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語文課堂如何實現信息化創新課堂
1.教育信息化是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趨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的影響」,並制定了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目標。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化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提高國民的信息素養、培養信息化人才,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根本,而教育信息化則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
2. 21世紀的中國,已經進入了教育信息化時代。教育信息化時代的主要特點是,在教育過程中廣泛應用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路通訊為基礎的信息技術,即在教育技術上實現數字化、多媒體化、網路化和智能化;教育信息化的追求目標,是達到一種新的教育形態——信息化教育。這種教育具有教材多媒體化、資源全球化、教學個性化、學習自主化、任務合作化、環境虛擬化、管理自動化等顯著特點。
3.信息化環境下的教育的價值取向和組織形式,更能幫助學生建構信息時代的能力結構。信息化環境下的新型教育的價值取向已從單純的傳遞教科書上所呈現的現有知識向促進人的主動健康發展轉變;其教學的組織形式向彰顯個性發展的新型課堂形式轉化。根據新時期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改革教育內容、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建立起信息時代的能力結構勢在必行。
4.開展教育信息化創新課堂教學方式實踐研究,將有力地推動我校教學質量改革深入發展。以先進的教育技術及豐富的教學設備為基礎,對學校的教育信息化文化氛圍建設、課堂教學內容呈現方式、課堂教學互動方式等方面展開實踐研究,使其有力地推動教育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並促成優質教學策略的形成,最終形成適合我校的教
❷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運用數字化資源
具體而言常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情境型 指教師根據文本的意境,創設一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讓學生想像優美的意境,體驗美好的情感。簡言之,通過導入引導學生進入作品描寫的情境。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創設並引導學生進入教材所描繪的情境,無疑對優化課堂教學起著重要作用。古人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從中受到感染,教師就要善於挖掘課文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披文以入情」,產生心理上的共鳴。在閱讀課的導入中時常是通過營造出一種氣氛,或再現一個場面,從而把課文描繪的意境再現出來,把學生潛在的審美意識和追求美的情趣激發出來,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順利進入到課文學習中去。
1、看圖導入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的每一課都安排了意境優美、色彩鮮艷的情景圖,配有教學掛圖,通過網路資料還可查閱到更多的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它們作為直觀教材,比形象的語言更具有說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學生獲得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為具體,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鮮明地揭示事物之間的關系。教師在導入時充分發揮其作用,以此導入新課,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習的興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2、 藉助媒體導入 隨著人類社會的日益進步,多媒體教學的日趨完善,現代的課堂趨向於「聲情並茂」。在課堂導入時教師根據需要結合聲、色、圖,甚至是影視片段來輔助我們的教學,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可感性,能讓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創設一個讓學生積極思考的氛圍,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達到語言所難以企及的效果。
❸ 如何利用數字化條件來學習語言文字
從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出發,加強課文在讀寫聽說方面的語言練習。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思想性 、文學性和知識性。在教學過程中,讀寫聽說能力的培養也就是語言教學是它的基本任務,思想教育是它的重 要任務,文學教學是它的特有任務,知識教學是它的必要任務。對課文練習來說,必須體現這些方面的任務, 它的基本要求就是進行語言練習,同時在學習語言的基礎上,還要從練習中學習思想、文學和知識。明確了課 文練習的基本要求以及與其他方面要求的關系,整套課本的練習就應當牢牢掌握住這個基本要求,切實加強語 言訓練,著重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這是決定練習質量和效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則。
❹ 如何發揮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如何發揮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作為一名教師,擔負著培養未來人才的重任。面對學生一張張臉龐,就會忍不住思考維系著他們未來的是什麼。我們知道他們比其長輩擁有更多機遇,但是同時,他們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識和面對更激烈的挑戰,要想培養出符合時代需求,具備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下一代,就要更新舊的教育觀念,全面推行素質教育。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計算機為基礎的多媒體教學技術已進入教育領域,正在成為愈來愈有效的教學手段。正因為如此,將英特爾未來教育的理念應用於課堂內的教與學的活動中應該說是水到渠成。基於英特爾未來教育的小學語文教學的研究是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進行整合,以語文學習為載體,把信息技術作為工具和手段滲透到語文教學之中,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功效,培養學生綜合性的學習能力。就此,我想談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個體力求深入地認識某種事物或樂於參與某種活動的一種積極的意識傾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所以,要讓學生自覺自主地學習,首先要喚起他們對學習對象的興趣,吸引他們進入學習的境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本提供的至多隻是一幅彩色的畫面,產生的視覺效果差,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在信息技術參與下的語文教學則不然,它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並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的疑難之處,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
