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我是如何教語文的

我是如何教語文的

發布時間:2022-04-23 22:58:04

❶ 讀於永正老師的《我怎樣教語文》有感

讀《於永正:我如何教語文》有感

這本書,給了我滿滿的感動,只有對教育事業無比熱忱、深愛學生的老師,才能寫出這樣一本充滿智慧和愛的書籍,於老師是在告訴我怎樣教語文,更是在告訴我,如何去做一名真正合格的語文老師。

一名真正合格的語文老師,應對每個孩子認真負責,愛優秀的孩子,更愛那些別人眼中的差生;一名真正合格的語文老師,不只是讓孩子記住知識,更多的是讓孩子們有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能力和興趣。

書中給我震撼最大的是第一輯:語文教育,應該為學生留下什麼。應該為學生留下什麼呢?是認識幾千個生字?是背過的幾篇課文?還是......於老師給出了他的答案,讓我豁然開朗。

留下了語言——認識了近4000個生字,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語言材料。

留下了較好的語感,使學生能不假思索地綴字成文。

留下了認識和情感。

留下了初步的書寫能力、閱讀能力(包括朗讀能力)和表達能力。

留下了興趣和習慣。

我們教給孩子們的課文內容他終有一天會忘掉絕大部分,可能連課文題目都不記得,但是我們得為孩子留下更多值得留下的素養。

作為低年級的語文教師,我對孩子的寫字特別重視,讀了於老師的《寫字·育人·做人》,讓我對寫字有了更深刻的認知。於老師說,寫字就是育人,學寫字就是學做人,於老師還舉了好多個例子,比如,練字練出了恆心、練出了堅毅品質,甚至有孩子,通過練字,性格由孤僻變為活潑,由內向變為外向。練字的力量無窮大,可以修身養性,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內心狀態。於老師說的種種,更加堅定了我帶領孩子們練字的決心。我組織家委會購買了練字帖,每天拿出20分鍾,給孩子們播放輕音樂,讓孩子們安下心來靜靜練字。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孩子們愛上了練字,有的孩子還多准備了一本,以供課余時間練習。「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相信,堅持下去,同學們的字一定會有整體的提升。

還有,於老師對作文的批改和講評也給我很大的感觸,在「就作文教學答青年教師問」中,有年輕教師問於老師如何讓學生喜歡作文,於老師說,他特別重視作文批改和講評,批改的過程是發現閃光點的過程,講評呢,則是放大閃光點,學生用了一個傳神的詞,寫了一句有意思的話,於老師就做上記號,加上橫批。到了講評課,便大講它如何好,好在哪裡。學生的一句話,於老師能誇他幾句、十幾句話,這就叫「放大」閃光點。於老師常常把「芝麻」說成「西瓜」。學生取得成功,而且被老師發現了、表揚了,興趣就會慢慢產生,就逐漸喜歡作文了。回想我以前批改學生的作文,是指出我認為可以修改的地方,讓學生去修改錯誤,卻忽視了孩子們是不是會跟隨著我的評價而自我否定。我已然忘記上學時期的我,看到老師指出自己的優點時那油然而生的欣喜。於老師的一番話,讓我恍然醒悟,只是指出錯誤的批改,會讓孩子多麼厭棄自己的作文,又怎會有心情再寫出一篇好的文章。

於老師的這本書,就像是一杯清茶,需要我細細品味,而且每次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同時,他又如同一位良師益友,讓我在成為語文教師的路上,走得更堅實。


讀《於永正:我怎樣教語文》有感

作為一名新老師,對語文教學還存在許多困惑。講多了,怕孩子們嫌啰嗦,失去興趣;講少了,怕孩子們體會不透、理解不到位。如何提高學生的識字量、語言表達能力、寫作水平、鍛煉學生聽說讀寫的技能?這些問題經常困擾著我,讓我感到有些迷茫。但是於永正老師卻在《於永正:我怎樣教語文》一書中說「教語文,其實很簡單。」我不禁疑惑:教語文,真的很簡單嗎?帶著這樣的疑問,我閱讀了這本書。讀完,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是我的一點點讀書感悟。

(一)大量閱讀、勤於練筆。

於永正老師寫到,「他覺得讀書是一件非常愉悅的事,有書必讀,就像牛一樣,是草就吃。」「只要我們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只要抓住『讀寫』這兩條線不放,即按照教語文的規律去做,誰都能把語文教好,誰的學生都會有好的語文素養。」所以,從本學期開始,我們年級組也把孩子們的必讀書目增加到了10本,增加孩子們的課外閱讀量,並且在語文課上更加註重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學會閱讀的方法和基本技能,通過閱讀不斷積累、儲備寫作知識、技術,並會經常仿照課文或課文句段的寫法進行仿寫練習。

(二)賞識學生、牽引興趣。

書中記錄了李振村老師的一席話:「教育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要讓孩子充滿夢想和激情,這比學到多少知識更為重要。有了憧憬和嚮往,人的心理才會變得格外純凈,人的情感才會變得格外豐富,人才能熱愛閱讀,熱愛學習。」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利用各種教學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就像書中提到的「情境教學法」的運用,「下雨天教寫下雨的詩,下雪天教寫下雪的詩」,適宜的情境更能讓學生充滿幻想,充滿對未來的憧憬,更適宜學生語文的學習。今後我們可以嘗試引導學生將自己所學的課文、所讀的課外書等,用繪本、情景劇等的形式呈現出來,孩子們的積極性一定會很高漲。

