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理解和實施語文新課標中的「三個維度」
語文新課標指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提高。」它構建起了課堂教學比較完整的目標體系,由以知識本位、學科本位轉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真正對知識、能力、態度進行了有機整合,體現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傳統的教學過程過分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造成了學生主體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和創造力的缺失,泯滅了不少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導致了「高分低能」、「有才無德」等現象的產生。新課程下,有效的語文教學,就是經過教學,使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獲得進步與發展,使語文素養得到提升,並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
如何才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體現三維目標呢?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正確認識、理解三維目標及
⑵ 如何理解和落實小學語文課程三個唯度目標的實現論述
三維目標是新課程的「獨創」,是新課程推進素質教育的根本體現,它使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堅實的操作性基礎。可以說,知識與技能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學會,過程與方法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會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難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樂學,任何割裂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教學都不能促進學生的健全發展。三維目標是三種目標嗎?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新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而不是三種類型。三個維度指的是同一事物的三個方面(側面),如同一個立方體都有長、寬、高三個維度—樣,課程目標也有三個維度:學生學習任何知識和技能都要運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還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經歷一個過程,不管是主動探究還是消極接受。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總會伴隨一定的情感和態度,不管是積極的情感還是消極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態度還是認真的態度;總會有一定的價值取向,不管是正確的還是不正確的。所以說,三維的課程目標是一個問題的三個方面,而不是獨立的三個目標。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完成了—維目標再落實另一維目標,它們是聯系在—起的,就像拿一個立方體,不可能只拿起「高」而不拿起「長和寬」—樣。(王敏勒)總之,三維目標是具有內在的統一性,統一指向人的發展,我們可以用下圖表示這三個關系:上圖是一個立體三角形,A點表示知識和技能目標;B點表示過程和方法目標;C點表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D點表示目標整合;O點表示教學目標——人的發展(直線OD垂直於底面ABC)。從圖上可以讀出如下信息。1、三維目標的核心是人的發展每門課程的三維目標都是為人的發展服務的,垂線OD是學生在教學中發展的軸心,A、B、C三維目標的整合,都要不偏不倚地朝著人的發展挺進。任何學科的教學都要以人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2、三維目標是交融互進的上圖的每個頂點,都是與其他各點發生聯系的。即相對於人的發展這一目標,任一目標都不能脫離整體而單獨優質服務,缺失任一維度都無法築成完整的教學金字塔。其中,知識和技能目標只有在學習者的積極反思、大膽批判和實踐運用的履歷過程中,才能實現經驗性的意義建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只有伴隨著學習者對學科知識技能的反思、批判與運用,才能得到提升;而過程與方法,只有學習者以積極的情感態度為動力,以知識和技能目標為適用對象,才能體現它本身存在的價值。蘇霍姆林斯基曾經精闢地指出:「只有當知識在變為個人信念,變為人的精神財富,從而影響到他生活的思想方向和勞動、社會積極性及興趣時,知識的獲取過程和知識的深化過程才能成為智育的要素。世界觀的形成乃是智育的核心。」3、三維目標不是均等存在的人的發展是三維目標的整合,缺乏任一維度,都會使發展受損,但這並不意味著三維對人的發展的貢獻是等值的。因而,著眼於人的發展的教學要根據各學科的特殊性和學生原有基礎有所側重。
⑶ 教師應如何從「三個維度」來把握語文課程標准
一.把握語文教學的「尺度」
尺度,即標高,目標。語文課程的標高是由一個個課時目標匯聚而成的,語文教學的「尺度」主要是指「三維目標」。許多老師對三維目標的理解還存在一定偏差,在落實上也存在一些問題。
1.正確理解「三維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知識,主要指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識和學科基本知識;能力,指獲取、收集、處理、運用信息的基本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它既是傳授教學的合理內核,又是獲得另外兩個目標的載體。好的教師是化繁為簡。②過程與方法。過程,指主動學習和師生互動的過程;方法,指學生自主學習等學習方式。它既是課堂教學的目標,又是課堂教學的操作系統。倘若一位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結構、節奏、容量以及遣詞造句的整個過程都能一氣呵成,學生聽課就會有盪氣回腸的感覺。一堂好課,是教師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境界、修養與教材融合起來,把自己對教材的深刻理解與育人的崇高職業緊密地結合起來。先是自己的感情發生「井噴」,產生能量,才能激發學生的注意與激情,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情感不僅指學習責任,更重要的是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使學生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把學生的注意引向對學科的好奇與興趣上,實現德育的目標。
2.「三維目標」貫徹落實的不足之處
