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激活語文課堂

如何激活語文課堂

發布時間:2022-05-02 01:31:45

1. 怎樣激活語文課堂教學

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是新時期對學校教育所提出的迫切要求,而學校教育是以教學為中心的。因而課堂教學應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而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其素質教育的特徵更為鮮明。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我認為關鍵是從教材、學生、教師這課堂的三要素入手,「激活」語文課堂教學。略陳管見如下:
一、「激活」語文教材
從哲學意義上講,語文與社會、人生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一方面語文來源於社會和人生,是社會和人生的反映;另一方面,語文又反作用於社會和人生,對社會和人生有著重要的影響。應試教育只注重語文教學的科學性,而壓制了其社會性;素質教育則要求教師在對教材的合理的挖掘中尋找其促進人性發展的因素,把死的教材變成活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要興開放式教學之風,要「打開」課本,把學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社會的大課堂,納課內課外於一體,熔學校社會為一爐,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語文課堂的學習中了解社會、感悟人生,受到思想的教育,人生的啟迪以及美的熏陶。
如在教授本次參賽課《我的叔叔於勒》時,首先把課文的情節延伸到資本主義社會與此相關的一系列現實,以增強學生對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感性認識,既而,又讓學生回顧了初三政治課本上有關內容,許多學生很准確地背出(這是政治課本上的要點提示),從而使學生對資本主的本質認識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繼而又在與社會主義社會的對比中,啟發學生弘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增強熱愛社會主義的情感。這樣,就在學科與學科之間,在課本與社會之間建立了一個「互聯網」,使學生既認識了社會又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思想教育。
又如學習蘇軾的《水調歌頭》,可向學生介紹蘇軾其人,結合詞中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的哲理性詩句了解蘇軾的達觀,從而培養學生積極、健康、向上的情感。又如,從張志和的《漁歌子》中可以探究其色彩及構圖上的美學價值。再如,從《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中了解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等。
曾經有學生對我說:「老師呀,我上課最愛聽你『跑題』的那一部分。」當然這句話有它的片面之處,但我們從中不難看出只有「激活」語文教材,開放語文教學的空間,將課本與社會、人生的大教科書聯系起來,讓課堂充滿時代氣息,才能擴展學生的視野,開放學生的思維空間,才能滿足信息時代學生的需求,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其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激活」學生
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因而「激活」學生是「激活」語文課堂教學的核心。在此環節中,我認為有以下幾點比較重要:
1、要創設寬松、和諧的氛圍。
據專家研究分析,一個人成功與否,智力因素只起20%的作用,80%靠情商。可見,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對工作質量的影響何其之大。現代課堂教學不僅是有目的的共同活動,更是一種獨特的社會人際交往方式。我們應該變傳統教育的高壓型為寬松型 。「一二三,看誰坐得端,四五六,手背後」即將成為歷史。很難相信一個正襟危坐、欲動不敢、欲言不能的人的思維能夠活躍起來,更何況是這些好動的學生。我們固然不可能一下子拋開文化傳統的積淀而奉行西方的開放式教學,學生可隨意站立、走動,甚或可自由出入(更何況那也未必效果最佳),但我們的課堂氣氛至少應該是在不屏棄嚴肅、莊重的同時多一些寬松與和諧。
作為在課堂教學中起導作用的教師,是教學中良好氛圍創設的關鍵,是引發「主體」學生情感的「催化劑」,是課堂氣氛的「調色板」。
在本次參賽課《我的叔叔於勒》課堂教學的開始,當提問學生甲「小說的三要素」時,他只回答上來其中的兩個。「誰能幫他補充?」我問向全班。舉手的竟寥寥無幾,看來學生都有些緊張。待學生乙補充完之後,我便轉向學生:「聽清楚沒有?」「聽清楚了。」「記住了沒有?」「記住了。」「你要多少錢?」我又轉向了學生乙。全班同學先是一怔,繼而哈哈大笑起來。學生乙這時也回過神來,笑著說道:「怎麼能要錢呢?社會主義社會嘛!」(《我的叔叔於勒》一文的主題是揭露資本主義社會人和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又是一陣哈哈大笑。兩陣笑聲過後,整個課堂又恢復了往日氣氛,學生似乎忘記了有人聽課,依舊積極思考,依舊搶著回答問題。這樣,才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應有的發揮。
2、要把課堂的「舞台」讓給學生。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不是知識的「接收器」。素質教育特別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必須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知識的激活和內化,離不開體主的實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僅起主導作用,其主要功能在於啟發學生思維,訓練學生能力。
本次參賽課《我的叔叔於勒》一課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學習作者通過對人物的語言、行動、表情的描寫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分析人物形象在以往的教學中作為重點已多次指導學生作過訓練,更何況分析人物就是提高對社會、對人的認識能力,而這種能力訓練在學生日常的待人接物中時刻進行著,這也是人適應社會的一種基本能力。因而,在本節課的過程中,主要側重於學生的活動,從中培養其分析理解能力以及語言的表達能力。在其間,學生分析、討論,各抒已見,老師只對其回答做簡單的評析與適度的指導。
