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紅樓夢作者和時間出處
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屬章回體長篇小說,成書於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它的原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等。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長篇小說,也是世界文學經典巨著之一。作者曹雪芹。現通行的續作是由高鶚續全的一百二十回《紅樓夢》。書中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愛情悲劇為主線,著重描寫榮、寧兩府由盛到衰的過程。全面地描寫封建社會末世的人性世態及種種無法調和的矛盾。
② 紅樓夢語文課本哪一段
紅樓夢高中課文選的是第三回林黛玉進賈府那段。
第三回主要講林黛玉進賈府,這是紅樓夢這部書最具有文學價值的一段,節選進高中語文教材。這一回通過林黛玉的視角,將賈府里里外外全部掃視了一遍,房屋格局,屋內擺設,主要人物等等,但描寫最精彩的是人物肖像描寫。
林黛玉進賈府課文賞析
通過人物語言反映人物性格。
小說是語言藝術。人物語言是小說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小說作者往往通過對人物語言的精確描繪,來展現人物的感情、態度,刻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課文中王熙鳳見黛玉和賈寶玉見黛玉時的語言描寫,就充分地展示了各人不同的心理、性格與感情。
通過典型的環境描寫來反映賈家情況。
宏偉的外觀暗示了賈府顯豁高貴的社會地位。講究的布局表現出豪門貴族氣派,華貴的陳設顯示著主人的顯赫的社會地位,說明了主人的富貴豪華。
值得注意的是,課文的環境描寫與人物描寫穿插進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環境描寫又全是通過林黛玉的觀察,這正好表現了她時時在意、事事留心的心態。
③ 課文紅樓春趣選自什麼作者是什麼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反映出他們生活什麼
課文《紅樓春趣》選自《紅樓夢》,作者(曹雪芹)。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賈寶玉等人在大觀園放風箏的歡樂情形)反映出(他們對自由生活的熱愛和嚮往)。
《紅樓夢》,我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又名《石頭記》等,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④ 語文書上的課文《紅樓春趣》
[部編版第十冊課文]
8 *紅樓春趣
《紅樓夢》中的許多故事,在我國廣為流傳。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寶玉、黛玉等在大觀園里放風箏的故事。讀讀課文,能大致讀懂就可以。讀後和同學交流:寶玉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一語末了,只聽窗外竹子上一聲響,恰似窗屜子倒了一般,眾人嚇了一跳。丫鬟們出去瞧時,簾外丫頭子們回道:「一個大蝴蝶風箏,掛在竹梢上了。」眾丫鬟笑道:「好一個齊整風箏!不知是誰家放的,斷了線,咱們拿下他①來。」寶玉等聽了,也都出來看時,寶玉笑道:「我認得這風箏,這是大老爺那院里嫣紅姑娘放的。拿下來給他送過去罷。」紫鵑笑道:「難道天下沒有一樣的風箏,單他有這個不成?二爺也太死心眼兒了!我不管,我且拿起來。」探春笑道:「紫鵑也太小器,你們一般有的,這會子拾人走了的,也不嫌個忌諱?」黛玉笑道:「可是呢。把咱們的拿出來,咱們也放放晦氣②。」
丫頭們聽見放風箏,巴不得一聲兒,七手八腳,都忙著拿出來:也有美人兒的,也有沙雁兒的。丫頭們搬高墩,捆剪子股兒,一面撥起籰子來。寶釵等立在院門前,命丫頭們在院外敞地下放去。寶琴笑道:「你這個不好看,不如三姐姐的一個軟翅子大鳳凰好。」寶釵回頭向翠墨笑道:「你去把你們的拿來也放放。」
寶玉又興頭起來,也打發個小丫頭子家去,說:「把昨日賴大娘送的那個大魚取來。」小丫頭去了半天,空手回來,笑道:「晴雯姑娘昨兒放走了。」寶玉道:「我還沒放一遭兒呢!」探春笑道:「橫豎是給你放晦氣罷了!」寶玉道:「再把大螃蟹拿來罷。」丫頭去了,同了幾個人,扛了一個美人並籰子來,回說:「襲姑娘說:昨兒把螃蟹給了三爺了,這一個是林大娘才送來的,放這一個罷。」寶玉細看了一回,只見這美人做的十分精緻,心中歡喜,便叫:「放起來!」
