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一般來說,多數兒童的學習興趣都是在學校和教師的教育下,受正確的學習動機支配而產生的。這說明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有很大的自發傾向,但更主要是靠老師的教育和培養。
那麼,怎樣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首先,教師、家長應通過觀察、談話、作業、分析等方法,了解孩子喜歡學習哪些功課,不喜歡學習哪些功課。不喜歡學習某些功課的原因是什麼,是否一直都不喜歡。這樣,就可以深入了解他們興趣發展的趨向,做到心中有數,然後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其次,開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動,使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激發求知的慾望。需要越強烈,興趣就越濃。反之,興趣越濃,需要就越強烈。而動機則是滿足需要的驅動力量。所以,要想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激發求知慾的需要,從而產生滿足求知的動機。因此,老師和家長要經常對小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引導他們明確學習目的,使學習變成自覺、強烈的需要,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同時,要保護他們的好奇心理,鼓勵他們大膽地提出問題,進行創造性的思維活動,不斷地激發他們的求知需要。對於某些內容比較枯燥無味的科目,要講清楚學習本科的重要意義,教育他們把自己的學習同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緊密聯系起來,使個人的學習興趣服從祖國的需要。
第三,針對小學生興趣的特點,設法控制他們的學習情緒,使他們的興趣逐步趨於穩定。小學生學習興趣有四特點:
一是容易激發起來,但很難維持穩定,他們的興趣容易受教師的影響。例如:某個老師講課形象、生動,學生興趣盎然,換另一個老師講課方法欠佳,學生的興趣會驟然下降。
二是興趣容易廣泛,但難於集中。小學生往往什麼都想學,樣樣都感興趣。他們今天喜歡這個,明天又喜歡那個,缺乏一個中心的興趣。
三是容易產生偏科思想,小學生不容易理解學習要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很容易受一時的喜愛而偏科。
四是和教材的難度有關。在學習過程中,如果他們感到教材的內容很簡單,掌握知識不會感到困難,作業負擔又不重,那麼,他們就會感到沒有什麼知識可學,因而缺乏學習興趣。反過來,如果他們覺得教材內容難於理解,作業過多過深,他們感到負擔重,就會產生煩躁、焦慮、畏難的情緒,甚至會產生抵觸學習的行為。
小學生這些興趣特點同他們的情緒發展不穩定有關,事實上,學習興趣是學生的情緒在學習中的表現。因此,教師和家長要時刻注意學生的情緒,要讓他們的學習情緒經常保持飽滿、積極、穩定。這樣,才能使他們興趣高漲、強烈、持久。
第四,採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吸引小學生學習的興趣。具體做法:
①增強學習科目的吸引力,可以舉辦一些學科知識的小型展覽,學生優秀作業、作品及成果展覽等;
②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教師講課要盡可能用兒童語言,做到生動、有趣,富於感染力,易於接受。
③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消除心理障礙,並在學習方法上給予具體指導;
④給兒童講清楚參加該項活動的意義,要讓他們親自動手,通過他們自己積極活動,看到自己活動的成果,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小學生有效能的興趣;
⑤組織小學生參觀、訪問,使他們明白自己學到的知識在實際運用中的作用;
⑥經常向學生介紹科學家學習興趣的故事,不斷鼓勵和表彰學生的好學精神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興趣不是生來就有的,要做好一切,興趣最主要。就此問題大家來談談自己的見解。
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學習成功的秘訣,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慾望的基礎,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好壞都有直接的影響。所以,我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年齡特點,採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利用有效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來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因此,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將所要學的理論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使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直觀的豐富的客觀事物為載體,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親切感,使他們體會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著數學
如教學《認鍾表》一課,認讀鍾面上所表示的整時是這節課的一個難點,學生在生活中雖然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教學伊始通過創設龜兔賽跑誰贏了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看時間的需要,並利用已有知識試認時間,在此基礎上展開新授。其次,課中注意在大情境中創設不同的小的問題情境:藍貓參加森林運動會看到的龜兔賽跑、小豬參加森林運動會的時間、幫藍貓修鍾表,使學生對探索新知保持濃厚的興趣,在探索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火花不斷發生碰撞,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學習活動,對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也能積極思考、積極討論、積極交流。
二、用形象生動的語言來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的教學內容較抽象、枯燥、無味,它沒有形象生動的語言及生動的故事情節,不易引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生認數和記數時,我採用具體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為了讓學生記住數字1—9的字形,我教學生背誦順口溜:「1象粉筆,2象鴨子,3象耳朵,4象小旗,5象鉤子,6象口哨,7象鋤頭,8象葫蘆,9象蝌蚪。」以此來幫助學生記住字形。通過這樣的教學,賦予數學內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將數學的知識滲透到童話的故事中去,從而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三、 利用學具操作激發學習興趣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學生思維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常常需要藉助動手操作。動手操作過程是知識學習的一種循序漸進的探究過程。學生通過操作具體的材料,建立豐富的表象,並在操作的過程中積累經驗,這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滿足了學生好奇、愛動的心理特點。如教「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應用題」時,讓學生先擺10個三角形,然後在下面擺6個圓形,並向學生說明擺的時候要從左邊起,把圓形和三角形一個對著一個地擺。教師問:「哪一行擺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圓同樣多?請你們用手指畫一畫,同桌互相檢查一下,看看畫得對不對?再畫出三角形比圓多的部分。」接著問:「同樣多的有幾個?三角形比圓多幾個?」再啟發學生想,三角形比圓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組成的?多的部分是幾個三角形?從而使學生直觀地看出三角形多,圓少,三角形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和圓同樣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圓多的部分,從而體會到多的數能分成兩部分,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四、 利用數學游戲激發學習興趣
好動也是低年級學生的天性。游戲恰恰符合學生這一特點。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內容,恰當引用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游戲中探索和應用知識。使學生在數學游戲中,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在游戲中品嘗獲得成功的樂趣。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啟發了學生的創造力,為他們學數學,愛數學創造了條件。如學習觀察物體時,我先讓學生學生做玩積木的游戲,一個學生說口令,一個學生擺積木,通過多次的游戲,讓學生很快學會在不同的方位觀察物體的表面是不相同的.