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多活動、多說話,這樣才有利於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深中肯綮、有的放矢地「精講」,才能有效地啟發學生的思維、擴展學生的能力。
魏書生說他很「懶」,這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懶」,這正是為了把更為廣闊的課堂空間讓給學生,正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思想的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內驅力,唯有在主體積極的、創造性的實踐活動中,其素質才能得到迅速而全面的發展。
3.在課堂上要貫徹激勵性原則。心理學家伯利納通過實踐證明:受到激勵的學生學習勁頭足,學習成績不斷提高;而缺乏激勵的學生,學習沒有勁頭,學習成績有下降趨勢。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捨得給學生用褒揚的詞語,以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自信心,讓學生體會到成功,享受到尊重。
在《我的叔叔於勒》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甲對小說三要素只回答上來了其中兩個,你是看到了已回答上來的兩個,還是盯住沒回答上來的一個,你是說「怎麼連這么基本的概念都沒記住」,還是說「不錯,你記住了兩個」,其效果不言而喻。若採用前者,只能使學生對回答問題產生畏懼感,從而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
再如,本節課最後概括克拉麗絲的性格時,有一位學生用的是「有心計、潑辣」,而我備課時用的「精明、潑辣」,於是我對學生說:「你用得比我准確。」並且當即把板書寫成了他用的詞語。
在課堂上,老師要真誠地尊重學生的意見,並盡可能地予以採納,這樣就會形成一種民主、平等的氣氛,就會培養出學生的自信心與創新精神。在其間,教師大可不必擔心自已的師道尊嚴,相反,學生會為你的人格所折服。
語文是一門特殊的課程,很多情況下,有思考就有答案,且往往答案並非唯一,即就答案唯一,那也有不同的語言表達。因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勵學生相信自已,勇於發言,更何況「說」的過程本身就是整理自已的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的訓練過程。對於出了錯的學生,即使出了「不可思議」的錯,也不能訓斥,因為這正是他最需要你的時候,更何況出錯是學生的權利。
三、「激活」教師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因而激活教師是課堂教學的關鍵。
學校的環境相對閉塞,又加上應試教育的長期束縛,許多教師在其間迷失了自我,限制了活力與個性,變得正經、刻板,不了解現實社會,不問津新的信息,這是導致語文課堂沉悶的主要原因。我認為,要「激活」語文課堂教學,從教師自身來說,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
1、語文教師應不斷完善自已的性格,以適應語文教學的需要。天才型的語文教師鳳毛麟角,人的性格也各有差異。但是我們很難想像一個四平八穩、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老學究怎麼能把語文課上得生動活潑、趣味盎然。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力求克服自已性格中與本學科教學不適宜的地方,盡量使自已的性格開朗、外向,以求更好地再現教材內容,更好地表情達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
2、語文教師應具有良好的個人品德、淵博的知識以及多方面的才能。
現代教育注重學生多方面素質的培養,而素質教育的關鍵是教師的素質。很難想像一位品德低下、個人修養極差的教師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有明辨是非能力的學生在對其人格否定的前提下,怎能接受其心口不一的說教。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有自已的人格尊嚴,讓學生在對你人格的認可中,認可和接受你的教育。
語文作為最重要的文化載體,其豐富的人文性和社會性使其對語文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如果你在課堂上能縱貫古今、橫貫中外,政治經濟、科學文化信手拈來,那麼你的語文課怎能不左右逢源、游刃有餘,怎能不活力四溢;如果你能說一口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標準的普通話,能寫一手高韻深情、清秀雋永的粉筆字,那麼你的學生怎會不「聽」你的語文課,自動會不「抄」你的課堂筆記;如果你在講《漁歌子》時能順手畫一幅「春江垂釣圖」,在講《白毛女》中張口唱一段《北風吹》,那麼你的學生怎會不受到藝術的熏陶,課堂氣氛怎能不活。
且不說語文教師具備以上的素質便能更好地發揮其主導作用,單從學生對教師的崇敬這一點來說,已具有相當大的教育魅力。
3、語文教師還應具有全新的現代教育觀念和育人的才能。
只有人的觀念的現代化,才能實現語文教學的現代化,才能使語文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才能為現代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教師的主要職能是授學生以「漁」,從而促進學生自身的發展。因而,教師應具有更多的育人才能,了解新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規律,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這樣才能科學、有效地激活課堂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材、學生、教師這三個要素是三位一體、共生互動的,只有使三者都「活」起來,才能從根本上「激活」語文課堂教學,才能使語文課堂中的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2. 淺談如何讓語文課堂真正動起來