(三)簡教課文、活教語文。

「語文,不應該講課文,而應該教學生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學習語文必須掌握的、可以終身受用的語文知識、語文方法和語文技能。」看到這兒,我覺得這正是我所缺乏的,我終於知道了我該教給學生什麼:漢語拼音、標點符號、3000個常用漢字、查字典的方法、查找資料的方法、閱讀文章時圈點批註的方法、記敘和描寫的方法、簡單的文章結構方法以及為掌握這些知識和方法而展開的聽說讀寫技能訓練等。正如書中韓興娥老師所做的,為了教給孩子們學習的方法,不斷地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如果她的海量閱讀沒有高效的教學方法,想必要達到人人都能取得優異成績是很難的。海量閱讀的多軌運行——閱讀、識字、拼音教學同時起步,孩子們很快學會了自學的方法,同時又在無形中掌握了大量詞彙,為日後的海量閱讀打下了基礎。

總之,書中的觀點鮮明,說理透徹,帶我們從各個角度認識語文教學的真諦,解開我教學中的一些困擾,值得我去學習借鑒。今後我也會朝著於老師的方向不斷提升自我。


用不同的尺子丈量學生——讀《於永正:我怎樣教語文》有感

步入三年級以來,習作成為學生們語文學習的重頭戲。但部分學生對習作缺乏興趣和自信,更有同學每每聞寫色變,習作課上唉聲嘆氣。第一次看到學生們的習作時,我開始犯愁。別說「文從字順」了,就連標點符號的使用也是錯誤百出。怎樣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水平呢?

揣著這個大難題,我翻開於永正老師的《我怎樣教語文》,仔細閱讀了於老師的《就作文教學答青年教師問》。

於老師在書中寫到,學生喜歡上他的作文課,原因主要有兩點,首先因為於老師自己喜歡作文,有觀察、思考的習慣。「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老師發現的多,為學生提供的素材就多,老師的思路開闊,學生的思路就會開闊。老師喜歡作文本身就是一種「教育資源」,它對學生的影響是潛在的。學生對老師有很強的模仿性,所以我試著在課堂上盡量豐富語言,同一個意思變著句式來表達。習作課上,當學生對一件事物進行描述後,我進行補充完善,再鼓勵更多的學生豐富語句,師生配合逐漸完成一段既完整又生動的描寫。學生記住了這些語句和描寫方法,便會在自己的寫作中進行模仿,有時甚至有所超越。

第二,於老師特別重視作文的批改和講評,批改的過程就是發現閃光點的過程,講評則是「放大」閃光點。學生取得細微的成功,而且被老師發現了、表揚了,興趣就會慢慢產生,就逐漸喜歡作文了。作文教學中,於老師第一抓「大典型」——作文優秀者,第二抓「小典型」——哪怕只是用得恰當的一個詞,只是寫得漂亮的一句話或一個好的開頭、一個好的結尾,都加以「放大」,在全班同學面前大力「鼓吹」。總之,一定得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用不同的尺子丈量不同的學生,便是在心裡對不同水平的學生確立不同的教學目標和評價標准。因此,我結合班裡學生們的情況,確立了三個作文教學的目標:幫寫作頭疼的學生不怕寫,願意寫;讓不怕寫但文采一般的學生提高寫作質量;幫寫得好、學有餘力的學生在現有水平的基礎上繼續提高。在對課文的仿寫、續寫和習作等進行講評時,我注意抓其中的「大典型」和「小典型」。對於「大典型」,我便從大處著眼進行表揚,鼓勵同學們學習他們的寫作順序、寫作方法、寫作選取的角度等。例如在第三單元描寫秋天的習作中,有的同學從整體著手描寫秋天的景色,有的同學抓住秋天的風或秋天的雨等一個事物進行詳細描寫,還有的同學只抓落葉的顏色、形態以及與其他季節的對比等來突顯秋天的特色,這些都給其他同學提供了很好的範例。對於寫作水平一般甚至是有些困難的學生,我著重抓「小典型」,關注其好詞佳句、修辭手法、標點符號的使用,以此來激勵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積累語言。

習作教學已經進行了兩個月,原來害怕寫作的學生現在不害怕了,並且在語句、標點方面有所改善;學生們整體的寫作質量也有所提高,好詞佳句、修辭手法的使用多了,甚至有時會有讓人眼前一亮的「驚喜」。習作教學任重道遠,學生們的進步便是對我的肯定和鼓勵,也為我習作教學之路開了個好頭,我會以此為動力,繼續學習、思考和探索。


「博學」與「善思」——讀《於永正:我怎樣教語文》有感

「博學」加「善教」,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前提,讀了於永正老師的這本書,這種意識在我的腦海里更加強烈與清晰。

生活是個大舞台,於老師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從教40餘年,他不斷學習、不斷實踐,在閱讀教學、作文教學、音樂、書法、繪畫、戲劇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

於老師說語文教學很簡單,無外乎是讓學生多讀多寫。

(一)寫好字

識字與寫字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打好這個基礎,對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至關重要。於老師抓住這個基礎,扎扎實實地教小學生識字和寫字。當然,要想學生把字寫好,教師必須自己練字,給學生做好正確的示範,同時再進行細致的寫字指導,效果會更好。寫好字是對學生的要求,也是對教師的要求。這學期,我承擔著三年級硬筆書法教學,他們正處於從使用鉛筆向使用鋼筆過渡的關鍵階段,教學中,我時刻以於老師為榜樣,注重加強對學生書寫的指導和要求,現在,同學們對書法練習的熱情和自我要求越來越高,相信經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同學們的書寫一定會越來越好。

(二)寫好文

寫作對於學生來說,本來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於老師巧妙地把練筆和課文內容結合起來,實現了讀寫的正向遷移。在寫作訓練中,於老師也極具藝術性,他以課文為載體,採取續寫、補寫、補段等多種形式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既是想像的過程,也是思維訓練的過程。

現在的我,剛剛走上教師崗位,卻也深切地體會到研讀文本的重要,三年級的學生處於由寫段向寫一篇完整作文的過渡。除了園地和書後的小練筆,我們完全可以從文本入手,捕捉學生可以寫、有的寫的東西加以訓練。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差,就像米主任在教研中說的,可以把每篇教材當做閱讀題,教師有意識地加以訓練,相信學生在這種潛移默化的訓練中,看到閱讀題就不會再畏懼。

