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語文教師如何推廣普通話
如何推廣普通話? 語文是聽、說、讀、寫相結合的一門學科,聽話、說話訓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作為語文教師說好普通話、教好普通話尤為重要。那麼,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推廣普通話呢? 一、分析異同,突破難點 普通話即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一種語言。我們河南屬北方方言區,河南語音系統與普通話語音系統既有許多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 二、利用範文、設其情境 範文的美感能引人入勝,譬如教《春》這一課時,先用方言讀一遍,再用普通話讀一遍,兩相比較,學生自然而然就比較傾向於普通話的優美、流暢,認為普通話能更好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更完美地再現文章所創造的意境,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普通話應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要採用預讀—跟讀—齊讀—自由讀—指名讀五步走的方法。即先課下預習,然後老師領讀,接著全班齊讀,再讓他們自由讀,最後指名讀。要多表揚少批評,以增強學生學好普通話的自信心。 三、開展競賽,增其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只有為學生創造學習的愉悅心境,才能充分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把教學活動變為學生的學習活動,變畏學、厭學、苦學為想學、愛學、樂學。現在中學生的競爭意識較強,他們渴望表現自我,喜歡挑戰,因此,要組織多種形式的比賽,為學生創造一個展現自我的舞台,如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比賽、繞口令比賽等。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貳』 有關《普通話與方言》的論文
本人只提供框架一、普通話即方言而來(講歷史,自己可以搜的)二、推廣普通話與保護方言的矛盾及解決辦法(詳寫)三、對二者,你的看法觀點(亦可置於開頭)
『叄』 如何探索小學語文的語言教學特點
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特點不僅會對課堂的教學效果產生影響,更會影響學生以後的認知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真正做到規范、示範、典範的作用,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使學生能夠在輕松、快樂的課堂氛圍中激發學習慾望。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進行了探討。1.語言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近些年來,我國新課程改革的腳步不斷加快,各學校小學語文教材的形式與內容都逐漸變得多樣化,並且相對應的語文知識也在不斷加深與擴展。因此,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在執教過程中對教師的表達能力與知識體系的考核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雖然有很多的課文體裁都存在差異,但有一點卻是不變化,那就是在這些課文都流露出一些與實際生活道理有緊密聯系的知識。如果語文教師不對小學生的學習加以指導,那麼這些具有一定深意的文章對小學生來說就顯得難以理解。因此,在具體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語文教師必須注重語言表達,以此充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在根本上幫助每個小學生都能透徹理解文章裡面的真正內涵,使語文教學更加富有審美意趣,最終提高教學水平與工作效率。2.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特點2.1科學性。語文教學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師語言的科學性主要體現在語言表達的規范和明確,要求語言表達要有邏輯性,語句要通順,語法要准確,音調要標准等。對於小學生而言,他們正處於學習語言的重要時期,教師語言表達的科學性和准確性都直接影響語言能力的提高。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詞不達意、啰嗦重復,那麼就會影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師在口語表達和運用上要保證學生能夠理解,教學內容要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通過生動規范的語言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和藹可親。2.2規范性與標准性。小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是以教師的言行為基準的。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小學學生造成直接的影響。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完成課堂教學任務,還要注重自己言行的規范性與標准性。這里的規范性與標准性不僅指對於語文教學中的語音、詞彙、語法等教學基礎內容的認讀中,還指教師在課堂中的人為師表、口語示範作用。因為小學階段學生最大的認知特點就是通過模仿來學習。有些教師在教授知識時不注重對語言的規范表達,如發音不準、帶地方口音、口語化嚴重,等等。這些都會對學生以後的學習造成不利的影響,所以教師在授課時必須使用全國通用、國家標準的普通話進行教學,通過自己的示範作用帶動學生發展,口語表達時要做到字正腔圓、聲音洪亮、語速自然。尤其是在對低年級的學生進行授課時,更要注意語言的規范性。學生剛開始接受語文學習,缺乏一定的認識,完全是依靠教師教授來學習。