一、讓學生動腦
教育理論指出:智能是一個人在認識活動中各種認識能力的綜合。對學生來說,就是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像力及思維能力的綜合,其中以思維能力為核心。從思維發展的特點來看,中學生的思維已具有獨立性、批判性和創造性的特點,他們能夠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對事物加以分析的批判。激活學生的思維是使學生「動」起來的首要任務。
(一)問題探究,激活學生的思維
中學各科大量的學習內容,均可在教師的指導、啟發下,以產生問題的形式,通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來使學生獲得知識,增長才智。可見,問題是探究性學習的核心。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意設疑提問,讓學生自主參與,合作討論,引導學生根據問題,自己去探討問題的精妙,發現問題之間的聯系,以求得解決的辦法。
(二)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
語文課所學的每篇課文,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對作者感情的體會、對寫作方法的把握,往往因為學生個體差異而因人因時因地不同。因此,在講課時我從不劃定框架,規定標准答案,而是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運用不同方法去思考,尋求對一個問題的多種方法。如閱讀《我的叔叔於勒》,讀者會看到於勒這個人物形象的可憐、可恨之處,但如果從更深的社會文化背景去思考,就會發現這一形象的可悲之處。
二、讓學生動口
口語表達能力是一種綜合繪圖,不單指說話的技能、技巧,還包括說話人的思維能力、知識水平和心理素質等。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口語訓練的重要性,要變「一言堂」為「群言堂」,根據語文是交際工具的特點,充分利用45分鍾,讓學生多開口說話。
(一)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語文課本中有許多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反復朗讀,像朗讀比賽,朗誦會等,發揮學生的一技之長,即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鍛煉了他們的膽量。同時,在朗讀過程中,理解內容,積累詞句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口頭作文能力。
(二)在語文課堂中,滲透說話活動
安排「課前一分鍾口語練習」,讓學生說說身邊發生的有趣的事兒及大家關心的校園熱點,復述早間聽到的廣播新聞,將故事,猜謎語,自我介紹等,內容還可由名人名言想到的,也可以由社會上的一件小事、一個熱點、一種現象等談談自己的看法,再請兩位同學進行簡略的點評。課堂教學過程當中,經常設計有爭辯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分小組討論。每周必上一節語文實踐課,內容包括語文知識搶答賽、辯論賽、講故事大賽等,讓學生充分展示口才。
(三)在作文課中,讓學生「說話」
在作文課中我或安排學生先說作文,再寫作文;或選擇一個作文題目,按一定順序,進行作文接龍,要求首尾呼應;或讓學生互聽互評,先聽後評。這些方式極大地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讓學生動情
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青少年學生的內心是一片洶涌的大海,他們渴望豐富的情感體驗,強烈的感情共鳴,適時的情感發泄。語文教師要善於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用生動的語言去感染學生,用感人的事例去教育學生,用優美的意境去熏陶學生,用充沛的激情去打動學生。
(一)要善於創設喚起學生情感的環境
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教師要用優美的意境去熏陶學生,使學生愛學、會學、樂學。在進行《春》一文的教學中,在學生充分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藉助語言材料,閉目看看春景(在自己的腦海里再現畫面),體會、欣賞文章語言和春景。「自然實景」是學生原有生活中早就看過的並有所積累的,而「心景」則是學生閱讀以後在自己腦海中形成的直覺想像,是閱讀中的再造思維。
(二)要充分發揮語言的激情作用
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具有激發性和感染力,點燃學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講究輕重緩急的節奏,豐富多彩的內容,抑揚頓挫的語調,富於變化的語氣,引人人勝的語境.學習《黃河頌》時,我介紹完它產生的時代背景後,以抑揚頓挫的語調、強烈的氣勢,進行配樂朗誦,再對第二節文字作一思路分析,把學生帶入「神奇的想像與現實在一起」這一幅壯闊的歷史畫卷中,使學生體會到黃河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氣魄。接下來的學生朗讀、課堂討論、回答問題等等,無不是在自己的激情誘導下進行。學生與文章內容的距離拉近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增強了。
(三)注重讓學生體味、感受生活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語文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所謂的「個性化行為」指學生有了學習的需求和興趣,並在學習過程中結合自己原有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得到新的、獨特的內心體驗。因此,教師在創設情境、投入情感的基礎上,要注意引導學生捕捉文章中的生活氣息,讓學生將對文章的理解與自己的生活體驗聯系起來,以更深地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並進而升華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四、讓學生動手
在動腦、動口、動情的同時,我還注重訓練學生大膽動手的能力,以增強其生活體驗。
(一)表演
初中學生好玩愛動,具有強烈的表演欲和潛在的表演天賦。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抓住課文的表演點,結合語言文字訓練,適當組織學生表演,使文本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同時,學生在表演中融入自己對教材內涵的理解和再創造,這無疑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語文課堂。
(二)練筆
以課文為「例子」。組織一些改寫、補白、續寫、仿寫等形式的小練筆。在學習《皇帝的新裝》後,我讓學生為此文寫續集,同學們充分發揮想像,寫出了多種不同的結局。在班上相互交流後,大家都開拓了思維
(三)實物製作
教學有的課文時,讓學生按照課文的介紹動手製作一個模型或同類物品,既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悟,又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風箏》時,我讓每位學生都製作一隻小風箏,意在使學生通過動手加深對課文中「精神虐殺的這一幕」及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五、結語
語文知識是一個潛移默化、長期積累的過程,在新課程理念下,以學生發展為本,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對課文、教學過程、環節的設計,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動腦,讓學生自主參與、合作討論,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當然,教無定法、學無定則,需要我們長期探索並善於不斷認真總結。

