到為我所用的目的和能力的提高。
注意拓寬學生的閱讀面,訓練學生泛讀能力。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籍,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提高課外閱讀量。在泛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學生讀書的速度,培養速讀的能力。
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是語文教學的難點。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掌握了方法,就掌握了金鑰匙。」因此,教會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是終生受益的事情。有步驟的閱讀方法包括讀書、理解、領悟、應用四個階段。首先是讀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是理解,訓練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能夠快速地掌握書本內容的結構、思路、特點。其三是領悟,注重讀後有所啟發、有所領悟、有所感觸、有所創新,能寫出自己的體會和感想。其四是應用,將書本的知識和自己的體會運用在實際生活和學習當中,提升自己對社會和人生的認知度,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三)關於以「說」的能力為立意的語文教學
語言是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用語言來表情達意的過程就是「說」。教學上的「說」,不僅僅是教師的「說」和學生的「說」,更不是教師授課,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語文教學上的「說」,應該是一種學生主動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思想的技能訓練。因此,這種「說」的能力的培養,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一定的時間、任務、環境、標准來進行。
在課堂內進行「說」的訓練。首先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使學生明白「說」是進行思想交流和感情溝通的最根本途徑。懂得在我們生活、學習和工作中「說」的重要性。課堂上要想方設法為學生營造「說」的環境,充分給學生「說」的機會。在課堂內進行敘述、說明等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復述課文、介紹自己、口頭描述周圍的人和事等;如果進行各種朗讀和表演活動,可以結合課本中散文、詩歌、劇本、小說等不同語言特色,使課堂教學適當地小品化、朗誦化、故事化。對學生「說」的內容、膽量、聲音、感覺、姿態等方面進行有系統地訓練。此外,還可以在課堂外進行「說」的實踐。如在班主任的支持和配合下,經常舉行小型主題班會、故事會、演講會、辯論會、詩歌朗誦會等以「說」為主的活動,培養學生快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也可以在取得家長支持的前提下,適當布置「說」的家庭作業,促進學生說得清楚、准確而富有表現力。
(四)關於以「寫」的能力為立意的語文教學
「寫」可以理解為「寫字」,也可以理解為「寫作」。
首先說寫字。電腦是現代文明的一大標志,但對漢字書法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但如果認為有了電腦打字就無需寫好字,這是十分錯誤的。首先書法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一部分,需要繼承和發揚。其次,在社會中,在學校里,無論考試還是招生、招聘、就業等很多時候,電腦就無法代替手寫,因此書寫也是一個人必備的生存技能之一,寫一手好字可能會增強一個人在社會上的競爭力。但是,據有關部門統計,當前社會,人們的書寫能力嚴重下降,各階段的寫字教學的重視程度也很不均衡,中小學生的寫字水平也在不斷下降。因此,當前語文教學應當加強寫字教學,要讓學生認識到寫字的重要性,不同年級應該根據不同的學段因材施教,開展各種活動,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讓每一位學生寫出一手漂亮的漢字,陶冶學生追求美、熱愛美的情操。當然,教師也要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力求寫規范的漢字,並持之以恆。
再說「寫作」。如果說「寫字」是追求外表美的話,那麼「寫作」就是追求心靈美。寫作應該是一種心靈的傾訴,思想的外現。寫作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正常生存能力,也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活動,是一種反應出一個人各方面能力的綜合性思維活動,真正的寫作應該是一種輕松而又愉快的學習或生活過程。但是,當前青少年的寫作能力不容樂觀。按語文課程標準的規定,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進行寫作訓練。據我的調查,當前中小學生的寫作問題還是比較大的,如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對作文的興趣越來越弱。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作文的內容越來越虛假,甚至胡編亂造,作文模式僵化,語言空話、套話連篇。相當一部分學生懼怕寫作文、不會寫作文、編造作文,甚至抄襲作文。學生感受不到寫作的快樂和幸福,語文教學的寫作是為考試作準備,而不是為生活和工作做准備。因此,當前語文教學中「寫」的教學問題是比較大的,因此,要大力改變當前的語文教學的「寫」的現狀,讓「寫作」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讓學生喜歡寫作,會創作。這應該是我們語文教學應該完成的任務。