在教學中,通過做有趣的數學游戲,讓他們數學游戲在玩中學,能把學生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收到較好的效果。如:口算練習時,常用的有視算、聽算、對口令、開火車等,再增加「打手勢」、「悄悄算」、小組競賽、「森林醫生」、「口算大王」、「優秀郵遞員」等,氣氛會更加熱烈。
五、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對具體形象的實物比較感興趣,因為具體形象的東西直觀生動,給人的印象深刻,所以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上課,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於學生對數學教學內容理解和掌握,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的直觀性、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難懂的內容變得易於理解和掌握,能取得傳統教學方法無法取得的效果。
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化難為易。如:在教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時,我通過製作幻燈片《植樹》,讓學生知道36人植樹,每3人一個組,可以分成幾組?讓學生很直觀的就看出:用36除以3來解決問題.學生興趣濃厚,掌握較好.
六、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來激發興趣。
低年級學生容易產生「喜新厭舊」的情緒,在教學中我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方法進行教學,給學生以新異感,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如:通過講故事、設問或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用多媒體教學、直觀教具、數學游戲、課堂提問、練習形式多樣化……等方法,使學生不會產生厭煩感,從而提高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並保證數學教學的順利進行。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能驅使學生自覺地,積極地追求對新事物的認識,克服重重困難,解決數學問題。事實證明,激發興趣,是學好數學的根本保證。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⑵ 淺談怎樣提高中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一、實施賞識和情感教育,誘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人的潛意識都存在一種積極向上的潛質。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態度,由於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關系不同,人對客觀事物便抱有不同態度。有積極的,包括愉快、滿意、喜愛等等;有消極的,包括厭惡、憤怒、憎恨等等。對於學生,情感有時成為學習的動力,有時卻成為阻力。在教學中,情感的積極性和消極性同時存在。如果教師能夠利用積極的情感,抑制消極的情感,要讓學生學好語文,並非難事。基於上述認識,實施賞識和情感教育十分重要。
首先,教師要充分尋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鼓勵,賦予他們真摯、純真的愛。理解和熱愛學生,對教師來說,大而言之是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小而言之則是教師的修養,是師德。教師對學生要充滿愛和賞識,這種出於真摯的「賞識」,一旦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就會產生極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這種「賞識」的對象包括各類學生學習語文的各個方面。比如說朗誦、寫作、閱讀等,在表達形式上,可以在接觸、交談(交談環境要適宜,氣氛要和諧)中,對他們表示一種信任和賞識,以產生情感上的促進作用,激發學生形成興奮中心,產生自信。隨之要給予具體的、有效的指導或幫助。一旦發現學生取得教師所期待的進步,教師要及時地表示肯定或贊同,以便為下一次新的進步作好心理准備。
其次,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對於那些討厭語文學科,學習有些掉隊,存在著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學生,應實施「傾斜政策」。當然分寸要得當,要使全班同學理解教師的用意和誠心。如果在尊重這部分掉隊學生自尊心方面處理得慎重、科學,不但能激發他們迎頭趕上的信心,而且能自然地融洽師生之間、差生與其他同學之間的感情,使他們感受集體的溫暖和力量。當然,決不能因此而對他們有所遷就和放鬆,相反的更應該從嚴從實要求。而這個「嚴」「實」又是植根於教師對學生純真的愛和高度的責任心之中,使學生也能理解和接受,達到動之以情的效果。再次,應充分運用表揚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學習語文的具體好處,激發他們產生樂於學習語文的心理,從而重視語文學習。同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消除語文難學的偏見,盡快擺脫學習語文束手無策的困境。
二、調動內外因素,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好語文的先決條件,有興趣,才能高高興興地去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即使遇到困難,也能自覺鑽研,加以克服,並把它當成樂事來做。
1.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學習目的的教育。興趣的形成和鞏固,要建築在明確的目標基礎上。要利用各種形式,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懂得學好語文的重要意義,進而使他們明確學習目的,把語文學習與個人前途、家庭利益、國家四化建設、民族命運聯系起來,為自己學不好語文而內疚、自責,從而激發學好語文的動機,使消極因素轉變為積極因素。
2.以語文教師自身的教學實踐激起學生的共鳴,進而感染學生,逐步形成學語文的興趣。如教師和藹可親的教態,善於控制和表達自己的情感,主動創造民主、融洽的課堂氣氛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創設使學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調動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注意,在其樂融融的氣氛中獲得知識、陶冶情操。要充分發揮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並輔之以教師得當的教材處理和動情的朗讀引導、恰當而富於啟發性的提問、清晰美觀的板書等等。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歡迎你上語文課,喜愛語文課,學語文的興趣也將會日益形成和加深。
3.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發揮的機會,從而激發對語文的興趣。如組織學生出小組牆報、班級黑板報、辦手抄報、講民間故事、成語接龍、答記者問競賽等。事實上每一位學生都有其特長和優勢,有的字寫得清楚、工整,有的普通話講得標准、流利,要讓他們盡情發揮語文的點滴特長。教師還要及時發現學生細微的進步,及時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和鼓勵,並與其他同學一起享受成功的快樂。當學生要完成一項任務之前,教師要估計到他們會遇到的困難,並及時給予熱忱的啟發式的指點和幫助。如果說存在「興趣—克服困難—成功」的公式,那關鍵一環就是「克服困難」,教師必須把好這一關,既不能包辦代替,更不能袖手旁觀。
總之,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要充分利用、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輔以恰當的引導,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⑶ 興趣:怎樣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下面是有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 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方法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方法(一)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興趣是一種個性心理特徵,它是在一定的代寫職稱論文情感體驗影響下產生的一種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人們對感興趣的事物,便會主動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當成負擔,而且會廢寢忘食,樂此不疲地去干。所以,興趣是推動人去尋求知識和從事工作的一種內驅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有了興趣,就可以形成一種獲取知識的強烈慾望,在這種慾望驅使下 ,能夠輕松地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自然地由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學習,甚至把艱苦的學習看成快樂的享受。因此,語文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學生對語文這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是一種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師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要了解學生實際,了解他們學習語文的目的、態度、習慣、方法、興趣、愛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徵。生活在改革開放時代的初中生,自主意識增強,他們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緒復雜、情感豐富、對未來充滿幻想、求知慾旺盛、記憶力好、渴望通過學習獲取知識。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學習習慣不穩定、會產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根據學生特點,在教材中從適當的角度尋找學生學習的興趣點,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首先,教師要充分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多鼓勵他們,賦予他們真摯、純真的愛。理解和熱愛學生,對教師來說,大而言之是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小而言之則是教師的修養,是師德。教師要創造條件,如組織學生辦手抄報、講故事、成語接龍、答記者問、辯論會等,使每個學生都有發揮的機會,從而激發對語文的興趣。教師要善於發現每位學生的特長和優勢。有的學生字寫得好,有的學生普通話講得標准、流利,要讓他們盡情發揮這些特長。教師還要及時發現學生細微的進步,及時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和鼓勵,並與其他同學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
