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聾生學習動機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聾生學習動機

發布時間:2022-05-01 08:07:21

㈠ 如何培養聾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如何培養聾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語文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謂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並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從而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自主學習是學習過程的內在品質,它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語文教學中我是如何培養聾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一、創設主動參與的情境,培養自主學習意識

要促進聾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至關重要。美國教育家布盧姆說過:「一個帶著積極性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熱情、樂趣或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習的更加輕松,更加迅速。」因此說環境和學生的熱情對聾生的自主學習很重要。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聾生的學習情緒,營造平等、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讓聾生全員發動、全方位參與;使聾生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1、交給聾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聾生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自己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我在課堂上盡量少講、精講;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學活動轉化為學生的主動求知的過程,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例如:我執教的《三棵銀杏樹》中有這樣一段話:銀杏樹的花太小了,很容易被人忽略。去年秋天,我一邊拾銀杏果,一邊問父親:「銀杏樹為什麼不開花?父親說等來春留心看吧。」今年春天,我看見銀杏樹的花了,那是很可愛的白里帶點黃的小花。這時我讓學生充分討論:「爸爸為為什麼沒有直接告訴他銀杏樹是開花的?爸爸是不是爸爸不知道呢?」當學生給予否定回答時,我繼續引導:「既然爸爸知道,為什麼不直說?」有的學生說,他爸爸讓他自己去觀察事物。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文章這樣寫表現了他爸爸教育孩子要熱愛大自然,要學會細心觀察事物。」很明顯,因為有了前面的主動思考,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課文內容了。這種拐個彎才能找到答案的學習,不僅能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而且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給學生主動參與質疑的情境。「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教學的根本在於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而思考的起點卻是疑問,「疑」使學生在認知上感到困惑,產生認知沖突,引起深究性反射,思維就被束縛在教學的圈子裡,個性受到壓抑。所以在教學中要精心設疑,不僅要善於提問,還要教會學生提問,鼓勵他們大膽質疑,有疑,才有思,才有得。善問的學生往往思路敏捷,思考問題深刻,在思考中提高能力,在閱讀中處於主動地位。

學生如何才能發現問題?首先學生必須成為自主學習者,學生只有經過自己主動的探索,才能撥開人雲亦雲的迷霧,發現不為人知的新問題。學生有了自己的發現就會產生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讓他們敢於質疑問難,善於提問,在思考中提高學習的能力。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讓學生在「疑」中產生問題,在「疑」中產生興趣,只有「疑」才有思,只有思才能迸濺創新的火花。在語文學習中要讓學生自主做到「三思」:(1)課前思考:課前自主預習課文,能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如:閱讀《向沙漠進軍》一文時,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提出:竺可楨在本文中給我們指明了征服沙漠的具體方法,為什麼直到現在土地荒漠化、沙塵暴現象等程度越來越嚴重,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為什麼人類在大自然面前都顯得這樣無能為力?今後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不破壞自然環境呢?今天西部大開發面臨的問題就是怎樣有效遏制並逐步戰勝土地的荒漠化?我們應該採取哪些措施呢?學生提出的問題就要讓學生自己去讀書探索,互相討論,發展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然後藉助集體的力量去解決。這種教學以學生不斷發現學習中的疑難為初始,以學生最終成功的解決問題為歸宿,若有不明之處的我在啟發、點撥。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自主探索問題的能力,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2)課堂思考:學習過程中能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如:教學作文時我問:「雪融化後是什麼?你能想像出什麼樣的情景呢?」讓學生發揮自由想像的空間,運用發散思維去思考,果然,學生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我肯定了學生的答案,絕不輕易的去否定他們的見解,以保護他們的積極性,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機會和動力。(3)課後思考:課後讓學生去獨立思考自己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或技能,還有哪些知識或技能沒有掌握。這樣以「自主」為核心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開始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比較簡單,這是他自主學習的開始,這是我們再引導學生深入到課文之中去,如有學生提出獨到有新意的問題,我要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並對學生的提問進行篩選,組織討論,這樣多方交流,相互啟發將大大鍛煉學生動腦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使他們真正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

3、創作合作的情境。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自主合作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讓學生進入角色,學習興趣自然就濃烈起來,就會自主去探究。教學中教師就必須為學生創設合作的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拓展思維,從而提高自主學習的效果。小組合作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的能力,實現差異互補,改善學生的人際關系,加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質量。例如:我讓全班同學每四人劃分為一個學習小組,學習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強調小組內各個成員之間的分工、合作及角色的轉換。在問題的討論前,各小組需要確定一名主持者,記錄著,發言者。討論時,各個成員獨立思考,積極參與發言,成員之間共同探討,互相合作,主持的同學全面負責;記錄的同學負責把各成員的發言進行歸納總結,並記錄下來;發言的同學負責把全組的討論結果和其他的小組進行交流,每位小組成員都要輪流嘗試不同的角色。學生有了參與合作的情境,有了表演的機會,學習的興趣就來了,自主開動腦筋,自動搜索資料,為參與做准備。這樣學生就能慢慢的在合作參與大情境中掌握學習的技巧,培養了自主學習的習慣。教師對特定學習內容,選擇最合適的教學形式,創設合作的情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新課程里所倡導「合作的學習方式」的真諦就在於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培養他們的自我合作精神。實際上,教學不僅僅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邊互動的過程,還涉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種互動過程。所以在具體教學中,要真正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合作性,教師就必須對學生創設一定的合作情境。

