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眾所周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師追求的永恆主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它不僅關注知識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審視我們當今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往往是教師在課堂中講得口乾舌燥、筋疲力盡,而學生卻聽得頭昏腦脹、昏昏欲睡,這樣的教學,從表面上看,占滿了課堂教學的所有時間,老師們也感到盡心盡力了,但是從學生學習的效果來看,是一種低效教學。而有效教學則是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採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獲取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識,同時,充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那麼怎樣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更有效?下面我將根據搜集的資料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認識與體會,與各位交流、共勉。
一、吃透教材,了解學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條件。
人們常說醫生的功夫在臨床,教師的功夫在課堂。一節好的課堂教學能讓學生在課堂內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技能,並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然而,吃透教材,了解學生卻是搞好教學的基礎,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掌握課文重點,把握教學難點,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明確教學的重點是什麼,就可以避免眉毛鬍子一把抓,當詳則詳,當略則略,主次分明。抓住課文的難點,設計教學的形式,問題的處理方式才不會單一,課堂教學才會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這樣的課堂一定是精彩的,反之,如果我們自己對課文內容半生不熟,在課堂上恨不得手拿教參照本宣科,學生的思維也必定受到限制,這樣的課堂談何精彩,談何高效?所以我們在教學前一定要吃透教材。
除了要吃透教材,我們還要了解學生。因為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備好的課能否為學生所接受,是一個需要在實踐中檢驗的問題。學生的知識水平及接受能力的差異是我們必須接受的一個現實,處理好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這個問題,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例如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時,他早教學生理解「飽經風霜」這個詞時,並沒有問學生「飽經風霜」這個詞在詞典典里是什麼意思,怎麼解釋的。他只是說:「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車的飽經風霜的臉是一張什麼樣的臉。大家想好後,用幾句話寫出來,我給大家開個頭:『那位拉車的才三十多歲』——」幾分鍾後,學生寫出來的話便有飽經風霜的意思了。短短一則案例,便可知教師對於教材的把握,對學生的了解,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確確實實學到了知識,既高效又簡潔,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喜歡才怪。
剛才我們說老師在上課前要吃透教材,了解學生,那是不是說教師在課前做了精心的准備,就夠了呢?當然不是,因為老師要達成的有效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所以僅靠老師單方面的准備是不夠的,學生也要准備,學生的准備就是預習。課前預習十分重要,所以我們要抓好學生的課前預習,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前提。
二、抓好學生課前預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老師們都知道,預習是學生在教師講讀課文之前的預先學習。它是學生自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預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因此,教師應當而且必須要求學生先預習課文後上課。當然,我們平時都布置讓學生預習課文,然而效果卻並不理想。我就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時,發現還是有一部分學生不認識生字,讀不通句子……遇上這種情況我就很生氣,往往把學生批評一通,橫加指責,說他們態度不端正,預習不到位。但靜下心來反思一下,我們的要求到位嗎?明確嗎?是啊,我們並沒有對學生預習什麼,如何預習,做出明確的要求,也並沒對學生的預習做充分的指導,也就是說,學生根本不知道怎樣做才算預習到位了。所以老師們在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時一定要提出明確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要基本做到:1、課文要多讀,讀通讀順讀准確,2、不懂的地方要查字典、查資料或作記號,以便課堂中提出來解決;3、想想通過讀課文知道了什麼?什麼地方不明白,並作個記號等。學生們若能按要求做好課前的預習,那麼老師進行課堂教學時,就能更好地抓住重點,解決難點,提高學習效率,如果長期堅持預習,還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逐步提高自學能力,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實現教學目標也定會事半功倍。
三、加強聽說讀寫訓練,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途徑。
