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上好語文練習課

如何上好語文練習課

發布時間:2022-04-15 07:01:46

小學語文復習課要積極上好,該怎麼做

小學語文復習課要積極上好,該怎麼做?今天小編來跟大家一起聊一下,總共歸納為以下三點。

1.復習內容的整體性

復習是把平時在每篇課文中學到的零碎知識系統化,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所學內容。因此,要把復習課與新授課區別開來,切忌逐課逐段地把字詞句像回放電影鏡頭似的重復一遍。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整冊教材。在期末總復習之前先把全冊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按照拼音、字、詞、句等不同的內容進行分類,把課文中出現的練習題類型分別列出來(可提示學生參照課本中的「積累運用」和課後練習題,同時註明各題型出現在課本的哪一頁);再把閱讀思考題的類型、作文訓練的不同內容等也分門別類地列出來。這樣,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全冊內容,復習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其次,教師要採取恰當的復習形式,有些內容可以整冊教材為整體復習,如生字、多音字、誦讀課文等部分基礎知識及作文訓練等;有些內容也可以單元教師為整體復習,如閱讀能力的訓練等。但不管採取哪種形式,都要著眼於各類知識的整體性,使之系統化、綜合化。

3.知識之間的互融性

在復習過程中,還應還注意基礎知識、閱讀、作文等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使之互相滲透,融為一體。一般情況下,以復習課文段落的閱讀為載體,把基礎知識和寫作的復習融入其中,三者兼顧,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就一定要深入鑽研教材,發掘課文中蘊含的訓練因素,是復習「牽一發而動全身「,以閱讀為核心,融」雙基「於一體,這樣才能大大提高課堂復習的效率。

㈡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復習課

每到期末,枯燥無味的復習課往往令教師頭痛,令學生厭煩.究其原因,一是復習內容簡單重復,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二是復習形式單調乏味,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少教師認為上復習課的目的只是為了鞏固知識,強化記憶,因此忽視了對復習課的深入研究,導致復習效率低下,復習效果差.其實,就小學語文復習課來講,只要潛心設計,同樣可以很好地體現課標精神,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要上好小學語文復習課,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構建模式,優化復習的結構復習課怎麼上,它和新授課有什麼不同,這是教師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我認為,這兩種課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所呈現出來的教學內容.新授課有「新」的特點,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更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而復習課的內容,學生往往自以為已經掌握,可能不願意再去學習.基於這樣的思考,我覺得,相對於「新授課」而言,「復習課」更應該突出「精講多練」的原則.怎樣在復習課上真正落實「精講多練」,一是「單元練習模式」,二是「主題練習模式」.所謂「單元練習模式」就是以課本中的自然單元為復習范圍的課堂結構,這是一種縱向思路的復習模式,一般適用於復習的開始階段.「主題練習模式」,顧名思義,這種復習課是有「主題」的,它是歸類復習的一種基本課型,是對某一類基礎知識或基本技能(如字詞、句段、閱讀)的集中復習,屬於橫向思路,一般在梳理完全冊教材之後運用.兩種模式的基本環節一樣,即:自主復習→梳理整合→檢測反饋.「自主復習」就是讓學生自己整理本單元或相關類別(如成語)的知識,教師可提出一些具體的復習要求或為學生提供一些提綱、編制一些表格,從而避免出現放任自流的傾向.這一環節除了可以在課上完成之外,也可以作為作業要求學生在復習課之前完成.「梳理整合」是兩種模式的第二個板塊,課堂上要通過必要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進一步完善「自主復習」時整理的知識點和能力點,同時也可以適當地向課外閱讀和社會生活延伸.但這種延伸,一是要找准「延伸點」,不可毫無根據、漫無邊際;二是要切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儲備.「梳理整合」時可設計一些趣味性的、動感強的活動,幫助學生復習,避免出現機械單調、過於理性的傾向.尤其要注意的是,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的講授一定要突出一個「精」字,著名教育專家李希貴有一個非常精彩的「三講」「三不講」觀點,對我們很有啟發.「三講」就是講重點,講難點,講疑點;「三不講」就是不講學生會的,不講學生能學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要把復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兩種模式的第三個步驟是「檢測反饋」.教者應圍繞本單元或相關類別的知識點和能力點設計一些精當的練習,對學生進行檢測.練習要堅持小型化的特點,題量不宜過大,做到重點突出,以點帶面.課上要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在建立好的學習小組中進行答題互閱,教者必須及時掌握反饋信息,進行評點和糾錯.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對學生中出現的一些共性問題,一定要重點講解;對一些看似簡單的基礎題,要分析錯誤的原因,是因為粗心大意,還是因為基本技能不過關.找准了原因,才能對症下葯,增強復習的效果,提高復習的效率.
二、處理好兩個關系1.處理好打好基礎與鞏固提高的關系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有了一個扎實的根基,才能築成穩固雄偉的大廈.語文是一切學科的基礎,小學語文更是這個基礎的基礎,因此,語文復習必須注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落實,展開拉網式的既顧及全面又突出重點的拼音、字、詞、句、段、篇的系統復習,並憑借拼音、字、詞、句、段、篇進行聽、說、讀、寫的系統訓練.在此基礎上,還要促進學生的觀察、思維、理解和表達能力的進一步提高;促進學生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以及學習方法解決實際需要的綜合的聽說讀寫能力;促進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存儲與提取、重組與整合、理解與運用、分析與綜合的基礎上,提高對知識結構體系的整體把握能力.最終,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2.處理好自主復習與教師指導的關系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盡可能多地給予自主復習的機會,堅決擯棄越俎代庖的做法,努力讓知識成為學生自己的思考結果.課堂上,教師讓學生練習、討論、交流,教師彎下身子走近學生不在於形式,而在於實實在在的巡視和指導,教師盡可能了解所有學生的學習情況,盡可能給予有效的指導,盡可能發現普遍的問題,以利於針對性的講評.學生能夠解決的,教師不包辦代替.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加倍關心.復習過程中,可讓學生自己確定最需要復習什麼,自己梳理知識和題目呈現形式,自己總結作業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與同桌互相出題目考查等.教師考慮得最多的是哪些地方需要講解,哪些地方需要指導,怎樣指導;說得最多的話是啟發的話、點撥的話、激勵的話;做得最多的是巡視、傾聽、參與、引導和賞識;重點是引導學生尋找知識規律,歸納復習方法.
總之,要想上好語文復習課,提高復習效率,就應該整體把握教材,採取合適的復習形式,關注學生的自主發展,使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合作探究,達到對語文知識的深入把握和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㈢ 如何有效地上好小學語文復習課

