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備好一節語文微課

如何備好一節語文微課

發布時間:2022-04-20 11:07:17

① 語文微課如何做

基礎類,例如修改病句的類型概括作文教學,類似於微作文、任務驅動型作文古詩鑒賞,時間也是剛好就10多分鍾可以講完拓展類,類似於文學常識一類

② 結合你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備好一節語文課

所謂備課,主要是指了解學生需要,確定發展目標,掌握教學內容領會編者意圖選擇教學方法等。愛是一切力量的源泉,因此,教師要牢固樹立服務意識,以人為本,了解、關愛自己的學生,知道他們需要什麼,從而能夠認真鑽研教材,設定適當的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創設恰當的教學情景,選用適當的教學策略,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對棘手的重點、難點和疑點應在教研活動中進行集體討論,廣泛搜集並認真研讀各種教學參考資料,隨時注意和跟蹤語文學科的最新發展狀況,不斷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提升能力,培養健康向上的情趣,幫助其樹立遠大的理想。盡最大的努力滿足他們的成長需要和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的需要。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備好課才能上好課,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一節成功的語文課後面凝聚的是老師辛勤的汗水。我認為要備好一節語文課,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 、研讀教材,讀出自己的感受

1 、熟讀課文,熟記於心

備課前,先不要看教參,靜下心來,認真地讀一讀課文,像教學生讀書一樣,劃詞語,劃句子,作批註,整體感悟,讀出自己的感受。直到能流利地誦讀課文,這是個基本的道理。誦讀課文就是為了透徹理解教材。通過熟讀成誦,老師把作者的情感,把課文的重難點,把課文的表達方法摸個一清二楚。在一遍遍的誦讀中,對課文中許多不起眼的詞句中蘊含的微妙常常忽然領悟,教學設計的靈感也常常會不期而至。王松舟老師備《草船借箭》,一口氣讀了13遍,才終於有了自己的感覺,精妙的教學設計才呼之欲出。賈志敏老師的學生要講《開國大典》,希望賈老師對教學設計提供幫助。賈老師問學生的第一句話是「課文背會了嗎?背會了再找我。」著名作家梁衡曾介紹自己學習語文的經驗——「大量閱讀還不夠,語文學習最基本最簡便的方法是背書。要背下來才能把眾多的資源轉化成自身的營養。」名師們尚能如此,何況我呢?只有把課文熟記於心才有利於更好的駕馭課堂。

2、閱讀課文,學會發問

閱讀課文,深入到課文中去,好像自己就是作者,理解課文寫了什麼,領悟課文怎樣寫,探究課文為什麼寫。教師讀懂是為了引導、指導學生讀懂,這是教師鑽研教材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所以教師鑽研教材是要設身處地為學生考慮,想三個問題:如果我是學生,應該學什麼,用什麼方法學;先學什麼,後學什麼,哪些地方淺顯易懂,哪些地方是難點;應用什麼方法解決這些問題,獲取新知識、提高新能力。

有些教師可能要質疑,語文老師負擔重,沒有更多時間背,尤其是高年級語文課文那麼長,怎麼能背會。在我看來,要做到「四至少」:至少要有背的意識,達到非常熟練的程度;至少做公開課的課文不管長短都要背會;至少本課書的重點段要背會;至少那些經典名篇要背會。「讀書讀高層,讀文讀經典;名篇背如流,下筆如有神」這正是我們傳統語文教學經驗的精髓,這個看似最笨的辦法卻是一個最有效的辦法。

二、研讀學生,讀出教學的方法

對小學生的教育要以小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特點為基礎,要考慮到他們的年齡特徵,不要提出太高、太多的要求。由於他們活潑好動,易疲勞,又喜歡多問,興趣廣泛,因此,要注意學生的勞逸結合,適當控製作業量。同時要廣泛開展適合他們的活動,明確活動的任務、要求,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他們敢想、敢說、敢做。在這個過程中,要及時引導,教給他們一定的認知方法,逐步提高他們認識世界的自覺性和目的性。

具體地講,學生是教學的對象,教師要想教會學生,必須先了解學生,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和困難。備學生的目的是為了做到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的具體需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也就是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了解學生的內容包括他們的思想、情緒、知識和能力基礎、思維特點和思維水平、學習方法、愛好和對教學的期望等。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上,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照顧大多數的原則,確定教學的起點和難點,同時考慮相應的教學措施。例如,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和學生的程度不同,備課時問題的設計要有梯度,設計恰當的問題,提問適當的學生,要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懷和自己在學習上的進步。有些學生連生字都還沒能完全掌握,上課時就只讓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不給他下馬威,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打擊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三 研讀過程,讀出教學的層次

研讀過程就是設計教學過程,它是在研讀教材、研讀學生的基礎上對一節語文課的程序安排和教學方法的選擇。有人把學生的學習分為三個過程:第一是新知識的獲得;第二是轉換,使所得的知識整理成另一種形式以適合新任務;第三是評價,即檢核與估計知識的正確性。這三個過程,它們都強調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能主動地去學習課文知識。根據這個原則,在設計教學過程時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知識、接受知識的特點。

各個教學環節的安排應有序,合乎邏輯,合乎學生的實際。具體步驟我是這樣安排的:①導入。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一個好的導入可以從一開始就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這一節課的上好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並且能給這節課增色不少。那怎樣才算一個好的導入呢?一首個故事、一張圖片、一段音樂、一條謎語,乃至教師刻意安排的一個動作,只要老師善於把握教學時機,隨機應變,就能恰到好處地發揮作用。為教學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②教法。孔子有語:為師者要「因材施教」。我們老師都知道「教無定法」,教學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只要能誘導學生主動探索的教法就是好的教法。在課堂教學中「靈活」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③板書。板書是簡便、有效、直觀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輔助教學。板書設計沒有規律可循,只要條理分明,重點突出,內容簡明,布局合理,便於總結,緊密結合教材就可。但應著重體現一個「精」字。④練習。練習要強調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明確訓練重點。設計要適宜合理,練習量要適中,能夠促進思考、拓展思維,從而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總之,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備好課是關鍵環節之首。在抓備課環節這一關時,目的要明確,要求要具體,措施要落實。要注意教學內容的綜合性,教學方法的靈活性,練習的多樣性,明確教師「教」的任務,學生「學」的方向。力爭在備課環節的優化中做到教與學的結合,處理好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系。要切合實際,打破程式化,探求新途徑。一節課能否上好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備課。現在學校又提倡集體備課,我們更要充分利用好這塊陣地,集思廣益,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把我們的課備好,因為只有把課備好才能把課上好,把課上好,我們才能真正實現有效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因此,我們在備課上多花一分精力,在教學里就有多一分的效果。

小學語文老師怎麼製作微課

微課製作流程
選題——教案編寫——製作課件——教學實施與拍攝——後期製作——教學反思
選題標准
微課的選題是微課製作最關鍵的一環,良好的選題可以事半功倍的進行講解、錄制,不好的選題同樣可以使得微課變得平凡乃至平庸。
1、是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一節微課一般講授一個知識點,對於這個知識點的選擇,關乎知識結構的設計,對於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用來製作微課,是一個較好的選擇,較為符合微課製作的初衷:教學資源分享,為學生(教師)解惑,啟發教學。
2、要適合用多媒體表達
微課作為一種媒體,內容的設計要適合使用多媒體特性,對於不適合使用多媒體表達的內容,製作的結果也許是徒勞的,因為也許使用黑板教學或進行活動實踐的教學效果更佳。同時也會使教學過程平庸無奇,令觀看者失去學習慾望。因而微課選題要適合使用多媒體表達,適合加入豐富的圖形圖像、多姿的動畫、聲色兼有的視頻。