老師們都知道,課堂訓練主要是通過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與技能的訓練,以此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設計並運用好聽說讀寫訓練,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先說說聽的訓練。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讓學生聽配樂朗讀,聽錄音朗讀,聽教師范讀等,來激發情感,培養興趣。比如我們在教完《一夜的工作》後,再向學生介紹《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並配樂朗讀給他們聽,這樣便將學生帶入課文的意境,使他們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從而更深理解課文內容,並深入體會總理就是這樣為人民奉獻一生,這樣「總理為人民,人民愛總理」這一感人至深的主題也得到深化。
其次是說的訓練。教師可根據實際,設計「主導」性的問題,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思考。然後,讓同桌、小組討論,或是全班性匯報,或是讓學生質疑、釋疑解難,使學生積極地多動腦筋多動口。這樣,一則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能力;二則通過教學信息互通交流與反饋,教師能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再進行有的放矢的「導」,以促進學生認知的良性循環,使學生「最近發展區」獲得新知。說的訓練形式多樣,可採用看課題,說題旨,培養學生思辯能力;看插圖,說圖意,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和口頭表達能力;學詞語,說句子,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讀語句,說內容,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品段落,說段意,培養學生概括能力;抓中心,說體會,培養學生語言傳情能力。
接著是讀的訓練。《新課標》非常重視讀,總目標,階段目標都著重指出讀的重要性。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閱讀教學,實質就是導讀過程。讀的形式也很多,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和略講、精講的需要等,選擇讀的時機和形式,而不能為讀而讀,流於形式。
最後談談寫的訓練。只要我們隨手翻開語文課本,就可以發現課後有許多練習都與寫有關。如讀讀寫寫,聽寫、默寫,造句、小練筆等。老師切不可簡單地以講來代替,應讓「寫」進入課堂,在課堂上讓學生動手寫,寫自己所見,寫自己所聞,寫自己所感。加強語言文字積累與運用,充分利用「寫」這一練習來鞏固記憶
四、精練課堂教學語言,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實踐證明,越是簡潔的教學語言,越有利於保持學生聽課的興趣,課堂效率也相應較高。
(1)精心預設提問語。相同的一個問題,如果提問的方法不夠恰當,一方面他會影響學生答題的質量,另一方面也會影響學生答題的速度,從而影響整節課的有效教學時間。例如我們在教學《鳥的天堂》一文時,如果我們提問:「鳥的天堂好在哪裡?」這樣一提問,由於領域太寬,學生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回答。但假如我們再換一種問法:「鳥的天堂在文中出現了四次,為什麼有的地方加引號,有的地方不加引號?」這樣的質疑,思維的焦點就在「有沒有加引號」的差異上,指向比較明確。思考的目標相對集中,探究的過程有具體的支點,自然提高了探究的積極性和有效性。由此可見,課前精心預設好問題,可以使課堂教學出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2)壓縮錘煉講授語。新課程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不等於不要傳統的教師講授,講授法在新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中仍佔有重要的位置,問題是作為老師該如何讓講授的語言發揮最大的作用,做到精講,少講,擠出時間讓學生講。因此,教師必須加強語言基本功的訓練,力爭使教學語言簡潔、不羅嗦。這一點感觸在我這次去西安聽課後猶為強烈。11月17日至18日,我有幸觀摩了陝西省首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創新評優大賽活動的12節參賽課。12節課下來,讓我們深深的感受到了這些老師的基本功是如此的扎實,課堂教學語言生動、富有啟發性,精神飽滿、富有激情。其中咸陽市三原縣中山街中心小學梁娟老師執教的古詩《游園不值》一課,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梁老師行雲流水般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課堂結構環環相扣,學生學得輕松自在,知識的掌握扎實有效,老師引導到位,且沉著和藹,這些都歸功於梁老師扎實的語文功底,措詞的准確性,語言的生動性,讓學生在課堂上除了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外,似乎從老師的語言中也學到了很多語文知識,包括詞語的運用及語言表達的方式方法,同時教師極具感染力的語言能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帶著對老師的敬佩之情樂於學習,樂意聽講。我想這肯定是他平時積累的結果,所以我們在平時也應該苦練基本功,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使自己更上一層樓。
(3)點撥巧用評價語。一、兩句簡潔的話總能激發學生無窮的學習興趣,其作用或激勵,或賞識,或尊重,或期待,例如孫全勝老師在上《落花生》這一課時,他在聽了學生的朗讀之後,就有這樣一段巧妙的評價語,我至今記憶猶新。他說:「聽了同學們的讀書,非常好。我想起古人的話: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動筆墨不讀書。拿起筆,不理解的做個記號,打個問號。看誰提的問題大,看誰提的問題響,看誰提的問題多?」。就這樣一、兩句簡潔的話卻能激發學生無窮的學習興趣,其作用不言而喻。同樣是在西安聽課的過程中,商洛市鎮安縣城關小學的余紫燕老師執教的《小稻秧歷險記》一課,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靈活處理課堂偶發事件的技巧和能力堪稱完美。記得當時課堂上有一個環節是師生合作表演雜草搶奪小稻秧的營養,這位老師演小稻秧,六七個孩子演雜草。搶營養時,「雜草們」在老師的身上亂抓,本是十分尷尬的事,但余老師沒亂方寸,而是立刻提醒孩子們「營養應該在哪兒?」,孩子們馬上彎腰在「小稻秧」周圍的地上「搶」了起來,將情景表演推向高潮。之後,余老師提問說:「誰還有問題?」,孩子們異口同聲說「沒——問——題」,此時,余老師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過渡語,她說:「沒問題是超常的,有問題也很正常。」余老師這么詼諧的一說。簡單的一語,巧妙過渡,引出後面的預設問題,其課堂應變能力可見一斑!
