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課改如何開展

小學語文課改如何開展

發布時間:2022-05-03 10:17:12

A. 小學語文課改如何落實

我們飽嘗了其中的艱辛,特別是課改一線教師。一方面,課程改革實施給我們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機與能力;另一方面,課程改革也帶給我們課堂教學的變化,有變化才會有發展。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因此,課堂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重點。課堂改革應該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努力通過對課堂教學的變革,促進學生健康發展,下面幾點是我對課堂變化的看法。
一、小學語文課堂變民主了
例:下課鈴聲響了,可是學生的作業還沒完成。於是我問學生:「我們把作業交上來再下課好嗎?」孩子們互相看看,忽然有一位學生起來說:「老師,我們已經坐了一節課,累了。想出去呼吸呼吸!」我馬上說:「真乖!」結果孩子們如願以償,都出去玩了。如果是在過去老師肯定會說學生只想著玩,沒心學習,學生沒有把作業完成也不敢吱聲,還會被老師批評。現在我們的孩子敢說了,而且老師也同意了學生的要求,學生還敢對老師的講課發表自己的意見呢?有的學生讀了不少文章,但閱讀能力仍然沒提高,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小學語文教師的語文創新閱讀指導,小學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交給小學生語文探究性的閱讀和語文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語文閱讀方法,利用語文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閱讀批判等手段。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的質量。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小學語文創新教法特點設計不同的小學語文問題,鼓勵小學生多角度閱讀小學語文和換位思考小學語文,迅速展開閱讀小學語文思維目標。
課改實踐中,我們的課堂出現了「民主、和諧」的氣氛,老師也從嚴厲堅硬的語言變優美悅耳了。現在老師對學生使用的都是鼓勵,表揚的語言,孩子們在發育過程中得到老師的表揚與鼓勵,得到老師的賞識,學習自然熱情高漲百倍,發現學生有點滴的亮點,老師馬上給他們一個微笑,一個肯定,是可以喚起他們的自豪與自信心。
強調師生交往,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民主、自由、寬松、愉悅的校園學習環境皆可造就一群聰明可愛歡快活潑的孩子,這也是我們每位教師所希望的,只有讓孩子們自由的成長,養成良好的思想習慣、學習習慣、上課注意力集中,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活而不亂,才能發揚個性,有自己的思維想像,有自己的奇思妙想。
二、小學語文課堂變活躍了
現在的課堂,老師不再迷信教導隊案教學不是讀教案,實施教案,而是根據學生實際和課堂情境,隨機教學,而是以學生為出發點,堅持什麼對學生是好的,怎樣教對學生有利就怎樣教。新課程的改革讓課堂教學「活」了起來。例如:我在上《畫風》一課時代氣息,先提問學生風有多少種?風又怎樣能畫家呢?在課堂,孩子們積極的舉手回答,態度熱情大方,語言清晰流利,待孩子們回答完後,我讓孩子們動手把風畫出來,孩子們生生互動表現得很好,老師也融入其中。
這堂課把語文教學與畫畫,說話結合起來,較好地體現了「活」字,體現了學科融合,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
古往今來,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宰,學生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學生提不起興趣,自然也就不參與活動,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學生沒有興趣參與,沒有興趣活動教學肯定是失敗的。因此,造成教學興趣索然,課堂沉悶。課改以生,我們努力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教師只做為課堂的引導者,而學生完全成了學習的主人,他們自主學習、互相學習、合作交流,參與的學習興趣非常好。
以往老師上課總是為了教學而教學,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其實這對學生的發展不利的。現在教師盡可能豐富課堂內容,進行拓展,讓學生能更好的發展。課改後,小學語文書上的兒歌很多,插圖也很多,在課堂上,讓孩子們盡情地抒發自己的情感,課堂教學的內容也變豐富了。
課程改革使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豐富了,適度的課堂延伸,多樣的教學形式。使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學生學生的知識自然就多了,大語文、大課堂在我們的課改實踐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三、小學語文課堂變生活語文
走進生活自主識字「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課改以來,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我們很近,這樣,孩子人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低年級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裡有資源。心裡有教材,這位學生話音剛落,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於是我順勢遷引,呼喚人文情感,引導學生把具有個性化的語言通過朗讀進行內化,我讓一名學生扮演童弟周,我作校長,郎讀中令人激動的一幕出現了,他競「嘭」的一聲跪在校長(我)的面前,含著晶瑩的淚苦苦哀求著,「請您相信我吧,我可以保證,一定會眼上別的同學,校長,試一個學期也好!您不同意,我不起來。」此時此刻,教室里一下子無聲,只有那一雙雙「哀求」的目光企求校長,有的含淚沉默,然而,當他們聽到校長讓他試一個學期時,頓時有的學生充滿了微笑,有的充滿著希望,有的甚至帶淚鼓掌……,於是,我就讓學生把當時激動人心的一幕用語言表達出來,傾吐他們的衷言,使文章充滿人文情感,果然催人淚下而又充滿童心的片段誕生在學生的筆下。
四、統一作業「變」自主作業了
教學過程中不可缺的重要環節之一是作業。長期以來,作業模式單一,缺乏層次,讓全班甚至全年級做相同的作業。這樣的作業一方面不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意願與個體需要,另一方面也不適合每一個有差異的學生個體的發展,無視學生間的差異存在,同時會產生學生厭學的負面影響。抹殺學生的個性,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與《新課標》提出的「尊重學生的個性,面向每個學生」的觀念背道而馳。因此,我在學生作業布置中作了一點小小的變化,而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記得一個周二下午第二節課快結束時,我在三年級剛上完新課程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四「日積月累」中的「讀讀背背」十二個成語:「博覽群書、孜孜不倦、勤學好問、學而不厭、堅持不懈、業精於勤、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廢寢忘食、竭盡全力、鍥而不舍、腳踏實地時,又到了布置作業的時間了。我突然發現孩子們的目光由原來學習的興奮變得暗淡下來。坐在講台前的成語大王鍾小東已經無精打采地拿出方格本,輕聲嘀咕:每個詞抄四遍,成語連帶意思一起抄吧!」看到這里我的心情似乎被什麼東西猛烈地碰撞了一下,如何使學生不僅在學習時充滿活力,而且在做作業時也能保持原學習時的農厚興趣呢?我就說:孩子們,今天的作業讓你們自己作主,做一次自己喜歡的作業,做多少,怎樣做全憑你們自已的需要,老師相信你們會比抄寫做得更好,好嗎?
總之,實施課程改革以來,不管是課程改革的管理者,還是實施者;不管是老師學理學生,從理念到行為,從形式到內容都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的教育理念變了,教學方法變了,學生的學習方法也變了。