而缺乏規范性與標准型的引導,勢必使學生在學習時走彎路,不僅不能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也不能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調動不起來。2.3生動趣味性。語言的生動趣味性是指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運用生動、形象、有趣的語言進行講解和描述,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睹其物,促進學生大膽想像,活躍思維,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實踐證明,大部分學生都喜歡幽默的教師,不喜歡表情冷漠的教師。有趣的語言教學不但會給學生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還會促使學生思路敏捷,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2.4可接受性。小學生的思維處在發展變化中,他們的知識水平和認知水平有限。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小學生這些特點,運用一些比較簡單、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語言,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對於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詞語或者句子,教師要幫助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詳細的講解和分析,有效地轉化語言,找到更適合小學生的語言,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提高教學質量。2.5語言必須具有評價的真實性。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運用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小學生非常在意教師的評價,教師對學生給予鼓勵和表揚,學生會興趣盎然、熱情高漲,增強學習信心,樹立克服困難的勇氣,使自己不斷進步。當前,教師的評價比較注重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很少有批評,沒有注意評價語言的真實性。這樣的評價使學生樹立了表面形象,變得越來越虛榮,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十分不利。評價應該遵循真實性原則,教師通過公平、真實的評價告訴學生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使學生明白人人都會犯錯誤,關鍵是知錯就改,以此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使學生勇敢承認錯誤和改正錯誤。2.6情感性。情感是語言教學的靈魂,語文教材大多是一些富有感情的文章。教師應用富有感情的語言進行教學,使學生深刻地感受作品表達的情感,幫助學生與作品產生思想上的共鳴,理解作者的心情。教師應在教學中把自己的情感滲透到語言表達中,用自己的語言魅力感染和熏陶學生。因此,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將作品的體會化作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把這份情感有效地運用語言傳遞給學生,觸動學生的心靈,引發學生的思考,感受到這些作品蘊含的感情,從而深刻理解作品,同時還能使學生的內心情感得到升華。3.結語語言涉及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如何讓小學語文教學的語言科學、標准並充滿生動活力是教師們應該致力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如何探索小學語文的語言教學特點
『肆』 怎樣更好提高學生國語水平
、 怎樣提高國語水平
(一) 創造更多的學習國語的語言環境
少數民族的學生學習國語要有良好的語言環境,我們要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培養學生使用國語的習慣。
1. 堅持課前3~5分鍾自由交談,可讓學生簡單地介紹自己,自己覺得感興趣有意義的事情、經歷等,這一過程應由淺入深。為了培養學生的連貫表達能力,提高他們的興趣,教師還可以定期給學生布置話題,要求學生課後准備,第二天課前輪流匯報。
2. 課余時間教師在與學生相處時,就所觀察到的事物、現象,要求學生用國語闡述,教師糾正,再由學生表述。經常進行這種即景反應訓練,學生自然會在交際中反應迅速,國語文水平就會自然得到提高。
3. 角色扮演。「課程目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的理念,是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依據和准則。為此,在進行國語文教學時,我常把一個班的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各指定一篇課文作為表演的劇本,讓他們自己選定導演、演員,自定道具,自分角色進行排練,在全班進行表演。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極大地烘託了課堂學習氣氛,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與學生,讓學生盡情地表演,過足明星癮。
(二) 培養學習國語的興趣
培養學生國語的興趣,可以從多方面入手:
1. 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激發起學習國語的興趣。學生學不好國語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學習缺乏毅力,遇到困難就是退縮。對這些學生,應採取一些措施.如提出每天讀一小時國語或背誦每課。同時向他們講授一些學習方法。如怎樣練習聽力和口語,怎樣記生詞、怎樣做等一系列的技巧。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學內容的增多,還要強化學生學習意識,克服學生的心理障礙,提高國語成績,防止掉隊.