3. 如何營造良好的語文課堂氛圍

良好的語文課堂氛圍,老師不妨讓自己的語言變得風趣幽默一些

4. 如何激活語文課堂

一個成功的語文教師不是在課堂教學中講得有多好,而是懂得駕馭課堂的藝術,能把語文課上活。的確,語文課不是算式,沒有唯一的答案,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就是要從傳統的「死寂」走向「活潑」,從「單向」走向「互動」。從課堂教學本身來看,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要激活語文課堂,就必須圍繞教師和學生來進行。
一、教師要先「活」起來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課堂教學的參與者,教師的語言、行為將直接影響著學生,也正因此才有了「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之說。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死寂的課堂是無法達到這一要求的,只有生動活潑的課堂才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其中,在語文課堂中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聽、說、讀、寫能力,在此基礎上不斷地用語文,讓語文成為生活的一種工具,成為人生的一把鑰匙。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讓語文課堂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可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
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樹立學生本位意識。要變「教師為本」的觀念為「學生為本」,教師要真正將自己定位為學生學習的服務者、組織者、促進者、啟發者、幫助者、激勵者的角色,要真正把課堂交給學生,而不是自己在課堂中大講特講;要變「權威」師生關系為「平等、互助、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中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大膽質疑、大膽交流,在合作探究中引導學生去思考、感悟、體驗,在此基礎上理解文章;要變「單一工具性」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結合」的語文目標價值體系,在教學中不僅僅要注重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還要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真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其次,要用活教材,讓教材成為教師引導學生的媒介。教材是教師用於組織教學的工具,但並不是唯一的工具。用活教材,就是要以教材為基本出發點,圍繞教材來展開課堂教學。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那是寫「我」的童年生活,而對於每一個學生呢?他們的童年生活是否又有各自的精彩?一個城裡的孩子和一個農村的孩子的童年生活又有何區別?諸如此類,用活教材就是要將教材和學生的實際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我」和教材之間找到一個相似點,從而更好地去理解教材。
最後,要注重通過問題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基礎,利用情境問題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通過情境帶領學生進入到文章所描繪的情境中,探究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或感情。如在《濟南的冬天》的教學中,教師以「說一說我家鄉的冬天」來進行引導,先讓學生描述自己家鄉的冬天的特點,然後提出問題「濟南的冬天有什麼特點」,由此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急於想閱讀課文,教師再以幻燈片為輔助,學生的興趣將進一步高漲。
二、要讓學生「活」起來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語文課堂中,只有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理解、感悟、體驗才有可能。在語文教學中,要讓學生「活」起來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倡導「自主、開放、探究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開放、探究的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傳統以聽為主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分析並解決問題。如在《最後一課》的教學中對韓麥爾的形象分析,教師以問題「韓麥爾先生是怎樣一個人」為引導,讓學生圍繞語言(如「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我的朋友們啊……」)和動作、神態(如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來分析,討論總結出韓麥爾先生是一位熱愛祖國、熱愛祖國語言、熱愛自己工作的普通的鄉村小學教師。
其次,要注重通過活動來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用語文的能力。語文學習不僅僅是能背幾篇課文,能寫作文就可以的,而是要通過語文學習能在生活中用語文,讓語文成為改變生活和提升自我思想道德修養的工具。在語文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來編劇本、寫故事、寫詩歌、朗誦等都是常見的方法。此外還可組織班級學生辦手抄報,手抄報的內容可圍繞語文學習中的收獲、疑問、心得等進行。也可組織學生向報刊社遞交自己的作品,也可參與到一些社會實踐中,如給商店取名,為某公司設計廣告語等。
語文課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汪清泉,要激活語文課,還得從學生這一主體出發,圍繞學生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先喜歡語文,然後愛上語文,最後樂於學語文,用語文,這樣的語文課才會顯得更有生機。

