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教好語文
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以下基本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1、習慣好。即具有各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尤其要指出的是,培養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習慣養成教育,有時還必須帶有強制性。這樣一說,好象同以人為本的理念相悖。其實則不然。筆者認為,真正的以人為本,並不完全是課堂上的熱熱鬧鬧,一味的順從和遷就學生,必要時,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因為,我們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那,才是以人為本最本質的含義。 對於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八、規范、整潔寫字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范、整潔地寫字。必須經常主動習字。習慣是具有遷移性的。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為例來說,在歷時數年的土家族聚居區農村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實驗中,筆者發現,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范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苟,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著上來了。 2、熱情高。即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學習語言文字的激情。筆者認為,某種意義上說,語文是一種活態的,有生命的現象。更贊同一種觀點,語文課堂要成為生命成長的課堂。因此,離開了學生的感情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感情,語文課是無法上的,至少是無法上好的。尤其在學習語文過程中,需要學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這樣才有利於語文課程目標三個維度的落實。也就是說。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必須進入角色,我們常說的:不動感情不讀書;拒絕偽讀等等,其實就是講的這個道理。這方面,需要引導,需要熏陶,需要結合習慣養成教育來培養。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讓孩子同語言文字傷了感情。這一點並非危言聳聽,這種可能隨時都可能發生,如: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的反感;機械重復的抄寫;教師對學困生的歧視等等,都可能導致這種後果。很好理解,試想,如果學生看了課表,某節課是語文,眉頭都是皺的,語文課還怎麼上?筆者在長期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學生對語文的情,來自於趣,要讓學生對語言文字有興趣,對美好生活充滿熱愛和嚮往。一旦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感情自然也就產生了。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慾有了,主動性強了,對老師的嚴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並按老師的要求去做。教學效果自然好。最關鍵的一點,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愛,對語文學習的激情,都來源於教師對學生的愛。有種提法,筆者很贊成:用讓大愛溫暖課堂! 3、會讀書,即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一、學生要會朗讀,要動情地讀書;二、學生要會默讀,要能做到默讀中注意力集中,不動指、不動唇、不回視,抓住主要內容等;三、學生要學會快速讀和略讀、瀏覽。四、學生要學會在讀中思考、質疑、解疑,學會在讀中圈點、批畫。會讀書,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數量的字詞。還有課外閱讀量的達到。(課外閱讀量,課程標准有個不少於的界定。應當說,這只是個保底的要求。)這些,就應當說是個死任務了。當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從更廣的視覺看,會讀書,說到底是會學習。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訓練方法。學生要經歷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才可能學好語文。新課程不再提語言文字訓練,但訓練肯定還是要的。是必需的。語文實踐活動,總得以訓來年為基礎。某種意義說,實踐何嘗又不是一種訓練?因此,要從聽、說、讀、寫;從字詞句段篇的學習上,從合作學習上,從收集資料,處理信息上,通過指導,讓學生習得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並主動去運用,形成習慣,學生將受益無窮,有的將是終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讀書中,逐步使學生形成較敏銳的語感。即基本的感悟語言的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感,才可能學好語文,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語感的培養,當然首先靠讀,但教師的引導,進行一些有意思的訓練也是必要的。筆者在平時,常用講幽默、笑話、俏皮話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語感,來觀察學生的感悟語言的能力。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語感訓練方式。誠然,光靠這種方法來訓練,遠遠不夠。