二、營造氛圍,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

培根認為:「一切天性與諾言都不如習慣更有力量」。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有助於學生學習的進步與提高,使之受益終生。教師應該努力創設情境,營造良好氛圍,讓學生自主的學習,積極地探究。例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時,我認為從旁觀者的角度去學習,學生對於課文的理解不會很深刻。於是我讓同學們採用表演的形式去學習。五個同學分別飾演文中六個主要「人物」,鴨媽媽、金魚媽媽、螃蟹媽媽、烏龜媽媽、一個青蛙媽媽,再選一名同學飾演小蝌蚪。小蝌蚪一路找媽媽的經過,以及和每個「人物」的對話。其餘同學充當觀眾,根據他們的飾演充分理解課文的內容。一堂課下來,效果相當好。像這樣創設一定情境,發揮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能培養他們自主開發的意識,能提高他們自主開發的能力,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三、 教給方法,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方法是學習的鑰匙」。運用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要善於「授之以漁」,引導學生學會「織網」「捕魚」的方法,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獲取無窮無盡的知識之「魚」。一堂好的語文課,不是看教師教了多少,而是看學生學了多少,學會多少;教師能指出一條路,學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師能給予一點啟示,學生可以有的放矢去拓展知識;教師能引導學生歸納一些方法,學生可以舉一反三的去實踐運用。

總之,聾童教育過程一旦注重以聾生為本,以聾生的發展為本,這必將有助於聾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及其思維能力的發展。我們一定要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題的教育思想把學生自主學習作為教學發展的主線,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存,真正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名合格的建設者。

