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

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

發布時間:2022-04-07 03:26:25

① 如何培養學生語文自讀課文的自學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語文自讀課文的自學能力

葉聖陶先生一貫主張:「在課堂里教語文,最終的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使學生養成這樣一種能力,不待老師教,自己能閱讀。」這里強調的就是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他的這一思想包括三層含義:第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教育機構的重要任務;第二、學生要努力學會自學的本領,養成自學的習慣;第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是否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衡量一個教師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摘自《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

一、為什麼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1、時代的要求: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人類新知識、新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要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速度,就得不斷吸收新知識,掌握新技術,這就要求我們培養出來的建設者具有獨立學習的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培養自學能力,對少年兒童的成長,對新一代人才素質水平的提高都是十分重要的。

2、課程的要求:

相當長的時期以來,中學語文教學大多不重視學生的自學,只注重教師的「講」。而在語文教學和發展任務中,培養與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創造性思維,對學生的發展起關鍵性作用。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人類近100年掌握的科學知識,佔有史以來科學知識總量的90%。人類的知識在19世紀是每50年增長一倍。20世紀是每10年增長一倍,而最近10年則是大約3年增長一倍。面對浩如煙海的知識體系,尤其是語文教學,它涉及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生活方方面面都與之聯系,因此教師是不可能教得了,教得完的,只能靠學生自己今後進一步去學習。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僅有教師的講授,學生是不可能很好地掌握知識,提高素養的。這就要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

3、新課標的要求:

我們現在使用的是新課改下新編的中學語文教材。新教材體現新課標的一個重要教學觀念就是「以人為本」,即教學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改變過去強調的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習慣,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干動手的精神,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其得到充分的發展。我認為,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是實現教育觀念轉變的具體體現。因為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過程,就是一個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並以學生自己發展為目標的學習過程。只有培養出學生較強的自學能力,才能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注重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引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4、學生自身能力的要求:
初中階段學生自主性意識崛起、學生研究性學習興趣日濃。三年的初中生活是學生學習的黃金時期,而且,現在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廣泛,尤其是網路信息的高速與大容量給學生提供了相當多且豐富的知識。這時光憑老師講解已遠遠無法滿足學生認知能力的需求了,這就給我們的教學活動提出了一個嚴峻而迫切的要求——即怎麼能讓學生既「吃飽」又能保障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吃好」。我認為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可行辦法。

二、什麼是自學能力?

什麼是自學能力呢?就是受教育者運用已有的知識、能力獨立地獲取新知識、技能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自學能力,有利於發展各門學科的自學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知識、能力、素質。———摘自《淺談語文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語文課的自學能力培養涉及到許多方面:從講讀課文到自讀課文,從課堂教學到課後作業都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我在此截取其中一個方面,重點談談自讀課文學習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良好的習慣,是培養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關鍵

習慣是經過反復練習而形成的較為穩定的行為特徵。學習習慣是指學生為達到好的學習效果而形成的一種學習上的自動傾向性。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我認為在自讀課文自學中應養成以下幾點良好的自學習慣:

1、 培養課前預習的習慣:

戰爭中有句名言「不打無准備之戰」,同樣的,在學習中對於課文的預習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培養課前預習習慣,可以幫助學生更高效、更主動的學習課文內容,提高課堂學習興趣與效率。

教師根據課堂內容布置具體的有針對性的預習習題,讓學生獨立的解決,並在課堂上共同探討。例如現代文預習,主要要求學生預習字詞、相關的文學背景、文章內容以及中心思想;文言文預習則要求學生結合注釋自行翻譯課文、並總結文章中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

2、 培養有目的地學習的習慣:

有目的地學習,就是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然後通過課堂學習解決疑問的過程。這樣可以使得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強、聽課效率提高。

3、 培養勤翻工具書的習慣:

「字典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我在第一節課就傳達給學生的一個理念。在遇到爭議時、或者新知識時,我總是鼓勵學生去查字典,而不允許他們憑主觀去盲目猜測。在堅持這樣的引導下,效果也比較明顯,學生遇到問題能積極主動的去查工具書,字典也成了他們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4、 培養積極參與、勤於動腦的習慣:

自讀課文教學強調將課堂交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角。這就要求學生能主動融入其中、充分發揮課堂主人公的地位。因此學生的積極參與、樂於參與、勇於參與不僅是必須的,而且是教學過程能否進行下去的重要因素。所以我花了很多心思用於怎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上來,並且在自讀可課文學習中承擔課堂「小主人」的重任。比如:讓學生推薦一篇課文里需要掌握的重點詞語及解釋,或者指出需注意的一些易錯字、詞、及解釋;文章重點語段可以由學生自己去尋找,並將自己的理解與全班同學溝通,互相探討、互助學習;我也試著讓學生就課文內容自行表演,從而幫助他們主動掌握課文內容、揣摩人物形象。因為表演能激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能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趣;我還大膽採用了體驗情境的教學,在學習《登上地球之巔》這篇課文時,我覺得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去學習,學生對於課文的認識不會很深刻,因為他們沒有這樣的經歷,於是我讓同學們採取新聞發布會的形式去學習,即:四個同學飾演文中四個主人公,其餘同學飾記者,飾記者的同學需要根據課文內容提出相關的問題,而飾四個文中人物的同學就要非常熟悉課文,去應對相應的問題。課堂學習的結果相當的好,同學的提問比較精準、且與文章的中心聯系較緊密,而四個文中人物的扮演者,不僅熟悉課文內容,還額外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從他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們已比較深刻的理解了文章的內容、人物的精神。像這樣創設一定情境,讓學生去發揮學習主動性的方法,充分展示了學生自學的能力,也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與動力。

5、培養學後總結的習慣:

我們說學習一篇課文,不僅是解決這篇課文的問題,更主要的是能從這篇課文中學到方法,舉一反三,從而能自學相同類型的文章。「方法是學習的鑰匙」,這就需要學生能從課文中總結學習方法,用於以後的自學。所以在學習一些不同類型的文章時,我要求學生去自行總結在這篇文章中學到的方法,並歸納出來。通過長期練習,學生由剛開始只能總結一兩點表面內容,發展到能抓住文章的重點學習方法,且能從多方面進行總結。

(二)、掌握方法,是培養語文自學能力的重點:

學習方法,是達到學習目標的途徑和手段。運用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才能使學生真正具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在上述教學思想的指導下,我在自讀課文學習中,注意教給學生自學方法,以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1、指導學生學會積累、運用語言。

首先,要學會使用工具書(字典、詞典、資料書)。因為學生會不會使用工具書,有沒有用工具書的習慣,關繫到他們一生自學的效果和水平。因此,我把教學生使用工具書作為培養自學能力的一項基本訓練。在教學中,是老師走在前面,還是學生走在前面,兩者有著質的區別。如,一篇文章的教學,老師查字典、找資料,與學生查字典,找資料,大有區別。有的同學經常問老師某字的讀音,他們等待老師的告訴,而我常不告訴。而是在學習過程中,若遇到生字、新詞、難句及與文章內容有聯系的問題時,我都鼓勵學生藉助工具書解決這些問題。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字典是最好的老師」。