④ 怎麼上好小學語文微型課

(1)切入課題要新穎迅速 

由於微型課要求時間的短少,必須要求切入課題要迅速,同時還能吸引學生,所以對切入課題的方法大有必要作些文章。可以設置一個題目引入課題;可以從以前的基本內容引入課題;可以從生活現象、實際問題引入課題;也可以開門見山進入課題,或設置一個疑問,懸念等等進入課題。

切入題目的方法是靈活的,切入題目的途徑是多樣的,但不管採用那種方法,那個途徑,都要求切入題目的方法、途徑引人注目,力求新穎的同時;更要求與題目的關聯緊湊,迅速切題,這是進入課題的一個必須遵循的原則,因為我們要把較多的時間分配給內容的講授。(哈爾威船長的導語) 

(2)講授線索要明亮醒目 

盡管說所有的課都要求講授線索的清晰醒目,但在微型課的講授中,更要求盡可能的只有一條線索。在這一條線索上突出重點內容,顯露出來的是內容的主幹,剪掉的是可有可無的舉例、證明這些側枝旁葉。

為了講授重點內容,往往需要羅列論據,那麼在羅列論據時就要求精而簡,為此在選擇論據時要做充分的考慮,在准備的較多的論據中進行精選,力求論據的充分,准確,不會引發新的疑問。加上巧妙啟發,或積極引導,力爭在有限時間內圓滿完成課題所規定的教學任務。 

(3)收尾要快捷 

一節課的小結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內容要點的歸納、指出和強調,目的使得講授內容的進一步突出。好的總結可以對講授的內容起到提綱攜領的作用,可以加深學生所學內容的印象,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好的總結往往給一節優質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可以使一節課上升到一個新的檔次,給人一種舒坦的感覺,使人回味無窮。

在微型課的小結中,因為前面的重點內容的講授佔用了較多的時間,此處的要求不在於長而在於精,必須是在完全總結內容的同時注重學科方法的總結,更要求總結方法的快捷,表現為乾脆利落。用二三分鍾時間對本節微型課的教學內容加以言簡意賅的歸納和總結,使微型課的課堂結構趨於完整。 

(4)板書要精簡清晰 

板書是一個教師教學基本功的體現。板書的作用是展示授課人講述內容的要點,幫助聽課人掌握所聽內容的要點。好的板書有猶如一幅精緻明麗的山水畫,要能看出整個課堂教學的基本內容和教學程序,能給聽課者一個完整、直觀的效果。

板書不宜太多,太多表現為累贅,會沖淡板書對內容要點的提示作用;也不宜太少,太少往往會使板書表達不清。微型課也要講究板書,部分板書可以提前准備到紙板上,以掛圖的形式在授課的過程中展示在恰當的位置,這樣可以節省時間。無論如何,板書都要做到精心設計,要精練、完整、美觀,且使得要點突出,線索清晰為原則。 

(5)力求創新,亮點耀眼。 

如果平鋪直敘,就顯得沒有亮點,不容易給評委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微型課一定要有自己獨特的亮點。這個亮點可以是深入淺出的講授,可以是細致入微的剖析,可以是激情四溢的朗誦,可以是精妙完美的課堂結構,可以是准確生動的教學語言等等,微型課教學有了自己獨特的亮點,就能提升微型課的水準。

(4)如何備好一節語文微課擴展閱讀:

微型課現存問題:

1、把微型課當做說課。在短短的15分鍾內,只是敘說自己的教學設計,說教學的目標是什麼,內容是什麼,教學方法是什麼,准備怎樣怎樣上,就是不具體、實際地上這一節簡短的微型課。

2、不會取捨教學內容,沒有重點。微型課的課題,有些是很具體的一個問題,有些可能只是一篇課文的題目。許多老師,抓不住重點,講得面面俱到,在簡短的時間內,好像方方面面的問題都講到了,但又是方方面面的內容都沒有講清楚。

3、虛擬師生雙向互動,課堂虛假。有不少老師,為了體現新的教學理念,不管課堂沒有學生的實際,還要故意虛擬一些師生互動活動,如學生的討論,回答問題等等,給人一種非常虛假的感覺,同時也浪費了非常有效的時間。但也不可一敘到底,使課堂變為教師的「獨角戲」。

4、答辯抓不住要點,回答散亂。許多老師在回答評委的提問時,往往抓不住問題的要害,要麼只是在問題的周圍繞圈子,要麼是答非所問,要麼純粹是胡亂作答,再加之口語表達不夠流暢,嚴重影響了答辯的水平。