5. 學生,怎樣上好語文課

1、學好語文重點之一:

字詞、古詩詞、古文等的記憶背誦或賞析。這類知識的學習重點在課堂上,課上要專心,課後多花點時間去記憶背誦、理解運用。

2、學好語文重點二:

閱讀一定要強化,最好能夠做到每天練習一篇閱讀。另外可以學習一下快速閱讀,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可以激活我們「腦、眼」潛能,培養和提高我們的閱讀速度、歸納分析、理解記憶等方面的能力。

3、學好語文重點三:

提高寫作能力。寫作的基礎是素材和思路,平時要多閱讀多積累。高中學習是比較緊張的、時間也很有限,我前面提到的快速閱讀在素材積累上就可以提現出很大作用。有了積累,可以多看看那些優秀作文,找找寫作的思路,要多動筆寫,學會借鑒、運用、融會貫通,這樣寫作能力才會不斷地提高。

6. 如何使語文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就很重要。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 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注重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激發學生興趣,營造積極主動活躍的語文課堂氣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直接動力。在語文教學中,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沒有「興趣」作保障,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是決不可能實現的。只有全方位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出積極、主動學習的課堂氣氛,才能實現學生自主探究、參與合作等學習方式的改變。 上課開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唱唱歌,背背詩,這樣,不僅讓學生從課間的活動中進入學習狀態,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學習作好鋪墊。如果是借班上課,可以和學生課前談話,如問學生「你貴姓」「老師想和你做朋友」「你吃過飯了嗎?」等一些輕松活潑的話題,這樣便能在極短時間內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新授課作情感鋪墊。 二、動手操作調動課堂氣氛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展。從腦的結構看,人的大腦皮層的各種感覺和運動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佔面積很大,所以手的運動能使大腦的很大區域得到訓練。動手操作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參與,手腦結合。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發展的起點,激發了學生對操作活動的興趣。動手操作建立學生的表象思維,是學生的直觀學習,把書本內容生動化,讓語文學習更加形象,課堂學習氣氛不再是講和聽的形式。比如,學生在課外進行剪報活動,把用到的知識、語句剪下來,增加了記憶,將學習變成了一種布滿情趣的活動課。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課,塑造教師親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中,充滿微笑地去授課,這是一種簡單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這種微笑是發自內心的,是對學生的一種關愛,是一種與學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種矯揉造作、虛假的表情。微笑著面對學生,其實是一種自信,一種認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學生的自信。因此,語文教師要想使學生在一種歡悅、暢快的課堂氣氛中去追求知識,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滿這種情緒,用自己歡悅的情緒去感染學生、 四、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情趣和學習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和要素。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形式和教學方式變得靈活多樣,徹底改變了過去單凋死板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多媒體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環節有機結合,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通過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感染學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課堂教學活動生動有趣,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喜歡語文學習,愛上語文,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生情趣和學習興趣。。 五、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和諧的語文課堂氣氛,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否融洽,決定著語文教學課堂氣氛否和諧。