2. 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給學生以成就感。教師應從教學的第一天起就和學生交朋友,盡力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學生在國語學習中哪怕取得了一點點成績,教師也應該適時給予鼓勵和表揚,以激發學生成功的慾望。我們只要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嘗試到成功的快樂,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會得到激發。
3. 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廣泛興趣。在目前的國語教學改革中,有趣的課外活動能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學會很多東西,這既有利他們復習鞏固學的知識,也有益於開闊視野,培養他們運用國語的能力.部分教師上課時積極性不高,總是照本宣科,這樣就無法調動學生學習國語的積極性。
(三) 提高教師的國語水平,轉變教學觀念
1. 從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出發,制定課程計劃,實施教學,確定教學內容、教材和教學方法。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課堂要營造輕松愉快的氣氛,加強趣味性;課堂教學多有啟發式、聯想式,發展學生的智力,體現以學生活動為主的積極性原則;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發揮情感因素的作用,排除學生心理障礙。
2. 正確引導學生學習國語,並幫助學生總結學習方法。在進入小學中高段學習時,少數民族學生對古詩與成語的理解有很大的困難,少數民族小學生對成語的理解和翻譯是一個字一個字的理解、分析,這樣一來,成語就變成了另一種意思。例如:胸有成竹,如果逐字理解,就變成了「胸中有竹子」,但這和本意是風馬牛不相及,而這句成語的含義是:對某種事情的認識,了解以及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心中有數。所以在引導小學生學習成語時,不能逐字理解。
3. 必須讓他們多看國語書籍,掌握國語語序,對翻譯和學習國語有很大的幫助,在看國語書籍時,最好能讓學生大聲朗讀書中的內容,不僅能加大對書內容的理解能力,也能提高國語水平。
(四) 讓學生多聽多說多讀多寫
古人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是學習語言的方法。朗讀、背誦是培養學生語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聽、說能力的前提,培養語感能力。從一年級就要養成每天寫一句話的好習慣,要盡量創造各種條件,創造各種機會,為學生良好的口語語感的形成提供更為廣泛的空間。語言學習離不開環境,教師的任務就是和學生一起盡量創造和控制環境,使其產生有利影響而減少不利影響學習。學習應該是連續性的,應該把課堂教學和課外學習結合起來,使少數民族學生更好地掌握運用提高國語的能力。
『伍』 淺談如何開展有效的口語交際教學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要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在整個小學語文學習中占據的份量越來越重,而小學語文老師在口語交際教學的主導行為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性、持續性的過程,如何才能使其在教學過程中產生實效呢?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例來談談如何有效地進行口語交際教學。
一、提高教師自身語文素養
語文教師不同於其他學科的教師,得要「聽、說、讀、寫、演」樣樣精通才行。教師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要想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自己首先要成為「說話高手」、「交際能手」、「語言大師」、「寫作人才」。如果一位語文老師能在課堂上常常妙語連珠,有著精煉的教學語言,下課後能與學生得體地交流溝通,那麼學生也會自然地形成良好的口語交流習慣;反之,如果老師自身語文素養不夠,沒有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意識,僅僅在課堂上照本宣科,那學生們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效果自然也就不理想了。
