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什麼游外

語文什麼游外

發布時間:2022-04-20 15:19:39

Ⅰ 問題(語文)

卷424_1 「賀雨」白居易
皇帝嗣寶歷,元和三年冬。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
上心念下民,懼歲成災凶。遂下罪己詔,殷勤告萬邦。
帝曰予一人,繼天承祖宗。憂勤不遑寧,夙夜心忡忡。
元年誅劉辟,一舉靖巴邛。二年戮李錡,不戰安江東。
顧惟眇眇德,遽有巍巍功。或者天降沴,無乃儆予躬。
上思答天戒,下思致時邕。莫如率其身,慈和與儉恭。
乃命罷進獻,乃命賑飢窮。宥死降五刑,責己寬三農。
宮女出宣徽,廄馬減飛龍。庶政靡不舉,皆出自宸衷。
奔騰道路人,傴僂田野翁。歡呼相告報,感泣涕沾胸。
順人人心悅,先天天意從。詔下才七日,和氣生沖融。
凝為油油雲,散作習習風。晝夜三日雨,凄凄復蒙蒙。
萬心春熙熙,百穀青芃芃.人變愁為喜,歲易儉為豐。
乃知王者心,憂樂與眾同。皇天與後土,所感無不通。
冠佩何鏘鏘,將相及王公。蹈舞呼萬歲,列賀明庭中。
小臣誠愚陋,職忝金鑾宮。稽首再三拜,一言獻天聰。
君以明為聖,臣以直為忠。敢賀有其始,亦願有其終。

卷424_2 「讀張籍古樂府」白居易
張君何為者,業文三十春。尤工樂府詩,舉代少其倫。
為詩意如何,六義互鋪陳。風雅比興外,未嘗著空文。
讀君學仙詩,可諷放佚君。讀君董公詩,可誨貪暴臣。
讀君商女詩,可感悍婦仁。讀君勤齊詩,可勸薄夫敦。
上可裨教化,舒之濟萬民。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
始從青衿歲,迨此白發新。日夜秉筆吟,心苦力亦勤。
時無采詩官,委棄如泥塵。恐君百歲後,滅沒人不聞。
願藏中秘書,百代不湮淪。願播內樂府,時得聞至尊。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所以讀君詩,亦知君為人。
如何欲五十,官小身賤貧。病眼街西住,無人行到門。

卷424_3 「哭孔戡」白居易
洛陽誰不死,戡死聞長安。我是知戡者,聞之涕泫然。
戡佐山東軍,非義不可干。拂衣向西來,其道直如弦。
從事得如此,人人以為難。人言明明代,合置在朝端。
或望居諫司,有事戡必言。或望居憲府,有邪戡必彈。
惜哉兩不諧,沒齒為閑官。竟不得一日,謇謇立君前。
形骸隨眾人,斂葬北邙山。平生剛腸內,直氣歸其間。
賢者為生民,生死懸在天。謂天不愛人,胡為生其賢。
謂天果愛民,胡為奪其年。茫茫元化中,誰執如此權。

卷424_4 「凶宅」白居易
長安多大宅,列在街西東。往往朱門內,房廊相對空。
梟鳴松桂樹,狐藏蘭菊叢。蒼苔黃葉地,日暮多旋風。
前主為將相,得罪竄巴庸。後主為公卿,寢疾歿其中。
連延四五主,殃禍繼相鍾。自從十年來,不利主人翁。
風雨壞檐隙,蛇鼠穿牆墉。人疑不敢買,日毀土木功。
嗟嗟俗人心,甚矣其愚蒙。但恐災將至,不思禍所從。
我今題此詩,欲悟迷者胸。凡為大官人,年祿多高崇。
權重持難久,位高勢易窮。驕者物之盈,老者數之終。
四者如寇盜,日夜來相攻。假使居吉土,孰能保其躬。
因小以明大,借家可喻邦。周秦宅餚函,其宅非不同。
一興八百年,一死望夷宮。寄語家與國,人凶非宅凶。

