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語文課應該教什麼以及怎樣教
中國的語文課當然教的是語言,而且是漢語語言,這是沒有疑問的,但是具體教什麼,怎麼教的確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最近在《南方周末》上連續出現了多篇關於此問題的文章,引起了一些爭論.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小學教師,也沒有教過語文,但也一直對這個問題十分關注,想要說明一下自己的觀點.什麼是語文?語言具有工具性,是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可以說整個人類社會是建立在語言的基礎上的.對語言的學習是基礎的基礎,是任何一個國家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但是語言是一個很復雜的概念,這里有必要對語言的概念進行一定的闡述:一般的語言學中,把我們通常使用的語言概念分為兩部分:語言和言語.語言是抽象的、概括的符號系統,包括語音、文字、詞彙、語法等;而言語是對語言的運用.言語又可以分為書面語和口語,其中書面語和口語又有巨大的區別,如果把寫出來的叫書面語,說出來的叫口語,那麼就會發現,沒有什麼書面語不可以說出來,也沒有什麼口語不能寫出來.一般的說可以認為它們的區別就是:口語用於交際,體現了語言的交際工具的特點,人們在使用口語時只考慮他的實用性;而書面語多用於思想的傳播,他是人經過一定的思考結果,一般可以看作是語言作為一種思維工具的反映.例如一個人同另一個人私下談話,那麼他使用的應該是口語,而一個人在一個比較正規的場合當著許多人講話,那麼一般就會用書面語.那麼語文課究竟教什麼呢?教語法、書面語還是口語?首先看口語,就是說話,這人人都會,不用老師教,但同樣是說話,有的婉轉動聽,有的就惹人討厭,可以說說話也是一門藝術.那麼說話也應該學,但說話是在使用的過程中學到的,例如我們身邊有許多口語表達非常好的人物,你可以問問他們,口語是如何學好的,不會有人說是老師教的.再看書面語,人類所有的思想都是通過書面語而得以記錄和流傳的.這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包括我們所說的聽、說、讀、寫,聽不用說沒有什麼實際意義,讀和寫都是針對書面語而言的,小學生經常說不會寫作文,不是說他們不會說話,而是指他們不會使用書面語.而說,就是語文教學中的說話這一部分,其實也是培養學生的一種使用書面語說話的能力.當然這種能力在現代社會里非常重要,也往往為人們所忽視,但這種說應該是一種書面語而不是口語.還有語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文字、詞彙、語法,這也是語文的基礎,尤其是小學三年級以前的語文教學基本上是以識字為重點.從小學高年級開始語文課中一直有相當部分的語法內容.好了,現在可以來看一看現在的語文課教了什麼.從傳統的語文課到現在的新課程基本上都講的是聽、說、讀、寫,字、詞、句、篇.基本上小學三年級前重點是識字教學,以後重點是以書面語的閱讀和寫作為主,並適當學習語法和修辭,這都是合乎情理的.也沒有太大的爭議,實際上人們爭議的根本是怎麼教,尤其是在識字以後,如何使學生學好書面語言?這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問題,顏福雙在《語文就是語文——與余傑等商榷》一文中提到的三個觀點,語文不是文學,語文不是人文,語文本來就是技術,可以代表一種觀點,就是從技術的角度去學習語文,把語文學習由對書面語的學習變成對語言的學習.實際上這正是高等教育中漢語專業的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的內容.而不是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傳統教學,在識字以後,雖然也教的是聽、說、讀、寫,字、詞、句、篇,但教的方法上有問題,就是用分析、分解的方式要學生理解書面語.拿出一篇文章,從字詞句篇一點一點的分析從寫作方法到思想內容,都要找出一定的邏輯來.幾乎全中國的語文教師和全中國的語文考試都把精力用到了這上面來.其實分析這種方法是學習語言,包括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的基本方法,而不是學習書面言語的方法.所以有一位北京的語文特級教師曾經說過,中國的語文教學,在學生識字以後即使不上了,學生的實際語文水平也不會降低就是這個意思.那麼如何學習書面語,實際上國際教育界早就有了共識.方法很簡單就是閱讀.大量的閱讀,形成一種閱讀的習慣,是成為一個現代人的重要條件之一.世界主要的發達國家對語文教學閱讀量的要求都很大,遠遠超過了中國.而中國的閱讀教學,不僅在量上少得可憐,而且往往還是強調進行閱讀的方法的學習和對閱讀材料的分析.語文考試中佔有大量比重的閱讀題,實際上也是分析題.閱讀本質上是一種體驗,這種體驗是不可能通過分析來獲得的.它必須建立在一定的量的基礎之上.閱讀教學最重要最困難的不是學習閱讀的方法,而是提供給學生適當的閱讀材料.教師的任務就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供適合於學生閱讀的優秀作品,不一定是名著,但一定要適合於學生的閱讀.