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推廣普通話活動周中應開展哪些語文活動請列舉三項。
推廣普通話活動周中應開展哪些語文活動?請列舉三項?清末已出現「普通話」一詞,清廷1909年規定北京官話為「國語」,民國時期多次制定國語讀音,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規定國家通用語言為普通話。國語的前身是明清官話,更早之前則稱為雅言。
1909年清政府將北京官話命名為國語;民國時多次制定標准,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套國家認可的國音注音字母,1923年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基於現代中國北方官話的白話文語法和北京話語音制定語音,1932年經國民政府教育部頒布《國音常用字匯》後,確定國語標准。
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為普通話標准音的主要採集地,制定標准後於1955年向全國推廣。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立了普通話和規范漢字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1)三大語文活動是指什麼擴展閱讀:
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
歷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時間主題宣傳口號:
1、第一屆全國推普周主題:無。時間:1998年9月13日-19日。
2、第二屆全國推普周主題:「推廣普通話,迎接新世紀」。時間:1999年9月12日-18日。
3、第三屆全國推普周主題:「推廣普通話,邁向新世紀」。時間:2000年9月10日-16日。
4、第四屆全國推普周主題:「宣傳貫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大力推廣普通話,促進語言文字規范化」。時間:2001年9月9日-15日。
5、第五屆全國推普周主題:「宣傳貫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大力推廣普通話,促進語言文字規范化,迎接黨的十六大召開」。時間:2002年9月15日-21日。
6、第六屆全國推普周主題:「大力推廣普通話,齊心協力奔小康」。時間:2003年9月14日-20日。
7、第七屆全國推普周主題:「普通話——情感的紐帶,溝通的橋梁」。時間:2004年9月12日-18日。
8、第八屆全國推普周主題:「實現順暢交流,構建和諧社會」。時間:2005年9月11日-17日。
9、第九屆全國推普周主題:「普通話——五十年推廣,新世紀普及」。時間:2006年9月10日-16日。
10、第十屆全國推普周主題:「構建和諧語言生活,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時間:2007年9月9日-15日。
11、第十一屆全國推普周主題:「構建和諧語言生活,營造共有精神家園」。時間:2008年9月14日-20日。
12、第十二屆全國推普周主題:「熱愛祖國語言文字,構建和諧語言生活」。時間:2009年9月13日-19日。
13、第十三屆全國推普周主題:「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時間:2010年9月12日-18日。
14、第十四屆全國推普周主題:「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時間:2011年9月11日-17日。
15、第十五屆全國推普周主題:「大力推廣和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時間:2012年9月14日-20日。
16、第十六屆全國推普周主題:「推廣普通話,方便你我他」。時間:2013年9月11日-17日。
17、第十七屆全國推普周主題:「說好普通話,圓夢你我他」。時間:2014年9月15日-21日。
18、第十八屆全國推普周主題:「說好普通話,提高國家軟實力」。
㈡ 開放式語文活動課有哪些基本類型的
1、班級活動:班級活動是指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活動,全班同學共同參加,是目前普遍實施的組織形式,主要完成必修的語文活動課程。這種組織形式,適於同一位教師身兼學科課和活動課兩職,有利於學科和活動有機結合,相互配合;有利於教師針對學生實際狀況,培養學生全面的素質。
2、小組活動:小組活動形式是指在統一的活動時間內,以學生的興趣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是小學語文活動課的主要組織形式,適用於主要完成選修的語文活動課程內容。有綜合性的語文興趣活動小組,也有專門學習某些內容的小組,如文學社團、業余電台、小主持人、小記者團、視聽欣賞等。學生參加活動小組可打破班級、年級的界限,建立在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自願結合的基礎上,有專門的輔導教師,固定的活動時間和空間。
(2)三大語文活動是指什麼擴展閱讀:
常見的語文文藝活動主要有語文文藝會和語文故事會,文藝會演出用有關語文知識編排的文藝節目,如語文故事、語文童話劇、語文燈謎、語文相聲等。
例如,將童話故事改編成課本劇讓學生表演,將約定俗成的成語讓學生演繹成情節生動的故事,結合一年一度的「桂花節」,讓學生扮演各種角色,舉行桂花節新聞發布會,或讓學生自編自演小品。語文故事主要介紹國內外文學家的故事、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等。
㈢ 你認為在活動中應開展哪些語文活動請列舉三項。
推廣普通話活動周中應開展哪些語文活動
;
演講比賽。
詩文背誦。
錯別字糾正。朗誦比賽,語文常識問答,出一期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手抄報~
㈣ 語文活動有哪些
搜集成語、諺語、名言等;生活文字小醫生;觀察自熱、生活、社會等;故事會;口語交際;朗誦比賽;古詩文誦讀比賽;生活化作文等.
