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做好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

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做好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

發布時間:2022-05-04 09:19:15

⑴ 語文教師怎樣做好初中高中語文銜接

語文不涉及基礎知識方面的代溝,不需要刻意的銜接。

只需要多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增加自己寫作的水平和閱讀理解的能力

⑵ 如何做好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工作

做好初中與高中的語文教學的銜接工作 ,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研究兩個「課標」,了解銜接工作的任務
初高中語文教師要認真研讀《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找出其中的差異,明確各自要求,熟悉各自特點。
從比較中,我們看到高中語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繼續和深入,但在教學目標、內容上與初中存在明顯差異,也可看出其中有些差異環節明顯存在「斷層」和脫節 。
二、熟悉兩種教材,明確銜接工作的重點
種種跡象表明,相當多的學生在升入高中後感到不適應。初中和高中語文教材存在著銜接不自然的情況,不少學生甚至出現了無法跟班學習的情況,原因之一就是,高中語文教材所涉及的基礎內容,初中階段竟沒有學或學的不扎實。比如,文言文教學,初中階段「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高中階段則「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這里所說的「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在初中階段就基本沒有系統學習,更不要說「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了。 所以,只有對初高中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才能明確初高中兩個階段的教材在培養目標上分布點和差異性,從而初中教學才能做到「顧後」,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實現知識的遷移,才能做到學習自然銜接。
三、加強知識技能上的銜接。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培養良好的文面意識
書寫規范,不寫錯字,不規范的字,強化基本功。
寫字對增強學生語文素養至關重要,也是提高中考、高考成績的重要手段。字寫不好,在中考和高考中就會失分,這是非智力因素失分,就會給學生的高中語文學習留下遺患,從而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
2.強化現代漢語語法知識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一般將語法和修辭等知識列入附錄。雖然教學要求是要教學,但由於近幾年我們地區中考語文不涉及語法知識,致使初中語文教學淡化語法,而高中語文強調語法知識,特別是學習文言文時,語法知識的殘缺成了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大障礙。
對中考不再涉及相關的語法知識 ,比如詞語分類、短語結構、復句類型等語法知識,應該予以強化。

⑶ 如何做好初高中銜接 初高中銜接的重要性

高一第一節課的意義異乎尋常,它是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最重要的一課,俗話說"好的開頭等於成功了一半"。高一化學按大綱要求就是連續九課時的初中化學知識復習,一定的認真聽,初高中銜接復習是非常必要的。理由是:初中化學強調定性分析,只要求記住現象或結論,而到高中則要定性和定量相結合,明確高中除了記住"是什麼"外,還要求弄清"為什麼"和"是什麼"和"是多少",初中化學以形象思維為主,通常從熟悉的、具體的、直觀的自然現象或演示實驗入手,建立化學概念和規律;而高中化學除了加強形象思維外,還通過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學概念和規律。初中階段很大程度記憶的知識多,很多同學的學習方法是死記硬背,學習依賴老師,欠獨立思考能力,不會歸納、總結學過的知識點,養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而高中階段則要求學生有較強的理解力,理解後再記憶,並能將學過的知識提升,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學原理。如果還是採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學高中化學,則會事半功倍。故利用復習時間老師會灌輸高中化學學習思想和學習方法。新生除逐步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要求外,還要適應高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和高中化學學習方法。與初中的教法不同,高中的教學過程容量大、進度快、知識點多,綜合性強為課堂教學的特點。高中老師的要求也與初中相異,注重方法的點撥而"稍輕視"不斷地反復多次。利用學前復習時間使學生適應新要求,接受老師的教學風格和適應老師教學習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⑷ 如何順利實現初高中語文學習的過渡