㈡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聾生的發散思維

語文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語文。語文知識源於生活而服務於生活。美國教育家華特·B·科特涅斯曾提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我們在教學時要把語文教學放在大的背景下,還原到生活中去,還原社會實踐,課內外聯系,注重在教學中挖掘潛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更加熱愛語文,熱愛生活,善於品味生活。
一、在語文教學中培養聾生閱讀能力。
1、淡化文章分析,強化語文訓練。
在教學中應該克服脫離聾童實際水平的語法、句法、修辭、深挖重點語句的內涵、分析作者的遣詞用句的手法、文章寫作特色、寫作意圖等華而不實的教學活動,應多創設情景,將課文語言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使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學習、體會。如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時,課文主要寫的是成功來自母親的鼓勵,父親的批評。在教學時注重對話,讓學生體驗到父母的關愛,這是情感的體驗。讓學生來補充課文中省略的部分。再如在學習《變了,故鄉》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寫一寫身邊的事物,相關的學校、社會、家了、馬路等等的變化。
2、把握教材的切入點,引導學生注意課文語言的前後聯系。
例如在學習《觀潮》一文時,教師抓住對「觀潮」、「天下奇觀」中的兩個「觀」字的理解。觀潮—觀天下奇觀—觀錢塘江大潮。奇景:潮來前人山人海;潮時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山崩地裂;潮退後平靜。抓住了課文中的關鍵詞語,掌握了課文的先後順序,再理解課文就很容易了。
3、加強聾生的語文積累。
語文積累包括語言、文化、生活三個方面的積累。語言積累首先要重視學生語言的記憶和理解,使其感悟在鑒賞中。從學習句子到學習篇章,要求學生對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自然段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在反復的記憶中再感悟再理解。其次要重視學生自主學習和積累。學生單憑從課本中學習知識還遠遠不夠,從小就要培養其自主學習,學會積累。在低年級時教師要給學生多准備一些他們喜歡的小故事書,兒歌、美詞佳句等課外讀物要求他們多讀、多背、多默寫,到了高年級就可以憑他們的喜好自己選擇書籍,使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積累,有了這個積累的過程他們的語言才能得以豐富。重視文化積累,就是在課文中或是課外讀物中有關寫景的、寫生活事件的那部分,幫學生整理好,積累起來。為以後寫文章積累素材。生活的積累就要求學生認識生活、改造生活、觀察生活,進而通過觀察表述出來。
4、擴大閱讀量,選擇適合聾生閱讀的補充教材,豐富閱讀內容。
現在的聾校語文教材,內容舊,遠離學生,脫離實際。遠遠不能滿足學生閱讀的需求,更不能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這就給了我們語文教師提出了一個艱巨的任務,那就是為了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我們就要多讀、多找、多去挖掘符合聾生閱讀的材料。把其補充到教材中去,來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滿足他們的求知慾。
二、挖掘教材中素質教育因素,提高聾生的語文素養。
1、挖掘教材中發散思維的因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如在教學《撈鐵牛》、《蜜蜂引路》、《田忌賽馬》這些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實驗或是利用多媒體手段再現課文內容,讓學生感受,再啟發學生開動腦筋說說自己還有什麼辦法。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對課文的理解也更深入。
2、挖掘教材中人文精神因素,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語文教學時,只有讓學生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去體驗作品的情感歷程,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才能使他們真正受到熏陶的感染,形成內在的精神力量。
如《登山》這一課,重點寫列寧兩次走危險的小路,教學時只有引導學生充分體會小路的「險」才能充分認識列寧堅持走這條險路的勇氣和魄力,因而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引導學生直觀感受陷境,讓學生嘗試、體驗感受小路的險峻後揭示矛盾:列寧明知路險,一失足就會掉進萬丈深淵,為什麼兩次堅持走險路?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體會中,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中悟出:革命者決不會輕易放過每一個可以鍛煉自己意志的機會。使學生對偉大的革命導師「壓倒害怕」的大無畏精神及敬佩之情就會進一步深化。再如在教學《誠實的孩子》一課時,引導學生走入課文中,把自己當作是列寧,如果自己做了錯事,你當時的心理是怎樣的,當姑媽問到是誰打破的花瓶時,你會不會承認?讓學生體會列寧當時的心理狀況。了解列寧在姑媽家為什麼沒有承認錯誤。而後列寧回到家後是怎樣想的?是怎樣做的?承認完錯誤,做一個誠實的孩子,是一種怎樣的心理。通過這種情感的體驗,使學生懂得了為什麼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三、加強綜合性學習,培養聾生綜合應用能力。
綜合性體現在字詞句篇,看說讀寫的綜合能力;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融合;課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結合;知識、能力和情感的整合。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時,與《認識和利用太空》、《大自然警號長鳴》(理科)一課整合。讓學生知道為什麼只有一個地球?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有哪些?為什麼說是有限的?讓學生回憶《大自然警號長鳴》說說破壞大自然的行為不好。再運用自己搜集的資料講出生活中、身邊的不良現象。結合課文第三自然段,通過網路,再聯系《認識和利用太空》一課,說說宇宙有沒有外星人?人類能否移居到別的星球?說一說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地球?讓學生談自己的看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知道我們要精心保護我們的地球,保護地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我們還要去探索宇宙,征服宇宙。再如學習《蛇與莊稼》一課時,可以與理科中的食物網整合。指導學生運用網路查找有關蛇的資料。還可以跟學生實地調查,去飯店看有關蛇的菜餚,記下菜價。利用食物網、多媒體課件進行課堂教學。出數學題讓學生算一算,讓學生體會,談談感受。
四、加強語文實踐,培養聾生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實踐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對主題的選擇和對活動的探究,它體現了主觀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發現生活中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語文實踐可採用多樣的活動組織方式,如:參觀、訪問、宣傳、郊遊、公益活動、調查等。教師在其中應把自己的有效指導,平等參與和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主動探究結合起來。既不能「教「綜合實踐活動,也不能放任自流。
