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什麼是小學語文教材

什麼是小學語文教材

發布時間:2022-04-17 00:10:50

『壹』 小學教材名稱是什麼

在中國大陸各地使用的小學語文教材有人教版、蘇教版、北師大版、湘教版、鄂教版、西師版、語文版等多套教材。

小學語文教材,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時代的變化,小學語文教材也不斷修訂。有些教材的使用時間較長,但也有些教材比較「短命」,沒有經歷一個完整的小學周期就被新的教材取而代之了;甚至有的教材編出來以後並未使用。

蘇教版

經教育部核准,江蘇教育出版社於2001年初啟動了與課程標准配套的義務教育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的編寫工作。2001年秋,該教科書開始在全國12個國家級課程改革實驗區試用。

西師版

西師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是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經國家規劃,並由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初審通過的教科書。

它是在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實驗研究」課題成果的基礎上,經過教改實驗和調查研究編寫而成的。

『貳』 小學語文教材是什麼

就是語文課本。

『叄』 小學語文教材教法

丁有寬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材教法新體系

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傳統經驗是極其豐富的,但是如何把語文教學的傳統經驗從現代教學理論上提高呢?丁有寬老師在他40多年的教學實踐和實驗中,不斷探索這個問題,建立了獨具一格的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材教法新體系。

一建立起小學語文知識結構及教學目標體系

丁有寬的小學語文教材教法新體系是以讀寫結合為特徵的。讀寫結合是我國語文教學的傳統經驗,如,「熟讀成章」「勞於讀書,逸於作文」等,都說明讀寫的自然結合。讀寫結合不能理解為閱讀和作文機械地、生硬地結合。研究讀寫結合,首先必須明確閱讀和作文都是語文教學要完成的目的任務。其次必須研究閱讀和作文兩個過程的關系,讀與寫是對等的,又是彼此聯系的,讀與寫之間有著共同的「聯系點」。丁老師的讀寫結合特點,就是緊緊圍繞以下三條線索找到了相應的讀寫「聯系點」,構成了讀寫結合的語文知識和教學目標體系。

(一)突出了語言構造方法

語言本身是有規律的,是按一定的方法構造的。語言構造的各因素之間的關系是極密切的;由字組成詞,片語成句,句組成段,由段成篇。不論是理解語言還是表達語言,除理解和表達語言反映的內容外,還要理解和掌握語言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尤其是重點段與其他各段之間的關系,例如,要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思想,就要理解各段之間的關系;要理解段的含義,就要理解段內句子及句與句之間的關系;要理解句子,就要理解一句之中的詞語及詞與詞之間的關系。所以閱讀一篇文章,在初讀全文基礎上,一般是先由字詞理解,再到句、段、篇。作文一般是先有內容材料和要表達的思想,擬出提綱,構思各段之間的關系,再按提綱逐段寫下去;寫每一段話時,還要把句子的先後關系表達清楚;最後考慮詞語運用是否恰當。閱讀與作文正是兩個相反的過程。在這兩個過程中都要考慮語言構造各因素之間的關系。

語言構造是有方法的,字、詞、句、段、篇都有一定的構造方法。因此,在讀與寫過程中,還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語言構造方法。只有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語言構造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及其構造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讀書、作文能力。丁老師的讀寫結合教材、教法特點之一,就是體現了語言構造方法。

1.體現出語言構造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及方法。從句子結構法開始—句群結構法—段的結構法—篇的結構法。既體現了語言構成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又突出了語言構造方法。

2.創造了以「四素完整句」作為讀寫結合語言訓練的開端法。句子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從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句子—進行訓練,這也是語言訓練的傳統方法,如,古代的「屬對」訓練,就是作文的基礎訓練;近現代的說話、造句訓練,也是為作文打基礎的。但丁老師提出以「四素句」作為語言訓練的開端,是具有創新意義的。因「四素句」是記敘文的基本知識結構,從「四素句」訓練,會為學習記敘文奠定牢固的基礎。

由「四素句」—連續句—並列句—總分句,四種構句法作為語言訓練的基礎。由四種構句法擴展到四種句群構造法:連續句群、並列句群、總分句群、概括與具體句群。再由這四種句群構造法,擴展到這四種段的構造法。以句段訓練作為篇章的訓練基礎。

