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漁家傲語文書上多少頁

漁家傲語文書上多少頁

發布時間:2022-04-15 11:13:55

⑴ 《漁家傲 秋思》的原文

漁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賞析】
提到范仲淹,人們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陽樓記》,而很少記起他的詞作;同樣,因為文章,人們大多認他作文官,而很少當他為武將。——這首詞,可以彌補這種認識的不足。
宋康定元年(1040)至慶歷三年(1043)間,范仲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據史載,在他鎮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並招徠諸羌推心接納,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萬甲兵」。這首題為「秋思」的《漁家傲》就是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
上片寫景,描寫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個「異」字,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秋來早往南飛的大雁,風吼馬嘯夾雜著號角的邊聲,重山峻嶺里升起的長煙,西沉落日中閉門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特別是詞中的「長煙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邊塞,雖則經過了歷史長河的淘洗,但在古詩人的筆下,卻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跡。
下片抒情,抒發的是邊關將士的愁情。端著一杯渾濁的酒,想起遠在萬里之外的家鄉,可是邊患沒有平息,那能談得到歸去?再加上滿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笛聲碎,又叫人如何能夠入睡?將士們只能是愁白了烏發,流下了濁淚。在這里,作者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合,抒發出邊關將士壯志難酬和思鄉憂國的情懷。
綜觀全詞,詞的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反映出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場景,表達了作者自己和戍邊將士們的內心真實感情,讀起來真切感人。
參考資料:http://www.yuyingchao.com/jiaoy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409

⑵ 漁家傲的全文

【名稱】《漁家傲· 秋思》
【年代】北宋
【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 。唐宰相范履冰之後。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祖籍邠州(今陝西省彬縣),後遷居蘇州吳縣(今江蘇省吳縣)。他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力主改革,屢遭奸佞誣謗,數度被貶。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於徐州,終年64歲。是年十二月葬於河南洛陽東南萬安山,謚文正,封楚國公、魏國公。有《範文正公集》傳世,通行有《四部叢刊》影明本,附《年譜》及《言行拾遺事錄》等。 【體裁】詞 【詞牌名】漁家傲 【文中三異】①天氣奇寒 ②聲音之異 ③邊城之異
漁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 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 將軍白發征夫淚。
編輯本段注釋
①漁家傲:詞牌名,雙調六十二字,仄韻,上下片各四個七字句,一個三字句,每句用韻,聲律諧婉。 ②塞下:邊界要塞之地,這里指西北邊疆。風景異:指景物與江南一帶不同。 ③衡陽雁去:「雁去衡陽」的倒語。相傳北雁南飛,到湖南的衡陽為止。 ④邊聲:邊境特有的風聲,如大風、號角、羌笛、馬嘯的聲音。 ⑤角:軍中的號角。 ⑥千嶂:崇山峻嶺。 ⑦長煙:荒漠上的煙。 ⑧燕然未勒:指邊患未平、功業未成。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內之杭愛山;勒:刻石記功。據《後漢書·竇憲傳》記載,東漢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餘里,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 ⑨羌管:羌笛。羌族樂器的一種。