⑤ 怎樣備好一節語文課

2011.4.20 劉妍人們常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是的,對於一節語文課來說,課外的功夫直接決定著一節語文課的成功與否。很多優秀的語文教師,他們常常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備課上,而四十分鍾的課堂教學則是他們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的把握以及教學方法運用是否得當的驗證。備課相當於一場戰斗的作戰計劃,語文教師就像一個指揮官,只有充分了解了各方面的情況,對事情的發展有較為准確的預見,才能有針對性的制定有效的方案,進而取得戰斗的勝利。平常我們常常會議論某某老師的某節課上得十分成功,或者某某老師的某節課上得不好,其實我們看到的只是一種結果,實際上起作用的是他們在課前、課外的功夫。 那麼,怎樣才能備好一節語文課呢?我想結合實際來談一談關於備課方面的一些想法、做法,希望能給在座的老師們帶來一點啟發,對您的備課能有一點點的幫助。首先要明確一點: 備課≠備教案什麼是備課,顧名思義,備課就是為上課做准備。而在語文備課中,集中體現教學設計的文本形式被稱為教案。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有些老師往往把備課曲解成了備教案。誰的教案寫得詳細,項目填得齊全,那誰的備課就是充分、認真的;如果誰沒有寫教案,那一旦發現,就會被戴上「沒有備課」的帽子,就要受到批評,就被視為工作態度不認真。於是,在我們許多老師看來,寫教案就是備課的全部。但其實,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清楚,寫教案決不等於就是備課,備課也決不等於就是寫教案。 如今,尤其在課程改革大背景下的語文備課,不僅要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更重要的是備理論、備生活。 其次要遵循二個原則:語文課姓什麼 閱讀課教學的重點是什麼 (一)語文課姓什麼 語文課首先應是語言學科,是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的科目,訓練語言是語文課的主要任務。在教學中,我們應將語言訓練落到實處,既要讓學生打下字詞句段篇等方面扎實的語言基本功,也要給學生更多的活動時間和機會,去輕快地閱讀文本,在文本的閱讀中理解、積累和運用語言。語文課其次是人文學科,是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科目。它應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其基本教學策略。因此,我們在備課時,就應該緊緊抓住語文是語言學科這一首要特徵,依託文本,立足閱讀,開展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一定要抓住語文的味道,語文的特性,不要把語文課備成戲劇課、表演課、思品課,要真正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閱讀課教學的重點是什麼 閱讀教學之所以稱之為閱讀教學,其原因在於一個「讀」字,張田若先生認為:「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可見,「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和靈魂,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徑。忽視了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源泉之水。可見,只有多讀並讀出感情來,才能與作者和文中主人公產生共鳴,才能明白字里行間的深刻蘊含。因此,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重在悟情傳情,培養語感。我們在備課和教學中,應重在讀的訓練,精心設計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讀,使學生始終處在讀書的享受之中。同時,閱讀教學又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要依據學生年齡、心理、認知等方面的特徵,幫助學生理解文本,選擇讀的方式 ,制定讀的目標,引導學生關注讀的過程。「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讓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讀去解讀教材,在解讀中積累語言、積淀語感,憑借語感運用語言,在運用中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體會課文的情感美,真正體現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語言訓練為主線的閱讀教學的原則。 我覺得要備好一節語文課,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一、 備課標這里我所說的備課標指的是教師首先應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准」,明確「語文課程標准」中語文學科的性質和任務,了解本冊教材的編排體系和指導思想。如果課程標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就不可能准確把握教材的訓練要求,教學就可能出現盲目性。吃透課標,才能抓住教學目標,抓准教材訓練點,抓准情感目標的滲透點,才能根據目標對教材進行處理,加工、設計,才能把語文課教得有效,才能把課講實、講活。目標不清楚,搞課改,只能花里胡哨,結果遠離根本;目標清楚,萬變才會不離其宗。只有了解「語文課程標准」,熟記於心,備課時才能有的放矢,心中有數,收到預期效果。 語文課標對小學語文不同學段教學提出不同的要求。(所以我們備課簿的第一頁讓老師們寫下本學段的課標要求)這個在學期之初就必須完成。* 研讀單元目標,細化課時目標課標是一個學段的目標和要求,單元訓練是對一個單元、一篇文章的目標和要求,是對課標階段目標的分解。單元訓練的目標要求,往往就是一篇課文的訓練點。即使課標要求弄清楚了,單元目標不清楚,也照樣吃不透教材。在一篇課文或一節課上,哪些知識只是一般性了解,哪些知識需要理解並應用,著重訓練聽說讀寫中的哪項能力,並要求達到什麼程度,都應盡量細化,明確到位。吃透單元目標的同時,再看看教參。教參教參,只是參考,不要完全當作教學的要求。要學會分析、比較,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對他人的設計,我們要用辯證的頭腦去思考,要以鑒別和挑刺的眼光學會篩選,不能全信,不能照搬,應該創造性的吸收,有選擇的學習。二、備教材備教材主要是指在鑽研教材上下工夫。加強文本的解讀,研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受。古人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教材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工具,教師只有憑借教材才能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訓練。研讀教材要弄清楚自己所教的內容在整個大的教材體系中的位置和擔負的作用,弄清楚本單元訓練項目賦予它的具體任務。盡管小學語文教材都是些篇幅不長的文章,但是要准確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和溶入文章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以及遣詞造句的妙處,不下一番功夫是難以真正領會編者的意圖,難以迅速而正確地捕捉文章的特點、重點,難點和訓練點的。 目前的課堂教學現狀反映出教師在解讀文本或指導學生解讀文本時,還有諸多的問題。有的不從文本出發,有的不知從何入手,有的過於概念化,有的把文本肢解,有的生硬地掛靠政治,有的不區分文體之異,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我們認為,文本解讀的隨意與乏術,使語文課堂即便採用了正宗的語文教學手段,也有隔靴搔癢之嘆。有了深入的文本解讀才有精彩的語文課堂。如何進行有效的文本解讀?語文教師首先要明確,閱讀教學的文本解讀是課標下的解讀。語文課程標準是語文教學活動的指南,是文本解讀的指南。文本解讀的根本目的是使教學活動能夠促進學生的最大發展。課程標准明確規定了三維教學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所以解讀文本應從這三個維度入手,在備課過程中應認真思考文本包含了哪些知識點,有哪些能力訓練,何處可以讓學生經歷思維,體驗喜怒哀樂等情感過程。何處可以潛移默化的習得學法,習得寫作方法,文本給予我們何種人生指向等等。要將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文本中找到落腳點。 解讀文本,首先是與編者對話,揣摩編者之用意。教師只有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了解課標的理念和要求,才能進行准確的文本解讀,才能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文本,有的放矢地進行閱讀教學。第二是與作者對話,體會作者的思想。 「與作者對話」,是教師品味、探究文本的過程,是教師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內,使自己的思想與作者產生共鳴的過程。只有當教師深入教材,真正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體會作者的思想以後,才能把握文本的意義及實質性的重點內容,才能給文本的價值取向准確定位。教師只有自己首先走進了文本,領悟了文本,教學時才能引導學生合理地解讀文本。美國教育家杜威有過這樣的闡述:「一個真正把握教學內容,吃透教材結構的人,才能靈活自如地運用探究學習方法。否則,任何的生搬硬套,不論動機如何良好,只能導致兩種結果,犧牲學生和敗壞這種理論的聲譽。」第三是與學生對話,感受學生的感受。文本解讀的最終目標是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而「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我們既不能把學生的讀書收獲全部當作是對文本的正確理解,全然不顧文本的價值取向;又不能一意孤行,理所當然地把教師的認識和感受強加於學生。