二、讓學生養成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用普通話交流的良好習慣
每年九月份全國上下就會舉行推廣普通話活動,學生們能用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進行交流,是每一位鄉村小學語文教師的願望,而目前在一些鄉村學校,老師學生在課外交流基本上都是用方言。為了讓班上的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利用日常地學習、生活交流來訓練他們的口語交際,我堅持在課外也跟學生們用普通話進行交流。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們並不習慣,並且在交流的時候經常鬧笑話,用普通話說出方言里的詞彙,有時又會有語法上的錯誤,比如「把桌面揀好」(把桌面收拾好)、「老師,我走先了」(老師,我先走了)等,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都會用普通話耐心地糾正,時間長了,學生們就能很自然地和我用普通話交流了,「方言詞彙」和「方言語法」越來越少。當他們能和我順暢交流後,我又鼓勵他們在同學之間用普通話交流,並在學習園地貼上「請說普通話」的標語。現在,全班同學都用普通話進行日常的口語交流,普通話水平得到極大提高。
三、將口語交際教學有機融入課堂教學
口語交際教學是一項長期性的系統工程,不可能僅依靠每周一次口語交際課或者只注重每個語文百花園里的口語交際訓練模塊就能取得實效。語文教學是多元化的,可以將各個訓練模塊互相貫穿融合進行教學。在每一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都有必要穿插口語交際訓練,把握好教學契機的動態生成。在一次給學生們講解四年級下冊第六課《桂林山水》「灕江的水真靜啊……;灕江的水真清……;灕江的水真綠啊……」和「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險啊……」這兩個排比句的時候,除了讓他們自己朗讀體會桂林山水外,還給他們進行了一個小小的說話訓練。因為學生生活的地方風很大是遠近聞名的,所以我出了一個引子:「家鄉的風真大啊,」,讓學生自己把後面的空白處補充完整。他們一看這個題目,覺得實在太「貼心」了,從小生活在這里,冬天裡的狂風對於他們來說,實在太熟悉了,於是爭先恐後地舉手發言:「家鄉的風真大啊,小樹的根都被它拔起來了」、「家鄉的風真猛啊,晚上聽見的風聲就像獅子在吼」、「家鄉的風真大啊,屋頂的瓦片都被它掀起來了」……而且平時不怎麼敢主動舉手的同學都高高舉著小手,惟恐自己心中想好的那個比喻句或者誇張句被別人說出來了。還有四年級下冊第二十五課《鳥的天堂》這篇課文中,提到了很多鳥兒在茂盛的大榕樹上做巢,從而形成了一個「鳥的天堂」。而我們學校的操場上正好有一棵非常大的大樟樹,下課後大樟樹下就是孩子們游戲的場所。我便抓住這個特點進行提問:「為什麼我們學校的大樟樹卻不能成為鳥的天堂呢?」、「你們希望大樟樹也成為鳥的天堂嗎?」、「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學生剛剛被課文里提到的景象吸引了,已經對「鳥的天堂」非常感興趣,而我提到的又正好是他們每天熟悉的地方,所以又引發了一場精彩的發言:有的同學提到了環保問題——愛護動物,愛護鳥類;有的同學則提出使大樟樹也成為「鳥的天堂「的點子;有的同學說曾經看到過有鳥兒飛進樹冠里,但是太茂盛沒有看見鳥巢在哪裡……在活躍的課堂氣氛里,同學們似乎都沒有任何顧慮,輕松地暢所欲言起來了。
在每一課教案中設計幾分鍾的口語交際訓練,讓其自然地與課文內容有機銜接,可以是導入課文前,也可以是課程結束後,或者在講完重點內容時,這樣一來不但能讓課文更加生動,口語交際訓練效果也會更加明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最好以設計很簡單但是又特別有話題的題材, 能「融合」就好,不要花過多時間,並要懂得適時收放,否則會影響正常教學而得不償失了。
四、巧妙引導,打開學生的「話閘子」
在一次討論四年級上冊語文百花園三的「能說會道」里的話題——誇誇同學的
『陸』 淺談教師如何講好普通話
吉林省通榆縣興隆山小學鄭寶榮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素質顯著提高,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漢語交流也逐漸擺上了日益突出的位置,所以學習和掌握標準的普通話在當今社會就顯得尤為重要,普通話是現代漢民族的共同語,是現代漢語的標准語,是一個社會里全體成員通用的語言和全民使用的交際工具。因此就有必要去學好、講好普通話。為使學生說好普通話,養成良好的讀說習慣,那麼,教師如何講好普通話呢?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提高教師的普通話水平,扎實教學