還要採用其他多種多樣的方法,如讀議古詩和課文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展開聯想,想像等,總之,要多方式、多層面、多渠道地訓練學生的語感,從而促進學生語感的形成和發展。 與此同時,還要讓學生在讀書中學會說話,學會寫,學會交際。即具有一定的表達,交際能力,要求達到不同標尺下的能說、能寫和與人交際的的標准。 某種意義上說,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虛與實的關系。當然這里的虛,不是無,也不是可有可無,這個虛必須務,而且必須務好!即給學生以充分的人文關懷和人文熏陶,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品德。但務虛還要務實!即必須給學生打好語文基礎,為他們現在的發展,也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換句話說,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對立統一的,萬萬不可割裂開來。應當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受到人文熏陶和關懷的同時,通過各種各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來學習語文知識,習得基本技能,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心理、人格、品德等方面的發展。一味突出工具性,就走上了老路;一味突出人文性,則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也是違背辯證唯物主義原理的。因此,要萬變不離其宗:為學生的發展著想、著眼。
2. 如何做好語文教育教學工作
一、教學要有正確的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小學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構成部分,潛藏著巨大的教育價值,有益於小學生的身心全面地發展。只有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得當,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才能有效開展。在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特殊性的基礎上,有以下六個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即「解析辨義—在運用中掌握字詞基本知識」、「倡導人文—在交融中引發文本情感共鳴」、「循序漸進—在發散中指導看圖說話技巧」、「合作探究—在交流中訓練口語交際能力」、「回歸生活—在體驗中抒發習作真情實感」、「開放課堂—在實踐中領悟中華文化精髓」,圍繞上述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展開教學,力爭能夠對小學語文教學獲得新的感悟和發展。
首先,利用漢字的結構特點進行識字教學,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通過換偏旁或者加減偏旁的形式,分析每個構件的意義來幫助學生識記。除此之外,可以通過猜謎語、編故事、巧聯想、做動作、變魔術等方式,激發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小學生的語文讀寫能力。其次,為了更好地突顯小學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論文主張通過先入為主、情境感染、環環相扣、突出重點、逐步推進,以尋找情感共鳴,展現語文課堂魅力。再次,為了培養小學生的看圖說話能力,應當注重引導小學生養成有序觀察、分清主次、善於遷移的習慣,以提升其內在的人文素養。第四,小學生作為未來公民,應當具有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在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應當注重引導其學會傾聽、學會表達、學會溝通,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交往。第五,小學語文教學應當回歸生活,應當成為小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基於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當引領其感受生活的意義,體驗生活的艱辛,感受自然的絢麗,進而豐富小學生的文學素養。建構開放的小學語文課堂,賦予小學生自由探究的空間,鼓勵其自由地想像,尊重其獨立的看法,進而充分體現小學語文教學的主旨,促進小學生文學素養的全面提升。
二、對不同的語文部分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語文分為作文、閱讀、古詩等多個部分,不能使用同樣的方法去讓學生學習不同的東西。而應該根據不同部分的特點,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
第一,閱讀部分。課堂的閱讀教學是語文課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小學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擔負著提升語文應用能力、增強綜合素質、開拓眼界的重要任務。那麼怎麼提高閱讀部分的教學水平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首先,教師應該依據課程標准對閱讀教學的要求,包括學段要求、閱讀量要求、具體的課時要求等方面逐一確定,使教學目標更具體化,更具有可操作性;其次,教師對文本閱讀教學提出自己的見解,從文本解讀的步驟和重點入手,從學生的實際入手,進而選擇閱讀策略;再次,根據語文學科的具體特點,學生的審美發展方向和教學環境的多樣化,靈活地來選擇多種教學方法。通過對教學方法的合理使用,確定有效、可行的閱讀策略,在閱讀策略的指導下進一步規范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的要求;還有,通過設置教學環境,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碰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教學環境干預,達到優化教學過程的作用;最後,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積極作用,尊重學生的發展個性,使用多種評價方法,以表揚激勵為主。