卷424_5 「夢仙」白居易
人有夢仙者,夢身升上清。坐乘一白鶴,前引雙紅旌。
羽衣忽飄飄,玉鸞俄錚錚。半空直下視,人世塵冥冥。
漸失鄉國處,才分山水形。東海一片白,列岳五點青。
須臾群仙來,相引朝玉京。安期羨門輩,列侍如公卿。
仰謁玉皇帝,稽首前致誠。帝言汝仙才,努力勿自輕。
卻後十五年,期汝不死庭。再拜受斯言,既寤喜且驚。
秘之不敢泄,誓志居岩扃。恩愛舍骨肉,飲食斷膻腥。
朝餐雲母散,夜吸沆瀣精。空山三十載,日望輜輧迎。
前期過已久,鸞鶴無來聲。齒發日衰白,耳目減聰明。
一朝同物化,身與糞壤並。神仙信有之,俗力非可營。
苟無金骨相,不列丹台名。徒傳辟穀法,虛受燒丹經。
只自取勤苦,百年終不成。悲哉夢仙人,一夢誤一生。

卷424_6 「觀刈麥(時為盩厔縣尉)」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簟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卷424_7 「題海圖屏風(元和己丑年作)」白居易
海水無風時,波濤安悠悠。鱗介無小大,遂性各沉浮。
突兀海底鰲,首冠三神丘。釣網不能制,其來非一秋。
或者不量力,謂茲鰲可求。贔屓牽不動,綸絕沉其鉤。
一鰲既頓頷,諸鰲齊掉頭。白濤與黑浪,呼吸繞咽喉。
噴風激飛廉,鼓波怒陽侯。鯨鯢得其便,張口欲吞舟。
萬里無活鱗,百川多倒流。遂使江漢水,朝宗意亦休。
蒼然屏風上,此畫良有由。

卷424_8 「羸駿」白居易
驊騮失其主,羸餓無人牧。向風嘶一聲,莽蒼黃河曲。
蹋冰水畔立,卧雪冢間宿。歲暮田野空,寒草不滿腹。
豈無市駿者,盡是凡人目。相馬失於瘦,遂遺千里足。
村中何擾擾,有吏征芻粟。輸彼軍廄中,化作駑駘肉。

卷424_9 「廢琴」白居易
絲桐合為琴,中有太古聲。古聲澹無味,不稱今人情。
玉徽光彩滅,朱弦塵土生。廢棄來已久,遺音尚泠泠。
不辭為君彈,縱彈人不聽。何物使之然,羌笛與秦箏。

卷424_10 「李都尉古劍」白居易
古劍寒黯黯,鑄來幾千秋。白光納日月,紫氣排鬥牛。
有客借一觀,愛之不敢求。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
至寶有本性,精剛無與儔。可使寸寸折,不能繞指柔。
願快直士心,將斷佞臣頭。不願報小怨,夜半刺私仇。
勸君慎所用,無作神兵羞。

卷424_11 「雲居寺孤桐」白居易
一株青玉立,千葉綠雲委。亭亭五丈餘,高意猶未已。
山僧年九十,清凈老不死。自雲手種時,一顆青桐子。
直從萌芽拔,高自毫末始。四面無附枝,中心有通理。
寄言立身者,孤直當如此。

卷424_12 「京兆府新栽蓮(時為盩厔縣尉趨府作)」白居易
污溝貯濁水,水上葉田田。我來一長嘆,知是東溪蓮。
下有青泥污,馨香無復全。上有紅塵撲,顏色不得鮮。
物性猶如此,人事亦宜然。托根非其所,不如遭棄捐。
昔在溪中日,花葉媚清漣。今來不得地,憔悴府門前。

卷424_13 「月夜登閣避暑」白居易
旱久炎氣盛,中人若燔燒。清風隱何處,草樹不動搖。
何以避暑氣,無如出塵囂。行行都門外,佛閣正岧嶢.
清涼近高生,煩熱委靜銷。開襟當軒坐,意泰神飄飄。
回看歸路傍,禾黍盡枯焦。獨善誠有計,將何救旱苗。

Ⅱ 語文課外拓展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擴充課本上沒有的相關知道,又與課內這一課學的內容有關聯。課本上學的知識,比如詞語、成語,句子,句型,語法、寫作手法等等活學活用,通過課外的聯系開拓你的知識視野。

大量讀書,還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做什麼樣的人,如何做人。《論語》中的「學而」主要強調「做學問本身是做人的學問」,即:做什麼樣的人。所以,指導學生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目的是學習「做什麼樣的人,怎樣做人」。開展課外讀書活動,其「功利目標」還可以是從好書中去尋找「做人的楷模」,找到做人的行為示範。

1、新課程課堂教學強調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課外拓展能夠保證良好的信息來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潛力,對課堂教學起到了促進作用。