其次,學會摘錄,積累詞句。在閱讀各種文章的過程中,遇到好詞、佳句、美段以及典故等,我都要求學生摘錄下來。我在學生的預習作業中就明確要求學生每篇文章摘抄美句不少於三句。還有像自讀的文言文預習,我也常讓學生自己總結本課的文言知識,如: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摘抄下來後,指導學生通過讀、背等方式積累。此外,還要養成多問、多說、多寫的習慣。最後,我還鼓勵學生在平時學習、生活中,運用所積累的知識,多說、多寫,不斷提高表達能力。

再次,為了深入理解一篇課文,為了擴大知識面,增加文學常識積累。我注意教學生查找參考資料的方法,這也是自學時必不可少的能力。如學習《丑小鴨》,我就讓學生去查找關於安徒生的生平簡介;學《黃河頌》讓學生查地圖資料、地理知識;學《真正的英雄》就讓他們去了解「挑戰者號」的相關背景。有時我會對學生查找的資料做必要的補充,但大多數情況下,學生搜集的資料不僅全面廣泛,而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經常查看有關的書籍、資料和圖片,能使學生初步知道哪類課文可以查找哪方面的書籍和資料。這樣既培養了能力,又能激起學生更濃的學習興趣。

2、教學生掌握學習步驟

學生學習課文,往往東看一點,西看一點,沒有順序,缺乏條理性;或是看一遍就認為讀懂了,不會逐步深入學習,所以教他們有步驟地學習就很重要。在一般情況下,我要求學生第一遍通讀課文,查字典解決不懂的生字生詞;接著朗讀或默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大體知道寫的是什麼,然後再引導學生通過對重點語段的分析,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最後再返回頭來統觀全文,劃分段落,總結中心思想,掌握表達形式上的特點。這樣,既有利於學生鑽進去逐層深入地學,又能跳出來看到文章的整體,總結自己學到了什麼。比如《福樓拜家的星期天》這篇文章學習:學生第一遍閱讀,解決了課內生字詞,再讀課文時,了解了文章寫的是「一個星期天發生在福樓拜家,朋友聚會的事情」,這篇課文重點描寫了幾個人物的特點,因此接著我指導學生重點品讀表現人物特點的語句,最後通過個體人物的特點,反觀全文,歸納這些人物的共同特點,並總結文章在描寫人物時用了哪些方法。當然這些學習步驟,可以因課文不同而有所不同。當學生思維能力發展了,自學能力提高了,還可以變更或簡化,但在打基礎期間這樣的學習是必要的。

3、教學生對不同的課文用不同的方法學習

不同的文章,作者思路不同,表達方法不同,重點不同。一般來說,記敘性文章(包括記敘性散文、記敘性詩歌、小說),應把握好記敘的要素;抒情性散文,應側重了解文章的行文線索和所抒發的思想感情;說明性的文章,應把握好說明的對象、說明對象的特徵、說明的順序、說明的方法及語言的特點;議論性文章,應把握好論點、論據、論證(論證方法)。不同課文採取不同的學習方法,一方面能使學生抓住各類文章特點,用不同方法去學習,即節省時間,又擴大學習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利於訓練學生逐步學會根據教材實際抓重點、抓特點地進行分析,使他們在自學時能靈活運用多種學習方法。

為此,我在教學中注意教一點有關文章的知識。當然,這些知識的講授不是外加的,而是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教給的。比如學《女媧造人》,這篇文章的體裁是神話,因此首先教學生掌握神話的基本特點——豐富的想像、誇張的手法,接著指導學生從神話特點入手學習文章的情節。學生懂得了這些,學習文章時就不會覺得無從下手了,反而能較好地理解文章的情節。又如《秋天》這首詩歌,我指導學生抓住詩歌的幾個要素——意象性、象徵性、詩歌主旨、作者情感,從這幾個角度去學習,就能基本把握住詩歌學習的重點,而不至於有所偏頗。除此之外教材中還有不少描寫景物的文章,這類課文語言優美,感染力強,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學習時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去體會。關於寫人的記敘文,作者要通過一件或幾件具體事反映人物的精神、品德,要通過對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的刻畫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

關於自讀課文的學習其實方法有很多,在這里我也是只是就自己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以及採取的辦法總結了以上幾點。當然,方法因人而異、重要的是根據學生個體的特點而因地制宜。我個人認為在自讀課文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空間相當大,因此我也會將在此方面不余遺力的進行下去。因為我們做老師的職責就是:培養有創造性、獨立自主的「大寫的人」。

② 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

一、預習課文。要使學生養成自覺預習課文的習慣。指導學生預習要從低年級抓起,要求每個學生准備好工具書(一本字典,一本詞典)和一本預習筆記,並提出具體預習要求:(1)通過查閱工具書和資料,掌握生字、新詞;(2)了解作者、背景;(3)辨認文章體裁;(4)劃分段落,歸納中心、段意;(5)摘抄名言警句,記錄疑難問題;(6)表情朗讀,反復回味,加深影響。這種要求,要體現循序漸進,持之以恆,使學生不僅養成預習習慣,而且在無意中形成自學能力。 二、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主要途徑。既然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那麼,學生上課認真聽講便成為獲取新知識的關鍵。因此,要求學生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認真聽老師對課文的分析講解。在聽課時,強調學生應注意自己在預習中遺漏了什麼內容,什麼地方理解有誤,什麼地方還有困惑,老師在授課時又強調了什麼,補充了什麼……都要及時記在筆記本上(或者標注在書頁的字里行間)。不只是記下來,還要想,還要對照反思。如果對某一問題的理解與老師不同,可以找出根據與同學、老師展開討論。這樣,不僅能加深對課文(某個知識點)的理解,還能很好地促進教與學的交流。這樣,當一篇課文學完後,書本上便布滿了各種各樣的附註和標記,這種筆記法不僅不影響當時課堂的聽講,而且也便於以後復習。另外,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優勢,通過音頻、視頻、多功能展台等手段,可以把抽象、深奧難懂的知識,生動、形象、具體地再現在學生的眼中、腦中,加快自學的速度,加深自學的難度,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提高課堂自學的質量。 三、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1)指導學生明確課外閱讀的目的,給學生推薦閱讀書目。首先要求學生通讀與高中語文課本配套的《語文讀本》;其次是開列出一些中學課外閱讀必讀的文學名著書目;三是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秀報刊目錄,如《語文報》《中學生報》《少年文史報》《學生天地》等。(2)指導學生制定讀書計劃。學生的年齡層次不同,其閱讀對象也不同;即使同一年齡層次的學生,因其智力水平不同,其閱讀對象也應有所不同。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階段性讀書計劃(一周、一月、一學期或一學年),要循序漸進,遵循由淺入深,由少到多的規律,長期堅持下去。(3)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閱讀方法有很多,但要因人而異,要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常見的閱讀方法有:A:瀏覽法。瀏覽報刊是一種便捷的閱讀方式,對知識含量大、信息內容廣的一般報刊適宜用這種方法。B:三步品讀法。即把同一篇文章連續讀三遍,每一遍一個重點,三遍之後全面理解。如茅盾的「鳥瞰----精通----吸收」法,葉聖陶的「了解----批評----接受」法,都是很好的經驗總結。C:摘錄法。對於經典性作品,因為其博大精深,一時難以讀懂,所以就先把它摘錄下來,留待日後再慢慢欣賞、揣摩。D:讀寫結合法。讀書貴在能有所得,寫讀書札記,或心得、評價、仿寫、創新,都是促成學生對閱讀對象內化吸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課外閱讀的同時,一定要學生動手,通過寫能鞏固閱讀的成果,能欣賞到自己的進步,更有利於課外閱讀的開展和強化。 四、獨立完成作業。獨立完成作業是學生經過自己頭腦的獨立思考,自覺、靈活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所學的知識具體化,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的過程。因此,指導學生獨立完成作業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1)解決問題,應該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獨立思考的結果。(2)布置作業時應精選那些有代表性的綜合題,以便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切忌搞題海戰術。(3)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水平,也可以適當選擇一些難度較大的具有代表性的綜合題,目的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他們靈活運用知識解決較復雜問題的能力。對於難題,經過獨立思考後,如果還不能理解、解決,就要鼓勵學生向同學或老師請教,引導他們做一個勤學好問的好學生。 總之,提高學生的素質,自學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學生有了自學能力,就能夠獨立地獲取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且能夠終身受益,誠如是,我們的語文教學也就達到了不需要教的「最高境地」。