第二,作文部分。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作文能夠集中的反映出他們的語文能力,作文水平往往被看作衡量其語文程度高低的重要標志。我們一線的語文教師,都一直在為如何有效提高學生作文能力而努力地進行探索。從老師方面講,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實際教學中,對各種教學方法應當予以整合。另外,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實際教學中,要使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寫作技巧的訓練,寫作興趣、寫作習慣的培養,觀察、構思、修改等能力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共同平衡發展;從學生方面來講,要拓寬教學途徑,充實學生經驗;加強聯想與想像,提煉學生經驗;創設教學情境,轉換學生經驗;提高表達能力,外化學生經驗。只有從學生和老師兩個角度出發,才能真正提高小學作文教學的水平。
第三,詩詞部分。中國古典詩詞是文學藝術中的一支奇葩,它以其精湛的語言,深邃的意境、優美的韻律而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如何提高詩詞部分的教學質量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1、改進低年級古典詩詞教學策略,提出「詩-樂-畫」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從多視角對古典詩詞進行藝術上的解讀,豐富學生知識,提升學生自身文化品位。2、選擇有助於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促進古代文化遺產在小學生中的傳播。3、教師結合小學生自身特點,因材施教,推進素質教育,為社會培養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這樣才能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代代相傳,經久不衰。
語文當然還有其它很多內容,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都要運用自己的教學經驗,理論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的探索出好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
3. 淺談如何提高語文教學
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方法:
一、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素
興趣是成功的先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教師必須在搞好基礎訓練的同時,改變課堂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興趣就好比是點燃火葯的導火索。為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方式,一開始上課就把學生的興趣給調動起來。如:「設疑引趣」、「懸念引趣」、「謎語引趣」、「故事引趣」、「創設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便是很好的開端引趣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引導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二、創造富有活力、有語文味的語文課堂
語文教學是對人的語文素養的培育,要從「人」的角度去理解「語文」,要從「傳承文化」的角度去解讀「語文」,讓學習語文的過程成為「人」的「文化」過程,將學生變成「文化人」。一是語文教學要教會學生說話,這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語文教學要教學生識字、組詞,正音朗讀,理解詞句,領會文本意義。二是語文教學要教會學生交流,這是人日常生活、社會生活所必需的,所以,要展開一定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三是語文教學要教會學生思維,這是人生存、交際、發展的重要憑借,也是學好其它課程的根基。四是語文教學要教會學生品味,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的作用,給學生健康的文化引導,提高品位。
三、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課堂
1、關注學生的學情。語文教學不是教師唱獨角戲,而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應對自己所教的學生所處的學段要求、學習狀況要有清楚的了解,教學離開了學生的學,教師的教就毫無價值可言。
2、關注課本內容。教師的教學要緊扣語文課程基本特點,以語言為載體,洞察語言文字背後生成的教育意義,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既能學好知識,又能提高語文綜合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3、關注課後反思。教學質量要提高,教師就要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從而及時調整教學,讓課堂更有實效性,為教學質量的提高畫上圓滿的句號。
四、用創新的教學設計貫穿語文課堂
好的教學設計是指教師在課前為完成教學目標,預測教學內容、學習環境、學生行為、教師行為所引起的結果,並籌劃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行為的總體構想。教師要讓課堂真正有實效,課前的設計是一座很好的橋梁,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課前教學設計的這個「預」,就沒有新課程的「立」。
4. 小學語文如何教學
你說的小學語文教學是指你要考教師資格證還是說你要考教師編呢?如果你是要考教師資格證的話,那你就先學習一下教育學的一些知識,然後再來學習小學語文學科的知識,如果你是考編的話,這些問題我覺得你都應該知道了,如果說你也考證也不考編,只是去教一些小孩子這些東西的話,那你也是要先來提前學習一下這些知識的小學語文的教學首先要教會學生拼音的讀寫,漢字的認知,以及寫還有組詞造句,包括寫作,然後就是修辭手法等等。