賞析
提到范仲淹,人們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陽樓記》,而很少記起他的詞作;同樣,因為文章,人們大多認他作文官,而很少當他為武將。這首詞,可以彌補這種認識的不足。 宋康定元年(1040)至慶歷三年(1043)間,范仲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據史載,在他鎮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並招徠諸將推心接納,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萬甲兵」。這首題為「秋思」的《漁家傲》就是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 上片寫景,描寫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起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塞下」點明了延州的所在區域。當時延州為西北邊地,是防止西夏進攻的軍事重鎮,故稱「塞下」。「秋來」,點明了季節。「風景異」,概括地寫出了延州秋季和內地大不相同的風光。作者用一個「異」字概括南北季節變換之不同,這中間含有驚異之意。「衡陽雁去無留意」。雁是候鳥,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飛向南方避寒。古代傳說,雁南飛,到衡陽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所以王勃說:「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滕王閣序》)。詞里的「衡陽雁去」也從這個傳說而來。「無留意」是說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奮飛,毫無留戀之意,反映了這個地區到了秋天,寒風蕭瑟,滿目荒涼。下邊續寫延州傍晚時分的戰地景象:「四面邊聲連角起」。起謂「邊聲」,總指一切帶有邊地特色的聲響。這種聲音隨著軍中的號角聲而起,形成了濃厚的悲涼氣氛,為下片的抒情蓄勢。「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上句寫延州周圍環境,它處在層層山嶺的環抱之中;下句牽挽到對西夏的軍事斗爭。「長煙落日」,頗得王維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神韻,寫出了塞外的壯闊風光。而在「長煙落日」之後,緊綴以「孤城閉」三字,把所見所聞諸現象連綴起來,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地風光畫面,隱隱地透露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上片一個「異」字,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秋來早往南飛的大雁,風吼馬嘯夾雜著號角的邊聲,崇山峻嶺里升起的長煙,西沉落日中閉門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邊塞,雖然經過了歷史長河的淘洗,但在古詩人的筆觸下,卻依然留著相同的印跡。 下片起句「濁酒一杯家萬里」,是詞人的自抒懷抱。他身負重任,防守危城,天長日久,難免起鄉關之思。這「一杯」與「萬里」數字之間形成了懸殊的對比,也就是說,一杯濁酒,銷不了濃重的鄉愁,造語雄渾有力。鄉愁皆因「燕然未勒歸無計」而產生。「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在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發的是凄切之聲,深夜裡傳來了抑揚的羌笛聲,大地上鋪滿了秋霜,耳聞目睹盡皆給人以凄清、悲涼之感。「人不寐」,補敘上句,表明自己徹夜未眠,徘徊於庭。「將軍白發征夫淚」,由自己而及征夫總收全詞。總之下片抒情,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合,抒發的是作者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憂國的情懷。 這首邊塞詞既表現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愛國激情,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征夫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這種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綜觀全詞,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反映出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場景,表達了作者自己和戍邊將士們的內心感情,讀起來真切感人。

⑶ 李清照的《魚家傲》全詩內容和注釋是什麼

一、內容

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

宋代:李清照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譯文:

水天相接,晨霧蒙蒙籠雲濤。銀河欲轉,千帆如梭逐浪飄。夢魂彷彿回天庭,天帝傳話善相邀。殷勤問:歸宿何處請相告。

我回報天帝說:路途漫長啊,又嘆日暮時不早。學做詩,枉有妙句人稱道。長空九萬里,大鵬沖天飛正高。風啊!千萬別停息,將我這一葉輕舟,直送往蓬萊三島去。

二、注釋:

1、漁家傲:詞牌名。

2、星河:銀河。

3、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4、天語:天帝的話語。

5、殷勤:關心地。

6、我報路長嗟日暮:路長喻指屈原《離騷》:「路曼曼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也是同樣的用法,代指屈原《離騷》中的:「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之意;嗟,慨嘆。

7、學詩謾有驚人句:隱括杜甫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謾有:空有。

8、九萬里:《莊子·逍遙游》中說大鵬乘風飛上九萬里高空。

9、鵬: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大鳥。

10、蓬舟:像蓬蒿被風吹轉的船。

(3)漁家傲語文書上多少頁擴展閱讀:

賞析:

李清照的別具一格,與以往的婉約作品有所區別,頗具豪放風格,是李詞中僅見的浪漫主義名篇。詞中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把屈原《離騷》、莊子《逍遙游》以至神話傳說譜入宮商,使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融為一體,構成氣度恢宏的意境,充分顯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羈的一面。

詞一開頭,便展現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一色圖卷。這「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涌的波濤、彌漫的雲霧,自然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渾茫無際的境界。而「轉」、「舞」兩字,則將詞人在風浪顛簸中的感受,逼真地傳遞給讀者。

所謂「星河欲轉 」,是寫詞人從顛簸的船艙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銀河似乎在轉動一般。「千帆舞」,則寫海上颳起了大風,無數的舟船在風浪中飛舞前進。既富於生活的真實感,也具有夢境的虛幻性,虛虛實實,為全篇的奇情壯采奠定了基調。

