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學好語文
鏈接:
通過童話、寓言、兒歌等內容,力圖從孩子發展領域所涉及的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數學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知覺能力、創造力、觀察力、注意力等方面為孩子將來學好語文打基礎。希望這份文件可以幫助到您和您的孩子。
⑵ 怎樣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
網路的,希望有用。我的建議就是首先要跟學生搞好關系,新其師才能信其道,然後嚴格要求。當然課首先要精彩。
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具體地說就是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而建構主義學習觀也認為:「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也不只是書本知識的獲得,而是學習者通過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的過程。」這為傳統教學帶來了一場教學革命:教學的中心由教師向學生轉移,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而學生的主動性學習能力是學生自主性學習活動的外顯標志之一。就語文而言,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主動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對教學內容的深層體會,促進其思維能力的發展。
一、質疑問難,鼓勵積極思維——引導學生學會提問
美國的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所遵循的最高的准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傳統的教學觀往往是教師依照「常態曲線」建立起對教學的期待,然後 通過教師的啟發評價矯正完成教學任務。這種定型化的教學模式被布盧姆稱之為目前教育制度中最浪費和有危害的一種。而學生學會提問無疑是擺脫這種傳統教育的一種良
葯,也是開啟學生自主性學習的一把「金鑰匙 」。引導學生質疑問難的方法有:1.誘導問就是深入學習教材時,誘導學生質疑。起始階段,學生往往在提問時抓不住要領,這就需要教師在關鍵處扶一把,由淺入深地設置一定的坡度,教會學生提問,漸漸達到會問的目的。《學記》中:「君子之教喻也。道而佛牽,強而佛抑,開而佛達。」就是強調教學重在啟發誘導學生敢於提問,積極思考。例如教學《鴻門宴》這一課,教師應誘導學生解題從而產生疑惑:劉邦為什麼要赴鴻門宴?劉邦在鴻門宴上如何應對?劉邦在鴻門宴後如何處理?這三個問題不僅勾畫出小說的情節,而且明白了課文的重點、難點所在。
2.疑惑問「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惑是點燃學生思維的火種,學生在認知活動中經常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疑惑的問題,並產生一種懷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狀態又驅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提出疑問和解決疑問,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針對疑惑的地方提出問題,聚集自己的思維指向,俗話說得好,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無疑則不進。如教授《孔雀東南飛》一課時,當分析完全詩的內容之後,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劉蘭芝既然在各方面都無可挑剔,那婆婆為何還要趕她走呢?」對這個問題,學生興致很高。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劉蘭芝沒生孩子,古代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焦母看上了比蘭芝更好的東家之女,她喜新厭舊。」 「焦母與蘭芝志趣不和,脾氣不相投。」「焦母與兒子多年相依為命,不願讓蘭芝奪走兒子對自己的感情。」等等。學生們通過討論最終明確:全詩通過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悲劇,歌頌了他們忠貞愛情和反抗精神,同時也暴露了封建家長制摧殘青年的丑惡本質,而焦母的所作所為正處處體現著一個封建家長的極端蠻橫無理,獨斷專行。從而高度把握了文章的題旨。
二、參與討論,鼓勵暢所欲言——引導學生學會討論
所謂「討論」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眾多的學生間的對話,相互交流,完成教學目標的一種方法,它是一種群體性的合作學習,討論法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單向信息傳遞的束縛,能夠形成立體式、全方位地信息傳遞。因此對於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學習有顯著的效果。並且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創造精神,有利於促進學生靈活地運用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消除膽怯,剖析教材,大膽質疑。引導學生消除膽怯的心理因素,針對教材內容大膽質疑,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並且能夠自圓其說。黑格爾曾經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教師應多多鼓勵學生發表獨創性的見解,要求學生不是被動地掌握現成的知識、結論,而是積極的參與到對知識的內容和形式的構建中。例如教學《警察與贊美詩》時設問:根據文章的內容,蘇比在布萊克威爾島監獄 能否改過自新,重新做人?這一有爭議性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一下子挑起了學生的思維沖突。有的學生認為蘇比能夠改過自新,重新做人:因為蘇比聽了教堂的音樂後,想要改變自己,「他要把自己拔出泥沼,他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而有的學生則認為蘇比不會改過自新,重新做人:因為蘇比之所以選擇到監獄里去,並非因為沒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機會,而是資本主義社會好逸惡勞、投機取巧的社會心態所致。俗話說,「燈不拔不亮,理不爭不透」。 通過討論,學生加深了對小說主題的認識和理解。