㈤ 語文學科活動有哪些內容
1、結合口語交際開展活動
在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們首先應該認識到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應最大限度的結合教材,不應脫離語文教學的需要。自小學語文教材改版以後,在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都設計了一個口語交際的內容,其實口語交際本身就是一種語文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通過口語交際這一形式將自已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與人進行交流。然而這一活動要如何組織呢?我在教學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結合教材創設口語交際的「模擬情境」,如結合生活學習的校園,讓學生做一回小導游來介紹我們的學校,學習了故事性強的文章,舉辦「小小故事會」等等。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興趣盎然,表現自我的慾望空前強烈,效果十分顯著;二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積累素材,如讓學生充分融入大自然的懷抱,去觀察景物的變化,感受季節的變換。觀察生活中一些人物的外貌及行為舉止等,從觀察中獲取口語交際的材料,同時,觀察能力得於全面提高。
2、結合課內外閱讀開展活動
進行廣泛的閱讀不光可以增長我們的知識,還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多閱讀,以閱讀來增加知識的儲量。其實閱讀本身也是一種實踐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博覽眾書,在看的過程中撰寫讀書筆記,摘錄好詞佳句,感悟哲理真言。通過課內外的閱讀,學生們不光拓寬了自己的視野,增加了自己的知識儲量,而且為語文實踐提供了素材。如教師在上《鳥的天堂》一課時,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上網搜索,查到了有關於大樹的文字圖片資料,使學生對「鳥的天堂」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在講讀感悟時學生滔滔不絕地講出自己的見解,課後又讓學生了解大樹的現狀,對課文拓展延伸,增強了學生環保意識。
3、將實踐活動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相結合
今天的小學生對於教師圍繞一本語文書要求讀寫背誦一個星期的作法已深感厭惡,他們渴望的是豐富多彩的課堂,趣味十足的課外活動。那麼我們如何將課堂所要教學的知識與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聯系起來呢?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打破語文教學僅限於書本、僅限於課堂的老的格局,充分挖掘校內外資源,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來創設語文實踐的空間,如舉行古詩文誦讀賽、書畫比賽、故事大王比賽、讀書交流會等。
4、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活動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過去我們過分的強調考試和分數,只讓學生在課堂里讀書,做練習,割斷了學校與生活間的聯系,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應該打破老的教學模式,溝通學校、家庭、社會三者間的教育信息,從而建立相對寬松的實踐空間。綜合實踐活動雖然不同於日常生活,但又不能與日常生活完全割裂開來,我們應該充分挖掘身邊的資源。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走出校門,走向社會,組織參觀、調查活動,學習寫調查報告,如根據鴉灘鎮公路嚴重破損這一情況,組織學生調查了解造成這一情況的具體原因,並指導學生寫好倡議書,根據開學初學生將自已的壓歲錢亂花這一情況,組織學生進行了有關零用錢使用情況的調查等等。
㈥ 語文活動
語文實踐活動就是運用語文知識的活動,比如搞個成語競賽、古詩詞背誦比賽、歷史名人總結、上街找商鋪錯別字、專題人物探究、對對聯等等吧,都算語文實踐活動。然後把活動過程記下來就是作文了
㈦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有哪些
綜合實踐活動體現了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和自我發展的主體,重視學生的個體生活和社會生活需要。學生的主體性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活動和交往是學生成為個體生活主體和社會生活主體的必經途徑。基礎教育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必須重視實踐活動和交往活動的發展價值。密切學生與生活、與社會的聯系,滿足學生多方面的發展需要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出發點,因而其根本的課程價值在於促進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並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綜合實踐活動通過綜合性的實踐學習,改變學生單一的知識接受性的學習活動方式或生活方式,強調學生通過研究與實踐,構建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逐步掌握科學方法。