「三維目標」貫徹落實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是:①重知識,輕能力。課程標准關於語文知識的闡述是「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但是,語文課堂教學那種刻意構建完整的知識系統的教學方法,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觀。②重講授,輕思維。語文課程標准或教學大綱,從「邏輯教學」到「發展智力」,再到「發展思維」,實現了認識上的兩次飛躍。新課程標准將「發展思維」確立為課程理念,正式將其列入課程目標,標志著語文課程「發展思維」正走向一個認識自覺的新階段。而實際情況是不少教師還是喜歡滿堂灌,一講到底,忽視了學生思維發展。③重考試,輕情感。在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中,「情感態度」是一條紅線,貫串於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的教學之中。對於教師來說,把握這一目標,可能是最難的。這是因為很難有一個統一、具體的評價指標來考量,還在於教師沒有發現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存在的差距。
二.重視語文教學的「梯度」
梯度,即程序化,有序化,規律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重視教材、學生兩大因素中各自的不同梯度,確立切實的著力點和結合點,是增強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重要保證。
1.注意教材的梯度
高中語文教材的梯度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材本身的梯度,即各冊各單元在整個高中語文教材體系中的不同地位、作用以及必修教材和選修教材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的地位和作用的差異。教材地位和作用客觀存在的差異決定了教學力度的差異,因此,在教學實踐中須做到輕重有別,具體是指教學的重點和非重點必須與教材本身的梯度相對應。二是《大綱》要求的梯度。高中《語文教學大綱》或《新課標》對高中學生各類語文知識和能力的認知程度要求是有明顯梯度的,它一般分為了解、識記、熟悉、理解、掌握、運用六個層級和「基本」、「熟練」兩個層次。據此,在教學實踐中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也須做到輕重有別。其基本操作原則可為「抓大放小」。所謂「抓大」,就是把教學的著重點和著力點放在「理解、運用、掌握」和「熟練」層級上,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指導學生攻堅克難,以達到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形成高層次能力之目的。所謂「放小」,不是放棄低層級教學目標,而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處理「了解、識記、熟悉」這些力所能及的學習內容,教師則及時予以檢查和點撥。教學實踐中切忌不分層級一味偏難或一味寬泛淺化。
2.注意學生的梯度
學生的梯度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校級梯度。目前普通高中分為國家級示範校、省級示範校、市級示範校和縣級普通校四個層級。由於校級差異,各校學生總的水平也呈現出很大的差異。因此,教師應結合本校學生實際水平,制訂適合自己學校學生的教學計劃和目標要求,切忌不顧校級梯度實際搞一刀切而使處於劣勢的學校跟不上,使處於優勢的學校跑不動。二是學力的梯度。高中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儲備、思維品質客觀上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也決定了高中語文教學須有一定的梯度。據此要做到三點:①面向全體,即把全體學生作為教學對象,不應把目標鎖定在升名牌大學有望的少數尖子生而放棄中下水平的學生;②著力中等,即把教學的基準點確立在班級學生學力中等這個點上,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適合的區間;③注重兩級,即在聚焦中等的基本前提下再適度將教學標高向上向下浮動以使尖子生和中下水平學生獲得補益(尖子生的拔高和潛能生的補足),切忌不顧學生學力差異抬高或降低教學基點而搞一視同仁。
高中語文教學相關因素的梯度是客觀存在的,梯度間卻又是相互聯系的。只要我們定位準確、重點突出、結合巧妙,循序漸進,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
三.提高語文教學的「效度」
效度,即有效性,其表現一是有效果,即有學業成績和認知提高;二是有效率,即減負增效、獲得身心健康和幸福指數。提高語文教學的「效度」見仁見智,筆者強調兩點:
1.轉變教學理念
「應用、審美、探究」是高中語文新課程的關鍵詞,它概括了高中語文學習的基本途徑和基本方法,集中體現了語文學習新理念。應用,就要加強語文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聯系,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以適應現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在應用過程中掌握語言交際的規范和基本能力,並通過語文應用養成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語文教學具有審美教育功能。語文教學應與審美教育結合起來,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探究式學習與傳統的接受式學習不同,它強調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要求師生一起共同營造研習氛圍,在探討中擴大學習領域,構建新知,培養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這要求語文教師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學習探究的方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受益終身。
2.建立高效課堂
學生普遍重理輕文,靠佔用課外時間提高語文成績是不現實的,語文教師的主陣地是課堂。高效課堂應關注三點:①指向問題。問題是啟動課堂活動的「發動機」,一個好的問題應在被拋出之後發揮啟思、促動、達智的效應。「啟思」,指學生的思考應既不先期達到,又不滯後乏力,而是一個即刻的吸引、關注和驚嘆,「這個問題我以前怎麼沒想過?」或產生一種「做一做,會有什麼新發現」的沖動和渴求。「促動」,指學生應有尋求合作者的需求和動一動、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的願望,而不是僅僅源於教師的硬性要求或指派。「達智」,指學生應能通過問題帶來的活動,把感知或發現到的東西,主動融入自己大腦的思考。②面對學生。學生是課堂活動的實施者,他們對問題的感受和體驗將直接影響課堂活動的效率和質量,因此活動應「面對每一個學生,面對學生的每一個方面」,比如興趣的激發,活動層次的安排(動手的、記錄的、匯總的、交流的)等,都應作為課堂活動設計所需考慮的因素,不宜籠統地給出一項活動要求,致使個別學生佔主導地位,而降低課堂活動的參與度和效率。③利於評價。課堂活動本質上是一個課堂互動的過程,體現了教師與學生個體或群體之間在課堂活動情境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課堂活動不能僅僅指向學生的「動」,亦應指向教師的「動」。教師之「動」除不斷調節課堂活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必要調控之外,更重要的一條就是如何評價學生活動的實效性和達成度,以便指導和矯正課堂活動的內容和方向,凸現課堂活動的特定價值。課堂活動是否利於評價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教師組織課堂活動的信心和學生接受並完成任務的效率和質量,因此必須細加考量和斟酌,不可敷衍。