2、圍繞小學生語文層次、多維度的教學目標,採取行之有效的課外拓展方法,是重要而現實的。

3、簡單來說就是把你課本上學的知識,比如詞語、成語,句子,句型,語法、寫作手法等等活學活用,通過課外的聯系開拓你的知識視野。

Ⅲ 語文必修五的神遊物外翻譯,急,謝

譯文〕惠子對莊子說:「我有一顆大樹,人家都叫它為『樗』。它的樹幹上木瘤盤結,不能合乎繩墨,它的小枝彎彎曲曲,不能合乎『規矩』。長在大路,經過的木匠都不瞅它一眼。你的言論,大而無用,大家都不肯相從。」

莊子說:「你不曾看見過野貓和黃狼嗎?伏著身子,等待捕捉出遊的小動物,東西跳躍,不避高低,往往踏中捕獸的機關,死於網罟之中。再看那氂牛,龐大的身子好像天邊的雲彩,雖然不能捉老鼠,但它的功能可大極了。現在你有這么一棵大樹,還愁它無用,為什麼不把它種在渺無人煙的地方,廣漠無邊的曠野上,你可無所事事地徘徊在樹旁,逍遙自在地躺在樹下。這樹就不會遭受斧頭的砍伐,也沒有東西會侵害它。無所可用,又會有什麼禍害呢!」

〔譯文〕有一個廚夫替梁惠王宰牛。他舉手投足之間,劈劈啪啪地直響,進刀剖解,牛的骨肉就嘩啦一聲分離了,牛的分裂聲和刀的割切聲莫不合乎音樂的節拍,廚夫的一舉一動也莫不合乎於樂章的舞步和經首樂章的韻律。

梁惠王看了不禁贊嘆著:「啊!好極了!技術怎能精巧到這般的地步?」

廚夫放下屠刀回答說:「我所愛好的是道,已經超乎技術了。我開始宰牛的時候,滿眼只見渾淪一牛。三年以後,就未嘗看見整條牛了,所見乃是牛骸筋骨的分解處。到了現在,我只用心神來體會而不用眼睛去觀看,耳目器官的作用都停止了,只是運用心神,順著牛身上自然的紋理,劈開筋骨的間隙,導向骨節的空竅,按著牛的自然紋理組織去用刀,連筋骨盤結的地方都沒有一點兒妨礙,何況那明顯的大骨頭呢?好的廚子一年換一把刀,他們是用刀去砍骨頭。現在我的這把刀已經用了十九年,所殺的牛有幾千頭了,可是刀口還像是新磨的一樣鋒利。因為牛骨節是有間隙的,而刀刃是沒有厚度的,以沒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間隙的骨節,當然是游刃恢恢,寬大有餘了,所以這把刀用了十九年還是像新磨的一樣。雖然這樣,每遇到筋骨交錯盤結的地方,我知道不容易下手,就小心謹慎,眼神專注,手腳緩慢,刀子微微一動,牛就嘩啦一下子解體了,如同泥土潰散落地一般,牛還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呢!這時我提刀站立,張望四方,心滿意足,把刀子揩乾凈收藏起來。」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廚夫這一番話,得著養生的道理了。」

〔譯文〕 莊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橋上遊玩。

莊子說:「小白魚悠閑地游出來,這是魚的快樂啊!」

惠子問:「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是快樂的?」

莊子回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曉得魚的快樂。」

惠子辯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准此而推,你既然不是魚,那麼,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很明顯的了。」