③ 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

葉聖陶先生一貫主張:「在課堂里教語文,最終的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使學生養成這樣一種能力,不待老師教,自己能閱讀。」這里強調的是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在葉聖陶先生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中,始終體現著這一思想。他的這一思想包括三層含義:第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教育機構的重要任務;第二、學生要努力學會自學的本領,養成自學的習慣;第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是否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衡量一個教師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人類近100年掌握的科學知識,佔有史以來科學知識總量的90%。人類的知識在19世紀是每50年增長一倍。20世紀是每10年增長一倍,而最近10年則是大約3年增長一倍。面對如此多的知識,包括源源不斷出現的新知識,教師教不了,也教不完,只能靠學生自己今後進一步學習。所以,人類已經進入到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難怪有人說,21世紀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自學的人。
什麼是自學能力呢?自學能力就是學習者運用已有的知識、能力有效地擷取新知識的能力。自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就學習過程而言,教師只是引路人,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學習中的大量問題,主要靠自己去解決。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自學能力,有利於發展各門學科的自學能力,也有利於學生綜合知識、能力、素質的提高。
自學能力既然如此重要,那麼,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該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自學態度,是培養語文自學能力的前提

態度是個人對一定對象的比較持久的肯定或者否定的內在反應傾向,對個人的行為、活動具有發動、維持、強化、調節的心理功能。自學態度是語文自學能力結構中動力性的心理因素。學生只有具備積極的自學態度,才能產生強大的內驅力,促進自學活動順利有效地進行。
自學態度一般包括認識、情感和行為傾向三種心理成分。培養積極的自學態度,首先要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根據學生形象思維占優勢和好模仿、好競爭的心理特點,教學中要少講一些抽象的大道理,多為學生提供語文自學的榜樣,除了名人自學成材的範例,還更應該注意選擇同班、同年級、同學校的學生成功自學的事例,讓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習重在自學,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自學語文的動機。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法國近代教育家盧梭也曾指出:「要啟發兒童的學習興趣,當這種學習興趣很成熟的時候,再教給他學習的方法,這確乎是所有優良教育的基本原則。」能否幫助學生培養起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激發持久的學習熱情,是語文教學成敗的關鍵。那麼,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都有哪些途徑呢?
首先,以「境」引趣。只有帶學生進入課文所講的境界中,才能引起他們自學的興趣。如:在教《三峽》時,先用聲色俱佳多媒體,再現書中所寫「懸泉瀑布,飛漱其間」「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清榮峻茂」的情境,播放以《長江之歌》為背景音樂「三峽風光」圖片及配樂課文錄音。視聽結合,讓學生從具體、鮮明的畫面和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中產生如見其景、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定會大大提高。
其次,以「讀」生趣。只有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以讀激情,才能使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去自學課文。如教朱自清的《春》時,我採用了「以讀激情,語音傳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學方法,並配合採用「導語撥動情思」、「范讀誘發情思」、「多讀激發情思」等方法,激發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和情感,使他們帶著最佳的自學心境,進行品詞品句,理解課文內容,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再次,以「疑」激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問,才能激起他們自學的慾望和興趣,所以,在指導學生自學課文時,我強調學生要一邊讀一邊想,尤其在「想」字上下工夫,學會設疑,釋疑。如教《基因暢想》一文,我讓學生根據題目來設疑:「什麼是基因?為什麼要進行暢想?暢想的結果怎樣?基因技術到目前為止,有沒有成功地應用於人類?原因何在?假如使用於人類,作者的想像會成功嗎?他做了哪些大膽的設想?」等等。由於抓住主要的問題來設問,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學習情緒極佳,很快便弄清課文的大概意思,並把握這篇文章的脈絡。

二、啟發思維,是培養語文自學能力的依託

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要培養自學能力,就必須開啟學生思維的心扉,讓學生經常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之中,把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化「身外之物」為自己的財富。這樣,自學能力才有依託,才會得到進一步發展。
鍛煉思維能力的方法其實並不神秘,只要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就一定會有所提高。
1、訓練思維的條理性
教師在教學中設計的問題要有條理性,要能夠讓學生摸准思路,能夠讓學生沿著幾個連續性的問題把思維引向深處。問題要由易到難,不能出得太大、太空、太繁。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路子。比如,「為什麼」的問題,一般是先考慮原因,後考慮結果;「哪幾方面」、「哪幾點」的問題,一般先要一方面一方面地考慮,然後考慮哪一方面先說,哪一方面後說,怎麼連起來說。教師提出問題後,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組織語言,並要提示學生不要急於搶答。久而久之,學生回答起問題來就會很有條理性。
2、訓練思維的深刻性。
初中學生認識事物往往只看錶面,不善於透過現象去抓本質;理解課文,解答問題也往往限於表面意思。只知道作者是這樣寫的,而很少人探究為什麼這樣寫…… 教師要依據教材,設計一些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學會多問幾個「為什麼」,多問幾個「怎麼樣」,慢慢地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從而訓練思維的深刻性。例如杜甫的《春望》中詩人描寫自己「白發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學生能領會到字面意思。在此基礎上,教師只要追問一下,或教會學生自己問一下:作者為什麼要寫自己的頭發越來越少呢?這一問,學生的思維與理解課文的主旨就聯系起來了。通過平時不斷的、有意識有目的的訓練,學生思考問題就會慢慢的變得深刻。
3、訓練思維的獨創性。
多數學生具有從眾心理。他們習慣於使自己的想法同大家一致起來,習慣依據以課本和老師講課的內容為准則,生怕自己的意見、見解同大家發生矛盾。這種從眾心理容易抑制學生的創造思維。所以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讓他們敢於對課文以及老師的話提出疑問,說出自己獨特的意見,營造一種互相爭辯的氛圍;設置一些創造性議題,讓學生求異發散,進行正向、背向、逆向、縱向、橫向、對比等思維活動,引導他們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讓他們為自己具有發現問題的能力而歡欣雀躍,從而喚起學生獵取新的認識的慾望。
當然,訓練思維的方法還很多,在平時的課外活動、娛樂游戲中也可有意識的進行思維訓練。