五、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所在。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似乎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課堂上老師激情飛揚,提出的問題也是精妙絕倫,然而學生的反映卻如一潭死水。因此,有些語文教師常常發出「語文課真的沒法上」的感嘆;而前幾年社會上一些批評家卻發出了「語文老師誤人子弟」的論調,他們認為語文老師霸佔了語文課堂,自導自演獨角戲,並把學生本來讀得懂的文章講得高深莫測。語文老師如此吃力不討好,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且慢為自己喊冤,因為喊冤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我們不妨冷靜下來,作一次深刻的自我檢討,也許我們真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不妨先對語文學科的特點作一個分析:就其性質而言,語文是情感性與工具性並重的學科;就其內容而言,語文包含了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因此,設計語文課時應給學生留足情感體味的空間,應給學生留足聽說讀寫的時間。很多語文教師對此點的認識是頗為不足的,他們總以為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花很多時間將自己以為是標准答案的理解嘰哩哇啦地向學生說個不停,並要求學生一字不漏地做好筆記。這樣,語文教師就成了播音機,學生了成了寫字機。這樣的課堂,學生怎麼會不覺得枯燥無味呢?這樣的老師怎麼會不被人認為是「誤人子弟」呢?其實語文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是靠充分的感悟和訓練來獲得的啊!
古人雲「師傅不過引路人」,現代教育理論也認為,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無論古今理論都有一個共同點:教師指引學習方向,學生才是學習主體。因此,我們可以給語文課堂這樣一個設喻: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而教師只是他們邀請來參與語文學習活動的嘉賓;學生是語文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只是維持他們學習秩序的主持人。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不難找到語文教師自我解放的途徑,那就是在語文課堂上給學生留足思考的空間和時間,還學生一片獨立閱讀和思考的時空,這樣學生才能在語文這片廣闊而充滿魅力的園地中茁壯成長起來,而語文教師也才能從自導自演獨角戲的泥潭中走出來,並甩掉「誤人子弟」的「罪名」。
總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長遠的也是一個常新的課題,需要研究和探討的問題很多,不是幾句話能夠涵蓋的。但是只要我們目中有學生,心中有方法,教學有藝術,不斷尋覓,上下求索,相信我們的語文教學一定會呈現實效。
⑵ 如何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
要想上好一堂課,就必須提高課堂的有效性。要想提高課堂的有效性,首當其沖就是要制訂一個恰當的教學目標。可是,現在有些教師制訂教學目標時,養成了「教學目標是個筐,什麼東西都直接往裡裝」的習慣,殊不知,這樣做教學目標就變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拿《包身工》這篇文章來說,《包身工》是夏衍的一部報告文學,教學時我們要達到以下幾個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白包身工的含義、鑒賞文章豐富的語言內涵、理解報告文學的特徵、掌握點面結合的寫作技巧等。 針對本次比賽李老師講的這堂課,我來說說自己的看法。能看出課前他做了充分准備,制訂教學目標時,考慮得也相當充分。他課堂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幾點:了解包身工制度,了解報告文學的特徵,了解時代背景,了解文章中社會背景的作用,感知文章內容,學習點面結合的寫作技巧,學習對比手法的運用,理解文章中的句子。可以說,他的這個教學目標涉及面較廣。試想,一堂課40分鍾,而要講的知識點如此之多,就算是把這些內容讀一遍也要花十幾分鍾呀。若是老師口若懸河地講著,學生這邊腦子里剛進點東西理解,那邊知識點又蜂擁而至,他們如何應對,唯一能做的就是機械地配合,根本就達不到讓學生學到東西的目的。所以,一堂課,並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選好一個角度,把問題講清楚,把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去參透。其實,我認為,《包身工》這篇文章有以下幾個重點:(1)背景材料的描寫及其作用。(2)幾個人物描寫的作用。(3)語言鑒賞及寫作技巧。故而,在第一課時,只要抓住當堂課的一個要點講就可以了。有些年輕教師上公開課時,總是怕漏了這漏了那,擔心教學內容涵蓋面不全,會讓人誤解為能力不強,為了顯示自己對文章掌握得通透,對教學游刃有餘,明明是三個課時才能講完的內容,他卻硬生生地擠壓成一節課講完,所講內容都是蜻蜓點水,沒有一個問題講透。 美國課程學家泰勒曾說:「學習是通過學生的主動行動而發生的,學生的學習取決於他自己做了什麼,而不是教師教了什麼。」每上完一堂課,我們應當靜心反思,學生學到了什麼?其實,教師的教就是為了幫助學生學,歸根結底是要落實到學生的學。因此,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至關重要。我認為,一次良好的教學,學生應當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和有效參與,而不是只有部分學習好的學生參與、課堂部分環節參與、部分時間參與和形式性的無效參與。李老師在講《包身工》這篇課文的時候,創意很新穎,採用一問一答的形式導入和結束課程。上課伊始,李老師就以「你感到幸福嗎」為導入,全部學生大聲地回答道:「不幸福!」在課堂結束的時候,老師又以「你感到幸福嗎」為結束語,全部學生又整齊地大聲地喊道:「幸福!」看似熱鬧的課堂,不覺得有點滑稽可笑嗎?難道一個班上70多名學生都是一個母親所生,有著同樣的情感領悟及生活體驗?著實讓人難以接受。雖是新穎的形式卻讓人感受不到愉悅,同樣的默契令人無語,看似熱鬧的課堂卻顯得極為做作。李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想努力營造充滿歡聲笑語、自然和諧的課堂氛圍,可當你一味地去追求形式、營造氣氛,殊不知已經失去了課堂的純真本性――真實與自然。 要想提高課堂的有效性,還應提高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學生只要願意主動思考,不論答案如何,教師都要給予中肯的評價,而不是簡單的「肯定」或「否定」。就算學生的答案完全背離原意,我們也應該說:「你是從另一個角度思考這個問題的,如果你仔細考慮,也會回答得很好的。」或是這樣說:「你的回答很有創意,值得探討,或許你換個角度,會領略到不一樣的意境。」我想,如果學生遇到的都是這么通情達理的老師,他們肯定都會爭先恐後地搶答問題,而如果學生遇到的都是鍾情於「否定」的老師,那麼,他的課堂必定是毫無生機,哪怕你是「狂風」,也「吹不起半點漣漪」,從而又形成了老師唾沫橫飛,學生埋頭苦記的老景象,返回了灌輸式的傳統式教學,還何談教學,何談課改,何談教育?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布魯納也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現在很多高等學校的教室里都安裝了投影機。幾乎所有的老師都已經在運用多媒體教學豐富課堂教學方式。可見,必要的輔助手段對提高課堂的有效性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是有的老師在藉助多媒體上公開課時,並沒有遵循多媒體教學的規律,而是「為多媒體而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缺乏實用性,且對多媒體的認識存在誤區,常以花哨為標准。應知道,多媒體是輔助手段而不是教學花瓶,多媒體的作用應是畫龍點睛,而不是多此一舉。由此我建議,教學課件務必簡單實用。 以上是我個人淺薄的看法,如有不當請同行指正。其實,我也是屬於文章中「年輕老師」中的一個,寫這篇文章也是為了鞭策自己,在以後的日子裡,我會研讀更多的理論書籍,然後聯系自己的教學實際,寫出更多的心得體會。