此時探春的也取了來了,丫頭們在那山坡上已放起來。寶琴叫丫頭放起一個大蝙蝠來,寶釵也放起個一連七個大雁來,獨有寶玉的美人兒,再放不起來。寶玉說丫頭們不會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來,急的頭上的汗都出來了。眾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著風箏說道:「要不是個美人兒,我一頓腳跺個稀爛!」黛玉笑道:「那是頂線不好。拿去叫人換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個來放罷。」
寶玉等大家都仰面看天上這幾個風箏起在空中。一時風緊,眾丫鬟都用絹子墊著手放。黛玉見風力緊了,過去將籰子一松,只聽「豁喇喇」一陣響,登時線盡,風箏隨風去了。黛玉因讓眾人來放。眾人都說:「林姑娘的病根兒都放了去了,咱們大家都放了罷。」於是丫頭們拿過一把剪子來,鉸斷了線,那風箏都飄飄颻颻隨風而去。一時只有雞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點黑星兒,一會兒就不見了。眾人仰面說道:「有趣,有趣!」說著,有丫頭來請吃飯,大家放散。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選自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第七十回,題目為編者所加。
①〔他〕這里指風箏。本文有的用字與現在不同,遵照原文,未加改動。
②〔放晦氣〕一種民俗,放風箏時故意剪斷扯線,讓風箏飛走,認為可以放走壞運氣。
相關資料
《紅樓春趣》說課稿
《紅樓春趣》教學設計2
《紅樓春趣》ppt課件1
《紅樓春趣》教學反思(3篇)
《紅樓春趣》教案1
⑤ 《紅樓夢》被小學、初中、高中選入課本,分別是選入了幾年級的課本
初中《香菱學詩》
高中《林黛玉進賈府》 另、高中古典文學選修里有《寶玉挨打》
大學《寶玉挨打》 ps,大學里課本多種多樣,選段就很多了。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金玉緣》)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被譽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
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府的家庭瑣事、閨閣閑情為脈絡,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故事為主線,刻畫了以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為中心的正邪兩賦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劇美。
《紅樓夢》誕生於18世紀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當時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舉國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這時期從表面看來,好像太平無事,但骨子裡各種社會矛盾正在加劇發展,整個王朝已到了盛極而衰的轉折點。[3]
在康熙、雍正兩朝,曹家祖孫三代四個人總共做了58年的江寧織造。曹家極盛時,曾辦過四次接駕的闊差。曹雪芹生長在南京,少年時代經歷了一段富貴繁華的貴族生活。但後來家漸衰敗,雍正六年(1728)因虧空得罪被抄沒,曹雪芹一家遷回北京。回京後,他曾在一所皇族學堂「右翼宗學」里當過掌管文墨的雜差,境遇潦倒,生活艱難。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窮苦,「滿徑蓬蒿」,「舉家食粥酒常賒」。《紅樓夢》一書是曹雪芹破產傾家之後,在貧困之中創作的。創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1736—1765)左右。[4]
《紅樓夢》開卷第一回第一段「作者自雲」即是曹雪芹自序。在這篇自序中,曹雪芹以真實身份出現,對讀者講述寫作緣起。據他自述,他是依託自己早年在南京親歷的繁華舊夢而寫作此書。因流落北京西郊,碌碌無為,一事無成,猛然回憶起年少時家裡所有的女孩兒,覺得她們的見識才氣遠遠超過自己,不禁深自愧悔。祖上九死一生創下這份家業,當年自己身在福中,卻不務正業,不聽從父母老師的管教,以致長大後一技無成,半生潦倒。曹雪芹將這段經歷和悔悟寫成小說,就是要告訴讀者,雖然自己罪不可免,但那些女孩兒都是生活中實有其人,萬不可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而使她們的事跡湮滅無聞。一念及此,心旌盪漾,一切困難都不在話下。何況鄉野生活悠閑自在,風光宜人,更令他思如泉湧,下筆如神。曹雪芹自謙才疏學淺,只得用市井白話來寫這部小說,意在為那些女孩兒立傳,排遣自己的苦悶,兼以供讀者把玩賞析。