我認為語文教學上的「寫」,應該是一種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達意的創新方式,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心理、行為及情緒的宣洩過程,應該是學生正常的常態的思維活動,也是學生思想和意識的外顯過程,更是學生進行審美和創造美的一個美好過程。但是,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寫」往往只是一種學生被動的應試訓練。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平時就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思考其中的情與理;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教學就不能是一個教師出一個作文題,學生寫一篇文章的過程,而應該是一種師生共同探討人生、抒發理想、各言其志的的過程;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對於一個「初寫者」,教師要當好師傅,要把基本的寫作技法教給他,讓他入門;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集中思維、創新思維等能力的訓練;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就不能為講課文而講課文,而應該把「聽與說」、「讀與寫」結合起來;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不要讓我們的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考試書」,而應該引導學生「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就應該和學生一起讀大師的作品,聆聽大家的教誨;教師應該和學生一起抒發自己的心靈感悟,表達自己的愛恨情仇。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生才會越來越熱愛生活、懂得生活,擁抱生活,才能越來越睿智、聰慧、人文、快樂等等。如果我們做到了這些,我想,我們的學生是會幸福地學習的。
⑶ 餘映潮文言文
一 《語文名師經典課堂》 主編 劉遠
《語文名師經典課堂》收錄了眾多語文名師的教學案例,各具特色的教學實錄在這里熠熠閃光,顯示著我國中語界大師、名師的教學風采。
這套書凝聚著從於漪、錢夢龍、寧鴻彬等老一代語文名師到黃厚江、李鎮西、程翔、程少堂、李衛東、蔡明、王君、鄭桂華等再到更為年輕一代的優秀語文教師們的心血與智慧,表現著我國好幾代語文名師在語文教學實踐與研究方面前仆後繼、辛勤耕耘的奮斗歷程。
《語文名師經典課堂》用大量珍貴的、優秀的案例覆蓋了語文教學界對中學語文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文學作品、文言文詩文作品和作文指導的教學思考、教學實踐與教學研究。為語文教師、特別是為年輕語文教師提供了極好的示例與研究的範本。
此套書共有五冊,分別為七年級上、下,八年級上、下及九年級全一冊。
二 《初中語文智慧課堂》 主編 餘映潮 張水魚
《初中語文智慧課堂》叢書是一套立足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立體呈現教學智慧的精品圖書,共五冊。本套叢書名師薈萃,流派紛呈,課例豐富,體例新穎,勾連課堂整個陣地,實踐成果與理論解說相映生輝,堪稱經典,是行業內難得一見的課堂教學必備書。它適用於教學一線的語文教師,教科室研究人員,各師范院校課程與教學法研究專業的師生們閱讀品鑒。
課堂是一個寶地,它既是一塊可以種植的肥沃田野,也是一座蘊藏豐富的礦山;它既可以種植,也可以開采。觀察課堂,閱讀課堂,闡釋課堂,調整課堂,創造課堂,充實自己的教研生活,豐富自己的教育人生。
「語言學用課」應當怎麼教?—— —以《散步》的教學設計為例■ 程韶榮閱讀課怎麼教,我們常常大而化之地採取文學賞析課的一種模式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走出文本,結果是語文課千篇一律,大同小異,讓學生味同嚼蠟,所得甚微。