第三局中,作者藉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遠,茫然四顧。「嗟」字生動地表現徬徨憂慮的神態。下句,「謾有」:一是慨嘆自己有才而不能為世用,有懷才不遇之感;二是社會動亂,文章無用。兩者象是對立,實則統一,是互為因果的。作者既然有這樣苦衷,接下來就是講她怎麼面對這個問題。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鵬高飛之志。就是說,盡管她有才華,有理想抱負,但在現實社會中根本得不到施展,才促使她這樣想的。詩中的夢虛幻境,正是源於她對黑暗現實不滿。

她要回到那不存在離亂,沒有悲傷,沒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間存在著戰亂、殺戮、欺詐、現實。這種幻境正是對於現實生活中所承載的壓力的釋放,積極且有現實意義的。

⑷ 李清照《漁家傲》的原文是什麼

⑸ 李清照,漁家傲,是幾年級那個版本的書裡面

《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寫夢中海天溟濛的景象及與天帝的問答,隱寓對社會現實的不滿與失望,這首詩歌收錄在小學六年級課本中

⑹ 李清照的《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 在蘇教語文課本哪一冊

八上課本第24課P135頁

⑺ 《漁家傲》

漁家傲
詞牌名,雙調六十二字,仄韻。又: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較常見,屬中呂宮,又有二:其一字句格律與詞牌同,有隻用半闋者,用作引子;另一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

《漁家傲》不見於唐、五代人詞,至北宋晏殊、歐陽修則填此調獨多。《詞譜》卷十四雲:「此調始自晏殊,因詞有「神仙一曲漁家傲」句,取以為名。」
詞牌釋義
〔題考〕 【樂府紀聞】:「張志和自稱煙波釣徒,願為浮家泛宅,往來苕霅間,作[漁歌子]。」按張志和所作「西塞山前白鷺飛」一詞,亦名[漁父詞],其調之曲拍,不傳於後世。而唐宋詞人,又多有[漁家樂]之作,其為描寫漁人生活之詞則同。至范希文乃有本調之創,題義蓋與[漁家樂]無二致也。【東軒筆錄】雲:「範文正守邊日,作[漁家傲]樂歌數曲,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頗述邊鎮之勞苦。歐陽公嘗呼為『窮塞王』之詞。及王尚書素出守平涼。文忠亦作[漁家傲]一首以送之。」是此調之創自希文,已可證明;惟所詠則漸涉於泛耳。
〔作法〕 本調六十二字;前後闋相同,完全惟七言仄韻詩兩絕合為一。其所不同者僅有第三句協韻,以及下添一個三字句而已,但此三字句亦須協韻。[惜香詞]後段三字句不協韻,實系錯誤。七言句第一三字平仄雖可通融,故如楊慎詞,於後半第三句作仄平平仄平平仄,則非初學者所宜法矣。

格律:

●●⊙○○●▲

⊙○⊙●○○▲

⊙●⊙○○●▲

○⊙▲

⊙○⊙●○○▲

●●⊙○○●▲

⊙○⊙●○○▲

⊙●⊙○○●▲

○⊙▲

⊙○⊙●○○▲

(○平●仄△平韻▲仄韻)

【漁家傲(塞下秋來〕】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謚文正,北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慶歷新正改革的主持者。
塞1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2無留意。

【全部注釋】

1.塞:邊疆。�
2.衡陽雁去:傳說秋天北雁南飛,至湖南衡陽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飛。
3.邊聲:邊地自然界的各種聲音。�
4.千嶂:綿延而峻峭的山峰。�
5.燕然未勒:指戰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愛山,在今蒙古國境內。據《後漢山·竇憲傳》記載,東漢竇憲率兵追擊匈奴單於,去塞三千餘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還。

【賞析】 詞從晚唐五代至北宋初期,題材大致不出歌筵酒席、宮廷豪門、都市風情、脂粉相思之類。邊塞詞很少,敦煌詞有《邊塞苦》、《龍沙塞》,以及韋應物、戴叔倫《調笑令》等少數作品,但未成風氣。范仲淹以親身體驗,描寫邊塞生活,一新世人耳目,才使邊塞詞在詞壇佔有一席之地。