(三)讀好書

於老師非常重視朗讀,他說:「一切講解在朗讀面前都是蒼白無力的」。在朗讀中,文本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它是信息的載體,是認識的工具,學生必須憑借它入情入理,接受熏陶;另一方面,朗讀時,學生還要認識掌握載體本身。在朗讀教學中,於老師是這樣做的,拿到一篇課文先備朗讀,散文要讀出意境,詩歌要讀出韻味,童話要讀出情趣,說明文要讀得明白,課文中的對話要讀誰像誰,不論什麼課文都要讀出標點,學生讀得好的地方,他會給予很高的評價,如果讀得不到位,他會親自領讀、范讀,課文讀得聲情並茂了,很多道理就會從朗讀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這是自發的,而不是教師長篇累牘地灌輸和外在強加。師生都能讀得入情入理,課堂則會充滿情趣和靈性。

(四)多讀書

於老師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閱讀能力。上學期在實習時,我發現米主任幾乎每天布置作業都會讓學生讀課外書,每天的語文課前也都會找學生做簡短的讀書分享。現在我在我們班也學習並採用了這種形式,這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歡迎,有時我忘記了,他們還積極提醒我。通過這些活動,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慢慢得到了提高,作文素材、好詞佳句也變得豐富起來。而且還有一個意外的收獲,孩子們課間都沉浸在書海,班級的課間紀律在無形中也得到了保證。

於老師之所以如此受推崇,我覺得他的教學智慧還表現在很多細節之中。現在課堂中有這樣一種現象,少數思維活躍、學習優良的同學會不自覺地壟斷課堂,其他學生就變成了旁聽者和陪讀者。於老師卻把這個少數和多數的關系處理的很好,思維活躍的學生可以讓他明白老師很看重他,等別的同學答不出了再請他出山。學習能力弱的學生,當他因緊張膽怯而產生錯誤時,老師應當多鼓勵,耐心地幫他克服心理障礙,適時點撥,必要時做講解示範。在一次公開課中,一個學生讀句子讀不通順,於老師給他足夠的耐心,一直鼓勵他,直到第八次他終於讀好。相信這節課定會讓那位學生銘記終生,銘記於老師給予他的足夠的尊重和鼓勵。回想我們的課堂中,也會時常有學生答不出的情況,我們是不是也像於老師那樣呢?

於老師說過:「善教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每位教師都應該像改革理念倡導的那樣,從經驗型教師向科研型教師轉變,由教師型向學者型轉變,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使自己的課堂活潑起來,從而達到「善教」的目的。


態度決定一切——讀《於永正:我怎樣教語文》有感


於老師的這本書如同一位老者在耳畔低吟,讀完之後,感覺自己內心充滿了能量,對於「怎樣教語文」也找到了答案。接下來就簡單談談自己的收獲。

一、蹲下來看學生

記得於老師在書中說過,他們班犯了錯誤的學生接受批評教育時都是坐著的,這點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回想自己從教以來,讓學生坐著接受批評的次數寥寥無幾。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這樣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怎麼會不喜歡自己的老師?老師的教育效果又怎麼會不好呢?蹲下來看學生,從今天開始。

二、「熏鍋屋」

於老師在書中說到,在徐州,人們有句俗話叫「沒有熏不黑的鍋屋」。就是說,只要長時間地對一個人施加某種影響,總會使其有某種改變的。看到這個故事之後我馬上講給了我的學生們聽,之後我們班決定要開始「熏一熏」我們的教室。從哪些方面開始?經過我們師生討論,決定從讀書和練字開始,每天早晨早到校的學生自覺的讀書或者練字。經過三個星期的努力,現在每天早晨練字的同學已經由原來的兩個人變成了現在的八九個人,只要我們不停地「熏」下去,相信我們的教室也會變「黑」的。

三、重視閱讀

在這本書中於老師用了很長的篇幅筆墨講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在《語文課堂教學的亮點在哪裡》這一章節中,於老師講到,很多老師拿到一篇課文之後,沒有讀兩遍的就開始想著哪裡可以出彩,做什麼樣的課件,哪裡可以表演,哪裡可以小組合作,哪裡可以拓展、發展等等,這些都是花架子。真正的教學亮點首先應該是朗讀,老師的朗讀和學生的朗讀。當朗讀正確、流利、有感情了,就證明課文內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體會出來了。於老師還以人物對話朗讀為例,對朗讀方法做了詳細說明:首先,要讀出人物的輪廓;其次,要讀出人物的思想感情。第三,要讀出話外音。第四,要讀出人物的年齡、身份、性格。其中讀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時有兩個好方法:一是注意提示語和標點符號;二是自己嘗試添加提示語。

四、備課看出對待語文的態度

於老師在書中說到,他在備課時有四點是從來都不馬虎的:

1.把生字寫規范,掌握它的筆順,把板書的字練好,力爭成為學生的字帖。

2.所有新詞都要查字典(教參上有的也查,因為好多詞義,教參往往只取課文中的解釋),雖然有的不一定講。

3.凡要求造句的詞,一定弄明白它有幾個義項,知道它的使用范圍,並造出幾個不同類型的句子。

4.如果有讀寫結合點,於老師一定會先寫下水文。

像於老師這樣的語文大家都這樣一絲不苟地對待自己的教學,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認真、不努力呢?備課的態度就是對待語文教學的態度!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得有一桶水。今後,我將會以於老師為榜樣,踏踏實實、一絲不苟地備課、教學、反思,使自己不斷進步、提高。


知之而後行力不及而內省——讀《於永正:我如何教語文》有感


於永正先生謙遜地說「年輕的時候,不會教;會教了,又老了,退休了。」而我們現在確確實實處於不會教的年輕時候,這部凝結著於永正先生十多年教學智慧的書籍,正像是一座燈塔,點醒我們怎樣去教語文。

