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什麼是語文中的對稱詞

什麼是語文中的對稱詞

發布時間:2022-04-30 06:32:04

Ⅰ 語文中的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分別指的是什麼

第一人稱,又叫自稱。常用「吾」「我」「余」「予」等,還有帝王專稱「朕」、「孤」「寡人」等字。通常都可譯為「我」「我的」「我們」「我們的」。

第二人稱,又叫對稱。常用「爾」「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譯為「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第三人稱,又叫他稱。常用「彼」「其」「之」等字,它們既可以用來指人,又可以用來代事,其用法更為靈活,通常譯為「他」「她」「他的」「他們」「他們的」等。



(1)什麼是語文中的對稱詞擴展閱讀:

第一人稱的好處

1、容易拉近與讀者距離,使讀者進入『我』這個角色。

2、便於抒發情感,進行詳細心理描寫。

3、使文章更具真實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更生動形象,使讀者能更具體地體會作者心情。

4、通過對「我」的詳細描寫,來喚醒讀者內心的感受和思考。

5、使故事情節敘述雜而不亂,情感更加動人。


Ⅱ 語文中 互文 對偶 都是什麼意思用簡單的話說 最好舉個例子!

互文:
(一)「互文」即古代詩文的相鄰句子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是古漢語中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
例:(1)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木蘭詩》)
其上句省去了「坐我東閣床」,下句省去了「開我西閣門」。兩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開東閣門在床上坐坐,又打開西閣門在床上坐坐。表達了木蘭回到久別的家中的歡喜之情。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觀滄海》)
其中「行」與「燦爛」互補見義。即「燦爛的日月星漢之運行均若出於滄海之中」。並非日月只運行而不燦爛,也並非星漢只燦爛而不運行。

對偶:是語文中一種修辭手法,其主要方式有:
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例如:(1)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例如:(2)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
例如:(3)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Ⅲ 語文中,什麼叫"對偶"修辭手法

語文中的對偶
一種修辭手法,其主要方式有
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例如:a.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例如:b.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
例如:c.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Ⅳ 語文中的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分別指的是什麼

第一人稱:我、我們。第二人稱:你、你們。第三人稱:除「我,我們,你,你們」的其他主語。

第一人稱,又叫自稱。常用「吾」「我」「余」「予」等,還有帝王專稱「朕」、「孤」「寡人」等字。通常都可譯為「我」「我的」「我們」「我們的」。

第二人稱,又叫對稱。常用「爾」「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譯為「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第三人稱,又叫他稱。常用「彼」「其」「之」等字,它們既可以用來指人,又可以用來代事,其用法更為靈活,通常譯為「他」「她」「他的」「他們」「他們的」等。

(4)什麼是語文中的對稱詞擴展閱讀:

古漢語人稱代詞

1、第一人稱代詞:吾、我、予(余)等,如:

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述而》;啟予足,啟予手。《論語·泰伯》

①我、予(余)都可作主、賓、定語。

②「吾」可以作主語、定語,但一般不作賓語。如:今者吾哀我。《莊子·齊物論》

③ 「吾」一般只在否定句里作前置賓語,如:居則曰:「不吾知也」《論語·先進》

④肯定句里一般用「我」作賓語。

⑤「朕」先秦時意同「我」,秦朝後,是皇帝自稱。

2、第二人稱代詞:女(汝)、爾、若、而、乃,如: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左傳·齊桓公伐楚》;如或知爾,則何以哉?《論語·先進》;吾語若。《莊子·人間世》;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避世之士哉?《論語·微子》;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漢書·項藉傳》

①它們可作主、定、賓語。

② 「而、乃」只作定語,一般也不用作主語,且絕不用作賓語。

3、第三人稱代詞:其、之,「其」字一般用作定語,「之」字一般用作賓語,第三人稱不用做主語,如:北冥有魚,其名為鯤。《莊子·逍遙游》;愛共叔段,欲立之。《左傳·鄭伯克段於鄢》

Ⅳ 初中語文中,「對仗」是什麼意思

初中語文中的對仗,中古時詩歌格律的表現之一。詩詞中要求嚴格的對偶,稱為對仗。對仗主要包括詞語的互為對仗和句式的互為對仗兩個方面。對仗多用於駢文。

對仗又稱隊仗、排偶。它是把同類或對立概念的詞語放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使之出現相互映襯的狀態,使語句更具韻味,增加詞語表現力。對仗有如公府儀仗,兩兩相對。對仗與漢魏時代的駢偶文句密切相關,可以說是由駢偶發展而成的,對仗本身應該也是一種駢偶。