從學生的角度解讀文本,有利於課堂上及時、有效地引導和調控,使學生能及時調整自己與作者的對話,更正確、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意義。 因此,反復閱讀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我認為老師在寫教案之前先別忙著去看教學參考書,而應靜下心認真地讀課文,反復地讀課文,不是一遍,兩遍地看,也不是走馬觀花地看,要像教學生讀書一樣,劃詞語、劃句子、作批註,整體感悟,讀出自己的感受,老師要把作者寫作的情感,把課文的重、難點,把課文的表達方法摸個一清二楚,真正做到爛熟於心。必要時還得朗讀教材,甚至背誦所教的課文。通過鑽研教材,教師的思想與作者的思想一致了,教材寫了什麼(對文本的感知、理解、概括、歸納),是怎麼寫的(教師要從亮點的字、詞、句、段去揣摩作者的寫作方法,強調的是解決學生對語言、文字、表達技巧的運用.)為什麼要這樣寫?從某種程度上說教師已成了作者的代言人。只有這時,才有可能選定和學生交流的話題,選定比較好的教法。(於永正老師說他每上一節課前讀課文都不下十幾次甚至幾十次)這是個基本的道理,但有的老師卻往往做不到,或者乾脆不這樣做。有的老師在備課時,先看教參,再看課文,甚至有的這樣想,課文就幾句話、幾百字,一看就明白,有什麼可讀的。其實不然,在個別老師的公開課上,有好多問題他自己還沒有弄懂,如一些重點詞句的理解,甚至文章的主旨也不明白,更談不上自己的感悟,所以一旦出現預設外的問題,老師就無言以對或者信口開河。這的確是實實在在的事情,我個人沒有半點的誇張。語文課是人文性、思想性很強的一門學科,要教育別人,必須首先打動自己。(《小獅子愛爾莎》《母愛》《最後一份晚報》每讀一遍都會眼眶濕潤)教育學生學語文要有獨特的感悟,我們自己必須有獨特的感悟,自己若沒有感悟,也就不可能去打動別人。三、 備學生備學生即要摸清學生底子,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新知識將從這里產生,要恰當選擇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起草切實可行的教案,使教材、教法和學生融為一體,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知道同樣的教材也許會因為學生地域差異、環境差異、性格差異等而影響學生的接受效果。相對教材來說,教師對學生的了解顯得更為重要,它包含著不確定的因素,研究不透容易導致教師對課堂的失控。所以我們在備課的時候要了解班級學生的現狀:比如學生總體狀況如何,某一個體又有哪些差異,從他們的基礎、能力看可以分為哪幾個層次;各個層次的學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了什麼樣的學習方法;教師再根據本班學生的需要出發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訓練重點。只有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把握好教材,一切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需求出發,才能做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生基礎好的 預習做得好的 直接檢測 可以省個環節)(我們在送教下鄉時備課就要考慮到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問題的設計在廣度、深度上要相對淺顯一些,而且還有預設一下可能會出現的狀況)所以了解自己學生所處的水平是很重要的。。
四、備方法 教師備課,不能僅滿足於深入教材,成為文章的知音,還要跳出教材,研究學生,設計教法,成為學生的知音。對於閱讀教學來說,教師的一切活動都應符合教學原則,即整體性原則、漸進性原則、階段性原則,趣味性原則等等。我們知道,語文教學是一個大的整體,各個年級段是其中的一個部分;每個年級段又是一個相對較小的整體,一篇篇文章則又是整體中的一個個部分;一篇文章是我們教學的整體,而一個個段落又是其中的一個小的部分。教學課文時我們只有從整體上把握,再分而治之,才能最後達到從整體上掌握的效果。那在我們備課時,除了要考慮階段性這個原則外,還要考慮到漸進性這個方面,我們都知道: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以字和句作為訓練重點,中年級則以段的學習作為訓練重點,高年級主要進行篇章的訓練。但中低年級也進行課文的閱讀,高年級也進行字的教學,這些是不可截然分開的,他們是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的。但同樣的內容卻要採取不同的教法,這是因人而異的,因教學任務而異的,這種呈螺旋狀上升的教學進程才能有利於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方法通過過程顯現出來,整個教學過程都應強調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能主動地去學習課文知識。根據這個原則,在設計教學過程時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知識、接受知識的特點。各個教學環節的安排應有序,合乎邏輯,合乎學生的實際。五、備教案教案是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閱讀探究的方案,它的設計直接關系課堂教學的質量。如果說前面的四個環節是隱性的,那麼這個環節就是顯性的,要呈現出來的。教案在明確了「教學目標」以後,應以「教學的內容和步驟」為主。我們提倡教學要有個性,寫教案同樣應有教師的個性,有見解、實在、實用。在寫教案的時候我們可以借鑒和吸收別人的教案,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份優秀教案,是教師智慧心血的結晶,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之處,這樣做才能既保證自己的特色,又能博採眾長,它為我用,進一步豐富完善教案。但我們應注意的是,借鑒不是死搬硬套,重在借鑒教學方法的設計,否則會適得其反。
那麼具體到每課時的教案應該怎樣呈現呢?下面我介紹一下基本做法: 教學目標的制定從我們的家常課來看,把識字學詞、把字寫好、讀通文本、了解課文內容梗概、理清文章脈絡等應該是「第一課時」的目標。而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賞析、品味詞句,讀懂課文,體會情感,領悟表達方法等 「軟任務」,應是「第二課時」的重要目標。目前,教師備課中對於教學目標的制定及表述均存在問題。1.在教學之前未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部分教師認為講完規定的教材內容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就達到了教學目標。 2.不能清楚具體地表述教學目標。教學目標過於籠統,對於學生經歷怎樣的學習過程,最終達到怎樣的目標水平,沒有具體明確的表述,因此不具有可測性。3.新理念下的語文教學目標應體現「三維目標」的整合,但一部分教師在表述教學目標時卻將知識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分項表述,這種表述割裂了「三維目標」這個整體。4.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很少考慮學生狀況。不因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實踐體驗、生活經驗、學習興趣以及認知規律不同,其教學目標有所不同,而是千篇一律。良好的教學目標的陳述標准:第一,教學目標陳述的是學生的學習結果(包括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和情感或態度)。教學目標不應該陳述教師做什麼,應陳述通過教學學生會做什麼或會說什麼。第二,教學目標的陳述應力求明確、具體,可以觀察和測量,盡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實際的語言陳述目標。用一些行為動詞將會做什麼和會說什麼具體化,目標陳述就可具體化。第三,教學目標的陳述反映學習結果的層次性。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一般應反映記憶、理解與運用(包括簡單運用和綜合運用)三個層次。在態度領域的目標應盡可能反映接受、反應和評價三個層次。怎樣表述教學目標,才能使教學目標明確、具體、可測、可評? 1.採用顯性行為動詞,用以表述學生形成的可觀察、可測量的具體行為,如說出、寫出、認出、記住、說明、解釋、區分、辨別、朗讀、背誦、概括、修改、獨立閱讀、寫話、作文等等。 2.對於不好用外顯性行為動詞表述的目標,可以用內隱性行為動詞加上有關說明或實例來表述。如「開始體會到拼音識字的樂趣,樂於拼讀。」「樂於拼讀」就是「開始體會到」的有關說明。 3.行為條件。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限制或范圍等。如「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和逗號的不同用法」,「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就是影響學習結果「體會句號和逗號的不同用法」的特定課堂情境。 4.表現程度。指學生對目標所達到的最低表現程度,也就是用以評量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所達到的程度。如「正確朗讀課文」,「正確」就是「朗讀課文」的表現程度。 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閱讀教學閱讀教學的課堂結構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基本理清作者的思路。這一階段是讓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寫什麼,是學生對課文進行初步的整體認識。第二階段:細讀課文。在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認識之後,聯系全文,抓住少量重點、難點、精彩的句段,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結合重點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揣摩、內化、吸收,使學生更准確地理解語言,讀懂課文。