教師該如何幫助學生完成初高中語文學習的銜接與過渡呢?筆者有如下體會:
一是,堅持新課改理念不動搖
新課程理念不僅僅是教育的理念,更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理念。因此,中學教師尤其高中教師必須堅持課改理念不動搖,不觀望,不彷徨。必須認真吃透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堅持按新理念的要求改進課堂教育教學,促進新課程改革順利推進。教育主管部門應該積極行動起來,有計劃地組織初高中教師的相互觀摩學習活動,以形成廣泛的課程資源,反思與交流,分析與提高,這樣才能盡快適應新課改,順利完成初高中語文教育銜接的要求。
二是,初高中教師多相互溝通、合作
義務教育階段的廣大教師和學生都已經接受了新課程理念,他們都已適應了新課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學;而高中教師由於實施新課程改革相對比較遲,加上與初中缺少溝通與聯系,大多還停留在以前普通高中教學大綱的教學要求上,因而,雙方存在著教學理念上較大的差距。既然初高中語文銜接如此之重要,那麼,我們就應該根據學生每個學齡段的不同特點,讓這些操作策略得以正確歸位,明確初中語文學習的任務是什麼,高中的學習任務又是什麼,程序性操作策略有哪些,區別清楚之後,教師拿來作為自己教學的基點之一,循序漸進,實施有效教學,必能使初高中教學各得其所,相互促進。
三是,做到教材瞭然於心
作為一名教師要把解讀教材當作一項基本功,只有教材解讀到位才能實現由用教材教向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轉變,也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質量。高中教師要熟悉初中教材特點,特別是對初中教材中涉及到的文言文和詩詞要達到背誦和講解的程度,這樣既可以與高中的古詩文背誦進行銜接,也有助於在講解文言語法時最快找到學生理解、體會的要點。對初中所涉及的議論文知識要清楚和了解,避免高中的重復講解,可以節省教學時間,將時間用來講解議論文結構和寫法,為學生帶來新奇感和最大的學習收益。
四是,教師要保護好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
高一學生入校不久,年級進行了一次語文入學摸底測驗,其中有幾道試題學生普遍感到無從下手;包括病句題、句式變換題、文言文閱讀中的詞類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的考題和詩歌鑒賞題,因為這樣的題型和訓練,在初中時同學們根本沒有接觸過。經過和學生交談了解到,同學們認為高中語文的試題難度過大、現代文閱讀的語段偏長、考試時間不夠用。經過認真分析,教師們感到這套測驗試題從題型、題量、試題難度等方面完全依照平時高一語文測試的出題標准,沒有顧及到剛畢業的初中生的實際學習水平。試題難度過大,影響了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一部分人對高中語文學習信心不足。
從初中升入高中,對於學生來說實際上是上了一個新台階。尤其是面對新的環境、新的教材、新的要求、新的老師,教師有必要幫助他們樹立學好語文的信心,萬不可一開始就想著出難題給學生一個下馬威,這樣易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眾所周知,語文課程的學習效果遠不如其他課程的學習效果明顯,一旦同學們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動力,便會產生隨便應付語文課的學習情緒,這樣會給高中語文教學帶來一定程度的困難。所以,我們要保護好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幫助他們不斷地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
五是,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
古話說得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高中階段語文學習,學生知識的獲取,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決不能單靠教師。到了高中,學生除了課文學習,還有相應的寫作和口語交際訓練,還有分析、鑒賞能力的訓練。因此,教師有必要針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對學生實現由「扶」到「放」的轉換。
這里,首先教師應幫助學生對語文的基礎知識進行系統梳理,同學們可參照有關講解,對字形、詞語、標點、句法、修辭、文學常識、寫作知識等注意搜集,構建起自己語文知識的框架體系。其次,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學會積累式閱讀,教師應積極地向學生推薦優秀網站或課外讀物,使學生的知識面向深度、廣度發展。再次,為了強化學生的語文知識綜合運用能力,應該做到「七多」:一要「多看」:樹立大語文教學觀,擴大語文教學視野,跳出教材圈子,關注社會熱點及動態,利用多種媒體形式進行素材積累。二要「多聽」:聽老師的講課,同學的談話,新聞廣播等,在聽的過程中積累知識,豐富素材,避免「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現象。三要「多說」: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四要「多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則熟,熟能生巧,巧則能利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都會大幅提升。五要「多寫」:現在高考中的主觀表達題和作文考查的都是寫的能力,因此平時要注重這方面的訓練,多寫才能文思泉湧,妙筆生花。六要「多記」:多記包括多記憶和多記錄。記錄與記憶相輔組成,會增加我們的知識儲備,為培養能力打下基礎。七要「多思」: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多思是前「六多」的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原則。
總之,高一是學生由初中到高中過渡階段,也是能否進入高中語文學習狀態的一個關鍵時期,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平穩過渡,實現初高中語文學習的銜接。這必然有助於學生培養高中語文學習的興趣,有助於樹立起高中語文學習的信心,並最終為其高考的勝利打下堅實的基礎。

⑸ 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做好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

