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味是什麼

語文味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4-27 11:01:04

① 如何教好小學語文

② 語文味是什麼

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多了自然有一股子書卷氣,包括談吐風度,這是語文味在生活中的體現

③ 什麼是真正的語文味

什麼是真正的「語文味」——評郭初陽執教的《鳥的天堂》朱小平看了郭初陽老師執教的《鳥的天堂》課堂實錄,聽到了很多對這堂課的褒揚之聲,我越來越迷惑,這樣的課真的是好課嗎?我有幾個問題提出來供大家一起探討。一、 什麼叫「語文味」?這堂課的「語文味」體現在哪裡?關於什麼叫「語文味」,你去搜索一下,可以找到一大堆答案,而且是越說越復雜,越說越糊塗。要我說,凡是跟語言學習有關的教學就是課堂的「語文味」。就這么簡單。這也是我們語文教學工具性的體現。那麼這堂課的「語文味」體現在哪裡呢?郭老師認為到了小學高段字詞已經不需要教了,我們暫且不論這種觀點是否正確(從我的實際教學經驗來看,學生不但需要,而且是非常需要),我們看郭老師是通過哪些環節來突顯「語文味」的呢?一處是場面描寫的格式練習。可以說這個環節佔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那麼他讓學生學習的格式是怎樣的呢?很快地這 變得很熱鬧了。到處都是 聲,到處都是 影。 的, 的, 的, 的,有的 ,有的 ,有的 。 這就是郭老師讓學生記住的「籃子」。「在這個籃子裡面,你可以裝進去任何東西,記住這樣的格式有助於寫作。」(郭初陽語)。郭老師還特別強調了這個「籃子」有兩個「到處」,四個「的」,三個「有的」。起初填的是名詞,然後是形容詞,最後填的是動詞。還有一個場面練習,就是「從一到多,再歸於一」的格式。郭老師費了好大的勁才讓學生通過觀察課件總結出這個「寫作知識」。郭老師還說:「描寫場面有一些固定的格式可以套用,換一些關鍵的詞語就可以了;不但要看,而且要用了耳朵聽;然後從一到多,再從多到一——這是我們從巴金文章里所學習的內容。」看了這樣的片斷,我感到悲哀,甚至憤怒。我們就是這樣教作文的嗎?是的,作文有時是需要一些模仿,但這還是模仿嗎?這是抄襲!這樣的訓練是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扼殺!也讓學生的作文徹底淪為形式的奴隸!這樣的語文知識是絕對的偽知識!這篇文章的場面描寫確實很精彩。我們要引導學生了解,場面描寫可以採用從概括到具體,從點到面,或從面到點等方法,而不是給學生一個「籃子」,「只要換一些關鍵的詞語就可以了」!那樣的話,我們的作文就是從一個模子里出來,可以批量生產了。我們是不是也在批量生產出同一個模子里出來的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呢?我們再來看看本堂課另一個突顯「語文味」的環節。就是最後一個環節:詞語辨析。郭老師羅列了課文與原文不同的四組詞讓學生辨析:「卧——斜躺」「時期——時節」「展示——展覽」「照耀——閃耀」最後一組詞「照耀」與「閃耀」郭老師沒有讓學生上台辨析,也沒有交待,可能由於時間關系臨時去掉了吧。那麼另外三組郭老師是怎麼引導的呢?第一組,「卧」與「斜躺」辨析。郭老師的結論是我們沒有見到巴金見到的畫面,所以我們無法判斷這個「斜」要不要加上去。這不是廢話嗎?如果巴金聽到這個話,一定會跳起來說,就是嘛,你們沒有見到,幹嘛瞎改我的文章!我見到的樹枝明明是「斜躺」,你們非要說是「卧」,你們居心何在啊。其實,我們完全可以這樣引導:巴金為什麼用「斜躺」,而不用「卧」呢?按常理,樹枝大都是向上長的,而榕樹的椏枝卻不是這樣,而是根生枝,枝又生根,盤根錯節,這使整棵樹看上去不像有的樹那樣直立著,但它畢竟還是有主幹的,所以也不可能整個橫卧著,平躺著,所以是「斜躺」最確切。第二組「時期」與「時節」的辯析。郭老師也沒有讓學生明確兩者之間的區別。其實「時期」與「時節」不只是表示的時間有長短,時期表示一段時間(多指具有某種特徵的),如抗日戰爭期間;而時節是節令,季節,是與大自然的氣候有關的。再來看原文中的句子是「現在正是枝葉繁茂的時節。」我想應該是指夏天吧。也不知是哪個自作聰明的傢伙,硬要做巴金的師傅,還請巴金老先生多多包涵哪!