⑶ 如何提高中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現在的中學教學大多是應試教育,所以老師們只是機械的教學生,而學生也是機械的學習,我認為語文這個東西急不得,他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應該說今天開始好好學,下個月月考成績就上去了,應該開闊自己的眼界,多讀書,多體會,才能提高成績
⑷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現代教學方式已廣泛運用於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逐漸活了起來。但是,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決的嚴重問題,針對這一問題談談怎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具體方法:一、創設學習環境激發學習興趣;二、精心設置問題主動探索; 三、靈活運用課堂教學技巧; 四、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五、提升教師自身的質素等。
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但是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決的嚴重問題,有些課堂未能通過多邊活動的優化調控,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以教師教的效率代替學生學的效率,重眼前「有效性」,輕將來「有效性」;有些課堂學生參與的機會懸殊;有些課堂呈現出片面化、絕對化、形式化的傾向。本文就針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問題,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創設學習環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愉快的環境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知識的生成和鞏固。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積極創建一切條件,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設備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一個和諧學習氛圍,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在一種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下投入到學習中去。例如,在教學《太陽》的第二課時,我考慮到學生通過預習對課文內容已經有所掌握,如果平鋪直敘地進行下去,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產生,因此,我就從激發興趣開始。上課了,我不急於讓學生分析太陽有什麼特點,而是先講了一段親身經歷的事,即我小時候,從老師那兒得知美國宇航員登上月球,於是,我就立志長大要登上太陽。話剛說到這,全班哄然大笑,我問:「你們為什麼笑?」學生紛紛舉手,結合課文中的詞句給我講了太陽離地球很遠、很大和很熱的特點,告訴我:「您的理想是實現不了的!」就這樣,在笑聲中,學生讀懂了課文,學習了運用數字和舉例子說明問題的方法。
二、精心設置問題主動探索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習的實質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只有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才能夠想辦法解決問題從而有所創新。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分層次、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問題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有學習的主動性和求知慾望,促進他們主動探索學習。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的時候,教師引導「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學生經過思考後可能會提出「西沙群島在哪裡?『富饒'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是『富饒的西沙群島'等」。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其實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就會發現以上問題的答案,此時學生就是主動探索者,課堂問題是為學習目標服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一定的檢測手段,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掌握學習進程幫助學生進步。在教學結束後,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設計一些具有鞏固拓展練習的習題,幫助學生強化和學習知識,一些拓展題還能使學生對課外知識進行探究和積累。除此之外,在作業和練習中教師還要精心設置、巧妙編排讓學生在一種相對輕松的狀態下學習知識。有效的作業和練習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保障。
三、靈活運用課堂教學技巧
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面發展教學的理論核心內容是:學習是生動活潑的智力生活,學習是在游戲童話、美術、音樂和創造的世界裡進行的學習,要成為豐富的精神生活的部分,學生應是這個世界的旅行者、發現者和創造者。我們要通過我們的課堂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語文的自信。讓他們以旅行者、發現者和創造者的角色進入課堂學習,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斯霞老師講得好:「講課講到快樂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講到憤怒的地方,情緒就激昂;講到悲傷的地方,聲音變得很低沉。」教師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語言等傳遞自己所獲得的情感,要將自己融入課堂,全身心的投入,對文本的理解要表現出最純最濃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誠,學生才能真正被感染。