莊子回說:「請把話題從頭說起吧!你說:『你怎麼知道魚是快樂的』雲雲,就是知道了我的意思而問我,那麼我在濠水的橋上也就能知道魚的快樂了。」

Ⅳ 關於旅遊的語文作文

游花果山
連雲港花果山聞名天下。暑假中,我竟然有幸跟爸爸去那兒一游。
我們乘車來到花果山風景區的大門外,抬頭仰望。哇,門頭上孫悟空的頭像正張開笑臉歡迎我們呢?進入大門,我和爸爸踏上山徑。山路兩旁松竹成林,灌木叢生。我們一邊趕路,一邊欣賞沿途景色,經過風門亭,來到了花果山腳下的九龍橋。
時逢陰天,在九龍橋仰望花果山,山上霧氣繚繞,山徑蜿蜒曲折,像一條綵帶從空中掉下來。遊人似一個個小點,星星零零地散落在綵帶上,緩緩地上下移動著。山上的廟宇、寶塔色彩鮮艷,形狀各異。
開始登山,我勁頭十足。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怪石園,只見園里石頭奇形怪狀,有白骨精、上山虎、烏龜、兔子等。沿著山路,我們來到了七十二洞,傳說這里就是「孫大聖」的老家。洞內特別涼快,有的地方伸手不見五指,遊人只好摸著岩壁走路。隨著遊人,我們來到了一個洞口。哇,洞內外人特別多,洞口被巨大的水簾封住。遊人笑哈哈地直往洞外沖,我和爸爸也沖過水簾來到洞外。我們站穩腳,轉身仰望,只見猛烈的水流從陡峭的石壁上猶如萬馬奔騰直沖下來,發出一陣陣轟鳴,濺起一團團水花,形成茫茫的霧氣。看到這壯觀的景象,我不由得想起了李白的名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水簾洞」三個字就鐫刻在被水流遍擋的石壁上,依然清晰可見。此處,遊人絡繹不絕,紛紛留影。
離開水簾洞,又開始登山了,我的沖勁漸漸地小了。不一會兒,已汗流浹背,「呼哧、呼哧」地直喘粗氣。到最上面的玉女峰還有多遠呢?我想打退堂鼓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你要看到花果山全景,就必須登上玉女峰。走吧」!爸爸鼓勵我說。我疲勞頓時消失了大半,繼續前進。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我們終於登上了花果山頂峰—玉女峰。這里,霧氣飄忽,猶如輕紗浮動。環顧四周,一些小山峰連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屏障。側耳聆聽,松濤陣陣、流泉聲聲,簡直是來到了人間仙境。極目遠眺,連雲港這座海濱城市隱約可見,真是愜意極了。
我們沿著原路返回,走出花果山風景區大門,我還不時回頭望望,門頭上的孫大聖笑眯眯地歡送我們呢,似乎叫我們下次再來。

Ⅳ 語文有哪些體裁

文學體裁,是指文學作品的具體樣式。我國古代文論中稱為文體,即文學體制。從詞源學來說,體裁(genre)是一個法語詞,源於拉丁語的「genus」,這詞雖然用作表示生物分類體系中「屬」的概念,但因該詞具有「種類」的含義,所以成了文藝學中文學分為的專用術語。在學術界,「體載」這個術語至少用於兩種不同的含義。一是用於文學樣式的「類」;即把大家習稱的敘事類,抒情類,戲劇類叫做體裁。另一種用法是表示各類文學中的一些更具體的作品樣式,如大型史詩,長篇小說,短篇故事,古體詩,近體詩,自由詩,多幕劇,獨獨幕劇等,我們這里就是在這個傳統的意義上使用「體裁」的概念。

文學體裁是多種多樣的,由於分類也就不同。我國古代有人曾根據語句有否押韻,把文學作品分為韻文與散文兩個大類。「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一般採用「三分法」或「四分法」分類。

所謂「三分法」,是依據文學作品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把它分為敘事類、抒情類、戲劇類三大類。敘事文學包括神話、史詩、小說、敘事詩、報告文學、傳記文學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敘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抒情文學包括抒情詩和抒情散文,它們以抒發作者的感情為主要特色。戲劇文學是供舞台演出的腳本,它通過角色的對話和動作反映社會生活、塑造藝術形象。

所謂「四分法」,是根據文學作品在形象塑造、體制結構、語言運用、表現手法等方面的不同,把文學作品分成小說、戲劇、詩歌、散文四大類。其中詩歌包括抒情詩和敘事詩;散文類除了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外,范圍很廣,游記、小品、雜記、雜文、報告文學等,都歸地此類;而小說則成為獨立的一類,得到了充分的重視。這是我國文學理論界較多採用的分類法。