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復雜的,但淡化對課型的認識卻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 關於閱讀課的課型,似乎沒有定論,各家說法不一 餘映潮老師從不同的角度將閱讀課分為四組:第一組,教讀課,自讀課;第二組,朗讀課,說讀課;第三組,語言學用課,文學欣賞課;第四組,學法指導課,探究性學習課 ①其中第三組最值得關注 語文課究竟是文學課還是語言課,還是二者交融的課,還是其他什麼課,歷來爭論不休 但較多的聲音和實際教學更傾向於文學課,因而往往忽略、輕視、疏遠了語言課,很少見到「語言學用」的課型也就不足為怪了 而新的「課程標准」是十分強調語言學用的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的「課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 培養語感發展思維」,「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 」由此看來,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和運用語言是必須完成的基本任務,但重文學欣賞而輕語言學用的現象普遍存在 有鑒於此,我們邀請江蘇省東台扒正市唐洋鎮中學王秀娟老師專門設計了一節《散步》的語言學用課,以進行這方面的專門探索 《散步》在蘇教版教材中安排在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課型是自讀課文 作為散文的自讀課如何進行語言學用的訓練呢? 王秀娟老師最初的春吵悔教學目標是明確的,但由於是第一次嘗試,不知語言學用的課究竟該如何上,所以大思路 大框架還是跳不出文學欣賞課的模式 初稿由三個板塊構成:一是點評人物,觸摸親情 重在討論慈祥的母親,賢惠的妻子,孝順的「我」,活潑可愛的兒子這一家人,最後歸結到濃濃的親情 二是探究分歧,感受責任 主要圍繞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分歧,然後轉到中年人的責任上,再聯系現實進行討論 三是欣賞美景,感悟生命 教者抓住開頭碰族對初春美景的描寫,品味用得精妙的詞語,品味「景語」中的「情語」,從而感悟生命的生生不息 教者對語言的學用問題是想落實的,除了第三板塊對詞語的欣賞品味之外,第一板塊在點評人物時正好涉及幾個對稱句,就此講析其特點,並讓學生尋找類似的句子 語言學用與內容賞析出現「油水分離」的現象,至於訓練也僅僅到朗讀的層面為止 這一處教學環節的安排,顯然有一種硬貼上去的感覺,是為「學用」而「學用」,與前後教學環節不協調,不自然 我們建議她大膽重新設計,一定要強化 凸顯「語言學用」的特點,淡化對文本內容的分析 第二稿在保持原來三個板塊的基礎上作了以下調整:第一板塊突出了「整體勻稱的句式」,其中對句式進行了新的分類—— —景物描寫句 人物描寫句 記敘性的句子 議論性的句子等,歸納對稱句在描寫 敘述 議論 抒情方面的不同作理念·觀點說文論語 /[email protected] t 17 2011. 8 用,讓學生當堂摘錄到積累卡中(卡的內容包括好詞、佳句和美段的摘錄和賞析);第二板塊仍然為內容分析;第三板塊改為美點尋蹤,就開頭寫景部分品味,讓學生抓住一些詞語慢慢發現其中的妙處,如有點有面、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景有情等。 這次調整在語言學用上是進了一大步,板書也赫然出現「飽含深情的詞語、整體勻稱的句式、詩情畫意的段落」, 但內容的理解用時過少,而且常常被人為割斷;有時是「 *** 裸地」孤立地進行語言的品味, 未能與賞析內容自然交融。
這是在調整中矯枉過正的正常反應,需要再次進行「冷處理」,使語言學用課既凸顯語言因素又不「戕害」文意的理解和把握。怎樣使兩者之間變「油水」關系為「水乳」關系,這是面臨的又一新的挑戰。
第三稿整體教學框架依然未變,但在教學方式的處理上有了蛻變。第一板塊在研討文意的過程中, 自然而然地引導學生關注一系列詞語,如「摸摸」「信服」「委屈」「蹲」「熬」「太遲了、太遲了」「總算」「慢慢地,穩穩地」等等,再聯系已經學過的課文類似的例子,加深了印象,當堂積累到卡上去。
其次是關於對稱句的訓練。 第二板塊是問題探究。
第三板塊學生美點尋蹤,把發現的寫作技法寫在積累卡上。我們來看第一板塊中的一個片段:師:剛才有個同學提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句子:「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這句話在句式上有什麼特點呀?生:對稱的。師:這樣的句子文章中還有嗎? 找到了就畫上波浪線。
整齊勻稱的句式是本文語言的一個特色。 (板書:整齊勻稱的句式)大家在讀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這樣的句式有什麼特點?生:朗朗上口 很和諧 富有音韻美。
師:對稱句可以用來進行描寫 可以用來敘述事情 可以用來發表觀點 也可以用來抒發感情 回憶一下自己積累過這樣的句子嗎?師:我們要留心生活 學會積累 老師來說幾個。① 樹葉兒卻綠得發亮 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 」 山朗潤起來了 水漲起來了。
」這是景物描寫的對稱句。②黃宏說: 眼睛是黑的 心是紅的。
1、重視識記,忽視理解。
從古詩文閱讀教學課堂來看,記憶在古詩文學習中佔有很大的比重。學生有語:語文學習有三難:一怕寫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樹人。
占古詩文篇目大頭的文言文何以讓學生如此畏懼,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年代久遠,部分文言晦澀難懂,加上老師的教學方法失當,片面強調記憶,忽視了對文章內容、主旨、背景的理解。重視識記本無可厚非,但是用僵硬的方法對待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罪莫大焉。
2、重視應試,漠視涵養。在實踐操作中,很多老師把更多的精力交給了中考必考篇目,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必考篇目的字詞句的解釋翻譯上,對於古詩文的內容的理解,相關篇目的聯類相比研究不多。