我國是一個多方言的國家,在各方言區,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學校,還存在著用方言進行授課的情況,有的雖使用普通話,但被戲稱為「彩色普通話」,受方言的語音、語匯、語法的影響十分明顯,而且,有部分教師對推廣普通話的意義和重要性毫無認識,普通話說不好也不以為恥,反而認為自己的語言與人交流時,也大致沒有障礙,沒有必要在語音上吹毛求疵,沒有必要達到每個字都字正腔圓。這種情況嚴重地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對學生的語言教學也極為不利。特別是在新課標發布後,更是與新課標的語文教學思想背道而馳。對教師來說,不能講一口標准流利的普通話,也就談不上什麼教學的語言藝術了。
所以,教師說普通話,要求做到准確、明白、生動、形象,有條理,有吸引力,高低強弱音量適當。如果教師說的是方言土語,條理混亂,詞彙貧乏, 其實,作為教師,要講好普通話並不難,其關鍵在於「學」和「練」。首先要注意向書本學習,要加強進修,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知識,讀一些語音學、語言學、語法學、修辭學和邏輯學等方面的書籍。其次要注意多聽一些播音員的發音,並與自己的發音習慣相對照,找出差距,彌補不足,學了相關知識,找出了自身的不足,就得刻苦練習,多讀多說。相信,只要加強學習和練習,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和語言藝術水準,必將會有更大的提高,必將會成為學生學習、模仿的對象。
二、 營造良好的氛圍,注重培養
說話,為的是與人交流,因而學生學說普通話得有一個恰當的氛圍,有一個人人都說普通話的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學說普通話的興趣,並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
學說普通話的氛圍,我們可以從宣傳教育入手。講好普通話,不但可以與人順利交流,使更多的人聽得懂自己的意思,而且這也符合國家推廣普通話的政策。
為了鼓勵學生學說普通話,除了「身先士卒」「率先垂範」外,我還在各個班中設立了普通話監督員,督促學生人人講普通話;時刻在教育教學中滲透普通話知識;在學期中,結合教學內容,舉辦故事會、演講比賽、等,激發學生講好普通話的熱情;並在期末將「講好普通話」作為評選班幹部的條件之一……這些做法,都大大激發學生學說普通話的興趣,在班級中成功地營造了「人人學說普通話」 的良好氛圍。
三、從朗讀入手,加強指導
「朗讀是培養學生良好語感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而學生學說普通話,朗讀訓練可謂是一條捷徑。《語文課程標准》中對朗讀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加強朗讀指導,既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完成了教學任務,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又使學生學、說、練、講了普通話,一舉多得,何樂不為?多年的工作實踐告訴我,指導朗讀應注意以下幾點:
1、 激發學生興趣,使之樂讀
朗讀課文,不但有利於學生的思維和語言的發展,而且也能使學生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內容,對學生思想品格的陶冶、道德品質的培養,對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學的興趣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說,若要把學生帶進五彩繽紛的語言世界,就必須點燃朗讀的火焰,使學生樂讀。
2 、教給朗讀方法,使之會讀
(1)注意朗讀中的停頓。朗讀時,語句應該停頓的地方,要作適當的停頓。在教學中,我告訴學生,除了做好不同標點符號的停頓外,還要根據語句的內容或說話人的意圖、感情做適當停頓。淺易的理論、適當的示範加上及時充分的練習,學生的朗讀水平提高較為明顯。
(2)讀出文中需重讀的詞語。朗讀時,把句子表達主要意思的詞用重音讀出來,會使聽的人更容易明白。我教給學生先從文章的思想內容出發,找出句子中的重點詞,然後用比其它詞稍高稍強一點的音調將其讀出。這樣,就可以在朗讀時做到字音有強有弱、停頓有長有短、速度有快有慢、語調有高有低,讀得抑揚頓挫。