Ⅵ 如何讓語文學習從課內走向課外——淺談語文課堂中的拓展延伸

淺析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拓展延伸
內容摘要: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拓展是根據教學實際、學生實際展開的。「潤物細無聲」的有效拓展是融入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信手拈來,不事雕琢,妙趣天成的。看似不經意間的拓展延伸,卻能夠非常自然地突破教學重難點,深化文章主旨,發展學生的思維。因此,我們在實踐中努力追尋著。
關鍵詞:課堂教學 把握時機 行之有效 類型豐富 方式多元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大多數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都能抓住「大語文」的特點,充分挖掘、利用和開發各種課程資源,在語文課堂上進行課外拓展,在教學中不再把教材作為「聖經」進行解讀。
什麼是「課堂教學拓展」? 一位教育專家是這樣說的:「根據教材要求、文本特點、教學目標、學生基礎、教師個性,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適度、適量、適情地引入文本背景和相關內容,其中包括文字、音樂、圖片、影像等媒介,整合成讀寫思的教學策略,促進感悟,促成建構。」
小學語文教學要真正發揮葉老所說的「課文無非是個例子」的作用,必須將活的語文資源引進課堂,讓學生的語文學習真正得法於課內,增加拓展閱讀興趣並學會拓展閱讀,再從課外閱讀中有所收獲。
一、拓展延伸——把握時機
拓展性閱讀作為課內教材的補充、延伸,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類型及教學的需要,把它安排在不同的時段。為此,教師可從課前拓展性閱讀、課中拓展性閱讀、課後拓展性閱讀三個角度來談談其具體操作。
1.課前拓展性閱讀。課前拓展性閱讀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關資料或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儲備能量。如蘇教版四年級教材中的《特殊的葬禮》一課,上課伊始,老師可請學生談談課前通過查資料(包括上網)所了解的瀑布形態,如何形成的。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為下文學習埋下伏筆。
2.課中拓展性閱讀。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會遇到疑難,適時地利用拓展性閱讀材料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自主學習,釋疑解惑。
蘇教版三年級教材中的《菩薩兵》一課,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主要讓學生了解藏族同胞聽說又有部隊開進自己居住區,便躲進深山不敢露面的原因。這里老師可簡介軍隊是如何對待老百姓的,也可以請學生們談談自己在電視上、電影中所看到的相關內容。學生對第四自然段中翻譯說的「一定是烏雲遮住了他們的眼睛」這句話就容易理解了。
3.課後拓展性閱讀。語文的外延是社會生活,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和閱讀體驗,自覺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把語文的觸角延伸到課外。拓展的本質是學生的課外語文實踐。什麼是教學拓展?教學拓展就是指導學生在課文學習的基礎上,把課堂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證課堂的內容,指導學生進行字詞句的練習,進行課外讀寫。恰倒好處的拓展延伸能讓語文課堂更開放!
蘇教版新教材課後思考練習中多了一些 「搜集資料」的要求。如四年級教材《人類的「老師」》一文,課後要求「你還知道哪些人類以生物為『老師』的事例?搜集有關的文字或圖片資料,在小組里跟同學們交流。」;《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一課,課後要求「搜集宋慶齡的有關資料,說說人們為什麼總愛在她故居的兩棵樟樹前留影紀念;又如《李時珍夜宿古寺》一課的課後要求「中葯是我國寶貴的遺產。你知道哪些中葯?說說這些中葯的葯效。」這些都表明,實行課程改革,要不斷增強課程的資源意識,加強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
葉聖陶老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所以,一篇課文教好後,學生應當感到意猶未盡,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向他們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使學生的學習向課外、課後延伸,並及時地進行反饋、交流,這樣,有利於最大限度地去開發課程資源,促進課內外學習和運用的結合,調動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積極性,並不斷擴大語文學習的視野。
二、拓展延伸——行之有效
可以說語文課堂教學拓展已經被廣大教師所接受,但是由於我們缺乏對拓展尺度的把握和有效拓展的經驗,因此在教學中不免出現了一些低效的或者說是無效的拓展。
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的時候,一位教師花了大量的時間引入科學常識,說明壁虎的特點,觀察壁虎的捕食錄像,了解壁虎的生活習性;一位教師上《荷花》一課,講到「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大」一句時,說這個畫家就是大自然,然後開始拓展問「大自然還畫了哪些美麗的圖畫」;一個教師上《水上飛機》一課,只花近20分鍾的教學時間,讓學生讀課文並總結出水上飛機外形奇特、特殊用途,而後就補充了網上搜集來的大量的有關水上飛機的圖片、種類及用途介紹等等。對於文質兼美的課文是如何以童話的形式、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介紹出水上飛機的廣泛用途的,不再研讀、品味,課文的語言特色幾乎完全被忽略,這顯然是有悖於語文課的初衷……
