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對大學語文的看法,標題。寫篇文章,500字左右,速度
語文,覆蓋面最為廣泛,上至天文時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眾生,包羅世間萬象。 深味人間真情,在語文的樂章上譜寫愛與美的贊歌;體悟人生真諦,在語文的妙筆下閃耀理性的熠光;歷經社會百態,在語文的書卷上嬉笑怒罵;徜徉自然之樂,在語文的天堂里展現鍾靈毓秀的奇絕。走進語文,感受名著文化的熏陶魅力,有語文溫馨的人文關懷等著; 走進語文,觸摸每位作者的歡樂與哀傷,有語文獨特的視角期待著;走進語文,有絲絲書卷氣與深切關懷心撞擊你的思想與胸臆,有語文濃縮千年文化積淀陶醉著。在經歷了多年的語文學習,大學語文的學習依然感覺新鮮無比。
很多很多的知識,在大學語文的課堂上得以收獲,很多很多的經歷,在大學語文的課堂上得以體驗,很多很多的人生哲理,在大學語文的課堂上得以體會。 一篇散文,在纏綿緋惻中體會肝腸寸斷的凄苦;一出戲劇,在曲折迂迴中迭出動人心魄的震撼;一首詩歌,在含蓄凝練中讀出超脫凡世的清遠;一部小說,在潮起潮落中成就驚世駭俗的嚮往。大學語文,是厚碩的雙翅,讓我搏擊長空;大學語文,是心靈的回響,讓我走向高貴的殿堂;大學語文,是幾許清風細雨,讓我享受雲開月朗的爽潔。
② 對於大學語文的看法
中國的大學語文正處於一種「緊急狀態」.我所指的「緊急狀態」並不僅僅是像11月1日《中國青年報》的一篇報道所透露的那樣———「大學語文」教育已經被嚴重地「邊緣化」,而相關課程的教師倍感挫折和失落.我們都知道,每個教師都可能對自己的專業有過度的偏愛,因而可能誇大設立相關課程的必要性.如果中國語文重要,那麼歷史不重要嗎?哲學不重要嗎?國際政治不重要嗎?甚至,天體物理學不重要嗎(否則,我們怎麼能理解「神舟6號」)?如果所有這些學科都開出公共必修課,那麼學生將不堪負重.所以,我同意課程設置必須有所取捨,甚至有所犧牲.
但是,我們可以犧牲中國語文課嗎?我認為不能.相反,在中國的每一所大學,「中國語文」應該成為(所有專業)大學生的必修課.在這里,我所訴諸的並不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或者「培育人文精神」等等深刻而久遠的理由,雖然我部分地支持這些議論,但我們暫且把這些事關千秋大業的理由擱置一邊.在這個被某些人形容為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甚囂塵上的時代,我訴諸一個最為「實用」、最為「切近」的理由,那就是,我們大學生的寫作處於一種令人尷尬的「緊急狀態」.
在回國教書之初,曾聽到不少同事抱怨「現在的大學生不會寫文章」,我並不以為然.在以後的兩年裡,我閱讀過學生各種文體的寫作文本,最多的當然是讀書報告和論文.個人的感受是從驚訝、到焦慮、直至麻木.我讀到的絕大部分「文本」完全出於同一種模式———那種刻板、八股到令人窒息的千篇一律的模式.我無法根據學生的文字記住他們的名字,因為那些文字彷彿都是出自同一個匿名者.後來我明白,這其實是一種流行的「寫作技法」,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一種「障眼法」,它可以「便利地」將那些似是而非、人雲亦雲的觀點假扮成「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而且表達得煞有介事,像一篇雄文.這種寫作已經成為當下大學生作業的「通用模板」.對於任何嚴肅對待文字的人來說,這是對寫作和誠實的雙重背叛,這是一種恥辱,這就是我所說的「緊急狀態」.
如果一個教師認真追究下去,打破那種「障眼法」的保護,會發現仍然有一些同學的確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觀點,但他們實在無力表達.寫作對於大多數學生是如此艱難,近乎恐懼,以至於他們寧願放棄自己的真實想法,而去藉助那種「模板」來行文措詞.如果你「逼迫」同學真實表達自己,那麼只有一部分學生勉強可以做到清晰,更少的人能寫出具有「說服力」的文章.而兼具文采、意蘊和個性風格的優秀文字是極為罕見的.是的,個別寫作天才永遠存在,他們在任何課程體制下都會存活,但這樣的「個別」並不能抵消總體性的危機.