三、掌握方法,是培養語文自學能力的重點

學習方法,是達到學習目標的途徑和手段。運用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事實證明,學習能力低下、學習方法不當是導致終身學習失敗或質量不高的重要原因。為此,學生必須具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及掌握合理的學習策略。在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和教會學生掌握初步的自學方法。重視學法,實現大量閱讀、有效遷移,老師一定要教給學生科學的讀書方法和明確的學習步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精心設計了「一讀二劃三想四討論」的四步自讀法。讀,要讀正確,讀流利,從有聲朗讀逐步過度到默讀;劃,學生邊讀邊劃,標明自然段,劃出生字詞語,標出疑難詞句;想,圍繞課題和課後思考題,藉助工具書,聯繫上下文,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討論,分小組開展討論,交流自己的讀書心得,並對課文進行評價和質疑。四步自讀法充分體現了三個結合: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相結合;動口、動手與動腦相結合;獨立(個人)學習與合作(小組)學習相結合,保證讓每個學生讀有其序,思有其法。課堂上鼓勵學生積極大量進行閱讀實踐,變老師講為學生學,他們充分自讀,充分思考,充分討論,充分交流,再引導孩子歸納總結,在培養語言能力的同時,也進行了審美和思想教育。與此同時,我發動學生建立班級圖書角,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每天開設閱讀課,還利用課余時間大量閱讀,進行自學能力的遷移訓練。全班幾乎所有的學生熟練掌握了「一讀二劃三想四討論」的四步自讀法,他們學會了默讀,學會了思考,學會了交流和討論,學會了圈點勾畫,學會做讀書筆記……