初中語文新課改已經實施了一段時間,高中語文新課改正在如火如荼地逐步推進。由於初、高中新課程標准對語文學習的要求不盡相同,特別是初中新課程有淡化、弱化某些語文能力,使學生一入高中便無法適應高中的學習,老師和學生都面臨著初高中語文學習「斷層」的煩惱。因此對目前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方面所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是有效地實施語文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必然要求。
一、《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與《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之比較
(一)《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淡化現代漢語語法、文言詞法與文言句法知識
1、《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 「教學建議」:「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和修辭知識,但不必進行系統、集中的語法和修辭知識教學。」
2、《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評價建議」:「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
3、《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古詩文「評價建議」:「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
因考試大綱有「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中考內容」的要求,故中考語法知識的考查只能隱性地進行,例如通過仿句、改病句來間接地考查語法。老師們平時在閱讀教學中雖都能講授一定的語法知識,但存在著重視性不夠、系統性不強,語法專項訓練少或者根本不訓練等問題,這也是造成學生升入高中後表現出的嚴重的語法斷層現象的原因。
又因考試大綱「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這一要求,初中老師在平時的文言文教學中沒有對文言虛詞、詞類活用現象和文言特殊句式等語法點進行系統的講解,在做題時雖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相關知識,但也都被教師淡化處理。
(二)《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現代漢語語法、文言詞法與文言句法知識要求較高
1、《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課程目標(閱讀與鑒賞)」中提出:「(現代文)根據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幫助理解結構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力。」
2、《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課程目標(閱讀與鑒賞)」中提出:「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
由於初中階段教師只要求學生理解文言作品的基本內容,重點篇目能做到熟練地背誦,而高中階段則要求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讀懂課文,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思想傾向,標準的突然提高令剛升入高一的學生措手不及,語文成績有所下降。
二、初、高中語文教學斷層現狀
1、現代文閱讀。現代文閱讀是中考和高考的必考考點,但要求則不盡相同:初中階段要求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瀏覽的方法,理解主要內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而高中階段則要求能根據不同閱讀目的,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靈活運用精讀、略讀、瀏覽、速讀等閱讀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情感,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斷,學習從不同角度進行闡發、評價、質疑。
2、作文教學。初中階段要求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後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而高中階段則要求作文觀點要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思路清晰連貫,能圍繞中心選材,合理安排結構,通過寫作實踐發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分析和綜合等基本的思維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
3、詩歌教學。初中階段實際教學不是很重視,基本只要求學生讀讀背背,了解詩歌內容。而高中階段則要求分析意象,品味語言,發揮想像,感受真情,審美,鑒賞詩歌的表現手法和結構形式。
4、文言文閱讀。初中階段只要求理解基本內容,淡化語法、句法、修辭。而高中階段則要求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讀懂課文,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思想傾向。
三、應對措施
1、研究教學目標及教材
研究初高中本教材是做好教學銜接工作的保證。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對初、高中各本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才能明確初高中兩個階段的教材在培養目標上分布點和差異性,實現新舊知識的遷移,才能做到學生自然銜接。如果高中教師沒有仔細研讀初中教材,在高一期始,以鞏固學生基礎為目的對某些初中必講的進行了重復講解,就會造成學生片面認為自己進了高中還在學習初中時學過的知識,會使他們產生了厭學心理,不利於今後教學工作的開展;而如果教師一廂情願地認為學生在某某知識點(如文言各項語法知識)是學生在初中就應該掌握的,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做出具體細致地講解,又會使學生感到高中語文之難,壓力之大,使他們對高中語文學習望而生畏,這對學生的成長也是極為不利的。
因此,高中教師應從宏觀角度入手,把握初高中語文教材的特點,及時思考各個階段的側重點及各知識間的聯系,並施之於教學實踐中,把高中語文教學帶入一片新天地。
2、具體篇目力爭做到溫故知新,加強初高中語文內容的對接。
從初中升入高中,學生對初中教材內容十分熟悉,所以「溫故」很容易,教師要做的是有意識地把「知新」和「溫故」結合起來,這樣在學生對高中課文的理解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講析《荷塘月色》(必修二)時,教師就可以與學生共同溫習初中時學過的《春》以及必修一的《沁園春?長沙》中「看」字統領的詩句,啟發學生歸納出寫景文章的寫作技巧,如:選擇典型景物遠近相間,動靜結合,對照鮮明,虛實相生,高低俯仰進行描述;其間運用多種修辭手法,運用了多種感官感受使文字生動形象,並讓學生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露出來的情感。
再如在講解白居易《琵琶行》(必修三)時,教師可將之與初中學過的《賣炭翁》進行比較,《賣炭翁》屬諷喻詩,作者點明此詩 「苦宮市也」,並在詩中揭露出統治者的腐朽與殘酷,深刻地反映出衰唐社會的凋弊與腐敗;而《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時所作。白居易在此詩中借寫琵琶女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之意。「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流傳千年的詩句,將琵琶女的命運和自己的身世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這首詩敘述的層次分明,比喻的新穎精妙,被歷代文人所稱頌,表明白詩語言確實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在這樣的分析講解之後,學生便會對白居易的詩風有了宏觀上的把握,增強了他們的文學感悟能力。
3、加大語法教學力度。
由於初中教師沒有對語法進行系統的講解,而高中的教學計劃中又沒把語法列為教學計劃之中,所以現在高中語法教學的實際是:高考不直接考,教材不系統編,教師不正式教,學生不願意學。高中學生語法知識的欠缺已是不爭的事實,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更離不開語法知識,所以為學生補上語法知識課,一方面有利於提高中學生實際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另一方面使中學生了解自己母語的一些基本常識,認識母語的最基本結構規律,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確實很有必要。
①、在復雜多樣的課文中講解語法。高中語文教材中的選文在表現內容的復雜性、表達手法的多樣性、文本文化的多元性、思想內容的隱藏性、語言運用的靈活性等方面,都是初中語文教材無法比擬的。學生要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就必須對文本中的語句表達進行分析思考。運用語法知識就能幫助理解結構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力。如《記念劉和珍君》中有一個長句:「至於這一回在風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則更足為中國女子的勇毅,雖遭陰謀密計,壓抑至數千年,而終於沒有消亡的明證了。」很難懂,但只要進行語法分析,就一目瞭然了。其主幹是:「事實——為——明證」。也就是這次事件能證明「中國女子的勇毅沒有消亡」。
再如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第二段,近200字,其實只是一個單句,找出主幹就抓住了全段的中心:「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不作語法分析學生就很難抓住要點。
②、在文言文中要把握特殊語言現象。高中學生經過初中三年的文言文學習,已經積累了一部分文言詞語,對文言用法有了初步的感性的認識,也建立了一定的文言語感。高中文言文學習要求學生「了解並梳理常用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要想實現這一目的,必須要學生清楚把握漢語中詞語的分類,才能分清文言實詞、虛詞及其解釋和用法。而文言文中的特殊現象:詞類活用和文言句式,沒有漢語語法知識作為基礎,學生更是難以分辨和把握。如「其一犬坐於前」,(《狼》)如果不能理解「犬」在這里是名詞作狀語,就會理解為「其中一隻狗坐在面前」,和文章所寫是內容就風馬牛不相及了。又如「苦其心志」(《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句,如果不知道「苦」是使動用法,那麼,這句話根本就不成其為一句話,因為「苦」是形容詞是不能帶賓語的。所以,要理解文言文詞句的含義,讀懂文章的內容,必須要有語法知識作保證。即使把大綱中規定的150個文言實詞、18個文言虛詞記得滾瓜爛熟,不把它放到具體的語境中去理解,也是不能「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的」。
如《師說》中有這樣一個句子:「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講解這個句子,教師一般總是問學生:句中「之」是什麼用法?然後強調:這個「之」是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學生聽了記了,過後也忘了。但如果從語法分析入手,叫學生先分析句子的主謂賓(該句無賓語),並提醒他們可以從「久」字入手。學生很快就劃分好了:師道之不傳也‖久矣。然後引導學生思考主語的特徵,再思考「之」字的用法,學生就容易理解了。
再如《過秦論》中「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一句。這句的結構是「有……之意,……之心」,形成一個整句。要讓學生理解「席」「包」「囊」屬於句詞作狀語,「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是三個並列短語聯合做「意」的定語。全句氣勢貫暢而有變,顯示秦之雄心,加強了學生對文章總體上的把握。
③在練習題中講解語法知識。
目前的高中學習除了提高學生的素養,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外,更具有社會效應的是應對一年一度的高考選拔。縱觀以前,預測未來,高考試卷中許多試題和答題都離不開語法知識。A、語言知識部分。正確使用詞語和辨析、修改病句,實際上大多是對學生語法知識的考查。前者中對虛詞的考查近年從關聯詞的使用逐漸擴大到連詞、副詞、介詞、助詞的使用上,對實詞的考查除了要辨析清楚詞義外,也要根據詞的搭配對象、詞性等語法功能角度進行思考;後者所謂病句是指由於語法、邏輯、修辭等方面使用不當造成表意不清的語句。近幾年《考試大綱》明確規定檢測范圍為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等6種病句類型。其中大多屬於語法毛病。B、語言表達部分。對句子擴展、壓縮、變換等都和語法有關。C、古詩文閱讀部分。對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理解運用,文言句子的翻譯等,在前文文言學習中已經講過,也都要運用語法知識。D、現代文閱讀部分。客觀題和主觀題,前者對文章中重點句子的分析,尤其是復雜的長單句,必須作語法分析,才能做出准確判斷;後者既考查學生的理解、分析、鑒賞能力,更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多考生答題時詞不達意,就是缺少語言表達訓練,而用語法知識就能規范學生的語言表達。E、作文部分。一篇好的作文,必須是有創意、有思想內容、有熟練的表達技巧、有準確的語言運用等綜合特色的文章。若文章中病句百出,無論如何也不能成為一篇優秀作文。
高中語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繼續和深入,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新的學習階段。實施高中語文教學,既要緊扣《大綱》和教材,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又要面對現實,「瞻前顧後」,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只有認真搞好初高中語文的銜接與過渡,才能較好完教學任務,使學生打下良好的,才能未雨綢繆,決勝高考。