如在教學《自選商場》一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學校附近的自選商場里去參觀,讓學生了解自選商場里都有什麼東西,再讓學生體驗在自選商場里買東西、付款的過程,最後再領學生到一般的商場去逛一逛,讓學生觀察、體驗,回到教室說一說自選商場與一般商場有什麼差別。有了這次實踐活動,學生親身體驗後,能把課文與生活實際很好的聯系起來,鍛煉了自己,增強了實踐能力。再如在學習《假如只有三天光明》時,與《生命的意義》橫向聯系,教師可以提出名人名言,讓學生把自己查找到的名人故事講給其他同學聽,聽完後教師再給學生講一個離他們很近的有關殘疾人自強的事跡,給他們一個生活中的榜樣。利用課余時間領學生參觀,走向社會的殘疾人創辦的工廠,讓他們了解自己發展的前途。最後再回到課堂,讓學生談談自己美好的未來,讓他們去想像,教師給予鼓勵,告訴他們美好的未來就在自己手中,只要努力拚搏,生命就會放射光芒。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要將課文學習、語文訓練同社會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將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同教會做人、教會生存有機統一起來。從學生的體驗出發,建立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不斷地深入觀察和體驗真實的社會生活,積極、主動學習,在學習活動中體驗、發現並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去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㈢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影響著一個人的智力發揮。科學家曾做過這樣的研究,一個人做他感興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以發揮百分之八十以上,做不感興趣的工作,只能發揮百分之二十,小學生的學習活動也如此。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興趣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很現實、很活躍的因素,是完成學習任務的重要前提。特別在語文教學中,由於語文課內容豐富,語言博大精深,學生學習語文時,興趣作用更大,其學習往往隨興趣而遷移。我們語文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興趣濃,學生就學得生動活潑,樂而忘返;反之,則沉悶,事倍功半。
中國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說:「我們教書,最重要的是引起學生的興趣。」我們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教材本身的有利條件,調動一切教學手段,採用多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和思維發展狀況,發揮圖示、教具的作用,課上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難度,並具有濃厚的趣味性,使學生迷戀,還要把當今的信息輸入課堂,使課堂上常有時代的活水流淌,使學生感到新鮮、親切、有味、直觀、生動,從而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望,讓一個個枯燥的文字元號變為學生喜聞樂見的生動形象和信息載體。
1、激發求知慾 培養學生興趣
求知慾是一種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和不斷探究真理而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小學生一般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他們都非常希望學到很多知識。我們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課堂教學潛力,加大知識信息量,充分滿足學生的需求,則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更為強烈。」 例如:教學《趵突泉》一課時,我在教學課文內容之前先有目的地簡要介紹作家老舍的創作生涯、文學成就,讓學生產生由衷的敬佩之情。同時把大泉晶瑩活潑,不知疲倦;小泉多姿多彩,有如珍珠搖曳凸現出來,知識點具體而鮮明,製造了懸念,激發了求知興趣,教學效果很好。
當然,激發求知興趣,決不等於讓學生被動地接受老師用知識點燃的興趣之火,更為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自己去學習,去發現,去獲得知識,那樣的興趣才是深沉的、持久的。
2、巧設提問 激發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巧設提問關鍵是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及促使學生達到最佳的學習境界上,做到真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心靈的火花。
教師要找准問題的突破口處提問,如教學《草船借箭》的難點,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時,巧問當時如果不是大霧彌江,而是天空晴朗,諸葛亮敢輕兵逼寨嗎?諸葛亮是神仙嗎?為什麼?這樣的問題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還非常適合學生的思維特點,便於學生思考。又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巧問:老奶奶為什麼焦急呢?為什麼又耐心呢?讓學生對這矛盾著的詞語產生質疑,從而激發學習興趣。達到要學生「跳一跳」才能真正理解的目的,這樣也就容易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3、創設情境 激發學習興趣
「創設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初始,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認識規律及根據課文的特點,從直觀、形象入手,為學生創設出和諧美好的學習情境,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求知慾望,引導學生自能探究課文的知識。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只有在學習興趣被充分調動的情況下,對課文才會產生想了解、想去讀、想學習的念頭。因此,教師在此環節應以情激趣,通過設計一些形式新穎、吸引力強、方法多樣、引人入勝的新課導入方法,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在執教《林海》、《草原》等課文時,教師利用相關的圖片或播放相關的錄像及歌曲等方法創設學習情境,及時把學生引入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自能探究的興趣。
在教學活動中也可以創設具體生動的問題情境,也能夠激發學生飽滿的學習情緒,促使他們以旺盛的精力、積極的態度主動在情境中沉思,在情境中領悟真諦。如:教學《趙州橋》一課,課始教師出示一幅「趙州橋」圖,學生邊看圖教師邊富有感情地描述:「在我國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有一座歷史悠久、舉世聞名的石拱橋——趙州橋,這是一座古老而又堅固的石拱橋。1300多年來,它經受風吹雨打、洪水沖擊、地震搖撼、車輛重壓等種種考驗,仍毅力不倒。」通過教師的描述,激起了學生的疑問,學生睜著好奇的眼睛,紛紛舉手提問:「為什麼趙州橋經歷了1300多年的歷史還能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呢?」教師在學生亢奮的狀態下,引導學生認真讀課文,從書中去尋找答案。學生圍繞這個問題饒有興趣地與文本對話,深刻體會到了趙州橋在設計上的獨創性和設計者李春的聰明才智。
創設情境有很多的方式,如:陳設相關的實物,繪制有關情景的圖片,製作必要的道具,播放錄音、錄像來渲染氣氛,還有教師或學生生動的語言描述和表演。教師要使學生大腦高級精神活動的興奮,固然與學習內容的刺激有關,同時也是與環境條件的刺激有關。新穎生動富於變化的刺激,才能收到理想的興奮效果,才能有利於學習興趣的激發。
4、運用直觀形象 激發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直觀形象對一年級學生的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他們從家庭、幼兒園到學校,學習成了他們主要的活動,為了使他們盡快地將游戲、玩耍興趣轉變為學習興趣,就需要運用直觀形象,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如在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一文中,集中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比較抽象,學生很難理解,我便將這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製成多媒體教具,利用計算機邊演示邊學習:蒼耳是怎樣掛住動物的皮毛去傳播種子的;豆莢在太陽下裂開以後種子是怎樣傳播的;蒲公英的種子怎樣利用風來進行傳播。直觀形象的運用多媒體,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本身的興趣,而且能使許多教學上的難題迎刃而解。又如教學《小公雞和小鴨子》一文,兒童讀了課文後腦海里就會浮現出生活中見過的小公雞和小鴨子的形象加上教師准備的教具,這樣他們對課文內容就容易理解了,已有的知識經驗同課文上描寫的小公雞、小鴨的語言文字結合起來了。同時藉助語言文字的描繪,兒童對鴨子為什麼捉不到小蟲,小公雞為什麼捉不到小魚,小公雞和小鴨子是怎樣互相幫助的,理解得更深入了,從而對小雞和小鴨的特徵認識得更清楚了。在閱讀教學中,兒童理解語言文字和認識具體事物就這樣相互結合,不斷由已知到新知,由感性到理性,使認識能力逐步得到提高,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新課程的開發,還教育以它本來的面目:自由、開放、活潑、創新。教育已擺脫了戴著腳鐐跳舞的束縛,現在是要求廣大教師重抖擻,不拘一格教人才。所以教師的角色必須轉變,必須與時俱進,學習課程,深入生活,專心科研,及時反思,認識差異,開拓創新,繼承發展,緊緊抓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個核心來設計語文課堂教學,就會使學生「樂學」,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也就能夠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從而做到減負而不減質。也就是要努力求索,適應時代的呼喚,課改的潮流,真正成為育人的教師。