學生掌握了朗讀方法,再加上刻苦的練讀,普通話的水平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總之,它是個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所以在訓練培養過程中除了要做到有情、有序、有法,還要做到有恆一師生雙方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盡可能每堂課或多或少的進行訓練。否則,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學生不僅因此淡化了興趣,而且會影響以前取得的效果的鞏固,讓我們從自己的點滴工作入手,宣傳教育,使我們的學生人人都能說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學習普通話是一種長期而艱苦的活動,我們只有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做到「耳到」「口到」「心到」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柒』 小學教師普通話如何培養
普通話教育過程中,選擇有趣的教學材料和教學視頻,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普通話聯系時,多讓學生發言,孩子有很強的表現慾望,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採取比賽等方式讓小學生在競爭中學會普通話,提高他們的興趣;
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小學生講普通話;
完全不說方言,讓小學生有普通話的語言環境。
『捌』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從哪些方面
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策略
1、創設情景,激發願望,使全體學生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自覺自願積極主動的參與口語交際訓練。口語交際是雙方的,即有說的,有聽的;雙方是互動的,你說我聽,我聽你說,什麼時候雙方把表達的意思說完了,什麼時候就結束了。口語交際訓練,要使言者有意,聽者有心,雙方積極互動。口語交際訓練,重在「練」,也就是使學生開口自由自在的說話。而在實際訓練中,讓全體學生都開口說話,卻是小學口語交際課的難題。因此,教學應在交際的情景中進行,這種情景的創設要接近生活,要能激發全體學生積極參與說和聽的願望。學生只有對訓練的內容產生了興趣,才能暢所欲言,訓練才能達到目地。
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情景圖,必要時讓學生現場表演,使學生在具體、活生生的現實情景中產生想說想聽的願望。在學生把自己想說的都說到,這樣,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就會開口大膽說話,他們的心理素質在無形中得到了培養。
實物展示法。形象直觀的實物展示,能很快吸引注意力,易於學生觀察容易把學生帶到情境中去,使學生積極生動地加入到口語交際訓練中。例如《愛吃的水果》一課,我把「葡萄」、桔子、柚子、柿子、梨、蘋果」寄放在水果盤中,學生的視覺、味覺、知覺一下被喚醒,很快地進入到交際的情境中。並在觀察之後調動原有的知識積累,能說出自己愛吃水果的特點,使交際有序,活躍地進行。
創設交際情境,在於把握教學機遇。於永正老師上口語交際課《學一點問的本領》就是這樣。他抓住本班數學老師做了一件大好事,被救者家屬寫信來表揚這一契機開始教學。他讓學生看過表揚信後,說:「朱校長說,准備在明天全校老師會上表揚周老師,但對這件事的具體情況要了解一下。校長請我們班問問周老師,問清楚了,寫下來,交給朱校長。」這樣,巧妙的給學生學習如何提問采訪創設了跟校長交際的情境。
2、體驗生活,豐富口語交際的信息源。走進社會,拓寬口語交際的生活源。口語交際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要有意識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深入社會,與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人接觸、交流,豐富學生的交際語言;或適當地布置一些交際作業,讓學生在社會、學校、家庭的生活實踐中進行交際,切實提高交際能力。如第九冊7單元的「購物講價」,在交際之前可讓學生提前去逛商場、去市場,了解物品的種類、樣子、顏色、用途等,並有意識地與售貨員進行交流,聽一聽售貨員是怎樣與別人交談,怎樣推銷自己商品的。交際課上,讓學生進行模擬表演,有的扮「小顧客」,有的扮「售貨員」進行表演、交際。教師的工作著重在引導學生說話有禮貌、態度大方,聽別人講話要認真耐心方面。這樣做,何愁不能切實提高交際能力?