⑹ 如何做好小學與初中語文教學的銜接

當前,很多初一學生的家長反映:孩子語文成績由原來小學的優秀下滑到中等水平。這種現象正表明了中小學的語文教學的銜接出現了嚴重的脫節現象,這也是擺在我們中小學語文教師面前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小學、初中的語文教學的銜接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經過思考,我認為造成這一問題的具體原因可以簡要概括為以下三點:
一、從小學升入初中可以說是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但這一轉折點僅靠兩個月就想順利渡過從時間上來看尚有不夠。六年級的學生周圍的同學都是一些充滿稚氣的孩子,他們還是擅長用孩子那幼稚的處事理論、方式來解決問題,雖然已有一些自己的主見,但是還不能像成人那樣妥善處理。當學生進入初中這個新學習環境時,他們會感到新奇、興奮,但同時也會感到強烈的不適應,因為他們面臨的是新老師、新同學,孩子的心理變化決定這個銜接的難度。
二、中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存在著嚴重的脫節現象。小學教材內容比較簡單,知識點較少,教師一般要求學生側重於識記和淺層的理解,小學教師講課速度較慢,課堂容量小,且內容反復講、反復練,所以小學的課堂效率很高,絕大部分學生都能當堂掌握,極少數不能當堂掌握的學生通過課後的適當補習也可以順利完成學習任務。鑒於小學學科內容相對比較簡單,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一般都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一進入初中,考試學科明顯增多,特別是教材內容加深,知識點增多,除了記憶性的知識點(記憶性的知識點難度加深,主要體現在文言文部分),閱讀量要求比小學明顯增多,且更側重分析與理解,思維難度增大,對學生的要求大大提高。而初中語文教學課時緊,教師上課進度一般較快,課堂容量大,再加上學生往往是幾個村校和中心小學合並的,所以班額較大,老師不太可能對每個人作細致的輔導,作業也不太可能精批細改,這就要求學生要有高度自覺性,認真、獨立地完成好作業。中學考試多、難度大、時間少,其中很多題目是要求知識點的遷移,所以部分學生有點應接不暇、顧此失彼,導致原來在小學時相當一部分語文成績還不錯的學生進入初中後語文成績出現大幅度的後退。