㈣ 怎樣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於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總結了以下6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1、做一個情緒穩定的家長。家長希望孩子愛學習的初衷自然是好的,但一定不要逼迫孩子,以免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適得其反。比如,如果孩子不喜歡讀書,家長一定不要逼著他去看書,可以嘗試每天晚上為孩子講書上的一個小故事,用側面引導的方式慢慢激發孩子讀書的興趣。

2、將寓教於樂落到實處。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長可抓住孩子的這個特點,給孩子買一些可以激發思維的玩具,幫助孩子鍛煉大腦。比如給孩子買七巧板,讓孩子排列出數字、字母、建築等各式圖案,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3、控制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一般是用於玩游戲和看電視,對於學習的幫助並不大。家長應加強引導,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避免孩子沉溺於電子產品而不愛學習。

4、為孩子報幾個興趣班。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課余時間會越來越少,所以,趁著孩子有較多的課外時間,可以先徵求一下孩子的意見,然後為孩子報幾個興趣班,增加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也可以幫助到孩子。

5、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師,孩子們一般都會根據自己所在的環境去學習和模仿身邊的人或物,特別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比如家長經常在家裡讀書,孩子一定也會更愛讀書。

6、引導孩子適當體育鍛煉。適當的體育鍛煉,能讓孩子的身體變得更強壯,讓孩子的精神狀態更佳。都說身體是自己的本錢,良好的精神狀態也會影響孩子心理的變化,讓孩子主動去學習。

也可以報名叫叫閱讀,從幫助孩子培養閱讀興趣開始,讓孩子在綜合素養上也同步提高。

㈤ 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利用現代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過去的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採用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當代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因為小學語文課堂是開放的、生動的,如果不轉變教學方法,學生很難理解抽象的知識。隨著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因為多媒體是集文字、圖片、聲音等為一體,能夠給學生們呈現出直觀、生動、具體的教學畫面,同時還能夠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起學生學習熱情,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進而為課堂教學營造出和諧、濃郁的學習氣氛。
二、通過給學生創設語文教學情境,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認為在教學中應該利用一切有效教學資源來給學生創設教學情境,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和文章作者達成情感共鳴。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常常是給學生設置問題情境,在學習知識之前,先向學生提出問題,然後給學生自主學習時間,讓他們在學習中自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他們能夠盡快地進入到角色中。
三、通過增加課堂師生之間互動環節,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師生互動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主要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感,在課上教師必須能夠將學生學習主動性挖掘出來,並讓他們能夠自願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教師要給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並鼓勵學生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必須扮演一個引導者、指導者的身份,多給學生創造學習和鍛煉自己的機會。
2.通過合作學習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課堂採用合作學習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還能鍛煉學生的學習思維,使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夠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同時還能增進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使整個課堂學習氣氛更加愉悅。
四、通過師生之間互換角色,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標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加大改革和創新的力度。通過從筆者的教學實踐經歷出發,筆者認為小學生的性格是活潑、開朗、好動的,他們喜歡新鮮的事物,不喜歡教學模式的一成不變。正是抓住小學生這個性格特點,我在教學中經常和學生互換角色。比如說,在講新課之前,我給學生足夠的預習、學習和准備的時間,課上我讓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站在講台上給學生們講課,而教師扮演學生的角色,坐在學生的座位上聽課,利用這種教學方法我發現學生們的學習注意力能夠完全集中起來,而且整節課學生都會感覺到這種教學方式很幽默,有的學生說自己也想嘗試一下當教師的感覺。師生之間互換角色,可以使教師和學生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能夠使師生之間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同時這種輕松的教學方法,能夠吸引學生眼球,觸動學生感官神經,使學生學習興趣更濃。
五、通過閱讀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閱讀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良好的閱讀方式更有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說,對於對話類的課文,我常常是讓學生扮演,學生你一句我一句地將對話演繹出來,可以讓學生們感受到真實的教學情境,
同時通過學生在語言上進行潤色,將內容更生動表現出來,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中,讓他們不斷地想像
。在教學中,對於有些內容該用什麼語調,教師可以給予學生指導,學生抓住了感情的變化,就能夠很自然地將所有學生情感帶到文章中,這樣才能更好地領悟作者寫作的內涵。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是多樣化的,只有教師在教學中結合學生學習實際情況,在課上多與學生互動和交流,了解學生學習需求,就能夠不斷地挖掘出更多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中以靈活的角度和採用新穎的教學方法,並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學生才能發揮學習主動性,使整個教學的實效性提高。