最為鮮活的、反映學生性情的文字出現在網路論壇的「帖子」和手機簡訊之中,以諧謔反諷的風格而見長.的確,這也是一種寫作能力,但這並不是我們語文教育的成功,而是周星馳及的勝利,是「大話文體」的凱旋.雖然我也時常由衷地被同學創造的各種「大話」所感染,但我們都知道,一個社會,一種文明,僅有「大話」是近乎荒誕的.
因此,我不同意北京大學溫儒敏教授的一個觀點:因為文學的邊緣化是正常的,所以「不必要再讓語文教育成為大學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的確,我們的時代也許可以(無奈地)犧牲文學,但我們不能犧牲「中國語文」.因為,在我的理解中,「語文教育」本質上不是培養小說家和詩人,而是經由「文學」把握漢語的閱讀和寫作.我相信,這是僅僅依靠所謂「應用寫作」無法抵達的目標.
今天的社會,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畢業之後選擇了「專業不對口」的工作.在這個大趨勢下,還有什麼課程是必修的呢?如果我們認為,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英語對中國人很重要,甚至可以要求一個學生從小學到研究生都必修英語課,那麼「中國語文」反而可以被置於一個可有可無的「選修」地位,甚至被進一步邊緣化嗎?那麼,是誰、根據什麼取消大學語文的必修課位置,我們難道不應該要求一個理由嗎?
③ "大學語文"之痛:"語文",為什麼在大學被遺忘
代碼M代碼的使用方法?
我們感到自己「狀態不佳」或精力不足時,往往會把務必做的事放在一邊,
④ 談談你對大學語文的感受
大學語文是沒有人重視的一塊,尤其被大學生自己遺忘與放棄。但現在出來後,才發覺,文字功底的重要,會遺憾以前沒有好好把握加深自己文化與功底的時候。所以,還有機會學習的學弟學妹們要努力,不為學分,只為自己興趣。
⑤ 你是如何看待大學語文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生活的任何內容都離不開語文。語文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它有優美的線條和斑斕的色彩,既道出了語文的復雜性,也說明了語文的重要性。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天生重要。」可見語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學習語文,需要有學習興趣,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這學期我們開了大學語文這門課,總體感覺還不錯。如果說高中語文的學習過程中,許多東西是你平時為了應試而不得不去學,那麼到了大學,學習語文不再有應試的壓力了。暫時放下平日課業的繁重,我完全是抱著一種享受的態度來的,在這里,你可以用自己的思維去想問題,沒有人再來評論你的對錯,因為那些呆板的標準是為了應試而制定的。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充分發揮你的思維吧,在大學語文的課堂。 學習所得中,感觸最大的是詩歌。詩歌的特點是最富有抒情性。如白居易的《長恨歌》表現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悲情故事,在唐玄宗思念楊這種適於抒情的地方,用了「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暮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來表述。詩歌的藝術手法之一是象徵。感覺自己還存在著問題:對現代詩歌的鑒賞能力偏弱。高中時為了應試,老師大篇幅的來講古代詩歌,使得自己看到詩歌就會定向的往古代人的思想去想。什麼被貶,思親,愛國之類的。針對這個問題,我認為:我可以多讀一些現代詩歌當作消遣。讀得多了,對作者的主旨,情感,思想等方面把握的也會准一些。 總之,學習大學語文是非常有必要的。於知識層面,我可以繼續拓展知識視野,進一步開掘認知潛力,養成網路裝的思維品性。於精神層面,我們可以題為人類精神,心理及人格,促使我們不斷提升精神境界。如果大學生不重視對語文的學習,何談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大學語文課程作為高校重要的基礎課程,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加強素質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人文素質教育是傳授人文知識、培養人文精神的教育,大學語文教學與學生人文素質培養關系密切,有助於培育和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精神,使他們在氣質、修養、人格等方面得到提升。上課,能夠學到很多不同的東西,這些東西,讓我加深了對書中,一些名家的認識,我懂得了他們的故事,我懂得了他們的心酸。
⑥ 「大學語文」之痛:「語文」,為什麼在大學