其次,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對於那些討厭語文學科,學習有些掉隊,存在著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學生,應實施「傾斜政策」。當然分寸要得當,要使全班同學理解教師的用意和誠心。如果在尊重這部分掉隊學生自尊心方面處理得慎重、科學,不但能激發他們迎頭趕上的信心,而且能自然地融洽師生之間、差生與其他同學之間的感情,使他們感受集體的溫暖和力量。當然,決不能因此而對他們有所遷就和放鬆,相反的更應該從嚴從實要求。教師所做的一切應植根於教師對學生純真的愛和高度的責任心之中,使學生也能理解和接受,達到動之以情的效果。
再次,以語文教師自身的教學實踐激起學生的共鳴,進而感染學生,逐步形成學語文的興趣。如教師和藹可親的教態,主動創造民主、融洽的課堂氣氛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創設使學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調動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注意,在其樂融融的氣氛中獲得知識、陶冶情操。要充分發揮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並輔之以教師得當的教材處理和動情的朗讀、恰當而富於啟發性的提問、獨具匠心的板書等等。同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消除語文難學的偏見,盡快擺脫學習語文束手無策的困境。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歡迎你上語文課,喜愛語文課,學語文的興趣也將會日益形成和加深。
語文是一門極其生活化的學科,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初中學生正處於開始關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齡階段,對一切充滿好奇和熱情。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育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語文教學應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 庭生活、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縮短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開拓學生視野,滿足學生獲取知識的願望。使課堂教學更富有趣味性、知識性,使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養成主動求知的良好習慣。
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方法(二)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兩位偉人的話,都強調了興趣對學好一門功課的重要性。學生只有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才能主動積極地把認識活動指向並集中於學習的對象。那麼,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下面我談談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一、把舞台留給學生,讓語文教學不再是一個套子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考,學生背」,就是教師主動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一個套子式的過程。而要打破這種機械、沉悶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得把「舞台留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充當「導演」。如此,課堂氣氛才能融洽、熱烈,學生才能樂學、好思,教學活動才能順利進行,教學任務才能按質完成,課堂教學效率才能真正提高。例如我在講《雷雨》時,課前先讓學生在了解課文的基礎上,自編自演小品《雷雨》,讓他們都動起來,都參與進去;上課時演員用心演,觀眾用心體會;演完後,我趁熱打鐵,有目的地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大家討論。如:①周朴園對侍萍究竟有沒有感情? ②周朴園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趕出家門的侍萍時,為什麼會驚恐萬狀呢? ③周朴園已經知道了魯大海是他的親生兒子,那麼他對魯大海是什麼態度呢?從他的態度,你看出什麼問題? ④你怎樣理解周朴園「(厲聲)不要打人!」?……讓學生們都動腦筋思考,動口回答,並逐層深入地從現象到本質進行分析。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都學進去了,教學質量得到了提高。這就避開了那種對人物形象分析貼標簽的傳統套子式做法,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傾聽他們的見解,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這樣,可以充分發展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注重導入,激發興趣
教學之道,貴在善導。一個良好的導語,讓課堂幻化成課文中的各種意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一但出現「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荷塘月色》一文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全文通過描繪肅靜、淡雅、冷清的荷塘月色,表現了作者不滿現實而又無法超脫現實的一種淡淡的哀愁和苦悶的心情。我首先引用宋朝詩人楊萬里的一首詩導入,即,「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接著引入課文,我說:六月的西湖荷葉滿湖,別有一番情趣。那麼,夏日的夜晚漫步在清華園的荷塘邊,在朦朧的月色里又是怎樣一種風韻呢?這樣引用詩句來導入,無疑在學生心中激起了波瀾,激起了強烈的求知慾,同學們興趣陡增。這節課大學非常認真,都努力去品味夏夜荷塘的風韻。
我曾在教授陳廷一的《「布衣總統」孫中山》時,結合學生熟悉的話題來引入課文,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學們三年後就要考大學了,如果是考廣東省的學校,要考就考廣東最好的大學——中山大學。同學們知道中山大學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嗎?它是為了紀念廣東省歷史名人中最有影響力,貢獻最大的一個人——孫中山。提起孫中山,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資產階級革命家和政治家,他領導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資產階級政權並倡導了三民主義。那麼,孫中山在日常生活中又是怎樣一個人呢?今天,我們就通過陳廷一的《「布衣總統」孫中山》來看看孫中山的日常生活怎麼樣。
事實證明,注重導入,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可以發揮他們的巨大的潛能,可以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
三、利用電教媒體,引導學生進入「主體」角色
素質教育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新課標鮮明地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很難調動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然而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利用電教媒體,便可引導學生進入「主體」角色。
電教媒體可聽可視,形象直觀,輔以音樂和動態畫面,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和氛圍,會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會讓學生充分感知文章的內容。例如在教學《荷塘月色》時,利用軟體和錄像展現寧靜幽美的荷塘,淡雅朦朧的月色,「亭亭的舞女的裙」般的荷葉,「裊娜地開著的」、「羞澀地打著朵兒的」荷花,逼真的形象,美妙的意境感染學生。
又如我教學《長亭送別》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體會主人公「厚嘴辱」、「英子」的形象,我根據課文內容播放相關視頻文件。學生看後都作品的內容理解得非常到位、深刻。