那麼什麼才適合閱讀,當然是藝術性強思想性的作品,這不可能不帶有人文色彩.因為人文的閱讀是以後專業閱讀的基礎.人文精神是成為一個現代社會公民的基礎.可以說學習書面語的過程就是一個人文閱讀的過程,這里每一個具有人文精神的人,都會列出一個影響自己思想歷程的書目來.幾乎可以肯定,這個書目中找不到一本書是由語文老師推薦的,是在語文課上要求閱讀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老師,能夠開出這樣一個書單,那麼我們的語文教學就真正有了希望.當然這也許只是一個理想,可以想像一下我們的中小學語文教師本身就是在一個沒有閱讀環境、缺少閱讀材料的語文課堂中成長起來的,他們當中具有閱讀習慣的人實在太少了,讓他們開展閱讀教學,本身就是一個苛求,真正閱讀教學的到來還需要很長的一個過程,所以一個學生能夠遇到嚴凌君這樣的語文老師是幸福的.一個人受到的教育決定於他所遇到的老師,一個人的思想決定於他的閱讀.
Ⅱ 中學語文課到底學什麼
站在世界之交門檻上的中國教育正面臨著世紀末的尷尬,耗時甚多而收效甚微的語文教學更是讓人為之流淚。從1997年初《北京文學》大舉討伐中學語文課到1999年汕頭大學推出《審視中學語文教育》對中學語文教學進行分進合擊的圍剿,中學語文教學始終處在狼狽不堪、欲訴無語的境地。雖然中學語文教學不僅僅是中學語文教師的事,也不僅僅是語文課上的事(因為「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語文觀念已深入人心),但是作為中學語文教師在語言學習的「主陣地」——中學語文課上到底講什麼仍是一個不能夠也不應該迴避的課題。 要弄清語文課上到底講什麼的問題,有必要先弄清現在老師在語文課上講著什麼。受考試「指揮棒」的導向作用,囿於中學語文教師個體的特質,目前的中學語文課不良傾向有三: 一是急功近利式的什麼可考講什麼 如果說以前那種時代背景、作家作品、段落大意、主題思想、寫作特點的講解模式不足取的話,現在的中學語文課確實已經揚棄了這種模式,代之以對課文的恣意肢解胡亂詮解,「斷章」也能「取義」,「微言」總有「大義」,老師和學生都有一個共同心態:「小心地雷!」於是處處設「雷」,處處排「雷」,忙得不亦樂乎。跳舞時永遠戴著鐐銬,這「鐐銬」便是「考試大綱」,它增刪什麼知識點,我便在課堂上詳略什麼知識點,而且心甘情願,樂此不疲地把「鐐銬」戴,每學期的聯考題和畢業班的模擬題的版塊構架,題量多少,分值大小,命題取點(知識點)等跟考試題如出一轍便是明證。因而大量的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被淡化了。譬如1999年「考試大綱」取消了古代文學常識、中國名言警句的考點,語文課(含語文早讀課)上便很難聽到講讀這些內容的聲音,而曾幾何時,這些內容還在語文課尤其是語文早讀課上充當著多麼重要的角色。不考了便不講、便不讀,這是何等的短視行為!殊不知,作為一個中國人,古代文學常識焉能不知?讀文言文又如何能少得了古代文學常識?文化的底蘊中又怎麼能少得了古代文學常識這一塊?至於中國名言警句對人生觀的形成,對寫作的助力等方面的作用就更毋需贅言了。人們常用「一桶水」與「一杯水」來比喻老師教導學生必須有扎實的庫存,其實,考試與平時的學習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要想取出一杯高質量的水就必須以一桶水墊底。既如此,我們又豈能急功近利地什麼可考講什麼呢! 二是我行我素式的什麼拿手講什麼 魏書生老師曾經畫過一棵「語文知識樹」,那枝上可謂根深干粗枝繁葉茂,語文的博大精深於此可見一斑,而「術業有專攻」,我們的語文老師不可能對語文學科的所有知識點都很熟稔,於是帶有普遍性的「攻其一點,不及其餘」式的講課狀況迭現。像擅長修辭的老師腦子里盤桓得最多的是修辭,課上「觸處自引申」,每課必講,每講必大講特講,重復信息多,新鮮刺激少,講者津津樂道,聽者索然無味,而教學時間有限的,厚此必然薄彼,於是另外一些也應該掌握的知識因為這部分被不恰當地「強化」而相應地被沖淡了,這種無視「教學大綱」的要求,不顧學生心理需求的講課,熱鬧似乎也很熱鬧,繁榮似乎也很繁榮,只是它是「泡沫經濟」式的虛熱鬧、假繁榮,單位時間的利用率低,有效勞動少,教學效果一定不會好,當然也不可能適應現代社會對語文教育的要求。 三是人雲亦雲的什麼省事講什麼 目前的教材都配有「教學參考書」(簡稱「教參」),應該說,「教參」在積累資料、提供思路、傳授方法、啟發思維等方面起了不少作用,尤其是對剛涉足教壇的新教師來說更是如此。然而,「成也教參,敗也教參。」許多教師漸漸地形成了對「教參」的依賴甚至近乎虔誠崇拜,開口閉口「教參說」,言必稱「教參」。於是,四平八穩的「教參」在磨平教師思想稜角的同時把活躍張揚的學生思維也裝進了同一模式,這使得《葫蘆僧判斷葫蘆案》成為《紅樓夢》一書的窺豹之「斑」,這使得學生的考試作文充斥著虛假造作,這使得中學生思維雷同和創造力萎縮,這使得我們本來應該熠熠生輝,光芒四射的語文課變得面目可憎,惹人厭棄。 確實,面以當今的語文教學,我們汗顏,我們更為之流淚。中學語文教學走出尷尬境地的重要一步就是要解決語文課上講什麼的問題。 我以為,語文課應該講「大語文」,抱住教材不放的語文課必然是失敗的;語文課應該講基礎知識,因為這是建築語文大廈的基本材料。不能一味地跟在考試卷後面跑,你總不能因為考試卷沒有考拼音、標點之類的基礎知識便棄之不顧了吧?畢竟,這些是語文科的重要內容啊!語文課應該講出語文課的特色,必須強化語言因素,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重錘語言;語文課應該在講授中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習慣,古人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知樂之者」。 雖然我們不是政府決策者或教育管理者,雖然我們不是教材編纂者或教參撰述者,但是我們作為一線的教學執行者仍有可以變通的空間。只要我們能克服語文課的不良傾向,還語文課以語文的特色,那麼,中學語文教學走出尷尬之境的日子將不會太久!