在語文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權利,努力創設民主氣氛,實現民主對話、民主交流,呈現一種協商式、和風細雨式的良好師生關系氛圍。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學生觀,因學行教,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學生,以淵博的知識激發學生,以飽滿激情感染學生,以精湛的教學藝術吸引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重塑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崇高形象。只有改善了語文教學中師生不和諧的關系,才能打開學生情感的閥門,形成良好心理氛圍,調動其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也才能營造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氣氛,實現語文教學改革目標。 六、以豐富的想像激活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作品的意義是讀者通過閱讀活動發掘出來的,作品未經閱讀前,只是向讀者提供了一個多層次的結構框架,其間匿藏著許多值得思考的「空白」,有待於讀者發現、填補、去闡析。而這些「空白」的填補正式讀者閱讀活動中不可缺的、被激活了的思維元素,從而架起一座溝通作者與讀者情感的橋梁,使讀者對作品的意義達到了個性鮮明的理解,逐步深入,進而嘗到成功的快感,內化為自覺地行為。 七、民主的評價方式 學生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評價不是教學目的,而是一種教育學生積極向上的手段。評價的結果應有利於學生自信心和自我評價能力的提高。教師不恰當的評價,會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或抵觸情緒,不利於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因此,要使評價發揮應有的教育作用,因此,評價標准要多樣化、層次化。傳統的評價標準是由教師制定,以教師的理解為主體,事實上,世界是多樣化的,學生的語言水平是參差不齊的。唯一標准不僅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也是違背辨證法的。一定程度上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的情況來評價自己或同伴的學習,體現出評價標準的多樣化、層次化,有利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自我教育、自我評價。這種多樣化、層次化的評價標准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民主氛圍。他們會在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中矯正自我行為,從而最終達到會學的教學目標。 總之,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應該努力的工作方向。

7. 如何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一、課堂活力源自於教師充滿激情的誘導。

法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既有知識的交流,又有情感的相互作用。著名教學專家李吉林教師在「把握語文學習規律、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一文中指出:「情感是語文教育的『渠道』『靈魂』和『根』。而『教材--學生』之間情感交流的橋梁便是教師的情感,教師用自己的真情撥動學生心靈的『情』弦,是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苗。」②一旦學生心靈「情」弦鳴響情感的火苗燃起,我們的語文課堂就能迸射出生命的活力。而作為課堂駕馭者的「撥弦」「點火」的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首先,我們可以用飽含深情的導語去感染學生,從而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筆者在執教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時就是這樣引出的。「有句話叫『可憐天下父母心』,在千萬家庭中,父母親都是那麼偉大與可敬,俗話說父愛如山,父愛是深沉的、凝重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朱自清先生的摯情感人之作《背影》,來一同感受這偉大的父愛吧!」這樣的導語激起了學生對內容的共鳴,為活化課堂教學作了感情上的鋪墊。

其次,可以用充滿激情的小結語,使學生產生回味感。

在執教冰心的作品《談生命》時,我這樣總結: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在這轉瞬即逝的生命歷程中,有苦痛也有幸福,哪一個多一點呢?全憑自己對幸福、對苦痛的感覺,有人說:「幸福是種感覺,關鍵在於你的一顆感悟她的心」。人應該經歷幸福和痛苦、快樂和悲哀,只有某種單一的經歷是不夠的。最後,老師用文中的一句話送給同學們:『願你生命中有夠多的雲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吧!這樣的結語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學生又怎能不情緒起伏而回味無窮呢?

再次,我們還可以藉助課文本身的情感力量來撥動學生的「情」弦。比如筆者在執教《安塞腰鼓》時,為使學生能更好地感受黃土高原上這一民間藝術的粗獷與豪邁,第一個教學環節就是我富有激情地把全文范讀一遍,范讀結束時,學生們報以雷鳴般的掌聲。這樣,學生的情緒一下子就興奮起來了,有了這樣的開頭,只要加以適當引導,又怎能會出現課堂氣氛僵化的局面呢?