語文課堂教學就如一道道菜餚,課堂教學中的拓展延伸就如燒菜用的鹽,沒了少了,這道菜則給人感覺淡而無味,多了亂了同樣讓人無法入口。因此,適量、適度的進行拓展才是真正的有效拓展。
1.自然拓展
有效的拓展應該是跟文本之間有一種「互文性」的關系。拓展的內容和教學需要達成的目標也應該有一種密切的聯系,因此在拓展時,也應該是自然的、不露痕跡的。
古人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課堂導入時,教師不露痕跡的運用拓展教學往往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整個課堂教學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可愛的小蜜蜂》教學中,一位教師這樣引出問題:
(1)出示蜜蜂采蜜畫面。最吸引你的是什麼?為什麼?
(2)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一篇描寫小蜜蜂的課文——可愛的小蜜蜂(齊讀)
(3)課題直接告訴我們什麼?
(4)這篇課文是我國著名的散文家楊朔寫的,它的原文叫《荔枝蜜》,其中原文的開頭是這樣的。(課件:出示原文的開頭,讓學生自由讀)
(5)同學們看了這段話,你認為作者對蜜蜂是懷著怎樣的感情?(不喜歡)
(6)是呀,為什麼從開頭的不喜歡到這里的覺得可愛呢?接下去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從上述案例中看出,教者引用了作者原文開頭的一段話,讓學生從這段話中了解作者對蜜蜂的感情是不甚喜歡的,甚至是帶有害怕情緒的。那麼為什麼作者能從「害怕」到課文中的覺得「可愛」呢?一次簡單的不露痕跡的拓展,讓學生很快產生疑惑,同時也讓學生產生學文的慾望。
2.適度拓展
拓展延伸應在立足文本的基礎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對文本進行有效的拓展與超越,因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語文學習能力的發展最終必須超越課堂、超越文本。拓展延伸應該圍繞課文的主題和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任何離開課文的拓展延伸都是空中樓閣,不著邊際的。為了拓展,將課上到野外去,新是新了,卻沒了原則和規矩;為了創新,囫圇吞棗學習課內知識,忙於拓展中的「表演」和「作秀」,新是新了,卻多了幾分浮艷。因此,只有文字才是教學之本,才是語文教學的主要憑借,也才是最好的課程資源。拓展延伸是為深入理解教學內容服務的,不能讓內容為拓展延伸服務。正如於漪所說:「離開文本去過度發揮,語文課就會打水漂。」所以在對課文拓展延伸時,首要的就是深挖教材、緊扣文本,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
同時,拓展的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狀況,包含學生的生活經驗、生活閱歷、認知水平、知識積累、學生能力發展水平、地區差別和特徵等。做到切合學生實際,因材施教。因此,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要適當變換內容或改變難度,使每一位學生都感到很親切,都有話可說。每一節語文課,教師都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教學目標,而且教學目標的實現情況,也是衡量一節語文課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因此,拓展延伸時教師應注意照顧學生個性差異,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多設置一些難度各異的學習內容,多設計一些不同層次的訓練項目,以供學生自由選擇,各取所需。立足課堂實際,考慮時間、場地、情景的限制。否則,再精彩的拓展延伸,也不過是一種表演或作秀,比作一隻「綉花枕頭」恐怕並不為過。
特級教師秦詠中在教學《三顧茅廬》一課時,隨著學生學習的深入、情感的漸漸推進,一點一點地把劉備和諸葛亮的生平資料引入進來,把與文本相關聯的資料滲透到學習過程中。此時的拓展在教師一張一弛的把握中,彷彿落花般悄無聲息地飄落,使得原本在學生心目中陌生而遙遠的三顧茅廬的故事,一步步地走進了學生的心靈,領悟到了劉備「求賢若渴」的內涵。
再如一位老師在解讀千古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時候,沒有單純地在「綠」字上做文章,而是設計了想像說話環節:「 又 江南岸」,讓學生仿照詩句展開豐富的想像。一石激起千層浪,由於學生對春天太熟悉了,一至六年級也積累了大量的描寫春天的詞句,於是他們很快調動了自己的生活體驗,喚起相似的記憶,用鮮活的語言,活靈活現地描繪出他們心中江南岸的春天美景:「桃花又紅江南岸」「蝴蝶又舞江南岸」「小鳥又唱江南岸」……
就這樣,教師沒有多餘的講解,更沒有採用花俏的課件,而是採用一次簡單的說話訓練環節,讓學生在適度的拓展中明白:在春風的吹拂下,江南又顯現出一片綠色的、充滿生機的景象。
從學生的閱讀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閱讀基礎、閱讀心理,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乘勢引入相關資料,能保證學生面對重點難點疑惑點時,有充分的自主思考、自我發現、自我收獲的空間,促進學生視野融合。
3.巧妙拓展
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課內外的適度拓展延伸,可以讓語文更加充盈和豐富!教師在課堂上恰當地選擇拓展的內容,適當地選擇拓展的時間,則有助於喚醒學生沉睡的心靈,撥動學生內心的感情之弦。