5. 如何做好小學語文教學
一、識字教學。教師在語文識字教學時不能讓學生機械地識記,識字教學要特別關注漢字的特點,加強字理教學。小學接觸到的漢字主要是象形字、會意字、指事字和形聲字。其中象形字是孩子接觸最早的漢字,而形聲字是孩子接觸最多的漢字,語文教師在識字教學時要和一起學生仔細分析字形、字音、字義,這樣孩子們就不會寫那麼多的錯別字了。
二、閱讀教學。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是把課文從字到詞到句子到段落逐一加以分析,老師把課文的主要內容及表達的中心思想翻來覆去地講解。而今天我給大家提供的閱讀教學思路是:指向性的閱讀教學,就是不追求學生對每個字詞、每句話都說出意思,只要他們能抓住一個知識點,了解一個概念即可。比如五年級下冊的《金色的魚鉤》,教師對課文中的字詞及課文內容不必過多地分析,而是引導學生去了解一個概念: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突出人物的特點。
三、作文教學。 我覺得「淡化作前指導,強化作後指導」是作文教學的一種好方法。寫作前只帶著學生審審題,把握住文章方向,不做過多的講解。我鼓勵學生放開來寫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和景,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對於作文的內容和結構我不提任何建議,讓學生自由發揮。學生寫完後,教師再從中挑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邊讀邊評,告訴他們哪裡寫得好,為什麼好,哪裡需要改改,應該怎麼改。這樣評講本班學生的作文比讀作文選還管用,因為同班同學寫的人和事和景都是貼近同學們的生活的,容易引起他們的共鳴。
注意事項
自主教學,以學生為主體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6.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當前,課程改革強調學習方式的轉變,它強調學生的主體性、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而以往教師總擔心學生學不懂文章,在教學中不斷地對課文進行講解、剖析,使學生喪失了學習語文的能力。以上現象嚴重違背了人的發展規律。陶行之先生說:「與其把學生當作天津鴨子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鑰匙,他們可以自動地去開發文化寶庫和宇宙之寶藏。」因此,我們在和學生的共同學習中,是把「學」放在教學過程的中心位置,教師在進行各項閱讀訓練時,既要教知識、訓練技能,又要教給學習方法。教學相長,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掌握學習的方法,這樣就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我從以下三方面說一說在語文教學中應如何注重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9/view-6636198.htm
一 教師要樹立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的意識
1.新的課程標准強調要教給學生終身學習的方法
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要注意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盡可能多地讓他們自己動腦、動口、動手,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自學習慣。
2.讓學生在學習中真正成為學習中的主人
在教學中堅持的原則是實踐性和獨立性。實踐性是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去學習;獨立性是讓學生有自學的自主權,能獨立地閱讀、獨自思考、獨自完成各項適合他們要求的作業和練習等,讓學生學會自學的操作過程,在自學的天地里發揮才能。
3.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是發展學生思維的重要途徑
小學生應盡早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讓聰明才智早期得到發掘,以適應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時代的需要。這就是小學生要研究學法的重要意義。
4.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興趣學習
中外教育家幾乎一致論述到兒童教育要注意興趣的作用,「興趣是使之入門的向導」。傳統的教育經驗也告訴我們:「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首先要求教師應從思想上明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只有確立了這樣的學生觀,教師在教學中才能還學生主人的地位。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的情趣,才能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其次,教師在教學中應把學生吸引到有興趣的快樂的學習活動中,交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激發他們在學習中體驗到因成功、進步、發展而應享受到的樂趣,使他們對學習入迷,並能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樂學不疲,出現智能發展的飛躍,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教師在教學中應如何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1.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