對仗要求

格律詩對仗的具體內容,首先是上下兩句平仄必須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對的句子句型應該相同,句法結構要一致,如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述補結構對述補結構等。有的對仗的句式結構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對。再次,要求詞語所屬的詞類(詞性)相一致,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詞語的"詞彙意義"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詞,它們所屬的詞義范圍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宮室、服飾、器物、動物、植物、人體、行為、動作等同一意義范圍內的詞方可為對。對仗的運用有寬有嚴,因而出現各種不同類型,有工對、鄰對、寬對、借對、流水對、扇面對等。在內容上則有言對、事對、正對、反對等名目。

寬對

近詩體對仗中的一種。它與工對是相對的概念。寬對是一種不很工整的對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詞的詞性相同,即可構成對仗。這樣的對仗,一般稱之為「寬對"。

寬對要比鄰對的要求再寬一些。如一般以名詞對名詞、以形容詞對形容詞便可以。如黃魯直《答龍門秀才見寄》詩第二聯「明月清風非俗物,輕裘肥馬謝兒曹」便是寬對。

鄰對

近體詩對仗中的一種。用詞義的門類比較接近的詞為對,便稱為"鄰對"。所謂詞義門類相近,如天文與時令、地理與宮室、器物與衣飾、植物與動物、方位對數量等的關系。用這些意義接近的詞為對,就是鄰對。

如白居易《感春》中的兩句:「草青臨水地,頭白見花人」。草與頭不同類,水與花不同類,地與人不同類,這可以算是鄰對。

自對

自對也叫當句對,對仗的一種,一句之中某些詞語自成對偶,叫作自對。

如洪邁《容齋隨筆》中引李義山詩:「密邇平陽接上蘭,秦樓鴛瓦漢宮盤。池光不定花光亂,日氣初涵露氣干。但覺游蜂繞舞蝶,豈知孤鳳接離鸞,三星自轉三山遠,紫府程遙碧落寬。」

詩中多各相為對,如第二句的秦樓對漢宮,瓦對盤;第五句的游蜂對舞蝶;第六句的孤鳳對離鸞等等。

借對

近體詩的一種對仗方式,或稱為假對。它通過借義或借音等手段來達到對仗工整的目的。借對有兩種借法。

1、借義是利用詞的多義性,通過一個詞的某一種意義與相應的詞構成對仗。如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尋常」一詞具有多種含義,一為「平常」,一是「八尺為尋,倍尋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詞,後者是數量詞,這里用尋常來對數詞「七十」,用的是它本來具有的數量方面的含義,而詩中用的卻是它副詞方面的意義。這就是「借義對」。

2、借音是利用字詞之間的同音關系,以甲詞(字)來表示乙詞(字)。例如對句用了甲字,對句本來應當使用與甲字意義相類似的乙字,但用乙字在全中的意義上又不合適。於是就選用一個與甲字同音而又字義相關的丙字來結成對仗。俞弁《逸老堂詩話》說:「洪覺范《天廚禁臠》有琢句法,中假借格如『殘春紅葯在,終日子規啼』,以紅對子(諧紫);如『住山今十載,明日又遷居』,以十對遷(諧千),皆是假借。以寓一時之興,唐人多此格,何以穿鑿為哉。」文中所舉就是「借音對」。

錯綜對

古代韻文對仗的一種方式,它不拘字詞的位置,相對的詞語處於錯綜交叉的情況。

如中唐詩人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贈美人》詩: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雲,「六幅」與「一段」結成對仗,「湘江」與「巫山」也結成對仗,但位置不同。這便屬於錯綜對。

流水對

近體詩對仗的一種。流水對是出句與對句在意義上和語法結構上不是對立的,而是有上下相承的關系,兩者不能脫離或顛倒,而是有一定秩序的語言結構。

如杜甫《聞官司軍收河南河北》詩的兩句:「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它們有前後相承接的關系,必須是從四川的巴峽到達巫峽,然後才能再從襄陽到達洛陽,先後的次序不能倒置。而語句的關繫上,是下句承接上句,兩者構成一個順承復句,而這兩句使用的詞語,卻構成對仗。這種對仗有如流水,從上游流到下游,故稱之為"流水對"。

合掌對

合掌對,是格律詩對仗的一種毛病。一首詩中,出句與對句所用的詞基本同義或完全同義,上下句意思相重復,好像兩只手掌合在一起,故稱這樣的對仗為「合掌」。

合掌是對仗時所應當避免的。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稱這種對仗為「正對」,是一種拙劣的對仗。他在文中言明:「故麗辭之體,凡有四對。言對為易,事對為難;反對為優,正對為劣。」如宋之問《初到黃梅》詩:「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紀昀《瀛奎律髓刊誤》評論說:「途中、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

