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突破傳統語文教學觀念

如何突破傳統語文教學觀念

發布時間:2022-05-07 11:30:45

㈠ 如何突破陳舊教學局限,改革創新語文教學思路

一、拓展延伸——把握時機
拓展性閱讀作為課內教材的補充、延伸,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類型及教學的需要,把它安排在不同的時段.為此,教師可從課前拓展性閱讀、課中拓展性閱讀、課後拓展性閱讀三個角度來談談其具體操作.
1.課前拓展性閱讀.課前拓展性閱讀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關資料或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儲備能量.如蘇教版四年級教材中的《特殊的葬禮》一課,上課伊始,老師可請學生談談課前通過查資料(包括上網)所了解的瀑布形態,如何形成的.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為下文學習埋下伏筆.
2.課中拓展性閱讀.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會遇到疑難,適時地利用拓展性閱讀材料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自主學習,釋疑解惑.
蘇教版三年級教材中的《菩薩兵》一課,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主要讓學生了解藏族同胞聽說又有部隊開進自己居住區,便躲進深山不敢露面的原因.這里老師可簡介軍隊是如何對待老百姓的,也可以請學生們談談自己在電視上、電影中所看到的相關內容.學生對第四自然段中翻譯說的「一定是烏雲遮住了他們的眼睛」這句話就容易理解了.
3.課後拓展性閱讀.語文的外延是社會生活,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和閱讀體驗,自覺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把語文的觸角延伸到課外.拓展的本質是學生的課外語文實踐.什麼是教學拓展?教學拓展就是指導學生在課文學習的基礎上,把課堂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證課堂的內容,指導學生進行字詞句的練習,進行課外讀寫.恰倒好處的拓展延伸能讓語文課堂更開放!
蘇教版新教材課後思考練習中多了一些 「搜集資料」的要求.如四年級教材《人類的「老師」》一文,課後要求「你還知道哪些人類以生物為『老師』的事例?搜集有關的文字或圖片資料,在小組里跟同學們交流.」;《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一課,課後要求「搜集宋慶齡的有關資料,說說人們為什麼總愛在她故居的兩棵樟樹前留影紀念;又如《李時珍夜宿古寺》一課的課後要求「中葯是我國寶貴的遺產.你知道哪些中葯?說說這些中葯的葯效.」這些都表明,實行課程改革,要不斷增強課程的資源意識,加強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
葉聖陶老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所以,一篇課文教好後,學生應當感到意猶未盡,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向他們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使學生的學習向課外、課後延伸,並及時地進行反饋、交流,這樣,有利於最大限度地去開發課程資源,促進課內外學習和運用的結合,調動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積極性,並不斷擴大語文學習的視野.
二、拓展延伸——行之有效
可以說語文課堂教學拓展已經被廣大教師所接受,但是由於我們缺乏對拓展尺度的把握和有效拓展的經驗,因此在教學中不免出現了一些低效的或者說是無效的拓展.
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的時候,一位教師花了大量的時間引入科學常識,說明壁虎的特點,觀察壁虎的捕食錄像,了解壁虎的生活習性;一位教師上《荷花》一課,講到「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大」一句時,說這個畫家就是大自然,然後開始拓展問「大自然還畫了哪些美麗的圖畫」;一個教師上《水上飛機》一課,只花近20分鍾的教學時間,讓學生讀課文並總結出水上飛機外形奇特、特殊用途,而後就補充了網上搜集來的大量的有關水上飛機的圖片、種類及用途介紹等等.對於文質兼美的課文是如何以童話的形式、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介紹出水上飛機的廣泛用途的,不再研讀、品味,課文的語言特色幾乎完全被忽略,這顯然是有悖於語文課的初衷……
語文課堂教學就如一道道菜餚,課堂教學中的拓展延伸就如燒菜用的鹽,沒了少了,這道菜則給人感覺淡而無味,多了亂了同樣讓人無法入口.因此,適量、適度的進行拓展才是真正的有效拓展.
1.自然拓展
有效的拓展應該是跟文本之間有一種「互文性」的關系.拓展的內容和教學需要達成的目標也應該有一種密切的聯系,因此在拓展時,也應該是自然的、不露痕跡的.
古人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課堂導入時,教師不露痕跡的運用拓展教學往往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整個課堂教學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可愛的小蜜蜂》教學中,一位教師這樣引出問題:
(1)出示蜜蜂采蜜畫面.最吸引你的是什麼?為什麼?
(2)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一篇描寫小蜜蜂的課文——可愛的小蜜蜂(齊讀)
(3)課題直接告訴我們什麼?
(4)這篇課文是我國著名的散文家楊朔寫的,它的原文叫《荔枝蜜》,其中原文的開頭是這樣的.(課件:出示原文的開頭,讓學生自由讀)
(5)同學們看了這段話,你認為作者對蜜蜂是懷著怎樣的感情?(不喜歡)
(6)是呀,為什麼從開頭的不喜歡到這里的覺得可愛呢?接下去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從上述案例中看出,教者引用了作者原文開頭的一段話,讓學生從這段話中了解作者對蜜蜂的感情是不甚喜歡的,甚至是帶有害怕情緒的.那麼為什麼作者能從「害怕」到課文中的覺得「可愛」呢?一次簡單的不露痕跡的拓展,讓學生很快產生疑惑,同時也讓學生產生學文的慾望.
2.適度拓展
拓展延伸應在立足文本的基礎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對文本進行有效的拓展與超越,因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語文學習能力的發展最終必須超越課堂、超越文本.拓展延伸應該圍繞課文的主題和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任何離開課文的拓展延伸都是空中樓閣,不著邊際的.為了拓展,將課上到野外去,新是新了,卻沒了原則和規矩;為了創新,囫圇吞棗學習課內知識,忙於拓展中的「表演」和「作秀」,新是新了,卻多了幾分浮艷.因此,只有文字才是教學之本,才是語文教學的主要憑借,也才是最好的課程資源.拓展延伸是為深入理解教學內容服務的,不能讓內容為拓展延伸服務.正如於漪所說:「離開文本去過度發揮,語文課就會打水漂.」所以在對課文拓展延伸時,首要的就是深挖教材、緊扣文本,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
同時,拓展的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狀況,包含學生的生活經驗、生活閱歷、認知水平、知識積累、學生能力發展水平、地區差別和特徵等.做到切合學生實際,因材施教.因此,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要適當變換內容或改變難度,使每一位學生都感到很親切,都有話可說.每一節語文課,教師都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教學目標,而且教學目標的實現情況,也是衡量一節語文課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因此,拓展延伸時教師應注意照顧學生個性差異,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多設置一些難度各異的學習內容,多設計一些不同層次的訓練項目,以供學生自由選擇,各取所需.立足課堂實際,考慮時間、場地、情景的限制.否則,再精彩的拓展延伸,也不過是一種表演或作秀,比作一隻「綉花枕頭」恐怕並不為過.
特級教師秦詠中在教學《三顧茅廬》一課時,隨著學生學習的深入、情感的漸漸推進,一點一點地把劉備和諸葛亮的生平資料引入進來,把與文本相關聯的資料滲透到學習過程中.此時的拓展在教師一張一弛的把握中,彷彿落花般悄無聲息地飄落,使得原本在學生心目中陌生而遙遠的三顧茅廬的故事,一步步地走進了學生的心靈,領悟到了劉備「求賢若渴」的內涵.
再如一位老師在解讀千古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時候,沒有單純地在「綠」字上做文章,而是設計了想像說話環節:「 又 江南岸」,讓學生仿照詩句展開豐富的想像.一石激起千層浪,由於學生對春天太熟悉了,一至六年級也積累了大量的描寫春天的詞句,於是他們很快調動了自己的生活體驗,喚起相似的記憶,用鮮活的語言,活靈活現地描繪出他們心中江南岸的春天美景:「桃花又紅江南岸」「蝴蝶又舞江南岸」「小鳥又唱江南岸」……
就這樣,教師沒有多餘的講解,更沒有採用花俏的課件,而是採用一次簡單的說話訓練環節,讓學生在適度的拓展中明白:在春風的吹拂下,江南又顯現出一片綠色的、充滿生機的景象.
從學生的閱讀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閱讀基礎、閱讀心理,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乘勢引入相關資料,能保證學生面對重點難點疑惑點時,有充分的自主思考、自我發現、自我收獲的空間,促進學生視野融合.
3.巧妙拓展
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課內外的適度拓展延伸,可以讓語文更加充盈和豐富!教師在課堂上恰當地選擇拓展的內容,適當地選擇拓展的時間,則有助於喚醒學生沉睡的心靈,撥動學生內心的感情之弦.
例如在教學《一夜的工作》這篇文章時,為了讓學生能深刻體會周總理的不辭勞苦,有位教師在學了課文之後引入「總理最後一段日子的工作時間表」.在悲涼的音樂聲中,在教師動情的朗讀中,學生完全進入了情境.學生深深地被總理的頑強,被總理的不顧個人身體所感動,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淚水,聽課老師也無不為之感動.此時大家內心都充滿了對周總理的崇敬愛戴之情.可以說這樣的「拓展」讓人心動,令人拍手稱快.