劉煒我們這門課叫「大學國文」,以前叫「大學語文」,現在別的很多學校也叫「大學語文」,其實就是「大學語文」。大家小學學過語文,中學也學過語文,現在大學了還要學語文,那麼我問問大家,語文是什麼意思,呢?語文,按照我個人的理解,就是語言和文字。語言和文字有什麼區別呢?把我們的想法說出來就是語言,把我們的想法寫出來就是文字。也就是說,語言和文字其實是一個硬幣的兩面,都是用來表達我們的想法的,都是表達我們的想法的工具,都是與他人進行交流的工具,其實也就是我們生活的工具。離開了語言和文字,我們就不能表達我們的想法,不能與他人進行交流,也就很難生活下去。文盲可以不用文字,但不能不用到語言;聾啞人不用語言,他們用手語,手語還是語言,只不過是比較特殊的語言。可見生活是離不開語言和文字的,其實我們就生活在語言和文字之中。德國有一個很有名的哲學家叫海德格爾,他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他說:「語言是人類存在的家園。」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語言和文字之中,就像生活在空氣之中一樣,就像魚生活在水中一樣。空氣和水重不重要呢?絕對太重要了,但我們往往對太重要的東西視而不見,忽視它們的重要性,我們對語文,對語言和文字,也是這樣。上面這些是說語言和文字也就是語文的重要性。語文,也就是語言和文字,是用來表達人們的想法的,那麼是不是所有表達人們想法的語言和文字都是美的呢?你和我,隨便說幾句話,寫幾句話,都是美的嗎?顯然不是的。並不是所有的語言和文字都是美的。最美的語言和文字在哪裡呢,是什麼呢?最美的語言和文字就在文學之中,最美的語文就是文學,所以我們一提到語文就會想到文學。當然在歷史、哲學,甚至政治、經濟、法律等學科的著作中也有很美的語言和文字,但主要還是在文學之中。所以我們講大學語文主要是講文學,又主要是講中國文學,簡稱國文,這就是「大學國文」。講到這里,大家可能忍不住要問了,你說語文很重要,是的,是很重要,但是我們學大學語文對我們個人來說到底有什麼幫助呢,到底有什麼用呢?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學語文沒有用,因為學了之後,既不可以幫助我們炒股,也不可以幫助我們考公務員,真是百無一用。這種說法很對,從實用的角度、功利的角度,也就是從直接轉換成利益的角度來看,學大學語文確實沒有什麼用。但是在我看來,其無用處自有大用、妙用,學大學語文有無用之用。到底有什麼用呢?我們可以分三點來看:第一,剛才我們講了,語文是用來表達和交流的工具,如果語文不好,表達和交流就會有障礙,生活就會不通暢,就會受阻。打個最簡單的比方,大學生談戀愛很正常,很多男孩子想追女孩子,但不會表情達意,愛情受阻,很苦惱,這就是語文沒學好。我們學大學語文,就是通過學習歷史上最美的語言和文字,訓練我們在語言和文字上的表達能力,以便更好地與他人進行交流,從而使我們的生活更通暢。第二,有同學可能會說,我的表達能力已經很好了,交流也很通暢,那麼我為什麼還要學大學語文呢,我學大學語文還有什麼用呢?如果有同學這么想,我現在就反問他,你穿一般的衣服已經很暖和了,但你為什麼還總是想讓你的衣服更漂亮一點呢?這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天性都是愛美的,總想更美一點,再美一點。為什麼衣服總想再美一點,你的語言和文字卻不想再美一點呢?我們學大學語文,就是通過學習歷史上最美的語言和文字,提高文化修養,使我們的言談和書寫更美更有文采;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使我們的言行舉止更優雅更有風度;使我們整個的人、整個的生活都更有文采風流。權力再大,錢再多,如果缺少了生活中的這種文采風流,也只能送他一個字:土。事實上,很多官僚、明星,都會在家裡擺上幾本小說、幾本詩詞,這都是害怕別人說他土,要附庸風雅。第三,歷史上最美的語言和文字之所以美,不單單是因為語言和文字本身美,更是因為它們背後蘊含了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智慧。比如說,唐代詩人高適的兩句詩「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很美,關鍵是因為它教給我們一個生活的智慧,人生不得意了,不要悲觀,要向前看。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先生有兩句話「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很美,關鍵是因為他教給我們一個做人的道理,生命應該獨立自由,人應該有尊嚴地活著。我們學大學語文,就是通過學習歷史上最美的語言和文字,領悟它們背後蘊含的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智慧,用這些道理和智慧引導我們的人生,使我們的生活更健康更正確,使我們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大寫的人。現在大學生自殺的很多,這都是因為缺乏生活的智慧;游手好閑荒廢青春的,這都是因為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如果說,學大學語文使我們更有文采風流,這還是對我們生命的外在層面的改變,對氣質的改變;那麼,學大學語文使我們領悟生活的智慧和做人的道理,這就是對我們生命的內在層面的改變,對心靈的改變了。而學大學語文最大的更根本的一個用,也就在這里。總結起來說,學大學語文到底有什麼用呢?學大學語文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通暢、更優雅、更正大,也就是使我們的生活更幸福更美好。當然,學大學語文的這些用處,絕對不是我們上一個學期的大學語文課就可以得到的,它需要我們在以後的生活中不斷地閱讀和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絕對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我們這門大學語文課不過是一個引子,的功夫還在大家以後。