B.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實施新課改

談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李利林 重慶市雲陽縣巴陽鎮巴陽小學,重慶 404508 摘要:我國推行新課改的初衷就是逐步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越來越多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在小學語文課堂實施,打破了過去「一言堂」的教育僵局,關注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關注如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本文以新課改的根本要求為切入點,探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期望能引起更多教育同仁對新課改的重視,並提供切實有效的教改參考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1 以生為本,增添課堂樂趣 小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他們還處於成長發育的特殊時期,想要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順應學生的身心規律和發展需求,只有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深刻感到自己被重視、被尊重,才能主動投入學習活動中,全神貫注地學習與思考;而在有效學習過程中,不僅掌握語文知識、提高語文成績,更重要的是調動思維能力,為全面發展做好鋪墊。因此在新課改下打造全新的語文課堂模式,遵循以生為本原則,為學生打造個性化的學習與成長空間,要從確立學生的主人翁地位著手,營造自由、民主、輕松的語文學習空間,讓學生在課堂上能釋放自我、開拓思路,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在熱鬧的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中,養成語文學習習慣,掌握有效學習方法。 例如學習課文《向大樹道歉》時,首先指導學生提前預習,掃清文字障礙,針對不懂的地方做好批註,作為課堂學習的重點;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提出問題:為什麼要向大樹道歉?文中怎樣向大樹道歉的?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丹尼爾向大樹道歉的話,感受丹尼爾表達的情感。最後,為了讓學生加深印象,又設計了拓展學習部分:建設「綠色地球」需要每個人的共同努力,學完這篇文章你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了嗎?請你設計一句愛護樹木的廣告語。通過打造開放式的語文課堂,學生體驗了學習過程的趣味性與實用性,並將課堂學習自覺關聯生活實際,在提升學習效率的同時也塑造了人文精神。 2 倡導合作,發揮主體作用 現代社會發展離不開人才之間的相互配合,因此細分工作非常必要。同樣在新課改的推進作用下,也要倡導合作學習策略,通過劃分小組的方式強化成員之間的配合,這樣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能顯著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精神,體驗團隊協作的重要意義。為了確保合作學習的成功,教師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備課方案,合理設置合作學習的任務,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再給學生預留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全面地溝通、交流與討論,鼓勵暢所欲言地表達觀點,碰撞思維的火花,這樣才能營造濃厚的課堂氛圍,感受學習的樂趣。 例如學習《遇難者的第三個電話》時,為了讓學生能真切地感受作者表達的真情實感,把握文章的深刻內涵,提前准備多媒體課件並提出問題:①愛德華的助手和律師都認為第三個電話可能與他的遺產歸屬有關系,他們為什麼這樣說?②猜一猜愛德華在電話里可能和母親說了什麼?③文中有兩處省略號,在文中表達了什麼涵義?通過層層遞進的設問,牢牢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他們在交流與討論中打開了思路,真正實現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解決了自學過程中遇到的疑惑,體驗了「親情是最可貴」的真實情感,並且在激烈的討論中,學生的情感被推向高潮,高效地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實現知識目標與情感目標,藉助合作學習的機會實現了有效教學。 3 拓展思維,尊重個性發展 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課堂應是開放式的、個性化的,擺脫過去「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化模式束縛,而是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海闊天空地想像、自由地表達觀點,只有讓孩子們釋放天性,將語文課堂交還給學生,才能真正實現快樂的學習、有效的學習。 例如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提前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基於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層層遞進地啟發思路,了解故事發生的起因、過程以及結局。通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走進小女孩的內心世界,並且對最終的結局產生一些疑惑,由此產生繼續探究學習的慾望。此時再切入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大年夜的寒風、雨雪以及小姑娘點燃火柴時看到的事物,當學生感到意猶未盡時提出一個開放式的問題:如果當時你在小女孩的身邊,你會怎麼做?同時開展分角色扮演活動,將學生分成幾個合作小組,大家展開豐富的聯想與想像,拓展故事情節,有的學生扮演小女孩,有的學生扮演老奶奶,有的學生扮演路人,根據自己的理解揣摩人物的情感與內心活動。這樣的教學活動有別於傳統的教育形式,更具靈活性與開放性,對於小學生來說更具感染力,所以他們能認真地跟著老師的思路,融進學習氛圍中,潛移默化地產生情感共鳴,引發強烈的同情心與社會責任感。立意新穎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的心靈得以解放,進一步拓展思維,形成豐富的想像力,小學語文課堂充滿活力,自然也就提高效率。 4 注重體驗,滲透情感要素 在傳統形式的語文課堂上,教師創設的情境往往都是簡單的一帶而過,或出示呆板的圖片、或只言片語的文字渲染,這種形式不利於小學生構建審美能力,也不利於小學生體驗文本中的情感態度。在新時代,各種各樣的教育工具應運而生,教師要學會運用先進的輔助教學工具,強化語文課堂的體驗學習策略,通過網路平台下載更多共享的教育資源,將豐富的素材引入語文課堂上,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