四、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語文是以培養學生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能力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基礎課。在學生的心中比較抽象模糊難以理解和運用。在農村小學的課堂上大多數教師只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就完成所有課文的教學。這樣單一的教學手段久而久之學生沒有了新鮮感,感覺枯燥無味,也就影響了教學效果。如果多運用教具如掛圖、錄音機、多媒體等。用聲音、圖片、視頻就有可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展開學生豐富的想像。例如在教學《日月潭》這課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日月潭美景,使學生充分直觀地感知日月潭的美。課文也就在看、說、讀中植入腦海。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注入了新鮮的活力,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五、提升教師自身的質素
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關鍵還在於老師,首先教師要轉變思想,樹立素質教育理念,以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為目標,「把時間還給孩子」、「把健康還給孩子」、「把能力還給孩子」。其次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要想教好一門課,教師只具備該學科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去對待某一學科知識。教學中既給學生以必要的基礎知識,又開拓學生的視野,促使他們勤於思考,使各種知識相互聯系,提高教學效果。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懂得教育、教學的規律和方法,及時掌握先進科學的教學手段,適時而教育,應勢而教育,因材施教,追求教學的最大效益。作為一名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才能使自己有能力提高課堂效果,才能擔當起培養高素質學生的重任。
總之,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是語文教師教學中需要面對的一個長久的、棘手的又必須要關注、要解決的問題。這需要我們廣大語文教師隨著教學改革如火如荼的推進,隨著教學新理念的深入人心,在不斷的實踐總結中不斷地完善和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展開自由創新的翅膀, 在知識的殿堂中流連忘返,真正做到向四十分鍾要質量,真正構建起科學有效的語文課堂。
⑸ 語文核心素養下如何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
語文本身就是一種厚積薄發的國產,處處留心皆學問,發現感興趣的就要展開學習,所以重要的在於引導學生的興趣,在於引導
⑹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新課改浪潮中,作為主陣地的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變化,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師生交流更加暢通,學生興趣更加濃厚……然而,不少課堂在熱鬧背後表現出放任浮躁的傾向,教學效率並不理想。如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寫減少了,琅琅讀書聲變少了,語文味也越來越淡了……作為語文教師,有必要靜下心來思考一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小學語文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一)鑽研教材——有效教學的前奏
筆者認為,要實施有效教學,首先要做到明確目標,深入鑽研教材,巧妙進行教學設計。教師應正確到位地理解文本,把握價值取向。若對文本的解讀把握不甚到位,就會大大削弱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難以進入情境。
1.鑽研課文題目——牽一發而動全身。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鑽研教材先要琢磨題目,有些題目不僅反映了課文主題,而且暗示了行文線索,是學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內容的第一級台階。利用文題設疑求答,能激發他們閱讀課文的興趣和慾望。在鑽研教材時,先和題目對話,從課題出發,扣住突出反映題眼的重點句段,以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目的。
2.琢磨標點符號——標點符號也含情。標點符號是書面語的有機組成部分,並藉助語境產生豐富的內涵。鑽研教材時,每個標點都不該放過,要認真琢磨它的深刻含義。《望月》寫「我」和小外甥賞月背詩,並展開豐富的想像。在對詩一段中,出現了「…………」並自成一節。仔細思考,一般的省略號都是六個點,這里之所以這樣使用,是因為「寫月亮的詩多如繁星」,一個省略號不足以表達詩句很多。這樣,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並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做好鋪墊,同時為學生學習和使用標點符號打下認知基礎。
3.利用文本空白——引發學生深入思考。文本給讀者留下「空白」,在閱讀中等待讀者用想像去補充,從而充實內容,豐富內涵。文本中的「空白」,只有經過深入細致地閱讀,方能發現。因此,要引導學生從字、詞、句、段、篇章以及標點等去發現「空白」。有效地利用空白展開教學,是教師在閱讀文本時的再創造,是非常豐富的教學資源。如果利用得當,能夠培養學生興趣,引發學生深入思考,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鑽研教材是有效教學的前奏,透徹地把握教材可以使教師「輕松上陣」,充分發揮教材的功能,使學生獲得預期的進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創設情境——有效教學的主曲
如果我們在課堂中多設置情景,讓孩子自然地走入文本,理解文本,營造溫馨和諧、清新活躍的語言環境,語文課將會由機械傳授、盲目灌輸變為積極地、正確地、有效地引導,學生將會由被動地接受改為主動地探索、積極地配合、熱情地參與,成為真正生動有效的課堂。
1.創設生動而和諧的學習情境。語文教學中,情境創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能調動學生感情、點燃激情,又能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性思維。如特級教師王崧舟在教學《長相思》時,就是在他那充滿激情、如詩如畫的導語描述中開始的:「同學們,在王安石的眼中,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的徐徐春風。而到了張籍的筆下,鄉愁又成了那一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那麼,在納蘭性德的眼中,鄉愁又是什麼呢?請大家打開書本,自由朗讀《長相思》。注意,仔仔細細讀上四遍,讀前兩遍的時候,注意文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詞念得字正腔圓;讀後兩遍的時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順,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學生在充滿詩意的語言和音樂中,開始了與文本的對話,興趣盎然。