3、社會實踐,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是主渠道,但這還很不夠。語言的實踐,需要通過大量的課外實踐,即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因此,我們除了重視通過課堂教學加強口語交際訓練外,還需要引導、組織學生在社會交往中實踐,開展各種社會交往實踐活動,如組織參觀、訪問、調查、慰問、做好事、聯歡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
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會受到一定時間、空間的限制。因此,我們還可以在校內開展模擬社會活動。可以利用語文活動課和課余活動時間,組織一些模擬社會交際活動。如模擬在「旅遊」活動中當小導游,向「遊客」介紹各地的風土人情;模擬在「購物商場」活動中當售貨員,向「顧客」推薦商品;在模擬「銀行」、「餐廳」等服務活動中當服務員等。這些模擬活動,必然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這些模擬活動也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進行實際的交際活動打下基礎,適應21世紀人才的需要。
4、師生互動,重在引指、規范語言。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更是學生的學習夥伴。「口語交際」中教師必須從「說話能力」上對學生的言語進行指導、修正,並做好典範。《介紹健康的小常識》中,教師先介紹預防秋噪的方法,從而引導學生明白必須說清楚要預防什麼,治療什麼,用什麼葯(方法),注意把葯名、葯量介紹清楚。學生互動,重在實踐,發展口頭語言。面向全體,人人練說,生生互動是最好的形式。教師可以組織同桌之間、小組之間互說互議,全班再說再議,讓學生在問、說、評、議、辯中互動交流,各自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在交際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聽說習慣、發展交際語言。擴大互動,重在檢驗,鞏固口語語言。口語交際能力的形成不是一個短期行為,他個有長效性。短短的45分鍾只為學生交際提供一個平台,生活才是交際的大舞台。因此,應讓學生與家長、朋友、社會上的人進行互動,進行交際,在生活中與人交往。如上完《購物講價》後,我要求學生利用星期天與爸爸、媽媽一起上市場,注意觀察大人們在購買中的討價還價,甚至自己出購買一件小物品。這樣長期訓練,擴大互動范圍,不僅鞏固了學生的口頭語言,還發展了學生的交際能力。
總之,口語交際是現代社會對人才要求的一項基本能力,從小學開始就應該注重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使他們能夠掌握與人際交往的方法和策略,具備富有感染力和順服力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學生文明得體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與人溝通的能力,是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要責任。
『玖』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語言文字規范化
普通話和規范漢字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教育學生正確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對於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愛國主義情操,更好地學習其他各科知識,作用至關重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要求「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所以,說好普通話,掌握規范漢字,提高語文應用能力,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但是,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在現實生活中,濫用、亂造文字比比皆是,語言文字卻不知不覺地「變了味」。例如:大街上的服裝店招牌有「百衣(依)百順」、「衣衣(依依)不舍」……;打開電視有默默無蚊(聞),隨心所浴(欲),樂在騎(其)中……
『拾』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普通話訓練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普通話訓練
「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而有助於更好地發揮語言交際功能的普通話在現代社會生活中也越來越被重視。普通話的應用與普及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我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參與普通話培訓的全過程中對「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中普通話訓練」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貫穿普通話訓練有了一點心得。
《大綱》中指出:「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四者在語文學習中的地位以及對學生今後的發展是同等重要的。其中的「說」就是要求學生能用標準的普通話與他人交流思想、表情達意。因此,在語文教學改革中,我們必須把提高學生「說」的能力作為語文教學主要目標任務之一,必須在語文課中給它以應有的一席之地。
其次我們的學生不論他們將來從事什麼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會交際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作為重要交際工具的普通話就顯得尤為重要。可見在語文教學中加強普通話訓練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任務,這是社會對跨世紀人才的要求,也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環。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普通話訓練呢?