進入第三學段,還要重視引導借鑒,從讀學寫,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第三階段:在「部分」深入理解、品析的基礎上,再回到課文整體,這是對課文理解的升華階段,要把文章的形、神、情、理融為一體,使學生更全面地理解課文,領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閱讀課的基本流程:第一課時 1、創設情境,形成話題與猜想。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一個好的導入可以從一開始就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這一節課的上好做下一個良好的鋪墊,並且會給這節課增色不少。那怎樣才算一個好的導入呢?一首兒歌、一張圖片、一段樂曲、一條謎語,乃至教師刻意安排的一個動作,只要教師善於把握教學時機,隨機應變,就能恰到好處地發揮作用。為教學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放手試讀,整體感知。在低年級,學生應對課文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知道課文寫的是什麼;中高年級則要求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甚至是課文的要點能有一個基本的把握。在這個環節中,中高年的教師要教給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3、反復朗讀,正確連貫認讀。這是第一課時的重中之重。什麼叫正確連貫?學生憑借自己的閱讀期待和教師的激勵,經歷一個由慢到快、由斷到連的過程,逐漸實現不錯字、不漏字、不掉字、不破句、不重復,正確、連貫朗讀課文。 「書不讀通不開講」,語文教學首先要讓學生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通」應是第一課時的重點,第一課時應放手讓學生採取不同形式去讀,引導學生在讀中畫出生字新詞,難詞難句,並通過學生間互相交流提供解決的辦法。要讓學生讀重點、讀難點,教師要指導學生在難讀處回讀、反復讀、示範讀,以期達到通順、流暢的初讀效果。要在課堂上給足時間,讓學生反復練習讀課文,達到熟讀的程度,要堅決杜絕把「課文讀n遍」的任務放到課外,推給家長的做法。4、強化對生字詞的認知。學習字詞是第一課時的要務,教師必須抓細抓實。低年級採用隨文識字的方法,邊讀書邊識字。中高年級識字時應加強自學成分,建議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運用工具書等方法解決字詞,同時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有重點、有針對性、有取捨地巧妙指導,而不要面面俱到,也不要機械重復。中高年級的字詞教學要遵循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學習字詞的原則,建立起字詞與文章相關語句的聯系。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和諧的氛圍中寫好字、識好詞,扎實有效地完成第一課時的知識與技能目標。5、有指導的寫字練習。低年級在指導寫字之前,要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記字形。在指導書寫時,組織學生先觀察字帖及教師的范寫,然後描紅、獨立書寫。注意范寫要整體書寫,不要教師寫一筆,學生寫一筆,要注意漢字形體的整體美。教師要注意糾正學生錯誤的寫字姿勢和執筆姿勢,特別在低年級要注意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黑板上的田字格大小要適宜,位置要略高於教師的頭部,教師在范寫時要注意站位,不要將田字格擋住。中高年級,要抓住重點生字,如筆畫繁難、易錯易混的生字,突出重點,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1、復習字詞。提倡再現第一課時的生字詞語,認讀、聽寫、默寫訂正。中高年級的字詞復習,建議與課文內容聯系起來,而不只是單純地認讀生字詞。 2.回顧文章的主要內容或結構層次。3、找准閱讀切入點,走進重點段,圍繞主問題,突出重點,讀中感悟。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從什麼地方開始對話,用怎樣的話題和方式開展對話,這就是教學的切入點。深入文本,找准閱讀切入點,精心設計問題,由問題統領全篇,切入點找准了,就理清了文章的主線,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選好切入點,是落實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更是激發學生讀、疑、析、議的關鍵。選取閱讀教學的切入點,可以從六個方面入手:一是從題眼切入。課題是文章的眼睛,透過這雙眼睛可以窺視文章的條理、內容。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開啟學生閱讀興趣之門。如《母愛》《比金錢更重要》等。二是從主人公的精神品質或人物表現切入。一篇寫人的記敘文里,往往是通過具體的事例突出主人公的優秀品質。教學時從主人公精神品質或人物表現切入,層層深入地對課文進行剖析,深入體會主人公的精神品質,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去探究、去發現。如《勇敢的少年》、《「諾曼底號」遇難記》等。三是從中心句切入。中心句對文章起總括全段,提綱挈領;總結歸納,深化內容;「引子」的作用。把握住各段的中心,才能更好地理解全文的內容。因此找准了中心句這個突破口,在把握重點上就更准確了。如《神奇的鳥島》、《海底世界》等。四是從文章的線索切入。線索主要是指貫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節脈絡,以及作者表現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變化。它像鏈條一樣,串聯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抓住了文章的線索,就能加深對課文結構和內容的理解,教學就不會走彎路。五是從疑難點切入。在靜心閱讀過程中我們往往會有所質疑,從學生閱讀過程中的疑難點入手,會更加快捷地找到矛盾的突破口,有利於促進教學過程中的民主與互動。六是從興趣點切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大的動力,趁興而學,往往可以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擺脫教師在課堂上的不利掣肘,形成自學、自主、自能學習的最佳狀態。 選擇閱讀教學切入點必須注意:一是切入點要小,視野要大。切入點越小,學生的思考指向越明確,越能激發學生研討交流的興趣,越便於師生集中有限的時間突破重點難點。二是要透闢深刻,切點中肯。閱讀教學的切入點應是師生研讀全文的一個突破口,這個切入點必須有較強的輻射性,有一定的深度,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最近點。否則就會切而不入,事倍功半,甚至把學生引入思維的歧路,弄巧成拙。著名教育家錢夢龍說過:「我在備課時,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怎樣講文章……有時候自己在閱讀中遇到難點,估計學生也會在這些地方發生困難,就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多想想。」其實,對文本的解讀,在很大程度上,是對一些具體問題的解答過程,這些問題的產生與設計,呈現與表達,教師必須通過一定的載體――教師的問來表現。在閱讀教學中,精心設計幾個好的問題,常常是我們備課中最費心思的重點工作,它無疑又是啟發式教學的關鍵所在。目前,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現是設計的問題零碎,問題之間缺乏聯系,一堂課提出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問題,形成了「滿堂問」的局面。這些問題有的是毫無實際意義的,如「今天學第幾課?」「這課的題目叫什麼?」「你們喜不喜歡上語文課?」等等;有的是可以亂猜答案,根本不需要思考的問題,如「……對不對?」「……好不好?」「……是不是這樣?」等等;有的是被分解得極細的支離破碎的問題,答案就明顯地擺在文本中,學生只要答一個字或一個詞就可以了,這類問題無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既缺乏科學性,更缺乏藝術性。因此,要減少問題的量,提高問題的質,問題的設計就要有一定容量,每個問題要能包容課文相當一部分內容,可使大問題聯系小問題,可使上一問與下一問形成連環。目前,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面對要解決的主問題,一些教師常常低估學生群體智慧的力量,當學生思維卡殼不能深入的時候,教師由於缺乏引導閱讀和啟發思維的有效手段,問題的難度一降再降,學生幾乎無「坡」可爬,無疑可答。教師最初設計的問題已不知去向了。一般說來,我們判定一堂課的問題設計是否恰當有三個標准:1、能否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課文。2、能否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3、能否加強學生的雙基訓練。因此,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情,在學段目標引領下設計好閱讀思考的問題,既要有一定的思維含量,又不要讓學生覺得無從下手。另外,問題的表述指向要明,語句要淺顯明了,簡練准確。通過「主問題」的設計,要減少課堂上「連問」、「追問」和「碎問」過多的現象,用「牽一發動全身」的問題,引導學生圍繞著問題,在持續時間相對較長的活動中,充分而主動地與文本、同學和老師進行對話,使學生讀得充分、想得充分、悟得充分,師生進行交流、評價,進而使得語文課堂上人人有話說成為可能,努力打破語文課堂「代閱讀」「零閱讀」的尷尬局面。主問題設計的好,學生的學習目標就明確了,學習內容就清晰了,學習環節就簡單了。主問題的設計一般可從如下幾方面入手:1、據課題設計問題。這是閱讀教學中最常用的質疑導讀方法。即抓住課題中的有關詞語質疑設問來導讀。如學習《狼牙山五壯