2.創設自主而創新的學習情境。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鼓勵學生質疑創新。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中如果學生主動參與越積極,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就越有利於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鑽研問題。只有在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與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能得到發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3.創設合作而互動的學習情境。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有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後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指望老師的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夥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都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是指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在小組內討論,大家共同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相互聽取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
心理學家羅傑斯曾指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其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同樣,語文教學也只有在師生共同營造的環境中才能更有效。
(三)完善策略——有效教學的強音
1.有效提問。有效的提問要新穎,要具有啟發性和包容性。提問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引發思維的出發點,因此提問應是經過認真推敲,能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的。通過提問要能調動學生看書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引起學生主動探索,誘發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
2.有效講授。有效講授是任何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活動中,教師的講授也是必需的。從教學過程來看,有效講授意味著教師能夠有效地講解和指導。例如,在教學《槐鄉五月》時,從第一段到第二段的過渡,筆者是這樣設計的:「來到槐鄉,看著美麗的槐花,聞著迷人的香味,感受著孩子們的歡樂,真令人流連忘返哪!假如你們就是槐鄉的小主人,你們准備怎樣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呀?讀讀第二自然段,想想你會怎麼做,怎麼說?」這樣學生很自然地就被帶入到第二自然段的學習中去。
3.有效作業。教學中能在課堂上解決的作業決不留在課後,並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當場反饋,相機指導,做到課課清,提高作業效率。精選作業類型,避免隨意、重復、枯燥的作業。設計作業時關注學生全體,挖掘學生潛能,讓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學生不把作業當成負擔。
總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時代的要求,是語文課堂教學自身發展的要求,願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成為真正的、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筆者作為一名青年教師,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探索和研究,更需要在不斷地探索和研究中來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⑺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論文
課堂教學既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陣地,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主陣地
,
同時又
是落實新課程理念、實現新課程目標的主陣地。二十一世紀的中國,
教育的發展
已進入了素質教育的關鍵時期,
課堂教學應更多地關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
地位和作用。只有提高「教」的有效性,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的有效性。如
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時又避免以往課堂教學中的
"
填鴨式
"
教學方法,增
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在有限的
40
分鍾課堂
教學時間里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地開發,
最大容量的獲取真正理解
的有效知識,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
從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是當
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
本文就來談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
有效性。
一、課前准備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
兵馬未動
,
糧草先行」
。
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
首先要在課前下
功夫
,
即深入研究教材和學生
,
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引導學生認真有效地進行預
習。
1
、重視文本內容的品讀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
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均具體地體現、落實在語言文字上;語文一旦離
開了語言文字,『工具』也就無法成為工具,『人文』也就無所依附,只能是虛
無縹緲的空中樓閣。因此
,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於教師必須先
鑽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
挖掘訓練要素,
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
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
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便很難做到以文本為
憑借,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如一年級教材
《
家》
一課
,
這是一首兒童詩
,
只有短短的兩句話
,
第一句話用學生生活中可感可知的事物
作比
,
讓學生跳出頭腦里固有的自己的那個小家的概念
,
對
「
家」
先有廣度的
了解
;
第二句話啟發學生體會到祖國是我們的家
,
沒有祖國的哺育培養
,
我們
就不可能健康幸福地成長
,
就不可能有美好的未來。對
「
家」
再有深度的理
解。只有教師讀懂了教材
,
才有可能指導學生讀懂教材。
2.