教師在教學中要教會學生精讀、細讀、瀏覽等閱讀方法,讓學生在讀書中學會讀書,使學生能自學。在指導學生讀書過程中強調邊讀邊畫、邊讀邊思、邊讀邊說,把讀書、思考和表達結合起來。在閱讀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有各種閱讀實踐活動,而且還要動手畫、動嘴說、動腦想,這就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認真讀書、善於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讀中掌握方法,學會獨立思考,形成能力。
2.指導學生學會精讀、粗讀等方法
要指導學生通過學會精讀、細讀、粗讀等方法,憑借准確、鮮明、生動的語言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達方法。精讀,是指導學生聯系文章的重點、難點,參與認識過程,增強學生認知、思維和反饋知識的能力,它不是泛讀的簡單重復,而是在學生掌握了課文生字生詞、初步領悟了部分重點詞句、抓住了課文梗概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掌握重點,消化難點,而決不能只給觀感結論。
如教授《我的戰友邱少雲》中,有這么一句話:「邱少雲像千斤巨石一般」,教師引導學生從邱少雲烈火燒身時的樣子和是什麼力量使邱少雲像千斤巨石般趴在那裡一動也不動這兩個方面去體會,從而指導學生自己閱讀課文的有關部分,學生經點撥、議論,開了竅,輕松地就消化了知識面的疑難點,也突破了重點,體會到邱少雲嚴守紀律的精神。粗讀,首先是教師介紹工具書及有關資料,讓學生熟悉課文背景,再根據教學目的,抓住課文特色,揭示知識性問題,渲染氣氛或製造懸念,激發學習興趣和慾望,然後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查出生字、生詞,通過重點詞句的批註自己體會,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中獲得知識、具有基本的閱讀能力,學會查閱資料,為自學提供基本能力,奠定基礎。學生肯自學,能自學,還應做到會自學。
3.引導學生進行自學實踐
在自學實踐中應以學生的自學為主,自己探究,教師輔之以引導,讓學生掌握方法,形成自學能力。在教學中依據重點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學習,讀讀、議議、練練,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概括出自己的學習方法,突出自學這條主線。自學,不是學生隨心所欲、各取所需的「自由隨意性」學習。自學必須在有目的、有計劃的基礎上進行。在進行中大致有三種形式:(1)教師先指出自學要求和自學方法,然後學生自學;(2)學生先自學,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加深理解,從而領悟出自學的內容;(3)教師邊作指導,學生邊自學。
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從多方面為各類學生創設自學的環境和條件,使其經常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滿足,讓學生以積極樂學的心境投入學習,不斷優化學法,逐步形成自學能力。
7. 如何教好語文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後所寫的感受性文字。以下是小編收集的語文教學心得體會,歡迎查看!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一
長期以來,我們堅持寫教案,用教案,煞費苦心,卻主要從教師自身如何完成教學任務以及怎樣傳授知識的角度來考慮,重在解決「怎樣把學生教會」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為目的,所解決的重點問題是「怎樣才能會學」。以我從事語文教學的實踐來看,我感覺「學案導學」教學模式還值得我們去嘗試。「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指的是:學生人人參與的研究性學習模式,相對於傳統的「講授式」而言,它著重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而要如何在我們的課堂上使「學案」更好地發揮其有效、高效性,我們認為我們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認認真真學理論、增強素質更觀念。
本學期開學初,我校就組織全體教師,對「學案教學」進行了幾次專題培訓,使我們在原有認識的基礎上認識得更深更透了,但教學本身就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小組合作、學案導學」更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在我們的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學習、摸索,進一步更新、完善我們的課堂教學。
二、扎扎實實搞教研,切切實實提質量。
本學期我校所有年級、所有科目全面推開了「小組合作,學案教學」,為避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開展集體備課、組內教師互相聽課、評課、取長補短等活動,以促進教師快速成長。但「小組合作,學案教學」的實施過程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教研」這塊沃土,在實施中不斷總結,不斷改進,使「小組合作、學案導學」在我們的課堂上更好地發揮出其有效性、高效性。使教師們成為使用「學案導學」教學的行家能手。
總之,「小組合作,學案導學」的實施過程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工程,我們有決心、有信心,乘著「小組合作、學案導學」這股東風,在努力中前行、在學習中進取!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二
語文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知道課堂教學要注意的關鍵是什麼,現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
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雲。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松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教育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語文課難,要上好一堂語文課更難。經歷備課轉折一關的時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說,要設計好精而簡的導語,設計好嚴而松的課堂環境,還需要語文教師具備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才能將課堂教學落於實處。語文課雖然難,但是也有收獲成果的樂趣。難並快樂著。