第三組「展示」與「展覽」辯析。郭老師乾脆沒有評論一個字。不知是時間的原因呢,還是本來預設就如此?也許郭老師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只是想了解學生對課文和原文的情感態度,完成問卷表,更喜歡哪一個?至於理由,如果沒有老師的引領,學生真的能寫出有價值的答案嗎?當然,也許真的有孩子可以做編者的老師也說不定呢!因為編者的水平實在不怎麼樣。但沒有當堂反饋還是有點遺憾。這個環節最大的失誤,就是沒有聯系具體的語境來品味詞語, 讓學生抽象地空洞地就詞論詞;其次是教師沒有作出有效的引領。唯一值得肯定的是這個環節的設計有利於培養學生敢於質疑教材,質疑權威的精神。總的來說,這個本該充滿「語文味」的環節索然無味。二、 課堂的「人文性」有沒有體現,怎樣體現?「人文性」內涵很豐富,也不是今天要討論的主題,但如果我說領悟一篇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是課堂人文性的體現,大家應該不會反對。郭老師是以語言的學習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的,而人文性的滲透是課堂的輔線,暗線。課堂唯一一處讓學生有情感體驗的環節就是聽完錄音後讓學生填空:一( ) 學生的答案有「一棵大樹,一片樹林,一座迷宮,一次停泊,一點留戀,一個小島」等。我覺得這些答案都停留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的層面上,沒有達到情感體驗的層面。而郭老師抓住其中的「一次停泊」大做文章,還拿出了巴金寫《鳥的天堂》之前十年寫的一首詩《黑夜行舟》,以此來說明巴金文中的船是有特殊含義的。「在人生的航行中,偶爾把你的船停下來,休息一下,也許你就會發現一個天堂,獲得心靈的寧靜。」讀這篇文章我還第一次聽到有人讀出這種味道,我很懷疑,這真是孩子能品味到的嗎?再說,巴金在詩中曾賦於船特殊的含義,並不說明他的每篇文章中的船都有這個含義吧。這樣的拓展,真的有意義嗎?最多隻能說它是作品的延伸義。而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思想學生理解了嗎?如果我的理解沒有錯的話,作者描繪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只是巴金不喜歡說教,「農民不許人捉它們。」這句話顯得那麼平常,那麼樸素,難怪師生都把它忽略了。而老師由於忙著教大家場面描寫的格式,那小鳥們的從聲音到肢體都在表達的幸福感也被忽視了,那「鳥的天堂」的真正含義也失落了。三、 整堂課的板塊設計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嗎?閱讀的規律是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而郭老師的設計卻是反其道而行之,從部分到整體再到部分。沒等學生了解全文內容,郭老師就讓大家找一句跟鳥有關的句子來朗讀,如願以償抓出這個語段進行了場面描寫的練習。然後再讓學生聽錄音回答「鳥的天堂是什麼?」用一( )填空。其實這才是學生的初讀感受。怪不得很多學生立刻就舉手了,把「郭老師都嚇壞了」(郭初陽語)。因為這個問題並不難。而郭老師卻想當然地認為「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這個問題真的有討論的價值嗎? 這個環節之後,郭老師又非常突兀讓學生辨析詞語。說它突兀,是因為這些詞不是學生的主動發現,而是教師直接呈現。這樣的學習過程如何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當學生永遠不知道老師下一步會讓他們干什麼,離開了老師,他怎麼學習?歸根到底,我們教師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而不是讓學生把老師當拐杖。我認為學習的過程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也是「語文味」的體現;學習的過程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是「人文味」的體現。