三、中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上也存在著脫節現象。小學教學模式是「全扶」式,教師在備課時往往備詳案,環環相扣,過渡語言也設計得非常完美,可以說是滴水不漏。學生在教師精心組織的課堂中一步一個腳印,學得很踏實,但這種教學模式的缺憾是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日復一日,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會越來越強;教師也不是主導的地位,教師扶的比較多,在這樣的課堂模式中,學生個性得不到很好的張揚,這離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要求有一定的距離。長期適應這種教學模式的小學生一到初中,他們就極不適應初中的教學模式,初中語文的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中把時間和空間還給了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會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整個課堂中,老師只不過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課堂是學生的,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暢所欲言,他們的個性得到了張揚,佔主導地位,初中語文課堂給人感覺隨意性比較大,但也有一條主線貫穿整個課堂,而不是一盤散沙,所以這就要求教師放得開收得籠,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可見,中小學的教學模式的差異也是造成脫節的原因之一。
這些脫節現象,使得部分學生對初中語文的學習失去興趣,甚至會產生畏難和抵觸情緒,如此惡性循環,還有可能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認為我們中、小學語文教師都應該針對語文教學上的脫節狀況,及時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去改革小學高年級和初中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加強中小學銜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經過思考和實踐,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六個方面來做好銜接工作:
一、教材內容的銜接。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高年級學生在認知能力方面有了相當的發展,能運用概念進行抽象思維,求知慾特別旺盛,但他們不滿足於課堂上緩慢的節奏和單一的信息刺激。所以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師應了解初中語文教學課程要求,從而在小學的語文教學體現出初中語文教學的理念,教學中以發散的方式來增加一些新知識,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習興趣,擴大知識面,為學生進入中學打好基礎、增強適應能力。同樣,初中的語文教師也應該了解學生的認知結構,在銜接期對學生要求不要太高,設置好階梯,不能操之過急,因為學習需要循序漸進,想一步到位但往往到不了位。

二、教學模式的銜接。心理學家認為: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其身心特點和初中學生已比較接近,學生到五、六年級時,已經學得比較輕松,這時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學習潛能,如果我們還是沿用低年級的「全扶」式教學模式,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上更加依賴老師,缺乏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老師在了解中學教學模式的前提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上要捨得放,多給學生一些思考和想像的空間,把獨立自學能力的培養作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完成語文學習的銜接。
三、加強中小學語文學科的互動,形成合力。多一些中、小學語文公開課的展示,特別是多聽一些常態課,在聽課過程中取長補短。在這個新形勢下,我覺得很有必要把中小學銜接的課題研究繼續並深入地開展,中小學要多開展互相聽課活動,進行課堂研討,真正地了解一些深層次的問題。
四、學習習慣的銜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處於童年晚期,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發展處在一個從幼稚逐步走向成熟的時期,在這個關鍵時期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如養成寫好字的習慣,現在的作文教學非常注重學生的卷面、字跡,特別是中、高考作文,分值很大,所以小學的教師要抓住契機,力爭每個學生都能寫好字,幫助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使學生的學習逐漸由自發轉為自覺,養成課前預習,課後復習的習慣; 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認真聽講,主動正確地做好筆記),逐漸讓學生有意識地增加閱讀量,因為課外閱讀量決定著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濃度,閱讀量大的學生進入高一級學校後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都較強。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向學生介紹適當的課外讀本:如《魯賓遜漂流記》、《海底兩萬里》、《駱駝祥子》等,並可以採取相應的方式給予指導和檢查,使之形成習慣;逐漸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日記可以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可以為以後的作文寫作積累素材,所以在小學的高年級特別要注意這方面的加強。