其次,討論主題,了解題旨,理解題意。就是引導學生圍繞文章的主題討論。在一堂課中哪個地方應當組織討論,討論什麼問題,至關重要。把握好討論的主題,既決定著討論的方向,又關繫到討論的價值,可以說是討論組織藝術的靈魂。例如教學課文《為了忘卻的記念》,為了突破小說的主題:我設計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既然紀念,自然要牢記,為什麼要忘卻呢?」學生經過討論後,認清了文章的主題,認識到「忘卻的是悲痛,化悲痛為力量,以更有效的戰斗來紀念死者,這才是對烈士的最有價值的紀念」。
⑶ 如何培養孩子學習語文的興趣
鏈接:
通過童話、寓言、兒歌等內容,力圖從孩子發展領域所涉及的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數學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知覺能力、創造力、觀察力、注意力等方面為孩子將來學好語文打基礎。希望這份文件可以幫助到您和您的孩子。
⑷ 如何培養在語文學習中的自主學習
如何培養在語文學習中的自主學習
1、學習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推動學生努力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如果學生產生足夠濃厚的興趣,就能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計一個寬松、和諧、平等、民主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學。語文課堂一開始就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每個環節都很重要,但要讓學生自始至終處於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引人入勝的導入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根據課文特點靈活設計導入新課,迅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如教學《丑小鴨》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問題導入新課:「為什麼丑小鴨要離家出走?在離家出走的日子裡丑小鴨經歷了些什麼事?後來丑小鴨變成了什麼?」
2、自主學習必須以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為保障。興趣只是一種誘因,一種動力,要使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能保持下去,關鍵還在於讓他們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③自主學習具有獨立性的一面,有時候是在沒有他人指導或幫助的條件下進行的。對既定的學習任務,如果學生缺乏相應的問題解決策略,即使他具有較強的學習動機,學習也不可能得到順利進行。課堂教學,教師都有教學的目的和任務,都希望能有效的實現和完成。小學生學習過程是一個有感知——理解——鞏固——運用的發展過程,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訓練過程,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幫助學生習得學習策略。在感知階段,教師可以利用故事、圖像、操作或藉助教材,創設情境,提供感知材料,指導學生進行感知學習。在理解階段,根據不同年級確立不同理解目標,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為學生自主學習創設條件,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思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鞏固階段,教師抓緊時機有淺入深,循循善誘,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題給學生做。在運用階段,體現出由簡單向復雜運用過渡。比如一些課文的好句式,即時讓學生自己來模仿一兩句。
3、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質疑是源於學生能夠自我嘗試,自己發現。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質疑的過程是積極思維的過程,是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的過程。質疑可以使學生改變學習中的被動地位,使他們變得積極主動,激起探求新知的慾望,迸發出創造的思維火花,能以較高的效率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善於創設問題情境,消除學生心理障礙,提供質疑的機會。以《豐碑》一課為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這樣進行質疑:「豐碑」原來指的是什麼?在課文中指的又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形容?質疑以釋疑為主線,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敢於嘗試,敢於創新,培養質疑的能力,要堅持正面引導,以表揚為主,對提出高質量的質疑的同學固然要表揚,但對於質量不高的質疑提出者也同樣要給以肯定,肯定他們的積極態度。④在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課文的過程,實質是對文章的一個「再創造」過程。不同生活經歷、個性特徵的學生就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質疑都是各具其特點的。
