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語文課文怎樣用分段符號
小學語文課文用分段符號需要根據如下標准制定:
1、開頭為兩個空格的就是一個自然段。
2、每一段的段後用雙斜線劃分,也就是在段落後畫//。
3、/是放在段尾的,段首不需要。
4、逗號用於一句話的結尾,使一篇文章理清層次,連貫成一個主要內容,使中心更加明確。
(1)語文段落怎麼分擴展閱讀:
小學語文課文分段的方法如下:
1、按時間的變化分段。按時間的變化分段,就是按時間變化的先後順序給文章分段。
2、按地點的變化分段。按地點的變化分段,就是以地點轉換的順序來分段。先要在認真閱讀文章的基礎上,找出表示地點的詞語和句子,然後把同一地點的內容歸並為一段。
3、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必須先要了解文章中所寫事情的發展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分為事情的開始、經過、結果,或事情的發生、發展、高潮、結束等幾個基本部分。
4、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分段。先要了解文章寫的是什麼事物,然後仔細分析思考。
5、按文章的總—分結構分段。總—分結構的文章就是指總起分述的文章。
6、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例分段。 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例分段,然後找出主要事例在文中的起始和結束。
2. 語文自然段怎麼劃分
語文自然段的劃分還是比較簡單的,重點的就是看每個兩每空兩格的,一般就是代表一個段落,所以說只要你看到空兩格,然後後面有一段話,那麼這就是自然段,當然有些自然段可能是一句話就是一個自然段,這種情況也是有可能的,所以說只要看到空兩格的開始的段落,那麼都可以劃分為一個自然段,根據這種情況,你直接在前方標個1234的序號就能清楚的標明這篇文章的自然段了
3. 初中語文老師怎麼教分段及分段落的依據
通過把握自然段的意思,通篇閱讀,詳細觀測那幾個自然段講述的是一個意思,然後再分段,依據主要就是,講述一個中心的自然段,可劃分為一段。
4. 語文段落分層
第一層:提出問題
比如說,我們在寫新學期打算時,總會寫上一句:「上課要專心聽講,積極舉手發言……」
第二層:分析問題
當然,上課專心聽講是對的,但是,光專心聽講夠不夠呢?我認為是不夠的,一股腦兒把老師所講的都吞下去,既不能消化,又吸收不掉,最後只會落個「消化不良症」。輪到自己回答問題時,平時說話聲音很響亮,現在卻像啞巴似的,漲紅了臉,說不出話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沒有消化,又沒有吸收,分不清老師所講的內容中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要記住的,哪些是只要一般了解的。所以,要回答問題時,自己就卡住了,他總不至於把所聽的內容全部背出來吧?
第三層:點明觀點
我看,問題主要是出在學習上,只知道學,不會動腦,只知囫圇吞棗,不知消化吸收。「上課專心聽講」還不如改成「上課專心聽想」!
5. 語文文章里怎樣分清什麼時候該分自然段
寫文章,講究的是層次分明,井然有序,於是人們發明了自然段。其實就跟一個句子似的,一句話的意思已經表達完整時,就應該用句號來結尾,而不會用逗號,頓號等。
同理,其實,只要把段落意思表達清楚後,想要換個意思說明你的觀點,或者隨著事情發展順序到了另一個階段的的話,就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分自然段了。
語文是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語言知識及文化知識的統稱。一是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運用書面語和口語的能力;一是記憶和理解語言和文化的知識,也就是語言學和文化學。
任何語種都屬於語文的范疇,文藝文和實用文都是語文中的文章體裁,不僅僅是指文學的東西才是語文。
「語文」一詞,《辭海》和《辭源》未收編作注。《現代漢語詞典》的解法是「『語言和文字』也指『語言和文學的簡稱』」。《新華詞典》注為「『語言和文學』,也指『語言和文章』或『語言和文學』」。
6. 語文(劃分段落)
見課程全解
7. 文章如何分段落
對記敘文的分析時,如何劃分記敘文的段落,主要考慮的方法是:
一、按時間發展變化的不同來劃分。
以時間的先後為順序的記敘文,宜抓住表示事件發展的關鍵性詞語或者句子,分出不同的階段,從而劃分出段落層次來。
