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語文主要培養孩子哪些能力
1、識字寫字
現在的一年級語文課本是先識字再學習拼音,把漢語、漢字擺到第一位,一開始就注意培養學生認字讀書的興趣。對課文里要求會認的字要認識並會口頭組詞,對要求會寫的字,必須掌握這些字的基本筆畫和偏旁部首,要求學生能按筆順規則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學生的寫字姿勢要正確,字要寫得規范、端正、整潔,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2、漢語拼音
雖說漢語拼音現在從第二單元才開始學習,但不能忽視漢語拼音的學習。因為學生學會漢語拼音,能自主學習漢字,能提前進入閱讀,漢語拼音就是識字的工具。要求學生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並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3、課內課外閱讀
學生學習拼音後,就要進入閱讀學習了。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在閱讀中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等。對課本中要求背誦的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能熟練背會;要求背誦的課文必須一字不錯地背會,一是可以積累詞語、語言,二是語文考試中的按原文填空就是考察學生背誦課文的能力。新教材加大課外閱讀量,要求學生海量越大。學生可閱讀 一些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等,在讀的過程中使學生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中華語言的優美。
4、寫話有興趣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詞彙量有限,鼓勵學生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一兩句話或三四句話都行。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並且把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靈活地運用到寫話中。在寫話時 培養學生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語文學習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所以最好讓孩子從小學一年級起就打好基礎,養成語文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這對於以後的語文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
『貳』 學習語文需要什麼能力
一、書寫能力。二、閱讀能力。三、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四、積累能力:字、詞、句、篇的積累。五、語感思維品質。六、學習方法和習慣。七、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一、書寫能力
俗話說:「字如其人」,所以,語文學習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做到規范、端正、整潔,並感受漢字的形體美。當然,我們主張學生練好寫字的目的是使他們能正確、工整、流利地進行書寫,而不是要讓他們都成為書法家。
如何培養:①激發學生,提高興趣。根據學生崇拜名人的心理,給他們講述一些古今大書法家勤學苦練的動人故事,如王羲之每天臨池學書、岳飛沙上練字等,學生就會被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刻苦練字的精神所感染,為他們高尚的人格所打動,由此激發學生熱愛書法的感情與參與意識。
②嚴格要求,因材施教。書寫訓練需有嚴格的要求,並加以指導,已達到良好的效果。家長也應該積極配合,關注家中學生的書寫習慣,讓學生校內校外一個樣,逐步達到「習慣成自然」提筆即寫字的境界。
③定期舉行作業展覽,展評學生的書法作業、作品,給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多表揚,多鼓勵,使學生樹立信心,調動積極性,讓學生自覺、主動參與到練習寫字的活動中,提高書寫水平。
④堅持不懈,循序漸進。學生的書寫能力重在長期堅持,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讓學生堅持練習,形成習慣。剛開始,學生不易堅持,適當需要一些強制措施,等到練習一個階段以後,學生便會自己主動去練。實際上書寫不僅對學生的語文成績有很大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工具性,還對學生的右腦開發和心理發展有重要作用。
二、閱讀能力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至關重要,《語文課程標准》中把培養學生基本的閱讀能力當作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閱讀是人獲得知識的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閱讀可以增加我們的知識積累,開闊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想像力,改善我們的思維品質,提升我們的創造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規定: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分解到各學段,其中:第一學段(1、2年級)要求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第二學段(3、4年級)要求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第三學段(5、6年級)要求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第四學段(7-9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初中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如何培養: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閱讀能力培養的關鍵在於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構建閱讀知識體系,將教師的「要我讀」轉化為「我要讀」。學生有了課外閱讀興趣,就會努力尋求閱讀機會,從中獲得閱讀滿足,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②讓學生佔有一定量的感性語言材料,在量的積累的基礎上產生質的飛躍——厚積才能薄發。