總之,語文教學貴在有度,把握准「尺度」,重視好「梯度」,提高了「效度」,廣大師生或許可以走出「苦教苦學」的困境。
⑷ 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落實三維目標
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落實三維目標
語文課程制定的目標,是從「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來設計的,是面向全體學生,力爭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獲得現代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語文素養,注重的是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那麼,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落實三維目標,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語文新課程改革的主攻方向。因此,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去著力落實三維目標,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轉變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發展
所謂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基本的行為和認知取向。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兩種學習方式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而傳統學習方式強調接受,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的一面上,從而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不斷銷蝕,窒息了人的思維和智力,消磨了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阻礙了學生的發展。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這種被動性的學習態度,把學習轉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使學生學習的學習過程成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發展,關鍵是讓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天地。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輔相成,水乳交融,有機結合。學生採取這樣的學習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獲得有效的情感體驗,有利於學生良好的價值觀的形成。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能力,使知識、文化得到積累。如學習《將相和》一課,讓學生自由組合三人小組合作表演課本內容,此時,學生便自由組成了一個整體,他們為表演好課本內容,獻計獻策,互相幫助。這樣,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大家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學生的潛能得到了開發,主體地位得以真正體現,促進了學生的共同發展。
二、轉變教師角色,促進師生交往
傳統的教學觀把教學理解成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陶冶品德的過程。顯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具有絕對的權威,師生之間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師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些只有教學的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交往的「教學」是假教學。如課堂上,一位學生對某個問題做出了正確解答,老師仍然追問:「他回答的對不對啊?」學生則齊答:「對。」由此可見,只有交往的形式,而無實質性的內容,教師必須轉變教師角色,促進師生之間的真正交往。
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創共生的過程,是師生平等參與教學的過程,教師要打破「教師中心」「課堂主角」的舊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中引導學生自由表達,自主探索。同時教師作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應積極創設自主探究合作的餓空間,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之間的真正交往互動。
三、注重課堂評價
美國教育家斯蒂芬表示,課堂評價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目的是為了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不僅僅是對學生的一種測評。他認為,對學生的課堂評價是有效、成功的教學的一部分。可見,課堂評價是一種教育手段,用它來改進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生成績。如一位教師在教學《草船借箭》時,問:「諸葛亮向魯肅『借箭』能不能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大多數學生認為:諸葛亮能准確地把握魯肅的真誠,並大膽地向魯肅借船,沒有聰明的才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所以借船能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但也有個別學生認為:預見大霧,預知曹操不敢出戰,這確實高明,但借船不算,因為大家都知道魯肅誠實,不打小報告,向他借船這不算什麼神機妙算。學生還因此激烈地爭論起來,一時難分高下,最終把焦點落在了教師的評價上。這位教師沒有將學生引入到事先設定的框框中,而是巧妙地做出這樣的評價:「『借船』能不能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同學們各有各的理解,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是正常。因此,大家講的都有道理,特別是後面學生的發言能與眾不同,表達自己獨特的見解,真了不起!」這位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尊、自信的個性品質,使學生愛思考、敢思考、會思考,還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課堂上,教師總會有許多鼓勵性的評價。如:「相信自己,你們會讀好的。」「你真行!」「再努力一下就成功了。」「我怎麼沒想到?你體會得太精彩了。」「多好的問題,會讀,會思考,進步真大!」……可見,在課堂評價中有效地落實了三維目標,尊重學生生命發展的獨特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教學中得到發展,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