怎樣在復習課上真正落實「精講多練」,一是「單元練習模式」,二是「主題練習模式」。所謂「單元練習模式」就是以課本中的自然單元為復習范圍的課堂結構,這是一種縱向思路的復習模式,一般適用於復習的開始階段。「主題練習模式」,顧名思義,這種復習課是有「主題」的,它是歸類復習的一種基本課型,是對某一類基礎知識或基本技能(如字詞、句段、閱讀)的集中復習,屬於橫向思路,一般在梳理完全冊教材之後運用。兩種模式的基本環節一樣,即:自主復習→梳理整合→檢測反饋。「自主復習」就是讓學生自己整理本單元或相關類別(如成語)的知識,教師可提出一些具體的復習要求或為學生提供一些提綱、編制一些表格,從而避免出現放任自流的傾向。這一環節除了可以在課上完成之外,也可以作為作業要求學生在復習課之前完成。「梳理整合」是兩種模式的第二個板塊,課堂上要通過必要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進一步完善「自主復習」時整理的知識點和能力點,同時也可以適當地向課外閱讀和社會生活延伸。但這種延伸,一是要找准「延伸點」,不可毫無根據、漫無邊際;二是要切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儲備。「梳理整合」時可設計一些趣味性的、動感強的活動,幫助學生復習,避免出現機械單調、過於理性的傾向。尤其要注意的是,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的講授一定要突出一個「精」字,著名教育專家李希貴有一個非常精彩的「三講」「三不講」觀點,對我們很有啟發。「三講」就是講重點,講難點,講疑點;「三不講」就是不講學生會的,不講學生能學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要把復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兩種模式的第三個步驟是「檢測反饋」。教者應圍繞本單元或相關類別的知識點和能力點設計一些精當的練習,對學生進行檢測。練習要堅持小型化的特點,題量不宜過大,做到重點突出,以點帶面。課上要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在建立好的學習小組中進行答題互閱,教者必須及時掌握反饋信息,進行評點和糾錯。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對學生中出現的一些共性問題,一定要重點講解;對一些看似簡單的基礎題,要分析錯誤的原因,是因為粗心大意,還是因為基本技能不過關。找准了原因,才能對症下葯,增強復習的效果,提高復習的效率。

㈣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練習課

親:語文學習,除了用心聽老師講課以外,最好的辦法就是:勤學苦練!
有句名言說得好有道理哦!這句話就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就是勤讀書之理呀!
第二個勤就是:勤動嘴皮子,多朗讀、多說話!
最後一個勤就是:多動手、多寫寫東西唄!
只要做到了這些,那就不難學好了哦!

㈤ 如何做好小學語文復習課

一、檢測:摸清知識能力現狀。

要在復習時避免無效信息的重復傳授、無效訓練的簡單重復,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學和訓練,就必須在復習課前採取測驗、考查、提問,或通過座談、個別了解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摸底、調查,根據反饋來的信息 ,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制定復習課教學方案。一位二年級老師在第三冊教材教學結束後,結合本學期的教學內容,編制了一份檢測試卷,在批閱試卷時發現學生對按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掌握得還不夠:對聲母在字典中的位置是清楚的,但對韻母的順序,或聲韻母相同、聲調不同的字如何查檢,都不大搞得清楚。了解到這個情況後,這位老師在復習課上邊示範邊介紹具體的檢字方法,有針對性地給學生提供一些有特點的字,讓學生現場練習查檢,於是全班同學都掌握了音序檢字的方法。雖然這位老師講述的是過去講授過的內容,但由於訓練內 容是新的,學生查檢字的水平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二、貫通:建立系統的知能體系。

語文課是以課文和單元作為結構單位的。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採用「段段清」的做法,一篇課文教學結束馬上又轉入下一篇課文的教學,學生所學習的知識和訓練的能力是呈相對的一個個點狀或塊狀的,沒能形成大 綱所規定的一個相互聯系的系統的網路。語文期末復習課則應以教學大綱為指導,對一個學期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和訓練,讓學生從總體上了解和掌握系統的知識體系,訓練和提高所規定的能力。例如三年級上學期已進入作文訓練,第五冊教材中安排了八次作文訓練:有看圖寫話,有狀物,有敘事,有記人,還有練寫通知。每次作前指導,教師一般都只是就該次作文訓練的要求講些與本次作文相關的知識,做些必要的引導,滿足於把作文寫出來就行了,而在復習課上,有人誤認為作文沒有什麼可復習的。其實,復習是提高學生綜合作文能力的重要一步。為了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教師應居高臨下,對本學期八次作文訓練的內容和形式進行系 統的歸納、總結,讓學生從總體上回顧本學期作文的特點,重點講述小學記敘文寫作中的「觀察——說話—— 寫話」的規律,結合學生寫作的實際解析各類作文的標題、開頭、正文、結尾的寫作知識和要求。這樣,經過 融會貫通的復習,學生對本學期所講授的知識和訓練的水平顯然會比復習前要提高一步。