④ 請問什麼是語文味

■張秀紅 近段時間,不少語文教研工作者都在呼喚「讓語文更語文」「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來」。那麼,?在不少教師的意識里,這個問題,似乎知道,又說不清楚。福建師范大學潘新知教授在《語文回望與沉思》中提到張志公先生文章里講的一個小故事:在一所小學里,一年級。課文描寫下雨前的情景,有一句說:「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老師叫孩子復述課文。有個孩子講到這里時說:「烏雲黑沉沉地要掉下來了。」老師說:「雲彩能掉下來嗎?」孩子回答說:「不能。」「書上是怎麼說的?」「書上說壓下來。」「體會一下壓是什麼樣的感覺?」孩子們有所領悟,紛紛舉手,要求發言,思維很活躍。潘先生接著說:你能想像當初我讀到這里的感覺嗎?那個天真的孩子復述課文,不是照原樣說一遍,而將原作心靈化、生命化之後再「表現」出來:「烏雲黑沉沉地要掉下來了。」「壓下來」表現的是一種沉重感、可怕感,而「要掉下來」表達的是一種搖搖欲墜的動感。這是那麼珍貴的孩子的獨特體驗和本真表達,這才是「文學化的復述」,比原作「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的成人話語,不知詩意了多少倍!這里,潘先生以他精深敏銳的語言辨析力和鑒賞力以及專業精神,讓我們體會到課堂中無處不在的語文味、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語文味。當然,語文味不僅是語言詞句的感受、品味和欣賞。一位老師教李清照的《如夢令》。她先是跟孩子們從本單元學過的古典小說聊到詩詞,聊到詞與詩的區別(長短句、詞牌名),再由五年級已學過的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引出《如夢令》。接著,讓學生自讀全詞,要求讀通。在指讀時,她又巧妙地讓學生指出多音字「興」的不同讀音,並讓學生藉助工具書,自己讀懂詞的意思,將詞讀「胖」。在交流匯報中,孩子們或用猜詞法或用聯繫上下文法對「沉醉」「興盡」「誤入」作出自己的理解,充分感受了全詞的大意。這時,她要求學生將詞讀「瘦」,即用詞中的一個「詞」或一個「字」來概括。聰明的孩子們很快鎖定了「沉醉」和「醉」,老師適時在黑板上寫了一個「醉」字,接著問:「醉」體現在什麼地方?學生有的答「不知歸路」,有的答「誤入藕花深處」,也有的答「興盡晚回舟」。老師接著問:詞人的「醉」僅僅是酒醉嗎?學生略加思索後爭著說:不是,詞人還陶醉在美景中。老師在「酒」字下書「景」字,然後追問:是什麼美景讓作者醉了?於是,引出了溪亭日暮——涼亭、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下;引出了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引出了藕花深處——碧葉、紅花、花香、魚影;引出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引出了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引出了學生對詞句聲情並茂的朗讀。在理解「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時,她讓學生閉目傾聽老師的朗讀,問學生彷彿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富於想像的孩子們,紛紛說自己聽到了清脆的鳥鳴聲、嘩嘩的流水聲、少女清脆的歡笑聲和開心的嬉鬧聲,看到了鷗鷺紛飛、小舟並進、蓮葉開合的熱鬧景象。於是,又引出了「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興奮、豪邁、激情四溢的朗讀。孩子們完全沉浸在歡樂、幸福、雋永的詞的意境中,像喝茶,像聽音樂。朗讀、想像、引導讓孩子們浸潤在語言所描述的情景之中,領略詩意的美感,達到自由境界。這就是語文味吧。語文是什麼?語文課程標准中說:「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是交際工具,所以我們要讓學生品味學習語文運用的妙處;語文是文化載體,所以我們要讓學生浸潤於語文所描述的美好情景中。這就是語文的學科特性,也就是語文味。特級教師王崧舟說:語文味就是守住語文本體的一畝三分地。語文的本體是什麼?顯然不是語言文字所承載的內容,即「寫的什麼」,而是用什麼樣的語言形式來承載這些內容,即「怎麼寫的」。語文要學的就是「這個」。王崧舟說:語文味表現在「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圈點批註、摘抄書作」的「寫味」、「品詞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隨著對語文學科特性認識的深入和准確把握,每個教師或許都有自己獨到、深刻的體會和認識。(轉自《課改導刊》 作者單位:孟州市教研培訓中心)

⑤ 什麼是語文味,語文味在課堂中的體現

語文課堂有味還是無味,備課是最為關鍵的一環。對於老師而言,備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要備出不失語文特色,且能增添新鮮感的語文課,更是難上中難。因此,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要使我們的語文課堂緊扣語文及語文的原味展開,首先就應當下力氣搞好自己的備課。但是,並不是只要我們下足力氣備課了,我們的語文的特色就會在語文課堂上自覺涌現。

閱讀全文

與語文味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4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68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5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