四、良好的習慣,是培養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關鍵

習慣是經過反復練習而形成的較為穩定的行為特徵,學習習慣是指學生為達到好的學習效果而形成的一種學習上的自動傾向性。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凡是好的態度,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為習慣,只有熟練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像出於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語文學科的新課程標准總目標第三條指出:「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英國哲學家培根也曾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動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良好的習慣。」語文自學具有自覺性,它同樣有賴於良好習慣的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語文自學能力的內容與標志之一。那麼中學生必須養成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我認為,基本的自學習慣包括:
1、培養有目的地學習的習慣。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學習道路上的指路明燈,有了它,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我曾做過這樣的實驗:把一個班的學生分成兩組,對一組學生,每次上課前就給他們講明該節課的學習目的,而對另一組的學生,只是讓他們在上課前讀課文。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之後,筆者發現:前一組學生上課時思想活躍,大多數能夠積極回答問題,能夠抓住課文要領,能夠跟隨老師的思維轉;而後一組學生,上課時常常抓不住課文的要領,回答不出老師的提問。這就說明,明確學習目的是多麼重要啊。
2、培養課前預習的習慣。在每天新課之前,要求學生按照「一讀二劃三想四討論」的四步自讀法進行預習,對生字詞和課文內容有個初步的識記和思考,在教師指導下上網查閱相關資料。
3、培養勤翻工具書的習慣。古人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見,勤翻工具書是十分重要的。從新生入學開始,就要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部首、音序、四角號碼等幾種查字法的訓練,不但讓學生明確一個字(詞)的「死意義」,而且讓他們掌握了確定一個字(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活意義」的方法,這樣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句子和課文內容的正確理解。
4、培養專心學習的習慣。荀子說:「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這說明專心是成功的先決條件,學習也是如此。畏難,淺嘗輒止是學生學習上的通病。要提高自學能力,就必須使學生克服這個毛病,其方法是使學生抓住問題不放,尋根問底,不斷地問個為什麼,打破沙鍋問到底。
5、培養練後反思的習慣。讀書和學習過程中,每位學生都進行必不可少的練習,但做完題目並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於將知識引申、擴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題之後的重要環節。一般說來,習題做完之後,要從五個層次反思:①怎樣做出來的?想解題採用的方法;②為什麼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③為什麼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④有無其它方法?哪種方法更好?想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⑤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想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麼?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才能不斷完善自己。
6、培養堅持閱讀、積累的習慣。保證讓學生每天有40分鍾的課外閱讀時間,內容包括書報、電視節目等;同時養成讀思結合、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堅持做好讀書筆記。讀書時看到好的材料或者有啟發的問題,立刻抄錄下來,並且記下心得體會,形式內容不限,可以是只言片語,也可以是精彩文段,還可以是漫畫創作,學生自行設計,自得其樂。在豐富學生詞彙、語感的同時,也逐漸培養了孩子的思維和鑒賞能力。實踐表明,凡是喜歡做讀書筆記的學生,他們的思維敏捷,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提高很快;相反,沒有上述習慣的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老是停留在原地不動,或者提高很慢。
7、培養勤於動筆的習慣。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善於傾訴,及時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事情和事物寫下來,堅持小練筆,堅持寫日記。參加社會實踐、辦班級黑板報、編個人作文集都是激發學生勤於動筆的好辦法。
8、培養同學之間切磋琢磨的習慣 (與他人合作的能力)。一位哲學家曾說過:「我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蘋果,交換以後,我們還是擁有一個蘋果。但是,我有一種思想,你有一種思想,交換以後,我們就會擁有兩種思想。」《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可見交流是多麼的重要!同學之間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展開討論,通過合作學習,就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知識。所以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在獨立探求知識的同時,加強與他人的合作學習。不僅要主動與老師多交流,而且要與同學進行積極的討論,養成同學之間切磋琢磨的習慣。
應當培養的優良習慣還有許多,諸如有疑必問的習慣,有錯必改的習慣,溫故而知新的習慣等等。總之,作為教師,一定要注意使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因為,它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相信只要我們語文教師轉變觀念,有意識地在課內外注意培養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探索、學會創新,那麼,就一定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和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④ 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論文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類知識成倍增長,人類新生代的學習任務越來越重。但是,人類需要掌握的最基礎知識不變,需要具備自學能力的要求不變。一個有自學能力的人,他總是能夠根據自己的工作需要、知識體系結構、興趣愛好,主動積極地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技能,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去實現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
自學能力,就是指能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所謂自學,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從本質上講就是做學習的主人:自己想方法讀書、思考、提問、記憶、練習;自己安排時間,處理學習任務的輕重緩急;自己查資料,找竅門,總結學習經驗、教訓和方法。所以自學本身就是創造力的培養和鍛煉,善於自學的人將來也善於研究,善於工作,善於生活。
為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必須在教學中適時地把「鑰匙」——自學的方法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手執鑰匙,去打開語文的知識大門,讀懂各類文章。 我國著名教育 家陶行知先生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語文基礎知識掌握語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掌握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能夠自己去獲取知識。俗話說的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教」是為了「不教」,如何讓學生主動自學,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開發學生的智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其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大綱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聽說讀寫的實踐,重視在實踐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鼓勵他們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主動地學習……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為了開發學生的智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其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我們必須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如果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教給他們學習的途徑和方法,不僅授之以「魚」,而且授之以「漁」,讓他們學會學習,他們就可以運用自如地探求課外知識,吸收生活的養料,汲取文學的雨露陽光,從而形成扎實的語文根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自學能力的養成不僅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還可使語文成為學生得心應手的工具。 那麼,如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來促進他們語文素質的提高?以下試從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方面作些淺析。
一、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是自學語文的前提。