例如,分析楊沫的《堅強的戰士》,只要抓住時間詞語的這條縱線便可以分出段落層次:
「過一夜」(領起第一部分)----------「第二天上午」(領起第二部分)------------「夜晚」(領起第三部分),抓住這三個起領段落的詞語,也就劃分出文章的三個段落。
二、按事情的發展階段的來劃分。
敘事的文章,事情的發展的總會有較為明顯的發展階段性,這一特點,也總會在文章中體現出來。注意仔細分辨事件的發展階段,就能劃分出這類文章的段落層次來。
比如,魯迅的《故鄉》,全文有三個發展階段,即:
「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
按照這個思路劃分文章的段落,就有了明晰的依據。
三、按地點的轉換來劃分。
敘事文章,所描述的事情,常常不是發生在同一地點,而是發生在多處地點。這類文章,可以從地點的轉換入手來劃分段落層次。
例如,冰心的《小桔燈》,按照地點的轉化,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①第一段,敘述在「重慶郊外的一個鄉公所樓上」發生的事。
②第二段,敘述在「小姑娘家裡」發生的事。
③第三段,敘述在「我的朋友家」的談話。
④第四段,交待「離村後」的情況。
四、按內容變化點來劃分
有的文章,看上去,整個部分好象是難於找到可分點。但是,只要我們仔細地辨讀,還是可以按照記敘歷程的變化劃分層次結構。
比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游歷的地方非常多,似乎很難找到一條線索,但如果我們考慮到「雨中」這條線索,就可以把它分成兩個大的場景:「岱宗坊」和「黃峴嶺」,即這兩個地方雖然分別有許多個景點,但可以按照大的的描寫對象,表現內容來劃分。
五、按照表述角度的不同劃分。
有的記敘文,描述的角度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方面的,這樣就需要按照不同的角度去考慮化分段落層次。
例如,朱自清的《春》,可以看作從三個不同的角度而寫的:
①盼春-------②描春--------③頌春
其中的②描春又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劃分出來不同層次:
a、寫春風-----b、寫春花-----c、寫春草------d、寫春雨------e、寫春天裡的人們的活動。
六、按思想感情變化來劃分。
有的記敘文,比人物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線索,由此,便可以找到劃分段落層次的依據。比如,楊朔的《荔枝蜜》,全文以作者對蜜蜂的感情變化為線索:
①不喜歡蜜蜂----②想去看蜜蜂-----③贊賞蜜蜂------④想變成蜜蜂。
劃分記敘文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情節、順序等,這里就不一一敘述了。
8. 語文課文分小節怎麼分
一、時間順序法
有的課文按時間轉移的先後順序安排。顯而易見,表示時間性的詞可以用來作為分段的依據。如《十萬里長街送總理》就可按「靈車到來前→靈車通過時→靈車開過後」的時間順序分為三段。再如《我的戰友邱少雲》也可按「天還未亮→中午的時候→黃昏的時候」的時間順序分段
二、地點或空間順序法
參觀、訪問和游覽所記敘的事物、空間位置不同或者觀察事物的立足點不同,可以按空間位置的先後順序分段。
如《記金華的雙龍洞》可按「途中→洞口→外洞→內洞(出洞)」等游覽地點的先後轉移來分段。如《回韶山》可按毛主席回韶山在舊居參觀的路線,「上尾場→父母卧室→自己的住房→大弟的房間→曬谷坪」以此作為分段的依據。還有的課文既可以按地點的先後變化,也可以按事件發展的順序分。
三、事件順序法
完整地記敘一件事或者以客觀事物作為線索貫穿全文的課文,可以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段。如《草船借箭》可以按為什麼借箭(發生的原因),怎樣借箭(發展經過),借箭結果(事件結果)來劃分段落。此外,《跳水》、《飛奪滬定橋》也可按事件發生、發展和結果來劃分段落。
四、事情分類法
有的課文通過寫幾件事來表達主題,分段時可考慮按不同事情來分段。如《將相和》可以按「完璧歸趙」、「澠池會」、「負荊請罪」三件事來分段。
五、總分法
有的課文是以作者的思路為線索去組織材料的,往往採取「總起——分述——總結」的形式來表述,那麼分段時就應按「總——分——總」的思路分段。如《桂林山水》先總起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別寫了桂林的水(靜、清、綠)和桂林的山(奇、秀、險),最後總的概括再寫桂林的山水美。