「語文要教什麼?要教到什麼程度?要怎樣去教?」這句話在我內心引起的困惑,堪比困擾蘇格拉底一生的「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三大人類本源問題。上學的時候,我們最喜歡問老師的就是「我們該怎麼做」。老師總是先擺出一副「孺子不可教,孽徒不爭氣」的表情,然後教育我們「教無定法,先學好理論,知道是什麼,自然就知道如何去做了」。理論與技法即是「道」與「術」,不知理念,學來的做法會用錯;只知理論,沒有智慧和經驗,只能紙上談兵。

於永正先生的這部著作解決了我最困惑的三個問題,他提出,語文教的就是識字、寫字、讀書、作文,就是在教學中激發興趣,培養習慣,重視寫字、朗讀和寫作就抓住了語文教學根本。書中不僅闡述了三方面的教學意義,更是以大量實例去解讀如何去教。

在學習了這本書之後,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書寫的意義,對於學生的書寫採取了更多鼓勵措施,比如說,在班級設立練字打卡制度,請寫字優秀的同學為其他同學寫字帖等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我更加願意花費時間去讓學生朗讀;在習作教學時,我學習於老師的做法,在充分提供視頻、音頻以及生活實際經驗等寫作素材下,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自由習作,再個別指導,利用周記指導學生學會運用不同描寫方法表達真情實感。

當然,知與行有著能力這塊短板的制約。我還需要在不斷聽課、不斷反思、不斷學習積累中提高自己的寫字、朗讀、習作指導能力。教學相長,我與學生都在成長的路上。


《於永正:我怎樣教語文》讀後感


於永正老師的這本書,就放在手邊,沒事就拿來讀讀,有時這是一本教學參考書,與課例中相似的教學片斷,學學於老是怎麼處理的;有時這是一本教育故事書,除了教學生知識,我還看到了於老對學生的關心與關愛,於老說眼睛不要只盯著語文,還要盯著人,一隻眼盯著語文一隻眼睛盯著人,這才叫完整的語文教學;有時這是一本工具書,於老講到語文的識字、寫字、讀書、背誦、說話、作文、習慣,分門別類,語文教學的每個方面,於老都會用實例來分享訓練藝術。反觀自己的語文教學,有很多不足,通過閱讀本書,收獲頗多。

一、第八次帶來的反思

於老師教學《新型玻璃》一文,指名讀第一段課文時,有位女學生把「一個劃破玻璃企圖盜竊展品的罪犯被抓住了」這句話讀破了。於老師耐心地說:「這句話比較長,難讀,請你再讀一遍。」誰知這位學生第二遍又讀錯了。接著讀第三遍、第四遍……一連讀了七遍,學生還是沒讀對。讀第八遍前,於老師撫著她的肩,鼓勵說:「你深吸一口氣,放鬆放鬆,然後一字一字地把這句話默讀一遍,第八次准能把漏掉的字讀出來。」果然,她成功了,於老師和同學們一起鼓掌祝賀,並送上一句耐人尋味的話:「記住,愛心獻給別人,信心留給自己。」這個片段在日常教學中,很常見,但是於老師處理的是那麼巧妙、有藝術性而又溫暖。

從這里我們應該看到:

1.課堂上該關注什麼。課堂上,於老師傾心關注孩子。當孩子出錯時,於老師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不斷激勵孩子。他給了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機會,一次,兩次……整整八次,終於讓孩子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而我們更多的是關注教學設計,擔心再讀下去會影響教學進度,完不成教學任務。可見,在一些老師心裡,教學任務才是第一位的,於是課堂上就出現了「趕進度」的現象。為了「趕進度」而忽視學生的學情,為了「趕進度」而拒絕生成。如果教師能像於老師一樣傾心關注學生,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或許這就是一個極好的生成點,課堂或許會因此而精彩。

2.課堂上該怎樣引導。在於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由讀錯到讀對,由不懂到懂,展開了真實的學習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於老師耐心引導,熱情鼓勵,一次又一次……整整八次。如果沒有於老師充滿愛的引導,這個過程將不復存在。

有一次上課,學生連續3次都把「尊重」讀成了「尊敬」,這說明學生對「尊敬」有著根深蒂固的印象。課後,我找到那位學生,我問他:「你當時知道自己讀錯了嗎?」他說:「不知道,我一直以為是尊敬呢!」老師一次又一次的要求重讀,學生還是沒能意識到自己哪裡讀錯了,這反映出學生的頭腦中已形成了思維定勢。於是,我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引導,如果當時的引導不是那麼模糊,不是那麼著急,而是耐心地有針對性地啟發:「不要急,老師相信你能行!仔細看看,真的是『尊敬』嗎?」這柔柔的一聲鼓勵,輕輕的一句反問,將會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這個詞語上,這樣學生或許就能讀對這句話了。然後教師還可以抓住契機,引導學生對「尊敬」和「尊重」進行比較,在比較的基礎上,學生肯定能讀好這句話,甚至對這句話產生更深的理解。何樂而不為呢!

二、閱讀教學我們時間花在哪了,是不是花在指導讀書上了。

於老在聽《爬山虎的腳》第一課時第二段時,張老師提了這樣一個問題: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看看爬山虎的腳長在哪裡。這是個十分有價值的問題。可是她缺乏耐性,第一個學生沒說對,立刻換了第二個人,第二個人也沒說對,她沉不住氣了,順手從講桌上拿出事先准備好的一節爬山虎的莖,讓學生們看。學生們一看,自然明白了。於老在聽課本上寫到「閱讀教學單單是為了理解內容?多美好的一項訓練學生閱讀能力的機會,就這樣白白地、輕而易舉地失去了。」於老的意見是「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讀懂,是聽老師講懂,還是看實物或者通過電教手段幫助學生搞懂?」我又想到孔子的教育格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語文教學有時就要在學生憤、悱時,關鍵處指導,火候恰當,太早學生沒有得到訓練,太晚學生失去了最佳教育時機。在於老指導後的教學很成功,因為,做到這一點——多數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把課文讀懂。讀懂的過程就是閱讀能力形成的過程,就是語感形成的過程,就是語言積累的過程。如果把答案直接告訴學生,便當倒是便當,可是,這一切都不存在了,這也啟發我們把時間花在指導學生讀書上,值得!