這種直觀、生動、形象的動態教學、化難為易,使學生多種感官同時受到刺激,學習興趣大增,似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此,學生不但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還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四、注意激勵,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林斯基說過:「教育教學的全部目的在於如何愛護學生。」
因此,在生活方面對學生愛護體貼,在思想行為上理解尊重,在學習方面培養指導,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形成一種積極、和諧、愉快的教學心理環境,以產生濃厚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我在作文評講中,決不放過學生的每一處「優點」 ,例如「你的作文語言活潑自然,如同你的人」,「讀你的作文,簡直是一種享受,謝謝你」,「你的文采真棒!」等等。在語文活動中,我及時地表揚、鼓勵,「你的記憶力驚人」,「你的字好漂亮」,「你的音質真好」,讓他們在參與中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喚起學習語文的熱情,培養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值得大力探討和研究的,在具體教學中的途徑很多,關鍵在於我們如何運用。
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方法(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新課改風浪的沖擊下,語文課肩負著既要傳授知識,又要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的重任,「滿堂灌」、教師是「主演」、學生是「聽眾」的「多快好省」的傳統教學模式,顯然已不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如何培養其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其積極主動性和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本文就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作如下探討。
一、創造教學情景,在美的熏陶中激發興趣
好的語文課,不應是簡單的語言的堆砌,而是充滿美感並給人以美的享受的課堂。科林伍德在《藝術原理》中指出:「真正藝術的作品不是看見的,也不是聽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種東西」。語文教材出現在學生面前的僅僅是一行行文字。美從何來?只有展開想像,創設情境,才能在學生頭腦中出現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進入作者所創設的意境之中,感受文本的意境美,從而激發其學習語文的樂趣。如欣賞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請學生根據畫中的荷葉或生活中所見,把荷葉與芭蕾舞女組合起來,想像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滿眼繁茂的荷葉,荷葉片片相連;因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優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於是,靜靜的荷塘幻化為動態的舞台,舞女們穿著綠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輕盈的旋轉。隨著想像的馳騁,學生們進入到月光籠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變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復活。透過語言看到生活,置身於作品之中,獲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在彰顯個性中,激發學習興趣
「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培養鸚鵡學舌的模仿者,而是培養能夠自己獨立思考的創新者。」所以,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教師要為學生服務。在課堂上教師少說點,扮演好「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一角色,把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盡可能地讓學生放飛思緒,各抒己見,暢說欲言,彰顯個性——但不是信馬由韁,輔以科學地有規律地引導——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翁,「我的課堂我作主」。在教學中還採取了這樣一個方法,每個單元都安排一篇課文,讓一個學習小組完全代替教師來講授,他們課前認真地備課,查閱各種參考書,精心設計問題,寫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教師則坐在學生的位置上,耐心聽講,與其他學生一樣提出疑問,記錄板書等。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探討、傳授知識。這樣,角色的轉變,不僅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還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樂學」的目的。
三、講究授課藝術,培養學習興趣
教師的授課藝術即組織教學藝術和講授語言藝術,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對部分厭學語文的學生的分析來看,其中如講授語言枯燥無味,講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講,而忽視學生聽等,都是學生厭學的因素。教學是門藝術。如生動形象的語言,新穎別致的教學方法,不同凡響的教學環節,獨具匠心的技巧設計等,不僅使學生愛學、樂學,而且可以化知識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學訓練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採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精彩的多媒體課件,巧妙適時的板書(如,「江山如此多嬌和一代天驕」中的兩個「嬌」「驕」故意將偏旁寫大,「喬」寫小。學生在嬉笑中掌握了字的寫法),老師恰當的肢體語言,豐富的面部表情等,使師生無形中創設了一個聲情並茂、多姿多彩的完美課堂,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感受學語文的樂趣,從而激發其學習興趣。
四、發揮自身作用,調動學生情感,激發學習興趣
情感具有感染功能,即一個人的情感具有對他人情感施予影響的效能。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熱愛自己學科的老師,他的學生也充滿熱愛知識、科學、書籍的感情」。 「身教勝於言教」,青少年學生具有較強的向師性,教師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蘊,精深的專業知識,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等所表現出來的對所教學科的熱愛情感,直接對學生起到積極的影響。比如: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在表演會上感情地朗誦一首詩;在報刊上發表一篇文章……都會給學生以震撼,甚至崇拜,從而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激發學語文的興趣。
情感還具有遷移功能,即一個人對他人的情感會遷移到與他人有關的對象上去, 「愛屋及烏」就是對這一獨特的情感現象的典型概括。正確運用這一功能於教學之中,有利於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態度和興趣。「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教學中,教師熱愛、理解、尊重學生的摯愛情感投射到學生的心靈上,會喚起學生相應的情感反映,繼而又把對教師的愛遷移到教師所教的功課上,這就是《學記》中所說的「親其師而信其道」。如個別差生別的課不學,就只在這個老師的課上認真學習,積極發言,這就是「親其師,信其道」的具體表現,簡單地說是教師的愛心和人格魅力使然。總之,如果能做到這些,無論是培養興趣還是對於提高自己這門課的教學成績都是大有益處的。
五、從學習動機中,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興趣
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他們更多是帶著一定的學習動機。學習的動機越強,學習的興趣也就越高。因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動機就可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動機,就可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動機有以下幾個方法:一是目標化。有了目標,學生為會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而去學習語文。二是激發學生為得到獎勵而學習。三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為自身的前途、為自己的未來幸福生活而學好語文。四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為國家的興旺發達盡一份力量。另外,還要學生理解學習語文的意義——學習語文的社會意義、學習語文的個人意義等,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然,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止以上這些,也並非朝夕之功所能及。總之,面對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我們必須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正視學生的實際,積極探索教學捷徑,努力發掘有利因素,學生一定會帶上「興趣」這把鑰匙,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試著去開啟「語文」知識寶庫的大門!