興趣是人樂於接觸、認識某事物,並力求參與相應活動的一種積極意識傾向。它能推動學生去尋求知識,開闊眼界,鼓勵學生用心去鑽研、學習,提高學習質量。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學習會更加主動、積極,產生愉快緊張的情緒和主動的意志狀態,從而提高自己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效果。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下列辦法來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
1、以疑激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問時,教師因勢利導,激起他們自學的慾望和興趣,所以,在指導學生自學課文時,我強調學生要一邊讀一邊想,尤其在「想」字下功夫,學會設疑,釋疑。如教《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讓學生根據題目來設疑:這篇游記游覽順序是什麼?在游覽雙龍洞路上,先由外洞進入內洞有哪些所見所聞嗎?路上什麼樣的景色?這篇課文突出了雙龍洞的哪些特色?如教《飛奪瀘定橋》一文,我引導學生注意敵人說的「飛過來吧」的「飛」 和題目中的「飛」有什麼不同,使學生對兩個「飛」字的含義產生疑問,經過查字典,聯系具體的語言環境,反復閱讀課文、議論,終於弄明白兩個「飛」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但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自學、鑽研的興趣,使他們懂得在閱讀課文時,要善於捕捉突出中心的關鍵字眼,並抓住反復推敲,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
2、以境引境:教師帶領學生進入課文所講的境界中,引起他們自學的興趣。對《三亞落日》《煙台的海》等文章,在教學時,充分利用掛圖,幻燈片,再現書中所寫的情境,播放課文錄音,視聽結合。讓學生從具體、鮮明的畫面和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中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高了。
3、以讀生趣: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以讀激趣,使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去自學課文。 如教《大江保衛戰》一文,我採用了「以讀激情,語音傳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學方法,並配合採用「導語撥動情思」、「范讀誘發情思」、「多讀激發情思」等方法,激發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和情感,使他們帶著最佳的自學心境,進行品詞品句,理解課文內容,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 樹立自學的信心是自學語文的關鍵
要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生擺脫「你講我聽」的思想束縛,在課堂上安排充足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小學生由於年齡特點,自主性不是很強,要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生擺脫「你講我聽」的思想束縛,用信任去開啟學生的心靈。在課堂上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學。我嘗試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讓他們自己去自已去體會課文,感悟課文,提出問題,再從反復的讀書中回答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主動地、自覺地看書,積極動腦思考。在課堂上,對疑難問題,進行小組合作,充分討論交流,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均等的學習機會,人人動手、動口、動腦。要創造條件,讓不同程度學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對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學生,及時加以肯定、表揚,讓他們把成功的喜悅變成自學的動力,牢固地確立起自學的信心。
三、養成各種良好的自學方法是自學語文的核心
「不好的教師是傳授真理,好的教師教兒童發現真理」德國教育家第多斯惠的話對我啟發很大。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發展迅猛。課堂上教師傳授的知識是有限的。只有授予學生能接受的學習方法,通過訓練形成學習技能,才能使學生適應時代發展,終生受益。 如果教師在要求學生自學時,不進行合理引導,而是放任自流,學生在課堂上就會如脫韁的野馬,既無法駕馭,又達不到目的。教師在教學時要在一定原則要求下,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合作、參與、創新等多種方式達到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目的。
( 一) 巧設疑問,讓學生做好讀書筆記。一些學生,教師讓他看書,他既不動筆,又不動腦,只是走馬觀花,書上和筆記本上空白一片,結果一無所獲。因此,教師必須先布置好學生自學的任務,一方面,教師要求學生在課本上用筆劃出生字詞並查字詞典,劃出關鍵句段並認真理解;另一方面,教師要對這篇課文作充分的研究,並通過幾個有概括性、誘導性的問題來指導學生自學,這樣,學生帶著問題去理解和分析文章,就會有的放矢,達到自學的目的。
( 二)讓學生自講自練。教師適時點撥學生自學,並非是老師和其他學生完全分離的埋頭單干,其實質應是師生間的共同探討和創造。例如,我每次在學生自學完畢後,就要從好、中、差三個等級的學生中抽出學生代表,讓他們分別到講台上來給其他學生和老師講解他們的答案、思路以及他們在思考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後,我專門把其中有錯誤、有疑問或有新意的地方提出來讓學生探討,並給予他們及時的指正和表揚,要求學生經過我的點撥後再去認真總結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並運用這些思路和方法去獨立地做課後練習或其他資料上的習題,真正形成「自學——自講——討論——點撥——總結——自練」的參與型自學模式。
(三)讓學生相互評價,取長補短.。在檢驗學生自學結果和總結學生自學經驗時,教師的點撥固然重要,但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和交流也絕不可少,他們可以在相互評價的過程中做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真正通過對別人的評價和總結來不斷完善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例如,我在作文教學時,很少先去改學生的作文,而是要在學生互相評價和改正後再連同他們的評價一起點撥。其實,學生閱讀同學的文章會感到無比的親切,而且非常認真,這對他們的閱讀和寫作,尤其是自學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我們採用不同的形式組織學生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低年級多採用朗誦美文、背誦課文、表演童話故事激發興趣,用故事會、小文學家等為學生開辟文學樂園;中高年級的學生則多採用辯論會、文學家大比拼的形式為學生開辟樂園。
但教學活動中不能將學生分出「優生」「學困生」而區別對待,否則教育的結果只能形成畸形的師生關系,並且對全體學生的發展極為不利。對於自身優秀的學生,老師要把他樹立成為本班的榜樣,在本班起到示範領頭的作用,而對學困生則更應該把他們當成成長中的人,當成自己的朋友來以誠相待。而不是把它看作被動的,有待於喂給知識的「孩子」,在生活中更多的關注他們,隨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慢慢他搞他們的能力。
四、養成各種良好自學習慣 是自學語文的保障。
語文教育家葉聖陶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凡是好的態度,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為習慣,只有熟練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像出於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語文自學能力的內容與標志之一。語文學科的新課程標准總目標第三條指出:「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我認為,基本的自學習慣包括:
(一)培養預習的習慣
預習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激發學生求知慾和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要養成預習的習慣,必須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按照讀懂一篇文章的要求,預習應做到四步:一畫:默讀課文,默讀之後,馬上理解整篇文章的意義,切勿讀完了便勾畫出自己不認識和不理解的詞、句子。二分:試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和文章的主要內容。三答:嘗試性回答課文後面的問題。四提:提出問題。「有疑則進」,有求知慾,則有興趣。課堂上帶著期望而來,就有學習的主動性,就能發揮主體作用,把功課學好。 在這里,我要著重談一下默讀,默讀是我們自學課文的主要方式。它要求不指讀、不動唇。因此,我們在默讀中,應該做到:
(1)養成按句默讀的習慣。即用眼睛一次把握住一個句子,而不是按字或一個個單獨來瞧,以提高默讀速度,培養整體觀念。
(2)養成邊默讀邊查問的習慣。對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時查字典、翻資料、找工具書,弄懂了再讀下去,不馬虎了事。
(3)養成邊默讀邊思考的習慣,一邊看句子,一邊想這句話的意思。
(4)養成邊默讀邊畫批的習慣。"不動筆墨不看書",在默讀過程中,要逐步養成邊讀邊作記號,逐步具備批註的能力。
(5)養成邊讀邊記憶的習慣。在默讀中,要邊讀邊記憶文章的主要內容、主要情節、一些關鍵的詞句和一些優美的片斷.
(二)培養使用字典的習慣
在聽說讀寫中,教給學生三種查字典的方法,使用字典的習慣。一記,在聽說讀寫中,凡遇到不認識和不理解的字、詞先記下來。二查,用三種查字法的任意一種查出自己需要理解的字詞。三聯,聯繫上下文看字、詞出處的語言環境。四選,根據上下文選擇字義詞義,作出判斷。五俗,用自己的話將字義詞義通俗的表達出來。比如教學古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句話中的「舉」的含義,學生通過查字典知道,該字的意思為:(1)全(2)向上伸(3)向上抬。聯繫上下文我們選擇(3)。
(三)邊讀邊做記號的習慣
古人有「不動筆墨不看書」的說法,我們強調學生自學時必須動筆做記號,以起到突出重點、提綱契領、促進思維深入、彌補記憶不足等作用。教學中,我們根據需要教給學生做記號的方法,規范了符號,指定了內容。內容大致包括七個方面:生字新詞,多音字,關鍵詞語,精彩的語句,重要的地方,對某些內容有疑問,需要重讀或摘抄的章節。學生處於不同的閱讀階段給相應的內容做記號,在這個過程中,知識得到了增長,思維也隨之不斷向縱深發展。
邊讀邊做記號應該注意三點:1、思考為主,記號為輔,不可喧賓奪主,讓大量的記號擠佔了思考時間。2、做記號要簡明扼要,一個字一個詞甚至一個符號能代替的,絕不要贅述多言。3.、做記號最好在課文中進行。有些教師讓學生在筆記本上記,這樣不利於學生的理解與復習。4、可適當運用這些常用符號:在下邊畫「——」,在下邊加「·」,在下邊加「○」,在後面加「?」和在前面加「△」等。
(四)質疑問題的習慣
「學貴存疑」。一個學生,如果在他的學習過程中沒有提出問題,對知識的獲得沒有產生過疑問,那麼,可以肯定地說,他不善於學習,也學不到什麼東西。只有在學習中發現問題,找出難點,不斷地產生疑難,又不斷地解決疑難,才能獲得知識,發展思維。