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1.對培養聽說能力益處多多。好多語文教師不願意搞語文實踐活動,認為既麻煩又浪費時間,殊不知語文實踐活動不但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於所學知識的鞏固和利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聽說能力是語文教學不可忽視的一方面。傳統的教學方法把「聽」只局限於聽講,「說」只局限於回答問題,有人甚至認為聽說能力無需專門訓練,如此這般,學生聽說能力極差,好多學生不敢上講台說話,儀態不大方,口齒不清,語無倫次,所以說搞語文實踐活動不但能迅速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例如,「辯論會」上學生一方面要有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另一方面要聽清對方發言者的觀點是什麼,根據的事實和道理是什麼,從而發現對方觀點的片面、論據的不足。只有這樣在論辯時才能抓住要害,使自己發言有較強說服力。這樣看來「做會議記錄」「演講」等實踐活動都能培養學生聽說能力,使學生聽能抓住要點,說能達到簡明、連貫、得體的要求。
2.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聽說靠口頭語言,讀寫憑借有形文字,聽說能力提高了,寫作能力自然會提高,語文活動加大了習作練習,使作文不在局限於固定時間,而是能達到學生都願意寫、有話可寫,寫作能力會無形中提高。另外,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積累了很多直接的、間接的語言材料,寫文章時語言豐富,表情達意時揮灑自如,有效的解決了學生作文中沒有生命、缺乏生機的問題。也解決了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不知寫什麼」的問題。在實踐活動中,只要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善於挖掘,耳聞目睹,瑣屑小事,俯拾即是,皆可作為寫作的素材。再有,會寫常用的應用文是過去語文教學的要求,如果單憑教師講各種應用文的格式和要求,學生不親自實踐,考試時就會漏洞百出,教師如果能抓住時機,為學生創設實踐背景,讓學生寫申請、寫啟事、寫倡議書等各種應用文,學生無需死記硬背便可順利掌握各種應用文的寫作。實踐證明,語文實踐活動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捷徑。例如在「雲南大旱調查」的實踐活動中,學生組織材料,寫作關於節約用水的倡議書,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3.可以培養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在進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難免要與人交流,包括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和與活動過程中的相關人員的交流,難免要面對紛繁而龐雜的社會。這樣,參與活動的學生勢必會想方設法的處理好各種關系。而在處理各種關系的過程中,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也就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另外,新課程中的《口語交際》,也是我們培養學生語言實踐的良好契機。《口語交際》除了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為了讓學生能在課堂中更好地交流,我們首先應該注重課前的實踐。如《誇誇咱家鄉》,課前學生們就向長輩們了解了一些家鄉的情況,去一些地方看看,感受一下家鄉的美。這樣在課堂中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另外,課堂中我們還要注重創設情境,讓學生們用導游的身份和大家交流,有介紹,有咨詢,有解答,有稱贊。這樣的課堂是和諧的,學生們是投入的,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了很好的言語實踐,學生們的口頭表達能力社會交際能力也就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4.提高了查找、處理信息的能力。課標中明確指出:「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在確立探究主題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協助學生分工合作,上網查找相關資料並加以整理、分析、歸納、分類等方法整合多方信息。在合作解決問題、總結匯報的過程中體驗合作成功的喜悅,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技能的目的。為完成一個課題,同學們一起去搜集、查找各類相關資料,然後對這些資料進行梳理、整合,應用於自己的課堂需要。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對於各項信息的查找、處理能力逐漸有所提高。例如在「塑料袋的『大革命」的實踐活動中,學生們要一起合作查閱資料找到「塑料袋的歷史;塑料袋的成分;塑料袋的特點及危害(包括對人體的危害和對環境的危害)」等幾個問題的答案,而在找答案的過程中,他們查找、處理信息的能力也就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可以增長知識、開闊視野