⑷ 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一、巧妙導入,培養興趣
1、游戲導入,以樂激趣。
英國哲學家洛克說:「把身體上與精神上的訓練相互變成一種娛樂,說不定就是教育上最大秘訣之一。」對此,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內外都開展不同形式的語文游戲活動,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如在學習七年級第一課朱自清的《春》一文時,我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個以「春」為中心的成語接龍游戲,學生從「春風」「春雨」一直到「二月春風似剪刀」「春江水暖鴨先知」「一江春水向東流」,然後順勢導入到所學的課文上來。學生思維空前活躍,在沒有任何精神負擔的娛樂活動中產生了學習語文的興趣。
2、詩歌導入,以詩激趣。我在教學《雨的四季》一課時,在黑板上寫一首題為:「致七年級學子」,詩雲:「五十學子聚課堂,俊男俏女讀書郎。休嗟初中學習累,先苦後甜細品嘗。」然後讓同學們大聲齊誦讀。 一下子,全班學生興奮了,被詩歌的語言感染了,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熱情高漲,七嘴八舌地說:「我們也要學寫詩歌。」我又說:「先生只是引路人,學習還需自用心。下面請可愛的讀書郎們認真地誦讀《雨的四季》」。
3、設置懸念,以疑激趣。古人雲「學起於思,思起於疑」求知慾往往是從疑問引起的。因此,對故事性強的記敘文或條理清晰的議論文,可以盡力設置疑點,提出問題,製造懸念。如教學《狼》第一課時時,我就設置了這樣的導語:「狼是陰險狡猾的,但另一面它又是可笑的,甚至讓人覺得是荒唐的。同學們可能覺得奇怪,它又怎麼可笑呢?為什麼讓人覺得荒唐?讓我們一起來看《聊齋志異》中的 《狼》吧」。這個導語的好處就是巧設疑問,引起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課前,教師一定要精心設計問題,在課上,用問題來激發興趣。但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深淺得當、難易適中,防止問題太難太深,使學生無從考慮,望而生畏,反而減低了興趣,但也不能太易太淺,不用思考就唾手可得,沒有了成功的刺激性,也會喪失興趣。
4、故事導入,激發興趣。這種導入能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例如教讀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我就把文中的《美女蛇的故事》講給學生聽,自然而然導入要學的新課。當時學生學習的興趣一下子就起來了。
5、道具(插圖)導入,激發興趣。語文課本中,有一部分課文有插圖,是作者精心繪制而成,可以利用它導入新課,提起學生的興趣。教學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一課時,我在上課時,出示皇帝在街上遊行的插圖,引起學生的注意,借題發揮說,「你們想知道這個光身子在街上被群眾圍觀的人是誰嗎?我們今天所要學的課文會給我們答案」。學生很快進入了特定的教學情境。
導入要靈活。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導入課,讓學生一上課就充滿興趣。教師的導入,不僅要有風趣的語言,而且要有飽滿的激情,要善於調控自己的感情,時刻保持愉悅的心境,一走進教室,就要進入角色,情緒飽滿地投入到教學中去,使學生如沐春風,如飲甘露,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二、教法靈活,培養興趣。
導入靈活了,課堂教學的形式更要靈活多樣。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教師應經常變換教學模式,如討論課,探究課,活動課等多種形式的交叉採用,可以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課堂上,不拘泥於教材或教參設定的內容,排定的次序,要根據實際情況變更教學內容,或獨具匠心重新安排部分次序。
三、手段靈活,培養興趣。
教師要多誇獎學生一篇精彩的作文,一手出色的書寫,一口漂亮的普通話,一個奇妙的構思,甚至是一句出色的語言。鼓勵學生,激發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適度使用電化教學手段,把學生帶入一個特定的情境,從視覺、聽覺等方面刺激學生,使之受到感染和陶冶,能夠較大的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1、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首先,教師要愛學生,尊重學生。因為只有愛學生,尊重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只能學生對教師信任了,教師所上的課,學生才會喜歡聽,才能在教與學的結合中產生共鳴,達到最佳的效果。
2、教師要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教師要嚴於律己,言行一致,要時刻充滿活力和自信,讓學生從教師的身上,看到一種向上的力量,用這種力量去感染學生、鼓舞學生。
3、教師應具有豐富的知識和較強的應變能力。教師只有具備了有豐富的知識和較強的應變能力,才能在教學中融會貫通,才能夠應對各種突發事件,適時引導,妥善解決。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覺得教師可親可信,才能對教師所教科目興趣不減。
⑸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小學生要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就要多閱讀課外的書籍,特別是一些寓言故事,這些書籍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文興趣aqui te amo。
⑹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又叫求知慾,是指一個人對學習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與情趣狀態。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則表現為學生總是帶著喜愛的感情去學習、認識、探索、解答疑難,這就有利於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也曾經指出: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育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因而,在新課程標准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於較佳的學習狀態之中,使他們對語文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通過近幾年的語文教學,我認為培養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幫助學生樹立未來童識,確立主體意識現代教育必須面向未來,這是現代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現代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作為基礎教育的小學階段,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未來意識的熏陶。在教學中積極滲透未來意識,將會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中學生談到自己的志向時,我在鼓勵學生的回答和肯定志向的同時,進一步讓學生討論實現願望需要哪些知識技能,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學習的重要性,更加堅定了長大以後能夠出色地工作而努力學習語文的信心。在給學生講周恩來總理小時候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故事,講毛澤東主席少年時為了自己的將來去學習游泳鍛煉意志的故事時,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我們現在該怎樣為實現理想而努力學習。這樣的教學,不僅使學生受到極大的鼓舞,而且讓學生真正領會到了現在學習與未來的關系,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因為未來的希望而願意不懈地嘗試和持久的努力。要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要讓學生確立主體意識。學習是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要達到預期的目的或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方式和途徑並非自古華山一條道,而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因而,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理解里、判斷力、自控力,相信學生的智慧、潛能、才情,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中的合作夥伴,要學會傾聽,激勵學生勇於表現自我,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張揚自我的個性,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獲得成功。這樣才會使書上的知識融匯到他們的思想中去,也才會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二、把握良機,渲染課堂氣氛(一)導入誘趣。一堂課的開講,猶如小提琴演奏,弓一上弦,第一個音符就定下了樂曲的基調。導入是新課學習的第一環節,精心設計這一環節,讓導入做到新、奇、異,使學生產生新奇感、驚異感,就能快速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探究興趣。 (二)賞析激趣。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多出自名家之手,文質兼美,字字珠璣。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欣賞,去品味,去領略漢語文化的意在不言中雪上空留馬行處的無窮樂趣,這不但能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和語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表演調趣。根據兒童形象思維占優勢的心理特點,在語文課上適時設計簡單的表演,既能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使每一位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又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感受,並對語言的形象性有了切身的體會,在不經意中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時,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把學生帶進故事情節,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參與與認知活動,教學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四)課件激趣。隨著形勢的發展,信息技術教育已進入我們的課堂。適時、巧妙地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能在課文與學生之間迅速搭起一座橋梁,使學生快速進入角色。多媒體課件的引入,把抽象的語言文字元號化作了一幅幅精美的圖片,變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動畫形象,符合語文學習的形象思維特點,就像給學生插上了思維的翅膀,學習語文的興趣濃了,效率高了。