⑦ 對大學應用語文學習的綜合評價
大學語文課堂更像一個窗口,我們不但可以引領學生通過這個窗口拓展視野,欣賞美好的語言和丈學世界,更可以通過這個窗口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他們自重和對廿界的尊重,自愛和對周圍人群的愛。這是一堂普通的大學語文課。課前十幾分鍾,我來到學生們中間,和學生們閑聊時,隨手把教案和一支鋼筆放在一位女學生的桌子上。上課鈴響了,我快步走上講台,這節課講的是莫泊桑的短篇小說《繩子的故事》。小說講的是十九世紀法國諾曼底鄉村,一個老實的農民奧士高納老爹被冤屈而死的故事。奧十高納是一個勤勞老實的農民,他勤儉節約,趕集時看到地上有一截繩子,便撿起來,正當此時,他的仇家正在自家門n瞅著他,為了不掉價,奧十高納老爹便裝模作樣地做出在地上找什麼重要的東西似的。恰巧有個趕集的人掉了錢包,仇家便舉報老爹撿了皮夾子。奧士高納從口袋裡掏出那段繩子解釋,但沒人相信。他的冤屈很快清楚了,因為不久真正撿到錢包的人便把錢包還給了失主。奧士高納老爹向每個人重申自己的遭遇,可是人們更願意相信他是叫一個同夥把皮夾子送網去的。老爹羞惱痛苦中卧病不起,含冤死去。小說家善於用細節刻畫人物,而且構思精巧,一波三折,極小的篇幅便波瀾起伏,給人以極高的藝術享受。正當學生們沉浸在莫泊桑構建的藝術世界中時,忽然,我盯著那位女生問:「我的鋼筆呢?」學生們也都把目光轉向了她,那位女學生有點緊張地看看桌面,回答:「這里沒有。」我疑惑地說;「不對啊,我剛才就到過你那兒。」女學生又搜了一遍桌面以及附近地面,堅定地搖了搖頭。我皺眉回憶片刻,肯定地說:「沒錯,我坐到你那兒時明明是拿著鋼筆的,上課鈴響我就直接上的講台。」語氣里帶著明顯的不信任。那個女生和我對視了一下,便吸著嘴,委屈地低下了頭,學生們小聲耳語起來。我趕快來到那位女學生身邊,小聲道歉並告訴她,自己的鋼筆沒有丟,然後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冤屈」二字,大聲說:「今天這節課,講的是關於冤屈的故事。為了更好地理解小說,剛才我故意冤枉了一位同學。同學們都來思考一下,如果被冤枉的是你,你該怎麼?下面我再來講一個成功申冤的故事。』,緊張的空氣一下子輕松下來,學生們饒有趣味地聽著。「晉文公有一次吃烤肉,端上桌時,文公發現肉的外邊纏繞著頭發。文公大怒,於是喚來烤肉的廚子。烤肉卜面有頭發,是對文公的大不敬。晉文公盛怒之下便要將廚師斬首,廚師很冤枉,因為他看出頭發是被人家放上去的。如果你是廚師,你該怎麼?」「告訴晉文公自己是冤枉的。」同學們紛紛回答。「只是喊冤嗎?」同學們苦想起來,可是顯然沒有誰想出真正的好法。光喊冤是不夠的,也許在喊著冤枉時就被推出斬了。所以,申冤的策略就很重要。廚子連忙磕頭認罪,說:「臣該死!臣的罪過有三:其一,臣切肉用的刀,鋒利得如同寶劍干將一樣,肉被切斷,可是沒有切斷肉外邊的頭發;其二,臣用鐵錐串起肉來烤,反復翻動,卻沒有發現有頭發;其三,肉被烤得赤紅,最後被烤熟,可纏在外面的頭發卻不焦。」然後,他又提醒文公說:「肉烤熟後,由別人直接送來,是不是有人嫉妒我的技藝呢?」文公聽了這番話,猛然醒悟,立刻派人調查,殺了嫁禍者。在晉文公的絕對權威下,廚子沒有直接為自己辯解,而是以認罪的形式一點一點地將事實擺出來,既不激化局勢,又講清楚道理,洗刷了冤屈。廚子的面臨危機時的冷靜和申辯的策略都值得我們借鑒。另外,如果我們真的受了冤屈,怎麼呢?有一則新聞,說有個女孩被誣陷偷東西,於是白殺了,她和奧士高納老爹的行為都是不足取的。當我們面臨情緒危機時,要尋找積極的解決法,退一步說,即使暫時解決不了,那就暫時擱置一邊,等待時間的證明。」看著學生們贊許地點頭,我知道,這堂課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因為,作為一名大學語文教師,我想,大學語文課堂更像一個窗口,我們不但可以引領學生通過這個窗口拓展視野.欣賞美好的語言和文學世界,更可以通過這個窗口流通進來新鮮富氧的空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強健精神,培養白重和對世界的尊重,自愛和對周圍人群的愛。當代社會處於知識經濟時代,迫切需要為數眾多的高級實用技術人才。對技術人才的專業技能的重視不能以對人文精神的忽視為代價。當一個人精神匾乏,缺少正確的人生觀和精神追求,淪為一個下具人時,對個人、對社會都是悲劇。近年來,惡性暴力事件在大學校園時有發生,為雞毛蒜皮小事,同窗學友動輒拳腳凶器相向。2005年,南京旅遊學校男生宿舍內發生一起慘劇,18歲的酒店管理大專班一年級新生王義(化名)深夜拿刀捅死了室友王彤(化名),原囚是王彤幾天前在宿舍內丟失了手機,並懷疑到了王義頭上。2006年。