於漪老師說得好:「語文教學傳之以情,以情激情,文字就有血有肉,而不是枯燥的符號。文中所描寫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傾注的情和意,所闡發的道理,就會叩擊學生的心靈,在學生心中引起共鳴。」③筆者認為,只要我們語文教師努力做到了這一點,語文課就會活力四射的。

二、課堂活力源自於學生的積極投入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要讓語文課堂教學真正活起來,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有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他們的大腦才能興奮起來,他們的思維才能活躍起來,課堂氣氛才能真正活起來。

那麼,課堂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呢?筆者認為,起碼要注意如下三個方面:首先要構建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一種民主融洽的課堂氣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在一種平等、和諧、融洽的氛圍中完成學習活動。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等人認為:「只有在真誠、理解的師生人際關系中,學生才敢於和勇於發表見解,自由想像和創造,從而熱情地汲取知識、發展能力,形成人格。」④可以說,民主的教學氣氛,是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前提。其次,採用「討論式」教學方法,可以激活課堂氣氛。教師要在精心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圍繞教學重點提出一些能激活學生思維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筆者在教學《我的叔叔於勒》一文時,提出了對菲利普夫婦的質疑:①、對於勒的躲避源於他們拮據的經濟條件,是小人物的自私與無奈的表現,人應該加以同情並原諒。他們對於親情的冷漠應該加以指責,他們應該接納於勒。②、諷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人們的行動指南是「金錢至上」這兩個扣住課文重點和難點的問題提出後同學們的思維一下子被激活了。通過熱烈的討論,同學們對文章的閱讀進一步深化。這樣的課堂教學又怎說不充滿了活力呢?再次,要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獨特見解,這是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的具體體現。學生一旦養成了這種意識和習慣,課堂教學就會出現生氣勃勃的喜人局面。例如:有一次,筆者在執教《我的叔叔於勒》時,我說「有一問題要求學生們想像一下,菲利普夫婦在船上發現一位百萬富翁像於勒,他們會怎樣?」話音剛落,有個同學不假思索地說菲利普夫婦肯定會高興得要暈過去,有同學說這事不可能啊,富翁怎會和菲利普夫婦這樣的窮人同船……對此,我沒有立即評價,而是組織大家討論,經過積極發言,他們認為這只是一種假設情況,這句話重點應放在菲利普夫婦對待有錢的於勒與無錢的於勒的態度對比上,這樣的教學,不在於討論結果的正確與否,而是同學們在討論過程中收獲了思維的鍛煉與情感的升華。

三、課堂活力源自於師生想像力的發揮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語文教材的大部分內容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為特徵的,要深刻的領會這些教材內容,就應該充分發揮師生的想像力。葉聖陶先生曾以高爾基的《海燕》來說明閱讀文學作品時應展開想像的必要性。他說:要領會「海燕」這首詩,得在想像中生出一對翅膀來,而且要展開這對翅膀跟著海燕在閃電中間,在怒吼的海上,得意洋洋地飛掠著。這時候,你就彷彿聽到了震耳的雷聲,恕吼的呼嘯,同時你還會體會到一場暴風雨之後,大地將被洗刷得格外清明,而飛翔在這種格外清明的天地之間是一種無可比擬的舒適愉快。不少事例充分證明,一旦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語文課就會滿堂生輝,活力四射。武漢教育學院教授韋志成先生對語文教學中運用想像作過如下論述:「一系列的教學環節無非就是調動學生的想像;開講話的精心設計,誘發學生的想像;指導學生預習課文,啟發學生的想像;設疑問難點,撥解惑,激發學生的想像;教師精講,畫龍點晴,啟發學生的想像。……」

總之,只要我們積極引導和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大力開拓學生的想像空間,語文教學就完全有可能激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語文課堂就能成為有激情、有活力,令學生們都十分嚮往的場所。

春天是美麗的,因為她充滿了生機與活力;語文課堂是迷人的,因為她富有詩意,魅力無窮。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步伐始終沒有停下,就讓我們大家齊心協力,共同繪出一幅新課改下語文課堂教學的美麗畫卷吧!