四、注重課堂教學的生活化
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美國著名教育家華特做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論斷。」因此,在《語文課程標准》根據語文教學的實際狀況強調語文課程的生活化,要求進一步密切語文學習
⑸ 小學語文教學中我是怎樣認識和理解三維目標的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認識三維目標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1"-I 認識三維目標 李艷華河北省武邑縣龍店小學 課程標准中提出的三維目標即:知識和能力,方法與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 教育思想,同時也為課堂教學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落實三維目 標是教學改革中的難點,也是不可迴避的重點. ,三維目標的含義1,只是與能力目標.所謂知識就是人們在改造世界的實踐 中所獲得認識和經驗的總和,它主要是指學生要學習的學科知 識,包括事實,概念,原理,規律等.技能是指通過練習而形成的 對完成某種任務所必需的活動方式,一般包括智力技能和動作 技能.知識與能力是語文教學最基礎性的目標,也是學科的目 標,同時也是過程與方法,情感價值觀的依託,沒有它,其他的 目標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知識與能力是顯形的,情感價值 觀,過程方法是隱性的目標. 通過學生的語言實踐,在字,詞,句,篇,聽說讀寫基礎知識 和語言能力的訓練中,發展思維,並在創設情境的美感中,使學 生從小受到美的熏陶,以"美"去激發"愛",讓教育性滲透其中. 簡而言之,以促進兒童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整體和 諧發展為主要目標. 2,過程與方法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是新一輪基礎教育改 革中的創新.所謂過程,就是指為達到教學目的而必須經歷的活 動程序;方法是指師生為實現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任務在共同 活動中所採用的行為或操作體系,這里主要是學生的學習方法. (包括基本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具體 的學習方式(發現式學習,小組式學習,交往式學習……).與過 程,方法相對應的就是結論,所謂結論就是指教學所要達到的目 的或所需獲得的結果,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轉化,共同結合體現 門學科的整體內涵和思想."過程與方法"本身就存在於語文學習當中,它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學理如築塔,學文如聚 沙."語文學習靠的是日積月累,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漸進漸 變過程.無論是知識的積累,能力的提高,還是習慣的培養,都不 可能一蹴而就.新課程關注學習過程就是關注學生的整個生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人對親 身經歷過事實的體驗性認識及其由此產生的態度行為習慣.語 文學科里的每一個字,不是線條簡單的組合,每句話里流淌的是 作者脈脈的情感.語文學習是我們體昧生命,編織夢想,實現精 神成長的重要路徑(也可以說是必經和唯一).需要我們敞開心 扉,用自身的經歷與體驗去對話,去感悟,去實踐.一堂好的語文 課總是能賦予文字以生命力,讓文字與靈魂共舞.因此,語文教 學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不能靠灌輸,靠說教,而應當注重熏 陶感染,潛移默化,在"潤物細無聲"中,動情,心靈受到震撼. 二,我對三維目標的理解 首先對知識和能力目標的理解.語文課程總目標中對知識 和能力的具體規定,是"知識和能力"教學的基本依據.深入鑽 研課程標准對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並與原來的教學大綱作比 較,便可正確把握新課程"知識和能力"的要求.如對閱讀教學 的要求,大綱是"能理解主要內容,領會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 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課程標准要求"具有獨立閱讀能力, 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同時又提出了義務教育階段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 萬字以上,強調積 累與語感的培養,閱讀方法的運用,個性發展等,這些都是與前 者不同的.又比如課程標准提出的"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 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現在應具備的語文能力 不能僅僅局限於過去的相對狹隘的聽說讀寫能力上. 其次是對過程和方法目標的理解.課程標准強調在實踐中 學習,語文課程總目標指出"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過 程中學習,運用語文"."識字""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綜合 性學習"等,都要讓學生親歷過程,在過程中學習,使學習過程 成為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 "方法"應該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應伴隨著知識的學 習,技能的訓練,情感的體驗,審美的陶冶過程.獨立於具體的 知識技能之外的學習方法是很難產生遷移的.提高語文能力的 主要途徑是語文實踐,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要努力改變過 去重知識傳授和被動接受的傾向. 再次是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理解."情感態度和價值 觀"目標體現的是語文的人文性,強調的是給學生廣博的文化浸 染.語文課程總目標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具體要求,涵蓋傳統 的思想教育的精華,以及生命意識,現代意識,多元文化和語文 學習興趣,信心,習慣的培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 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課程 的重要目標.在語文教學中應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情感 態度和價值觀"這一重要維度滲透於教學過程之中. 