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涉及的知識廣,方面寬,因而對於學生綜合知識的全面理解提供了很好的契機。往往一個課題,孩子們能夠將它輻射到更寬廣的領域,在這些領域中,孩子們無疑能獲得更多的知識。在這過程中,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啟迪了他們的智慧,有助於開闊視野,陶冶情操;使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獲取更多的知識,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事加強了學生的認知能力,改善知識的結構,激發了探求事物奧秘的興趣,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整體提高。如今的考試題目往往是開放性的,如科學的考試亦不再僅僅拘限於課本,答案也不總是唯一性,有時它考查的就是學生在生活中獲取的知識,而綜合實踐活動課能將學生很好地引入生活這部網路全書中。通過組織學生開展讀書、研討、演講、創作等實踐活動,引導他們探索人生的真諦,陶冶高尚的情操,發展個性特長。例如,通過「說古論今話對聯」主題活動使學生認識和了解我國獨特而寶貴的文學遺產之一——對聯。通過「趣說歇後語」主題活動感受歇後語的詼諧,享受它所帶來的樂趣等等。在活動中,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能力自然而然得以豐富和拓展。
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能夠提高素質,陶冶情操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學科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一種新形式,是新課改的一個亮點。強調語文的綜合性學習,實際上是引導學生「跳出語文學語文」,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提高人文修養,在交往中提高語文實踐能力,在生活中激活學習語文的情感,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例如,誦讀古詩的綜合實踐活動是提高了學生文學素養,陶冶情操的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再如,《春節對聯調查》的綜合實踐活動,也對提高學生文學素養,陶冶情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總之,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改變了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灌輸為基本特徵的傳統教學模式,它重在學科內外的聯系,重在學習過程,較好地整合了知識與能力.尤其有利於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互助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等,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而全面的基礎,塑造完善的人格個性。
㈧ 語文活動是什麼
在現在的課堂上,不能只有知識的授受,還要關心孩子是怎樣學會的,在學的過程中有什麼樣的體驗。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小組討論活動的開展並非每次都能達到預期的目標,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實際問題。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體會,談談這些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和解決的策略。
一、小組討論活動中的問題及產生原因
1、冷場
有時小組討論開始時,常常有小組成員面面相覷,不知該說什麼或怎麼說,造成「冷場」。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很多,既有教師方面的,也有學生方面的。
(1)教師方面 教師往往在沒有語言輸入的情況下就讓學生進行一些多數情況下不太真實的活動,學生感到茫然,不知如何開口;在大班教學的現狀下,學生大面積地得到語言實踐的機會很少,教師多以抽查性的發言為主;等等。
(2)學生方面 學生習慣於「認真聽講」,參與課堂活動的意識淡薄;有畏懼心理,怕出錯被別人恥笑和丟面子;另外,有的同學雖然想表達,但由於基礎不好或詞彙句型不熟悉,不能將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只好保持沉默。
2、小組成員在討論中表現不一,個別學生佔主動