賦語文以情懷——讀《於永正:我怎樣教語文》有感


起初,拿到《於永正:我怎樣教語文》這本書,首先是好奇於永正老師作為教育部「跨世紀名師工程」向全國推出的首位名師,他有怎樣的教學理論呢?我讀到他的「五重」教學法深受啟發。他主張語文教學要:重情趣、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每個關鍵詞背後都富有極為深刻的內涵。

逐漸地我開始思考是什麼讓這位年過七旬的老人深受學生和老師們的熱愛,是什麼讓他的課堂富有活力,他是怎樣成為一名特級名師的呢?當我讀到《微笑教學》時,深受啟發。曾經一位學生因為一向嚴肅的我從來不笑而感到懼怕,我想一個不能讓學生感到舒服的老師,算是一個好老師嗎?書中寫到,於老師在面對犯錯的學生時總能報以微笑,這不是對學生最好的教育嗎?細細翻看書中的每一幅插圖,無論是講課,還是指導學生,都能看到於老師的微笑,他的音容笑貌彷彿就在眼前,他春風化雨般的教育讓我感到的是溫暖。

這本書中有一篇小短文《處處留心皆語文》,其實這句話不僅僅是告訴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更是告誡給每位語文老師要在生活中處處留心。六年級的習作一直是我們研究的課題,這學期我就注意在生活中留心習作的教法。這個學期第一單元習作主題是把自己想像成為自然界中的一員,寫一篇想像作文。於是我想起了曾經陪女兒讀的繪本《蚯蚓的日記》,我把繪本引入到課堂中來,激發了學生寫想像作文的慾望;在十一假期里,看到中央一套的一部大型記錄片《江山多嬌》,辭藻之華麗讓我折服,這其中飽含的愛國之情更是將我深深打動,開學後,我將它引薦給了學生,指導他們也學到通過描繪景色抒發愛國之情的方法。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於老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感受到了他滿腹的教育情懷,他是在用畢生的智慧教學。作為一線的中青年教師,在教的路上我們學習到很多方法、積累了很多經驗,更重要的是要像於老師那樣擁有一種教育的情懷……

❷ 家長在家怎麼教孩子語文

這令很多家長和孩子頭疼的地方,尤其是男孩,因為他們不擅長。作為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我特意總結三點,只要平心靜氣做好,語文一定能學好!是的,方位苦中苦,才能吃的人上人。

識記。這一點有很多學生說,你這還是方法,要想背誦那就能學好語文了,還看你的東西幹嘛。我的東西是這樣說,可我不是說讓你死記硬背,你之所以討厭背誦,是因為你覺得那是別人的東西,死活記不住,日積月累你沒有了信心。而我說的背誦是你用已經的方法記住,首先理解意思,然後往自己生活實際中去套,不管怎麼套,一定要順從自己認知。如果一段背誦你實在套不到自己生活實際中去,別怕,你可以天馬行空的想啊,或者把中間一些文字挑出來,湊成一句你覺得好笑,好記,感興趣的都可以。識記才是你提高語文水平的第一大素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

生活實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如果你不行路別說你不懂世事,就連你背誦時想聯想到自己的實際生活都做不到,何談提高自己。學到的知識到生活中實踐,實踐反過來幫你學知識,這就是一個良性循環!邁開腿,走出去。有人說我每年要出去旅遊好多次,但並沒有幫助呀。孩子們,出去你單單是玩的嘛,要留心周邊事物的,看能不能和你所學聯繫到,或者知道了一些新東西幫助你今後學習,這才是你出去要乾的正事。如果你爸媽出去玩那是散心,而你求學呢,出去要帶顆求知心呀!

