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語文怎麼教主要教些什麼
小學語文是個基礎。我覺得在教學中分階段: 第一階段:一二年級,主要是識字教學 第二階段,三四年級主要是在閱讀教學中,教給學生寫作文的方法。比如教學敘事課文,教給它們什麼是六要素;教學游記,教給他們寫游記的順序;教學寫人的課文,教給他們怎麼樣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等表現人物的內心,品格等。。。。。。 第三階段: 到了五六年級,就是一些綜合性教學,主要是培養一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了。 我曾經聽過語文的閱讀教學課,覺得不實用,花架子多,一節課下了,不知道學生都學了寫什麼?所以還是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叫給他們點有用的東西好。 教學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也許我的想法,不符合一節好課的要求,更不適合你的風格,但是,也非常希望能幫上你。 祝你工作順利!
⑵ 如何教好小學語文
⑶ 沒有經驗怎麼教小學語文
一:拼音和插圖
拼音,是起步階段學生識字量不足的情況下自主識字的重要工具。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准確定位拼音的學習功能,強調拼音的工具價值, 在一年級上冊集中編排漢語拼音,以拼音學習的規律為主要線索安排學習內容,短時間內集中解決問題。
此後,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通過課後練習、語文園地中的《字詞句運用》欄目,在後續教材中加以不斷復習和鞏固。
二:漢字的構字規律
面對不認識的字,一個人藉助的外力越少, 說明這個人的識字能力越強。比如,不請教別人、不藉助拼音、不利用語境和生活經驗、不利用工具書,僅憑這個字自身的構字特點就能猜出其大致的意思,應該是自主識字最核心、 最關鍵的能力。
漢字的構字規律就是建構這種能力的基礎,學生對漢字的構字規律認識得越充分、越深入,其自主識字的能力就越強。
三:語境和生活
當一個字難以通過構字特點來猜測其意義的時候,把這個字或詞放在語境中,或者利用生活經驗去理解,也是自主識字中很重要的方法。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認為,詞語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才容易記住,才知道用法。語境,提供了了解這個字和詞的諸多線索。教師要重視利用教材、引導學生利用語境去了解生字和詞語的意思。
例如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和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將「聯繫上下文了解詞語的意思」作為單元的語文要素,並通過學習夥伴的示範引導,讓學生學習這一重要的方法。
四:工具書
字典,是學生最基本的工具書。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十分重視工具書的使用,分別在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和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 設置《查字典》欄目,引導學生學習運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找不認識的字。
教材不僅詳細介紹了這兩種方法的查找要領,還將學習和運用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運用查字典的方法查找不認識的字,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問題。
五:全班提問
學生理解有限,一篇課文里總有一部分問題兵教不了兵,這個時候就該師父出馬了!
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無論多幼稚也不要取笑。信心,這一點在提問這個環節里必須要給孩子培養起來,那可是取之不盡的力量。
提出的問題先讓學生回答,當然存在聰明的學生。
字詞不理解,語句難懂,內容情節上的障礙,等等,只要不懂的,都在這個環節里一掃而光。
要注意的是,老師解釋的時候,不要只針對提問的孩子,必須面向全體。只所以學生能提給班級,恐怕是學生難以解決,大多學生存在的問題吧。
半學期的訓練,會發現,學生問的問題,全是教案書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個效果明眼人都看得見,遠遠勝過老師自提自答。
⑷ 如何教好小學語文閱讀
鏈接:
通過童話、寓言、兒歌等內容,力圖從孩子發展領域所涉及的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數學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知覺能力、創造力、觀察力、注意力等方面為孩子將來學好語文打基礎。希望這份文件可以幫助到您和您的孩子。
⑸ 如何才能教好小學語文課程
從培養孩子的閱讀(包括看圖)理解能力出發,實施興趣教學,找到每節要講的課對於你所教的孩子能產生的興趣點(這要用心備課,備課不只是單獨地去看一篇文字,而是要研究這段文字與孩子們思維的交會點),因人、因時、因環境施教。另外,必須備有一定的教具。
⑹ 小學語文老師怎麼教學生分段
分段方法
1、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段
凡是記敘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寫清楚。有時作者採用「順敘」的方法,先寫原因,接著寫經過,最後寫結果;有時作者採用「倒敘」的方法,先寫結果,再寫原因和經過。不管文章怎麼記敘,我們閱讀時只要把事情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找出來,把它們單獨作為一段。
2、按時間的變化分段
有些文章是以時間的變化來敘述的。閱讀時,我們先找出文章中表示時間的詞語或句子,然後分析文段內容與時間的聯系,再將同一時間的內容歸為一段。(注意:不能每見到一個表示時間的詞句就把文段合為一段,而應以一個時間段的內容聯系為主。)
3、按地點的變換分段
一般游記、參觀、訪問類的文章多採用此種方法。我們閱讀時只要把文章中標明地點的詞語或句子找出來,然後把屬於同一個地點的內容歸為一段。地點變了,就另換一段。
4、按事物的內容和性質分段
一般狀物、幾事寫人的文章,多可採用這種方法分段。我們在閱讀時只要了解了作者從幾個方面來描述人或物的,那麼,一個方面就可歸為一段。
5、按文章的結構分段
有些文章的開頭有個總起段或接尾有個總結段,有的兩者都有(即總分總、總分、分總結構)。對於這樣的文章,我們在分段時把總起段和總結段各為一段,把中間分述的內容合為一段。
⑺ 怎麼教好小學五年級語文
1、找到短板
分析下是課文背誦得不夠熟練;還是寫作能力欠佳;又或者是閱讀能力不好。只有找對孩子成績差的原因,我們才能對症下葯為孩子量身打造適合他的學習方法。
2、讀寫練一樣都不能少