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大學一個一年級學生為區區兩元錢與摩的司機發生爭執,殘忍地將摩的司機殺害。……有調查顯示:上世紀80年代,大學生中23.25%有心理障礙,90年代上升到25%a,進人新世紀,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比例已經增加到30%a2004年底,北京聯合大學信息學院02級學生程小龍對大學生自殺狀況調查,他在北京聯合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北京中醫葯大學和北京化工大學發放了200張問卷,調查結果顯不:26%的大學生偶爾有過自殺念頭。一份調查結果顯示,14%的大學生出現抑鬱症狀,17%的人出現焦慮症狀,12%的人存在敵對情緒。大學語文課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方面有著獨到的不可低估的功能。大學語文課蘊藏著豐富的精神營養,它所涉及的優秀文學作品既能陶情養性,和諧人格,又能激發人的嚮往,精神追求,培養傳統美德和審美能力。在教學中,可以滲透進愛國主義教育、人生觀教育、合作精神教育、奮斗精神教育、審美教育。大學語文可以促進學生的自我完善。大學語文的選材涵蓋了古今中外的優秀人文精神的精華。對大學語文的學習既是學生涵泳語文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擴大知識視野、培養自身人文素質的過程。教師在大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需要「用心」教學。德國教育文化學家斯朗格曾經說:「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把人的創造力引發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對大學語文教育來說,所謂的「喚醒」就是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通過與語文文化意蘊的對話與交流、感悟與體驗,培養學生的文化精神、陶冶學生的情感與心靈、構建學生健康的人格與靈魂。
⑧ 「大學語文」之痛:「語文」,為什麼在大學被遺忘
語文,在詞典里就解釋為簡單的「語言和文學」,其實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的漢文及漢語工具,同時也是我們用來積累和開拓精神財富的一門學問,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極為廣泛的學科,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是掌握一切知識的重要途徑。所以,學習好語文這門學科,對我們是很重要的。
語文這個學科,是我們從小就一直開始接觸的。最簡單的語文,我是從父母那裡獲得的,之後上了小學,初中,高中,甚至一直上到大學,語文依然和我們息息相關。大學之前,學習語文是一件要分成很多細節的事情,比如字音、字形、背誦、默寫、文言文、現代文、作文等等,是要求面面俱到的。或許加上高考的因素,在很多情況下,學習語文就是以分數為目的,而並非以學習語文本身為目的。而上了大學才發現,在大學里學習語文是一件很自由的事情,它不在強調咬文嚼字,不再強調面面俱到,不再強迫我們去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部分。在這種輕松的環境之下,我自己認為更能發揮自己的長處,去學習和吸收並掌握知識。現在我就這個學期學習大學語文談談自己的心得。
大學語文學習心得之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學習最大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奠基石。對語文學習感興趣,就為你的語文學習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兩千年前的「文聖」孔子就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正說明了「好」、「樂」對於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的追求,可以說是精神支柱。愛因斯坦說過:「在學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動機是工作中的樂趣,是工作獲得結果時的樂趣,以及對這種結果社會價值的認識。」如果一個人連學習語文的興趣都沒有了,就算天天坐在教室里也不可能學的好語文。我個人對語文的興趣較大,這促使我能夠在大學語文這個科目中有所收獲。學習大學語文的興趣,我認為有兩個因素,一個來自於本身,一個來自於老師。本身興趣的培養我認為在於平時多看一些文學作品,在文學作品中陶冶自身的情操,同時也可以積累一些文學常識,也燃起了學習語文的激情了。同時,老師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葉聖陶說過:「從小學老師到大學教授,他們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幫助學生養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學方面的良好習慣」。從而可知,老師在學習中發揮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在小學和中學的時候,語文老師給我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學習語文學習。而在相對自由開放的大學語文的學習中,老師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起決定性作用了。綜上所訴,興趣是開啟學習好大學語文的金鑰匙。