㈥ 淺談如何調動聾生語言學習的積極性

新余市特殊教育學校 徐昊蘇
[摘要] 本文從聾生對語言學習積極性不高,不會主動自覺的學習,這一學習特點出發,強調了學習語文,重視發展聾生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重要性。聾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生活、游戲中復習鞏固漢語拼音,把拼音當做學詞識字和朗讀說話的工具,為聾生創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並在生活中學語言激發口語表達能力。
[關鍵詞] 聾生 語言學習 積極性
語言學習的現狀
聾生由於種種原因造成的耳聾,影響了他們言語活動器官功能的正常發展,阻礙了他們對外界語言信號的接收,從而導致了他們不能像正常兒童那樣順利地通過自然地途徑學習掌握語言和利用語言進行言語活動,他們只能依靠視覺、觸覺、振動覺和言語動覺感知事物。由於他們身體上的缺陷對他們的身心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導致其發展不完善,再加上中部地區特殊教育發展不是很好,對於聾生學習方面要求不是很嚴格,也沒有升學上的壓力。大多數聾生來自於農村,父母對待子女的態度大多是放任型,這些家長讓自己的聾孩子入學,只是讓他們識幾個字,學一點知識或者只想讓學校管教幾年,從不指望他們出人頭地、光耀門庭。有的家長認為花點錢讓學校管教,省得在家裡招惹是非,畢業後能夠養活自己就可以了,實在不行,回家能給父母當個幫手也就夠了,父母與孩子的交流很少。這部分聾生對事物缺乏正確、全面的認識,具有主觀片面性。他們喜歡模仿,而模仿的常常是一些錯誤的東西。如看一些恐怖、打鬥蒙騙的場面的電影或跟壞同伴學者吸煙、喝酒。對於學習文化積極性不高,不會自覺主動地學習,在學習上無心上進,無學習目的。
聾生在語言理解上以目代耳,語言表達上以手代口的特點給他們的語言血虛帶來了一系列問題。(1)聾生對於概念的形成比較困難。例如對水果一詞聾生由於聽覺障礙影響了聾生對外界信息的完整獲得,並直接影響到聾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2)通過視覺符號獲得的語言信息不完整、不清晰。聾生憑視覺難以識別。另外視覺器官無法同時清晰地注視兩個以上的目標,再加上視覺器官易疲勞,一旦疲勞,大腦的自我保護機能就自動轉入抑制狀態使聾生的語言學習受到影響。(3)聽力障礙也給聾生的口語表達帶來了困難,造成口語表達不暢通。因此聾生表現出了以手代口的表達特點,手勢語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用手勢語進行表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手勢語有許多是不合邏輯的。久而久之,聾生在表達時就會產生大量的語病,例如語序顛倒、成分不全、添加詞語等。(2)一個手勢能表達多個意思,造成語義混亂。(3)有許多詞語無法用一個手勢語來表達清楚。入聾生對名詞、動詞更易掌握,但對於形容詞他們很難用一個具體的手勢去表達,只能通過涵義的講解讓聾生去理解、記憶。
學習語言,重視發展聾生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形成和發展聾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是聾校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語文是學習、工作的基礎工具外,也是提高思想認識和適應社會生活的工具。聾生與他人交流只能用手勢比劃,這給他們的社會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使他們成為社會群體中的弱者。久而久之,他們習慣於聾人交流,將自己封閉於聾人群體之中而脫離主流社會。雖然聾人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但聾人事實上是再主流社會中生活和發展的,他們不能不受主流社會文化的影響和脫離主流社會而生活。聾生若想充分利用和享受生活所給予的一切,就應該學習並很好的掌握主流社會的文化知識和社會大多數人使用的語言。所以要使聾生真正能平等的參與社會生活,必須幫助他們從語言障礙中解脫出來,掌握社會共同使用的語言文字。隨著科技的發展,聾生與外界的交流部單單依靠手語,他們也可以用手機、電腦與人們交流,然而這就要求聾生更應該掌握好拼音或五筆。這也體現了語言這一基礎學科的工具性與實用性。
聾生由於聽覺感受器官的障礙使他們感覺不到聲響和音調,接收不到聲音的符號,因此無法獲得這種聲音的攝影,他們的語言的生態只好用文字的形態代替和補充,否則環境和語言將永遠是分離的,這就造成聾生在文字的理解和表達上的困難,他們不知道該用哪些詞語組成表達意義所需要的語言,更難按照與法規范寫通順,因此聾生在使用有聲語言時往往表達中出現詞語搭配不當、句式混亂、稱謂混淆、詞不達意等特有的現象。發展聾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對於日後在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中都有一定的幫助,提高聾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有助於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將他們培養成全面發展、具有健全心理與性格特徵的兒童,能夠主動學習,具有良好口語交往能力,能在正確的場所,正確的時間使用正確的語句,最大限度的減少由於聽力損失給聾生帶來的語言習得障礙及人際交往中的不利因素。
調動聾生學習語言積極性的措施
(一)在學習、生活、游戲中復習鞏固漢語拼音,把拼音當做學詞識字和朗讀說話的工具來掌握
漢語拼音教學時強化語言教育基礎,將拼音當做學詞識字和朗讀說話的工具來掌握。只有這個基礎打好了,其他詞彙、句子的教學才有依託。因為語音是語言內容的物質外殼,沒有這個外殼,就無法傳遞語言的內容。然而對於枯燥無味的漢語拼音教學,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死記硬背,並無學習動力。計算機的普及,為聾生學好漢語拼音提供了一個有利的條件,大多數聾生喜歡上網聊天、看電影、玩游戲,有的聾生還有了自己博客,這一形勢的發展迫使聾生不得不學好漢語拼音,這增加了聾生學好拼音的動力。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無規則的漢語拼音重新排列組合,將音近相似的聲母、韻母編排在一起,易混淆的音節比較起來學或在一些音節上配圖示義,同時寫上漢字加深其印象。這樣有助於學生理解性記憶,而不是盲目的死記硬背。除了在教學過程中做一些小的調整,我們還可以改變學習環境。例如在教室的一角辦一個拼音角,牆上貼著許多活動的拼音字母,每天安排一名學生挑出自己喜歡的字母排列組合成一個字、一個詞語或是一句話,讓其他的同學來猜,猜對的給與獎勵。也可在教室的每個物品上都標上名稱並在名稱上注好拼音,讓學生隨時隨地的記憶。鼓勵學生多看些注有漢語拼音的課外書,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也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豐富了他們的詞彙量和語言,也達到了鞏固漢語拼音的教學。