❸ 如何教好語文

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以下基本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1、習慣好。即具有各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尤其要指出的是,培養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習慣養成教育,有時還必須帶有強制性。這樣一說,好象同以人為本的理念相悖。其實則不然。筆者認為,真正的以人為本,並不完全是課堂上的熱熱鬧鬧,一味的順從和遷就學生,必要時,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因為,我們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那,才是以人為本最本質的含義。 對於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八、規范、整潔寫字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范、整潔地寫字。必須經常主動習字。習慣是具有遷移性的。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為例來說,在歷時數年的土家族聚居區農村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實驗中,筆者發現,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范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苟,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著上來了。 2、熱情高。即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學習語言文字的激情。筆者認為,某種意義上說,語文是一種活態的,有生命的現象。更贊同一種觀點,語文課堂要成為生命成長的課堂。因此,離開了學生的感情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感情,語文課是無法上的,至少是無法上好的。尤其在學習語文過程中,需要學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這樣才有利於語文課程目標三個維度的落實。也就是說。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必須進入角色,我們常說的:不動感情不讀書;拒絕偽讀等等,其實就是講的這個道理。這方面,需要引導,需要熏陶,需要結合習慣養成教育來培養。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讓孩子同語言文字傷了感情。這一點並非危言聳聽,這種可能隨時都可能發生,如: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的反感;機械重復的抄寫;教師對學困生的歧視等等,都可能導致這種後果。很好理解,試想,如果學生看了課表,某節課是語文,眉頭都是皺的,語文課還怎麼上?筆者在長期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學生對語文的情,來自於趣,要讓學生對語言文字有興趣,對美好生活充滿熱愛和嚮往。一旦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感情自然也就產生了。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慾有了,主動性強了,對老師的嚴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並按老師的要求去做。教學效果自然好。最關鍵的一點,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愛,對語文學習的激情,都來源於教師對學生的愛。有種提法,筆者很贊成:用讓大愛溫暖課堂! 3、會讀書,即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一、學生要會朗讀,要動情地讀書;二、學生要會默讀,要能做到默讀中注意力集中,不動指、不動唇、不回視,抓住主要內容等;三、學生要學會快速讀和略讀、瀏覽。四、學生要學會在讀中思考、質疑、解疑,學會在讀中圈點、批畫。會讀書,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數量的字詞。還有課外閱讀量的達到。(課外閱讀量,課程標准有個不少於的界定。應當說,這只是個保底的要求。)這些,就應當說是個死任務了。當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從更廣的視覺看,會讀書,說到底是會學習。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訓練方法。學生要經歷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才可能學好語文。新課程不再提語言文字訓練,但訓練肯定還是要的。是必需的。語文實踐活動,總得以訓來年為基礎。某種意義說,實踐何嘗又不是一種訓練?因此,要從聽、說、讀、寫;從字詞句段篇的學習上,從合作學習上,從收集資料,處理信息上,通過指導,讓學生習得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並主動去運用,形成習慣,學生將受益無窮,有的將是終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讀書中,逐步使學生形成較敏銳的語感。即基本的感悟語言的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感,才可能學好語文,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語感的培養,當然首先靠讀,但教師的引導,進行一些有意思的訓練也是必要的。筆者在平時,常用講幽默、笑話、俏皮話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語感,來觀察學生的感悟語言的能力。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語感訓練方式。誠然,光靠這種方法來訓練,遠遠不夠。還要採用其他多種多樣的方法,如讀議古詩和課文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展開聯想,想像等,總之,要多方式、多層面、多渠道地訓練學生的語感,從而促進學生語感的形成和發展。 與此同時,還要讓學生在讀書中學會說話,學會寫,學會交際。即具有一定的表達,交際能力,要求達到不同標尺下的能說、能寫和與人交際的的標准。 某種意義上說,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虛與實的關系。當然這里的虛,不是無,也不是可有可無,這個虛必須務,而且必須務好!即給學生以充分的人文關懷和人文熏陶,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品德。但務虛還要務實!即必須給學生打好語文基礎,為他們現在的發展,也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換句話說,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對立統一的,萬萬不可割裂開來。應當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受到人文熏陶和關懷的同時,通過各種各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來學習語文知識,習得基本技能,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心理、人格、品德等方面的發展。一味突出工具性,就走上了老路;一味突出人文性,則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也是違背辯證唯物主義原理的。因此,要萬變不離其宗:為學生的發展著想、著眼。

❹ 我是怎樣做語文教師的

首先,師范類,學習成績是一個加分的地方,比如你去應聘一些比較高要求的學校時是需要提供成績單的,面談時可能也會看成績。但成績只是個加分項,大學讀的東西能用到的不多,一個私立學校真正決定是否錄用你的是你的教學能力。你受到的否定,是來自校方無理的要求,還是教學能力遭到批評。如果是後者,你應該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人總會進步的,一點點慢慢來不用急。剛出去沒經驗的老師基本都會挨批,不用急著否定自己。實習沒去沒關系不要緊,也就一兩個月,課也不給上多,基本在聽課,這些以後你進去新學校沒經驗也會安排你聽課的。
其次各種性格的人都能當老師,教師招聘也沒有要求老師一定要熱情開朗活潑大方,又不是干銷售的。只要不是太內向話都講不出就好。適不適合不如問自己喜不喜歡。
你現在29,如果只有一年經驗的話比較難。教師公招社會人員一般要求兩年以上或者五年經驗。可以考慮轉行,或者從基層做起,認真學點經驗,爭取成為骨幹學科帶頭人之類,然後考編。
心態擺正,踏踏實實做事,被罵也不打緊,人在江湖飄,臉皮就要厚一點。