例如在教學《一夜的工作》這篇文章時,為了讓學生能深刻體會周總理的不辭勞苦,有位教師在學了課文之後引入「總理最後一段日子的工作時間表」。在悲涼的音樂聲中,在教師動情的朗讀中,學生完全進入了情境。學生深深地被總理的頑強,被總理的不顧個人身體所感動,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淚水,聽課老師也無不為之感動。此時大家內心都充滿了對周總理的崇敬愛戴之情。可以說這樣的「拓展」讓人心動,令人拍手稱快。
教師的恰到好處的引領和延伸,可以讓課堂變得更加美妙,可以讓學生的練筆在情感的鋪墊和知識的積累中進一步得到訓練,使得此時的拓展體現出「畫龍點睛」的效果。一位教師在教學《我們愛你啊,中國》一課時是這樣拓展的:
在學習「山河壯麗」這一部分之後,讓學生說說自己還知道的祖國著名的風景,然後讓學生試著仿照第二自然段寫一寫;在教學「文化燦爛」這一部分的時候,這位教師沒有給孩子們講四大發明、、文房四寶、三皇五帝、唐詩宋詞……而是利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教者更多地引導學生回憶奧運會開幕式中所出現的那些中國元素,學生的表現很是興奮。記載中華民族非凡智慧的「四大發明」、美輪美奐的中國畫卷軸、浩瀚星河中飛舞的天女、多種多樣的戲曲……盡管孩子們說的不是怎麼太完整、太精彩,但是從他們興奮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們更加關注祖國、關心祖國了!祖國燦爛的文化在一次次交流與碰撞中更加深深地印入學生的心中!
接下來教者引導學生聊如今祖國的各種巨大的變化,聊神州、聊高樓、聊文化、聊「嫦娥」(飛船)……在聊的過程中體會到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偉大成就!
適逢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課後,教者布置了一個作業——仿照課文,也創作一首詩歌,贊美祖國,表達對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
這樣的拓展方式,是對課文的延伸和拓展,是對課堂教學的總結和提升,進一步豐富了課文的內涵,使學生在拓展中了解了課文的寫作特點,使學生在情感體驗和人文感悟的同時,語言也進一步得到訓練,在教學中真正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三、拓展延伸——類型豐富
小學語文拓展閱讀的主題是由語文閱讀教材而來。我們應根據不同的文體類型和不同的學習方法設計教學,開展活動。拓展閱讀的類型往往分為三種:情境欣賞類拓展閱讀、感悟哲理類拓展閱讀、文學欣賞類拓展閱讀。
1.情境欣賞類拓展閱讀
情境欣賞類拓展閱讀,就是通過收集閱讀大量與課文主題相關的資料,讓學生進入到主題情境中去,了解並體驗某一名勝的地理環境與人文景觀、歷史故事及文化信息,從學生的視角形成獨特的感受與觀點。
如蘇教版四年級語文教材中《九寨溝》主要介紹了九寨溝蔚為壯觀的自然景色。學習課文後,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虛擬網上游——《中國名勝任我游》,讓學生扮演導游或遊客,通過大量資料的收集閱讀,了解、體驗某一名勝的自然環境、人文景觀、歷史故事、文化氣息、風俗習慣等,從自己特定的視角形成獨特的感受與觀點,向大家描繪和闡述,在拓展閱讀的主題活動中進一步鞏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感悟哲理類拓展閱讀
感悟哲理類拓展閱讀,就是通過收集閱讀大量與主題有關的「寓言」、「成語故事」等文體特徵的文章,感悟其中所蘊涵的哲理,並聯系生活實際加以體會。如《感受中國寓言》是學生學習了蘇教版五年級教材中的《成語故事》後的拓展閱讀,主要學習目標為:閱讀某一類寓言故事,了解寓言故事作涉及的背景和典故,理解體驗寓言的寓意,並聯系生活實際,感悟生活哲理。
3.文學欣賞類拓展閱讀
學生通過搜集並閱讀欣賞散文、詩歌、隨筆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並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如冰心的《只揀兒童多處行》學習後的《冰心散文鑒賞》就屬於欣賞式拓展閱讀。五年級學生通過課堂學習了冰心的散文《只揀兒童多處行》,感受到冰心的文筆之獨特,筆下的意蘊之美。後續的拓展閱讀可以開展《冰心散文欣賞》的主題學習,主要了解冰心散文的特點和進一步感受冰心散文的內在美和外在美。
四、拓展延伸——方式多元
隨著信息技術逐步與學科教學相整合,各種新穎的閱讀方式也隨之出現,如音像閱讀,這種閱讀方式更多藉助於現代音像技術,如電影、電視、廣播、錄像等,比較直觀,它通過畫面、聲音來展示內容,能強烈地刺激人的感官,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網路閱讀,這種閱讀方式主要藉助於網路技術,通過上網瀏覽或在線閱讀來達到目的,它的大信息量和快捷的查閱速度是其它閱讀方式無法比擬的,也是現在學生較感興趣、極易接受的閱讀方式。因此拓展閱讀開展過程中同樣可以既有文本的拓展,也有音像資料的拓展、圖片資料的拓展,通過「屏幕閱讀」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其體驗感悟能力。
此外,與任何教學活動一樣,對於拓展閱讀同樣需要及時的檢查反饋,需要適當的評價。只是在評價中,更應該傾向於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生生互評,評價的內容要以閱讀的興趣和自主性為主,使我們的學生通過拓展愛上閱讀,使閱讀成為每個學生的愛好。
提倡教育創新的今天,學習語文再不能局限於課堂,新課程要求語文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不斷引入來自奧妙無窮的大自然、紛繁復雜的大社會的源頭活水,讓學生在開放的、無比豐富的教學內容中自由徜徉、自由搏擊!課堂是語文教育的主陣地,有效的教學拓展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有新的提升,使學生學語文的興趣有新的提高,所以它是語文課不能缺少的環節,而它首先應立足於課堂,再向課外拓展延伸。在課堂中要充分利用這些空間,盡可能地讓語文課堂更開放,將教學內容變得更充實,將教學思路變得更寬廣,將教學方法變得更靈活。