詞語對仗的要求是:詞義必須同屬一類,如以山川對山川,以草木對草木等;詞性必須基本相同,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平仄必須相對,即以平對仄或以仄對平;結構必須對稱,即以單純詞對單純詞,以合成詞對合成詞;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對。

句式的對仗,主要是句子的結構相同,如以主謂短語對主謂短語,以動賓短語對動賓短語等。

對仗可使詩詞在形式上和意義上顯得整齊勻稱,給人以美感,是漢語所特有的藝術手段。

格律詩對仗規則:

(1)出句和對句的平仄是相對立的;

(2)出句的字和對句的字不能重復。

因此,像《易經》和《詩經》的例子還不合於律詩對仗的標准。上面所舉毛主席《長征》詩中的兩句:「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才是合於律詩對仗的標準的。

網頁鏈接

Ⅵ 在語文中,什麼叫「對偶」或「對仗」怎樣區分他們

對仗

詩詞中要求嚴格的對偶,稱為對仗。對仗主要包括詞語的互為對仗和句式的互為對仗兩個方面。

詞語對仗的要求是:詞義必須同屬一類,如以山川對山川,以草木對草木等;詞性必須基本相同,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平仄必須相對,即以平對仄或以仄對平;結構必須對稱,即以單純詞對單純詞,以合成詞對合成詞;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對。