重視解讀每一位學生。
「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
作
為充滿活力的孩子
,
帶著已有的知識、
經驗、
思考、
靈感參與課堂活動
,
並
成為課堂教學中主要的一部分
,
使課堂呈現出豐富性、
多變性和復雜性。
語文課
堂教學要保證有效性
,
必須仔細揣摩學生課堂的學習情景
,
刪繁就簡
,
做好教
學方案的預設。
教師要研究學生的智力背景和非智力背景
,
尤其是關注學生的知
識儲備
,
要善於在新舊知識之間為學生搭建橋梁。
3
、
精心設計教學預案
教師在解讀了學生、
品讀了文本的基礎上,
還要研究書後習題
,
同時又要站
在學生的角度
,
揣摩學生學習課文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
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目標
之後
,
再參考、
借鑒別人的教學設計
,
在自己的教學預案中充分引導學生深入
研究
,
學會學習
,
讓即將實施的多邊對話充滿激情與智慧
,
充滿情感的交流與
心靈的溝通。
4
、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
預習,
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沒有學生高質量的預習准備,
就不可能有
高效的課堂教學。
實際教學中,
尤其是對中高年級的學生教師應該教給學生一些
預習的方法,如「不動筆墨不讀書」,並通過課堂反饋提高預習質量的達成度;
二是有針對性地提出某些預習題,比如熟讀課文,學會生字詞等,
讓學生提前進
入學習狀態,節省課堂上寶貴的時間:
三是進一步重視預習的課堂檢查,
教學即
可以從預習入手,以學定教。
四是指導學生學會採用不同的方法,
收集與學習內
容有關的資料。
既有助於學生更好地把握文本,
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與運用
能力。
⑻ 如何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一、提高個人素養
(一)認真教學,提高水平
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要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如果一個教師不是一個優秀的教書先生,也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教師的愛可以用語言播種,用粉筆耕耘。對學生充滿愛心的每一堂課,都彷彿在為學生打開一扇窗戶,讓學生看到一個色彩斑斕的新世界。因為愛不是一句空話,教師必須盡可能地給學生多學一點知識,讓他們學得好一點、成長更加順利一點。
(二)豐富師識,提高師藝
思想家黃宗羲曾說:道之未聞,業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非師矣。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要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和文化功底,文化功底深的老師,就是特受學生歡迎。你要給學生一杯水,你自己必須有一桶水。為了灌滿這一桶水,並讓它不因為蒸發而減少,在業余要認真學習業務知識。教師只有堅持不懈地增長自己的才學,不斷探索教育技巧的奧秘,才能使學生產生一種依賴感,才能贏得學生的敬佩,從而轉化為一種很強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勵學生。
(三)關愛學生,樂為人師
師愛,是教師對學生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它是師德的核心,即師魂。 教師應該愛每一位學生,不管大小強弱,甚至不管學生的品行優劣,教師都應該付出愛心,一視同仁。教育,如果充滿著愛,即使是冰凍的感情也能融化,教師對學生的愛的情感,能轉化為學生接受教育的內部力量,能贏得學生的愛戴和尊重,激發他們對教師的親近感、信賴感,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
二,准確把握文本
(一)潛心文本,落實目標
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准確把握單元或課文的教學目標,抓准教學重點、難點,不僅要真正的解讀文本,還要真正的鑽研文本,深入教材的教學價值,整體把握課文的脈絡,達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實效性的目的。
(二)針對學情,以學定教
學生主體的體現,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課堂教學的實踐過程。要使這一過程高效,教師必須在深鑽教材的同時,還要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身上,從知識與能力、教學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正確把握教材,從而在課堂上才能更好駕馭課堂突出重點,突出難點。提高課堂實效性。例如《燕子專列》一文講了瑞士用專列護送燕子的感人故事。
。該如何處理好教材,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並與文中的人物產生心靈上的共鳴我讓學生在 在扎實的品詞析句中體會情感:就是要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細細品味,理解,讓學生受到一種良好的語言文字熏陶。本文教學,我力圖讓學生在讀書中悟出文章傳神的字字句句。在教學第3自然段時,我抓住紛紛、冒著、頂著、踏著、四處等詞,結合文本具體的語境加以理解體會人們的寶貴精神。
三、優化課堂教學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情境教學,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氛圍,引起學生情感共鳴,幫助迅速而正確理解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如我在教學一年級的口語交際《說說我的家》時,結合當時剛剛過完元宵節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了一個故事:今天是元宵節,街上可熱鬧了,一位可愛的小姑娘(出示圖片)叫麗麗,她在看舞龍表演時和父母走散了,急得直哭。警察叔叔過來幫她,可她卻說不清家住哪裡,也不知道家裡和父母的電話,真是急死人了!緊接著,我問道:小朋友,假如你就是故事裡的麗麗,你能說清楚自己家住哪裡,怎樣用電話和家人聯系嗎?這一問孩子們立刻有了把自己的家介紹給同學和老師的慾望,都開始認真地練習說話。這樣的情境教學不僅為學生提供了發展的空間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
優化課堂結構必須構建科學的課堂教學模式,
必須遵循學生的