三、補缺:彌補過去教學的不足。

由於教師對課文和單元所規定的教學重點和任務的理解不同,對教學內容的處理也可能是不同的,在平時教學中,有一些該講的內容沒講是在所難免的。雖然在學生作業和輔導時教師已知道這些缺漏,因為要趕教學 進度,有些也沒有或來不及補充講解。復習課上針對這些缺漏必須予以補充,以求得學生對知識點的全面掌握。

四、比較:促使認識的深化。

在「溫故」中「知新」,並不是僅僅靠機械性重復就可以做到的,有些要通過比較來辨別才能達到目的。上復習課不在於老師不停嘴地講多少,而在於如何引導學生把舊知識與舊知識、舊知識與新知識、新知識與新知識按教學和復習的需要進行比較,通過比較發現其中的差異,從而獲取新的知識、訓練新的能力。

五、強化:提高訓練的深度。

訓練是復習課的主要教學活動形式。那些題海戰術、「炒冷飯」、機械性重復訓練等等,是訓練中的弊端。怎樣才能在復習課的訓練中提高復習效率呢?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進行段的 復習和訓練時,除了進行一般的段落層次劃分訓練外,教者還必須深入講析分段的一般方法:諸如按事情發展順序劃分、按時間先後劃分、按地點或空間位置變換劃分、按總分關系劃分、按材料性質劃分等。接著,讓學生根據這些方法進行劃分段落的訓練,然後讓學生說說是用什麼方法劃分的,還要求學生說出各段落之間的關系,每一段與文章主題的關系等等。這樣的訓練不僅能讓學生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同時還可以克服學生在劃分段落時存在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六、拓寬:多側面地講解相關知識。

復習課要重溫過去所學過的知識,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因為復習要體現提高的原則,所以這種重溫又不能是機械的、簡單的重復,而應以原有知識為基礎向外拓寬。平時的講讀課教學由於受教學內容和目標、時 間的限制,不能隨意拓寬,而復習課上因為經過多篇課文教學,多個知識點的講解,已具備了拓寬的條件。例如擴句、縮句是小學語文訓練中的一項重點內容,平時訓練時有些東西具有隻能意會不易言傳的成分,復習課 上則必須進行拓寬性講解。例如作為主語、賓語前面的定語,謂語前面的狀語和後面的補語,以及一個中心詞前面可以分別加上多個定語或狀語的知識,則應結合具體實例,用小學生能理解的話進行講析。待學生基本掌 握了這些知識之後,才能保證學生做擴句和縮句的練習,得出來的答案不是懵出來的。事實上,學生進行擴句和縮句練習的水平也只有在這種拓寬性練習中得到提高。

七、升華:提高原有教學層次。

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對知識的傳授往往是滿足於教材所涉及的內容,有些教師還常常就文論文、就知識論知識,學生能正確解答訓練題目就算完成任務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有時還停留在感性階段。復習課的 教學則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完成這種由感性向理性的升華。例如在平時的講讀課文和閱讀課文教學時,教師傳授了一些閱讀理解的方法並訓練了一些閱讀理解的能力,但是因為還沒有升華到理性的高度,學生在實際的閱讀理解時往往還只是憑經驗。在復習課上教者則有必要結合獨立閱讀課文、自讀課本和練習與測試中的閱讀習題的訓練,幫助學生總結閱讀、理解的有關學習方法,像初讀了解文章的概貌,再讀理解文章的結構,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精讀體會思想感情,重讀思考和解決相應的問題等等方法。在這些方法的指導下,再引導學生聯系實際,進行閱讀和理解的實踐。從而使過去的那種閱讀和理解的水平、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八、分層:取得各自的理想效果。

學生的情況比較復雜,由於他們的基礎知識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受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他們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程度也不同,對教師所教學的知識的接受程度、訓練能力的層次也必然是參差不齊的。因此,復習課上對學生要按不同層次要求,分別對待,才能取得相應的效果。

九、遷移:推動綜合能力訓練。

遷移,是以對過去教學內容和訓練能力的復習為基礎,向新的復習內容遷移,向其他方向擴展。這種復習方法是一種充分調動學生復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習能力的做法。復習課實踐顯示,使用遷移 的復習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看圖學文是貫穿於小語整個教材的文體,其主要目的在於通過課文的教學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復習課上教師則需引導學生總結歸納看圖學文的學習方法,然 後把這種方法遷移到其他看圖學文課文的復習上來,指導自我復習。實際上,學生完成這種遷移之後,不僅所需復習的知識、思想、內容得到了復習,而且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想像能力都能得以提高。此外 ,看圖學文的復習還可以向看圖說話寫話、看圖作文遷移,用看圖學文中所學得的觀察、想像、寫作方法去指導看圖、說話、寫話和作文。這種復習已不是一篇課文或單項知識的復習,而是轉向對一個網路知識的復習和 綜合能力的訓練。這種復習不僅在訓練程度,而且在訓練角度上都得到了加強。