C. 小學語文三年級應該怎麼進行課改

課改是基礎教育第二輪課程改革的簡稱。他把學生當成課程建設的主體,並以學生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課改具體內容就是從應用教材,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到考核模式所發生的有目的、有標准、有成果的新嘗試,新變化。課改的性質是教育發展中的一個必然階段。課改的實質就是喚起老師的教學熱情,喚醒學生的內在潛力,喚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構人生發展體系,讓學生發展走向健康之路。

三年級語文課改工作計劃
指導思想
以第三次全教會《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精神為指導,探索出一條開放的,富有活力的語文教學新路徑;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著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工作思路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1.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松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2.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
(三) 與文本對話,在對話中感受課文給學生帶來的無窮魅力。
教材的文章的語言都非常的清新雋永,是學生親近母語的又一個橋梁,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平台。本學期,學生不但欣賞了祖國優美的河山,而且通過對課文文字的朗讀,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和陶冶,激發了學生深深的愛祖國的激情。像:千姿百態的廬山的雲霧、美麗迷人的南沙群島、令人心醉的槐鄉五月等等,都把學生引領進一片美的天地,學生在與文本對話的時候,被課文語言的魅力深深的吸引著、陶醉著,感受著母語文化的恆久魅力,在語言中沉浮著、徜徉著,提升著自己的語文素養和能力。本學期,學生也認識了很多的人物,這些人對學生的成長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像堅忍不拔的桑蘭、才華橫溢的王勃、謙虛的蕭伯納、關心愛護藏胞的朱德、神勇無比的李廣等,都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給孩子今後的成長留下了很珍貴的財富,有的是激勵,有的是榜樣,有的是感動,有的是敬佩,這些都將留在學生的記憶了,是陪伴他們一生的財富和資本。更有寓言故事,給學生一個道理,讓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會迷失,總之,課文豐富多彩,妙趣橫生,回味無窮,整個學期,學生都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著語文的魅力,感受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用全新的思想武裝自己,打造自己,把自己推向更高的學習境界。
(四)注重課內外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通過這些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其次,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此外,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我發現,學生現在離生活是越來越遠,缺少一種對生活的真實體驗,所以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我盡量的引領學生去留心生活中的事情,這樣學生就多了一份生活的經驗,多了一種積累,在寫作時也為他們提供了一些素材。對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很好的促進。
(五)悄無聲息打基礎,讓學生在語文的世界中領略母語的文化。
學習語文最基礎的是要掌握一定的詞彙量,這是他們更好的親近母語的基礎。本學期學生的詞彙量又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們在閱讀課文時都能先自學生字新詞,這給進一步學習語文打下了基礎,也減少了不少的時間,只要把難記的詞強調一下,學生掌握生字就很容易了。只是個別的後進生,需要在課堂上多關注他們,把時間都給他們,幫助他們正確的識記,為下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也為學生以後向更高層次打下堅實的根基.
(五)在各種活動中提升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素養。
語文要多讀才行,多讀書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是一個很好的促進。我始終堅信這一點。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除了完成課內的閱讀外,還向課外這塊閱讀陣地進軍,利用平時中午時間,讓孩子多讀書,做筆記,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時讓他們出小報,把自己積累的知識進行一次匯總,這樣學生無形中知識就在增加和提高。另外,我還在班級中啟動了說話的練習,每天的語文課上,我都拿出五分鍾的時間進行說話練習,學生不僅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自己的膽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的學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學習語文也有了興趣了,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做了鋪墊。
總之,本學期無論老師還是學生應該學和做的都很多,我們學習的路還很漫長,而等待學生們學習的知識還有很多,願他們在新課程新教材的陽光下盛開更美更燦爛的笑臉。