五、學習方法的銜接。科學的學習方法對於學好語文是至關重要的。現在,初一新生中有一些學生的語文成績較差,其中一部分是因為學科基礎差,但另一部分主要是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所以在小學高年級的教師應該有意識、有步驟地教給學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如怎樣做好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小結;如何運用科學記憶法提高學習效率;進行課外閱讀時,可就方法作指導,如讀書的方法:選讀、精讀等,如何做批註等;指導學生在考試後如何正確地進行檢查等。總之,教師要盡力使學生學會獨立自主的學習,消除依賴心理,培養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心理上的銜接。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剛升入初中,面對新的老師、同學、環境,難免會出現新奇、緊張、甚至無所適從的現象,特別是一些成績退步的同學,他們往往自尊心很強,但缺乏自信心,情緒低落甚至產生厭學情緒,面對這些學生教師應認真分析其原因,不斷增強其信心,幫幫他在學習中找回快樂、找回自信、找回動力,努力讓學生在心理上順利走過這個艱難的過渡期。
中小學語文銜接的脫節現象,雖然是個難題,但是只要我們在新課程背景下不斷變更教學理念,努力實踐,及時總結,不斷反思,相信我們會把這個難題順利解決。

⑺ 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有效開展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以有效的教帶動高效的學吳存英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師要以有效的教學理念為指導,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使語文課的課程計劃、課程標准和課程目標真正落到實處,讓學生得到應有的發展。因此,研究和討論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就十分迫切與必要。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很多戰斗在一線的語文教師根據新課標及新教材的要求,努力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語文課上得生動活潑、有聲有色。但我們也看到不少語文教師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課堂上還是以「填鴨式」、「注入式」為主,學生被動聽課,教學效率低下。因此,研究和探討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了。那麼,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開展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呢?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際,試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意見和做法。
一、營造課堂氛圍
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高中語文實施成功教法的集中體現。不同課堂氛圍,有著不同韻味,使學生產生不同的學習心理,帶來的是不同的課堂效果。如注入式的滿堂灌,課堂節奏緩慢呆板、無起伏波瀾,課堂氣氛如死水一潭,教師滔滔不絕,學生昏昏欲睡;填鴨式的滿堂灌,課堂節奏呈無規律地急促跳躍,教師情急急,學生心慌慌。這樣的課堂教學節奏與新課改的課堂節奏是背道而馳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注重運用親切的笑容、適度的幽默、鼓勵性語言、師生平等互動等方法營造良好氛圍,創設學生學習的良好情境。只有營造「民主、平等、尊重、理解、關注、賞識」的新型師生關系,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才能在和諧愉悅課堂氛圍實現高效率。
二、創設教學情境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種集體行為,它強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邊互動,變傳統的競爭和個人學習為合作學習,讓每一個學習者都受到課堂氣氛和群體情緒的影響。因而,創造教學的最佳情境,使學生興趣盎然,教師情緒高漲,就容易產生教學共鳴。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去創設教學的最佳情境。
1.深入鑽研,細心品味,發掘出教材美的潛因。語文教材是一個美的世界。它充滿了美,美的山河、美的故事、美的形象、美的思想、美的品德、美的情操、美的意境、美的語言、美的形式……教師在備課時應深入鑽研,細心品味,發掘出教材大量美的潛因來;在教學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心神「入境」,讓學生受其感染,被其熏陶,得其凈化,獲其美感,達到「勵志移情」、「以美潤心育人」的最佳教學情境。
2.質疑激思,把學生帶入疑問的情境中。學生有疑才會有思,才會去探究。教師要善於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來質疑,把學生引入問題的情境中,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憤憤、口悱悱的教學情境中。例如,在《燭之武退秦師》一課,中心人物是燭之武,欣賞重點應是燭之武的說辭。在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時,筆者要求學生在文題「退秦師」之前加一個狀語,以體現自己對教材的把握程度。學生思維十分活躍,有的說「智退秦師」,有的說「巧妙退秦師」,有的說「巧辭退秦師」……答案豐富多彩,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3.注意課堂教學語言的形象性、生動性。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也是創造良好教學情境的重要手段。講究導語設計,調動初讀課文的積極性。重視啟發講解,增強分析課文的啟發性。注意教學結語,增強總結課文的鮮明性。美的教學語言應該是「親切熱情、詞准意切、禮貌文雅、生動有趣、富有哲理」的。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在教學時,運用美的語言,學生不但易於接受知識,而且易於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反之,則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影響學習效果。
三、精選教學內容
當代教學論認為,教什麼永遠比怎麼教更重要。一篇課文讀下來,哪些地方能夠形成有效刺激,哪些地方沒能形成有效刺激;哪些地方需要形成有效刺激,哪些地方不必形成有效刺激,都必須加以考慮。教師沒必要從頭到尾、面面俱到地講解,而應該對內容進行篩選、刪減,精選最必要的,抓住其精華、要點進行教學,為學生騰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自主參與和理解。從遷移的心理活動看,集中注意於問題的主要矛盾,有助於形成知識遷移。許多教師的課堂講解時間都有嚴格的規限,並取得相當顯著的教學效果。他們的成功經驗就在於教師善於控制知識量,擇其精華要點,突出主要問題,保證了用於高思維訓練和能力培養的時間,使學生很快形成知識和能力的遷移,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荊軻刺秦王》「易水訣別」一節的教學中,筆者只設計了兩個大問題:太子及賓客為什麼「皆白衣冠以送之」? 為什麼先「為變徵之聲」再「為慷慨羽聲」? 作者是怎樣描寫易水訣別這一場面的?學生很好地體味了課文在刻畫人物性格方面採用的突出重點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技巧,不僅在情節上加深了理解,而且對如何塑造人物也有了深刻體會和認識。
四、優化教學結構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結構,立足於教師的教,是為教師的「好教」而設計的,往往陷入一廂情願的「填鴨式」、「注入式」窠臼。以學生自主發展為本的課文課堂教學結構,必須立足於為學生的「好學」而設計。因而,語文課堂教學結構的安排應把握好三個基本點:一是著眼於提高課堂效率;二是著眼於學生的主動探究和發展;三是把學生學習過程中暴露的主要矛盾盡量在課內解決。例如,筆者在進行《病梅館記》的教學時,是這樣安排的:第一步,初讀(朗讀):讀准字音,讀清句讀。步驟:聽讀——自讀——齊讀。第二步,再讀:讀懂文字,讀通文意。即:1.自學探究,標注疑惑;2.合作交流,質疑解疑。第三步,兩讀:讀出手法,讀透文旨。問題一:品讀第一段,思考:「而江浙之梅皆病」是哪些人造成的?問題二:通讀全文,同學們覺得本文僅僅是寫「梅」嗎?學生說出是寫「人才」後,教師接著問「病梅」指什麼。這樣層層深入,讓學生從學習的一貫陳舊的模式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在閱讀方面真正有收獲。
五、把握課堂關鍵環節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把握課堂的關鍵環節。
1.導入:精心設計,引起學習興趣。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從疑問和驚異開始」。教學情緒的構建往往取決於課堂教學的起始和導入環節。導入的作用就在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學生學好新知創造良好的氛圍。要讓學生一進入課堂就有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的求知熱情和對新知的好奇心,就應在課的導入階段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大膽質疑。
2.講解:啟發引導,激發創新思維。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是通過教師的積極引導,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把前人的思維結果轉化為自己的思維結果的「再創造」的過程。教師要了解學生思維的特點,巧設問題,啟發思維。在學生困惑處、教材重點處提出有思維價值的問題。
3.反饋:把握時機,調動思維積極性。反饋能對學習過程起調控、激勵作用。在反饋的時間上,應提倡延時反饋。在教學中,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一個問題下去,便迫不及待地尋找舉手的學生要他發言,如果答案符合心中的標准答案,便大加贊賞。其實此時,大部分學生還處在思考中,教師這樣太過及時的反饋只能是借少數尖子生的回答壓抑了大部分學生的思維,久而久之,培養了一些學生的惰性,使他們成為課堂中的「聽眾」。所以要求教師不僅要在提出問題後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思考時間,而且在學生回答後,也應再給學生適量的時間,讓學生有再次思考判斷的時間。這樣延時反饋,更能調動多數學生的思維積極性。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要真正實現高效課堂,就必須理性地認識課堂教學,客觀地面對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地改進和實施課堂教學策略,努力做到以有效的教帶動高效的學。相信只要我們每位教師都具有一切為學生發展的思想,那麼課堂教學一定是有效的,一定會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最堅實的陣地!作者單位:甘肅省永登縣第六中學