如在學習《秦兵馬俑》一課時,教師展示出《秦兵馬俑》的課件。讓學生盡情地觀賞著眼前各種姿態的兵馬俑,並且讓學生討論回答:「你看到了哪些兵馬俑?」這下,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學生紛紛發言。這樣,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主動地感知理解了語言文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望廬山瀑布》這課時,可以利用課件出示瀑布壯觀的景象。配上豪壯的聲音,此情此景,激發學生思考,產生情感共鳴。而且能使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活潑,活躍了學生思維,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恰到好處的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不僅能夠順利的突破學習的重難點,還可以讓學生內心產生探索的慾望,情緒上受到感染,從而使他們輕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麼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給學生創設了愉悅有趣的情境,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二、,有利於拓展學生視野
小學生生活閱歷少、積累少,而且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教學內容中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現象學生無法看到,使問題很難解決。隨著網路技術的普及,學生接觸語文的渠道進一步拓寬,大量交互性很強、更新很快的語言和語言文化信息使廣大師生應接不暇。網上可共享的信息為語文的教育和師生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圖文並茂、聲像俱全的文化資源。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學生不再受到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通過計算機網路拓展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師生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檢索、閱讀各類書籍,可以從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獲取到更新的信息和資料。如,學習《有趣的發現》,從海島上昆蟲翅膀的有趣特點,引導學生上網收集有關適者生存的實例。學生結合網上的資料和個人感受,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由此而來,學生獲得大量豐富的知識,這樣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豐富了表像,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也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又如在學習《橋》這一課時,由於我們所處的環境因素,大多數學生對此都不太熟悉,所以可以讓學生上網查找有關於祖國一些著名大橋的圖文資料進行閱讀學習。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橋梁的認識,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也增強了學生對祖國美好明天的憧憬,培養和發展了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對其課程進行學習和拓展的探討能力。
三、有利於啟迪學生創新思維
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萎縮,缺乏活力。教出來的學生就好比算盤珠子,撥一撥,動一動,原本聰靈的個性必被扼殺。這樣的學生怎能適應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怎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作為創新教學的嘗試,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教學中摒棄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網路環境下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現代信息技術集音、像、動畫於一體,生動形象,在吸引學生注意與創設教學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優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如教《貓》一課時,教師適時提出了兩個問題:1、小貓的淘氣表現在什麼地方?2、大貓的古怪表現在什麼地方?這兩個問題綜合、集中、覆蓋面大。教師以這兩個問題為憑借,指導學生探究性學習。教師播放介紹貓的影片,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解決問題的軌道上來。看完影片後,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就能容易的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樣既能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快樂,又能使學生從中領悟到有效的學習方法。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歸納總結,使整堂課處於情景交融的狀態,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型」學習變為「主動型」學習。因此,我們應該努力發揮其特長,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閱讀教學,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主動性、實效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早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而運用信息技術,更能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機會和參與行為。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有利於突破教學重難點
學生在學習不同單元時,會遇到不同的重難點。如何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好的掌握重點,化解難點呢?計算機輔助教學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是計算機能進行動態的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這個特點可處理其他教學手段難以處理的問題,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為教師化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要真正做到在課堂教學的「優化」,首要要從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切入,著力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重點難點及信息量的把握。在突出重點和難點的時候,可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製作成幻燈片。根據教學所需,在學生自讀、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並使用幻燈,讓學生溫故而知新,激發探求新知興趣,增強記憶。如在學習英雄董存瑞舍時,我用剪輯的電影資料,再現了董存瑞手托炸葯包捨身炸碉堡的壯烈場面:這一震撼人心、可歌可泣的場面深深打動了每一個學生的心,他們真切體會到董存瑞的英勇豪邁精神,深化了感情,突破了難點,突出了中心。