③指導學生課內閱讀,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書目。要求學生廣泛閱讀一些他們本來應涉獵的好書,擴大閱讀量,以擴大其知識面,提高其閱讀能力,當然這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有序地進行。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推薦讀物。
④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引導幫助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制訂個人讀書計劃,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學生讀書計劃落實的情況,適當舉辦讀書節活動。家長們言傳身教,經常帶學生去圖書館、書店逛逛。
三、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
熟練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為一種素養。語文教學必須在大量的語言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查字典、朗讀、默讀、說話、聽話、作文、寫字等基本技能;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和常見的語言表達方式,能掌握常用的思維方式,善於把自己獨特的思維結果用規范的語言進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備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據不同語言材料和不同交際場合適當地使用語言,最終形成良好的語感。
如何培養:①根據每個學段目標中專門有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的目標,關注語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課文,利用課文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②在課堂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熟練運用語言的技能。例如:從低段開始,訓練學生說話要完整,別人發言要認真傾聽。
③在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清楚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
四、積累能力:字、詞、句、篇的積累
俗話說:「滴水成冰」,語文知識就要靠日積月累,慢慢積攢,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引導學生積累並運用是廣開習作思路、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隨時隨處都要注重字、詞、句、篇一點一滴的積累,遣詞造句、組句成段、連段成篇。
如何培養:①准備一個積累本,積累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經常誦讀。強制積累的知識不僅達不到效果反而是一種負擔,所以,要讓學生提高積累興趣,積累自己喜歡的東西,並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②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積累,如廣告牌、超市商品等,增加課外詞彙量,家長平常帶學生外出,也可以主動介紹周圍的東西,拓寬學生知識面。
③養成自己查字典、找資料的好習慣。
④持之以恆,學以致用。將自己積累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的口語表達和寫作中。
五、語感思維品質
新《課標》把「培養語感」作為語文素養的一個重要內涵,體現了語文課程的獨特性。在閱讀教學中,只有注重語感訓練,引導學生想像語言的形象性,感悟語言的意蘊,領會語言的情韻,進行個性化閱讀,才能有效地培養和發展思維品質,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如何培養:①想像語言的形象,發展思維的敏捷性。通過反復朗讀,配樂朗讀,播放錄像等引導學生想像語言畫面,培養語感。
②感悟語言的意蘊,發展思維的深刻性。學會品詞析句,深入思考,積極交流討論。
③領會語言的情韻,發展思維的創造性。創設情境氛圍,發揮學生的想像力或創造力,使學生群體為求知而樂,聯系日常生活體驗,調取自身閱讀積累,深入品味文章內涵。
六、學習方法和習慣
培養初中學生對於語文學習的好習慣是語文課程進行的首要任務。著名文學家葉聖陶老先生對此也說過:「語言文學不僅僅是一種知識的運用,更是一種習慣的養成。」語文學習習慣是不可以復制的,每個學生都有適合自身的語文學習習慣養成方法,而且每個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也是不同的,只有養成適合自己的語文學習習慣,才能在今後的學習探索過程中形成真實的語文能力。」
如何培養:①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專注力。首先讓學生明白學習語文是自身發展的需要,生存的需要。不明白這一點,學生就會討厭語文,從而使學習語文成為心理負擔。
②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家長要想方設法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③因材施教,引導學生依據自己的性格特點、思維品質找准適合自己的科學的學習方法,比如:記筆記的方式,復習的有效時間。
④表揚肯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及時糾正學生不良的習慣。