⑻ 如何做好初高中教學銜接

初中和高中學習生活的不同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五方面。

1.學習內容和要求的變化

在初中階段,各學科所涉及的知識少而淺,中考的考試科目少(如:北京地區中考考六科: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體育),而且,中考試卷難度不大,通過突擊復習、強化訓練往往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高中階段的學習科目和內容增多,學習難度增大,重大考試(畢業會考和高考)的次數增加,更加需要學生注重日常學習的積累。

2.學習方式的變化

高中階段要求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增強,對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要求更高。各學科所涉及的知識不斷增多、加深,純記憶性的內容減少,學科授課時間減少,考試難度明顯增加。這就要求學生充分規劃、利用好課余時間,包括自習課、活動課、研究性學習課、社會實踐活動等,積極主動地去支配自己的學習時間,深入地去思考、分析學習問題,積極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學習任務;而不像初中學習生活(尤其是初三)那樣,多數情況下都是按部就班地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和強化訓練。

3.師生關系的變化

初中階段,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相對較高,班主任老師對學生的管理可以說是細致入微;到了高中階段,由於學生成人感增強以及學習難度的增加,老師與學生的關系會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更多的時候是一種學習的同伴關系。同時,班主任對學生的民主管理更加明顯,給了學生更多的自我管理的時空和機會。

4.學生之間關系的變化

初中階段,學習成績好就可能被班內絕大多數同學認同,同學之間的關系相對單純,主要是以學習為中心;高中階段,由於學生成人感增強以及人生觀、價值觀的逐步形成,許多社會關系會夾雜在同學關系中,再加上新課改對學生評價標准多元化的原因,這時候,學習成績的好壞對學生的人際關系影響就會減小,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未必都有好的人際關系和很好的評價結果。