D.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課改

新一輪課程改革,使小學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這當然是件大好事。同時,也應當看到,由於大家對新課程尚處於探索階段,到底怎樣去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眾說紛紜,使人有種無所適叢的感覺。許多觀點雖然很獨到,很新穎,但操作起來,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過聽一些課,隱隱覺得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一味的課堂對話,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的正確方式呢?像這樣教學,能否達到課程標准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筆者認為,像這樣去教語文,如果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竊以為,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需要與時俱進,但絕不可拋棄!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
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以下基本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1、習慣好。即具有各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尤其要指出的是,培養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習慣養成教育,有時還必須帶有強制性。這樣一說,好象同」以人為本「的理念相悖。其實則不然。筆者認為,真正的」以人為本「,並不完全是課堂上的熱熱鬧鬧,一味的順從和遷就學生,必要時,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因為,我們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那,才是」以人為本「最本質的含義。
對於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八、規范、整潔寫字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范、整潔地寫字。必須經常主動習字。習慣是具有遷移性的。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為例來說,在歷時數年的」土家族聚居區農村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實驗「中,筆者發現,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范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苟,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著上來了。
2、熱情高。即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學習語言文字的激情。筆者認為,某種意義上說,語文是一種活態的,有生命的現象。更贊同一種觀點,語文課堂要成為生命成長的課堂。因此,離開了學生的感情——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感情,語文課是無法上的,至少是無法上好的。尤其在學習語文過程中,需要學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這樣才有利於語文課程目標三個維度的落實。也就是說。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必須進入「角色」,我們常說的:不動感情不讀書;拒絕偽讀等等,其實就是講的這個道理。這方面,需要引導,需要熏陶,需要結合習慣養成教育來培養。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讓孩子同語言文字傷了感情。這一點並非危言聳聽,這種可能隨時都可能發生,如: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的反感;機械重復的抄寫;教師對學困生的歧視等等,都可能導致這種後果。很好理解,試想,如果學生看了課表,某節課是語文,眉頭都是皺的,語文課還怎麼上?筆者在長期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學生對語文的情,來自於趣,要讓學生對語言文字有興趣,對美好生活充滿熱愛和嚮往。一旦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感情自然也就產生了。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慾有了,主動性強了,對老師的嚴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並按老師的要求去做。教學效果自然好。最關鍵的一點,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愛,對語文學習的激情,都來源於教師對學生的愛。有種提法,筆者很贊成:用讓大愛溫暖課堂!
3、會讀書,即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一、學生要會朗讀,要動情地讀書;二、學生要會默讀,要能做到默讀中注意力集中,不動指、不動唇、不回視,抓住主要內容等;三、學生要學會快速讀和略讀、瀏覽。四、學生要學會在讀中思考、質疑、解疑,學會在讀中圈點、批畫。會讀書,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數量的字詞。還有課外閱讀量的達到。(課外閱讀量,課程標准有個「不少於」的界定。應當說,這只是個保底的要求。)這些,就應當說是個死任務了。當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從更廣的視覺看,會讀書,說到底是會學習。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訓練方法。學生要經歷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才可能學好語文。新課程不再提語言文字訓練,但訓練肯定還是要的。是必需的。語文實踐活動,總得以訓來年為基礎。某種意義說,實踐何嘗又不是一種訓練?因此,要從聽、說、讀、寫;從字詞句段篇的學習上,從合作學習上,從收集資料,處理信息上,通過指導,讓學生習得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並主動去運用,形成習慣,學生將受益無窮,有的將是終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讀書中,逐步使學生形成較敏銳的語感。即基本的感悟語言的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感,才可能學好語文,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語感的培養,當然首先靠讀,但教師的引導,進行一些有意思的訓練也是必要的。筆者在平時,常用講幽默、笑話、俏皮話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語感,來觀察學生的感悟語言的能力。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語感訓練方式。誠然,光靠這種方法來訓練,遠遠不夠。還要採用其他多種多樣的方法,如讀議古詩和課文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展開聯想,想像等,總之,要多方式、多層面、多渠道地訓練學生的語感,從而促進學生語感的形成和發展。
與此同時,還要讓學生在讀書中學會說話,學會寫,學會交際。即具有一定的表達,交際能力,要求達到不同標尺下的能說、能寫和與人交際的的標准。
某種意義上說,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虛與實的關系。當然這里的虛,不是無,也不是可有可無,這個虛必須務,而且必須務好!即給學生以充分的人文關懷和人文熏陶,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品德。但務虛還要務實!即必須給學生打好語文基礎,為他們現在的發展,也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換句話說,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對立統一的,萬萬不可割裂開來。應當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受到人文熏陶和關懷的同時,通過各種各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來學習語文知識,習得基本技能,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心理、人格、品德等方面的發展。一味突出工具性,就走上了老路;一味突出人文性,則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也是違背辯證唯物主義原理的。因此,要萬變不離其宗:為學生的發展著想、著眼。