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首先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敢問」。傳統教學總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回答,久而久之,學生思維容易處於被動,受到壓抑,產生一種上課就是答問的定勢。要使教師的「問」逐步過渡到學生的「問」,這就要求教師激發學生提問的勇氣,為他們創造研究探討的自由天地,調動思維的積極性。其次,要緊扣教材訓練學生「會問」、「善問」。有些教師擔心學生「不會提」、「亂提」、「提不好」,影響課堂教學進度和教學任務的完成,因而限制學生提問。其實,只要緊扣教材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質疑問難的訓練,學生是能達到「會問」、「善問」,從而形成獨立的質疑問難能力的。以審題為例,有的教師這樣訓練:1、指導學生抓課文的重點詞語提問。2、抓課題中的標點符號提問。3、抓事物之間的關系提問。這些提問既調動學生積極性,也鍛煉思維能力,經過這樣長期訓練和引導,「不會提」、「提不好」的顧慮沒有了,「亂提」也就漸漸納入預定的教學軌道。課堂教學不是更有質量和效率嗎?
(五)獨立完成和小組合作完成作業相結合的習慣
完成作業是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情況的重要途徑,它學習有著重要意義:它能提高和檢驗學生樂趣。培養這一習慣應該注意:1、教育學生樹立獨立完成作業光榮,抄襲作業可恥的觀點,在班級形成良好的作業風氣。2、建立嚴格的作業制度,如盡量在課內完成作業,以提供良好的思維環境,收作業要及時,作業不得雷同,反饋及時等。3、教師應增加富有創造性的作業,減少機械性作業。
我們強調學生必須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真正在作業過程中體驗知識應用的巨大作用。如果真的遇到困難,自己無法解決時,又需要通過合作的形式來完成。小組合作完成作業,可以解決一些開放性問題、研究性問題、爭議性強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發展了學生的思維,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學生解決問題的多元思維。因此,必須加強學生自身能力和合作發展能力,保證獨立完成和小組合作完成作業相結合,培養學生自由、良好的學習習慣。
(六)閱讀後寫讀書筆記的習慣
寫讀書筆記,可以幫助學生加強對文章的理解,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同時,能促使學生主動地積累語言材料,學習寫作方法,鍛煉作文能力,接受思想教育。
指導學生寫讀後感式的讀書筆記,應該注意:1、要教給寫讀後感的方法。要求根據原文的內容和寫法,結合自己的實際,寫出感受最深的東西,要有「讀」有「感」,夾敘夾議,以「感」為主,不要過多地抄錄原文。2、深入理解原文,領會實質,抓一兩個方面寫感受,不要面面俱到。3、以練為主。訓練初期評點可適當多一些,具體一些,學生掌握方法、適應後,可少評或不評。
保證讓學生每天有40分鍾的課外閱讀時間,內容包括少兒書報、少兒電視節目等;同時養成讀思結合、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堅持做好讀書筆記,形式內容不限,可以是只言片語,也可以是精彩文段,還可以是漫畫創作,學生自行設計,自得其樂。在豐富學生詞彙、語感的同時,也逐漸培養了孩子的思維和鑒賞能力訓練。
(七)勤於動筆的習慣
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善於傾訴,及時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事情和事物寫下來,堅持小練筆,堅持寫日記,參加社會實踐,辦班級黑板報,編個人作文集等都是激發學生勤於動筆的好辦法。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增強了參與意識,形成了良性循環。
(八)及時復習的習慣
孔子「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的著名論斷。它就深刻地闡述了學習知識的目的就是為了將知識長期保存在大腦里,而新知識識記過後,很快就會遺忘,因此,需要及時復習鞏固。
首先,要指導他們根據遺忘的規律及時復習、多次復習。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表明,遺忘的進程是先快後慢,因此,及時復習能夠阻止通常在識記後立即就會發生的急速遺忘,而多次復習,才能達到長期保持的目的。否則,恢復字的識記,在每一課學完後及時地鞏固,一個單元學完後再次復習,期中期末測試時再進行集中復習,這樣一般能收到很好的識記效果。
其次,要教給學生多樣化的復習方法。復習並不等於單純重復。機械重復活動不僅容易使學生產生消極情緒,而且容易使大腦疲勞。運用多樣化的復習方法,則會使學生感到新穎生動,激發智力活動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復習效果。還是以生字識記為例,除了採用看拼音寫詞語、聽寫等常見方法外,還可採用找朋友(形近字辨析)、請你當醫生(糾正錯別字)、開火車(生字組詞接龍)等多種方法,學生往往在玩中生動活潑地復習鞏固了知識。
最後, 要培養學生自己寫學習小結的習慣。課後復習在一課書學完後,抓住課後作業題進行復習。單元復習放在一組課文學完之後,寫出該組的重點來。期末考試指學期終結前的復習,抓住字詞句篇幾個重點,歸納復習,寫出復習總結,學年復習放在暑假,自學復習提綱,按提綱抓要點,再寫出小結,最後有條理地記憶。這樣,便於溝通知識的聯系,溫故而知新,從而牢固地掌握知識。
綜上所述,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高低是判斷該生能否主動的、創造性地進行學習的重要標志。自學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要全方位進行。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堅持「學生為主」的原則,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會思、善思,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經常講革命先輩和科學家的故事,使學生了解傑出人物成長的過程,理解他們崇高的境界,使學生認識到為祖國為人類進步而奮斗是攀登科學高峰的力量源泉,激勵學生為中華崛起而發憤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一種手段,學生可以終身受用的一種學習方法,只有把能力的培養貫穿到語文教學活動的始終,才能把語文知識深深印在學生的腦海里。至於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手段和方法有很多,我相信只要我們語文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解放教學思想,努力地深入到學生中去,一定會有更大的發現,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真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和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⑤ 如何培養中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猶如交給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屬於學習主體位置。學生的創新意識,只有在自主探索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培養。因此,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出發,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讓學生通過預習、質疑等具體活動提高創新能力。
1.指導預習。自主學習的預習,貴在獨立性,是學生獨立獲取基本知識的重要一環。指導預習按「扶——放」原則,起先可設置「導學提綱」以設計一系列問題的形式,在「學什麼」「怎樣學」兩方面加以引導。如教學「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我設計以下導學提綱:①「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與「整數除法」有什麼異同點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商的小數怎樣確定③除到被除數末尾仍有餘數怎麼辦這樣堅持訓練並將預習要求,讀書方法適時滲透,當學生對如何預習有一定的實踐後,提綱逐步精簡,最終讓學生丟掉「導學提綱」的拐杖,走上自學的道路。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質疑問難。有的學生由於受知識年齡等限制;有的膽小不敢質疑問難;有的滿足於一知半解,不願質疑問難,所以我們要創設條件,努力營造氛圍激發學生質疑問難,教師要善於靈活地向學生提出探索性問題。
二、提供討論交流的機會,培養交際能力。
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機會,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環境,讓學生充滿自信。我在教學中,經常設計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環節,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揭示知識規律和解決問題。這樣,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往和溝通,促進相互了解,促進不斷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同學的思路進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斷,這種活動不僅鍛煉同學們的交際能力,也增強了他的生活實踐能力,這也是一種合作學習,這種合作學習給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不僅使自己對知識理解更豐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飛了自己想像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課堂上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學習興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躍,接受能力強。
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①設疑布難,激發學生好奇心理;②巧設懸念,激發學生探知的迫切慾望;③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產生求知的心理沖動。如:教「正比例」時教師領學生到操場,問:現有一根米尺,要量出旗桿的高度,怎樣測量根據旗桿的影子長也能算出旗桿的高度,影子和旗桿有怎樣的關系此後,讓學生量出幾種不同的桿長和各自影長,進一步研究桿高和影長的關系,進而引出「正比例」的概念。
生動的表演能營造愉悅的學習氣氛,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如教學「認識人民幣」時最後的練習可創設「售貨員」與「顧客」的表演:一位學生扮售貨員出示一根鉛筆售價為2角7分,其餘學生當顧客,誰先准備好付錢的方法,鉛筆就賣給誰。」在有趣的買賣實踐活動中,把認識和使用人民幣有機結合起來,又培養了學生思維活動的靈活性。
四、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把課堂還給學生,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操作、實驗、想像,可以讓學生在主動的探索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學習10的組成時,教師為學生准備了10個扣子,要求學生先數一數有幾個扣子,再把扣子分成兩部分擺一擺有幾種方法,引導學生在操作中探索,發現10的組成的不同擺法。
總之,在課堂上,善於利用教材,靈活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自主權交給學生,真正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⑥ 初中生語文方面的能力要怎麼培養