⑥ 如何做好小學語文微課教學

小學語文微課教學
一、微課教學應注重「以學生為本」的教學主體性
微課教學主張以學生為主,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積極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由於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功底。所以,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課前筆者就安排了學生預習課文,查找有關地球的相關資料,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

在課堂上,設計好導語,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隨之播放有關宇宙、地球的短視頻,並提出相關的問題,讓他們在觀看影片的同時積極開動大腦,主動思考,探尋短視頻中包含了哪些重要的信息。

播放完視頻後,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再對他們的答案進行點評和指導,引導學生們逐步靠近文章的主旨大意,明白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但是目前卻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我們應該積極行動起來保護地球,守衛我們的家園。

此外,由於微課教學既指記錄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展開的精彩的教與學的相關活動視頻,又指為了使學生更了解某個知識點或實現某個教學環節而播放的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視頻。

所以,它不僅僅是在線視頻教學,還可以突破課堂的局限性,學生在課堂內外都可以利用這些視頻資源,隨時隨地進行知識的鞏固。在反復播放視頻的過程中,學生更易於突破疑難點,牢記知識點,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

二、微課教學應注重教學方式的多媒體化
微課教學作為新型教學方式,多是以5~8分鍾的短視頻為教學的主要內容,注重教學方式的多媒體化。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的課堂前,筆者就上網查找了大量相關資料,搜索大量有關地球的影像資料,借鑒網路平台中出色的微課教學視頻,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在課堂上,首先運用多媒體設施播放了《地球媽媽》這首歌,然後將搜集的影像資料放映出來,將地球的形象展示在學生們面前,沖破時空的局限,變想像為形象,為學生們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

多媒體設備的使用使得教學變得靈活多變,地球不再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浩瀚的宇宙不再虛無縹緲,生態破壞不再是距離我們很遙遠的問題。它們都變得具體可感,我們可以看到那個在轉動著的藍白相交的球體,可以看到星辰璀璨的星際,可以看到生態失衡後河水泛濫、大地龜裂的情景。

視頻將文章主題思想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深深地刻進學生們的腦海中。

三、微課教學應注重教學思維的發散性
微課教學是屬於點撥式的教學,它的功能在於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而發散思維是科學思維中一種重要的思維類型,它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考方式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在《只有一個地球》的微課教學過程中,在播放視頻的前後,筆者緊扣一個教學點——「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對學生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例如,「地球的外表是怎樣的?」「文章用哪些說明方法描寫地球?」「地球貢獻出自己的資源後得到的是怎樣的回報?」學生們結合觀影後的感受展開聯想,拓展思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進行了回答。

筆者再從學生答案中篩選出有價值的觀點進行闡述,鞏固文章的知識點。這樣的點撥式教學拋開傳統思維方式的束縛,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能,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教學效率,優化了教學效果。

不僅如此,微課教學也很講究培養教師的發散性思維。由於教師處於主導性的地位,這就要求教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發散思維,樹立創新意識,積極學習新鮮事物。

在與他人交流、借鑒出色微課視頻的同時,能夠不斷探索、不斷嘗試,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因地制宜地設計出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視頻和點撥方式,更好地引導學生進入教學環境。

四、微課教學應注重教學氛圍的互動性
課堂教學強調教學的參與者——教師與學生之間要有充分的互動性,只有在相互交流和對話的過程中,才能使得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精神、情感得到相互的交融,從而有利於知識的傳遞。由於微課教學打破了時空的局限,更使得這種互動性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互動范圍包括了師與師、師與生、生與生。

1.師與師。微課教學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中一個指的就是記錄了教學的實際情景。當下微課教學的盛行,在各大教學網路平台中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微課教學視頻。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借鑒這些出色成果。

2.師與生。微課教學不同於傳統教學,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起到的是主導作用,對學生進行點撥式的啟發。傳統教學中的「正確答案」「答案」消失了,教師可以在學生的發言中,看到各種各樣的閃光點,在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同時,也能夠充分了解學生的內心感受,這樣就加強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

3.生與生。在微課的教學過程中,點撥式的教學促進了教學的開放性,學生暢所欲言,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補充自己知識點的缺失。此外,微課教學視頻的流動性,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生之間可以在課余時間里觀看視頻自主學習,交換心得體會。