綜上所述,網路環境這種基於計算機、多媒體、超文本、超媒體技術的「數字化學習環境」,它拓展了教學內容,提供了多種信息呈現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突出了資源共享,實現了人機友好交互,能更好的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對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❺ 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
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
在科技發展日益迅猛的今天,作為教師,教會學生求知是義不容辭的,而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使教師從知識的佔有者和傳授者轉型為學習的合作者和引導者;一位教師是否優秀,已經不是看他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看他能否讓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那麼,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今天就必須會使用現代信息技術,下面我就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實現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進行闡述。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是「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中的一個部分。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包含兩層意思:①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去整合學科課程;②現代信息技術既是整合的手段,也是「整合」好課程的有機要素。整合在它的初始階段,可能與「計算機輔助教學」沒有多大區別,但實質上二者很不相同。二者不是誰輔助誰的關系,而是要逐漸融為一體。一方面,現代信息技術要廣泛進入語文學科;另一方面,語文教學要廣泛採用現代信息技術。這種信息技術不是強加的、附帶的、可有可無的,它是與語文教學緊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語
文教學質量不可或缺的有機要素。也就是說,「整合」是二者雙向互動的過程。
要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機整合,首先必須明確二者整合的目的。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目的是實現語文教學目標。我們不能為整合而整合。整合是手段,實現語文教學目標才是我們的目的。整合,一是要與我們的語文教學融為一體,不要生硬的使用網路技術,使其簡單的混合在一起;二是要達到好的目的,而不僅僅是換一種展示的方式,要真正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既然是手段,應有助於教師形成和發展自己的教學特色和風格,而不是搞成千篇一律的東西,因此在開展課程整合研究與實驗的時候,決不能忽視教師的作用、教師的特色和風格、教師的創造力,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學才有生命力。
那麼怎樣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機整合呢?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首先應是教師的教學理念要與現代教育理論融合。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協作學習搭建了廣闊的學習平台,為此教師必須從傳統的教學理念中走出來,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引導和幫助學生在「平台」上施展才華,動手、動腦,學會思維,學會學習。現代教育理念要求信息化時代的語文教師要把信息技術完美地融合到課程之中---就像「黑板」和「粉筆」二者完全融入到傳統的教學中一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在適當的時候為了教學的需要完美的使用信息技術,這就要求教師熟練掌握常用信息技術的操作。很難想像不能熟練使用黑板和粉筆的語文教師能勝任傳統的語文教學,同樣,很難想像不能熟練操作常用信息技術的語文教師能夠開展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教學。
信息化時代的語文教師應積極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無法想像一個自身的信息素養不過關的教師能夠將信息技術和語文課程進行有效的整合。此外,教師在美術、音樂等方面也應有不俗的修養。 利用網路教學,需要比相對簡單的多媒體教學有更高的技術支持。教師要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還需要掌握必要的網路知識,構建利於學生瀏覽的資料庫。為了增加教學的互動性,方便學生交流,可以創建網上論壇。因此,為了適應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操作能力,把自己首先融進現代信息技術中去。
但是,在語文教學中如果沒有正確的態度和明確的教學目的而濫用信息技術,忽視了教師個體形象,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無益於語文教學,反而有害於語文教學。語文教學中一個詞、一個句子、一個段落、一個篇章怎麼寫,怎麼讀,怎麼領會,都要傾注教師的心血和智慧,要靠教師的引導。現在的一些優質課、觀摩課、示範課,教師甚至從頭到尾不寫一個字,不讀一句書,全部讓計算機代替。這樣的課是不太適合語言文學知識的傳播的,它過分強調了視覺和聽覺的沖擊力,忽視了師生教學活動中的情感交流,這樣的課難以體現語文教學的個性化特徵。要使信息技術與語文文本內容相融合,正如《新課程標准》中所說,語文教學必須遵循「語文學習的規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自然也不應例外。任何游離於語文學習規律之外的信息技術表演,都是不可取的。這就需要教師對文本內容有深刻的理解,融會貫通,根據語文學習的規律,找准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的切入點,將兩者融為一體,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其次,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和能力的基礎出發,使之能夠跟上信息技術教學的要求,才能實現二者融合。因為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唱主角的是學生,學生對計算機的操作能力,對網路知識的了解,決定著教學活動能否順利進展。在目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雖已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倡學生查找資料,但課內外知識有機結合起來的時間還不長。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往往忽視培養獲取、解讀信息的策略和方法方面的能力,忽視培養綜合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導致有些學生無從下手,即使一些學生查到資料後,也不知道哪些對自己有用,哪些對自己沒有用;課堂回答問題時,常見學生拿出自己查到的資料照本宣科地機械回答,卻沒針對資料談自己的理解……這些都在提醒我們:系統全面地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迫在眉睫。在語文教學中怎樣來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呢?我認為要抓住以下幾點:激發興趣,培養學生信息意識;注重訓練,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引導積累,培養學生分析信息的能力;適當示範,培養學生加工和運用信息的能力;及時評價,不斷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總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要有效地藉助日益發達的信息技術,革新傳統的教學與學習觀,改善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改善學習者的學習方式,要切實做到信息技術與教師教學的整合、與學生學習的整合、與語文課程內容的整合、與教學管理的整合。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最後要使教師一備課,就自然想到信息技術這樣一個層次,才能真正達到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終極目標,實現教育信息化。