三,理清三維目標關系與整合 1,要理清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在新課程中,三維目標中知 識和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這三個維度中,知識和能力 是基礎,核心,最重要的一個維度,同時它又是其他兩個維度發 展的依託.語文素養的核心是語文能力,假如把語文素養比做一 座大廈,由三維目標構成,知識與能力就是大廈的基座,過程和 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就是上層建築,基座穩固了,不產生動 搖,"上層建築"也才能發展得越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重要的 維,沒有它,語文教學就缺失人文性的教育.沒有"過程和方法"的目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將難以落實.在三維 兼顧的情況下,知識和能力堅實牢固,是語文新課程追求的目標. 2,要理解對三維目標的整合.新課標指出,"課程目標根據 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 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提高."教學中,我們 要做好三維目標的整合,而不是把三個維度簡單地疊加,要以 "知識與能力"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並充分地體現在 過程和方法中.新課標目標中為我們整合三維目標提出要求. 如,第一學段"口語交際"中提出:"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 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自信心,積極,感興 趣"是情感,態度的要求,"表達,參加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是 技能方面的要求,而"參加,發表"就體現過程,如何討論和怎樣 發表意見則體現學習方法地要求.我們要深刻理解新課標對三 維目標的整合要求.
⑹ 淺談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三維目標
語文課程制定的目標,是從「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來設計的,是面向全體學生,力爭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獲得現代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語文素養,注重的是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那麼,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落實三維目標,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語文新課程改革的主攻方向。因此,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去著力落實三維目標,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轉變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發展
所謂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基本的行為和認知取向。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兩種學習方式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而傳統學習方式強調接受,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的一面上,從而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不斷銷蝕,窒息了人的思維和智力,消磨了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阻礙了學生的發展。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這種被動性的學習態度,把學習轉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使學生學習的學習過程成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發展,關鍵是讓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天地。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輔相成,水乳交融,有機結合。學生採取這樣的學習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獲得有效的情感體驗,有利於學生良好的價值觀的形成。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能力,使知識、文化得到積累。如學習《將相和》一課,讓學生自由組合三人小組合作表演課本內容,此時,學生便自由組成了一個整體,他們為表演好課本內容,獻計獻策,互相幫助。這樣,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大家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學生的潛能得到了開發,主體地位得以真正體現,促進了學生的共同發展。
二、轉變教師角色,促進師生交往
傳統的教學觀把教學理解成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陶冶品德的過程。顯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具有絕對的權威,師生之間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師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些只有教學的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交往的「教學」是假教學。如課堂上,一位學生對某個問題做出了正確解答,老師仍然追問:「他回答的對不對啊?」學生則齊答:「對。」由此可見,只有交往的形式,而無實質性的內容,教師必須轉變教師角色,促進師生之間的真正交往。
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創共生的過程,是師生平等參與教學的過程,教師要打破「教師中心」「課堂主角」的舊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中引導學生自由表達,自主探索。同時教師作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應積極創設自主探究合作的餓空間,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之間的真正交往互動。
三、注重課堂評價