(二)體現了文章構造方法

文章構造方法很多,根據小學生的特點以記敘文為主,突出記敘文的四要素,並從「四素句」訓練起;還有記敘順序,文章的開頭、結尾;記敘文的寫事、寫景、寫人等文章構造方法。

(三)滲透了思維邏輯體系

語言體現思維,思維邏輯體現於語言之中,就形成語言邏輯。丁老師的教材、教法滲透了語言邏輯關系。在語言構造方法上,丁老師並不是教小學生單純的語法知識,而是在語言構造方法上突出地體現了幾種主要的思維邏輯關系,如連續關系,並列關系,總分關系,概括與具體的關系等。

由於語言構造方法與思維邏輯的結合,自然地把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學習語言有法可依,學後思路清晰,學習效果提高。

以上三條線相結合,構成小學語文知識結構網路,並分層次構成小學語文訓練目標體系。以這三條線為支柱編寫教材,進行訓練,將讀寫密切結合起來。這就是丁有寬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材、教法新體系的根本特點。

以語文知識結構為基礎編寫語文教材難度是很大的。所選的課文,既要內容健康,題材多樣,又要考慮到語文形式是否合於訓練目標。在這方面,丁老師是下了很大的工夫的,也是小學語文教材編寫的創新之舉。

二體現了語言規律的指導作用和遷移規律

語言規律,也可稱為語言法則,或稱語言組織方法。不論閱讀或是作文都涉及到語言的組織問題。語言法則包括詞法和句法,漢語主要傾向於研究句法,從句法研究用字、組詞、造句。擴大言之,語言規律知識還應包括修辭及篇章方面的知識。丁有寬老師總結的讀書「三十法」,七條讀寫對應規律以及句群結構法等,都是讀寫方面的基本規律知識。以語言規律知識為指導進行教學,顯著地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能力,增強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科學性。

傳統的語文教學,重視語言感受,不大注意運用語言規律。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熟讀成章」等,都是傳統的學習語文的經驗談,就是靠多讀書。魯迅先生也曾指出過,先前的學古文,「教師並不講解,只要你死讀。自己去記住,分析、比較去。弄得好,是終於能夠有些懂,並且竟也可以寫出幾句來的,然而到底弄不通的也多得很。」《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第6卷,第233頁。就是說,傳統的語文教學就是用多讀、多寫的方法,也可稱為語感教學法。這是非常寶貴的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但是這種方法費時間較多,能夠學出來的人不多。少數人之所以學出來,一是靠讀得多,感知得多;二是要經過自己不斷地分析、比較。魯迅先生指出,這個過程是在「一條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而且要經過「年深月久之後」,終於摸索出點方法來;再用已掌握的方法去讀、去寫,就會提高讀寫效果。從這個學習過程分析,是經過了感知語言、掌握語言規律知識、記憶語言及其規律、運用語言及其規律的過程。只不過學生所掌握的語言規律知識,是經過自己在一條暗胡同里摸索到的。大多數人之所以沒有學出來,恐怕是只靠語感,死記語言,而沒有能夠從中摸索到一定的語言規律和方法的緣故。丁有寬老師教改經驗的可貴之處,就是他沒有停留在多讀、多寫的傳統語文教學經驗的水平上,他不是讓學生自己在暗胡同里摸索語言規律和方法,而是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將語言規律和方法教給學生。正如他所講:「我把這來自課文的『三十法』,作為幫助學生學習範文,了解作者如何敘事、狀物、寫人,表達思想感情和篇章結構的一把鑰匙,同時又作為學生練習作文的借鑒。」他強調語言規律的指導作用,不僅體現了教學的理論指導原則,而且為探索語文知識結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這是使小學語文教學走向科學化的途徑之一。

丁老師總結的讀寫「三十法」,每一法都體現讀與寫相聯系,也都是讀寫知識結構。尤其是讀寫對應規律:解題、審題與擬題;歸納文章中心思想與表達中心思想;分段、概括段意與編寫作文提綱;掌握文章的主次與作文的詳略得當;理解文章品評詞句與作文的遣詞造句等,都體現了讀與寫的對應關系,將讀與寫有目的、有計劃地結合起來。當學生理解和掌握了讀寫之間的對應關系,讀寫會更加自覺。這其中學習遷移規律起著決定作用。