㈥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練習課的有效性

一、語文教學目標確定的全面化
教學目標是語文教學活動的靈魂,教學目標對語文教學過程具有導向、調控、激勵和評價功效。有效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語文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語文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越好,並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隨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語文教學的方向性、針對性、有效性。傳統的語文教學把目標定位在引導學生掌握知識上,視學生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向學生灌輸知識。現代語文教學則把學生看成是能動的主體,在語文教學目標應定位在對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上,定位上趨於全面性:既重視必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也重視學生自我發展的能力的培養;既發展學生強健的體魄,又培養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又努力發展其個性。
將教學目標分為:
(一)知識教學點
1、學習本文在選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點;
2、掌握文中出現的重點文言詞語、語法現象和特殊句式。
(二)能力訓練點
領會史傳作品在選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點,提高閱讀欣賞史傳文學作品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學習文中的為人,培養學生以大局為重的愛國主義精神。
(四)美育滲透點
學習本文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好處。完整的三維教學目標制定過程中,首先要根據新課程的高中教學的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整體把握,統籌安排,制定出學年、學期總目標和單元教學目標,並把它們分解到每一課中,形成科學合理的「目標群」。還應該注意語文各模每節課的課堂教學目標的內部結構和排列順序,講究知識、能力、情感態度三者之間的和諧性與整合性,明確對各目標的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的具體要求,使之具有層次性、遞進性、明確性、可操作性、可測量性。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能夠既掌握了知識與技能,還學會了方法,增加了體驗,同時還培養了情感態度價值觀。
目標任務分層化。語文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對知識、情感、學法、思維訓練、實踐技能提出相應目標。通過一節語文課的教學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所發展,在不同的學習領域都有所提高。
二、語文教學內容精選化、整合化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重要的是要考慮到如何啟發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實際生活中的各方面去。」[①]因此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要建立學習語文就是為了要超越語文,學習教材是為了要超越教材的理念,教師和學生必須要突破「文本」,依靠自己去發現文本潛在的內涵。尤其是現今的新課標教材,屬於不完整教材,留有很大的空間,由教師和學生去創造性的完成,以達到開啟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語文能力之目的。我主張語文教師不要機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對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作出合理、適度的加工與改造。但是,不要「教教材」不等於不要鑽研語文教材、不要把握語文教材意圖。真正有效的語文課堂,語文教師需要對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有一個深度、全面、系統的解讀。
1、理清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各個內容的編排體系。善於將某一知識點放置於這一單元、這一學段甚至整個知識體系中來審視。這樣,才能進一步明確該知識點在教學中的地位、作用,即這一知識點是在怎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又怎樣為後面知識的學習作準備。在教材的「品質」上,葉聖陶提出了「朴實、精確」的要求,主張足以示範,以順應學生「身心的發育和生活經驗的擴展」,逐步培養學生「憑我國語言文字吸收經驗表達情意的知能」。這更是一種基於語文素質教育根本目標的正確主張。毫無疑義,語文教材只有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範本,學生所掌握的語文能力才能真正成為人生發展的階梯。
2、體會新 教版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教學理念。新教版中語文教材是課改理念的文本體現和載體,需要每一位語文教師去認真研讀、感悟、領會,了解新教版中語文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新教版中語文教材所提供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學思想、方法,體會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教學理念,才能實現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
3、用好、用活、用實 語文教材。 語文教材內容並不等於教學內容, 語文教材是教學的重要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 語文教材強調要按照學生的情況進行語文教學,而不是完全拘泥於 語文教材,對 語文教材要科學的使用或「再度開發」,要用好、用活、用實教材。葉聖陶的語文教材理論不但包含了葉聖陶對於語文教材標准、性質、功能的富有特色的見解,還包含了他對於語文教材歸宿的別有見地的論述。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養成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這歷來是葉聖陶語文教材歸宿論的基本思想。他把語文教材視為學生課外學習的基礎,要求教師從教材出發,盡量推廣、擴大,落實到課外廣大的閱讀天地。他說:「精讀文章,只能把它認作例子與出發點;既已熟習了例子,占定了出發點,就得推廣開來,閱讀略讀書籍。參讀相關文章。」[②]這種書籍,這種文章,主要是指課外讀物。因此他強調「必須在國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書,越多越好。」[③]他說:「閱讀要養成習慣才實用,所以課外閱讀的鼓勵和指導必須配合著教材隨時進行。換句話說,課外書也該認作一項教材。」[④]通過教材,帶動學生廣泛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慣,這確應成為語文教材觀所追求的歸宿。
4、細節上應學會推敲。語文教師要深入研究 語文教材對教學活動所蘊含的啟示,包括 語文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圖、每一句提示。都要做到「深入淺出」,把 語文教材鑽研得越深,語文課堂教學越得心應手。我們要帶著「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去結合實際創造性地處理和使用 語文教材,即合理組合、整體優化、強調體驗,不是為了形式而形式。真正達到熟練地駕馭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
5、駕馭 語文教材要經過一個「懂──透─ --語文教材,抓住重點、難點和疑點。透,就是要知己知彼,掌握應學 語文教材與已學、待學 語文教材的聯系,熟悉學生對相關語文知識的掌握情況,了解所教班級的群體特點和所教學生的個性特點、思維能力差異、思維特點等,做到有的放矢。化,即實現轉化,要在懂、透以後通過得心應手、配合默契的語文課堂教學,把課本知識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葉聖陶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就曾說過:教師教任何功課(不限於語文),「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知識是教不盡的,工具拿在手裡,必須不斷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練成熟練技能的,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教師就要朝著促使學生「反三」這個標的精要地「講」,務必啟發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去探索。「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教材中的課文也無非是個例子。我們的任務並不是硬要把這些例子講深講透,而是要用好這些例子,超越這些例子,走出這些例子,達到舉一隅而以三隅反的目的。
三、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生動形象化
語言是語文教師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啟迪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進行思想教育的最重要的工具,而學習動機則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講求形象、生動、精練、幽默、富有啟發性,這樣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習動機。學生有了正確的學習動機,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就能夠集中精力,堅韌不拔地探索下去,並能克服學習中的重重困難。
1、生動形象、富於直觀的語文教學語言。語文教學語言的生動性,要求語文教師表達時富有情趣,善於使用一些成語、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風趣機敏的話,以增添語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語文教學語言的形象性,要求語文教師表達時善於形容、比擬,繪聲繪色,充分發揮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感以喚起學生的表象,使學生容易理解學習的內容。生動形象的語言,是最令人深思、最能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的語言,語文教師如能在課堂教學中恰當應用,就能使語言充滿魅力、富有啟發性;就能啟迪學生的思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就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激發他們動腦去思考、動眼去觀察、動口去表述,學會寫作,從中獲得知識。
2、規范准確、富有科學性的語文教學語言。知識的傳授和掌握,必須藉助於語言來表達,因此語文教學語言必須要做到規范和准確。語文教學語言的規范,要求語文教師講課時發音要正確,語句要合乎語法修辭,用普通話;要求圍繞中心,句句緊扣,層次清楚,重點突出,具有嚴密的邏輯力量;要求遵循規律,論證嚴密,立論有據,不以偏蓋全。語文教學語言的准確,要求語文教師選字用詞要科學無誤,不含混、不糊塗、不模稜兩可。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是否規范和准確,直接關繫到語文教學效果的好壞。只有規范准確、言簡意賅的教學語言,才具有美感效果,才能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反之,則容易造成學生思維的混亂或障礙,妨礙學習的順利進行。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剔除顛三倒四的羅嗦話、無關緊要的兩可話、牽強附會的題外話、不著實際的空洞話、不合語法的半截子話。
3、充滿情感,富有節奏感的語文教學語言。語文教學語言的情感是指語文教師在深刻體會語文教材的思想內容後發自內心的飽含熱情的真情實感。富有情感表現力的語文教學語言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效果。語文教學語言的節奏,是指由語文教師內心的情感引起語言快慢急緩的變化,並和語言的輕重強弱、語句的斷連疏密、語氣語調的剛柔抑揚有機結合,融為一體。語文教學語言的情感不能隨意而發,也絕非矯揉造作,一定要依據語文教材的內容,才能達到以情動人的效果。同樣,語文教學語言的節奏也要根據語文教材的內容和課堂上學生的情緒巧妙地控制和調節,不能為了節奏而節奏。快慢得當、輕重有度、張弛適宜的節奏是為了更好地吸引學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達到啟發性的教學目的。
4、含蓄幽默,耐人尋味的語文教學語言。語文教學語言的含蓄,指的是含而不露,語文教師只引導思路而不告訴結論,不講本意而進行烘托和暗示,讓學生思而得之。語文教學語言的幽默,是指在保證課堂莊重嚴肅、科學規范的前提下,適時插入一些頗具情趣的短小故事、幽默逗人的比喻、發人深省的典故等,使講授富有啟發性。含蓄幽默的語文教學語言是耐人尋味的,它能啟發學生運用自己的知識、經驗和想像力,去豐富和補充語文教學內容。它有如宜人的春風,拂得學生心智激盪,樂得學生學而不倦。
文字平鋪在紙上,既無色彩又無動感,可是經過老師的一讀一點,文字便從紙上立了起來,學生便看到了生活的本來樣子:花兒開了,人物活了,海中涌動著波濤,風里鼓盪著清香。好的講解,嚴謹而不乏機趣,莊重而不乏詼諧,讓人如坐春風,如飲甘露,讓人感受到語言之妙,妙不可言。語文教師的講解不必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但一定要表達完整,入心入耳;也不必字字珠璣、語驚四座,但一定要凝練准確,經得起推敲,真正做到「有實事求是之心,而無嘩眾取寵之意」。

