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語文小節號怎麼畫
標注方法就是:
在每個自然段首按順序標上數字序號,段尾用「//」標注。
這個符號主要是幫助學生更好理解課文,改善朗讀的效果,同時方便學生了解課文的結構章法。
拓展資料
小節號,為了可以學生了解課文的結構章法。第一次邊讀書邊標小節號,更多地第一次接觸課文,更重要的目的是為了了解課文,為了讀准讀通,這時小節號就有很大的用處。
小節號的用處就是更准確地朗讀課文。
總結:
小節號有利有弊,能更通順地朗讀課文,但不能與朗讀同時進行,這樣的話對學生們完整的感知課文是有害但無利的。
2. 語文課文分小節怎麼分
一、時間順序法
有的課文按時間轉移的先後順序安排。顯而易見,表示時間性的詞可以用來作為分段的依據。如《十萬里長街送總理》就可按「靈車到來前→靈車通過時→靈車開過後」的時間順序分為三段。再如《我的戰友邱少雲》也可按「天還未亮→中午的時候→黃昏的時候」的時間順序分段
二、地點或空間順序法
參觀、訪問和游覽所記敘的事物、空間位置不同或者觀察事物的立足點不同,可以按空間位置的先後順序分段。
如《記金華的雙龍洞》可按「途中→洞口→外洞→內洞(出洞)」等游覽地點的先後轉移來分段。如《回韶山》可按毛主席回韶山在舊居參觀的路線,「上尾場→父母卧室→自己的住房→大弟的房間→曬谷坪」以此作為分段的依據。還有的課文既可以按地點的先後變化,也可以按事件發展的順序分。
三、事件順序法
完整地記敘一件事或者以客觀事物作為線索貫穿全文的課文,可以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段。如《草船借箭》可以按為什麼借箭(發生的原因),怎樣借箭(發展經過),借箭結果(事件結果)來劃分段落。此外,《跳水》、《飛奪滬定橋》也可按事件發生、發展和結果來劃分段落。
四、事情分類法
有的課文通過寫幾件事來表達主題,分段時可考慮按不同事情來分段。如《將相和》可以按「完璧歸趙」、「澠池會」、「負荊請罪」三件事來分段。
五、總分法
有的課文是以作者的思路為線索去組織材料的,往往採取「總起——分述——總結」的形式來表述,那麼分段時就應按「總——分——總」的思路分段。如《桂林山水》先總起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別寫了桂林的水(靜、清、綠)和桂林的山(奇、秀、險),最後總的概括再寫桂林的山水美。
六、按人物的活動分段
如《再見了,親人》可以按老大娘、小金花、大嫂老中青三代人為依據分段。總之,分段有規律可循,但也不能千篇一律。
(2)語文怎麼數節擴展閱讀:
一、分段,應遵循的原則。
1、單一性原則。一個段落只有一個單一的內容,而意思聯系不密切的自然段不能合並在一個段落里。
2、完整性原則。同屬一個意思的幾個自然段要合在一起,不能分在幾個段落里。
3、連貫性原則。一篇文章各段的意思是連貫的,它們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互相銜接。
二、分段,應了解的劃分依據。
1、按事情發展階段分段。
一篇記敘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寫清楚。無論順敘還是倒敘,文中都有原因、經過和結果。分段時就是要找出哪兒是起因,哪兒是經過,哪兒是結果,把它們單獨作為一個意義段。如《凡卡》是按時間順序寫的。
即全文分為「寫信前,擔心(第1—2自然段)——寫信時,傷心(第3—19自然段)——寫信後,希望(第20—21自然段)」三部分
2、按時間推移變化分段。
有的文章是按照時間推移的順序寫的。在敘述內容時,往往用了一些表示時間推移的詞語或句子,分段時找出這些詞句,將同一時間的內容歸為一段。
如《十六年前的回憶》除開頭外,文章是按時間的推移變化來敘述的:那年的春天,被捕前(第2—7自然段); 4月6日,被捕時(第8—17自然段);十幾天後,法庭上(第18—28自然段);4月28日,被害後(第29—32自然段)。這樣課文的主體部分可以分成四個段落。
3、按地點變換分段。
一般游記、參觀、訪問類的文章多採用此種方法。閱讀時只要把文章中標明地點變換的詞句找出來,然後把屬於同一個地點的內容歸為一段。地點變了,就另換一段。如《草原》按照地點變換寫了:初入草原——目的地——蒙古包外——蒙古包內——蒙古包外。
這些內容可以分「初入草原」為第一部分,「目的地」為第二部分,「蒙古包內外」為第三部分。
4、按事物材料性質分段。
一般狀物、用幾件事寫人的文章,大多採用這種方法分段。閱讀時只要了解了作者從幾個方面來描述人或物的,就可以一個方面歸為一段。比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作者按事物的材料性質用空行來分段:眾人悼念魯迅——談論《水滸傳》——笑談「碰壁」——救護助黃包車夫——關心女傭。
5、按文章結構關系分段。
有的文章開頭總起或結尾總結,或這兩者都有(即總分總關系)。對於這樣的文章,在分段時可以把總起段和總結段各為一段,把中間分述的內容合為一段。