學習遷移是心理學中的一條古老的學習規律。近年來,由於知識結構論的興起,才被一些人重視和運用。遷移是指學習知識、技能甚至方法和態度之間的積極影響(消極影響稱為干擾)。這里首先必須搞清楚什麼是學習?認知心理學認為新知識和學生認知結構中的觀念發生聯系和同化,就是獲得新知識。影響學習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這已有的知識結構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支架。丁老師提出的讀寫對應規律及讀寫「三十法」,都是通過教給學生一些語言規律和方法,使學生掌握讀寫的知識結構,為學習遷移創造條件。

形成遷移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客體的共同因素,二是主體的概括能力。讀寫對應規律及讀寫「三十法」,就是利用讀與讀、讀與寫之間所具有的共同因素,通過讀建立起一定的讀、寫認知結構,再閱讀新課文時,就會同原有的有關知識聯系起來,經過同化,納入已經掌握的有關讀、寫認知結構之中,鞏固和提高已有的閱讀能力。這是讀與讀之間的遷移,同時也會遷移到作文中去。例如,當學生通過數課學習劃分段落、概括段意的知識和方法之後,再閱讀新課文時,就會運用已掌握的分段方法及概括段意的能力,對新課文進行分段和概括段意,同時,在作文中就會懂得如何編擬作文提綱。產生以上兩種遷移時,要求學生能在讀與讀、讀與寫之間概括出共同因素,這種訓練也會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因為學生建立起讀、寫認知結構,可以用來同化新知識,就會比較快地提高讀寫能力,也會避免機械地學習。

三初步形成讀、寫結合教學過程模式

丁有寬的讀寫結合教學是先有教法後有教材,在他幾十年的教改實驗中形成一系列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系列;在教法基礎上編出教材;又在教材基礎上豐富和完善了教學方法體系,形成了讀寫結合的語文教學過程模式。

語文教學過程模式是設計、組織和調控語文教學過程的一整套語文教學方法體系。即要解決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做什麼,怎樣做?又要確定教與學的先後順序、教學重點,以及師生的相互作用等。丁老師在教學實踐中根據教材特點,形成了「單元導練教學過程模式」。

丁老師的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材是以單元編寫的。每單元有七八篇課文,分精讀篇、略讀篇、自學篇、綜合練習四類。而每一單元又分兩組課文:第一組課文重點是認識訓練目標,第二組課文目的在於強化、深入理解和掌握訓練目標。這是丁有寬教材的又一特點。這樣做有兩個根據:(1)根據讀寫知識的特點。每項讀寫知識作為訓練目標其內涵是比較豐富的,不可能在一兩篇課文中都體現出來。例如,第五冊第二單元,學習並列結構段。第一組課文精讀篇《美麗的小興安嶺》是景物並列,通過學課文,初步認識並列結構段的含義。第二組課文精讀篇《在艱苦的歲月里》是兩個人物並列;《第一次會見》既有一個人物的外貌並列,又有景物(方位)並列。後兩篇課文不僅體現出並列事項的內容不同,而且逐步加深難度。目的在於加深理解和強化鞏固並列結構段。(2)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特點。學生掌握知識需要有一定的過程和階段。如上例學生讀完《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後,初步認識景物並列知識,還要經過略讀課文《朝天椒》、自學課文《生物角》的讀寫練習之後,才能初步掌握景物並列結構段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學習並列結構段的新內容,即人物並列和人物、景物並列於一文中的構段知識。再通過略讀篇《松竹梅》、自學篇《三個小雨點》進行鞏固練習。學生這樣掌握知識才能有消化吸收的過程,掌握才能牢固。

關於精讀課的教學過程模式,一般採用以下的過程:(1)導自學,初步感知課文。(2)導精讀深究,深究重點段。要求達到五會:會理解、會復述、會背誦、會品評、會應用。(3)導練習,鞏固加深。指導學生總結和運用學習方法,進行多層次練習,達到基本掌握訓練目標。

「單元導練教學過程模式」重在學生理解基礎上指導其自學練習,提高學生獨立的聽說讀寫能力,基本符合建立語文教學過程模式的理論要求。

(一)符合學生學習語文的認知過程

學生學習語文的認知過程是建立在學生一般認知過程基礎上的。根據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學生的認知過程一般由感知、理解、鞏固、應用幾個基本因素構成,各因素相互聯系,相互滲透。據此,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一般是:初讀感知語言,細讀、深讀理解語言,品評欣賞語言,熟讀記憶語言,練習運用語言。「單元導練教學過程模式」,從全單元來看,通過精讀課理解訓練目標,由略讀課加深理解和鞏固訓練目標,再由自學語文和綜合練習達到基本掌握訓練目標。從精讀課的教學過程看,也符合這樣的認知過程。