㈦ 如何上好語文單元復習課

怎樣上好語文復習課
每到期末,枯燥無味的復習課往往令老師頭痛,令學生厭煩。究其原因,一是復習內容簡單重復,無法激起學生的愛好;二是復習形式單調乏味,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少教師認為上復習課的目的只是為了鞏固知識,強化記憶,殊不知語文復習課的特點主要在於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查漏補缺,遷移訓練,拓展提升,使學生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尤其要加強知識的遷移訓練,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忽視了對復習課的深入研究,導致復習效率低下,復習效果差。其實,就語文復習課來講,只要潛心設計,同樣可以很好地體現課標精神,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一、上好語文復習課,應注意三性。
1、復習內容的整體性
復習是把平時在每篇課文中學到的零碎知識系統化,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所學內容。因此,要把復習課與新授課區別開來,切忌逐課逐段地把字詞句像回放電影鏡頭似的重復一遍。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整冊教材。在期末總復習之前先把全冊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按照拼音、字、詞、句等不同的內容進行分類,把課文中出現的練習題類型分別列出來(可提示學生參照課本中的「積累運用」和課後練習題,同時註明各題型出現在課本的哪一頁);再把閱讀思考題的類型、作文練習的不同內容等也分門別類地列出來。這樣,使
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全冊內容,復習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其次,教師要採取恰當的復習形式,有些內容可以整冊教材為整體復習,如生字、多音字、誦讀課文等部分基礎知識及作文練習等;有些內容也可以單元教材為整體復習,如閱讀能力的練習等。但不管採取哪種形式,都要著眼於各類知識的整體性,使之系統化、綜合化。

2、復習過程的開放性 復習課要改變過去那種教師「一言堂」 的現象,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要實施開放式教學,即讓學生自主選擇復習的內容和形式,自己總結復習的方法。教師的任務在於「宏觀調控」,把握復習的方向和進度,進行適時的引導和點撥等。復習時,教師不再布置學生多讀多寫,而要把復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如復習生字:「你認為哪些字比較難記,難寫,應重點復習哪些字;你願意怎麼復習就怎麼復習,可以反復練,可以同桌合作聽寫,也可以出一份自測題。」復習閱讀部分:「自己從課外讀物中找一篇文章,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這些問題該怎樣回答,然後在小組交流。」每復習一類知識或一個單元讓學生寫一份「復習心得「,總結自己在復習中的新收獲和成功的復習方法。復習完整冊教材後,讓學生每人出一份測試題,在全班內互相檢測。這樣的開放式復習,學生自身受益,全班其他同學受益,教師也了解到更多的學情信息,使指導更具針對性,更有實效。