Ⅲ 語文課是什麼什麼是真正的語文課
大家使用頻率最高的是「這才是真正的語文課」。為什麼會用這樣的評語?不是語文課又是什麼課?這些年來我們的語文課堂在做什麼?這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
我發現,被人們認為不大像語文課的,往往或者就課文講課文,深挖其中的人文內涵,上的有些像思想教化課;或者深入解析文中的一些科學道理、探索與課文有關的一些自然奧秘、動手做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實驗,等等,上的好像是科學課、生物課
Ⅳ 語文課究竟要教什麼呢,該怎麼上
1、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類。有學會漢語拼音、會用語文工具書、能說普通話、能正確流暢地書寫漢字、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等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較強的閱讀能力、流利地表述自己的意思的能力等。2、綜合實踐類能力。有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力、主動探究學習、實踐中運用語文能力、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等。3、素養和方法類。包括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想方法等。4、情感態度價值觀類。包括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等。如果把以上內容再進一步濃縮的話,語文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等能力、學習及思維的方法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如果把「學習及思維的方法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歸入到「思」裡面去,那麼,語文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五個方面的能力。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語文學科的教學任務不是以傳授知識為主,也不是培養本學科解題能力的,它是以語文素養為立意的學科,它旨在培養學生為適應社會和自身發展的一些基本能力。它是以培養和提升人的基本素養和品質的學科。如果我們的教師的教學設計與實施不是以此為目的的教學,那我們的教學就可能有問題。據我的調查,我們相當一部分語文老師的講讀課還是這樣的套路:瀏覽課文,在每一自然段前標出序號,和學生一起,一問一答地畫出段落層次,總結段落大意,歸納中心思想,分析寫作特點等等。我不是說不能這樣教,而是說這樣設計的目的何在,為了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效果而設計。同樣的教學設計、一樣的教學行為可能會因為目的和對象的不同而使效果大相徑庭。如果是以疏通文章大意、講解文章內容、分析語言特點等為目的,這就嚴重偏離語文學科的總目標,這樣的語文課就可能不是語文課了。還是這樣講,如果是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語文基本素養和能力的,那就是一節語文課。
不管是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堂,還是九年級的語文課堂,語文的教學無非是「聽、說、讀、寫」等形式進行的。讓任何一位老師離開「聽、說、讀、寫」去教語文課,想教的像語文課肯定是比較困難的。「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和形式應該是沒有多大異議的。我今天提出的語文課教什麼也包括這四個方面,但是我要提出一個更為重要的內容——「思」,語文教學不能沒有「思」,而且還應該以「思」為核心,圍繞著「思」進行語文教學。這里的「思」內涵很豐富,可以理解為「思想」、「思維」、「思考」,也可以理解為「思緒」、「情思」等。「思」可以通向自我澄明和自由,可以通向公共知識與法度,「思」能讓我們的語文教學目標——「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得以實現。語文教學要用「思」去創造一個既豐富多彩又富於意義與價值的的語文生活。語文教學因為「思」的存在而靈動,語文教學因為「思」的凸顯而柳暗花明。「聽、說、讀、寫、思」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我們的語文教學因以培養「聽、說、讀、寫、思」五大能力而成為真正的語文課堂。