新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小學生要「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標准中又說: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要完成這一任務,光靠課內是不行的,必須藉助課外閱讀來完成。
三、尋求課內外閱讀的結合點
要有效地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必須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當作一個整體來考慮。為此,教師需要經常結合閱讀教學,了解學生閱讀動向。
一次,新的語文書發下後,學生新奇,從頭到尾把它讀了一遍。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為什麼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衣袋裡塞滿了蟲子?」我翻開蘇教版語文書第九冊,看到了《塞滿昆蟲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來課外閱讀興趣的根源就在這里。於是,我讓學生尋找科學家研究科學的故事來閱讀,跟學生一起,在網上觀看科學家研究科學錄像和影片。這樣,科學家熱愛科學的精神,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領悟了。
四、形成課外閱讀的氛圍
課外閱讀要講究最佳機會。這一最佳機會,因學生、教師、環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話,教師要根據教學意境來確定課外閱讀的最佳機會。這個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學生閱讀興趣應處於高潮、亢奮的時機。每天早晨,我一到學校,就去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一天,我偶爾聽到兩位學生在爭論誰學的古詩多。一個說:「我會背於謙寫的《石灰吟》!」另一個說:「我會背王冕寫的《墨梅》!」一個又說:「我會背王維寫的《鹿柴》!」另一個又說:「我會背李白寫的《早發白帝城》!我豁然開朗:原來,讀書興趣的源泉就在這里--聽和看。於是,我趕忙從學校的閱覽室里,借來了十多本《古詩集》,發給學生輪流去讀。在幾個禮拜中,全班45位學生,都把十來本《古詩集》看完了。正在此時,我在班級里舉行了一次詩歌朗誦會。結果,同學們爭著朗誦,多的能朗誦三十幾首古詩,還有聲有色。趁此機會,我向全班學生宣布了一個好消息:從現在開始,同學們可以每周一次,去閱覽室借書看。一時間,班上讀書之氣蔚然成風。
五、教給課外閱讀的方法
課外閱讀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會解決「會學」的問題。通過二十幾年的語文教學,我摸索出了幾種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1、編寫提綱法。主要給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綱。2、卡片摘錄法。即在閱讀時,把文章的要點或重點句、段摘錄在卡片上。3、符號代替法。即根據自己的讀書習慣,設計多種符號,在文中圈、點、勾、畫。4、批語注釋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上批註的文字。5、索引法。即用編索引的方法來讀書,記下文章篇名、作者、報刊的名稱期數、頁碼,需要時翻索引。6、剪貼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斷剪下來,貼在剪貼本上。這幾種方法均以學生「動手、動脈、動口」的實際閱讀訓練為主。
總之,開展語文課外閱讀,其意義、作用是非同尋常的。課外閱讀「天地廣闊」這必將是提高語文素質的又一新篇章。
8. 語文教育有什麼特點,如何根據這些特點進行教學
語文,單從字面上看,指自己及他人的言論(語言)與文字。言論,除了聽就是說,文字,不是讀就是寫。因此,語文教學重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還要注重語言知識的積累和文化知識的學習。
端正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用漢語文的特點和規律來指導語文教學。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走進傳統,從傳統語文教學的寶庫中去爬羅剔抉、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去舊納新,尋求對當代語文教學有價值的東西,而不是乞靈於國外。
漢語文是表意文字,這是中國語文區別於西方表音文字的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和規律,中國語文的其他許多特點和規律都是在這個特點和規律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
所以,教學中國語文,這個最根本的特點和規律不能撇開;撇開了這個特點和規律,就等於撇開了漢語文的整個特點和規律,如此來教學中國語文,沒有不失敗的。
(8)如何語文教學擴展閱讀
語文課堂教學的本質首先不是師生間「交往對話」的過程,而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運用不同的、符合漢語文特點和規律的方式方法學習語文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是一個誦讀的過程,也可能是一個默讀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是一個精讀的過程,也可能是一個略讀的過程。
這個過程可能是一個常規閱讀的過程,也可能是一個研究性閱讀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是一個品評鑒賞的過程,也可能是一個交流借鑒的過程……一句話,這個過程必須是一個指導學生用符合漢語文的特點和規律讀書、寫作、交流、演講的過程,絕不是一個架空式的「對話」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