范仲淹生活的後期,邊境多事。寶元元年(1038),西夏的元昊公然叛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以龍圖閣直學士與韓琦經略陝西,擔任西北邊境的防禦工作,一時號令嚴明,對西夏形成了強大的威懾力量。以至於邊民有"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的俗諺。直至慶歷三年(1043)被召還朝廷,范仲淹在西北邊疆四閱寒暑。這首《漁家傲》就是作於邊帥任上。時年約五十二歲。據魏泰《東軒筆錄》卷十一記載:"範文正公守邊日,作《漁家傲》樂歌數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頗述邊鎮之勞苦。歐陽公嘗呼為窮塞主之詞。"可惜現在止存這一闋了。

上闋勾勒邊塞風光,用筆簡練,而境界蒼茫悲涼。

"四面邊聲"三句是名句,分別從聽覺和視覺的角度寫出了邊塞的自然地理特徵和軍旅氣氛。

下闋直接抒寫思鄉念親之情。"燕然未勒歸無計"與王昌齡"不破樓蘭終不還"類似,表現了殺敵報國、建立功勛的願望和思親念鄉的復雜情懷。

《宋史·范仲淹傳》說他"每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一時士大夫矯厲尚風節,自仲淹倡之"。而他在慶歷三年(1043)召拜參知政事後,"會邊陲有警,因與樞密副使富弼請行邊"。

從詞史上說,此詞沉雄開闊的意境和蒼涼悲壯的氣概,對蘇軾、辛棄疾等也有影響。


漁家傲 王安石

燈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亂。

聞說洊亭新水漫,騎款段,穿雲入塢尋遊伴。

卻拂僧床褰素幔,千岩萬壑春風暖。

一弄鬆聲悲急管,吹夢斷,西看窗日猶嫌短。

王安石詞作鑒賞

這首詞是作者退隱之後定林院生活的一個剪影式寫照。

上片寫一次騎驢春遊,起拍二句點明節令,描繪鍾山春意盎然的景象。燈火,指元宵節彩燈。宋時元夜燈節,熱鬧異常。蔡絛《鐵圍山叢談》:「上元張燈,天下止三日。」當時收燈後,又有出城探春的習俗,而江南孟春,不同於北方,往往收燈後便已芳草如茵、春意滿野。而鍾山一帶,竹木蔥蘢,萬花競秀,景色更為誘人。「撩亂」,寫出山花爭奇斗艷,撩惹行人。「燈火已收」而山花滿眼,用筆正所謂掃處還生。這二句,即寫了江寧附近的季候特徵,又點出作者居住的山中環境。美景良辰,引逗起詞人覽賞春色的興致,於是筆鋒一轉,由「聞說」領起以下三句,寫洊(jiàn)亭之游。洊亭鍾山西麓,溪水青青,花木如綉,是作者喜愛游賞的風景勝地。王安石《馬死》詩李壁注引《建康續志》雲:「金華俞紫琳清老,嘗冠禿巾,掃搭服,抱《字說》,逐公之驢,往來法雲、定林,過八功德水,逍遙洊亭之上。」「新水漫」,說明是雨後,經春雨洗禮,郊原格外清新。

款段,馬行遲緩貌。語出於《後漢書。馬援傳》「乘下澤車,御款段馬」,李賢註:「款猶緩也,言形段遲緩也。」後借指駑馬。這里作者實用以指他所騎的毛驢,亦取其「形段遲緩」之意。作者退居江寧時,神宗賜他一匹馬,後來馬死了,他外出旅遊就騎毛驢。「蹇」謂蹇驢。魏泰《東軒筆錄》卷十二載,王安石江寧,「築第於白門外七里,去蔣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驢,從數僮游諸山寺。欲入城則乘小舫,泛潮溝以行,蓋未嘗乘馬與肩輿也。」這次正是騎毛驢野遊,心閑意靜,恬然自若,什麼升沉得失、堯桀是非,彷彿早拋至九霄雲外,其精神超然塵外。定林寺左右,峰巒復沓,後環屏風,前障桂嶺,其間雲霧繚繞,跨驢繞行山徑,時要通過雲層,故曰「穿雲」。山間谷壑毗連,四周巒嶂如屏,形成不少花木叢生的天然塢堡,如定林寺附近有道士塢,洊亭附近有桃花塢等。