語文課教什麼?「聽、說、讀、寫、思」。這就是我對語文課的理解。語文課就是教學生會聽、會說、會讀、會寫、會思的能力。具體的聽、說、讀、寫、思所承載的知識與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的能力相比,可以說它的重要性已經微乎其微了。就像小雞已經學會覓食的本領,食物對它還是問題嗎?小貓學會了釣魚,魚對於它來說還是問題嗎?然而,反思一下我們的語文教學,是這樣做的嗎?你現在的課堂是為分析課文而分析課文,還是為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的能力而分析課文。你的「聽、說、讀、寫、思」的教學旨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思」的能力還是在以記住你所教的知識內容為主呢?
基於以上理解,我認為,語文課教什麼?基於能力和情感目標的教學設計——「聽、說、讀、寫、思」的能力訓練。語文課就是教學生如何聽、如何說、如何讀、如何寫、如何思。
三、語文課怎麼教
既然語文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等能力。那麼,語文教學就是要圍繞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的能力及品質去教,圍繞培養學習及思維的方法和習慣去教,圍繞讓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去教。
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思」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聽、說、讀、寫、思」五個方面是以「思」為核心,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不能任意偏廢。
(一)關於以「聽」的能力為立意的語文教學
關於「聽」。「聽」是學生應當具備的一項重要語文能力,「聽」與「讀」尤其在獲取信息方面發揮著同樣不可忽視的作用。只有明確了傾聽訓練的價值,教學活動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為師者必須讓學生明確:具備一定的傾聽能力,是廣泛而准確地獲得信息和掌握科學知識的需要;是積極從事交際活動,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需要。在日常口語交際活動中,只有學會傾聽,善於傾聽,才能在與他人交談時作出積極准確的應對。
在語文教學中,「聽」通常是指學生上課時注意聽教師講,是一種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聽」。但筆者認為「聽」的教學不僅僅是這些。語文教學上的「聽」應該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培養學生「聽」的興趣,二是培養學生「聽」的態度和習慣,三是培養學生「聽」的方法。
要培養學生「聽」的興趣,要求語文教師上課要生動、有趣,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發揮聽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要廣泛地聽,不僅聽老師的,也聽同學的。聽的形式可多種多樣,例如回答問題、朗誦課文、開展辯論、講故事等;聽的手段有錄音、影視、錄像等。從而養成學生主動接受、敢於質疑的習慣。
第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聽」的態度和習慣。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時,要了解學生,根據不同的個性選擇不同的方式來加以引導。使學生學會在聽的過程中,用點頭、微笑、贊許、關注的眼神來注視對方;用表情及簡短的語言來啟發對方;不輕易打斷對方的話;允許對方發表和保留不同的意見,不對別人進行譏笑或人身攻擊。
第三,要培養學生掌握「聽」的科學方法。要求學生集中精力,面對說話的人和所表述的話題,注重喚起相關的知識、資料、概念和想像,形成與有關這個話題相關的互動。圍繞對方說些什麼,為什麼這樣說;對所聽到的詞句及重點都要有心理反應和認知上的反饋;在「聽」的過程中能夠進行快速地總結和評價,對所聽到的內容,能區分主次,自覺形成整體觀念,從而在心中牢記需要記憶的內容。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學生把教育看成自己的需要而樂於接受時,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任何教學活動的開展和教育願望的實現,都必須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前提的。學生傾聽水平的提高和良好傾聽習慣的教育養成也不例外,教師應注重學生傾聽樂趣的培養,把學練傾聽轉化為學生的內心需要,這樣,傾聽訓練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生學會傾聽,使學生善於傾聽乃至樂於傾聽,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摒棄應試教育心理,不要因為大型考試很難進行「聽」的測試而遺忘「聽」的教學,樹立全面發展的大語文教學觀,要滿懷信心、持之以恆地抓好學生的傾聽訓練,不可產生一蹴而就、急於求成的想法。