例如:《鯨》這篇課文的教學難點是理解鯨的進化過程,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形象地展示了鯨的祖先→在陸地→在淺海→前肢和尾巴變成鰭的樣子→後肢退化→魚的樣子,很輕松地突破了這個難點,取得了滿意的效果。(五)競賽促趣。心理學研究表明,競賽能刺激學生為自尊好勝而奮斗的自我提高內驅力。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興趣的源泉在於運用。為了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給學生更多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在課堂上恰如其分地開展學習競賽,能促使學生已經形成的學習動機由潛伏狀態轉入活躍狀態。如我們組織的朗誦、成語接龍、作文、講故事等比賽活動,就能讓學生在這比賽過程當中互相幫助,互相感染,進而共同提高水平,長久保持學習語文的興趣。三、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重視師生情感交流現代教育觀認為人的本性是積極的、向上的,具有生長與進取的潛力,教育的目的是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健全發展,而傳統的權威性的師生關系無疑會扼殺兒童的創造力與天賦。因此,要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必須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一)合作的師生關系合作的師生關系就是要求教師不要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強制的手段,如訓
⑺ 如何培養學生學學習語文的興趣論文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明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學習的情感動力,是求知慾的源泉。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而且要使學生會學、愛學,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這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最有效的途徑。 一、關心愛護學生,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的建立和發展,必須以師生相互認知和了解為基礎,了解和認識學生,是教師施教的前提。已有的事實表明,對學生了如指掌,是教師施教成功、與學生和諧相處的基本條件之一。學生對教師的認識和了解,則往往是學生對教師施教信任程度的重要依據之一,也是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學生愛說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同時帶有較強的「親師性」。如果他們比較喜歡哪個老師,他們就會比較喜歡該老師所任教的課目,會花力氣、花功夫去學,成績自然就比較好,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個教師,那麼他們就會不喜歡學該老師所任教的課,甚至產生消極抵觸的心理,成績自然一落千丈。因此,老師與學生朝夕相處,不能靠一時的「做秀」是來打動學生,要真正的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與學生真心交流,用真誠贏得學生。把自己塑造成學生心目中一個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同時,對於他們的缺點和錯誤在批評的時候要注意批評的方式方法。要在不傷他們自尊心,不侮辱他們人格的同時,讓他們從內心感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是由衷的愛護和幫助。這樣,師生才能關系和諧,感情融洽,學生才會真正的從心裡接納你,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功的體驗可以使人增強信心、克服自卑感,淡化挫折、失敗帶來的心理壓力。人們從事任何的活動,都有一種要達到目的的願望,當活動取得成功,願望達到的時候,就會有一種心理上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又產生一種追求,想繼續取得成功的需要,產生了進一步的動機和興趣。學習也是如此,缺乏學習動機和興趣,學習上便很少取得成功。如果我們幫助他取得一點成績,並給以鼓勵和支持,使他轉苦為樂,這就會造成他們學習轉變的開始。 課堂教學中,教師評價的好與壞將會影響到學生繼續學習的積極性。評價得好,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寬思路,有利於更好的掌握下一知識;評價不得體,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會失去信心,對於積極性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避免直接的否定評價,應採取得體、鼓勵性的評價。學生答題正確時,要加以鼓勵,如「你真棒」「very good」;出現錯誤時,應給予指導;思維受阻時,應善於啟發誘導,如「你思維很敏捷,再想一想?能否說得更完美些。」「很好!你有動腦筋,下次再接再厲」「大家起來幫助他。」等。促使學生獲得成功,使之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把一些簡單的問題留給他們,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產生學習的積極性。 法國的雕塑藝術大師羅丹說過的「美是到處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教師不能用一把尺子、從一個方面對所有的學生進行分等,這種評價方法不能真實地反映每一個學生的真實情況,而是應該針對學生個體的不同的學習情況,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當學生有達到目標時,教師應當不吝嗇表揚,在不同的場合給予鼓勵和贊賞;對於沒有達到預定目標的學生,我們應該幫助其分析原因,如一張考卷;我們可以根據上面的失分情況,幫助其分析哪些是他不應該失分的題,哪些是他由於知識掌握缺漏造成的失分,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幫助其重新建立自信心。同時,對於考試成績沒有達標的同學,我們可以採用「借貸」制,比如:某個學生的目標是定80分,結果只考了79分,那麼我們可以先「貸」給他1分,但是要求他在下一次考試的時候,除了要達到80分的目標外,還要「還」上1分,這樣即讓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同時也讓他們有了更進一步的動機和興趣。 三、增強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比較呆板,黑板加粉筆,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學生的地位消極被動,教學氛圍沉悶,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讓學生感到有趣和新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圖片、模型、投影、幻燈、錄像、多媒體課件等來豐富課堂教學。如,在講授甲午中日海戰時,先讓學生觀看一段甲午中日海戰的錄像,這樣就使學生對這場戰爭有一個直觀的印象;在講到為什麼中國會失敗時,再讓學生觀看截取的有關的錄像片段後讓學生進行歸納和總結。這樣能夠更直觀地向學生呈現抽象的、不易理解的材料,激發學生的想像,變抽象為具體,從而使教學活動教得生動、學得活潑、練得扎實。 總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情感態度,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
⑻ 淺談怎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包括不同的學科領域,語文素養則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它包括最基本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以及各種文化信息的積累、思維潛能的開發和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在課改的新形勢下,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除了要注重文本教學,還要注重各種外因的烘托、滲透和發揮創造思維的主觀能動性。結合教學實踐,我淺談幾點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踐行文本知識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立足文本,培養學生對字詞、常識、經典文段及其他語法現象的認識和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探究能力等,逐步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素質,從而使他們繼承民族精神,弘揚優秀文化,向善向美,並能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二、樹立「大語文」的概念 古人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語文教師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但要走出書本、課堂,還要注重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浸潤以及必要的社會實踐。學生對此也很感興趣,因為這樣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地進行靈活多樣的語文活動,從而使他們獲得全方位的收獲。反過來,文本諸多因素的潛移默化造就的理性思維又會自覺地指導學生對文本知識的學習,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力求文本知識社會化、職業化 愛因斯坦曾援引過勞厄的一段名言:當一個學生畢業離開學校時,如果他把幾年來學到的知識全忘光了(當然,這是不可能的),那麼,這時他所剩下的,才是學校教育的真正成果。我認為所謂的「真正成果」就是一個人的素養(包括語文素養)。所以,要培養社會有用人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把語文教學活動與時代、學生將來可能從事的職業聯系起來,使他們感受到課本知識處處不在,又無處不在,讓語文素養像血液一樣流入學生的生命中。 總之,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過程。在新課改下,教師要用科學發展的觀點,不斷採取多種形式的語文教學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他們審美、探究的能力以及他們適應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⑼ 如何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一、要讓學生有學習興趣,首先要建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我認為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是相輔相成的,學生有了自信心,學習起來才有動力,才更有興趣。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首要的是建立學生的自信心。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其學習的興趣呢?