4、張揚個性,培養自主。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及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關注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課堂應該是學生學習的舞台,同時也是學生學習成果展示的舞台。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敢於在課堂大膽發言的不多,特別是隨著年級的增高,學生變得更加沉默。究其原因,是因為傳統的課堂教學中交流形式單一,簡單的師生對話給學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在新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理應是學生主控課堂。教師應該把更多的機會交給學生來處理他們學習的心得收獲以及疑難問題。語文課堂則更是學生表演的課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暢所欲言。例如上《狐假虎威》一課時,教師完全可以旁觀學生的表演,然後對學生所取得的成果給以客觀的評價和真誠的建議,這樣能使學生更深刻體會故事背後的大道理。
5、突破學科界限,多領域焊接。語文學習不是孤立的,它可以和其他學科形成交叉聯系。比如學習《蛇和莊稼》,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時間來分享他們從其他學科了解到動物和植物之間的聯系。學習《太陽》一課時,學生既可以從自然科學的角度談談自己對太陽的了解,也可以從物理學的角度進行分析。語文除了與其他學科有聯系,它與我們的生活也是密切相關的。可以這樣說:語文是來自生活,而高於生活。在教學生口語交際時,應該貼近生活反映生活。
6、幫助學生形成恰當的評價體系,鞏固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過程中,需要保持興趣和意志力,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愛和激勵,從中吸取前進的力量和成功的信心。
⑸ 如何有效自主學習語文
但語文也是一門很難拿高分的學科,其內容之博大精深、其范圍之寬廣無邊,讓人似乎無所適從。無論哪門學科,要想學好必須抓住課堂上的時間。語文課上要充分地進行品讀、思索、探討、交流。但學好語文,不能僅僅靠課堂上的學習。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的復習也很重要。課前預習不是可有可無的,也不能蜻蜓點水。不少學生認為預習就是將課文讀一讀,知道個大意。其實,會學習的學生會認真地對待這個環節。通常說來,預習應該包括以下內容:一、初讀課文,了解大意,掃除字詞障礙。不少學生買的有講解教材的資料,上面整理的有字詞,但是我覺得學生還在自己動手查查字典、詞典更好,印象更深、也可以避免資料中的錯誤。二、再讀課文,形成整體印象,做到胸中有丘壑。可以先讀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這里通常是對課文內容的概括或是設疑激趣。同時,看看課後設計的問題,試著從文中找找答案。三、精讀課文,對重點文段進行圈點批註。四、提出自己的問題,這樣在聽講的時候會更加留意。課後的梳理、復習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學生每天就是忙著「寫」作業,作業寫完就萬事大吉。實際上,寫作業只是鞏固知識的一個方面。語文學科的復習鞏固不僅僅是寫,還有讀、背等。最基本的內容應有:一、扣住課本再讀讀,看問題是不是都解決了。對重點、難點部分再次加深印象。二、對相關知識,比如:詩句、名言等進行積累。三、進行比較閱讀,促進知識的遷移。四、結合所學課文進行寫作練習,或續寫、仿寫、談讀後感等。五、一個單元的內容結束後,要對本單元進行整理。可以每人出一份單元測試卷,同學互測。另外,學好語文,也不能僅僅靠每冊教材中的二十來篇文章,著名的語言學家呂淑湘曾說過:「學習過程中,得之於老師課堂上講的佔多少,得之於課外閱讀的佔多少,大概是三七開吧。」學生要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多讀書能帶來什麼好處?「你讀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歡讀,就讀得越多。」「你讀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聰明。」「讀得最多的學生往往是班上知識最淵博的學生。他們擁有大量的背景知識,因此對老師或者課本所教的內容理解得最多。」「讀書量的增長會使寫作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讀書能力的提高樣會促進數學或其他學科成績的提高;親子共讀促進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對孩子心理、情緒、社會交往等的健康發展意義深遠,甚至可以影響孩子的人生。有什麼事情能像讀書一樣,做起來那麼簡單,所得到的又是那麼豐富!」這些話是美國著名的閱讀研究專家吉姆.崔利斯在他的《朗讀手冊》里說的。語文學習重積累,重感悟,重遷移運用,對學生來說,讀書,不僅僅是學會一些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學習。課內悟方法,課外求發展。生活處處有語文,做個有心人,做個用心人,其實,學好語文並不難!