⑦ 如何備好語文課 謝英新

人們常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是的,對於一節語文課來說,課外的功夫直接決定著一節語文課的成功與否。備課相當於一場戰斗的作戰計劃,語文教師就像一個指揮官,只有充分了解了各方面的情況,對事情的發展有較為准確的預見,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有效的方案,進而取得戰斗的勝利。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課前就必須作好充分准備。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不但要鑽研教材,還要研究學生心理。根據兒童的特點,來確定教學要求,安排教學內容,構思教學程序,選擇教學方法等。把學生的注意力高度吸引到課堂教學中去,增強其興趣,調動起積極性,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打好基礎。
那麼,怎樣才能備好一節語文課呢?下面我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做法。從以下幾方面去做。
一、備課標:備課標指的是教師首先應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准」,明確「語文課程標准」中語文學科的性質和任務,了解本冊教材的編排體系和指導思想。如果課程標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教學就可能出現盲目性。吃透課標,才能抓住教學目標,抓准教材訓練點。只有根據目標對教材進行處理、加工、設計,才能把語文課教得有效。只有了解「語文課程標准」,熟記於心,備課時才能有的放矢,心中有數,收到預期效果。
二、備教材:備教材主要是指在鑽研教材上下工夫。教材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工具,教師只有憑借教材才能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訓練。因此,對教材內容的掌握程度將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我認為老師在寫教案之前,應先靜下心認真地讀課文,反復地讀課文,勾詞句、作批註。接下來,再認真鑽研教學參考書,了解本課的教學要求,重點難點、理清課文脈絡、弄清文中重點詞句的意思。為了備課更充分,還需上網或用其它方式查相關的補充資料,這樣對課文的了解更全面,更透徹。然後,再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受。這是個基本的道理。語文課是人文性、思想性很強的一門學科,要教育別人,必須首先打動自己。要教育學生對語文有獨特的感悟,我們自己就必須先有獨特的感悟。自己若沒有感悟,就不可能打動別人。什麼都比不上自己想出來的方案來得好。
三、備學生:備學生即要摸清學生底子,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新知識將從這里產生,要恰當選擇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起草切實可行的教案,使教材、教法和學生融為一體,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知道同樣的教材也許會因為學生地域差異、環境差異、性格差異等而影響學生的接受效果。所以了解自己學生所處的水平是很重要的。
四、備過程:備過程就是設計教學過程,它是在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的基礎上對一節語文課的程序安排和教學方法的選擇。有人把學生的學習分為三個過程:第一個是新知識的獲得;第二個是轉換,使所得的知識整理成另一種形式以適合新任務;第三個是評價,即檢核與估計知識的正確性。三個過程,它們都強調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能主動地去學習課文知識。根據這個原則,在設計教學過程時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知識、接受知識的特點。各個教學環節的安排應有序,合乎邏輯,合乎學生的實際。具體步驟如下:①導入。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一個好的導入可以從一開始就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這一節課的上好做下一個良好的鋪墊,並且會給這節課增色不少。那怎樣才算一個好的導入呢?一張圖片、一段樂曲、一段精彩的語句,乃至教師刻意安排的一個動作,只要教師善於把握教學時機,隨機應變,就能恰到好處地發揮作用。為教學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②教法。我們教師都知道「教無定法」,教育學生要因人而異。這就要求我們不要照搬模式,要因材施教。要靈活,能誘導學生主動探索的教法就是好的教法。這主要講求一個「活」字。有時我們教學實踐中會出現特殊的狀況,教參上也沒有而始料未及的答案。所以「活」字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3)學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培養自學能力,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育的本質在於參與,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任何教育是不能有什麼效果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創造條件,多提供機會,捨得花時間保證學生的參與落到實處,才能促進學生主動探求,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讓他們自學、討論、交流,讓他們暢所欲言,真正地融入文本,讓學生的情感和作者產生共鳴。這樣才能真正體會語文的魅力。(4)板書。精心設計板書,要求簡明扼要。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活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師生信息雙向交流的橋梁。它能以直觀的形式簡明扼要、提綱挈領地突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便於學生理解掌握。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板書是簡便、有效、直觀的教學方式,可以極有效地輔助教學。因此,板書應著重體現一個「精」字。(5)教具准備。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更有效地解決教學重難點,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6)練習。練習要強調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明確訓練重點。設計要適宜合理,練習量要適中,能夠促進思考、拓展思維,從而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五、備教案:教案是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閱讀探究的方案,它的設計直接關系課堂教學的質量。在這個環節,我認為教師應該在前面四個環節的基礎上,安排好課堂教學各個環節之間的先後順序,理清教學思路,重視結構安排,優化教學過程。教案在明確了「教學目標」以後,應以「教學的內容和步驟」為主。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1.目的性。
課堂教學總要圍繞著一定的目的,達到一定的目的。如果沒有一定的目的,那麼,課堂教學內容的安排一定會是雜亂無序的,課堂教學過程也一定會是散逸無章的。因此,目的的正確性和明確性應是上好語文課的最基本的前提。目的性就是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2.方法性。
語文課堂教學的方法性主要是指老師「怎樣教」和「怎樣指導學生學」的問題。「怎樣教」是語文課堂教學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其焦點就是對教材的處理方式,新課程標准所提倡的是「用教材去教」。「用教材去教」,主要是立足於學習方法的習得,著眼的是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關於怎樣教的問題,就涉及方法的問題。自主、合作、探究,這三個關鍵詞,強調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雙向性和研究性,強調了課堂教學的民主性、互動性與開放性。
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學生的語文水平不是靠教師教出來講出來的,靠標准化試題練出來的;而是靠學生讀出來寫出來的,靠學生實踐體悟出來的。只有在讀寫和實踐體悟的過程中,才能更有效地積累語文知識,積累思想感情,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和習慣。
3.過程性。
課堂教學的優劣,還在於教學過程的安排。新課程,強調的是過程,其課堂教學的行為方式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師生之間的合作探究。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學生積極主動的合作呢?
首先要民主。民主可以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其次要商量。商量是一種信任,是一種心靈的融合,是調動學生主動合作的重要途徑。和學生商量,就要盡量讓問題從學生中來;從學生中來,再到學生中去,問題的討論才具有針對性,問題的解決才具有實效性。三是要走進學生的生活。就是要把自己設定的教學目標和問題與學生的現存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通過學習新知識來激活舊知識,通過用新的知識和思想來點燃學生思維的火把,築就學生堅實的知識長城。
4.主動性。
課堂中,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學才具有活力,才具有生命的意義。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應把握好三點:首先,課要上得精彩。上得有特色,有風格。其次,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要靠外在的激發,更要靠內在的影響,即教師人格魅力和精神魅力的影響。其三,要有激情的投入。我們的情感應當融進文本,融進課堂。老師與學生一起去歡樂,一起來悲傷。作為語文教師,最重要的是要有真誠的愛,真誠地愛語文,真誠地愛學生。面對文本和學生,要能真情地去笑,真情地去哭。
5.生成性。
生成性是課堂教學行為的自然產物。有生成性,課堂教學才會自然地碰撞,才會有情趣的迸發。怎樣才能使課堂教學富有生成性呢?首先,教師要有精彩的預設。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把課文吃透,把學生吃透。吃透了教材和學生,課堂教學才能隨機應變,游刃有餘。第二,要熟記教材內容。熟記教材內容,甚至把教材內容背誦下來,上課才能讓眼睛走出課本,把身心交給學生。第三,要善於捕捉課堂偶發事件。課堂偶發事件,是對教師課堂預設的創新,是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個性的迸發。語文的理解是多元的,是充滿想像的,語文課堂教學更需要注意挖掘偶發事件的價值和意義。
總之,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備好課是關鍵環節之首。在抓備課環節這一關時,目的要明確,要求要具體,措施要落實。要注意教學內容的綜合性,教學方法的靈活性,練習的多樣性,明確教師「教」的任務,學生「學」的方向。力爭在備課環節的優化中做到教與學的結合,處理好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系。要切合實際,打破程式化,探求新途徑。