1.通過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來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其學習興趣。
在為每一屆新生上的第一堂語文課,我都不會馬上進行新課的教授,而是先簡單地給學生講講初中語文學科的特點及一些起碼的要求,然後最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選一個恰當的話題與學生對話。學生剛進入到一個新環境,既興奮又緊張,我通過對話這一環節舒緩緊張氣氛,給學生創建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這樣他們會很快接受老師,從而開始喜歡這個老師的課,建立好學好這個科目的信心。
2.及時有準備的小檢測,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其學習興趣。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有一些成就感,這對於建立他們的自信心很重要。對於初一的新生,我會經常安排一些聽寫之類的小檢測,通常情況下,我都會先把重要的字詞等內容先進行強調,讓他們課後鞏固,然後再檢測,運用百分制批改,對成績優異的學生及時表揚肯定,成績不理想的則進行強化改錯。這樣,只要認真學習的同學都會取得理想的成績,就算開始不太認真的同學,後來經過幾次訓練,發現要取得好成績也不是很難,也開始認真對待了。這樣,既樹立了學生學習語文科目的信心,又養成了良好的聽記習慣。
二、適當的語文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應適當開展一些語文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也能促進其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
1.利用課前一講,培養學生聽說能力,激發其學習語文的興趣。
每帶一屆學生,我都要進行一項必備的語文活動——課前一講。要求學生自己准備一個兩三分鍾的有意義的故事,每次語文課前在講台上講給全班同學聽。學生剛開始時,有些膽怯,講得不夠流暢,但堅持訓練下來,就越講越自信,故事也越來越豐富,對語文課也越來越期待了。所以一個小活動就能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促進了學生的聽說能力。
2.利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有些老師,一切教學圍繞中考指揮棒,常常忽略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認為其耽誤時間。其實不然,語文綜合性活動往往是結合每單元的內容開展的,不僅能加深該單元要掌握的某一個知識點,而且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他們收集資料、團結協作、創新運用及表達表現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能藉此培養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習效果會更好,所以每期我都要針對性地開展兩三個綜合性活動,每次活動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這些都是潛在的語文能力的培養。
三、靈活運用教材,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往往到了初三時,由於學習時間緊,好多老師都根據考綱,選取教材中一些重要的篇目來學習,一些不重要的篇目便舍棄不講。尤其是初三下冊語文教材,除了重要的文言文篇目,很多課文都幾乎不講。但今年我在進行初三年級教學時發現,到初三下學期,學生多數都沉浸在背記和繁重的題海訓練中,如果我早早結束新課進入復習,學生的負擔更重,學習起來更枯燥。於是我決定不舍棄任何一篇課文,只是結合教材,邊上新課邊復習訓練。一方面利用早自習檢查詩詞背誦,另一方面結合適當的課文進行各種訓練。如在上《音樂之聲》節選課文時,學生對文中的主人公非常喜歡,結合課文中的人物描寫,我讓學生進行片段文訓練,當堂完成,結果效果非常好,很多同學都寫出了真情實感,還有很多好詞佳句。在上戲劇單元時,學生主動提出分角色朗讀《變臉》,文章語言生動,讀的過程中學生都被惹得哈哈大笑,讀完之後我引導學生在笑之餘去探討文章反映的重男輕女這一社會現象,結果引出了一場精彩的辯論。通過這樣一些方式,盡管到了畢業階段,學生仍然非常喜歡上語文課,而且中考效果還非常不錯。
總之,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多想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興趣被激發出來,語文教學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⑽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本文就談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新」 - ——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要新穎,培養學生的興趣。我嘗試了「三要,三變」。 1 ,語文課堂教學方法要新穎,變「靜態」為「動態」。 2 ,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要靈活,變「封閉」 為」 開放」 。 3 , . 語文課堂教學手段要先進,變「單調」為「生動」。二,「趣」——課堂教學要有趣味性,培養學生興趣。具體做法有: 1 ,假設換位,調動真情。 2 ,游戲加盟,妙趣橫生。 3 ,動手實踐,玩中品位。三,思——開闊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興趣。具體做法有 1 ,挑起爭議。 2 巧設問題。 3 鼓勵質疑。 興趣是學生的先導,有興趣就會入迷,入迷就會鑽的進去,鑽的進去就會有成效。我國著名思想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好知樂之,就是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求知的慾望在心中盪漾,以學為樂欲罷不能。孔子精闢深刻的闡述了興趣在學習中的地位。 語文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興趣絕不是架空的強調語文的重要,空道理要少講,因為空道理是空白無力的,重要的在於抓住學生的心理,利用知識本身的力量,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渴望。那麼,呢,我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新 ------- 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要新穎,培養學生的興趣 中學生具有好奇好勝的心理,如果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不斷更新變化,就會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探索活動,保持與發展旺盛的求知慾。如何做到「新」呢?我嘗試了三要三變 . 語文課堂教學方法要新穎 , 變「靜態」為「動態」 .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教,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老師一本正經,學生恭恭敬敬,這屬於「靜態教學」,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繼承,卻不利積極性的調動,所以教師要採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生動活躍的學習。