教師的恰到好處的引領和延伸,可以讓課堂變得更加美妙,可以讓學生的練筆在情感的鋪墊和知識的積累中進一步得到訓練,使得此時的拓展體現出「畫龍點睛」的效果.一位教師在教學《我們愛你啊,中國》一課時是這樣拓展的:
在學習「山河壯麗」這一部分之後,讓學生說說自己還知道的祖國著名的風景,然後讓學生試著仿照第二自然段寫一寫;在教學「文化燦爛」這一部分的時候,這位教師沒有給孩子們講四大發明、、文房四寶、三皇五帝、唐詩宋詞……而是利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教者更多地引導學生回憶奧運會開幕式中所出現的那些中國元素,學生的表現很是興奮.記載中華民族非凡智慧的「四大發明」、美輪美奐的中國畫卷軸、浩瀚星河中飛舞的天女、多種多樣的戲曲……盡管孩子們說的不是怎麼太完整、太精彩,但是從他們興奮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們更加關注祖國、關心祖國了!祖國燦爛的文化在一次次交流與碰撞中更加深深地印入學生的心中!
接下來教者引導學生聊如今祖國的各種巨大的變化,聊神州、聊高樓、聊文化、聊「嫦娥」(飛船)……在聊的過程中體會到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偉大成就!
適逢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課後,教者布置了一個作業——仿照課文,也創作一首詩歌,贊美祖國,表達對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
這樣的拓展方式,是對課文的延伸和拓展,是對課堂教學的總結和提升,進一步豐富了課文的內涵,使學生在拓展中了解了課文的寫作特點,使學生在情感體驗和人文感悟的同時,語言也進一步得到訓練,在教學中真正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三、拓展延伸——類型豐富
小學語文拓展閱讀的主題是由語文閱讀教材而來.我們應根據不同的文體類型和不同的學習方法設計教學,開展活動.拓展閱讀的類型往往分為三種:情境欣賞類拓展閱讀、感悟哲理類拓展閱讀、文學欣賞類拓展閱讀.
1.情境欣賞類拓展閱讀
情境欣賞類拓展閱讀,就是通過收集閱讀大量與課文主題相關的資料,讓學生進入到主題情境中去,了解並體驗某一名勝的地理環境與人文景觀、歷史故事及文化信息,從學生的視角形成獨特的感受與觀點.
如蘇教版四年級語文教材中《九寨溝》主要介紹了九寨溝蔚為壯觀的自然景色.學習課文後,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虛擬網上游——《中國名勝任我游》,讓學生扮演導游或遊客,通過大量資料的收集閱讀,了解、體驗某一名勝的自然環境、人文景觀、歷史故事、文化氣息、風俗習慣等,從自己特定的視角形成獨特的感受與觀點,向大家描繪和闡述,在拓展閱讀的主題活動中進一步鞏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感悟哲理類拓展閱讀
感悟哲理類拓展閱讀,就是通過收集閱讀大量與主題有關的「寓言」、「成語故事」等文體特徵的文章,感悟其中所蘊涵的哲理,並聯系生活實際加以體會.如《感受中國寓言》是學生學習了蘇教版五年級教材中的《成語故事》後的拓展閱讀,主要學習目標為:閱讀某一類寓言故事,了解寓言故事作涉及的背景和典故,理解體驗寓言的寓意,並聯系生活實際,感悟生活哲理.
3.文學欣賞類拓展閱讀
學生通過搜集並閱讀欣賞散文、詩歌、隨筆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並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如冰心的《只揀兒童多處行》學習後的《冰心散文鑒賞》就屬於欣賞式拓展閱讀.五年級學生通過課堂學習了冰心的散文《只揀兒童多處行》,感受到冰心的文筆之獨特,筆下的意蘊之美.後續的拓展閱讀可以開展《冰心散文欣賞》的主題學習,主要了解冰心散文的特點和進一步感受冰心散文的內在美和外在美.
四、拓展延伸——方式多元
隨著信息技術逐步與學科教學相整合,各種新穎的閱讀方式也隨之出現,如音像閱讀,這種閱讀方式更多藉助於現代音像技術,如電影、電視、廣播、錄像等,比較直觀,它通過畫面、聲音來展示內容,能強烈地刺激人的感官,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網路閱讀,這種閱讀方式主要藉助於網路技術,通過上網瀏覽或在線閱讀來達到目的,它的大信息量和快捷的查閱速度是其它閱讀方式無法比擬的,也是現在學生較感興趣、極易接受的閱讀方式.因此拓展閱讀開展過程中同樣可以既有文本的拓展,也有音像資料的拓展、圖片資料的拓展,通過「屏幕閱讀」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其體驗感悟能力.
此外,與任何教學活動一樣,對於拓展閱讀同樣需要及時的檢查反饋,需要適當的評價.只是在評價中,更應該傾向於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生生互評,評價的內容要以閱讀的興趣和自主性為主,使我們的學生通過拓展愛上閱讀,使閱讀成為每個學生的愛好.
提倡教育創新的今天,學習語文再不能局限於課堂,新課程要求語文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不斷引入來自奧妙無窮的大自然、紛繁復雜的大社會的源頭活水,讓學生在開放的、無比豐富的教學內容中自由徜徉、自由搏擊!課堂是語文教育的主陣地,有效的教學拓展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有新的提升,使學生學語文的興趣有新的提高,所以它是語文課不能缺少的環節,而它首先應立足於課堂,再向課外拓展延伸.在課堂中要充分利用這些空間,盡可能地讓語文課堂更開放,將教學內容變得更充實,將教學思路變得更寬廣,將教學方法變得更靈活.