詞人行經此種地帶,不免停轡徜徉,訪勝探幽,故曰「入塢」。才行高岡,又入低谷,故曰「穿雲入塢」。

不畏雲霧迷茫,不避谷堐低濕窈深,不計山路崎嶇回環,而去尋訪遊伴,探奇覽勝,一句中連用「穿」、「入」、「尋」三個動作詞,充分表現了詞人一心尋春的濃厚游興,描繪出他自命「山野之人」的生活情趣。

下寫僧齋晝寢,詞人游興已盡,依然回歸山寺,就床而卧。過片另起一意,意脈不斷。卻,還也,仍也。上寫游山,此寫憩寢,事有轉折,故用「卻」字。

因為孤身棲居山寺,故要拂拭僧床,撩起白色的帷帳。「僧床」、「素幔」,寫明作者生活清寂雅素,也突出了寄身山寺的生活特點。「千岩萬壑」承上「山南山北」,「春風暖」回應「正月半」。值此東風駘盪,春光融融,詞人怡然自適的心境也彷彿與大地春色融契而為一,加之游山的睏乏,於是他漸漸沉入靜謐而深穩的夢中。不知何時,山間的一派松濤之聲,把他從酣夢中驚醒,抬眼望去,紅日照臨西窗,而詞人的睡意猶未足。煞拍三句寫夢醒。「悲急管」,謂松濤猶如急切的笛聲,深山中嗚咽地悲鳴,仍切山林環境下筆,松聲帶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這首寫政治家兼文學家的王安石,野遊尋春與大自然的默契中,得到了心境的恬靜,沉入了暫時的酣眠,然而,一時的心理平衡,卻被四周突然闖入的急切悲涼的松濤聲所打破,無怪乎作者起看日光,不能不嫌夢境之短了,這正隱隱透露了作者身雖幽閑而內心並不平靜的精神狀態。全篇即事寫景,全以白描手法勾勒,物象清幽,氣韻蕭散,充滿脂膩粉香的北宋前期詞壇上,這首詞頗有一枝獨秀的風致。

漁家傲

王安石

平岸小橋千嶂抱,柔藍一水縈花草。

茅屋數間窗窈窕。

塵不到,時時自有春風掃。

午枕覺來聞語鳥,欹眠似聽朝雞早。

忽憶故人今總老。

貪夢好,茫然忘了邯鄲道。

王安石詞作鑒賞

王安石晚年這首山水詞所表現的是一種恬靜的美,就中反映出他退出政治舞台後的生活情趣和心情:對世途感到厭倦,而對大自然則無限嚮往,動輒借自然景物以抒發自己的幽懷。全詞以景起,以情結,而情與景之間,由茅屋午夢加以溝通,使上下片寫景與抒情之間不覺截然有分界。

起首二句寫得極為娟秀,為人所稱譽,乃融化他人詩句而來。吳聿《觀林詩話》記王安石「嘗於江上人家壁間見一絕,深味其首句『一江春水碧揉藍』,為躊躇久之而去,已而作小詞,有『平岸小橋千嶂抱,柔藍一水縈花草』之句。蓋追用其詞。」此見詞人善於融煉詩句,渾然天成。他用「一水」來概括「一江春水」,添「縈花草」三字烘托春光爛漫,豐富了原句的內容,提取原詩菁花,調合得巧妙自然。「柔藍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下得輕盈貼切,形象生動,使詞的畫面呈現出一種美麗、清新、寧靜的色彩美。「茅屋數間窗窈窕」三句,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反映出茅屋「千嶂抱」著的竹林里的深窈秀美。他同期寫的《竹里》詩可與此參讀:「竹里編茅倚石根,竹莖疏處見前村。閑眠盡日無人到,自有春風為掃門。」此即詞中「茅屋數間」的一般情景。「茅屋」三句,包涵了《竹里》詩的全部情景,但情韻連續,融成一片,更見精嚴。「午枕覺來聞語鳥」一句,見出詞人那種與花鳥共憂喜、與山水通性情的悠閑的情致與恬淡的心境。「欹眠」句,從睡醒聞鳥聲,聯想到當年從政早朝時「騎馬聽朝雞」,恍如隔世。這並非久靜思動,卻是絢爛歸於平淡後常有的心理反應。