⑹ 語文怎樣進行自主學習
一、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
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興趣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意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大膽地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交流,贊揚學生的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學生自主學習的勁頭就更足了。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如創設情境、開展競賽、巧設問題等。如在教《過秦論》一文時,當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後,不急於討論分析,而是用多媒體出示秦滅六國示意圖,使學生對秦國勢力擴張路線有整體感知,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再如學習古詩時,課前五分鍾進行競賽活動,看誰背的古詩多,看誰知道的詩人最多,看誰講的有關詩人的故事最多……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形成強大的內驅力。
二、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學習者通過自己練習、探索、發現,所獲得的知識才真正有效。」教師應創設自主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強烈的學習責任感,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
如以課堂提問為突破口,使課堂始終處在一種積極主動的氛圍之中,單靠一兩個提問是不夠的,它需要教師站在高處,從整節課、整篇課文來謀劃,設計出一組有層次、有步驟的系統的問題。這樣的提問才有一定的思維深度。才能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慾望,認真解讀文章,從而多方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乃至創造能力。
教師必須在策劃、組織學生學習活動上多下功夫,促進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教師要真正做到「以學定教」,學生已理解的堅決不講,不是教學重點的不講或少講,應當鼓勵學生認真思考,鼓勵他們質疑問難的探索,幫助學生克服思維惰性,擺脫「盡信書」和「盡信教師」的思維桎梏,並通過與老師、同學的交流激活思維,發展創新能力。授課時,留給學生充足的自主活動空間、時間,讓學生充分思考和探索,拓寬他們的思路,進行多角度的思維活動。這時教師的任務就是為學生的討論、辯論能獲得預期的效果提供幫助和指導,把自己定位於「學生的指導者、學生的合作者、學生的服務者」,幫助、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三、傳授自主學習的方法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教師要善於「授之以漁」,引導學生學會「織網」「捕魚」的方法,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獲取無窮無盡的知識之「魚」。教師應引導學生歸納一些方法,學生可以舉一反三去實踐運用,在自主學習中去領會、去發現,在自主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掌握學習方法。
如預習新課文中理解不了的問題,可以查資料尋求解決。還理解不了,不明白,可以帶著問題進行課堂學習。學生課上要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積累、讀書、思考、討論、質疑,每一個學習環節都始終讓自己處於主體地位,積極地參與,理解文意,增強情感體驗。
再如學習新課,第一遍通讀文章,對文章整體「初步感知」;再引導學生通過對重點語段的分析,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最後統觀全文,掌握表達形式上的特點,從而形成「整體一部分一整體」的學習過程。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需及時地指導學生反思與回顧。反思與回顧可以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是對知識本身的小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和內化,促進新知識結構的形成與加固。如指導全體學生默想學了哪些知識以及知識是怎樣形成的,指定學生初步總結學習了哪些知識,學習情況如何,由學生對個體和小組情況做出評價,教師進行必要的總結,提出希望。另一方面則是對學習方法進行反思與回顧,讓學生畫知識結構圖或學習流程圖,學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反思中,不斷總結經驗,歸納學法,遷移並發現和提出更為復雜的問題,獲取一次次心理上的愉悅,為新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奠定自信的基礎。
四、豐富自主學習的形式
語文教學後,可結合課文內容,當場編一首熱情洋溢的小詩,創作一個精彩的故事。續寫一個合理的結尾,說說自己的肺腑之言;課後有效地組織學生編輯小報、表演課本劇,進行辯論、開展社會調查,學以致用,引導學生運用本課所學知識和本課學習形成的技能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這一環節,教師要從創新實踐的角度出發安排拓展。
學習的終極目標是運用。教師必須給學生創設一個平台讓學生進行實踐。就語文課而言,語文活動主要應該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應適時設計開放的、多元的、突出學生自主性的活動。
如在學習《雷雨》一課時,可以採用表演的形式,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合作自製頭飾、道具,進行故事情節表演,小組間再展開比賽。學生在表演中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自主學習。最後師生再共同評選出最佳表演獎、最佳創意小組等。因為要表演,學生得仔細揣摩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心理活動等,從而更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內容。這樣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和思維的應變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口語表達能力也從中得到了鍛煉。