六、按人物的活動分段
如《再見了,親人》可以按老大娘、小金花、大嫂老中青三代人為依據分段。總之,分段有規律可循,但也不能千篇一律。
(8)語文段落怎麼分擴展閱讀:
一、分段,應遵循的原則。
1、單一性原則。一個段落只有一個單一的內容,而意思聯系不密切的自然段不能合並在一個段落里。
2、完整性原則。同屬一個意思的幾個自然段要合在一起,不能分在幾個段落里。
3、連貫性原則。一篇文章各段的意思是連貫的,它們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互相銜接。
二、分段,應了解的劃分依據。
1、按事情發展階段分段。
一篇記敘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寫清楚。無論順敘還是倒敘,文中都有原因、經過和結果。分段時就是要找出哪兒是起因,哪兒是經過,哪兒是結果,把它們單獨作為一個意義段。如《凡卡》是按時間順序寫的。
即全文分為「寫信前,擔心(第1—2自然段)——寫信時,傷心(第3—19自然段)——寫信後,希望(第20—21自然段)」三部分
2、按時間推移變化分段。
有的文章是按照時間推移的順序寫的。在敘述內容時,往往用了一些表示時間推移的詞語或句子,分段時找出這些詞句,將同一時間的內容歸為一段。
如《十六年前的回憶》除開頭外,文章是按時間的推移變化來敘述的:那年的春天,被捕前(第2—7自然段); 4月6日,被捕時(第8—17自然段);十幾天後,法庭上(第18—28自然段);4月28日,被害後(第29—32自然段)。這樣課文的主體部分可以分成四個段落。
3、按地點變換分段。
一般游記、參觀、訪問類的文章多採用此種方法。閱讀時只要把文章中標明地點變換的詞句找出來,然後把屬於同一個地點的內容歸為一段。地點變了,就另換一段。如《草原》按照地點變換寫了:初入草原——目的地——蒙古包外——蒙古包內——蒙古包外。
這些內容可以分「初入草原」為第一部分,「目的地」為第二部分,「蒙古包內外」為第三部分。
4、按事物材料性質分段。
一般狀物、用幾件事寫人的文章,大多採用這種方法分段。閱讀時只要了解了作者從幾個方面來描述人或物的,就可以一個方面歸為一段。比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作者按事物的材料性質用空行來分段:眾人悼念魯迅——談論《水滸傳》——笑談「碰壁」——救護助黃包車夫——關心女傭。
5、按文章結構關系分段。
有的文章開頭總起或結尾總結,或這兩者都有(即總分總關系)。對於這樣的文章,在分段時可以把總起段和總結段各為一段,把中間分述的內容合為一段。
如《索溪峪的「野」》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索溪峪的「野」的?開頭概述索溪峪總的特點是「野」,接著從四個方面具體描述——山是野的、水是野的、野物「野」性十足、遊人的「野」。這樣全文分為兩段。
9. 段落中怎樣分出有幾句話
以句號、問號、嘆號、省略號為結句標志來區分。
10. 語文段落如何劃分分成一二等幾部分,自然段是否要重新標
段落的劃分一般要考慮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甚至感情的變換。具體怎樣劃分要看文章,不能一概而定。 根據記敘文組織材料的不同,可從以下幾種劃分方法: (1)按時間空間順序劃分。這類文章在行文上往往有明顯的標志時間的詞語,找出了有助於劃分段落的標志。如《分馬》寫了「分馬前」、「分馬中」、「分馬後」,共三段。(2)按地點的轉換(空間位置變化)劃分。如《故鄉》,按「去故鄉」、「在故鄉」「離故鄉」劃分段落。(3)按文章結構特點劃分。常見的如「總——分」或「分——總」可分兩大段;有的是「總——分——總」,可分三部分。如《春》的主體部分「繪春」: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景象(總)——春草如茵:春花爭艷;春風送暖;春雨綿綿;人勤春早(分)。《誰是最可愛的人》:抒情議論(總)——三個典型事例(分)——抒情議論(總)(「總」贊美志願軍戰士優秀品質)。(4)按思想情感變化劃分。如《荔枝蜜》,作者以對蜜蜂的感情變化為線索,分「不大喜歡蜜蜂」、「想去看看蜜蜂」、「贊美蜜蜂」、「想變蜜蜂」四部分。(5)按故事情節的發展劃分。如故事、小說,通常按情節劃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或「開始」、「經過」、「結束」三部分。如《我的叔叔於勒》:盼於勒、贊於勒、見於勒、躲於勒。 一般地,在閱讀文章時要養成標自然段的習慣。在分層晨可在每層的結尾處用雙豎線標出,但不必重新標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