其比較的結果,馬上的雞聲還是比如今枕上的鳥聲動聽。此意由下文再補足。「忽憶故人今總老」,反襯自己之已老。而今貪愛閑話的午夢,已丟卻盧生邯鄲道上所作的「建功樹名,出將入相」的黃粱幻夢(見唐沈既濟《枕中記》)。王安石二次罷相隱居金陵以後,心境漸漸平淡下來。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王荊公不愛靜坐,非卧即行。晚卜居鍾山謝公墩,畜一驢,每食罷,必日一至鍾山,縱步山間,倦則即定林而睡,往往至日昃及歸。」這種曠日的游歷體察,引發詞人創作了不少描寫水光山色的景物詞。這首詞,藝術的錘煉上比早年更為成熟。歷來的評論家,極推崇王安石晚年寫景抒情的小詩,而往往忽略這類風格的詞。其實,這首得比其同類的詩還要出色。此詞的主要特色,是善於融詩入詞。

【年代】:宋
【作者】: 李清照——《漁家傲》
【內容】:

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
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瓏瓏地。
共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以詞著稱,有較高的藝術造詣。

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辭海》1989年版)

【注釋】:
點綴:稍加裝飾襯托,使事物更加美好。
瓊枝:像美玉製成的枝條。
膩:光潔細膩之意。
香臉:指女人敷著脂胭散發香味的面頰,作以比擬半開著的散發芳香的花朵。
旖旎:柔美嫵媚之意。
玉人:美人。
造化:指大自然。
玲瓏:清晰明亮。
金尊:珍貴的酒杯。
綠蟻:本來指古代釀酒時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蟻,後來衍為灑的代稱。

【賞析】:
此詞當為李清照南渡前所作,是首詠梅詞。梅花是作者自我形象的縮影,深有寄託,借詠梅歌功頌德頌自己的婚姻愛情。此詞外意是寫梅花,內意是寫人,亦花亦人,形神宛肖,渾然一體。

【年代】:宋
【作者】: 李清照——《漁家傲》
【內容】:

天接雲濤連曉霧,
星河欲轉千帆舞;
彷佛夢魂歸帝所,
聞天語,
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
學詩漫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
風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以詞著稱,有較高的藝術造詣。

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辭海》1989年版)

【注釋】:
星河:銀河。
轉:《歷代詩余》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語:天帝的話語。
我報路長嗟:路長,隱括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隱括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之意。嗟,慨嘆。
謾:徒,空。
鵬: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大鳥。
蓬舟:像蓬蒿被風吹轉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風吹飛,喻飛動。
吹取:吹得。
三山:傳說中海上的三座仙山。

【賞析】:
此詞當為易安南渡後的詞作。寫夢中海天溟濛的景象及與天帝的問答。隱寓對南宋黑暗社會現實的失望,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嚮往。作者以浪漫主義的藝術構思,夢游的方式,設想與天帝問答,傾述隱衷,寄託自己的情思,景象壯闊,氣勢磅礴。這就是被評家譽為「無一毫粉釵氣」的豪放詞,在她現在的詞作中是不多見的。

這首詞氣勢磅礴、豪邁,是婉約派詞宗李清照的另類作品,具有明顯的豪放派風格。近代梁啟超評為:「此絕似蘇辛派,不類《漱玉集》中語。」可謂一語中的,道破天機。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戶,多寫閨中女兒情;南渡以後,「飄流遂與流人伍」,視野開始開闊起來。

據《金石錄後序》記載建炎四年(1130)春間,她曾海上航行,歷盡風濤之險。詞中寫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詞人自己,都與這段真實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關。

詞一開頭,便展現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一色圖卷。這樣的境界開闊大氣,為唐五代以及兩宋詞所少見。寫天、雲、霧、星河、千帆,景象已極壯麗,其中又准確地嵌入了幾個動詞,則繪景如活,動態儼然。