一、掃除障礙,激發說的慾望。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同學特別是高年級的同學,在課堂上「羞於啟齒」。在老師要求朗讀時,有些同學們更是「千呼萬喚不出來」。我認為,這是因為缺少適當的引導和矯正引起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掃除障礙,激發學生說的慾望。
1、首先需要進行語音的辨正與訓練。
我們的大多數孩子是在充斥著地方方言的環境中長大的,他們的語言也必然帶上了方言的烙印,有的學生在課堂發言使用的普通話不標准,但來自同一地域的同學以錯為對,至若惘然。來自不同地域的就會遭到其他同學的嘲笑。如果老師不及時糾正,不但會扼殺孩子發言的積極性,更會使今後的表情達意產生障礙。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仔細傾聽學生的發言,發現不標準的發音要及時予以矯正。特別對方言造成的發音困難,老師不但要矯正還要反復進行訓練。例如:在「eng」和「ong」的發音上分辨不清。在教學中出現這兩個發音,我就特別注意,反復強調發音特點:一個是扁唇,一個是圓唇,讓學生在發音之前先做好唇形的准備。為了形成習慣,我還從字典中查閱出比較常用的典型字詞,用對比的方法排列成表格,利用課前的幾分鍾帶領學生進行反復的練習。在學生基本掌握後,我又選取典型的語句和段落,讓他們在語言環境中進行朗讀訓練,直到形成習慣為止。
2、其次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是極其重要的一環。
一般說來,越怕當眾說不好普通話越要鍛煉當眾說,只有在反復的鍛煉中才能克服緊張達到良好的心理狀態,從「不敢講」到「不怕講」,從「不怕講」中提高講的能力。我在對學生進行普通話訓練時注意喚起他們的自信與勇氣,特別是對那些還未邁出「第一步」的學生,更注意鼓勵他們抓住每一次機會鍛煉自己,不讓他們站在岸邊看別人游泳。課堂上,我給他們精心地創設情境並留出充分的時間進行讀與說的訓練,例如利用課文插圖讓學生產生聯想進行說話;利用學生對問題產生的分歧,鼓勵他們進行辯論;進行課外知識的拓展,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交流活動……對他們的進步給予熱情的鼓勵;如有不足誠心誠意的幫助他們糾正。並且親自參與到他們的准備活動中去,出謀劃策。長此以往來消除他們的羞怯心理,激發說的慾望。
二、藉助教材,增加說的機會。
普通話訓練應貫穿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來完成。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說話資源,聯系學生實際,進行有目的、有步驟地指導、訓練。
1、重視閱讀教學,進行訓練。
閱讀教學中的普通話訓練,除了朗讀、背誦以外,還可以運用描述畫面、問答、續編故事、續編課文、復述等形式進行。
閱讀教學中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讀說訓練是大綱的要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來訓練學生說好普通話。例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在學生的情感被調動起來之後,我要求學生對著插圖有即興地用自己的話吟一首詩或說幾句話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學習古文《兩小兒辯日》我先讓學生分角色表演,然後在表演基礎上復述課文大意。接著我又設置這樣一個情境。「如果你是孔子,你會怎樣解決?」鼓勵學生發揮想像,暢所欲言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習《凡卡》提出「你一定非常同情可憐的凡卡,讓我們把他帶回家,一起來改變他的命運吧!」鼓勵學生進行故事的續編,並開展「我們與凡卡比童年故事會」……如此種種,既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為他們提供了普通話訓練的機會。
2、利用好「口語交際」等資源,進行訓練。
如教學「我的小製作」的「口語交際」中,我先讓學生動手做,然後介紹製作的過程,通過師生、生生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在互動中進行說話,在交流中引導他們用普通話表達,很多學生說得聲情並茂,課後還主動把修改稿教給我品評。通過對課本中說話資源的擴展訓練,讓學生普通話表達能力獲得充分的訓練,交際能力也獲得了較大的提高。還有積累運用中出現的「讀讀背背」、「實踐活動」等。這都是系統的說話訓練項目,事先要布置學生做好准備,課堂上做到教師少講學生多練,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去說,都願意說,都會說。同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達到練好普通話的目的。
三、課內外結合,拓展說的范圍。
語文是基礎工具學科,學習資源不應只局限於課本。教師要做個有心人,善於幫助學生把握實踐機會,並帶領學生去思考、去討論、去感受、去表達。
如春天到了,我讓學生利用休息日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春天,感受春的氣息;植物要發芽了、要開花結果了,我布置學生每天進行觀察、記錄;訂閱報紙的,讓他搜集有關專題的消息,進行整理歸類;對學生感興趣的知識,引導他們查閱積累材料……然後利用班隊會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見聞和感受。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就有了說的興趣,老師再指導學生用普通話准確的進行表述,這樣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訓練學生普通話水平的機會還有許多,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把握契機,有步驟地進行指導,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就一定會得到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其過程中培養了他們想說、敢說的心理素質和語言的適應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 使我們的語文更加有聲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