⑧ 如何備好一節語文課

(1)備課標。這里我所說的備課標指的是教師首先應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准」,明確「語文課程標准」中語文學科的性質和任務,了解本冊教材的編排體系和指導思想。如果課程標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教學就可能出現盲目性。吃透課標,才能抓住教學目標,抓准教材訓練點。只有根據目標對教材進行處理、加工、設計,才能把語文課教得有效。只有了解「語文課程標准」,熟記於心,備課時才能有的放矢,心中有數,收到預期效果。
(2)備教材。備教材主要是指在鑽研教材上下工夫。古人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工具,教師只有憑借教材才能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訓練。因此,對教材內容的掌握程度將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我認為老師在寫教案之前就應該先別忙著去看教學參考書,而應靜下心認真地讀課文,反復地讀課文,勾詞句、作批註,讀出自己的感受。這是個基本的道理,但有的老師卻做不到,或者乾脆不這樣做。語文課是人文性、思想性很強的一門學科,要教育別人,必須首先打動自己。要教育學生對語文有獨特的感悟,我們自己就必須先有獨特的感悟。自己若沒有感悟,就不可能打動別人。
(3)備學生。備學生即要摸清學生底子,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新知識將從這里產生,要恰當選擇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起草切實可行的教案,使教材、教法和學生融為一體,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知道同樣的教材也許會因為學生地域差異、環境差異、性格差異等而影響學生的接受效果。我在教學《竊讀記》這一課時,由於作者生活的年代不同,如今的新華書店都是開放的,想讀書不想買書只要進書店,想看什麼書都行,而作者林海音卻沒有現代孩子這樣優越的條件,所以,渴望讀書的她只能選擇偷偷的讀,如今的孩子是體會不到她讀書的辛勞的,為了幫助他們了解課文內容,感受「竊讀」的滋味。我在備課時就以文本為主,本文以「竊」字為主線,找出文中能體現她為了讀書所吃的苦的語句和詞語來幫助他們對文本的理解。如:第一自然段的幾個動詞「轉過」、「看見」、「聞見」、「聽見」、「急匆匆」、「飢腸轆轆」、「腿真酸」, 有時,一本書要到好幾家書店才能讀完;「我把自己隱藏起來,有時我會貼在一個大人的身邊,彷彿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兒;最令人開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傾盆大雨我越高興……」讓學生從這些詞和句子中來體會到「我」為了竊讀是如何忙碌以及心理和外界承受著哪些恐懼,以次來拉近學生和作者的距離,達到情感共鳴。(4)備過程。備過程就是設計教學過程,它是在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的基礎上對一節語文課的程序安排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布魯納把學生的學習分為三個過程:第一個是新知識的獲得;第二個是轉換,使所得的知識整理成另一種形式以適合新任務;第三個是評價,即檢核與估計知識的正確性。三個過程,它們都強調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能主動地去學習課文知識。根據這個原則,在設計教學過程時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知識、接受知識的特點。各個教學環節的安排應有序,合乎邏輯,合乎學生的實際。具體步驟我是這樣安排的:①導入。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一個好的導入可以從一開始就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這一節課的上好做下一個良好的鋪墊,並且會給這節課增色不少。那怎樣才算一個好的導入呢?一首兒歌、一張圖片、一段樂曲、一條謎語,乃至教師刻意安排的一個動作,只要教師善於把握教學時機,隨機應變,就能恰到好處地發揮作用。為教學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②教法。孔子早有訓語:為師者要「因材施教」。我們教師都知道「教無定法」,教育學生不能搞「翻版」,要因人而異。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要照搬模式,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要靈活,能誘導學生主動探索的教法就是好的教法。這主要講究一個「活」字。我在教學《鯨》這一課時遇到這樣一個問題,課後,我讓學生寫《鯨的自述》一個學習較差的學生在文中提出,「老師,我怎麼沒看到鯨的奶(方言)」,他能提出這樣的問題,我感到欣慰,該孩子不僅明白了鯨是哺乳動物,還聯想到既然鯨是吃奶長大的,那鯨的奶究竟在哪兒呢?問題的生成,就意味著學生已和文本融為一體了。③板書。板書是簡便、有效、直觀的教學方式,可以極有效地輔助教學。板書設計沒有定法卻有規可循,即條理分明,重點突出,內容簡明,布局合理,便於總結,緊密結合教材。板書應著重體現一個「精」字。④練習。練習要強調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明確訓練重點。設計要適宜合理,練習量要適中,能夠促進思考、拓展思維,從而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5)備教案。教案是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閱讀探究的方案,它的設計直接關系課堂教學的質量。在這個環節,我認為教師應該在前面四個環節的基礎上,安排好課堂教學各個環節之間的先後順序,理清教學思路,重視結構安排,優化教學過程。教案在明確了「教學目標」以後,應以「教學的內容和步驟」為主。我們提倡教學要有個性,寫教案同樣應有教師的個性,有見解、實在、實用。在寫教案的時候我們可以借鑒和吸收別人的教案。俗話不是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嗎?一份優秀教案,是教師智慧心血的結晶,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之處。但我們應注意的是,借鑒不是生搬硬套,重在借鑒教學方法的設計,否則會適得其反。
總之,教師在備課上所花的工夫多少將直接影響授課質量,同時也影響到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提高。每一堂成功的課,都凝結著教師的心血,正是「幾番心血一堂課」,「要想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⑨ 如何製作一堂微課

1、微課設計與製作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具有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資源使用方便等特點。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於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在網路時代,隨著信息與通迅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隨著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路的普及,基於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那麼,如何設計一節好的微課呢?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了解微課的定義及作用 要想設計一節好的微課,我認為,首先要了解微課的定義和作用: 1、微課是指利用5-10分鍾時間講解一個非常碎片化的知識點、考點、例題、作業題、或教學經驗的一種微視頻。 2、微課的作用:啟惑、解惑而非授業,用於(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網路在線教育,不能代替課堂新知識的教學。

⑩ 小學語文老師如何備好語文課

小學語文教師怎樣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只有認真全身心地去備課,你才能游刃有餘地上好課,才能自如地引導學生去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反之,你的課會上得一沓糊塗,學生所獲無幾,久而久之,又從何談起教學質量呢?

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雨果曾經說過:世界上最遼闊的是海洋,比海洋還要遼闊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加浩瀚的,是人的心靈。語言文字不僅能記錄廣闊無邊、綿延無窮的事物,也能微妙地表達人的豐富的心靈。語文教師則是語言文字的傳播者。怎樣用心培育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怎樣用語文中蘊含的豐富情感打動學生,使他們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和優秀文化,怎樣在語文教學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這是素質教育為語文教師提出的新的課題。新課程形勢下的備課,向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

教師備課中研究教材要從知識性和人文性兩個方面來考慮。知識性包括語文內含的知識和課外延伸的知識。語文內含的知識即:字、詞、句、段、篇、文體、修辭等。課外延伸的知識即:社會的、自然的、倫理的、道德的等。人文性是從大語文觀來講的,即:教材中所滲透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念、人生感悟、生命的意義等,即對科學、民主、平等以及對生命的關愛等價值觀的追求。

一、整體備課

整體備課就是新學期拿到新書以後,教師要及時閱讀全冊教材,目的是對全冊教材有一個整體的了解,把握全冊教材訓練的序列及訓練的重點、人文教育及課外實踐的相關內容等,做到心中有數,便於整體安排教學、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這個環節可以是粗線條的,但它是必不可少的,用最少的時間,追求最大的效果。

二、單元備課

單元備課就是對單元內的一組課文進行集中備課,尋找共性與個性。因為每組課文無論從人文的角度和知識的角度都有共性,這是編者遵循學習的規律、知識內在的規律、學生成長的規律精心編排的。因此。我們在單元備課時就要認真閱讀,發現這一共性,合理安排這一單元的教學、學習、訓練,不平均使用力量,使每一篇文章各盡其用。善於發現與之相關的課外資源,實現課內與課外的互補,最終達到發展學生的語感、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完善學生的人格魅力,從而實現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三、課時備課。

課時備課是具體進入對一篇文章的備課。首先要考慮每篇文章在本單元所承載的任務,它處在什麼位置,然後才是進入對一篇文章的備課。研讀教材,把握編者意圖。教材是教師教學的憑借,是學生學習的範本。因此教師要想教好學生,研讀教材是關鍵。我們可以遵循下面的步驟:第一,讀懂文本;第二,細品課後思考題;第三,確立授課思路;第四,確定教學重點;第五,對照教參、學生實際定奪講課思路;第六,合理確定教學內容,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實施。

目前對於學生的學習常規也要特別給予關注,基本的規律要讓學生了解。譬如:答題的基本形式,訓練學生說完整話等,教師要加以引導,特別是教師要率先垂範,說標准話,寫規範字,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的氛圍,讓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

反思:備課確實是一個技術活,好的備課,上課時用的時間少,收到的效果卻很大。怎樣在語文教學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我們在單元備課時就要認真閱讀,發現這一共性,合理安排這一單元的教學、學習、訓練,不平均使用力量,使每一篇文章各盡其用。善於發現與之相關的課外資源,實現課內與課外的互補,最終達到發展學生的語感、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完善學生的人格魅力,從而實現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閱讀全文

與如何備好一節語文微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5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2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4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0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6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5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