參考文獻:
1.劉五生,淺談古詩教學的拓展,小學語文教學,2007年第1期。
2.陳永林,讓資料交流更有效些,小學語文教師,2008年第3期。
3.符煜,發散——語文課堂教學的亮點,小學語文教師,2005第9期。
4.陶靜,語文教學要把握好拓展的「度」,江蘇教育,2006年第3期。
5.周成平,中國著名教師的精彩課堂小學語文卷,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

Ⅶ 什麼是語文

語文,包括語和文,即口頭語和書面語。中國大陸學校的漢民族語文科目通常被稱為語文。日常生活中,語跟文兩字並無嚴格指口頭語及書面語而混用之,如英語說明書,中文報導等。

語文這二字,單看字面上,語文的「語」,意為「自己及他人的言論」(通俗點說就是你說話時運用的語言),「文」意為「文字」、「書面言論」。語文二字連起來的意思則為自己及他人的言論與文字。

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語文的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學科,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特點。

(7)語文什麼游外擴展閱讀

歷史:

清末1904年頒布《奏定學堂章程》,設國文科。

五四運動前後,小學設國語課,教材為白話文,中學設國文課,教材為以文言為主,新文學作品為輔。

全國解放後,葉聖陶先生再次提出將「國語」和「國文」合二為一,改稱「語文」。這一建議被華北政府教育機關採納,隨後推向全國,從此,「語文」成了中小學甚至擴張到其他國家的一門主課。

1950年,由國家出版總署編審局編寫出版全國統一使用的中小學課本時,統一名為「語文」,並在初中語文教材的「編輯大意」里作了如下說明(小學教材中也有大致相同的陳述):說出來的是語言,寫出來的是文章,文章依據語言,「語」和「文」是分不開的。

語文教學應該包括聽話、說話、閱讀、寫作四項,簡稱為:「聽說讀寫'。因此,這套課本不再用「國文」或「國語」的舊名稱,改稱「語文課本」。

閱讀全文

與語文什麼游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9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0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3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5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3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1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3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0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9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7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