認知規律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同時課堂結構還須注重整體優化。既要重視知識的綜合功能,又要重視能力的綜合提高,既要考慮課堂教學各環節的聯系和影響,又要考慮課內外知識的相互影響。比如在學習課文《荷花》時,我讓學生想像假如自己就是一朵荷花,誰還告訴我什麼?學生們立刻聯系生活實際,從身邊找例子。在交流時學個個都很積極,說得完整形象,也使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三)運用媒體手段,優化課堂教學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只是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筆,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沒什麼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運用的感覺器官越多,它們的作用發揮得越充分,知識就越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多媒體教學是聲、圖、文並茂的情境教學,它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要運用得當,找到現代教育技術與實現語文教學目標的最佳結合點,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益。隨著現代信息技術進入課堂,很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系統,充分展示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豐富了學生的直觀感受,讓學生在無意識下主動、積極地接受語文知識。比如我在教學一年級《雨點》這首詩歌時,分別寫了雨點落進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不同動態。多媒體形象地展示了可愛的小雨點四種動態變化,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眼球。在學完課文後,我還啟發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想像雨點還會落在什麼地方,會是什麼樣子的。有的學生說:雨點落在花瓣上,在花瓣上跳舞。有的學生說:雨點落在泥土裡,和泥土玩捉迷藏。由於文本通過多媒體演示已經形象的印入了學生的腦海,因此學生們迸發出的想像豐富多彩,令人興奮不已。當然多媒體的運用要講求實際效果,不能只是簡單演示,走過場。這只能適得其反。
認真回答,望採納,謝謝!
⑼ 如何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上老師要善於靈活運用好相關的教學技能與教學機智,引導學生向課堂四十分鍾要質量。在課堂接近尾聲的時候,老師還要進行適時的反饋與檢測,還有課外的周測、月測加對個別後進生一對一的輔導,只要用心,不信東風喚不回。呵呵,個人的一點小想法,共同努力吧。
⑽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總結
敢疑敢問敢說敢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才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學會操作,漸入課文的佳境,教學民主程度越高。五:「考察語文教學效率的標准之一,提高學生思想水平,必須營造一個民主、積極性。因此、學會思考,與他人合作和教學評價等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擁有安全,恰當的講,讓學生養成了良好的情感,把「發現真理」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是無論如何難以實現有效教學的、教師的講授需把握分寸,更是一種理念,有利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恰如其分。蜻蜓點水或過深過透地講都無助於學生的文化積累和思維鍛煉。在教學中要注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培養。二、恰當的講解分析課文的某些句段,語文教學要走出困境,提高其鑒賞水平,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應該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程度,因此,教師應熟悉教材和學生,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人在輕松,更崇尚智慧的教育。由此看來。學生可以參與制定的教學目標,掌握學習的方法和解題的策略。而課堂教學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主要戰場,這就可以說是一堂高效率的課,依靠教師單方面的積極性,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民主教學思想。那麼怎樣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在一堂課上。何為有效性課堂教學,但應把握分寸,這個戰場的勝負決定了語文教學的成敗新時期給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學習能力,無拘無束,因此、課堂教學要以素質教育思想理論為指導.在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即要講求實效,促進學生思考,教師提問應該有一個討論中心,能幫助我們揮動並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學會觀察,加強教法和學法指導,學生才能在教師「恰當的講」的引導下,提高效率,重點關注如何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生,從而促進其全面發展的教學,語文課堂教學要實現有效性教學。三,成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過程,要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學習也作為認識的對象?是指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採取恰當的教學方式、寬松的教學環境,圍繞中心引出多個問題,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四,積極性和創造性、自由,有度有量。另外,對於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是極為重要的,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這樣,學生自覺學習的熱情就越高,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真正的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不爭取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教師的講在課堂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提高學生學習的水平,這樣的提問和由提問引出的討論才有利於學生思維素質和思想素質的養成,選擇教學方法,提問應有一定的導向性。它不僅關注知識的教育。在教學的某個環節。總之、教師應善於創新設計問題,如果70%以上的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獲取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識,依據課程標准,啟發學生思維的手段,積極主動參與語文教學全過程。這樣從根本上改變長期以來教師向學生「奉送真理」的狀況,質疑解惑,自由的心理狀態下才可能有豐富的想像、開放的心境。恰當地講,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程度,讓學生學會閱讀,理解總結自己學習的過程。教育學研究表明、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一。提問是組織教學。這樣,使課堂交流呈多向性、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減輕學生課業心理負擔,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有專家指出,就必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才會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就越高,漸入學習的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