如《索溪峪的「野」》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索溪峪的「野」的?開頭概述索溪峪總的特點是「野」,接著從四個方面具體描述——山是野的、水是野的、野物「野」性十足、遊人的「野」。這樣全文分為兩段。
3. 一年級語文小節怎麼分
一年級的語文都比較短,自然段的判斷的話,如果孩子能順利把十以內的數字數出來,基本上就可以。
其實自然段就是作者在寫作時自然形成的段落,這些段落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根據我們中文的排版規則就是,首行空兩格。
只要發現了首行空兩格的段落或句子,我們就認定他是自然段,就這么簡單的一個判斷方式。
關於幾句話的判斷標准,在目前為止小學階段一年級的時候認識的標點符號就是逗號和句號,沒有涉及到其他,如果涉及到其他標點符號的話,那麼家長可以根據這樣的規則來判斷。
句號,問號,感嘆號被叫做句末點號,所以說只要以這三種符號為結束的,它就是一句話。
但是如果這些符號被包括在引號之內呢,那麼它就不是一句話。
自然段是文章中表達意思的基本單位,它有明顯的標志,就是」換行空格」,每個自然段的開頭都重新起一行而且空兩格。
它主要是由標點符號來決定,如一句話寫完,一般情況下是用『句號、問號、感嘆號』這樣就容易判斷幾句話了。在特殊情況也有特殊符號為一句。
詩歌是分行寫的,所以不能把它每行的換行空格視為一節(自然段),詩歌一般以空行,即隔一行為分節的標志,如《帳篷》、《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
書信體文章的自然段標序號,我覺得是從問候語開始,稱呼與落款、日期不標序號,因為這是相對固定的書信體特有的格式;而問候語和祝頌語因人而異,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方式,有時不一定只有一個自然段,還可能有兩三個自然段甚至更長。
4. 每周語文數學安排幾節課為正常二年級
其實我們這邊基本就是語文和數學,其他的課很大機會都被佔用了,也沒有什麼合理不合理正常不正常之說,一定要說,就是按課表的六節。
5. 語文中的小節是什麼意思
語文中的小節:文章中的小段落。
文章有幾小節就是文章有幾個層次。
層次,指的是文章思想內容的表現次序。它反映和表現客觀事物的發展階段和矛盾的各個側面,同時,也是作者思維流動發展過程的具體體現。
層次又稱為「意義段」、「結構層」,或叫做「部分」。它常由若干自然段組成。好的文章其層次是內在的、隱性的,作者在行文格式上無任何標志,讀者要根據自己對內容的理解來劃分。
也有一些文章以空行、每層第一段設立小標題或用序碼等形式來標明。層次的安排是文章寫作中最關鍵的一環,也是在應用寫作實踐中需要把握好的重要問題。
大多數情況下,層次大於段落,即由文章的某幾個自然段組成段落群,表達一層意思。也有的文章,層次小於段落。
(5)語文怎麼數節擴展閱讀
文章分小節注意事項
1、依據分析各類文體固有的行文思路習慣和特有的文章各段落間語義結構關系的規律,去綜合各段落段意。梳理出段落結構群進而劃分層次,概括層次大意。
2、依據分析文章的寫作手法(包括表達方式、寫作方法、修辭手法)以幫助梳理出段落結構群,進而劃分層次,概括層次大意。
3、通過抓住標志詞、關鍵字詞、關聯字詞、重復性詞句、關鍵語句、概括性語句,這些要點所代表的抽象含義這種角度、方向、層面入手,分析其所屬的行文思路習慣、聯系關系的規律和寫作手法。
6. 一年級語文小節號怎麼標
標注方法就是:
在每個自然段首按順序標上數字序號,段尾用「//」標注;
這個符號主要是幫助學生更好理解課文,改善朗讀的效果,同時方便學生了解課文的結構章法。
小節號有利有弊,能更通順地朗讀課文,但不能與朗讀同時進行,這樣的話對學生們完整的感知課文是有害但無利的。
1、小節號用處:
小節號,為了可以學生了解課文的結構章法。第一次邊讀書邊標小節號,更多地第一次接觸課文,更重要的目的是為了了解課文,為了讀准讀通,這時小節號就有很大的用處。小節號的用處就是更准確地朗讀課文。
2、小節號在音樂領域是節拍的單位。
音樂進行中,其強拍、弱拍總是有規律地循環出現,從一個強拍到下一個強拍之間的部分即稱一小節。在樂譜中,小節與小節之間用短豎線(小節線)劃開。
拍數不足的小節又稱不完全小節,常出現於樂句(或樂曲)的首尾,首尾兩個不完全小節合為一個完全小節,以弱拍(或弱位置)開始的小節又稱弱起小節。
7. 國家規定 初中每周上幾節語文課幾節數學
。。。你們學校一天上很多很多節嘍?我是過來人,初二暑假我們那時聽說要補課(還是要交錢的那種,不過說是說自願的,反正和家長說了,家長都贊成去的—。—!),就有很多人想去教育局投訴。後來老師們都說我們真傻,甚至和高中老師有一次聊到的時候,高中老師也這么說我們真傻。是啊,我們真傻,1個多月的辛苦能換來將來的美好,又為何不為呢?反正後來教育局也沒管,直接無視了。我們貌似都去了的,沒人缺席。現在想想,那時候補課的時候認真一點,平時老師管的嚴一點再嚴一點,就好了。也不用現在這步田地了,可是已經回不到過去了……
至於國家規定 初中每周上幾節 這我還真不知道,也沒聽說過,畢竟不同省份甚至連科目都不盡相同,國家又怎麼去規定呢。
忠言逆耳,望君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