㈡ 語文課堂教學應怎樣把握新理念

課堂是實施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生活是教師和學生在特定的空間圍繞某一主題共同建構日常化的生活空間。語文課堂必須有區別於其他課堂的特徵,因為其是具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的場所。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怎樣根據新時期語文教育發展的需要和特點處理語文課堂教學新理念中各要素之間的關系,突破傳統語文教學的瓶頸,改善語文課堂教學呢? 要素一:認識並把握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 如今的語文課堂教學和語文教育,正逐漸放棄自我發展的道路,走上自然科學發展的方向——追求技術或技巧:教師在課堂上憑「技術」教,學生在課堂上是學「技巧」。這是傳統語文課堂教學走向現代語文課堂教學發生的最深刻、最驚心、最駭人的變化。 毋庸置疑,語文課堂必須對漢語進行深層次的挖掘,突出語文學科作為基礎漢語教學的特點。更多的時候,我們還應該還原其豐富的結構內涵,即豐厚的文化歷史積淀和獨特的文化心理特徵,使學生感受到隱藏在語文中的愛國精神和民族美德,進而陶冶情操,凈化心靈。這樣,才不至於使學生學習語文只停留在枯燥的表面。《禮記》雲:「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真正的語文教學主張知情意合一,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與品德熏陶等,以及自由意識、獨立人格等多方面的教育。 為此,新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必須體現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換句話說,就是語文課堂在內容上可以包羅萬象,但在活動形式上一定要和其他學科有區別,即必須在語文課堂上充分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使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傳承民族傳統、傳播民族歷史、弘揚民族精神的場所。 要素二:轉變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觀念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教師使用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大多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而且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這種教學觀念或形式視學生為單純接受知識的容器,課堂教學通常表現為「滿堂灌」「填鴨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其特點被概括為「三個中心」,即「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其致命的弱點是強調教師如何去教。這就嚴重束縛了學生主動性與積極性的發揮,忽視了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這一特殊認識過程中的主體作用。 為此,新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打破「以教師為主體」的陳舊觀念的束縛,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科學教學觀念,肯定「啟發式」「悟讀式」等活潑的課堂教學形式。所謂「以學生為主體」,就是教師要把學生看成和自己一樣具有認知和實踐能力的人。筆者認為,語文課堂教學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必須承認學生是具有獨立性的人,必須承認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人,必須承認每一個學生都是發展中的人。 1.學生是具有獨立性的人。 首先,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於教師意識之外的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其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第三,學生是責任的主體。 2.學生是獨特的人。 首先,學生是完整的人,即他們不僅是學習者,而且還是具備全部智慧和人格力量的人。其次,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即各個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要承認每一個學生都有自由發展的權利,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千差萬別的學生。第三,要承認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即他們的觀察、感知、體驗和認識水平都與成人不同,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或評價學生,而是要尊重和保護他們單純而美好的心靈。 3.學生是發展中的人。 首先,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教師要遵循規律做好工作,不能因違反規律好心辦壞事,或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教師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發展的潛力,都可以積極成長,都可以獲得成功,並對每一位學生都充滿熱情的期待。第三,學生是處於發展過程中的人,教師要發揮好主導作用,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一位與學生交換意見的參加者,或一位幫助學生發現問題並引導其解決的促進者而不是給出現成答案的「真理擁有者」。 要素三: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和諧,是指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活動中輕松愉快地把知識、思想和技能傳授給學生。 語文學習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心智活動過程,涉及很多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影響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因素,因為智力因素不僅影響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的速度、深度和靈活性,而且還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學習狀態與可教育程度。語文學習中的智力因素包括感知、記憶、思維、想像等。為此,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把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語文學習中的非智力因素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狹義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情緒、學習態度等以及學習者個人的學習習慣、學習意志、學習毅力與個性品質等等。非智力因素是學習活動的動力系統和維護系統,起發動、定向、調節和強化等作用。為此,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學習活動中的非智力因素進行深入研究,進而促使語文學習活動高效開展。(作者單位:湖南常德市鼎城一中)