學生掌握的自主學習方法越多、越細,自主學習的能力就越強,就越能把課內的學習內容主動遷移到課外,將所學的知識技能用來解決新問題,並加以創造性的發揮。長此以往,學生必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可由被動地聽講與接受轉變為自主探究獲取知識,促進自身發展。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才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不斷被激勵去主動探究;學生的學習才不再限制於教師所講的范圍,而是不斷地發現、不斷地創新。
⑺ 談談自己如何學習語文。
初中語文的學習比起小學語文,學習的范圍更為廣泛,學習的內容更為復雜。那麼如何學好初中語文呢?讓大家愛上語文。初中語文學習的目的其實就是寫作,同學們最好能夠背誦精彩的篇章。
步驟/方法
一、加強寫作訓練。
我們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寫作。提高寫作能力要從點點滴滴做起。課外積累是寫作的基礎,要學會對文章的細讀,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誦。如果腹內空空,是寫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堅持不懈的記日記,有感而發的寫隨筆,都是幫助我們寫好作文的有效途徑。寫好的作文要反復修改,也可以請教老師、同學的意見,精益求精。
二、注意課外積累。
知識就像海洋,課本里的知識只是海面上的一個浪花,是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的,所以適當的課外閱讀是很有必要的。進入了緊張的學習階段,我們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因此,閱讀時要有選擇。我們應廣泛瀏覽各種書籍和報紙雜志,從電視、廣播、網路上獲取信息,並有條理的做下筆記。要關心社會生活,了解社會動態,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斷進步。這樣不僅能使我們積累更多知識,更能豐富我們的生活。
三、學好課本知識。
課本知識是語文的基礎,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的學習它。有不少學生認為只要上課時專心聽講,勤記筆記,課後認真完成作業,再加上自覺復習,就能使成績提高。其實,這還不夠。學習的最重要階段是預習。也就是說在老師上課之前,你先得自己學習一下課文,在預習中要盡量運用你已經獲得的知識和方法去主動地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在上課時跟老師、同學一起學習討論。課本要反復閱讀,直到把問題看的透徹了、明白了。為了鞏固知識,你最好在課下做一些練習,知識才會掌握的更牢固。這樣不僅學習效果好,而且培養了自己的學習能力。
⑻ 如何讓學生主動學習語文
一、讓學生學會找問題聰明才智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而創造性思維就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被激發出來的。上課前,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提問:學習這篇課文,你想知道些什麼?學生紛紛發言談自己的體會。這正是學生初學課文的一種具體體現。因此,找准學習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前提。1.引導學生分析課文題目在學習《七顆鑽石》一文時,「鑽石」本意簡單地講,就是在地球深部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本文中卻是比喻小姑娘的愛心像鑽石一樣美好、純潔。學生提出疑問:小姑娘找到水後怎麼不喝一口?水罐為什麼會發生變化?最後水罐里怎麼會跳出七顆鑽石?學生們帶著問題去學習討論,從多方面感受到小姑娘的愛心幫助小動物,孝心敬奉母親,善心救助過路人的高尚情操,從而感悟到是小姑娘的美好心靈使水罐發生變化,她的心就像鑽石一樣美好、純潔。在問題的引導下,讓學生讀文中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進一步領悟課文的精髓。2.學會用簡練語言概括問題如教學古詩《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時,作者用「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⑼ 如何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主動性
扣人心弦的課堂導入時很重要的。就拿《永遠的白衣戰士》這一課來說吧,這篇文章講述的是在抗擊非典的過程中白衣戰士臨危不懼、身先士卒的品質。可是2003年非典期間我們班的孩子大多還沒出生,他們對於非典是不了解的,如果在導入時放一段非典期間的紀錄片,將非典的傳染性、危害性直觀的展現,孩子們就很容易被帶入課堂的情景中,理解課文的慾望和學習的主動性也將隨之增強,這就是導入的魅力。當然,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方法,你可以用拋磚引玉的典故導入,也可以用啟迪心智的漫畫導入,或富有哲理的詩詞導入……
此外,課堂評價用的好,學生的主動性會有意想不到的增強。剛接觸四三班時,對學生不夠了解,選語文課代表時就找了個看起來很靈活的小姑娘。誰知,小姑娘學習態度不端正,行為更是自由懶散。我一籌莫展,只得試著多探尋她的閃光點,在她回答問題時,哪怕一個詞用的好,我都得稱贊幾句,久而久之,小姑娘真的發生了不少改變。課堂上能主動舉手回答問題,課下也主動幫我分擔力所能及的小事。一個不自信也不自律的小姑娘就這樣變得積極主動起來。
老師的個人魅力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更是重要。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教育力量只能從人格的活的源泉中產生出來。」教師個性開朗、知識淵博、具有童心、關愛學生,學生才能親其師,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如此,他們一定會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該學科的學習中。
為了培養孩子們學習的主動性,我們可以做的、要做的還有很多,以上只是我一孔之見,還請各位老師多多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