語文能力是要從生活從各種文字性閱讀鍛煉的;當閱讀沉澱加多,便可以領悟文字的魅力和作者的意圖更深入了。這種語文能力對於提高學生語文課興趣,挺高語文領悟能力都是最有效的。
要想學好語文不單要學習課本上的知識,也要擴大的自己獲取知識的途徑,前提是要如何獨立學好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培養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好語文打好基礎。

⑦ 怎樣培養初中孩子的自學能力

古人雲:「授人以魚,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
我們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教會他們如何主動地掌握知識和發展技能。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英語學習顯得越來越重要。英語作為一門外語,由於我們缺乏特定的語言環境,教與學就比其它學科有更大的難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顯得更為重要。怎樣培養初中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筆者認為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
一、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前提。從心理學角度講,對感興趣的東西,學生才能自覺主動地投身到教學活動中去聽、去說、去思考,配合教師的課堂教學。人的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逐步培養起來的。不同年齡的人有不同的興趣,初一新生剛開始學英語時,就應充分利用他們對英語的新鮮感、好奇心的特點,盡量用英語講課,創設學英語的氛圍,使學生盡快地進入學習狀態。授課時使用標準的語音、抑揚頓挫的語調、配以形象化的動作。教學中針對不同的課型,採用簡筆畫、唱英語歌、做游戲、情景會話等方法,利用卡片、教學掛圖、錄音機和多媒體等教學輔助手段。採用靈活多樣的教法,挖掘學生潛在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寓教於樂。
二、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是開啟自學之門的金鑰匙。
呂叔湘先生說:「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課堂上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地位,教給他們自學的方法,它是通向成功的捷徑。例如,向學生介紹怎樣復習;課堂上怎樣聽講、記筆記;如何搞好朗讀、記生詞、背誦課文;課後怎樣復習;如何提高英語的聽說能力等。最重要的是幫學生過好語音關,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平時多讓學生相互交流學習方法,尤其是讓學習好的學生向大家談一談他們的學習體會和經驗。教師幫助他們解決共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利於今後的自學。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學習才會變得輕松有效。
三、注重學生自學習慣的養成和自學能力的培養,它們是進
行英語自學的保證。
在新教材教學中,突出的是「聽說領先」,生動活潑的會話表演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在學生們的親身參與中,特別是讓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預習課文,使他們明白一篇課文要從哪裡入手,重、難點是哪些內容,和突破它們的關鍵點。經過長期的操練養成習慣後,他們對學習就會變得主動。課前自學時要求學生記住下一節生詞、短語,會翻譯,能藉助參考資料和詞典理解整篇課文,找出關鍵句、難點句,回答課後問題,並能發現問題。讓學生持之以恆,不間斷地堅持課前自學,對下一節教學內容的掌握很有幫助。課堂上應該給學生一點自學的時間,比如讓他們自學生詞,做一些簡單的閱讀訓練,根據教師的講解有條理地記筆記等。鼓勵他們動腦思考、大膽開口、勇於質疑。有自己的觀點,有分析、整理、歸納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做抄寫機。課下主動復習、加強記憶、過好單詞和背誦關。整理筆記,獨立完成作業,尋求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教和學就變成一件樂事,教師願教、學生樂學。融洽師生關系,創建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
四、課外活動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重要的途徑和場所。

⑧ 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古人雲:「授人以魚,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 我們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教會他們如何主動地掌握知識和發展技能。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英語學習顯得越來越重要。英語作為一門外語,由於我們缺乏特定的語言環境,教與學就比其它學科有更大的難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顯得更為重要。怎樣培養初中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筆者認為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 一、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前提。從心理學角度講,對感興趣的東西,學生才能自覺主動地投身到教學活動中去聽、去說、去思考,配合教師的課堂教學。人的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逐步培養起來的。不同年齡的人有不同的興趣,初一新生剛開始學英語時,就應充分利用他們對英語的新鮮感、好奇心的特點,盡量用英語講課,創設學英語的氛圍,使學生盡快地進入學習狀態。授課時使用標準的語音、抑揚頓挫的語調、配以形象化的動作。教學中針對不同的課型,採用簡筆畫、唱英語歌、做游戲、情景會話等方法,利用卡片、教學掛圖、錄音機和多媒體等教學輔助手段。採用靈活多樣的教法,挖掘學生潛在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寓教於樂。 二、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是開啟自學之門的金鑰匙。 呂叔湘先生說:「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課堂上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地位,教給他們自學的方法,它是通向成功的捷徑。例如,向學生介紹怎樣復習;課堂上怎樣聽講、記筆記;如何搞好朗讀、記生詞、背誦課文;課後怎樣復習;如何提高英語的聽說能力等。最重要的是幫學生過好語音關,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平時多讓學生相互交流學習方法,尤其是讓學習好的學生向大家談一談他們的學習體會和經驗。教師幫助他們解決共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利於今後的自學。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學習才會變得輕松有效。 三、注重學生自學習慣的養成和自學能力的培養,它們是進 行英語自學的保證。 在新教材教學中,突出的是「聽說領先」,生動活潑的會話表演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在學生們的親身參與中,特別是讓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預習課文,使他們明白一篇課文要從哪裡入手,重、難點是哪些內容,和突破它們的關鍵點。經過長期的操練養成習慣後,他們對學習就會變得主動。課前自學時要求學生記住下一節生詞、短語,會翻譯,能藉助參考資料和詞典理解整篇課文,找出關鍵句、難點句,回答課後問題,並能發現問題。讓學生持之以恆,不間斷地堅持課前自學,對下一節教學內容的掌握很有幫助。課堂上應該給學生一點自學的時間,比如讓他們自學生詞,做一些簡單的閱讀訓練,根據教師的講解有條理地記筆記等。鼓勵他們動腦思考、大膽開口、勇於質疑。有自己的觀點,有分析、整理、歸納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做抄寫機。課下主動復習、加強記憶、過好單詞和背誦關。整理筆記,獨立完成作業,尋求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教和學就變成一件樂事,教師願教、學生樂學。融洽師生關系,創建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 四、課外活動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重要的途徑和場所。 課外活動能把課內外的英語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課堂的學習時間是十分有限的,教師除了要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外,還要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要想更快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必須把英語學習帶到課外去,多創設語言交際的環境。多聽收音機、磁帶,看光碟、錄像帶,看英文影視劇和電視講座。學標準的語音語調,控制好語速,訓練聽說能力。閱讀一些好的課外讀物,從中借鑒好的學習方法;摘抄英語知識;做一些有代表性的習題作為課堂學習的補充;學寫不同體裁的短文,鍛煉寫的能力。我們只有通過課堂這個港口,把學生推入運用英語知識的海洋,才能真正有效地培養和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為以後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外語像游泳一樣,學生必須潛在水裡,而不是偶爾沾沾水。學生必須泡在水裡,並感到自由自在,這樣,他們才能像游泳者那樣樂在其中。」 五、讓學生體會自學成功的喜悅,激勵他們在自學路上求索。 平時教師要經常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主要是檢查他們的課前預習、課後復習和課外讀物的閱讀情況。及時表揚做的好一些的學生,幫助和鼓勵差一點的學生,多使用激勵語言,給他們希望和力量。教會他們自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讓他們體會成功的快樂。教師更應當努力提高自己的自學水平,課堂內外師生之間多做自學經驗交流,談彼此的心得體會,這是提高自學能力的動力和加速度。真心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共同學習,相互提高。「親其師,信其道」,這是提高英語教學的最佳方法。在英語素質教學中,我們提倡給學生減負,但是教學質量不能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靠廣大英語教師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完善、探索和實施,靠師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終完成。

閱讀全文

與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