(二)符合教與學相互作用的關系

語文教學過程是由教師、學生、語文教材三個基本因素構成的相互作用的統一的活動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憑借教材,遵循學生學習語文的認知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使學生理解、掌握和發展語言的過程。「單元導練教學過程模式」要求充分體現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學和練習。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於發揮主導作用。

1.丁老師非常善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願學、樂學、會學。

2.丁老師非常善於為學生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去讀、去說、去寫、去思考,在讀寫實踐中學會讀寫,提高讀寫能力。尤其對學習慢的學生更有所偏愛,善於引導,使之學習成績不斷提高,真正體現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3.符合語文學科的性質和特點。語文是工具學科,是基礎工具學科,是表情達意的工具學科。「單元導練教學過程模式」根據語文學科的性質,在操作過程上體現了如下特點:(1)安排了足夠的讀書時間並體現出全過程不同的讀書要求:初讀、細讀、深讀、熟讀。(2)體現語感和語言規律的結合,在讀好課文的基礎上教學生語言構造方法。(3)體現語言和思維的結合,語言和思維邏輯的結合。(4)突出讀寫結合,強調語言訓練。

四積累了一套小學語文教學的訓練方法

「單元導練教學過程模式」在教學方法上突出了單元導練方法,即按每單元的訓練重點目標,指導讀寫方法,進行語言訓練。丁老師對於語言訓練提出明確要求,即目標要明,重點要准,內容要精,時間要少,效果要高。對每項訓練目標掌握要死,運用要活。在訓練方法上有以下特點:

(一)在分項訓練基礎上進行綜合性訓練

丁老師在語言訓練上提出,既要著眼於篇,又要重視構成篇的字、詞、句、段各因素的獨立訓練。教材是這樣編的,先是句的訓練、句群訓練,再到段的訓練;不僅訓練讀句、讀句群、讀段,而且訓練寫句、寫句群、寫段,在寫的基礎上還要訓練自己修改。在句、句群、段的教學中,要依據語言構造方法訓練。這樣就形成若干個訓練點和層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多次反復,螺旋式上升。分項訓練為篇的綜合訓練打下基礎,再進行篇的訓練,而篇中又有分項訓練,在分項訓練中也不忘整體。

(二)注重多層次訓練

在認知基礎上,一般先進行鞏固性練習,後進行發展性練習;先進行模仿性練習,後進行創造性練習;前者目的一般是鞏固訓練目標,後者目的在於發展語文能力。尤其重視學生從讀到寫,從寫到改自己的習作,從修改自己寫的句子、句群、片段到修改文章,而且都體現在教材中。這就把讀寫的主動權和方法給了學生,不斷提高其讀寫能力和學習的自覺性、自信心。

(三)重視多角度訓練

一篇文章,多次教,多次練,每練一次換一個訓練目標。可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有目的地選擇典型篇目適當進行多角度訓練,能較快地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四)強調大面積訓練

丁老師非常重視教學要面向全班學生,尤其偏愛學習慢的學生。在他的語言訓練方法上,要求各項訓練都要落實在全班學生身上,使全班學生人人都有語言實踐的機會,實現大面積訓練。