⑥ 紅樓春趣講述的是誰和誰在大觀園內。戰什麼的故事這篇課文選自什麼作者是誰
《紅樓春趣》選自曹雪芹的《紅樓夢》課文中描繪了黛玉、寶玉和眾人在大觀園里放風箏的畫面。每個人都放飛自己的風箏,希望可以帶走黛玉的病根。
⑦ 紅樓夢選自哪篇哪篇課文
《葫蘆僧判斷葫蘆案》
高中和初中課本選自《紅樓夢》的課文一共有兩篇,一篇是《林黛玉進賈府》,另一篇就是《葫蘆僧判斷葫蘆案》,這幾句詩來自《葫蘆僧判斷葫蘆案》
⑧ 高二語文 《 林黛玉進賈府》原文
高二語文《 林黛玉進賈府》原文:
一語未了,只聽外面一陣腳步響,丫鬟進來笑道:「寶玉來了!」黛玉心中正疑惑著:「這個寶玉,不知是怎生個憊懶人物,懵懂頑童?」--倒不見那蠢物也罷了。
心中想著,忽見丫鬟話未報完,已進來了一位年輕的公子。
黛玉一見,便吃一大驚,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裡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頭上周圍一轉的短發,都結成小辮,紅絲結束;身上穿著銀紅撒花半舊大襖,仍舊帶著項圈、寶玉、寄名鎖、護身符等物;錦邊彈墨襪,厚底大紅鞋。越顯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轉盼多情,語言常笑。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極好,卻難知其底細。
賈母因笑道:「外客未見,就脫了衣裳,還不去見你妹妹!」寶玉早已看見多了一個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媽之女,忙來作揖。廝見畢歸坐,細看形容,與眾各別: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寶玉看罷,因笑道:「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賈母笑道:「可又是胡說,你又何曾見過她?」寶玉笑道:「雖然未曾見過她,然我看著面善,心裡就算是舊相識,今日只作遠別重逢,亦未為不可。」
《林黛玉進賈府》節選自原著《紅樓夢》第3回。原題為「托內兄如海薦西賓,接外孫賈母惜孤女。」或「賈雨村夤(yín)緣復舊職,林黛玉拋父進京都。」
本文描寫林黛玉第一次離開母家進入賈府的情景,借黛玉之眼來描寫賈家的一幹人等與賈府的建築結構,房屋擺設,人們之間的關系。是全書進一步展開故事的精華之筆。
⑨ 紅樓春夢。選自《紅樓夢》,作者是什麼代的誰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什麼什麼等人在大觀園什麼的故事
本文選自紅樓夢,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黛玉寶玉等人在大觀園里放風箏的經過的故事。
⑩ 人教版高中語文讀本上關於《紅樓夢》的幾篇解讀很好,不知道出自哪裡現在很想再讀讀,請知情者告訴在下
《〈紅樓夢〉選讀》簡介
《〈紅樓夢〉選讀》系根據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精神研製的供高中二、三年級選修使用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由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該教科書由「致同學」、「紅樓概觀」、「紅樓品鑒」、「紅樓研討」、「附錄」等部分組成,全書約14萬字。
「致同學」簡要介紹了今天閱讀《紅樓夢》的意義和本冊教科書的編寫意圖。
「紅樓概觀」收錄了茅盾為中學生寫的《〈紅樓夢〉導言》,以及四大家族關系表、榮國府院宇示意圖、大觀園平面示意圖等紅樓圖表3張和自讀印象5題。
「紅樓品鑒」精選了原著中賈府概況、黛玉葬花、寶玉挨打、探春理家、群芳夜宴、寶玉出家等六個片段,每個片段後均附有「解讀舉隅」、「品讀與探討」、「積累與應用」三欄。「解讀舉隅」收入對所選文本側重於思想內容或藝術形式的解讀文章2篇,「品讀與探討」列出針對所選文本的品評賞析題4題,「積累與應用」列出知識積累與擴展題和寫作實踐題3題。
「紅樓研討」設計了「此系身前身後事: 紅樓結構」、「開辟鴻蒙 誰為情種: 紅樓人物」、「假作真時真亦假: 紅樓環境」、「都雲作者痴 誰解其中味: 紅樓主題」、「景奪文章造化工: 紅樓語言」、「眼前無路想回頭: 紅樓文化」等6個專題,每個專題均由導語和薦讀回目、資料鏈接、研讀交流、參考選題等欄目組成。導語分別針對《紅樓夢》的結構、人物、環境、主題、語言、文化研討給予簡要的提示。薦讀回目推薦與《紅樓夢》的結構、人物、環境、主題、語言、文化研討相關的片段的回目。資料鏈接精選紅學家關於《紅樓夢》結構、人物、環境、主題、語言、文化研討的有代表性的論述。研讀交流分別列出與《紅樓夢》的結構、人物、環境、主題、語言、文化研討相關的習題6—7題。參考選題分別列出適合高中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與《紅樓夢》的結構、人物、環境、主題、語言、文化研討相關的課題10—15題。