(二)創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激發聾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進行交往的積極性
聾生生活在一個無聲的世界中,沒有語言環境,這就要求教師為他們努力去營造語言環境。心裡學家認為,人的活動無論是心理活動還是行為活動都由一定的環境條件所刺激,其活動過程收環境條件的制約,而活動又反作用於環境,改造環境條件。良好的語言環境是激發聾生學習語言的重要條件。教師要努力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是聾生感到處處有語言可學,有感而發,有話要說。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可通過以下措施:
利用直觀教學來增強聾生學習語言的興趣
直觀教學能使學生獲得對事物的感性認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直觀教學能使學習的內容和客觀事物直接聯系,可以提高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的能力,還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把觀察到的事物用語言去表達的必要性,喚起學習語言的主動要求,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1)使用直觀的教具。如實物、模型、圖片等,在提供感性形象的同時要與課文的語言文字緊緊聯系起來時語言信息和視覺信息相互感應。例如在上《畫楊桃》這一課,我要讓學生認識到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樣子,從而引申到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尊重事實,實事求是。上課時我用事物楊桃演示,將兩個楊桃擺放在講台中央,其中一個正對著中間一排的學生,另一個側對著中間一排的學生。請同學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楊桃,仔細觀察你看到的楊桃是什麼樣子的。又分別請坐在中間一排的同學和兩邊的同學說說你看到的楊桃是什麼樣子的,和你平常看到的楊桃一樣嗎?讓學生思考為什麼三名同學看到的楊桃有的和平時看到的一樣有的卻像是五角星呢,從而引出角度不同看到的事物也就不一樣,再讓學生互換位置體驗角度的不同,加深對角度的理解,也便於他們理解本課的中心。(2)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計算機的廣泛使用,便於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製作課件來創設情境,也可以採用幻燈、影視片、掛圖來加深對詞及課文的理解,使學生能盡快進入到所設的情境之中,使他們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已達到教學和訓練的目的。例如在上《富饒的西沙群島》這課時,我會放教學短片,裡面詳細介紹了西沙群島的人文地理環境。西沙群島離聾生的生活很遠,單憑書中的文字和一兩幅插圖學生很難體會到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與其重要的地理位置,運用教學短片,可以將學生帶進這個情境中,讓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給聾生提供大量的視覺信息作為課文的補充內容可是學生更好的體會到本文的中心。又如在講解休這個字時,可製作一個小動畫,在課件中先出現一棵樹,再讓一個人慢慢靠在樹上。聾生看到這個動畫馬上就能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讓抽象的文字形象化由難變易,幫助聾生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習語言的興趣。
2.採用游戲的形式創設情境
利用游戲向聾生傳授知識培養技能,能促使聾生身體的發育,使其神經系統與身體的各器官、組織得到活動與鍛煉,能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強化學習動機,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表演時聾生最喜愛的活動之一,教師可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採用表演的形式創設情境及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有檢驗了學生對於課文的理解與掌握情況。學生表演興趣高漲會使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3.在生活中學語言,激發口語表達能力與自信心
聾生由於聽覺障礙造成學習過程中接受環節殘缺,語言發生障礙,所以他們在生人面前總是閉口不語,顯得自卑、膽怯。為了幫助聾生樹立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信心,教師應從培養他們的意志力、毅力和膽量著手,用符合聾生認知特點的方法在情境中學習語言,讓生活成為聾生學習語言的教科書。充分利用聾生生活環境中的人和事,從聾生平時生活中摸得著、看的見得事物出發,將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創設有利於聾生認識活動的問題來支撐著學生主動學習的活動,幫助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經常帶學生走出教室到校園里、商店、公園、醫院等公共場所讓學生在社會環境中學語言,見到什麼教什麼。廣告語、路名、店名等都是語訓教材,既讓聾生認識了世界,又使他們學到了語言。還可以帶學生到大街上去認識各種車輛,認識交通標志及交通規則。帶他們去商場,讓他們自己挑選自己喜歡的食品及所需的日用品,教他們開口向營業員買東西。每次外出都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及所感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既增長了聾生的見識又增加了語言學習和運用的機會,同時還鍛煉了與人交往的能力,激發了他們用口說話的積極性,要多表揚他們鼓勵他們開口說話。又如教《霧》這課,教師可選一個大霧的早晨,把學生帶到大霧中,在學生觀察時適時出示詞語卡片,讓學生把霧景與詞句聯系起來。在課文中難講清的籠罩、薄紗、模模糊糊、輪廓等詞通過學生的觀察便能很好的理解,並且對課文描寫的霧景理會的更深刻了。[參考文獻][1]張寧生,聽力殘疾兒童心理與教育,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
[2]銀春銘,於素紅,兒童語言障礙及矯正,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季佩玉,李宏泰,聾校語文教學200問,北京:華夏出版社,1994[4]聾生語言學習特點及其教育對策,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總第23期