在學生的閱讀視野里,古詩文是一個個單獨的個體,而不是血脈相連紋理相同的共同體。教師往往通過研究中考試題的命制特點而不是根據篇目的特色決定自己的教學重點。
3、重視串講,誤解誦讀。在中學古詩文課堂,串講式大行其道。
雖然串講有其特有的優勢,但是篇篇文章都串講不但顯示了教師教學能力的缺乏,還大大降低了學生的聽課效率。讓學生形成了思維的定勢:認為古詩文學習就該這么學,古詩文學習就是僵死呆板的。
開明點的老師推崇唱讀,認為三味書屋裡的壽鏡吾先生把頭拗過去的動作非常傳神,堪稱誦讀的標志性動作。其實唱讀拖腔拉調,搖頭晃腦,念讀呆板平直,生硬冷漠,這些實在不能發展學生讀的能力。
通過以上我們不難看出,在古詩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候了。而從教學內容的角度來看,其謬更大。
在我國古詩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面對一篇篇包含字詞句篇、語修邏文等諸要素的文章時,在確定究竟應該教什麼方面往往顯得頗為茫然。要麼什麼都教,面面俱到,要麼四下放手,盲目隨意。
其實,語文學科是知識性學科,更是實踐性學科。語文學習以發展智慧技能為旨要(古詩文教學尤其如此),教師教學的關鍵是交給學生分析、理解和鑒賞詩文的思想內容與語言形式的智慧技能。
要達成這些技能,教師就必須把美讀方法和實踐當作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傳授給學生,授學生以閱讀古詩文之漁。 從教是為了達到不教的目的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古詩文閱讀教學的課堂需要從陳述性知識的灌輸轉變到程序性知識的理解把握上來。
指導學生學法本來就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在教學內容的確定上,不能把目光僅僅局限於字詞句的翻譯和理解之上,不能把自己的關注的重點放在文章內容、含義、背景的解析上,而應該把自己的教學內容確定在如何指導學生美美的學、美美的閱讀古詩文上。
指導美讀,是教師教學不可缺少的教學環節,更應該成為教師古詩文教學的首要教學內容。 美讀有助於形成方法。
《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總目標里強調,要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這多種閱讀方法當然包括古詩文的閱讀方法。
但是《語文課程標准》對古詩文閱讀的要求僅僅定位於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其實,藉助工具書閱讀只能掃除閱讀障礙,實在無法達成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知識與技能之外的目標。
因此,教師必須在指導學生古詩文閱讀方法上面尋找突破。學生熱愛的祖國語文,既包括祖國的現當代語文,也應當包括古代語文,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古詩文。
養成古詩文學習的基本方法,是《語文課程標准》的根本要求,當然也是語文教師責無旁貸的任務。但是,一般的語文教師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方法仍然沿襲這最簡陋最初級的方法,即讓學生通過工具書的幫助,明曉古詩文的大意。
至於文章背後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往往有老師親自操刀包辦。這樣方法的割裂使古詩文閱讀課堂低效化,學生因為無法掌握美讀的方法而舉一反三,更不能以己出發,體味文本的情、趣、理。
美讀能夠促使學生聽韻知意。 我們知道,古詩文除了因為年代久遠的原因令學生難以理解的負面因素之外,還有凝練暢達、音韻和諧、意味深長等鮮明特點。
讓學生美讀,不但可以再現漢語言在音韻上的節奏之美,更可以通過意會感受到文字字音背後所傳遞的意象之美、情境之美。比如,有的老師教《記承天寺夜遊》,把一篇敘事描寫的文章改編成一組組短句,變形組合而成為一首敘事詩。
學生通過讀短句中的關鍵詞句,不但能夠理解作者賞月尋友的急促以及月色澄白如練的畫面,其中的閑散灑脫也在美讀鑒賞之中得以領會。相比那些貼標簽而得到的所謂閑人的三種四種解讀而言,這種感受不但真實而且令人印象深刻。
美讀能引導學生走進文本。 美讀的過程,是讀者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里,讀者與文本發生精神的遭遇,用自己的生命律動去探究文本的美點。古詩文具有獨特的文氣和情氣,美讀意味著讀者披文入情,由悅耳悅目到悅心悅意之境,又由悅心悅意到悅志悅神之境。
比如餘映潮老師教學《三峽》一文時候,他並不像有的老師那樣貪圖表面的熱鬧,而是表現出相當的沉穩和細致,把美讀作為學生走進文本的重要內容來落實。他不但讓學生注音朗讀,還讓學生誦讀譯文。
他指導學。
⑷ 九年級中學教材全解語文多少錢一本
我們這里賣的是26.8元一本,書店裡便宜兩塊錢,不同地區與差異嘛,僅供參考。而且我發現,淘寶上的比較便宜,可以考慮,如果急需的話,還是不要吧。
⑸ 九年級上學期的數學語文英語物理政治歷史化學書一共要多少錢
你好,我是09年初中畢業的。八年級語文書比之多0、65。語文下冊4、35;政治全一冊9、10;歷史上9、55下7、80;其他書被表妹借走了…參考價的有八年級生物下6、75;九年級化學上10、15;地理八年級下5、9;單位元。希望可以參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