五愛心是根,榜樣力量

丁有寬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材教法新體系的建立,是和他對教育事業的愛心分不開的。他認為「愛心是根」。丁老師的教改實驗,有一個非常可貴之處,就是他的經驗不是在優等生班,也不是在普通的學生班,而恰恰是在農村的差等生班取得的。在他任教的26個班中,22個是差生班或亂班。對這樣的班級不要說搞實驗,就是保持正常的教學也很困難。丁老師分析得很正確,認為農村的孩子並不都是那麼「蠻」,那麼「笨」。孩子們學習不好大都是由於教師對學生缺乏深厚的情感;再者,由於教學思想不夠端正,採用「灌」和「壓」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越來越厭讀怕寫,和教師的情感隔閡越來越大,甚至由不滿發展到反對教師。因此有的學生就採取逃學、退學,造成不少學生成為文盲、半文盲。丁老師認為「這個問題如果不很好地解決,要大面積提高農村學生語文水平,要實現普及農村九年義務教育,為國家培養人才,必將成為一句空話,而且將會嚴重地影響我國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建設」。正由於丁老師站得高,看得遠,看到從提高差等生學習語文興趣和能力著手,對於提高全班學生的語文水平,對於實現九年義務教育,有著重要的普遍的意義。因此,他總結出幫助差生提高語文學習成績的寶貴經驗:克服偏見,熱愛差生;轉化雙差生,重在揚長補短;轉化弱智生,重在發展智能;轉變心理變異生,重在啟發自尊等。同時,採用了「三先」(上課訓練在先、批改作業在先、評講工作在先),「三多」(多引導、多表揚、多鼓勵)和「三個有別」(教案、訓練要求和訓練方法有別)等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由於他的耐心教育,大面積訓練,成功地轉變了200多名後進生,使他們對語文課從厭讀怕寫到喜讀愛寫。有許多頑童都變成良才,這是十分了不起的工作。如果教師都像丁老師那樣愛所有的學生,我國的教育就大有希望了。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丁老師高尚的教育思想。正因為他愛所有的學生所以他是教書育人的好榜樣。他善於寓教育於閱讀、作文之中;尋美作文,在學生中開展尋美活動,教育學生熱愛生活,既練文,又練人。

丁老師認為,要教學生練語言、練思維、練思想感情,首先要練自己。他教育孩子們學做人,他自己就是一位大寫的人。他認真負責地對待工作,從過去的上課、批改作業、教育學生、轉變後進生,到現在的編寫教材,著書立說,都認認真真,一絲不苟,為學生、為教師樹立了榜樣。他那誨人不倦的精神,就是不斷地磨練出來的,他練就了一顆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兒童的紅心。教師既不掌握物質力量,也不具備任何政治權利,他唯一所有的,就是他作為教師的思想、品德、情感,作為人的人格。他能把學生感動了的,只有通過教學、教育,以自己的言行、人格力量使學生受到教育。因此,說到底,教師只有以自己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去以情感人,以理育人,以知識培養人。從丁老師身上,我們學到:作為教師要苦練自己,迅速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提高自己的人格力量,作學生的好榜樣。

參考書目

丁有寬:《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法》廣東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丁有寬:《我與頑童》廣東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肆』 小學語文課本有幾個版本

目前在中國大陸各地使用的小學語文教材有人教版、蘇教版、北師大版、湘教版、鄂教版、西師版、語文版等多套教材。

(4)什麼是小學語文教材擴展閱讀:

小學語文教材,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時代的變化,小學語文教材也不斷修訂。有些教材的使用時間較長,但也有些教材比較「短命」,沒有經歷一個完整的小學周期就被新的教材取而代之了;甚至有的教材編出來以後並未使用。

人教版在低年級著眼於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語文啟蒙教育,中、高年級則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編排上,避免煩瑣,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加強整合。從一年級下冊開始,以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每冊設八個專題,分為八組。每個專題內涵都比較寬泛,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涵教育價值,把知識、能力、方法、情感融為一體。

蘇教版經教育部核准,江蘇教育出版社於2001年初啟動了與課程標准配套的義務教育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的編寫工作。2001年秋,該教科書開始在全國12個國家級課程改革實驗區試用。

北師大版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是以《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為依據編寫的。其中一年級上冊已用於首批國家課程改革實驗中。與傳統教科書相比,本冊選編了更多的「新」篇目,目的是希望使學生更有興趣地學習語文。

湘教版是湖南教育出版社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編寫的《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1~2年級),已由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初審通過,於2003年下期進入實驗區。

西師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是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經國家規劃,並由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初審通過的教科書。它是在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實驗研究」課題成果的基礎上,經過教改實驗和調查研究編寫而成的。

鄂教版於2002年,鄂教版語文實驗教科書的立項申請獲得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批准,正式進入編寫階段。2003年5月,鄂教版語文實驗教科書一、二年級,七、八年級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並從當年秋季開始在省內部分試驗區使用。

語文版小學課標語文A版教材由語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編寫,史習江、李守業主編,因其最先通過教育部教材審定專家的立項審定和編寫審定,故按音序排為A版。語文版小學課標語文S版教材由語文出版社和十二省小學語文教材編委會共同編寫,王均、楊曙望主編,因十二省編委會打頭字母是S,故稱S版。