❺ 如何教好小學語文

❻ 我想怎麼教語文和我是怎麼教語文的

今天,我們怎樣教語文(朱震國)
取這么一個似乎有點危言聳聽的題目,主要是基於兩點思考:一、語文本不該是我們原來教的那個模樣,語文的本象,有待我們去重新認識,重新發現;二、即便是在新課標宣稱已經獲得累累「碩果」的今天,一番熱鬧的景象之下,也還是叫人不舒坦的多,真正抓葯用於「治療」的少。
清醒的有識之士曾毫不諱言地指出:中國的語文教育出現了問題。這個問題的層次有多深,根子在哪裡,怎樣才能扭轉乾坤、使之幡然一新,這是很多人所樂於探討議論的一些話題,但我以為,這樣一些話題的討論至少不應該成為我們依舊拿著課本在教室里慢條斯理踱方步的理由。無論多麼宏偉的理念,也無論怎樣先進的思想,最終都得靠我們老師帶進課堂。語文怎樣教,其實往往「我們」說了算。這樣的一份權力掂在手上,你能不感覺它的沉重嗎?怎樣教語文,應該成為當下我們的一個急迫研究的課題。
新課標指導下的今天,我們怎樣走進課堂?新課標要求以人為教育的目標對象,而非知識體系;要求以學生的發展為教育的目標指向,而非獲取高分送入高一等學校;要求以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為課堂教育的三個維度,而非知識一以貫之。一個老師,要把視線、目光的焦點從課本轉移到學生,不但看到他的今天更須關注他的明天,讓他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掌握運用的能力並且受到精神的感染熏陶積淀起文化的素養,——這一切,既有怎麼想的問題,更是如何做的問題。
今天的語文,承載了過多的重壓,似乎成了個大籮筐,什麼都可以往裡裝:五千年的傳統文化,為人處世的道德准則,說、寫、讀的文字規范,乃至人生理想的塑造定位,都應該而且可以理所當然地成為語文的義不容辭的責任。可惜,語文不是變形金剛,無法由著人們捏來變去;或者,它就是變形金剛,由著你來變,它什麼都可以是,可就再也不是語文了。生活中,對於功能太多的商品,人們總是存著一種疑惑,「包治百病」的葯還是不是一種「葯」,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疑問。同樣是語言,為什麼外語學起來就更有些興趣?不能一味說政策傾斜,大環境使然,外語相對比較簡單,沒那麼多額外的包袱,是不是也是一個原因呢?各種功能太多讓人眼花繚亂的時候,我們會怎麼做?要麼把它當萬精油、止痛膏葯,哪不舒服往哪貼,反正治不好也誤不了,誰拿它當回事兒呢?要不就找一項功能用到底,好歹也算找著北了,於是,「不三不四」中的「三」和「四」各指什麼,「蒸蒸日上」的「蒸」作何解釋之類的題目就上了小學生的試卷上,甭管多玄,能撈到分數就是實實在在的。
可見,語文老師不認識「語文」,真不是一句危言聳聽的話!所以,我們今天怎樣教語文,絕不是把語文提升到一個怎樣的時代的新高度,也絕不意味著新課標肩負著怎樣沉重的歷史使命;反倒是說,新課標首先是給「語文」減負,給「語文」瘦身,還臃腫不堪、步履蹣跚的語文以靈巧的步伐、秀麗的容貌和精乾的身軀。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剛剛脫離殖民統治的彈丸小國新加坡轉過身去又把歐美資本請了回來,而當時的我們正熱衷於「亞非拉人民要解放」的「革命」之中,如今回過頭來變「改革」的還是我們。除非我們想做些別的什麼事,教語文不是想怎麼做、想怎麼教都可以的。
這是我個人對「新語文」的一點思考和認識,當然只是一些病痛的呻吟,或者最多也就是未必按著痛處的幾聲叫嚷,喊的人多了,不見得會有哪位醫生真拿你當回事兒,叫叫而已。但也許自己覺得還真那麼有點痛,醫生不理不睬,那是他老人家見多識廣,病病災災的見多了,或者是病人多,忙不過來,再說小病也不顯他老人家的無邊功力,對不?可咱不能就這么捱呀,日後積攢出個癌症來怎麼辦?所以,咱自個兒得抓葯,雖不能亂投醫,可是土方,偏方,祖傳秘方,也不妨抓來試試,總比坐以待——怎麼說呢,總比坐等要強吧,所以接下來談談我的土方:3+2+1。
先說說「三」。「三」指三個「心」:心態、心智和心靈。......
............
以上說了三個「心」——心態、心智、心靈,心態開放是前提,激發心智是重點,叩動心靈則體現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指向。接下來說說3+2+1中的2,兩個「意」。
一個「意」是「詩意」。。。。。。
三「心」和二「意」的第二「意」是指教學要有「新意」,時髦的說法叫「創意」,我還是覺得新意好,不必有那麼大壓力。......
3+2+1,我們已經談了三「心」和二「意」,即開放心態、激活心智,叩動心靈,要講究詩情畫意,要體現教學的新意。最後還要加一個基礎;教師的語言修養。
...... (未完)

❼ 怎樣教語文

1. 要扎實得去教語文
《新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語文的感悟,積累與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根據《新課程標准》,我們語文課應該注重時效,重視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在其他班級聽課的時候,我發現一些老師讓學生感悟,交流,但是教師忽視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和運用,結果,一節課結束了,學生只顧感悟和交流,也沒有悟出什麼東西,學生的語言能力也沒有提高。我認為正確的態度應該是訓練和感悟相結合,訓練中有感悟,感悟之時有訓練。我們語文老師 應該具有哲學的思想,辯證的眼光,而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要真正地讓語文課堂實實在在起來。
2.要認真的教語文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人美每一個教師的語文課堂首先是一個求真的課堂,容不得一點弄虛作假,真正的語文自主教學不是放任自流的「自己學習,自由學習,自願學習。」而是學生自主的去學習,做學習的主人。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主體性如何發揮,關鍵在於教師的引導,要把學生引導在課文的重難點處,課堂上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應該兼顧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實際上。
三.簡單的去教語文
我說的簡單的去教語文,不是簡單無物,不是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單一,而是將教學內容精簡濃縮,把教學內容以簡單的方式呈現給學生,簡化教學過程。這個任務就要求教師有扎實的基本功,開闊的視野來保障,所以簡單的去教語文並不是簡簡單單的去「教」。
語文教學的本身就是生活的「重新放映」我們應該讓語文還原本色,與時俱進

❽ 怎樣教好語文

語文課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最重要學科,也是學習其他各門功課的基礎,因此,讓學生學好語文課,具有很大的意義。

對於老師來說,教好語文也是其長期積累經驗,摸索教學方法的結果。我認為,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了解學生

老師在接手一個新班時,都應該仔細了解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看看學生在哪些方面存在薄弱點,可以進行摸底考試,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因材施教。

二、認真備課

老師一定要認真備課,因為只有備好課,才能為下一步的上課做好充分的准備。可以查閱資料,藉助工具書等,深入地鑽研教材。組織好每個教學環節的語言,對教學過程安排有序。

三、上課

要想讓學生對語文課感興趣,喜歡學,老師上好課是個關鍵。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課堂上,老師旁徵博引,妙語連珠,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老師一定還要調動好課堂氣氛,切忌平淡無奇。要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不斷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切忌填鴨式灌輸,學習效果才能明顯。