❻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
1、要根據學習對象的學習特點和語文學科的特點
小學語文教學的對象是小學生,他們處於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階段,圖畫、動畫、聲頻、視頻等教學媒體,生動具體、直觀形象,具有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的功能。通過信息技術,用多種媒體呈現學習材料,可以使學習過程生動活潑,更具吸引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動機。但是,小學階段也是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階段,切不可因為濫用使用信息技術,使學生喪失思維能力的訓練機會。
而閱讀文本,傾聽對話,感悟思想,體會情感,揣摩表達,積累語言,表達運用,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一切教學手段都是服從於此的。因此,在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兩者關系中,小學語文教學是主體,信息技術是為優化教學服務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學運用信息技術,通過多媒體調動學生的感官多方面參與語文學習活動,提高學習語言的興趣,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語言訓練上來。
2、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精心設計教學媒體
運用信息技術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實施教學過程最優化為目的的,因此必須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教學媒體和信息技術手段,採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切忌盲目性。沒有哪一種教學手段是萬能的,只有真正能夠促進學生學習,利於教學過程最優化的手段,才是有效的。信息技術手段也不例外。
信息化教學,要求教師在熟練掌握信息技術手段的同時,變革自己的教學設計行為。備課時,教師要系統考慮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資源和教學條件等多種因素之間的關系,從知識點、學習水平、媒體內容與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等方面,進行信息技術的應用分析,設計教學媒體。將教學媒體設計作為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之一,成為教學方案的要目。
3、要注意多種媒體使用的綜合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盡可能把音與像、動與靜、圖與文有機地結合起來,提供多種感知材料,以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知、理解與運用能力。信息技術只是多種媒體的一部分,語文教學中,黑板、粉筆、實物、紙質的掛圖和圖片等傳統媒體,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術媒體應與傳統媒體有機結合,整合使用,以充分發揮媒體促進教學的作用。
4、高度重視語文學科的教學資源建設
沒有豐富的高質量的教學資源,就談不上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現和自主探索,教師主宰課堂,學生被動接收知識的狀態就難以改變,創新人才的培養也就落空。重視教學資源的建設,並非要求所有教師都去開發多媒體素材或課件,而是要求廣大教師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網際網路上的已有資源。在確實找不到與學習主題相關的資源的情況下,才有必要由教師自己去進行開發。
5、努力提高教師、學生的信息素養
小學語文的信息化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學和學習效益的提高,它對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學觀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同時,它也對教師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的探索,才能盡快適應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需要,同時,教師還要正確處理信息技術網路教學與其它教學手段的關系,只有各種教學手段並存,各自發揮特長,優勢互補,才能取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此外,語文教師還應積極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
對學生而言,信息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已不能再像傳統教學那樣,只是把知識從教師頭腦中傳送到自己的筆記本上。由信息的單一化到多元化,由被動接受到自由選擇、自主探索,部分學生極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課堂處於失控狀態,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容易導致學生水平的兩極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學對學生的學習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學習自覺性、更強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強的自我學習能力。
總之,小學語文的信息化教學改變了以往單一的書本文字型教材形式,多媒體技術成為促進語文教學發展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給語文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色彩,為優化語文課堂、激發學生興趣、發揮學生潛能提供了可能和捷徑。
❼ 如何用大數據指導語文教學
語文教學中引入大數據概念,給教師提供更多教法選擇,也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體驗的機會,大數據促進教學數字化建設,教師教學理念得到更新,教學手段更為合理,輔助工具更為先進,其教學成效自然值得期待。
大數據走進語文課堂,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信息支持,豐富學法體系,促生學習動力。
作為語文教師,需要有教學創新的自覺意識,對教學方法和學生學法體系展開全面升級操作。
❽ 如何語文教學中實施數字化教學
數字環境是人與空間的新界面,它集合文字、圖像、影像、聲音、燈光、交互行為等,形成一個可控制的環境空間,為環境中的人帶來特定的感受,能夠有效地傳遞與收集信息.
數字化教學是指教師和學習者在數字化的教學環境中 ,遵循現代教育理論和規律 ,運用數字化的教學資源,以數字化教學模式進行培養適應新世紀需要的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教學活動.[1]
簡單的說,數字化教學就是利用多媒體教室、電腦等現代化多媒體載體進行的教學.數字化校園是以數字化信息和網路為基礎,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上建立起來的對教學、科研、管理、技術服務、生活服務等校園信息的收集、處理、整合、存儲、傳輸和應用,使數字資源得到充分優化利用的一種虛擬教育環境.通過實現從環境(包括設備,教室等)、資源(如圖書、講義、課件等)到應用(包括教、學、管理、服務、辦公等)的全部數字化,在傳統校園基礎上構建一個數字空間,以拓展現實校園的時間和空間維度,提升傳統校園的運行效率,擴展傳統校園的業務功能,最終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從而達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