(二)關於以「讀」的能力為立意的語文教學
大部分語文教師在課堂上還是比較中重視課文閱讀的。設計朗讀、精讀、泛讀、略讀等教學環節,但很多老師進行這些環節時可能是隨意的、目標是模糊的,可能僅僅是為完成讀課文的內容而忽視「讀」的能力的訓練,或者是僅僅把「讀」作為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手段,或者是沒有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以「讀」的能力為立意的語文教學訓練。筆者認為語文教學上的「讀」,應該把重點放在朗讀、精讀、泛讀、速讀的能力訓練上,而不是僅僅是讀讀課文,為講解分析做鋪墊。
朱熹在《讀書三則》中說到:「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可見「讀」是一種口、眼、耳、腦並用的語言訓練形式,是語文教學的一把重要的鑰匙。
語文教材上的選文大部分都具有典型性、科學性、實用性等特點。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讀」的趣味點,對範文的謀篇布局、風格特點、題旨意境等進行生動的分析和點撥,使學生想讀、愛讀,最終達到理解文章、達到為我所用的目的和能力的提高。
注意拓寬學生的閱讀面,訓練學生泛讀能力。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籍,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提高課外閱讀量。在泛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學生讀書的速度,培養速讀的能力。
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是語文教學的難點。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掌握了方法,就掌握了金鑰匙。」因此,教會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是終生受益的事情。有步驟的閱讀方法包括讀書、理解、領悟、應用四個階段。首先是讀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是理解,訓練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能夠快速地掌握書本內容的結構、思路、特點。其三是領悟,注重讀後有所啟發、有所領悟、有所感觸、有所創新,能寫出自己的體會和感想。其四是應用,將書本的知識和自己的體會運用在實際生活和學習當中,提升自己對社會和人生的認知度,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三)關於以「說」的能力為立意的語文教學
語言是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用語言來表情達意的過程就是「說」。教學上的「說」,不僅僅是教師的「說」和學生的「說」,更不是教師授課,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語文教學上的「說」,應該是一種學生主動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思想的技能訓練。因此,這種「說」的能力的培養,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一定的時間、任務、環境、標准來進行。
在課堂內進行「說」的訓練。首先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使學生明白「說」是進行思想交流和感情溝通的最根本途徑。懂得在我們生活、學習和工作中「說」的重要性。課堂上要想方設法為學生營造「說」的環境,充分給學生「說」的機會。在課堂內進行敘述、說明等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復述課文、介紹自己、口頭描述周圍的人和事等;如果進行各種朗讀和表演活動,可以結合課本中散文、詩歌、劇本、小說等不同語言特色,使課堂教學適當地小品化、朗誦化、故事化。對學生「說」的內容、膽量、聲音、感覺、姿態等方面進行有系統地訓練。此外,還可以在課堂外進行「說」的實踐。如在班主任的支持和配合下,經常舉行小型主題班會、故事會、演講會、辯論會、詩歌朗誦會等以「說」為主的活動,培養學生快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也可以在取得家長支持的前提下,適當布置「說」的家庭作業,促進學生說得清楚、准確而富有表現力。
(四)關於以「寫」的能力為立意的語文教學
「寫」可以理解為「寫字」,也可以理解為「寫作」。