「附錄」收錄了曹雪芹生平簡表、參讀書目、網路資源。
此外,該教科書還附有《脂胭齋重評石頭記》書影、《紅樓夢》人物和大觀園等插頁和插圖。
該教科書有以下三個主要特點:
一是綜合講座、導讀、文選、鑒賞、研究於一體,創新了教材的呈現方式。
為使本教科書能體現新課程理念,符合中學語文教學規律,編者先後設計了講座式、導讀式、文選式、鑒賞式、研究式等多種方案,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編寫組多次組織有高校專家學者和中學特級教師參加的研討會,前後十易其稿,在不斷自我否定的基礎上,創新了目前採用的綜合式編寫方案。該方案的主體部分由紅樓概觀、紅樓品鑒、紅樓研討組成,分別側重於《紅樓夢》的閱讀、賞析和探究。其中,紅樓概觀的導讀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情境,又為紅樓品鑒提供了基礎;紅樓品鑒中的解讀舉隅不僅有助於學生的賞析,也為紅樓研討提供了示例、範本;紅樓研討中的資料鏈接既是學生理解原著的參讀文獻、參考資料,又是學生進行研討的資料庫、資源包。紅樓概觀、紅樓品鑒、紅樓研討三個部分各有側重又相互聯系,有助於學生的閱讀能力、審美能力和研究性學習能力的同步提高。
二是突出文本本身的閱讀,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
《紅樓夢》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古典名著,紅學是一個充滿爭議的領域。紅學論著,汗牛充棟,本教科書所選文本資料,大多側重於《紅樓夢》乃至中國古典小說的結構、人物、環境、主題、語言、文化的研討,對於《紅樓夢》文本以外的作者、版本的考證之類研究,一般不予涉及。我們期望高中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了解《紅樓夢》的人物、情節、結構、環境、主題思想和藝術特色,提高閱讀能力和審美能力;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學習評價文學作品,有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獲得親身參與文學研討的體驗;學慣用小論文或其他呈現方式表達交流自己的心得體會,學會分享、合作與評價。達到《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提出的培養閱讀小說的興趣,從優秀的小說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藝術的營養,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提高文學修養」的要求。
三是設置自讀印象、品讀與探討、研讀交流三級台階,適應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紅樓概觀的自讀印象、紅樓品鑒的品讀與探討、紅樓研討的研讀交流,各部分內容的安排既根據小說本身的內容,又考慮到高中學生的接受程度,也照顧到教師的能力和教學的可能。編者從較低要求到一般要求,再到較高要求,設置了三級台階,對應閱讀的三種類型,適應了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除紅樓世界外,教師可選教名篇鑒賞中的四至五個片段,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紅樓研討中的一個專題,在老師的指導下,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開展研究性學習。這也使得本課程的學習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和多層次性的特點。在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要注意過程與方法的指導,不要替代學生的閱讀與表達。本課程的教學要注意四個結合: 讀原著與讀資料相結合,精讀與略讀相結合,閱讀探究與表達交流相結合,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相結合。同樣是36課時2個學分,教師和學生可根據實際情況自主選擇教學內容,靈活調整教學進度,合理安排教讀與自讀的比例、品讀與研讀的比例。本教科書作為「小說與戲劇」系列選修教材,本身就包容了若干可供選擇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