每天督促孩子背誦正在學習的課文,並且要求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一定要完成任務,這樣孩子才會有意識地去記課文;五年級的孩子們已經能認得非常多字了,此時就要注重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小學作文都是以「話題」為主的,目的是培養孩子對生活的體驗以及鍛煉思維的嚴謹性。
家長每周給孩子布置一些「話題」進行寫作,建議還是從孩子自身的興趣去尋找話題。比如男孩子喜歡的汽車,女孩子喜歡的裙子,引導孩子們去思考,寫出自己的風格。
3、學會預習課文
在孩子晚上做完作業後,抽個十分鍾左右,讓孩子自行預習明天老師要講的相關課文,先通讀一遍課文,然後圈出不認識的生字,用自己的方法記住新學的生字;
用自己的意思理解全文,對於不理解的內容多問問家長;囑咐孩子要細心聽講第二天老師是如何講解這一部分的內容的。這樣學習的效果會比普通上課的效果更好,此外家長一定要多多誇贊孩子的學習態度。
4、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
建議家長可以從孩子自身的興趣出發,通過引導孩子學習感興趣的知識,來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比如孩子喜歡飛機,可以讓他每天花時間從書上觀看各種飛機的造型;花時間跟他講解每種飛機的特點,邊講邊教他認字;或者播放一些相關的視頻讓他學習;有意識地灌輸他樹立自己的理想,當個宇航員或者是造一架飛機;最後再引導他要好好學習語文,因為語文是他學習其他知識的工具。
5、開拓孩子的視野
如果家長們條件允許的話,有空多帶孩子出去旅遊;送孩子出去學習課外才藝;或者帶孩子看部電影;一起外出多多參加野外活動等。讓孩子多多接觸新鮮的事物,因為語文來源於生活,只要孩子們用心感受生活就會發現生活處處都是語文課。
每到一個新的地方孩子都能學習到很多不認識的字詞,學習一種新才藝也能培養孩子的耐心與毅力,而這一切都是生活的感悟。家長們在生活中應該多多引導孩子們不斷地去思考,學習新鮮的事物,這樣不僅僅能提高孩子的語文成績,對於孩子的其他學科都有非常大的幫助,更重要的是對於孩子三觀的塑造也非常有幫助。
⑻ 怎麼教好小學語文
1、尋求課堂開放性,培養綜合能力
《新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要"溝通課堂內外","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這就需要教師實現教學觀念的開放,採取開放性的教學形式。語文是一門極其生活化的學科,課文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學生正處於開始關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齡階段,對一切充滿好奇和熱情。語文教學應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
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縮短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開拓學生視野,滿足學生獲取知識的願望。使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以點燃其創新之火,綻放其天賦之花。
在完成一活動的基礎上,可以舉一反三地溶入課外知識――日常生活中的事例、電影、電視及文學作品中的某些情節、人物等。除此,還要鼓勵學生走出狹窄的課堂,讓學生在與大自然、與社會、與家庭的接觸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知識是教不盡的,學生在實際的生活接觸中具有了一定的語文能力,便可以自學知識,再生知識,自覺提高語文綜合素質。這樣,就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標。
2、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反復朗讀,像朗讀比賽,組織讀書會、朗誦會,寫讀後感等,以發掘每個學生的智慧潛能,發揮學生的一技之長。
在朗讀過程中,理解內容,積累詞句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如:我在教學《小木偶的故事》一課時,讓學生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去仔細揣摩、感受老木匠、小木偶、小紅狐、熊警官、小兔子、老婆婆、小女巫的心理活動,自己有感情地朗讀,然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分角色的有感情朗讀,在課堂的最後還讓學生分小組自編自演了課本劇。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朗讀、表演中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得到情感的升華。
3、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全面展現自我
新課標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點撥學生的思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課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
"如在教學《蟋蟀的住宅 》一課時,揭示課題後,我讓學生自己上網查找有關蟋蟀的資料,讓學生藉助視覺、聽覺更好地了解蟋蟀,同時培養了學生自己動手查找、篩選資料的能力。自學課文時要求學生做到邊讀邊想邊動手。通過這樣動手、動口、動腦訓練學生,能促使他們在最大限度里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因此,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率,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⑼ 馬上要去小學教小學語文啦,該如何教好孩子
孩子在進入小學之後,他們就會學習語文,語文該怎麼教成為了家長比較難的問題?因為小學語文會學習拼音,拼音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難了,一旦在小學的時候沒有打好基礎,那麼孩子認識的字不會很多,而且拼音也還會有很多的問題,了。現在小學語文除了會學習一些拼音之外,甚至還會學習一些作文,有的孩子在小學的時候,他們的經歷非常少,而且讀的書也比較少,在寫作文的時候根本什麼也寫不出來。怎麼來教小學語文呢?
這樣孩子有的時候會覺得家長很煩,甚至會厭惡這門學科,怎樣去教好孩子,一定要在之前就打好基礎,讓他們多讀書,肯定是有幫助的。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每天堅持去讀書,漸漸的書讀多了,知識也就豐富了。家長在對孩子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千萬不要操之過急,慢慢地讓孩子去學習。知識是慢慢積累的,孩子也是慢慢長大的,他們會覺得家長對於他們的教育是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