首先說寫字。電腦是現代文明的一大標志,但對漢字書法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但如果認為有了電腦打字就無需寫好字,這是十分錯誤的。首先書法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一部分,需要繼承和發揚。其次,在社會中,在學校里,無論考試還是招生、招聘、就業等很多時候,電腦就無法代替手寫,因此書寫也是一個人必備的生存技能之一,寫一手好字可能會增強一個人在社會上的競爭力。但是,據有關部門統計,當前社會,人們的書寫能力嚴重下降,各階段的寫字教學的重視程度也很不均衡,中小學生的寫字水平也在不斷下降。因此,當前語文教學應當加強寫字教學,要讓學生認識到寫字的重要性,不同年級應該根據不同的學段因材施教,開展各種活動,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讓每一位學生寫出一手漂亮的漢字,陶冶學生追求美、熱愛美的情操。當然,教師也要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力求寫規范的漢字,並持之以恆。
再說「寫作」。如果說「寫字」是追求外表美的話,那麼「寫作」就是追求心靈美。寫作應該是一種心靈的傾訴,思想的外現。寫作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正常生存能力,也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活動,是一種反應出一個人各方面能力的綜合性思維活動,真正的寫作應該是一種輕松而又愉快的學習或生活過程。但是,當前青少年的寫作能力不容樂觀。按語文課程標準的規定,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進行寫作訓練。據我的調查,當前中小學生的寫作問題還是比較大的,如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對作文的興趣越來越弱。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作文的內容越來越虛假,甚至胡編亂造,作文模式僵化,語言空話、套話連篇。相當一部分學生懼怕寫作文、不會寫作文、編造作文,甚至抄襲作文。學生感受不到寫作的快樂和幸福,語文教學的寫作是為考試作準備,而不是為生活和工作做准備。因此,當前語文教學中「寫」的教學問題是比較大的,因此,要大力改變當前的語文教學的「寫」的現狀,讓「寫作」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讓學生喜歡寫作,會創作。這應該是我們語文教學應該完成的任務。
我認為語文教學上的「寫」,應該是一種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達意的創新方式,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心理、行為及情緒的宣洩過程,應該是學生正常的常態的思維活動,也是學生思想和意識的外顯過程,更是學生進行審美和創造美的一個美好過程。但是,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寫」往往只是一種學生被動的應試訓練。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平時就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思考其中的情與理;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教學就不能是一個教師出一個作文題,學生寫一篇文章的過程,而應該是一種師生共同探討人生、抒發理想、各言其志的的過程;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對於一個「初寫者」,教師要當好師傅,要把基本的寫作技法教給他,讓他入門;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集中思維、創新思維等能力的訓練;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就不能為講課文而講課文,而應該把「聽與說」、「讀與寫」結合起來;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不要讓我們的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考試書」,而應該引導學生「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就應該和學生一起讀大師的作品,聆聽大家的教誨;教師應該和學生一起抒發自己的心靈感悟,表達自己的愛恨情仇。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生才會越來越熱愛生活、懂得生活,擁抱生活,才能越來越睿智、聰慧、人文、快樂等等。如果我們做到了這些,我想,我們的學生是會幸福地學習的。
Ⅳ 什麼是語文課程內容
語文課程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確握語文教育特點、積極倡導自主 、合作、探究習式、努力建設放力課程.