3、知識之間的互融性
在復習過程中,還應留意基礎知識、閱讀、作文等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使之互相滲透,融為一體。一般情況下,以復習課文
段落的閱讀為載體,把基礎知識和寫作的復習融入其中,三者兼顧,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就一定要深入鑽研教材,發掘課文中蘊含的練習因素,使復習「牽一發而動全身」,以閱讀為核心,融「雙基」於一體,這樣才能大大提高課堂復習的效率。 二、在復習課教學中要注意做好三方面工作。 1、學生方面:充分准備,發揮學生主體

復習課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復習全過程,特別是要讓學生課前充分進行復習准備,課堂上引導學生參與歸納、整理的過程,切忌以教師的歸納代替學生的知識整理,做到知識由學生疏理;規律讓學生尋找;錯誤讓學生判斷,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教師方面:知識系統化,復習內容針對性強 上好復習課,教師首先要做到重點突出,注重實效,舉例要有較強的針對性。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第一,要抓住全班學生掌握知識的薄弱環節。第二,要針對個別學生(尤其是一些差生)存在的問題。第三,緊扣知識出錯較多的知識點設計復習內容,做到有的放矢,對症下葯。第四,要根據知識間的縱、橫聯系,比較系統地規劃復習訓練內容,使所復習的知識系統化。

3、課堂教學:復習全面,抓好五個環節
(1)系統回顧 「系統回顧」就是在復習課上要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回顧所學的主要內容,在學生進行討論、口述的過程中,使學過的舊知識不斷提取,再現腦海。
上課時,教師要先向學生說明復習的內容和要求,再引導學生回顧。可先粗後細,並讓學生進行充分討論,出示有關復習提綱,引導學生進行系統回顧。
(2)梳理知識
「梳理知識」就是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梳理、總結、歸納,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點,分清類別,將所學知識前後貫通,弄清解決問題的辦法。理清思路有「點、線、面總結法」,做到以點串線聯面,加強知識間縱橫向聯系,建構知識網路體系,可以根據具體復習內容的多少,分項分步整理。
(3)辨析提高
「辨析」就是引導學生對容易混淆和容易記錯的知識點或疑難點,對單元重點內容或學生中疑難問題作進一步的辨析,也可以分專題進行分析、對比,以便引導學生解決難點和疑點,做到設置好疑問,進行有效答疑,分析疑難提高認識。
(4)強化訓練 「強化訓練」就是針對復習內容選擇具有針對性強、綜合性突出的問題,進行典型練習、對比練習、綜合練習,做到舉一反三,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5)重視講評 「重視講評」就是在復習課上讓學生對復習的結果進行評價與反饋。復習當中十分重視教學評價與反饋,通過教學評價給予學生一種成功的體驗或緊迫感,從而強化或激勵學生好好學習,並進行及時的
反饋和調控,改進學習方法。復習完成時,可適當選取數量適當的題目進行當堂檢測。
三、語文復習課課型 1、知識歸類型復習課 知識歸類就是在復習當中通過回顧知識,使知識融會貫通,建立系統的知能體系,在分析比較知識體系中促使認識深化。「知識歸類型復習課」要做好在「溫故」中「知新」這一重點。復習課中的「溫故知新」不是機械性重復,而是要將許多知識點通過比較來辨別才能達到知識歸類。復習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舊知識與舊知識、舊知識與新知識、新知識與新知識按教學和復習的需要進行比較,通過比較發現其中的差異,從而獲取新的知識、訓練新的能力。知識歸類可以是「由點到面的課文復習」,此為閱讀方法的歸類;「由此及彼的相關內容的歸類」,此為基礎知識歸類;「舉一反三的寫作手法的歸納」,此為寫作歸類;
語文課是以課文和單元作為結構單位的。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採用「段段清」的做法,一篇課文教學結束馬上又轉入下一篇課文的教學,學生所學習的知識和訓練的能力是呈相對的一個個點狀或塊狀的,沒能形成大綱所規定的一個相互聯系的系統的網路。語文期末復習課則應以課程標准為指導,對一個學期所學的知識進行歸類、總結和訓練,這就要進行知識歸類,使學生從總體上了解和掌握系統的知識體系,訓練和提高所規定的能力。例如在中高年級某冊教材中安排了八次作文訓練:有看圖寫話,有狀物,有敘事,有記人,還有練寫

㈧ 如何上好語文課

第一是好學。

作為語文教師要有文史哲的底子,必須要有文化的積淀。知識不等於文化,知識是一種本領,文化是一種素質。知識是文化的一小部分,是文化的基礎。

我們過去的一些大學的、中學的教師文化積淀很深,他們沒有什麼教學參考書,拿起一個教本來,就可以左右逢源。他們的文化底子好,學生再怎麼問,他們也不怕。我們現在上課就怕學生問,一問就不知道怎麼辦,回答不上來。

我們確實要有點文化積淀。我們的語文內容豐富復雜,它的家屬成員很多,它的社會關系非常復雜,字詞句篇,讀寫聽說,並且跟很多學科都有關系。因此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作出哲學的思考。

作為語文教師還需要智慧。智慧就是認識、辨別事物的能力,判斷的能力,發明的能力,創新的能力。你有了底子就能辨別這是科學的,還是偽科學的;是真正反映規律的,還是三流化妝。三流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化妝是精神的化妝;我們要的是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我就是語文,我和語文是融為一體的,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的教學中,不要塗脂抹粉,滿足於三流的化妝。

第二是深思。

一個不會思考的人是成不了優秀教師的。各行各業都是如此,一定要深思。比如說,我們為什麼會淺閱讀,為什麼會誤讀,就是沒有通過紛繁復雜的文字表象看到它的內核。

不深思,你怎麼知道這些文字背後的東西呢?感性的認知都是蒙矓的,因此你要學生真正理解,獲得清晰的認識,就一定要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形成系統的語言,形成理性的思考。