5.學生自身心態上的變化

由於以上四種變化,往往會給高一新生帶來心態和情緒上的一系列變化。

⑼ 如何完成初高中語文學習的過渡

生(齊聲答):真沒學過 初高中語文教學的不銜接 在此,我就初高中語文銜接問題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夠幫到群里初升高的同學們 每每看到新生在語文學習上遇到很多困難,做為老師總是無奈的苦笑,因為很多問題的出現,不是學生們的錯,在初高中語文課程的設置,教學要點的設定上,本身就存在很多的問題所以,做為學生,做為老師我們只能在現有的狀況下,找到更好的契合點,順利完成初高中的過渡,向著高考邁進 高中和初中是兩個區別比較大的學段,它們幾乎各自 成為兩個封閉的系統 現在高中語文教育和初中語文教育之間未能很好地銜接起來,許多在初中基礎並不是很扎實的學生進入到高中學習就會舉步維艱,給學習造成了許多困難 首先,由於初中屬義務教育,也受學生年齡特徵等限制,在 能力方面要求較低 這就決定了初中中考語文試題大部分是知識型的,能力型的較少雖然考試分數較高,但科學的學習習慣未充分養成,應有的能力沒有完全培養出來 升入高中後,部分學生仍然延續原有的學習方法和思維定勢,過多地依賴老師,掌握知識以機械記憶為主如:考前才背書,看課文,記解釋等而高中屬於非義務教育階段,考題圍著高考轉,更加註重考查能力 ,加上學生缺乏靈活的思維遷移能力,考出來的分數當然不會很理想 (進入高中必須記住,老師不會像初中那樣緊緊的盯著你,學習主要靠自己要自己學會記筆記,做預習,做復習) 其次,初中的考查,尤其是基礎知識的考查,還是 以課本為依據 ,這種考查形式使學生把精力多放在對課本的死記硬背,考前的臨時突擊,養成了很不好的學習習慣而高中的學習則 對閱讀能力要求明顯增強同時,初中的一些教學目標也造成了與高中教學的脫節,如初中的淡化語法(地方考試大綱皆有「語法知識不作為中考內容」 「古詩文不考察詞法、句法」的要求,故中考語法知識的考查只能隱性地進行,例如通過仿句、改病句來間接地考查語法;藉助句子翻譯試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虛詞、詞性活用及文言句式的掌握情況雖然老師們平時在閱讀教學中都不可避免的要涉及一些語法知識,但存在以下現象:隨意性大,缺乏系統性;語法專項訓練較少或根本沒有訓練;語法教學的要求尺度不統一)致使一些教師和學生的不重視,甚至有些老師根本就不講授這一部分,結果給高中語文學習造成了許多困難(淡化語法的要求,害苦了學生和老師們,進入高中後,大部分學生根本分不清句子的主謂賓,認不清病句,分析不了句子結構,當然,更是認不出文言句式!似乎對文言句式就認一個——倒裝句!) 其實,高中對現代漢語語法、文言詞法、文言句法要求是較高的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課程目標(閱讀與鑒賞)」中提出:「(現代文)根據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幫助理解結構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力」 「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 人教版高中課標實驗教科書必修《語文》教材共有五個模塊,課文80篇(課),其中古詩文有32篇(課),佔40% ,且難度較大 (這便要求進入高中之後,學生們都要在老師的指導下補上欠缺的這部分內容,可是這些內容畢竟不是高中的教學內容,老師的講解不會太過詳細具體,導致了很多學生跟不上老師的速度,以致於到了高三還是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 再次,兩個階段的閱讀能力要求又有差異 初中語文《新課標》:「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而高中語文《新課標》:「從整體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根據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體會語言所表達的效果對閱讀材料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斷」,「進行闡述、評價和質疑」不難看出,在閱讀能力的要求上,高中語文教學能力層次由初中的理解層提升到應用、鑒賞的高度,要求「文本對話」深入讀者內心世界這一心理變化過程,對學生提出更高要求 (這樣的內容要求便需要我們同學們,進入高中後,緊緊的跟住老師的步伐,不要總是用初中的那套來相抗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高中語文學習的要點) 在高一,有一種比較「經典」的理論:「告別初三,進入高一,終於可以好好地歇一口氣了」初三學生有明確的目標:考上好的高中,在升學的壓力下,他們高負荷的學習,壓得喘不過氣來,現在目標完成了,考大學是三年後的事其實, 高中是面臨人生的又一個新考驗,不管是同學們的主觀方面,還是客觀環境和承擔的學習任務,較之初中階段都有大幅度的變化, 高一是一個不穩定的過程,大多數學生會有一個相對較長的調整期——結識新的朋友、摸索新的學習方法、養成新的學習習慣、培養新的愛好、進行新的定位 高一是學習習慣形成的關鍵一年在高一如果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正確的學習習慣,一方面,學習會受到影響,會感覺到自己付出了很多,成績卻不如意,或者跟以前的付出一樣,成績卻比以前差多了另一方面,隨著學習內容的加深,會發現對知識的掌握越來越困難,而且越來越不會學習慢慢地就會對學習失去信心,導致成績越來越差僅以這篇小文章送給群內初升高的同學們,希望你們把握好高一的學習時光,順利完成初高中的過渡

閱讀全文

與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做好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