㈦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動機

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主導,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學習過程的核心,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學習動機的激發是指在一定教學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誘因,使已形成的學習需要由潛在狀態變為活動狀態,形成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在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如下困難:教師的情緒感染,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情緒,從而影響了學習效率和效果;學生的學習辛苦、緊張、競爭激烈,再加上來自家庭的、社會的、學校的、自身的各種各樣的因素,常常會出現對立消極的情緒;學生已有的內斂、閉塞、依賴、只求穩准不求冒險的性格;有些學生只會按照老師、家長的命令、指示行動,要讓他(她)自己開展活動,就會感到無所適從、無從下手,不知道從何處入手。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那種潛在的學習願望變成實際的主動學習的行為呢?
一、 進行情感交流,增強學習興趣 ,激發學習動機。
「感人心者莫先乎於情」,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感情的交流,增進與學生的友誼,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作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信任感、友好感、親近感,那麼學生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喜愛你所教的學科上了。達到好的效果。
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另一個方面是:教師通過學科的故事等,來讓學生了解學科的發展、演變及其作用。如數學學科,給學生講「數學之王──高斯」、「幾何學之父──歐幾里德」、「代數學之父──韋達」、「數學之神──阿基米德」等數學家的故事,不僅使學生對數學有了極大的興趣,同時從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引之以悟,導之以行」的作用。
楊振寧博士指出,如果說在過去還有可能一個人獨立完成諾貝爾獎項的話,那麼,進入80年代以來,尤其是進入信息社會以來,沒有人們的共同參與,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發明創造都是不可能的。在經濟一體化與專業分工日趨精細的大趨勢之下,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已經成為人們生存發展的重要品質。
要通過參與式的交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能夠為自己行為負責的人。教師的角色作用在於引導學生,選擇有用的信息,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營造師生共同學習、探索和研究問題的環境氛圍,建立對話式、互動式、融合式的教學模式,正在成為教師從業的必備素質。
二、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習動機。
啟發式教學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相比,具有極大的優越性。而要想實施啟發式教學,關鍵在於創設問題情境。所謂問題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學習情境。簡言之,問題情境就是一種適度的疑難情境。作業難度是構成問題情境的重要因素。
在現實的學習活動中,存在著兩類學習者,即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敗者。由於絕大部分大學生屬於追求成功的學習者,因此我們主要探討如何到達成功。當問題的難度系數為很低時,學生的學習動機一般;當問題的難度系數為很高時,學生的學習動機最弱;當問題的難度系數適中時,學生的學習動機最強。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僅僅讓學生簡單地重復已經學過的東西,或者是去學習力不能及的過難的東西,學生都不會感興趣。只有在學習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會非會」的東西時,學生才感興趣而迫切希望掌握它。因此,能否成為問題情境,主要看學習任務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適合度如何。如果完全適合(太易)或完全不適合(太難),均不能構成問題情境;只有在既適應又不適應(中等難度)的情況下,才能構成問題情境。
那麼,教師應怎樣去創設難度適宜的問題情境呢?要想創設問題情境,首先要求教師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結構,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此外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狀態,使新的學習內容與學生已有發展水平構成一個適當的跨度。這樣,才能創設問題情境。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它既可以用教師設問的方式提出,也可用作業的方式提出;它既可以從新舊教材的聯系方面引進,也可以從學生的日常經驗引進。
三、利用多媒體手段,激發學習動機。
多媒體的發展體現了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需要,優化教學環境是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優化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根據由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律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可以通過直觀手段以圖象、動畫、影象、聲音等多種媒體來反映事物本質,逼真地表現事物的存在和動態變化,吸引學生的聽覺和視覺,誘發學生思維,達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目的。
四、正確、妥善組織競賽,激發學習動機。
雖然大量研究表明,競爭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存在一定的消極影響,但完全取消競爭也是不現實的,關鍵是如何正確使用競爭手段。學習競賽以競賽中的名次或勝負為誘因,可以滿足學生的附屬和自我提高的需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影響其學習效果。當然,學習競賽對於不同水平的學習者的影響不同。對於成績中上的學生影響最大,因為這種人通過努力可以不斷提高名次。而對成績極優或極差者,學習競賽的影響甚微。因為優等生每次都取得好名次,從而認為自己無須努力也能成功,故激勵作用不大;而差等生從來沒取得過好名次,認為自己根本沒有成功的希望,故競賽對他們也沒有什麼作用。並且,學習競賽往往是對不合作的一種無形的鼓勵,不利於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的建立。總之,學習競賽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影響,我們既不能簡單的全盤肯定,也不能簡單的全盤否定。如果在競賽中不注意思想教育,把競賽僅作為激勵學生個人自尊心與榮譽感的措施,勢必會產生消極影響;相反,如果能在競賽中結合思想教育,使競賽成為激勵學生集體榮譽感與責任感的手段,則是可取的。當然,要想發揮其積極作用,在競賽標准上應體現出鼓勵進步和團結互助,盡量多用集體或小組競賽,而少用個人競賽,並鼓勵學生開展「自我競賽」。這樣,有利於使先進更先進,後進變先進,團結友愛向前進;有利於防止自卑心理、驕傲情緒和個人主義等不良傾向。
五、利用外界誘因,強化學習動機。
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時還應注意到高漲的學習動機是不穩定的,它會因不同的情況而發生變化。那麼在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後還要強化學習動機。利用學習結果的反饋作用,使學生知道自己的學習結果,會對學習產生相當大的激勵作用,因為學生知道自己的進度、成績,可以增強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熱情;同時,通過反饋,能看到自己的錯誤與不足,不僅知道該從哪方面努力,還能激發克服困難、力求成功的動機。
教師正確評價學生的學習行為,表揚、鼓勵比批評、指責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表揚與批評都要根據具體情況及學生的個性而有針對性地採用。如對較優秀的學生,適當的批評可能會更有效,而對一貫受訓的學生,贊許則更有顯著作用。

閱讀全文

與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聾生學習動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4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6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5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