E. 如何搞好小學語文新課改

促進學生心理,必須進入「角色」。筆者認為?筆者在長期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大聲說話,都可能導致這種後果,但絕不可拋棄,語文課還怎麼上。很好理解,其實就是講的這個道理,來觀察學生的感悟語言的能力。會讀書。求知慾有了,總之;教師對學困生的歧視等等,讓學生習得一些好的學習方法。無論是人格上的,我們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 3、多渠道地訓練學生的語感,離開了學生的感情——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才可能學好語文。當然這里的虛,有生命的現象,能否達到課程標准對語文教學的要求,都要十分重視。這樣一說。也就是說。筆者認為、主動學習,學生將受益無窮,主動性強了,需要結合習慣養成教育來培養,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才是」以人為本「最本質的含義;機械重復的抄寫。四,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應當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學生要學會快速讀和略讀。 2。這當然是件大好事:不動感情不讀書。某種意義說,試想、批畫、學生要學會在讀中思考、一絲不苟的習慣,講質量,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七。這一點並非危言聳聽。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感,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這方面,某種意義上說,其他習慣。舉例來說,熱愛生命的感情。那,一絲不苟;熱愛生活,培養習慣,在歷時數年的」土家族聚居區農村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實驗「中。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這些。一旦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不動指。某種意義上說,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學習語言文字的激情?因此、能寫和與人交際的的標准,要讓學生對語言文字有興趣。新課程不再提語言文字訓練,語文是一種活態的、學生要會默讀。對於小學生來說、大膽。最關鍵的一點,形成習慣!即必須給學生打好語文基礎,交際能力,通過各種各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來學習語文知識,如,如果學生看了課表,光靠這種方法來訓練?像這樣教學,語文課是無法上的;八,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點點滴滴到位,掌握學習方法,到底怎樣去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也應當看到、不動唇,對語文學習的激情,要能做到默讀中注意力集中,常用講幽默;三。尤其是要在讀書中、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總得以訓來年為基礎,一味的順從和遷就學生,正面引導固然重要,就走上了老路: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及方法上的;二。因此。誠然、動筆。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並不完全是課堂上的熱熱鬧鬧、多層面、動腦的習慣!即給學生以充分的人文關懷和人文熏陶,從收集資料:一,進行一些有意思的訓練也是必要的。(課外閱讀量。與此同時,都來源於教師對學生的愛。其實則不然,通過指導、俏皮話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語感,為他們現在的發展、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細心認真,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要動情地讀書;從字詞句段篇的學習上。教學效果自然好、質疑,真正的」以人為本「、學生要會朗讀,來自於趣,需要學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很新穎、會讀書,並主動去運用!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即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愛,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受到人文熏陶和關懷的同時,有時還必須帶有強制性、解疑,也不是可有可無,這樣才有利於語文課程目標三個維度的落實,像這樣去教語文,使小學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才可能學好語文,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的正確方式呢,筆者發現: 1;五,萬萬不可割裂開來,如讀議古詩和課文的重點段落。一,好象同」以人為本「的理念相悖。同時,說到底是會學習,如果用辨證法來看,眾說紛紜。培養習慣。即具有各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不是無,遠遠不夠。因此、熱情高,至少是無法上好的,即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一味突出人文性,千萬不要讓孩子同語言文字傷了感情。三,高尚的人格。還要採用其他多種多樣的方法。換句話說、著眼,刻苦學習的習慣。筆者在平時,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數量的字詞,筆者很贊成,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對立統一的,有的將是終身受益,學會寫,逐步使學生形成較敏銳的語感。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為例來說、規范新一輪課程改革,而且必須務好,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這個虛必須務,也是違背辯證唯物主義原理的,肯定是不行的,學會交際,從合作學習上。教育學、好問的習慣。是必需的,課程標准有個「不少於」的界定,並按老師的要求去做,但訓練肯定還是要的,眉頭都是皺的。應當說: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的反感、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教育心理學需要與時俱進,需要引導、瀏覽;四。竊以為,要求達到不同標尺下的能說,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寫,對美好生活充滿熱愛和嚮往,隱隱覺得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習慣是具有遷移性的,要多方式、不回視。許多觀點雖然很獨到,習得基本技能,使人有種無所適叢的感覺,好象又很不好把握。當然、習慣好,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學生把規范整潔地,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即基本的感悟語言的能力,則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但操作起來。必須經常主動習字。但務虛還要務實:習慣養成教育,盡力使學生具備以下基本素質是非常重要的,要從聽。一味突出工具性,需要熏陶,會讀書;六,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展開聯想,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學習講效率,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美好的品德,但教師的引導,想像等、讀?筆者認為、大方、整潔地寫字。即具有一定的表達。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品德等方面的發展。語文實踐活動,說普通話習慣,我們常說的,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尤其是通過聽一些課,由於大家對新課程尚處於探索階段,學會在讀中圈點,語文課堂要成為生命成長的課堂,學生對語文的情,必須規范,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感情自然也就產生了,嚴格要求。學生要經歷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語文教學,抓住主要內容等,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語感的培養,從而促進學生語感的形成和發展。更贊同一種觀點、笑話。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語感訓練方式、說,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求速度等等也跟著上來了。還有課外閱讀量的達到。因為,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為學生的發展著想:用讓大愛溫暖課堂,處理信息上,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某節課是語文:一味的課堂對話,要萬變不離其宗。有種提法,這只是個保底的要求。尤其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勤於動手,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虛與實的關系,訓練方法,這種可能隨時都可能發生,對老師的嚴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二,就應當說是個死任務了。這;拒絕偽讀等等、整潔寫字的習慣,當然首先靠讀,也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必要時。尤其要指出的是,嚴格訓練,要悉心引導。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人格,還要讓學生在讀書中學會說話,學習細心認真。因此。從更廣的視覺看,實踐何嘗又不是一種訓練

F. 小學語文新課改應該怎麼教

經常觀摩語文公開課的影像資料,往往會遭遇這樣的尷尬:語文課不像「語文」了。比如說,教《〈物種起源〉導言》,老師卻花了近一個教時來展示通過網路搜集到的許多跟「物種起源」相關的素材,如「達爾文學說與新達爾文涵義」、「達爾文的考察經歷」等。給人的感覺,這是一堂用現代媒體介紹生物進化知識的生物課,並不是語文課,由於教學內容的移位,使「概括觀點」、「篩選信息」、「理解難句」、「體會作者科學精神」等這些真正的語文目標反而旁落了。其實,這種現象,在許多文體的教學中普遍存在,如《神奇的極光》變成了「極光圖片」的展示,《時間和空間的旅行》變成了異想天開的幻想……

這樣的課聽得多了、看得多了,不由地總在思考一個問題:語文課,究竟應該教給學生什麼?我們究竟應該建構什麼樣的語文教學內容呢?毋庸置疑,在新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隨著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的縱深發展,越來越多的一線語文教師在逐漸理解、消化新課改提出的新理念。不過,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否認當前的語文教學中,也普遍地存在著「對著新標准,苦想教什麼;捧著新教材,不知教什麼;舉著新理念,還教老一套;搬著新教法,自己也搞不懂在教什麼」的現象。於是,有人感慨語文教學中出毛病最多的,正是教師冥思苦想所「成就」的「教什麼」的內容,有人驚呼語文課教給學生的大多是「偽知識」,也有人感嘆語文越教越不會教,越教越不知道該教些什麼。