大學語文學習心得之人生價值
首先,我想從教育的本質和大學教育的宗旨來了解大學語文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我一直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完善一個人,即「取長補短」,而非「揚長避短」,去充分發掘人的潛力,認識自我的價值,即「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所以,大學語文的學習是通識教育,並非專業教育,是為了發展學生的個性,而不像高中時的培養學生的共性。這正是大學語文存在的大背景,大前提和大環境。通過我的學習感受,在課文中所體現的人生價值均為及其難得的思想資源。以民為本,孔孟思想的核心「仁愛」 ,仁者愛人:心懷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居安必須思危,高枕不能無憂;
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異中求同,同中求進;人情世態,「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復雜多變,豐富多彩;論學品藝,以苦為樂,知難而進,執著人生的又一種境界……這些都是大學語文教以我們的做人的道理和我們所要具備的人生價值。此外,所涉及的相關的經典名著如《周易》,《離騷》,《中庸》,《大學》,《老子》,這極大的培養了我們當代大學生對於祖國文化的熱愛,也增強了我們的愛國情操和文化責任感,而且,人文語文讓我從哲學的角度去審視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我以為,世界觀是大我的存在,人生觀是小我的存在,而價值觀就是人的大我與小我之間的抉擇。而人文語文所提倡的「以人為本」和「人文主義」,就幫助我認識了「我自己,即傾聽自我心靈深處的呼聲和需求,學會去愛人,去關心人,達到對個人和社會的終極關懷。綜上所述,大學語文的學習為我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定位提供了更高的平台。
大學語文學習心得之四層分析法
大學語文的教學在相對自由的前提之下,應該具有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學習方法。語文老師教以我們一種叫做四層分析的學習方法讓我們在廣闊的語文課文之中能應變自如。所謂四層分析法,從其表面意義可知,即將分析分成四個步驟:第一,聲音層,從音韻、節奏、語言這三個方面來分析文學作品的表層含義;第二,語義層,從詞義、語義、主要內容對文章進一步的了解和分析;第三,隱喻層,通過對文章的反復閱讀以及分析,將文章中反映時代、社會的普遍現象雕琢出來;第四,象徵層,在得以作者所要表達的真實情感之後,將文章的主題在此升華總結,反映人類或世界所帶來的哲理。四層分析法的運用可以使我對文學作品的理解由表及裡,由此及彼,從表面的簡單基本的語句表達,到文章真正蘊含的寓意大致的把握。現在我就自己所學過的課文中找出,我認為最能反映各個層次分析的代表的文章出來,對四層分析法進行我的心得收獲。聲音層,戴望舒的《雨巷》堪稱代表。《雨巷》在語音層面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它所具有的強烈的音樂美。這種音樂美,主要是由詞句的重疊和韻腳的有規律反復等手法的運用所造成的。如:該詩的最後一節除了將第一節中的"逢著"改為"飄過"外,其它詞句完全一樣;這種重復的寫法不僅使全詩在內容上首尾呼應,而且使基本相同的一段語音流在詩中重復出現,從而增強了全詩的音樂感。此外,該詩的每一節都有詞句的重疊;如:首尾兩節的"悠長、悠長";第二節中的"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以及"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第三節中的"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第四節中的"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第五節中的"遠了,遠了";第六節中的"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及"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這種詞句的重疊在詩中的反復運用以及某些復沓形式在詩中的前後呼應,使這首詩具有相當強烈的音樂性。