美國教育家斯蒂芬表示,課堂評價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目的是為了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不僅僅是對學生的一種測評。他認為,對學生的課堂評價是有效、成功的教學的一部分。可見,課堂評價是一種教育手段,用它來改進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生成績。如一位教師在教學《草船借箭》時,問:「諸葛亮向魯肅『借箭』能不能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大多數學生認為:諸葛亮能准確地把握魯肅的真誠,並大膽地向魯肅借船,沒有聰明的才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所以借船能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但也有個別學生認為:預見大霧,預知曹操不敢出戰,這確實高明,但借船不算,因為大家都知道魯肅誠實,不打小報告,向他借船這不算什麼神機妙算。學生還因此激烈地爭論起來,一時難分高下,最終把焦點落在了教師的評價上。這位教師沒有將學生引入到事先設定的框框中,而是巧妙地做出這樣的評價:「『借船』能不能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同學們各有各的理解,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是正常。因此,大家講的都有道理,特別是後面學生的發言能與眾不同,表達自己獨特的見解,真了不起!」這位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尊、自信的個性品質,使學生愛思考、敢思考、會思考,還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課堂上,教師總會有許多鼓勵性的評價。如:「相信自己,你們會讀好的。」「你真行!」「再努力一下就成功了。」「我怎麼沒想到?你體會得太精彩了。」「多好的問題,會讀,會思考,進步真大!」……可見,在課堂評價中有效地落實了三維目標,尊重學生生命發展的獨特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教學中得到發展,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
四、注重課堂教學的生活化
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美國著名教育家華特做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論斷。」因此,在《語文課程標准》根據語文教學的實際狀況強調語文課程的生活化,要求進一步密切語文學習與生活的聯系,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把語文學習的背景擴大到學生整個的生活世界。如學習肖復興寫的《荔枝》、史鐵生寫的《秋天的懷念》、馬克·漢林寫的《地震中的父與子》等歌頌父母的課文時,則可以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父母關愛自己的事。學習《魯本的秘密》等孩子關愛父母的課文時,則可以讓學生設身處地想一想自己如何愛父母的。這樣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教學還能對學生的心靈產生強烈的震撼,很好地實現語文教學的情感目標。再如有的教師在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大瀑布的葬禮》等課文後,布置學生開展當地的生態和環境狀況進行調查研究的活動。類似這樣的活動,把語文課堂學習和社會生活直接聯系在一起,擴大了語文學習和實際運用的范圍,新課標所要求的對學生實施的語文綜合素養的教育才能落到實處。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實三維目標,能帶給學生一個全新的課堂,能夠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
⑺ 語文課的「三維」目標是什麼
什麼是教學三維目標
(三維目標不是三種目標,是新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也不是三種類型)
教學三維目標是新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
1、知識與技能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學會)
2、過程與方法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會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難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樂學)
三維的課程目標是一個問題的三個方面,而不是獨立的三個目標。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完成了—維目標再落實另一維目標,它們是聯系在—起的.例如,在教學數學的每一個知識點時,教師首先應想到的是用什麼方法使學生產生興趣,願意學習它,樂意學習它,並且容易接受它,這就是情感的目標;數學來源於生活,它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系,學習某個知識對學生的生活會有什麼用處,會帶來哪些方便?這是價值觀的目標。學生的情感會帶來他們對價值觀的認識;價值觀又會使學生產生對這一知識的情感。
因此,三維目標是統一的,在教學中是同時進行的有機整體,不可分割的。任何割裂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教學都不能促進學生的健全發展。
⑻ 小學語文三維目標指的是什麼
課程標准提出的三維是「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知識與能力目標。「總目標」的6-10條是對課程中知識與能力的具體規定,是「知識和能力」教學的基本依據。我們要深入鑽研新課標,了解新課標中的知識能力要求與舊大綱比較有什麼變化,從而正確把握新課程「知識與能力」的要求。如,閱讀教學,舊大綱要求「能理解主要內容,領會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新課標則要求「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此外,還有閱讀量閱讀速度方面的要求,以及強調積累與語感的培養,這是舊大綱所沒有的。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這是新課標所特有的。「總目標」第五條是有關過程與方法的要求,倡導「探究性學習」,強調在實踐過程中學習。「過程」,重在「親歷」。「識字」「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綜合性學習」等,都要讓學生親歷過程,在過程中學習,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方法」,應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應伴隨著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情感的體驗,審美的陶冶,如影隨形,而不能游離其外。中外教學史說明,獨立於具體的知識技能學習的「方法」是很難產生遷移的。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現的是語文的人文性,強調的是給學生廣博的文化浸染,內涵比起舊大綱「思想性」目標要豐富得多,深刻得多。「總目標」1-4條是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具體要求,涵蓋傳統的思想教育的精華,以及生命意識、現代意識、多元文化、國際理解和語文學習興趣、信心、習慣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