為什麼我們的課不能刻骨銘心?不能震撼學生的心靈?不能打動他們心靈深處的一隅?就是因為我們往往是泛閱讀,是在文字的表面游移。任何字句都是語言整體里的一個部分,七級浮屠呀,拆下來就不行了,那就不是浮屠了,不是寶塔了,一句一句的相加不是文章。

教課,一是要研究語文和語文教材,第二要研究學生。

任何優秀的教師都無法代替學生的成長。師傅引進門,修行在自身,教師的作用是引導,你的方向引得對,方法正確,修行還要看學生自己。湯顯祖在《牡丹亭》中寫杜麗娘步入園中,情不自禁地說:「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同樣,語言文字非親身實踐不可,要讀,要說,要寫,要聽。

教師要養成傾聽學生的好習慣。學生有很多思想、意見是很值得我們思考的。你要教他,教心。必須知心,一定要養成傾聽的習慣。所以課堂,不只是教師展示的場所,它也是引導學生學習思考的場所,實踐語言文字的場所,要讓學生親自實踐。

第三是力行。

事情是干出來的,絕對不是吹出來的,不是捧出來的。捧不出優秀教師,也捧不出領軍人物。一定要艱苦奮斗,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地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哪些做對了,哪些錯了,用流行的話講,就是反思。身體力行,才能獲得真知。

㈨ 語文如何上好復習課具體做法

平視教學像"栽活一棵樹",總復習似"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樹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要上好一節復習課,作為教師首先必須認真備好課,對知識進行綜合,擴大課堂容量。由於復習課一般來說沒有上新課生動,不容易提高學生的興趣。因此復習課的應試性必須突出,復習的目的是為了考試,這是不容置疑的前提。忽略了這個前提,復習課就很容易迷失方向,但是復習時間有限,因此課堂上要不枝不蔓,必要時直奔主題,在考點上下功夫。

首先,復習課應遵循以下三條原則:

一、自主性原則。在復習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復習全過程,特別是要讓學生參與歸納、整理的過程,不要用教師的歸納代替學生的整理。在復習中要體現:知識讓學生梳理;規律讓學生尋找;錯誤讓學生判斷。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針對性原則。復習必須突出重點,針對性強,注重實效。在復習過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學生的薄弱環節,二是要針對個別學生的存在問題。要緊扣知識的易混點、易錯點設計復習內容,做到有的放矢,對症下葯。

三、系統性原則。在復習過程中,必須對數學知識加以系統整理,依據基礎知識的相互聯系及相互轉化關系,梳理歸類,分塊整理,重新組織,變為系統的條理化的知識點。使學生所學的分散知識系統化。

其次,復習課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操作:

一、憶。讓學生回憶所學的主要內容,並讓學生進行討論、口述。回憶,就是學生將過去學過的舊知識不斷提取而再現的過程。回憶是復習課不可缺少的環節,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看課題回憶所學的知識,看課本目錄回憶單元知識。

復習開始時,先向學生說明復習的內容和要求,然後引導學生回憶。回憶時,可先粗後細,並讓學生進行充分討論,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口述,或出示有關復習提綱,引導學生進行系統的回憶。

二、梳。「梳」是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梳理、總結、歸納,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線,分清解題思路,弄清各種解題方法聯系的過程。要根據學生的回憶,進行從點到線、由線及面的總結,做到以一點或一題串一線、聯一面,特別是要注意知識間縱橫向聯系和比較,構建知識網路。要教會學生歸納、總結的方法。在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時,可以根據復習內容教學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項、分步進行整理。

「梳」的過程是梳理、溝通的過程,是將所學知識前後貫通,把知識進行泛化的過程。是復習課的鮮明特徵。

三、析。對單元中的重點內容和學生中的疑難作進一步的分析,幫助學生解決重點、難點和疑點,從而使學生全面、准確地掌握教材內容,加深理解。這一環節重在設疑、答疑和析疑上。如內容較多時,可以分類、分專項進行分析、對比。

四、練。選擇有針對性、典型性、啟發性和系統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練習。通過練習,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練習時,可通過題組的形式呈現練習內容。內容要注意算理、規律或知識技能、知識的縱橫聯系,抓一題多解或一題多變,做到舉一反三,使學生通過練習不斷受到啟發,在練習中進一步形成知識結構。在練習設計中,可通過典型多樣的練習,幫助系統整理;設計對比練習,幫助溝通與辯析;設計綜合發展練習,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五、測。讓學生對復習的結果進行檢測、評價與反饋。教育心理學十分重視教學評價與反饋,認為通過教學評價給予學生一種成功的體驗或緊迫感,從而強化或激勵學生好好學習,並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調控,改進學習方法。復習完成時,可選取數量適當的題目進行當堂檢測。

最後,要優化復習方法

好的復習課就像一篇優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使得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得到一種精神上的享受。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必須優化復習方法。我認為,在總復習過程中要做到五個為主。

1、以學生為主。復習過程是一個信息交流過程,在這個求和中,學生是主體,教材是客體,教師是媒體,教師起著溝通學生與教材的作用。復習中切忌喧賓奪主,不要以教師的講代替學生的學,應該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由配角變為主角,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2、以課本為主。期末復習知識點多,覆蓋面廣,復習時既要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又要會靈活運用基礎知識去解決問題,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重點。因此,我們扎扎實實地抓好課本知識點,把課本與資料有機的結合起來,使之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3、以課內為主。要將問題盡量解決在課堂上,上課前要認真做好課前准備,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合理安排講練時間。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做一題,學一法,會一類,通一片。學生通過教師講,自己練,有常學常新之感,真正達到溫故而知新之效。