語意層,我認為在古詩的應用上會比較有意義。在我的理解而言,語意層就是對文章的詞義進行解釋,翻譯為白話文,是人清楚明白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以《蒹葭》為例,該詩的大概含義為:蘆葦密密又蒼蒼,晶瑩露水結成霜.我心中的佳人,佇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流而下尋她,彷彿就在水中央. 蘆葦茂盛密又繁,晶瑩露水還未乾.我心中的佳人,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嶇難登攀.順流而下去尋她,彷彿就在水中灘,蘆葦片片根連根,晶瑩露珠如淚痕.我心中的佳人,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艱險如彎繩.順流而下去尋她,彷彿就在水中洲.古詩的語義得以分析之後,對文章的分析和進一步理解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隱喻層,常用在一些抨擊時政的詩中,詩人不是想用喻體去說明喻旨,而是思考當兩者被放在一起,並相互對照時所產生什麼意義,產生另外一種什麼意義。因此,隱喻不再是一種說明或解釋,而是對社會現象的另一種衍生 。杜甫的詩有「史詩」之稱,以其《兵車行》為例它揭露了唐玄宗長期以來的窮兵黷武,連年征戰,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不僅表達了戍卒們沉痛哀怨的心情,也表現出那種傾吐苦衷的急切情態。這樣通過當事人的口述,又從抓兵、逼租兩個方面,揭露了統治者的窮兵黷武加給人民的雙重災難。本詩通過爺娘妻兒送別從徵士兵的凄慘場面的描繪及對徵人生活的描述,揭露了唐玄宗天寶年間推行開邊拓土的窮兵黷武政策所帶來的災難,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悲憤和對人民疾苦的關懷。象徵層,是用具體的事物來表現某種特殊意義。以李煜的《烏夜啼 林花謝了春紅》為例,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李煜是南唐最後一位君主,在被宋俘虜之前,其次多描寫宮廷享樂生活;入宋之後,其詞轉為抒發亡國之痛和故國之思,該詞是李煜被俘之後的一首抒發亡國哀情的詩歌,借風雨催花之景抒發亡國之痛,其深刻隱喻義,還告誡人們,活在當下,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事物。以上就是我對四層分析法的各個層次的具體分析,也是我的大學語文學習的重要的心得之一。綜上所述,四層分析法確實為文學作品的鑒賞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達到以不變應萬變的效果。
大學語文學習心得之哲理
在我看來,語文和哲學覺有密切的聯系。哲學原理需要通過語文表現出來,而在許多文學作品中無不滲透著深刻的哲理。哲學,其實就是更高一層次的人的思想升華。大學語文的所有篇章都閃現著哲學的光芒。從眾多的文人作家中體會了他們的思想,升華出的思想結晶讓今天的我們能偶進一步去審視自我為人處世的態度,能對自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反思和總結,能在實踐中指導我們,啟迪我們。下面,我將把大學語文課本中的部分篇章語哲學道理聯系起來,對其進行我個人的見解。(1)以民為本篇 兩千多年前孔孟的「而愛」思想以至今天的和諧發展觀的「以人為本」,無論其意圖和根本目的是否一同,不可否認的是,它們相同之處都在於保證人民安居樂業,國家穩定。這體現了哲學中的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哲學觀點。哲學原理告訴我們人名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要求我們在實踐中相信群眾,依靠群眾,走群眾路線。在指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以民為本」已隨著時代的變化改為了為人們熟悉的「以人為本」,其繼承和發揚並未發生本質性的變化,為我國的和諧發展奠定理論基礎。(2)和而不同篇 多元並立,多樣共存,是萬物萬事的自然存在狀態。講求「和而不同」,不能一味追求提高「同」的比量,那可能會導致同化甚至消除「不同」,而應當在促進各個「不同」的要素自身充分發展的基礎上求得「和」的合理度,這樣的和諧才是最持久,最安定,最穩固的和諧。其中的哲學道理可體現為矛盾的哲學原理。矛盾的哲學原理是深刻復雜卻很權威的。矛盾是一切發展的動力。矛盾的分析法告訴我們,矛盾是對立統一的。矛盾的觀點之一為主要矛盾以及次要內部矛盾之間的關系。矛盾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始終貫穿著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根本矛盾規定事物的性質,主要矛盾是矛盾體系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其決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處於服從地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轉化。