參考資料來源:小學語文教材-網路

『伍』 小學語文教材解讀

在書店有賣《小學教材全解》的

『陸』 小學語文教材,北師大版和人教版有什麼區別

小學語文教材,北師大版和人教版區別有編寫理念的不同、編排體例的不同、選題內容的不同等。

『柒』 小學語文教材設置的三位一體理念是什麼,他們的聯系和區別是什麼

小學語文教材設置的「三位一體」理念,指「教讀」「自讀」和「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理念的聯系和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區分不同課型。教讀課,主要是老師教,一般講的較細,精教,給例子、方法,舉一反三,激發讀書興趣。自讀課,主要是學生自己讀,把精讀課學到的方法運用到略讀課中,自己去試驗、體會,略讀課就是自主性的泛讀。兩種課課型不同,功能不同配合進行,才能更好的完成閱讀教學。
2、要重視閱讀方法。根據不同的課型,常用的方法有:默讀、瀏覽、跳讀、猜讀、比較閱讀、讀整本的書等。
3、把課外閱讀納入教材體制。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閱讀鏈接都是很好的展示,採用1+x的辦法,即講一篇課文附加若干篇課外閱讀的文章。比如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識字教學「中國人,方塊字」,老師通過「我認識人了」「 人在天地間」「我會讀兒歌、寫漢字」這樣的教學任務,很好地整合了本單元的學習內容。
在「三位一體」理念的閱讀行為中落實語文要素,對提高學生自主閱讀思維訓練興趣,全面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有重要意義。

『捌』 分析小學語文教材的原則是什麼

一、教材內容應具有鮮明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二、教材內容應具有知識性和味性,貼近學生生活。

三、教材要為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服務。

四、教材的編排應具有科學性,和規范性。

發展歷程

1982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出版的十二年制中小學教科書開始向全國供應。這是人教版第六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

1987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據新頒布教學大綱,對中小學教材進行全面修訂、改編後開始陸續出版。這是人教版第七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

1986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施行。1988年國家教委據此制定頒布了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各科教學大綱初審稿。1990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九年義務教育實驗教材出版。這是人教版第八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

1992年8月,國家教委發布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共24科教學大綱(試用)。1993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按照新大綱重新編寫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開始供應全國。這是人教版第九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前後共使用了十幾年。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小學語文教材

『玖』 小學二年級語文部教版是什麼樣的跟之前的教材有什麼區別

部教版的語文教材,主要是實現了全國統一的版本教材,而且其在內容的安排上也會相應增加閱讀的量,以適應教育部提出的要求。這樣的好處是版本都統一了,各地的學習內容都一致了,方便了教師的學習交流和教學,也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方便。

『拾』 語文教材的定義是什麼

語文教材是九年制義務教育中學生使用的語文教科書。小學語文教材,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時代的變化,小學語文教材也不斷修訂。有些教材的使用時間較長,但也有些教材比較「短命」,沒有經歷一個完整的小學周期就被新的教材取而代之了;甚至有的教材編出來以後並未使用。

在中國大陸各地使用的小學語文教材有人教版、蘇教版、北師大版、湘教版、鄂教版、西師版、語文版等多套教材。

發展歷程

1951年秋,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重新編寫或修訂的中小學教材出版,在全國正式使用。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套全國通用的小學語文教材。第一套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較為簡單,內容中很多是關於毛澤東的,常常開篇就是毛主席祝詞。

1956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第二套小學課本出版,但這套教材只使用了兩年——1958年「大躍進」之後,在「教育大革命」的影響下,有關部門停止了這套教材的使用。

1961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編的十年制中小學教材開始向全國供應。這是人教版第三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此後,人民教育出版社開始進行十二年制教材的研究、准備工作。1963年秋,新編各科課本的第一冊在全國正式供應。這是人教版第四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

1976年到1978年間,國內的中小學教材使用較為混亂。

1977年,教育部決定以十年制為中小學的基本學制。1978年秋,中小學各科課本的第一冊同時在全國供應。這是人教版第五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

粉碎「四人幫」之後,中國社會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此後的教材使用也相對的穩定。其中有些小學語文教材的使用年限超過10年。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小學語文教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5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2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4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7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0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6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5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