小組活動是各成員共同承擔責任,積極思考,主動探究、搜索和處理信息,利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同伴一起完成任務和分享討論成果。但實際情況往往是小組中一、兩個同學成為主角,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其他同學只是被動地聽。長此以往,會挫傷部分同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甚至對學英語會產生厭煩情緒。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成績較好且外向、善於表達自己的同學有很強的表現欲,他們想在其他同學面前表現一下自己,以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同時,他們對活動的話題有較好的了解,所以能夠有出色的表現。而其他同學或許有自卑心理,覺得不如別人說得好,乾脆只當聽眾,即使自己有問題也不願提出,不願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發言者沒有聽眾,影響了活動效果。
3、小組成員有時只是在「說話」而非「討論」
由於目前多是大班教學, 班級人數多,分的小組也多,教師有時無法監控到每個小組討論的情況,也無法參與每個小組的討論。有些同學就趁機談一些與討論話題無關的話題,造成每個小組都在積極的討論、氣氛活躍的假象。
4、小組活動的效果不同
由於小組成員的程度不同,對活動的目的理解不同,對討論的態度不同,採用的方法、策略不同,等等,討論的結果大不相同。
5、討論活動有時虎頭蛇尾、不了了之
造成這樣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由於有些活動的內容不夠真實,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距離,活動者無話可說,手頭也沒有相關的信息資源可以利用,盡管有很高的積極性,也只好作罷。
(2)由於小組討論需要一定的時間,而每節課時間有限,教師為了完成本節課的任務,也只好在學生開始討論後不久就讓他們停止了,使學生想表達的觀點無法完全表達,甚至連小組匯報討論結果的時間都沒有,教師作簡要地總結歸納後草草結束任務,使得小組討論的效果大打折扣,小組活動流於形式。
(3)小組活動准備不充分,學生沒做充分的准備,或教師對小組的指導和協調不夠。
二、解決辦法
從以上小組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師在活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的職責包括活動前的准備、活動過程中的指導和監控、活動後的評價等。因此課堂活動要搞得好,教師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課前准備要充分
教師在設計活動時,首先要弄清活動的主題,即是操作某一語言現象,還是要解決某種交際問題,還是就某一問題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並形成共識,得出結論等。活動還要考慮這一活動對於學生的適應性,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會出現哪些問題?活動的方式及活動所需的時間,以便控制活動過程。
2、學生課前預習,收集相關資料
教師應根據要討論的主題,要求學生收集和准備相關的資料,使學生的語言輸出有一定的基礎,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積極提供信息,介紹資料,對觀點、信息或解釋或分析論證,小組組長管理、控制活動過程,使成員密切配合,保證活動卓有成效。
3、教師在學生活動中進行適當的指導和調控
教師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中,要調控活動的方向和進程,並參與到一些小組中去,適時「點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活動,尤其是要關注「沉默」和「冷場」的小組,給他們以鼓勵,使他們活躍起來;另外,教師還要注意學生語言的正確性、流利性;討論的時間控制等。
4、對小組活動中學生的表現進行及時和合理的評價
在小組匯報的過程中,對各小組進行對比,對有進步和表現突出的同學要不吝惜表揚,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和樹立自信心;還可以彌補教學中只注重書面考試的終結性評價而忽視了教學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之不足,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情感態度、創造性精神、實踐能力等都得到評價。這樣,學生會很重視平時上課的表現,以積極的心態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發展能力。
㈨ 三大語文運動他們之間有什麼關系
一、什麼是清末民初的三大語文運動?它們之間有什麼關聯?
1、切音字運動是提倡文字改革、創制拼音字母的運動;
2、國語運動是統一語言,推廣漢民族共同語口語的運動,它是從切音字運動,即漢語拼音運動中引發出來的;
3、白話文運動是提倡用能夠表達公共口語的白話文取代文言文作為正式的書面語言的運動,它是在國語運動之後發生的。
這三個語文運動是密切相關,相輔而行的,其紅線就是當時的教育救國。
二、民族共同語標准音的確立經歷了什麼樣的曲折道路?
1892年盧戇(2hudng)章的《一目瞭然初階》(用拉丁文字切廈門音),被稱為「從事切音運動第一人」。
1900年王照的《官話合聲字母》拼寫「京音官話」,字母形式採用漢字的偏旁。
1911年清政府學部規定拼切漢字宇音的「音標」,由此達到統一語言的目標。
191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改「切音」為「注音」,以「國語」取代「官話」,並審定國音以「京音為主,兼顧南北」,「記音字母」(「注音符號」)為古體篆文。
1918年國語注音字母正式公布。(老國音)
1920年「京國之爭」,1924年決定以北京音為標准音。(新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