面對這些矛盾,就要求我們要正確認識矛盾,敢於承認矛盾,揭露矛盾,針對主要矛盾和次要方面,我們必須正確把握好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統籌兼顧,同時處理好次要矛盾。「和而不同」。其本身就已經承認矛盾的存在,敢於去揭露其差異所在。「大和」的前提下允許「不同」的發展,「和」為事物發展的主要矛盾,而「不同」則是次要矛盾,在「和」這個主要矛盾的相對穩定之下,統籌兼顧的讓「不同」達到相互協調的狀態,將矛盾控制在一定的度之內,一直維護的「和」這個大前提,真正的達到和諧。其實這個哲理的運用不僅體現在建設和諧社會這樣的大方面,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對我們其知道作用。例如在正確處理學習以及課余活動方面,正確處理人際關系之間……都可以運用矛盾的分析方法進行指導分析。還是那句話「和而不同」「求同存異」。(3)人情世態篇 從某個方面說,人情世態才是一本多難言中其真相的大書,它卷帙浩瀚,無窮無盡,復雜多味,豐富多彩。哲學原理中闡述道: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可是促進社會存在的發展,錯誤的,愚昧的社會意識可是阻礙社會存在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要承認社會存在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摒棄錯誤的社會意識。在人情百態這一章中,多是文人們就自身的所處的環境或是所處的社會所發出的感慨,描述著當時的社會現象或是自身的環境。在闡述的過程中,作者們將自我的意識加入其中。憧憬未來,嚮往美好的時候,能保持一顆平常心;面對挫折,遭遇不幸,亦能通過不斷的努力與激勵,在挫折中體驗人生,品味百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也就是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這些意識不僅能激勵作者本身,同時也會影響和鼓勵讀者,久而久之,在社會上會形成一種積極的影響力,不斷促進社會精神方面的進步,進而影響社會存在。綜上所述,在學習大學語文的同時,哲學的滲透其中,兩者相得益彰,相輔相成。
語文,覆蓋面最為廣泛,上至天文時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眾生,包羅世間萬象。深味人間真情,在語文的樂章上譜寫愛與美的贊歌;體悟人生真諦,在語文的妙筆下閃耀理性的熠光;歷經社會百態,在語文的書卷上嬉笑怒罵;徜徉自然之樂,在語文的天堂里展現鍾靈毓秀的奇絕。走進語文,感受名著文化的熏陶魅力,有語文溫馨的人文關懷等著;走進語文,觸摸每位作者的歡樂與哀傷,有語文獨特的視角期待著;走進語文,有絲絲書卷氣與深切關懷心撞擊你的思想與胸臆,有語文濃縮千年文化積淀陶醉著。在經歷了多年的語文學習,大學語文的學習依然感覺新鮮無比。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其實,課本中的一些文章在之前已經學過,重溫著莊子在《秋水》中的神秘詭譎卻飽含兼容並蓄的道理;重溫著屈原在《離騷》中的忿恨與不滿卻處處顯示著獻身祖國的滿腔熱情,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正直高潔的人格;重溫著歐亨利在《麥琪的禮物》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含淚的微笑」式的結局,體會到善良的心地和真摯的愛情都是最美麗,最聰明的……而新的課文也給了我全新的體驗:遇見了辛棄疾在建康賞心亭的抒忿,懷才不遇的郁悶與報國無門的悲情躍然紙上;遇見了胡適在《容忍與自由》中在向我展示著「沒有容忍,就沒有自由」的深刻含義;遇見了愛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觀》中向我闡述著他相信簡單朴實的生活對每個人都是有益的;遇見了托爾斯泰在《舞會以後》批判社會,揭露現實,鞭撻俄國上流社會如上校之流虛偽、冷酷、丑惡的靈魂,同時隱藏著一個深刻的哲理:世界上就常有這樣的事情,使得人的整個生活發生變化,走上新的方向,換言之,就是一些偶然的事件,會改變人生的道路或命運……很多很多的知識,在大學語文的課堂上得以收獲,很多很多的經歷,在大學語文的課堂上得以體驗,很多很多的人生哲理,在大學語文的課堂上得以體會。
一篇散文,在纏綿緋惻中體會肝腸寸斷的凄苦;一出戲劇,在曲折迂迴中迭出動人心魄的震撼;一首詩歌,在含蓄凝練中讀出超脫凡世的清遠;一部小說,在潮起潮落中成就驚世駭俗的嚮往。大學語文,是厚碩的雙翅,讓我搏擊長空;大學語文,是心靈的回響,讓我走向高貴的殿堂;大學語文,是幾許清風細雨,讓我享受雲開月朗的爽潔。
大學語文的學習,是知識積累的平台,是經驗收集的去處,是靈魂升華的天堂!以上是我對大學語文學習所有心得。
⑨ 大學語文之痛:語文,為什麼在大學被遺忘
你去問當事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