七、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搡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這是從學習主體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的。對於每一個語文學習中的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自我,應重視他們在語文學習中的獨特感受和情感體驗。
如何培養:①體會教材中蘊含的意境之美、人性之美、哲理之美,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審美品味。誦讀經典著作,學習古典文化,學會誦讀、鑒賞古詩詞,體驗古詩詞的韻律美,節奏美。
②感悟生活,發現生活之美,堅持寫作創新,書寫生活之美。
③經常去博物館、藝術館,參加畫展等,學會欣賞,提高審美品味和情趣,陶冶情操。
④拓展學習空間,參加文學、書法等興趣小組,自編自演話劇等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叄』 三年級上語文應培養學生什麼能力與習慣
三年級學習語文的特點
1.具備獨立識字寫字的能力
一二年級的語文學習重點是識字,經過了兩年的識字方法、興趣、能力的培養,孩子已經具備了較強的識字能力。
所以,三年級的識字任務更多是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包括在預習的時候獨立使用多種方法識字,完成作業。
聽寫是反饋孩子識字效果最直接、最有效地手段。作為家長,在課下可以抽出十幾分鍾的時間給孩子聽寫,長此以往,孩子的識字寫字能力會急速進步。
2.進入大量積累詞彙的時期
語文學習中語言積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三年級積累的關鍵仍然是詞語,而且是大量的詞語積累,詞語作為語言的組合元素,要像繁復的零件一樣存儲於孩子的腦海中,它是孩子將來語言表達的根基材料。
大量詞語的積累首先來源於課文,孩子們學習了課文,對課文的內容非常熟悉,在此基礎上積累詞語,屬於理解性積累,記起來容易而且記牢。
其次,詞彙的積累來源於孩子豐富的課外閱讀,這一塊的積累體現孩子的個性差異。
因此,孩子需要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
3.進入深入准確理解文本的瓶頸期
三年級的語文學習重點和難點進入了對文本的理解。對於這一點很多家長有深切的體會。這是一個艱難的瓶頸期,孩子現有的認知水平很難對一篇文章進行准確、深入的理解。
抓中心、中心句詞、關鍵詞句、體會句子的含義等深層理解文本的能力都將從現在開始,一步一步在老師的指導下形成能力。這也為四年級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所以我們在課堂上會對文章,進行精讀、品讀重點句段,引領孩子逐步體會理解文章的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一定不要操之過急,讓孩子慢慢領悟消化。
『肆』 語文課應培養學生哪些能力
一、 好習慣——即具有各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培養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有時也必須帶有強制性。
真正的」以人為本「,並不完全是課堂上的熱熱鬧鬧,一味的順從和遷就學生,必要時,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因為,我們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那,才是」以人為本「最本質的含義。
對於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
1、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
2、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
3、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
4、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
5、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
6、好問的習慣;
7、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
8、規范、整潔寫字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范、整潔地寫字。必須經常主動習字。
二、 熱情高——即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學習語言文字的激情。
某種意義上說,語文是一種活態的,有生命的現象。語文課堂要成為生命成長的課堂。因此,離開了學生的感情——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感情,語文課是無法上的,至少是無法上好的。尤其在學習語文過程中,需要學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這樣才有利於語文課程目標三個維度的落實。也就是說。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必須進入「角色」,我們常說的:不動感情不讀書,其實就是講的這個道理。這方面,需要引導,需要熏陶,需要結合習慣養成教育來培養。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讓孩子同語言文字傷了感情。長期的小學語文教學讓我們在實踐中體會到,學生對語文的情,來自於趣,要讓學生對語言文字有興趣,對美好生活充滿熱愛和嚮往。一旦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感情自然也就產生了。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慾有了,主動性強了,對老師的嚴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並按老師的要求去做。教學效果自然好。最關鍵的一點,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愛,對語文學習的激情,都來源於教師對學生的愛。語文老師們,讓大愛溫暖我們的課堂!