「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涌的波濤、彌漫的雲霧,自然地組合一起,形成一種渾茫無際的境界。而「轉」、「舞」兩字,則將詞人風浪顛簸中的感受,逼真地傳遞給讀者。所謂「星河欲轉」,是寫詞人從顛簸的船艙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銀河似乎轉動一般。「千帆舞」,則寫海上颳起了大風,無數的舟船風浪中飛舞前進。船搖帆舞,星河欲轉,既富於生活的真實感,也具有夢境的虛幻性,虛虛實實,為全篇的奇情壯采奠定了基調。因為這首詞寫的是「夢境」,所以接下來有「彷彿」三句。「彷彿」以下這三句,寫詞人夢中見到天帝。「夢魂」二字,是全詞的關鍵。詞人經過海上航行,一縷夢魂彷彿升入天國,見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中,詞人塑造了一個態度溫和、關心民瘼的天帝。「殷勤問我歸何處」,雖然只是一句異常簡潔的問話,卻飽含著深厚的感情,寄寓著美好的理想。

此詞則上下兩片之間,一氣呵成,聯系緊密。上片末二句是寫天帝的問話,過片二句是寫詞人的對答。

問答之間,語氣銜接,毫不停頓。可稱之為「跨片格」。

「我報路長嗟日暮」句中的「報」字與上片的「問」字,便是跨越兩片的橋梁。「路長日暮」,反映了詞人晚年孤獨無依的痛苦經歷,然亦有所本。詞人結合自己身世,把屈原《離騷》中所表達的不憚長途運征,只求日長不暮,以便尋覓天帝,不辭上不求索的情懷隱括入律,只用「路長」、「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與過程,語言簡凈自然,渾化無跡。其意與「學詩謾有驚人句」相連,是詞人天帝面前傾訴自己空有才華而遭逢不幸,奮力掙扎的苦悶。

著一「謾」字,流露出對現實的強烈不滿。詞人現實中知音難遇,欲訴無門,唯有通過這種幻想的形式,才能盡情地抒發胸中的憤懣,懷才不遇是中國傳統文人的命運。李清照雖為女流,但作為一位生不逢時的傑出的文學家她肯定也有類似的感慨。

「九萬里風鵬正舉」,從對話中宕開,然仍不離主線。因為詞中的貫串動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由此而連想到《莊子。逍遙游》的「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說「鵬正舉」,是進一步對大風的烘托,由實到虛,形象愈益壯偉,境界愈益恢宏。大鵬正高舉的時刻,詞人忽又大喝一聲:「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氣勢磅礴,一往無前,具大手筆也!「蓬舟」,謂輕如蓬草的小舟,極言所乘之舟的輕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萊、方丈、贏洲三座仙山,相傳為仙人所居,可望而見,但乘船前去,臨近時即被風引開,終於無人能到。詞人翻舊典出新意敢借鵬摶九天的風力,吹到三山,膽氣之豪,境界之高,詞中罕見。上片寫天帝詢問詞人歸於何處,此處交代海中仙山為詞人的歸宿。

前後呼應,結構縝密。

這首詞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巧妙用典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自然會氣度恢宏、格調雄奇。

充分顯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羈的一面。</CA>

漁家傲

黃庭堅

三十年來無孔竅,幾回得眼還迷照。

一見桃花參學了。

呈法要,無弦琴上單於調。

摘葉尋枝虛半老,看花特地重年少。

今後水雲人慾曉。

非玄妙,靈雲合被桃花笑。

黃庭堅詞作鑒賞

這首《漁家傲》援禪家語入詩詞,以增加其理趣。所演繹的是南嶽臨濟宗福州靈雲志勤和尚的故事。

首三句,講靈雲三十年茫昧混沌,幾番出入於迷悟之間。最後一見桃花,終於參悟。「無孔竅」,典出《莊子》,亦即「鯈忽鑿竅」之寓言。據《淮南子》:「夫孔竅者,精神之戶牖也。」此用來比喻靈雲三十年來的不徹不悟。「得眼迷照」,是說靈雲幾次將悟還迷。佛家有「五眼」之說,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其中肉眼和天眼只能看見世間虛妄的幻象,慧眼和法眼才能看清事物的實相。因此,此處的「眼」,當指慧眼或法眼。「參學了」的「了」,作「完成」講。