四、輔導

老師做好語文課的輔導,也是教好語文課必不可少的環節。對學生還沒有掌握好的知識點,及時歸納總結,鞏固訓練,以達到培優補差的目的。

五、要求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平時一定要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要求學生多讀經典詩文,多寫讀書筆記、日記、周記、讀後感等,並做到督促檢查學生。對於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表揚,對於落後的同學,加以鼓勵促進。同時,老師要抽出一些時間,定時在班級內舉行小型的演講比賽、故事會、經典詩文誦讀等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熱愛。

❾ 如何教好語文課

問題實在有點大哦。以下是我自己經常做的幾點:
教語文首先在於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了興趣你不教,學生也會自己去學。
其次,你要尋找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上語文課,盡量叫學生自來來說。教師不要多講。
三是,語文老師要有自己深厚的語文功底,就像教寫作,自己先得會寫文章。
四是,提問要切合文本,和學生一起探討語文的妙處。
五是,教語文不但教學生語文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做人與立人。
六是,多在課堂里請學生閱讀課外文學書,特別是經典美文,和學生一起談談文章,分析文章的好處。

❿ 如何教好語文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後所寫的感受性文字。以下是小編收集的語文教學心得體會,歡迎查看!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一

長期以來,我們堅持寫教案,用教案,煞費苦心,卻主要從教師自身如何完成教學任務以及怎樣傳授知識的角度來考慮,重在解決「怎樣把學生教會」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為目的,所解決的重點問題是「怎樣才能會學」。以我從事語文教學的實踐來看,我感覺「學案導學」教學模式還值得我們去嘗試。「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指的是:學生人人參與的研究性學習模式,相對於傳統的「講授式」而言,它著重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而要如何在我們的課堂上使「學案」更好地發揮其有效、高效性,我們認為我們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認認真真學理論、增強素質更觀念。

本學期開學初,我校就組織全體教師,對「學案教學」進行了幾次專題培訓,使我們在原有認識的基礎上認識得更深更透了,但教學本身就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小組合作、學案導學」更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在我們的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學習、摸索,進一步更新、完善我們的課堂教學。

二、扎扎實實搞教研,切切實實提質量。

本學期我校所有年級、所有科目全面推開了「小組合作,學案教學」,為避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開展集體備課、組內教師互相聽課、評課、取長補短等活動,以促進教師快速成長。但「小組合作,學案教學」的實施過程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教研」這塊沃土,在實施中不斷總結,不斷改進,使「小組合作、學案導學」在我們的課堂上更好地發揮出其有效性、高效性。使教師們成為使用「學案導學」教學的行家能手。

總之,「小組合作,學案導學」的實施過程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工程,我們有決心、有信心,乘著「小組合作、學案導學」這股東風,在努力中前行、在學習中進取!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二

語文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知道課堂教學要注意的關鍵是什麼,現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

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雲。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松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教育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語文課難,要上好一堂語文課更難。經歷備課轉折一關的時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說,要設計好精而簡的導語,設計好嚴而松的課堂環境,還需要語文教師具備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才能將課堂教學落於實處。語文課雖然難,但是也有收獲成果的樂趣。難並快樂著。

新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小學生要「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標准中又說: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要完成這一任務,光靠課內是不行的,必須藉助課外閱讀來完成。

三、尋求課內外閱讀的結合點

要有效地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必須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當作一個整體來考慮。為此,教師需要經常結合閱讀教學,了解學生閱讀動向。

一次,新的語文書發下後,學生新奇,從頭到尾把它讀了一遍。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為什麼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衣袋裡塞滿了蟲子?」我翻開蘇教版語文書第九冊,看到了《塞滿昆蟲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來課外閱讀興趣的根源就在這里。於是,我讓學生尋找科學家研究科學的故事來閱讀,跟學生一起,在網上觀看科學家研究科學錄像和影片。這樣,科學家熱愛科學的精神,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領悟了。

四、形成課外閱讀的氛圍

課外閱讀要講究最佳機會。這一最佳機會,因學生、教師、環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話,教師要根據教學意境來確定課外閱讀的最佳機會。這個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學生閱讀興趣應處於高潮、亢奮的時機。每天早晨,我一到學校,就去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一天,我偶爾聽到兩位學生在爭論誰學的古詩多。一個說:「我會背於謙寫的《石灰吟》!」另一個說:「我會背王冕寫的《墨梅》!」一個又說:「我會背王維寫的《鹿柴》!」另一個又說:「我會背李白寫的《早發白帝城》!我豁然開朗:原來,讀書興趣的源泉就在這里--聽和看。於是,我趕忙從學校的閱覽室里,借來了十多本《古詩集》,發給學生輪流去讀。在幾個禮拜中,全班45位學生,都把十來本《古詩集》看完了。正在此時,我在班級里舉行了一次詩歌朗誦會。結果,同學們爭著朗誦,多的能朗誦三十幾首古詩,還有聲有色。趁此機會,我向全班學生宣布了一個好消息:從現在開始,同學們可以每周一次,去閱覽室借書看。一時間,班上讀書之氣蔚然成風。

五、教給課外閱讀的方法

課外閱讀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會解決「會學」的問題。通過二十幾年的語文教學,我摸索出了幾種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1、編寫提綱法。主要給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綱。2、卡片摘錄法。即在閱讀時,把文章的要點或重點句、段摘錄在卡片上。3、符號代替法。即根據自己的讀書習慣,設計多種符號,在文中圈、點、勾、畫。4、批語注釋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上批註的文字。5、索引法。即用編索引的方法來讀書,記下文章篇名、作者、報刊的名稱期數、頁碼,需要時翻索引。6、剪貼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斷剪下來,貼在剪貼本上。這幾種方法均以學生「動手、動脈、動口」的實際閱讀訓練為主。

總之,開展語文課外閱讀,其意義、作用是非同尋常的。課外閱讀「天地廣闊」這必將是提高語文素質的又一新篇章。

閱讀全文

與我是如何教語文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8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5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9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9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3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5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4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5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2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7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0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3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4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7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9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8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8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7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3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