8. 淺談如何讓語文課堂生動起來

一、讓學生動腦
教育理論指出:智能是一個人在認識活動中各種認識能力的綜合。對學生來說,就是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像力及思維能力的綜合,其中以思維能力為核心。從思維發展的特點來看,中學生的思維已具有獨立性、批判性和創造性的特點,他們能夠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對事物加以分析的批判。激活學生的思維是使學生「動」起來的首要任務。
(一)問題探究,激活學生的思維
中學各科大量的學習內容,均可在教師的指導、啟發下,以產生問題的形式,通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來使學生獲得知識,增長才智。可見,問題是探究性學習的核心。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意設疑提問,讓學生自主參與,合作討論,引導學生根據問題,自己去探討問題的精妙,發現問題之間的聯系,以求得解決的辦法。
(二)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
語文課所學的每篇課文,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對作者感情的體會、對寫作方法的把握,往往因為學生個體差異而因人因時因地不同。因此,在講課時我從不劃定框架,規定標准答案,而是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運用不同方法去思考,尋求對一個問題的多種方法。如閱讀《我的叔叔於勒》,讀者會看到於勒這個人物形象的可憐、可恨之處,但如果從更深的社會文化背景去思考,就會發現這一形象的可悲之處。
二、讓學生動口
口語表達能力是一種綜合繪圖,不單指說話的技能、技巧,還包括說話人的思維能力、知識水平和心理素質等。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口語訓練的重要性,要變「一言堂」為「群言堂」,根據語文是交際工具的特點,充分利用45分鍾,讓學生多開口說話。
(一)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語文課本中有許多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反復朗讀,像朗讀比賽,朗誦會等,發揮學生的一技之長,即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鍛煉了他們的膽量。同時,在朗讀過程中,理解內容,積累詞句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口頭作文能力。
(二)在語文課堂中,滲透說話活動
安排「課前一分鍾口語練習」,讓學生說說身邊發生的有趣的事兒及大家關心的校園熱點,復述早間聽到的廣播新聞,將故事,猜謎語,自我介紹等,內容還可由名人名言想到的,也可以由社會上的一件小事、一個熱點、一種現象等談談自己的看法,再請兩位同學進行簡略的點評。課堂教學過程當中,經常設計有爭辯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分小組討論。每周必上一節語文實踐課,內容包括語文知識搶答賽、辯論賽、講故事大賽等,讓學生充分展示口才。
(三)在作文課中,讓學生「說話」
在作文課中我或安排學生先說作文,再寫作文;或選擇一個作文題目,按一定順序,進行作文接龍,要求首尾呼應;或讓學生互聽互評,先聽後評。這些方式極大地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讓學生動情
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青少年學生的內心是一片洶涌的大海,他們渴望豐富的情感體驗,強烈的感情共鳴,適時的情感發泄。語文教師要善於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用生動的語言去感染學生,用感人的事例去教育學生,用優美的意境去熏陶學生,用充沛的激情去打動學生。
(一)要善於創設喚起學生情感的環境
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教師要用優美的意境去熏陶學生,使學生愛學、會學、樂學。在進行《春》一文的教學中,在學生充分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藉助語言材料,閉目看看春景(在自己的腦海里再現畫面),體會、欣賞文章語言和春景。「自然實景」是學生原有生活中早就看過的並有所積累的,而「心景」則是學生閱讀以後在自己腦海中形成的直覺想像,是閱讀中的再造思維。
(二)要充分發揮語言的激情作用
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具有激發性和感染力,點燃學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講究輕重緩急的節奏,豐富多彩的內容,抑揚頓挫的語調,富於變化的語氣,引人人勝的語境.學習《黃河頌》時,我介紹完它產生的時代背景後,以抑揚頓挫的語調、強烈的氣勢,進行配樂朗誦,再對第二節文字作一思路分析,把學生帶入「神奇的想像與現實在一起」這一幅壯闊的歷史畫卷中,使學生體會到黃河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氣魄。接下來的學生朗讀、課堂討論、回答問題等等,無不是在自己的激情誘導下進行。學生與文章內容的距離拉近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增強了。
(三)注重讓學生體味、感受生活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語文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所謂的「個性化行為」指學生有了學習的需求和興趣,並在學習過程中結合自己原有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得到新的、獨特的內心體驗。因此,教師在創設情境、投入情感的基礎上,要注意引導學生捕捉文章中的生活氣息,讓學生將對文章的理解與自己的生活體驗聯系起來,以更深地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並進而升華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四、讓學生動手
在動

閱讀全文

與如何激活語文課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