句式的對仗,主要是句子的結構相同,如以主謂短語對主謂短語,以動賓短語對動賓短語等。

對仗可使詩詞在形式上和意義上顯得整齊勻稱,給人以美感,是漢語所特有的藝術手段。

詩的對仗
唐以後近體詩的對仗,顯然是受了駢體文的影響。如果借用散文的術語,律詩可以說是"駢散兼行"。律詩的一般情況是半駢半散:首尾兩聊是散行的,中間兩聊則規定要用對仗。例如杜甫《別房太尉墓》、蘇軾《有美堂暴雨》等。
初唐律詩還沒有完全定型時,頷聊的對仗還是很自由的。直到王維、杜甫,頷聊還有不用對仗的,例如王維《輞川間居贈裴秀才迪》的"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杜甫《天末懷李白》的"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以後雖然還有人這樣做,但是非常罕見。
與此相反,不但中間兩聊用對仗,連首聊也用對仗,這倒相當常見。比較起來,五律首聊用對仗的情況多一些,原因是五律首句以不入韻為常,比較適宜於對仗。例如李白《送友人》、杜甫《春望》等。但是我們不要以為首句入韻就不能再用對仗了,杜甫的《登高》和陸游的《黃州》就是首句入韻而首聊用對仗的。
尾聊一般不用對仗,但也有用對仗的。例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總的來說,作為格律要求,律詩一般是中間兩聊用對仗。頷聊不用對仗,尾聊用對仗,都算特殊情況,不構成一般規律。首聊是否用對仗,往往決定於詩的內容和詩人的藝術技巧。律詩極少完全不用對仗的,也極少全首都用對仗的。
長律的對仗和律詩一樣;首聊可以用對仗,也可以不用;中間各聊一律要用對仗;尾聊不用對仗,以便結束,例如韓愈《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
律絕一般是截取律詩的首尾兩聊,也就是完全不用對仗。例如本單元所選的七首律絕,除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外,都沒有用對仗。但是也有一種相當普遍的情況,就是截取律詩的後半,即頸聊和尾聊。這就是說,開始一聊用對仗。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就是一個例子。又如杜甫《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 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 遺恨失吞吳。
至於截取中間兩聊(完全用對仗),或者截取律詩的前半(後面一聊用對仗),比起上面兩類就要少見得多,現在試舉兩個例子:
杜甫:絕句四首其三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李白:九日龍山飲
九日龍山飲, 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 舞愛月留人。
(截取律詩的前半,後面一聊用對仗。)
近體詩的對仗,和並體文的對仗一樣,句法結構相同的語句相為對仗,這是正格。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近體詩的對仗還有另一種情況,就是只要求字面相對,不要求句法結構相同。例如:
口銜山石細,心望海波平。(韓愈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李商隱安定城樓)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蘇軾有美堂暴雨)
例一,出句的"細"是修飾語後置,"山石細"的意思是"細山石";對句"海波平"是主謂結構,"海波"是主語,這個主謂結構用作動詞"望"的語。例二,出句的"白發"不是"歸"的直接賓語。"歸白發"等於"白發歸";對句的"扁舟"則是"入"的直接賓語。例三,出句的"吹海立"是兼語式,對句的"過江來"卻是連動式。
字面相對也就是詞類相同的互為對仗:名詞對名詞,代詞對代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虛詞對虛詞。依照傳統,名詞還可以分為以下一些小類:
(1)天文(日月風雲等); (2)時令(年節朝夕等);
(3)地理(山水江河等); (4)宮室(樓台門戶等);
(5)器物(刀劍杯盤等); (6)衣飾(衣冠巾帶等);
(7)飲食(茶酒餐飯等); (8)文具(筆墨紙硯等);
(9)文學(詩賦書畫等); (10)草木(草木桃杏等);
(11)鳥獸蟲魚(麟凰龜龍等);(12)形體(身心手足等);
(13)人事(道德才情等); (14)人倫(父子兄弟等)。
同類的詞相對是工對,顏色對、數目對也是近體詩常用的工對型型。同義詞相對在近體詩中比並體文少得多。一聊對仗出句和對句完全同義(或基本上同義),是詩家的大忌,叫做"合掌",詩中極少這種情況。因為詩的篇幅短,要使詩的內容豐富,就應該讓每一個詞都充分發揮作用。
近體詩的對仗,總是避免用同字相對。同時,由於平仄格律的規定,近體詩的對仗一般總是平對仄、仄對平。近體詩對仗的平仄比並體文的要求嚴格得多。
近體詩的對仗中,有兩種特殊的類型:流水對和借對。
所謂流水對是說相對的兩句之間的關系不是對立的,而是一個意思連貫下來;也就是說,出句和對句不是兩句話,而是一句話。例如: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駱賓王在獄永蟬)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杜甫秋與其二)
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懷)
這種流水對最適宜於尾聊;尾聊如果用對仗,只有這種對仗最能收得住全詩。上面後三例就都是用於尾聊。
所謂借對是說一個詞有兩個以上的意義,詩人在詩中用的是甲義,但是同時借用它的乙義或丙義來與另一詞相對。例如:
行李淹吾舅,誅茅問老翁。(杜甫巫峽敝廬奉贈侍御四舅別之澧朗)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漢苑風煙吹客夢,雲台洞穴接郊扉。(李商隱令狐八拾遺 見招)
例一"行李"的"李"不是桃李的"李",這里借用桃李的意義來與"茅"字相對。例二"尋常"是平常的意思;但是古代八尺為尋,兩尋為常,所以借來對數目。例三"漢苑"的"漢"是漢朝的意思,借用"星漢"的意思來與"雲"字相對。
有時候不是借意義,而是借聲音。例如:
馬驕珠汗落,胡舞白題斜。(杜甫秦州雜詩其三)
滄溟恨衰謝,朱紱負平生。(杜甫獨坐)
事直皇天在,歸遲白鬢生。(劉長卿新安奉送穆諭德)
淪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
例一借"珠"為"朱",例二例四借"滄"為"蒼",例三借"皇"為"黃"。這種借音多見於顏色對。
總的來主,近體詩的對仗不像平仄那樣嚴格,詩人在運用對仗的時候有更大的自由。詩人善於運用對仗,可以增加詩的藝術性;但是太拘泥了就會束縛思想內容的表達。宋詩在對仗上比唐詩纖巧,風格也往往卑下一些。
唐以後的古體詩,和漢魏六朝詩一樣,可以用對仗,也可以不用。用對仗也不求工整,並且不避同字相對。甚至可以說,詩人在古體詩中用對仗反而是有意求拙,以顯得高古。例如: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支梯。(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難。(同上)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難)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同上)
前兩例對得不工整,後兩例不避同字對。

Ⅶ 語文中「對偶」是什麼意思

語文中的對偶一種修辭手法,其主要方式有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Ⅷ 請問在語文中,什麼叫「對偶」或「對仗」怎樣區分他們

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或相近意思的修辭方式叫做對偶。
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義的虛實做成對偶的語句叫對仗。

簡單來說,對仗是更為嚴格的對偶,兩者是包含關系。
對偶只要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就行;而對仗還需要平仄相對,字義虛實相對。對仗看起來要比對偶舒服許多,也工整、優美許多。
比如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就是對偶,是雙句對偶。
而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就是對仗,金沙水對大渡橋,拍對橫,雲崖對鐵索,暖對寒。這已經比較工整而且平仄相對了,如果再要近一步工整,協調那就是另外一種東西了,叫對聯!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Ⅸ 語文中什麼是對稱的手法

您說的對稱應該是對偶。
修辭手法還有這些: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對引用、對比、借代、反語,

Ⅹ 語文中的對稱手法作用是什麼

你好

語文中的對稱手法可以是句子更整齊,讀上去更有氣勢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語文中的對稱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