在動中學,在學中做,這屬於「動態教學」。例如,我在教俄國著名文學家契訶夫的小說《變色龍》一文時,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礎上,通過合理想像變原文某些細節,自己設計人物語言、動作、服裝等,重新作文,有的學生想像小狗的主人是一位貧窮的農夫,警官又變成聲色俱厲的訓斥,並打死小狗。有的學生又給文章編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尾:警官把小狗送到將軍家,恰逢將軍因貪污被查封,警察又裹緊大衣准備變化……這種動態教學,大大吸引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氣氛。 語文課堂教學調控要靈活,變「封閉」為「靈活」 「封閉」式教學脫離實際,阻礙和抑制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把原來封閉的教學內容在課內整體開放。只有開放,減少統一性,才能搞活。例如在講完鄭愁予詩歌《雨說》後,要求以《雨》為題完成片斷訓練,有的同學提出把這個環節改個時間來完成,理由是「下雨的時間我們一起去聽雨,認真觀察,細心體會,才能寫出好文章 . 。」 他的提議得到了全體同學的響應 . 果然。下雨天室外觀察時,同學們興致勃勃,寫出的文章也細致真切,可見這是靈活調控的結果。 課堂教學手段要先進,變「單調」為「生動」 隨著新科技的發展,電教化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率越來越高,使用電教手段可以使客觀事物的形聲色直觀的作用於學生的助聽器官,使學生獲得大量的知識信息,同時獲得大量的知識信息,同時創設了一個良好的情景,使課堂變」 單調為「生動」. 。教師應具有熟練運用電教手段的本領,自己學會製造軟體,還可以幫助學生自製教具輔助教學。例如: : 新授 朱自清 先生的《春》這篇文章,如果僅讓學生一味地讀課文,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自製或搜集與課文有關的材料,也可製成電教材料,上課時給全班展示。於是有的同學去踏青,然後寫了散文《找春天》,有的通過文章描繪進行合理想像,繪制了五幅春色圖製成簡易膠片,有的找來磁帶《春天圓舞曲》┈新授課變成了電教展示課,變成了「我與 朱 先生共同繪春課」,課堂氣氛生動自然。 趣——課堂教學內容要有趣味性,調動學生興趣 教學的趣味性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個因素,「趣味」絕不是庸俗級或故弄玄虛,「趣味性」與知識性、科學性、思想性緊密相連。如何使課堂有「趣」呢?我總結了以下方法: 假設換位,調動真情。 所謂「假設換位」是讓學生以特定的身份和角色來分析問題,表達思想,通過角色換位可使讀者與文中人物思想上相通過,讀者與作者感情上共鳴,增強文章趣味性。 例如在《七根火柴》的教學中,我別出心裁讓學生當上革命歷史博物館的講解員,滿懷深情的向「參觀者」講述七根火柴的不同經歷。在學習《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時,學生們搖身一變成了俠肝義膽的「魯提轄」,情深意切地向「梁山好漢」陳述加盟梁山的申請。 游戲加盟,妙趣橫生 課間十分鍾,望著重復著古老游戲卻游戲樂而忘返的學生我突發奇想:若將一些集知識性趣味性一體的游戲請進課堂,如何?於是一些特殊的游戲在我的課堂中開始出場。講小說時,在課前常規活動中,我編導了「你演我猜」的游戲,不同社會背景,不同性格的小說人物群集一堂:身穿又臟又破長衫的「孔乙已」賣弄文才,滿臉鄙夷不平的「楊二嫂」台上露相,溫柔如水又勇敢無畏的「荷花」穿梭賣扇┉在歡聲笑語中,一個個遙遠的形象慢慢靠近,一個個陌生的靈魂漸漸清晰。 在中考前的文言文復習中,同學們在課堂上上演了「真假文學家」一群自稱古代文學家的學生巧舌如簧,機警的抵擋來自四面八方的明槍暗箭,有的稍有不慎被揭穿「虛偽」的身份,一臉的懊喪;有的表現出色,假戲成真,如願以償。那坦率的滿臉自豪,儼然成為了才智過人的諸葛亮,憂國憂民的范仲淹,愛民如子的柳宗元…… 課堂上穿插游戲之所以能調動學生,是因為游戲本身具有趣味性和刺激性,它象一塊磁塊吸引了所有學生的熱情。但游戲必須具備知識性,游戲內容要體現與新舊知識的緊密聯系,切勿華而不實。 手實踐,玩中品樂 動手能力就是操作能力。動腦和動手是緊密相連的。科技發展史證明,凡是在科技發明創造上有建樹的,都是用於實踐和不凡操作能力的人。我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例如:課文《小桔燈》題目新穎別致,引起了學生很大的興趣。我借機要求學生認真描寫「小姑娘」製作小橘燈的動作部分,細細品味,然後自己動手做一盞小橘燈,領會「小姑娘」首創小桔燈的從寧和智慧。他們情緒高漲,經過准備,都獻上了自己的作品—— - 形式各異的小桔燈,有的還刻有花紋,更顯得別具一格。同學們對課文的理解也更深刻。 三.思—— - 開闊思維,培養學生的興趣。 學習內容能激發學習興趣,而學生智力活動的本身能激發學生更濃的興趣。教師在指導教學的過程中,要千方百計使學生腦子自己轉起來,動起來,使他們眼看,耳聽,口讀,手寫,心想,吸取知識營養,獲得語文能力。如何使學生積極參與認真思考呢?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挑起爭議 練思維 . 例如:新授《中國人石掉自信了嗎 ? 》一課時,我提出問題:中國人是否失掉自信?談談在語文教學中經常會有一些能引起爭議的問題出現,教師要抓住這些機會吸引學生,談自己的看法,同學們為自己的觀點爭論起來時,教師指導分成兩派,象辯論會一樣雙方進行辯論,可使氣氛相當活躍,學生的思維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巧設問題 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設計師有一定的規律的 ,這些問題的設計正是為了對學生的思維進行系統訓練。因此在問題設計上要精心,問題的設計要有層次性,一個接一個,一問套一問,相互串聯。這樣緊張的抓住學生的心,促使他們立刻進入學習狀態。如在教學《背影》一課時共涉及了三個問題:文章一共出現了幾次父親的背影?作者是如何描寫背影的?做這些背影體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樣啟發學生積極思考。 鼓勵質疑 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敢於提出問題,並在提問的基礎上分析問題 和在老師的指導下解決問題。如在學習《愚公移山》時,有的同學提出:愚公移山,把土石「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那這兩個地方不是又有兩座大山嗎?愚公是否有些太自私了 ? 又如在學習《愛蓮說》這篇文章後,有的同學提出:人們都在贊揚「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對淤泥中的藕是不是太不公平了?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馬上展開討論,最後達成共識:由於人們觀察分析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以對事物的認識也有所不同。這些問題的提出,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訓練,滿足了他們的求知慾。 總之,語文教學中,我利用「新」「趣」「思」很好的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學生有興趣,情緒高漲,意識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素質能力提高是必然的。 興趣是良好的老師,學生是一座潛力無窮的寶庫,只要老師開動腦筋,一定會找到開啟這座寶庫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