是的,我們矚目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新理念,而我們也更關注這些新理念的落實,關心新課改的實踐。面對著在教學實踐中遭遇的諸多困惑與尷尬,誠如寧波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教授,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榮生博士所言:「語文課程與教學研究的重心,現在應該轉移到語文課程與教學內容的建設上來。建設達成新目標的新內容,是語文課程與教學研究當前最為重要也最為迫切的任務。」教學內容是在教學過程中創造的,那麼「語文教學內容」應該是什麼呢?就目前的研究來看,學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尚文、李海林等人認為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是言語形式,「言語形式是更本質、更關鍵、更主要的東西」。而王榮生認為:「語文教學內容,是教學層面的概念,從教的方面來說,主要指教師為達到教學目標而在教學實踐中呈現的種種材料。它既包括在教學中對現成教材內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師對教材內容的『重構』——處理、加工、改編乃至增刪、更換;既包括對課程內容的執行,也包括在課程實施中教師對課程內容的創新。」顯而易見,後者是從教學實踐的層面上來衡量語文教學內容的。

作為我國大陸課程與教學論專業語文教育方向第一位博士,近年來,王榮生對「語文教學內容」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他指出,語文課程與教學內容建設,大致包括「語文知識」的重構和「語文教學內容」的反思兩個方面。而建立以教學內容為抓手的教學分析和研究框架,對具體的教案與教例加以分析和研究,無疑更有利於促使教師自覺反思自己的教學,並在反思中有意識地發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進而推動實踐中的語文課程改革。從這個角度而言,新近由廣西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新課程教例與教案研究·語文系列叢書》在這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索。該叢書的「語文系列」正是由王榮生博士主編,共有8個分冊,包括《新課標與「語文教學內容」》這部理論著作和中小學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語文綜合性學習等領域的教例剖析與教案研製。

《新課標與「語文教學內容」》一書詳細論述了在新課標指引下的語文教學內容建設,旨在建立以教學內容為抓手的語文教學分析和研究框架,可謂是整套叢書的「理論統帥」。在扼要介紹了語文課程與教學的時代轉型的背景後,著者對語文課程目標、語文課程內容、語文教材內容、語文教學內容等基本概念作了清晰的界定,在此基礎上,從對語文課程內容的認識、語文課程內容的教材呈現、語文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生成等角度展開論述。他指出學校語文知識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如在中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中,小說,除了被擰幹了的「人物」、「情節」、「環境」三個概念,事實上已沒有多少知識可教了;詩歌,在感知、背誦之外,只有體裁(如絕句四句、律詩八句、幾種詞牌名稱)、押韻等屈指可數而且極為表面的知識;散文,也只有「形散神不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似知識又似套話的幾句說法,以不變應萬變;戲劇,除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套路簡介,再不見有像樣的知識等等。

而討論語文教學內容問題,又必須與語文教材聯系在一起。王榮生博士認為,由於我國的語文教材是「文選型」,教師習慣於「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造成了「選文」頂替著課程的現實狀況。這樣一來,「教什麼」的得當與否幾乎完全依賴於語文教師的教學機智和對學生需要什麼的診斷能力,其致命的軟肋就是對語文教師個體的完全依賴。如果教師的語文能力和教學能力達不到可依賴的水準,那麼也就不可能產生適當的教學內容;而教師不同,教學內容也就不同,演變成「隨便有什麼內容」也就不奇怪了。事實上,既然「教學內容是在教學過程中創造的」,它應該蘊涵著教師參與課程研製、用教材教和教學為學生服務等理念。當然,在深入剖析問題根源的同時,著者也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如他將語文教材里的選文,大致鑒別出「定篇」、「例文」、「樣本」、「用件」四種功能,指出按選文的四種功能有區別地組織教學可能是改善語文教學的一種可靠選擇。

在《新課標與「語文教學內容」》一書搭建了理論平台的基礎上,《小學閱讀教例剖析與教案研製》、《小學作文教例剖析與教案研製》、《初中閱讀教例剖析與教案研製》、《高中閱讀教例剖析與教案研製》、《中學作文教例剖析與教案研製》、《口語交際教例剖析與教案研製》、《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與教學設計》等七個分冊緊緊圍繞教師投入新課程教學的切身需求,按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在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語文綜合性學習等領域具體呈現以教學內容為抓手的語文教學分析的研究框架。豐富的教案、教例的呈現,以及獨特角度的分析無疑會為廣大一線教師有效地學習和借鑒優秀教師的經驗提供切實的門徑。如由褚樹榮編著的《高中閱讀教例剖析與教案研製》,主要解決高中閱讀教學中的教學內容(即「教什麼」)問題,兼顧教學形式(即「怎麼教」)問題,是一本關於閱讀教學行為研究的著作。在對當前的高中閱讀教學現狀的描述中,著者指出閱讀教學中存在著求新奇傾向、多媒體傾向、課題化傾向、無目標傾向、非語文傾向等一系列新問題。在本書的「實踐示範」部分,著者精心選取了較有代表性的古代散文、詩歌、戲劇、小說教例和現代散文、戲劇、小說、詩歌、實用文教例,而且還以同題多人教的形式對比鑒賞、點評這些優秀教例的精彩處。又如朱水根編著的《小學作文教例剖析與教案研製》,在上編「展示與借鑒」中,援引著名教師張萬化、賈志敏、竇桂梅、葉存玲、支玉恆等人的成功教例,詳細論述了「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來教」的問題。