三、會讀書——即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
1、學生要會朗讀,要動情地讀書;
2、學生要會默讀,要能做到默讀中注意力集中,不動指、不動唇、不回視,抓住主要內容等;
3、學生要學會快速讀和略讀、瀏覽。
4、學生要學會在讀中思考、質疑、解疑,學會在讀中圈點、批畫。
會讀書,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數量的字詞。還有課外閱讀量的達到。(課外閱讀量,課程標准有個「不少於」的界定。應當說,這只是個保底的要求。)這些,就應當說是個死任務了。當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從更廣的視覺看,會讀書,說到底是會學習。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訓練方法。學生要經歷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才可能學好語文。因此,要從聽、說、讀、寫;從字詞句段篇的學習上,從合作學習上,從收集資料,處理信息上進行語文實踐活動。通過指導,讓學生習得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並主動去運用,形成習慣,學生將受益無窮,有的將是終身受益。
其次要在讀書中,逐步使學生形成較敏銳的語感。即基本的感悟語言的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感,才可能學好語文,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語感的培養,當然首先靠讀,但教師的引導,進行一些有意思的訓練也是必要的。
第三,還要讓學生在讀書中學會說話,學會寫,學會交際。即具有一定的表達交際能力,要求達到不同標尺下的能說、能寫和與人交際的的標准。
某種意義上說,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虛與實的關系。當然這里的虛,不是無,也不是可有可無,這個虛必須務,而且必須務好!即給學生以充分的人文關懷和人文熏陶,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品德。但務虛還要務實!即必須給學生打好語文基礎,為他們現在的發展,也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換句話說,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對立統一的,萬萬不可割裂開來。應當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受到人文熏陶和關懷的同時,通過各種各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來學習語文知識,習得基本技能,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心理、人格、品德等方面的發展。一味突出工具性,就走上了老路;一味突出人文性,則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也是違背辯證唯物主義原理的。因此,要萬變不離其宗:為學生的發展著想、著眼。
『伍』 小學語文主要培養孩子哪些能力
語文其實不管是小學還是中學培養的能力都是一樣的。
1、記憶力。小學應該多背一些優秀的文章,儲備知識。
2、識文斷字。認識常用漢字。
3、欣賞能力。語文所選的文章一般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所以都是經典。
4、演講能力。小學應該鼓勵孩子多發言,特別是語文課上。
『陸』 學習語文能培養什麼能力
語文是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基礎課,是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實踐課,是引導學生提高語文綜合素養的課。說到底,語文是學生用來說、講、讀、寫、用的必然工具。其中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乃至整個教育過程中都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培養初中生的閱讀能力首先要從誦讀抓起,通過師生互動和有梯度的訓練,落實好閱讀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把握閱讀教學必須遵循的原則,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
叫魚與學習(學習王站)覺得閱讀能力是語文學習最重要的一個能力。
『柒』 語文是培養什麼思維的數學是培養什麼思維的
自己的理解,不一定正確,語文是培養語言表達能力,文字功夫,數學是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兩個互相補充。
『捌』 語文閱讀要培養哪些關鍵能力
語文閱讀要培養理解能力,還有寫作能力,表達能力,閱讀速度等,主要理解作者寫作意圖和表達方式,今後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表達准確。