4、以練為主。復習課應充分體現"有講有練,精講多練,邊講邊練,以練為主的"原則。在課堂上要給學生提供機會,內容要"全",練的習題要"精",練的方法要"活"練的時間要"足",訓練應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節練習抓基礎,單元練習抓重點,全面練習抓綜合。多練能訓練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學生在考場上熟能生巧,巧能升華,臨陣不亂,沉著應戰,克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不應有失分。

5、以能力為主。知識和能力二者是密切相聯的。知識的存在和增長,的確是能力產生和發展的必要條件。

㈩ 淺談如何上好初中語文復習課

談談初三語文復習課
眾所周知,上好復習課,就能達到整體記憶,深刻理解,靈活運用的教學目的.因此,語文復習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是通過相應的教學組織形式和科學方法,對學生大腦皮質中處於潛意識狀態的已學知識喚起全部記憶,牢固掌握,並進一步形成能力的過程.下面我就初三語文復習課的設計、組織與方法談談自己的淺見.
一、語文復習課的設計和組織
筆者根據不少老師和自己長期的探索和成功的嘗試,以為復習課的設計應以喚起記憶、鞏固消化為中心,以打牢基礎、強化能力目的,以精講巧精、講練結合為原則,而具體組織復習課,可參照「四程序」.
其一為感知程序,即老師精講.老師在認真鑽研教材,管理歸類好知識點、能力點、德育點的前提下,准確地、概括地、簡潔地對將要復習內容的重難點進行深入淺出的解剖,擬成具有啟發性的綜合思考題,板書給學生,以形成知識的骨架和思維的階梯,發揮「導」的作用.這程序,要求老師必須把復習的某一單元或某一類型的知識進行反復研究,抓住關鍵,理出規律,必須精心設計思考題,運用自如地駕馭教材.只有這樣老師才能發揮啟迪和引導作用.
其二為反芻程序,即讓學生讀書.老師的巧妙啟迪、引導,是為學生有目的地讀書服務的.那麼這里的讀書,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讀書,而是要求學生帶著問題(思考題),在老師指導下讀書,邊讀邊思考,把書讀懂,喚起記憶.把知識反復咀嚼,帶著的問題解決了.知識梳理、喚起記憶的這個初步目的就達到了.讀書過程中,教師必須對讀的方法進行具體指導,提出明確要求,學生必須四管齊下:眼到、心到、口到、手到,真正讀書.
其三為消化程序,即讓學生練習.學生喚起了對知識的記憶,這遠遠不夠,還必須鞏固消化,使基礎更牢固扎實,能力得到強化形成語文素質,這才是語文復習的全部目的.要真正達到目的,就必須進行一定量的練習,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練習到底是要求精講多練,還是精講少練呢?筆者認為既不能多練,也不能少練,而要精講巧練.練的量的多少應當根據復習內容的容量大小和知識的難易,老師靈活掌握.
其四為反饋程序,即多種形式的檢查和矯正.學生練習後,不能一做了之,老師一定要採取簡便有效的方式進行教學信息反饋,及時插缺補漏,或同位批改,或全班批改,或組長批改,或老師評講、兄弟班同學交叉改,或老師抽樣改等,收取改後的試卷,迅速了解情況、對練習中出現的傾向性問題必須及時「回爐補火」,進行個別輔導,或發揮學習優秀者——「小助手」的作用來解決.
以上四步程序,其中前兩步主要是圍繞喚起記憶,整體感知復習內容而設計的,後兩步主要是圍繞打牢基礎,鞏固消化,強化能力,形成語文素質設計的.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和前提,後者是前者的拓展和延伸.四步程序始終抓住學生這一主體,老師真正發揮主導作用.老師既不搞「一言堂」、又不「散放鴨子」,在引導上下功夫,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在四管齊下上花氣力,下功夫,這樣課堂效率就得到了充分提高.
二、語文復習課的方法
通過多年的實踐,筆者認為,設計好簡明精要的圖示,配合必要的語言描述進行語文復習,是一種好方法,具體說來,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放射性大
語文課本中的長課文,諸如散文、小說、戲劇等,少則三五千,多則近萬字,通過板書圖示,對這些課文「提要勾玄」「凝精聚妙」將課文內容濃縮在幾個字、十幾個字,或幾十個字之中.比如魯迅小說《故鄉》的板書可設計為「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中有九個字;復習《送東陽馬生序》一課時,我將課文內容概括為「勤學苦讀」,板書只有四個字.
由於復習課不同於新課,內容都是學生學過的,只是由於遺忘的作用,使原有的知識信息淡化了、模糊了.復習的時候,只要老師恰到好處把課文的濃縮圖再現出來,學生就會以設計者濃縮的思維軌跡放射開來,擴展開去順理成章地理解和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覆蓋面廣
整個中學語文知識系統分散和包含於各冊課文之中,分散或逐步復習,顯得零零碎碎,難以奏效;把它們全部集中起來又枯燥乏味,而且脫離教材,搞不好就犯脫離大綱的錯誤.比如復習到歐陽修及有關作家作品時,有關的文學常識該復習什麼,復習多少,這些內容怎麼聯系和區別就很值得研究.有位老師在復習時就把歐陽修和唐宋八大家,作家作品等聯系起來板書(板書略),產生了「枝枝相交通,葉葉相覆蓋」的整體印象,交代了記憶痕跡,優化了記憶結構,較好地解決了知識的覆蓋面問題.
3、系統性強
整個中學語文知識是一個大系統,裡麵包含著好些既各有特點,又互相聯系的小系統,諸如語文知識系統,文體知識系統,文學知識系統等.復習時把整個語文知識系統分成若干個小系統;然後把這些小系統視作一個個相對獨立的「整體」,並根據這些整體特點,按由淺入深,表表及里,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對一個小「整體」進行有條理、有系統地復習,最後把它們「

閱讀全文

與如何上好語文練習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