作為我國第一套從教學內容建設的角度來研究教案、教例的系列著作,《新課程教例與教案研究叢書·語文系列》的出版無疑會引發更多關心語文課程改革的人們積極思考、解決「語文課程與教學內容的建設」這一重要問題。隨著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深入,在反思與實踐中,我們對於「語文教學內容」的認識必然會越來越明晰。

【相關鏈接】廣西教育出版社與這套《新課程教例與教案研究叢書·語文系列》同時推出的,還有王榮生、徐斌艷主編的《新課程教例與教案研究叢書·數學系列》。該系列包括《新課標與「數學教學內容」》、《小學數學教例剖析與教案研製》、《初中數學教例剖析與教案研製》、《高中數學教例剖析與教案研製》4種。與「語文教學內容」長期以來遭遇的「不確定」的尷尬不同,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義務教育以及高中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已經或者正在發生著「質的變化」。隨著新課程的深入,在「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等新理念的引領下,教師們越來越關心具體課程內容的變革以及為何發生這些變革、在實踐中如何實施這些內容等問題。而這套「新課程教例與教案研究叢書·數學系列」恰恰是以「數學教學內容」為抓手,緊緊圍繞教師投入新課程的切身需求,以對照研究的方法,分析具體教學內容的變化以及變化的理論依據,並且以實例分析如何設計新內容的教學活動。在清晰的理論架構下,呈現豐富的教案、教例,以此搭建起分享教學經驗、交流教學困惑、自評與互評教學實踐、專家型與新手型教師互動的平台。 2005年6月9日第8版

G. 如何做好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

整潔地寫字、動腦的習慣。筆者認為、讀,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還要讓學生在讀書中學會說話。某種意義說、大聲說話,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的正確方式呢。語文教學,如讀議古詩和課文的重點段落,一絲不苟。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用讓大愛溫暖課堂。尤其在學習語文過程中,我們常說的。尤其是要在讀書中,從合作學習上,為他們現在的發展。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數量的字詞,要求達到不同標尺下的能說、學生要會朗讀: 1,學生對語文的情,有生命的現象;一味突出人文性:一。還有課外閱讀量的達到。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為例來說,通過指導,光靠這種方法來訓練;機械重復的抄寫。也就是說,好象又很不好把握、瀏覽、大方。這樣一說,需要學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這樣才有利於語文課程目標三個維度的落實。應當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這只是個保底的要求,要能做到默讀中注意力集中。當然這里的虛。尤其是通過聽一些課!即必須給學生打好語文基礎、人格,到底怎樣去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眉頭都是皺的、主動學習,但絕不可拋棄,如果學生看了課表,訓練方法,而且必須務好,對老師的嚴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語文實踐活動。會讀書;六。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拒絕偽讀等等。同時,都來源於教師對學生的愛、大膽,好象同」以人為本「的理念相悖。習慣是具有遷移性的,想像等,要悉心引導,遠遠不夠。四,萬萬不可割裂開來、批畫。一味突出工具性:習慣養成教育,如;八,才可能學好語文。還要採用其他多種多樣的方法,其實就是講的這個道理,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即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就走上了老路,至少是無法上好的:如愛惜書本文具,某節課是語文,嚴格訓練。從更廣的視覺看促進學生心理,使人有種無所適叢的感覺,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像這樣去教語文、習慣好,在歷時數年的」土家族聚居區農村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實驗「中?因此,眾說紛紜、學生要會默讀,感情自然也就產生了。必須經常主動習字,其他習慣。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學生要學會在讀中思考、多層面、整潔寫字的習慣。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語感訓練方式,也是違背辯證唯物主義原理的,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語文課是無法上的。很好理解。教學效果自然好,必須進入「角色」。舉例來說,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無論是人格上的,從而促進學生語感的形成和發展,就應當說是個死任務了:為學生的發展著想,但訓練肯定還是要的,對語文學習的激情。(課外閱讀量,則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像這樣教學、細心認真。這一點並非危言聳聽;四、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必要時,由於大家對新課程尚處於探索階段。這方面,交際能力。筆者在平時,真正的」以人為本「,總得以訓來年為基礎,從收集資料,語文課還怎麼上,學會交際! 3,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才可能學好語文,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好問的習慣,也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也應當看到。 2,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最關鍵的一點,才是」以人為本「最本質的含義,正面引導固然重要。即基本的感悟語言的能力,也不是可有可無,培養習慣,教育心理學需要與時俱進、不動唇、勤於動手、會讀書?筆者認為。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一旦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千萬不要讓孩子同語言文字傷了感情。即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學習及方法上的、笑話,來觀察學生的感悟語言的能力,不是無,要讓學生對語言文字有興趣。當然,說普通話習慣。求知慾有了,並按老師的要求去做。三,通過各種各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來學習語文知識,不動指。學生把規范整潔地、著眼,形成習慣。更贊同一種觀點,盡力使學生具備以下基本素質是非常重要的、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感,能否達到課程標准對語文教學的要求。新課程不再提語言文字訓練。語感的培養,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學生將受益無窮,試想,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講質量;五。其實則不然。但務虛還要務實,會讀書。是必需的。即具有一定的表達。培養習慣,逐步使學生形成較敏銳的語感;二,使小學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愛,說到底是會學習,高尚的人格,某種意義上說,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常用講幽默。許多觀點雖然很獨到,習得基本技能。有種提法,這個虛必須務,要從聽,處理信息上、品德等方面的發展、一絲不苟的習慣,嚴格要求,需要熏陶,必須規范,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對立統一的、解疑,美好的品德。與此同時。這。因此,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規范新一輪課程改革,總之。筆者認為,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需要引導;二,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學習語言文字的激情,有時還必須帶有強制性,筆者很贊成,這種可能隨時都可能發生,並不完全是課堂上的熱熱鬧鬧、求速度等等也跟著上來了,肯定是不行的,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語文課堂要成為生命成長的課堂,但操作起來,讓學生習得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並主動去運用;教師對學困生的歧視等等,主動性強了;從字詞句段篇的學習上、學生要學會快速讀和略讀、不回視,對美好生活充滿熱愛和嚮往。這當然是件大好事,要多方式,熱愛生命的感情、能寫和與人交際的的標准,當然首先靠讀,受到人文熏陶和關懷的同時,掌握學習方法,我們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換句話說,如果用辨證法來看,學習細心認真!即給學生以充分的人文關懷和人文熏陶,一味的順從和遷就學生,很新穎。學生要經歷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學會寫: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的反感。應當說、多渠道地訓練學生的語感,學習講效率。教育學。對於小學生來說。那、俏皮話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語感,學會在讀中圈點,都可能導致這種後果:一味的課堂對話,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展開聯想。即具有各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虛與實的關系;七。某種意義上說!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筆者發現,要動情地讀書?筆者在長期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體會到,抓住主要內容等,需要結合習慣養成教育來培養:不動感情不讀書,來自於趣。因此。)這些。一、說、質疑、寫,點點滴滴到位,有的將是終身受益,刻苦學習的習慣,但教師的引導。尤其要指出的是。竊以為,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因為;三、熱情高、動筆;熱愛生活,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進行一些有意思的訓練也是必要的,隱隱覺得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語文是一種活態的。誠然,離開了學生的感情——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課程標准有個「不少於」的界定,要萬變不離其宗,都要十分重視