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基本理念語文課程目要明確握目我想品讀全面、語文素養兩關鍵詞全面則必須面向全體實現每發展;則必須面向整體創造適合教育語文素養應該內涵深厚外延寬廣語文課程新概念既包含語聽說讀寫言語實踐能力更囊括品德修養審美情趣良性態度由看語文素養具綜合性實踐性特點強調發展諧發展明確定位語文課程目揭示目本真直指教育才道教育說語文課程要致力於語文素養形與發展
確握語文教育特點基本理念二語文課程目實現前提語文教育特點語文科文性語文材料反應元性文性揭示語文教育價值觀積極導向作用語文、做語文、;情態度等面熏陶、染作用語文材料反應元性揭示語文習極具性化特徵尊重性受獨特體驗鼓勵發表富性見解形良性激其創造力二語文科極強綜合實踐性應立足課本突破課本舉反三重積累重運用習整體性、性能力三漢字、漢語自身規律培養語整體握能力漢字、漢語自身規律握突體現重視積累文章總體知應淡化析性操作應要求背誦段落意思想應加強誦讀積累、悟、熏陶要求避免繁瑣析機械重復練習語言重視言語教培養良語語言語智慧集體現認識世界適應社改造世界理戰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習式基本理念三實現語文課程目策略自主、合作、探究習式自主性習揭示才教主體習主揭示幫助每進行效習才我教目需要樹立起教觀達我教目教其核要素培養發揮習主性、積極性充體現認知主體作用讓自主探究、自主發現作主線貫穿教始終其著眼點何幫助同需要明白種式定位與實施採取積極倡導態度說明形自主、合作、探究習式期甚至漫需要著眼未發展摒棄眼前功利要利於培養習主教道
努力建設放力語文課程基本理念四語文課程實踐保障習主鮮發展著命體作語文課程理應關注命體發展核發植根現實植根面向世界面向未課程內容拓寬語文習運用領域;習設計發展教形靈放與發展課堂運行機制語文實踐能力創新精神
Ⅵ 語文都有什麼課
大學以前都是語文課。
有些也有作文課,文言文翻譯課
Ⅶ 什麼是語文什麼是語文課程請加以簡述
語文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也是或語言和文學的簡稱。相對來說,口頭語言較隨意,直接易懂;而書面語言講究准確和語法。此解釋概念較狹窄,因為語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藝文(文學、曲藝等),還有很多實用文(應用文)。通俗的說,語言就是說話藝術。
一般認為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稱等都離不開它。它是聽、說、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能力和知識,文化知識的統稱。
語文課程,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需要有學習興趣,好的學習習慣等都是很重要的。學好語文課程,要注意培養學習興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積累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能力等。
shaorunjia2001真心為您解答~~
~親,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者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如果我做錯了歡迎大家指出我的錯誤,畢竟我不是萬能的】
~如還有新的問題,請好評和採納後重新另外起一題向我求助,答題不易,敬請諒解~~
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
祝共同進步!
Ⅷ 小學語文課,主要學什麼
第一學段(1~2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5.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學習獨立識字。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學會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
(二)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
3.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5.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6.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7.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三)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學習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四)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自己感興趣的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第二學段(3~4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600個左右會寫。
3.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會運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詞典。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5.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閱讀
1. 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像,領悟詩文大意。
7.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9.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圖書資料,樂於與同學交流。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三)習作
1.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願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2.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
3.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交流。
4.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5.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
6.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交談。學會認真傾聽,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講述故事力求具體生動。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用書面或口頭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第三學段(5~6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力求美觀,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
4. 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
4.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5.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作品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課文的基本說明方法。
6.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7.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8.擴展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三)習作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學寫常見應用文。
4.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根據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5.習作要有一定速度。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3.聽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並能簡要轉述。
4.表達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能根據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作簡單的發言。
6.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
(五)綜合性學習
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美醜。
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Ⅸ 語文課該教什麼
我是一名有10年
教齡
的
語文老師
。
語文課
說好
上確實好上。但說上好就不那麼容易了。語文課更多地體現出老師的修為。所以一節語文課,你不僅要備
教材
,還要備自己,使自己在這篇
課文
的內外游刃有餘,文中提到的
知識點
,點點明確。更要備學生。只有這樣,你才能做到心中有數。讓自己的見解在語文課上閃放光芒,讓學生能有所思考。教材的重點,學生的難點和問題,都是你該教的。
Ⅹ 大學語文課程講什麼內容
《大學語文》是全國高等學校網路教育統考公共基礎課程之一,課程內容以中國文學史的發展順序和文學體裁分類,共十三章內容,分別由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詩、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唐宋詩、唐宋詞、唐宋文、古代戲曲、古代小說、現當代詩歌、現當代散文、現當代戲劇、現當代小說、漢語基礎知識和寫作構成。本課程統籌分七個模塊進行講解。 課程開設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對中國古代和現代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學流派和文學現象有初步的了解;使學生能對文學作品進行分析和鑒賞,從而達到讓學生能自覺地學習並繼承中國優秀的文化傳統,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同時,具有良好的表達能力,最後通過課程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