下面兩句講靈雲參悟的境界。「呈法要」即是得佛法的意思。「無弦琴」,用陶淵明故事。「(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蕭統《陶靖節傳》)。黃庭堅以此作比,意闡釋至法無法的禪理。

詞的下片,由靈雲之事生出感想,大意是說靈雲為求「悟」的境界,歷經曲折,虛度了半輩子。我們應以此為鑒,趁著年少及早悟道。豈但見花能悟道,天地萬物,流水行雲無不蘊藏著道機禪理,因此,參禪學佛實非高不可攀之事,靈雲三十年方悟道,真該見笑於桃花了。這里所著重闡揚的,仍是「頓悟」之說。黃庭堅看來。靈雲三十年的蹉跎,是大可不必的。因為他身上,頓悟之中尚有「漸」的痕跡。詩的末句所揭示的就是縱橫自,純任本然的意境。

漁家傲

朱服

小雨纖纖風細細,萬家楊柳青煙里。

戀樹濕花飛不起。

愁無比,和春付與東流水。

九十光陰能有幾?

金龜解盡留無計。

寄語東城沽酒市。

拚一醉,而今樂事他年淚。

朱服詞作鑒賞

這首詞風格俊麗,是作者的得意之作。原題為「春洞」。

開頭兩句「小雨纖纖風細細,萬家楊柳青煙里」,寫暮春時節,好風吹,細雨潤,滿城楊柳,鬱郁蔥蔥,萬家屋舍,掩映楊柳的青煙綠霧之中。正是「綠暗紅稀」,春天快要悄然歸去了。次三句:「戀樹濕花飛不起,愁無比,和春付與東流水」,借濕花戀樹寄寓人的戀春之情。「戀樹濕花飛不起」是個俊美的佳句。「濕花」應上「小雨」,啟下「飛不起」。「戀」字用擬人法,賦落花以深情。花尚不忍辭樹而留戀芳時,人的心情更可想而知了。春天將去的時候,落花有離樹之愁,人也有惜春之愁,這「愁無比」三字,盡言二愁。如此深愁,既難排遣,故而詞人將它連同春天一道付與了東流的逝水。

「九十光陰能有幾?金龜解盡留無計。」感嘆春來春去,雖然是自然界的常態,然而美人有遲暮之思,志士有未遇之感,這九十日的春光,也極短暫,說去也就要去的,即使解盡金龜換酒相留,也是留她不住的。詞句中的金龜指所佩的玩飾,唐代詩人賀知章,曾經解過金龜換酒以酬李白,成為往昔文壇上的佳話。作者借用這個典故,表明極意把酒留春。「寄語東城沽酒市。拚一醉,而今樂事他年淚。」雖然留她不住,也要借酒澆愁,拚上一醉,以換取暫時的歡樂。「寄語」一句,謂向酒肆索酒。結句「而今樂事他年淚」,一語兩意,樂中興感。

這首詞襲用傳統作詞法:上片寫景,下片寫情。結句「而今樂事他年淚」,一意化兩,示遣愁不盡,無限感傷。作者亦自以「而今」句為得意之筆。

⑻ 漁家傲內容

范仲淹《漁家傲》賞析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北宋名臣范仲淹的這首詞,寫在他率師西北邊陲, 平定西夏叛亂的時候。這是二首評價上有爭論的作品, 歐陽修嘗呼為窮塞主之詞,揣度大意是說,作為主帥不 抒發雄豪慷慨之情,卻去寫塞外凄涼窮愁的景象與思歸 之心,是不好的。瞿佑在《歸田詩話》中一方面用自己的 生活經歷證明這首詞確實狀寫了塞外景色,一方面又 說:「以總帥出此語,宜乎士氣不振而無成功。」這都是從 政治教育角度著眼的評價。另一些評家卻稱道其,寫得 「沉雄」,「有排盪之勢」,「至今讀之猶凜凜有生氣」。夏承 燾先生則盛贊這首詞「情感渾厚,氣概闊大」。

閱讀全文

與漁家傲語文書上多少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5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2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4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7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0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6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5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