『玖』 語文是一門培養人的什麼能力的重要學科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需要有學習興趣,好的學習習慣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人感到學習語文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於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沒有擁有一把打開語文之門的金鑰匙。學好語文,要注意培養學習興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積累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能力等。我希望當我講完後,能為你的語文之路,墊石鋪地,為你的語文大廈添磚加瓦,為你學習鋪上一條通天大道。對語文學習感興趣,就為你的語文學習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無論做任何事,興趣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想想,正因為發現了缺陷,我們才會去彌補,才會做得更好。學習興趣是基礎的話,好的學習習慣,則是一位技藝超群的建築師。學習習慣的好壞,直接關繫到你學習質量的好壞。葉聖陶認為:「從小學老師到大學教授,他們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幫助學生養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學方面的良好習慣」。由這句話我們至少可以看到好的習慣的重要性,其實好的習慣,主要還是靠自己去養成的。農村有句俗語是這樣說的「習慣成自然」如果你堅持一個好的學習習慣,久而久之,則會成為雷打不動的「自然」。那怎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拾』 學語文需要培養哪些能力
語文能力最簡單的就是表現在交往過程中聽說讀寫的能力。也就是《新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到的「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是完全統一的」。無論是口頭說,還是平時寫作文、演講,無非是把自己大腦中儲存的語文信息調出來寫在紙上。同時,在聆聽別人講話時,能否聽得懂或在朗讀課文時抓得住文章的要點等,與我們平時儲存在大腦中的語言基礎有很大的關系。語言能力基礎較好的學生,不用費吹灰之力就可以聽懂得別人講話,在朗讀時抓得住文章的要點;語言能力較差的學生就比較吃力,聽不懂或抓不住要點。所以,一個對典故一無所知的人,是否能夠真正讀懂杜甫的詩、辛棄疾的詞;一個對成語一竅不通的人,能否充分領略到魏巍、秦牧散文的魅力,都是很難的。
語文能力包括閱讀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組織語言與表達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基礎知識運用能力,寫作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一、多聆聽,在聽中積累語言
「 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所獲得的知識,其中60%來自視覺,20%來自聽覺,15%來自觸覺,3%來自味覺。」①聽的作用僅次於看,它是汲取知識,積累口語材料的重要渠道之一。在聽話時,主體必須在一瞬間利用強化記憶儲存信息並依靠快捷靈敏的直覺思維活動,才能在接收言語聲波的同時理解語意並評判話語。由此,要有效運用各種手段讓學生多聽。在課堂上,我們都能做到讓學生帶著疑問聆聽教師的講解、范讀等,使其邊聆聽邊思索,邊領悟邊積累。但對於課外的聆聽、思索則為我們平時所忽視。俗話說:身邊的一切皆學問。平時,讓學生收聽廣播,看電視,聽別人爭辯等,都能促進其邊聽邊思考,並能從中有收獲,不斷提高語文能力。如有一名初中生在家聽見別人在辯論百家姓中的「仇」一字多音讀法是否正確,於是就利用工具書查字典,消除自己的疑惑。這為學生的語文認識能力就得到鞏固、提高。所以,要重視教導學生邊聆聽邊思考身邊的一切「聲音」的習慣,從中獲得提高自己語文能力的信息平台。
二、熟讀多誦,在讀誦中積累語言
廣泛閱讀是積累語言經驗、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語文教學中有課內、課外閱讀,課內閱讀是基礎、是先導,課外閱讀是繼續、是擴大。在課內應該訓練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課外語文學習提供舉一反三的規律性指導。
閱讀是手、眼、腦等感官協調活動的過程,是直覺體悟語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速讀廣覽,這是訓練直覺思維的有效途徑。學生在進行閱讀時,有時逐個破譯每個文字元號代碼,而利用直覺思維密切相關的預見、猜測、期待等手段簡化閱覽過程,從而迅速敏銳地把握作品實質。跳讀、翻讀、猜讀、倒讀等往往是預見、猜測、期待的外在表現,可以活躍學生的直覺思維。有了速讀做基礎,廣覽也就好辦了。廣泛瀏覽、轉益多師,能拓展學生閱讀范圍,擴大其視野,豐富其感知對象,增加其詞彙、句式的儲備,豐厚其語感圖式。從而為培養學生語文能力創建語感橋梁。
三、勤練筆,在寫作中積累語言
熟讀背誦是通過語言的輸入增加大腦皮層的語言信息,作文訓練則是調動大腦中的語言信息來激發大腦皮層細胞之間的信息回憶、交流、篩選,從而達到鞏固、運用語言的目的,因此,作文是高層次的積累語言。在語文學習中,學生可以寫出事能感人、情能動人、理能服人的優秀作品來,都是經過無數次的「嘗
試——錯誤」的學習過程,正確的嘗試不斷保留,錯誤的不停的放棄才能得到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勤奮、不斷地練習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正如許特立同志有一句名言:「不動筆墨不讀書」。這就是說,在讀書的過程中要勤動筆,多加練習,只有這樣才能有利於語言材料的積累,而語言材料積累的過程,既是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也是培養語文能力的過程。③
總之,以上三點都是息息相關的,對語言積累成敗有著關鍵性的作用,直接影響到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只要我們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