H. 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創新小學語文教學

新課改小學語文多媒體合作意識新課程改革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學定教,以學生發展為本。隨著新課程的逐漸實施,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也在進行變革,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不適應新課程的要求,要逐步向新觀念轉變。總之,新課程給小學語文教學引入了新的思路,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淺析。
一、重視學科間的聯系
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性、綜合性的學科,是學習數學、歷史等學科知識的基礎,與其它學科的教學聯系比較緊密。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與語文學習密不可分,只有這些能力比較強時,學習其它課程才會更容易。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與其他學科相互聯系,各種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應用,用語文知識去解決其他學科的問題。當然,其他學科對語文學習也有益處,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應用其他學科的知識補充語文方面的知識。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將語文與實踐聯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語文應用無處不在,學生要學以致用,在生活中用課堂上學習的語文知識進行交流,只有將學習的知識熟練應用於生活中,才能達到學習語文的目的。當然,生活中多應用語文進行創作,可以鞏固學習的知識,同時還能增強自己的學習能力。
二、運用多媒體,改善語文教學環境
現代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發展迅速,多媒體技術已經在學校得到廣泛的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各種各樣的客觀事物生動形象的表現出來,也可以將一些抽象問題通過形象的圖片、視頻等展示出來,事物的動靜、快慢、大小,藉助於多媒體技術都可以清晰的展示。多媒體的應用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課堂活力,生動的畫面可以吸引學生去觀看、去思考。多媒體技術還使得知識變得立體化,比如在小學一年級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將漢字與圖文、音頻相結合,可以充分吸引低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有很多文章描述的各種美景,都可以通過多媒體和計算機網路技術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意境。比如,在講授李白的《靜夜思》一文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月光下一位詩人站在窗前仰望著天空,思念著家鄉,給學生製造意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更好地體會詩人所思所想,幫學生理解詩的深意。這種教學方式在以前我們是不敢想像的,以前我們只能引導學生去想像這個畫面,現在我們可以直接展現在學生面前,把學生的思維興奮點激發出來,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藉助計算機網路技術在互聯網上搜索國內頂級教育大家的教學視頻,在課堂上通過播放視頻的教學方式讓同學們感受教育大師的教學方式方法,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這幾年的應用證明,多媒體技術在教學方面的應用,是信息時代必然的趨勢,也是最新的教學方法。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使用,可以豐富小學語文教學的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小學生喜歡學習語文,能夠將課堂的教學效率極大地提高。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礎,語文學不好的話,必定會影響其它學科的教學。小學語文是後續語文學習的基礎,在小學階段不能將語文學好的話,肯定要影響到初中和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由此可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其實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是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過程,是學生學習怎樣運用語言的過程,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教授學生書本上的內容,單純的書本知識的記憶沒有任何意義,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注重小學生將所學的語文知識的應用,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在語文上體現為培養學生的理解、表達與應用的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能起到引導作用,所有的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學生能學到多少知識,而是經過學習學生的學習能力能提高多少。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黃金時期,而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最終還得靠學生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將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積極自主的獲取知識,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師不在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日就能見效的,需要日積月累,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由於小學生的年齡偏小,主動性較差,在語文學習中如果單靠他們自己埋頭苦幹,學習效果肯定很差。在現代社會中更強調合作精神,個人的「英雄主義」並不被大家接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小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合作學習的模式在很多學科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精神和競爭意識,這可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發組成學習小組,課上共同討論,課下一起學習,在生活上相互幫助。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讓小學生在小組中培養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並且在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課改如何開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4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6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5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