㈢ 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有之義。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來看,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語文教師應當具備傳統文化的滲透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與理解傳統文化,這也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所在。

一、加強認識,提高教師自身文化素養

不少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還缺乏傳統文化滲透教學的自覺意識,由此要更好地開展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滲透教學,語文教師首先應當具備傳統文化的滲透意識,能主動在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這是開展傳統文化滲透教學的前提所在。

學校可以多開展這方面的宣傳學習,可以讓語文教師認識到傳統文化滲透教育的重要性,從而主動在語文教學中開展這方面的滲透教育。

二、課內多種方式實施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年齡還比較小,特別是小學低段的學生,他們剛剛入學,有強烈的好奇心,但注意力很容易分散,由此教師需要在教學中營造情境,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2、開展合作探究,挖掘傳統文化要素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比較適合於小學語文的教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傳統文化滲透教育時,也可以嘗試開展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去學習與探究,從中更好地理解與認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三、課外多種途徑並施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1、鼓勵課外傳統文化閱讀,營造傳統文化氛圍

2、開展豐富多彩活動,滲透傳統文化要素

為讓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更有效,除平時的課堂中所進行的文本教學之外,語文教師還可以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實踐活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要點:

1、要教會學生讀准字音。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中有許多的生僻字,學生可以通過查字典、拼拼音等形式讀准字音。

2、是要識別一定數量的文字。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中,有許多古今不同義的字詞,了解它的古今意思,能更好的理解古文。

3、是掌握一定的詞彙量,如諺語、俗語及成語等。這些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深入研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著作。



㈣ 在現代教學中,老師應該怎麼教學才能更好的突破傳統教學模式

討論,結合社會,定期回顧

㈤ 如何突破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困境

摘要:作文是初中語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從目前作文教學現狀得知,當前很多初中學生在作文方面都表示不知如何下筆,及時下筆作文內容也缺乏深意,較為空洞。之所以出現上述情況和語文教師採取教學策略有著緊密聯系,對此,本文則從多方面分析作文教學策略,望給予語文教師提供教學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素質教育全面滲透,初中語文和以往相比也發生較大的變化。語文教師應從語言文字等基礎能力著手,培養學生寫作技巧,從多角度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效率和質量。
一、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
1.學生寫作內容空泛。寫作的目的在於抒發內心真情實感,然而從當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情況得知,很多學生在寫作中存在明顯的假太空和抄襲情況,可以說這種現象違背作文教學目的,更無法真實反映學生內心所想,以致於學生在聽到寫作之後就下意識套用以往所寫內容或抄寫在各種書籍看到的語句,長期以往就失去口頭表達能力。雖然學生可以下筆寫作,然而寫出的內容千篇一律,毫無情感,學生借用這種方式躲避抒發內心情感,那麼寫出的內容自然而然質量低下。
2.教師教學方式單一。相關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還應用傳統教學思路,即授課時直接說明寫作題目和具體要求,要求學生選擇寫作材料,學生提筆寫作後再整體評講。語文教師占據整個教學過程的分量,雖然指導思路較為清晰,然而形式單一陳舊,學生學習興趣普遍較低,自然而然影響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效率和質量。
3.教學創新意識不足。

大部分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都是求穩心態,因而會限定作文內容和模式,以致於出現寫作內容千篇一律情況。再加上多數語文教師在寫作時都會將作文類型分類且限定模板,之後則要求學生在限定模板中寫作,以致於學生沒有較強的創新意識,長期以往導致寫作模式化。
二、突破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策略
1.設置貼近生活題材,增強學生情感表達。寫作的基礎在於高質量的素材,更是提高寫作質量的關鍵。材料即作者用以提煉和表現文章觀念和事實的內容。優秀的作文除了具備意義深刻的選題,更具備充實的寫作材料。當前初中階段學生處於豐富多彩的生活領域當中,教師就可引導學生觀察社會現象和重視生活體驗,因為真實的的材料才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在觀察過程中運用聽覺、觸覺、嗅覺、視覺等多種感官接觸觀察對象,從多個角度觀察對象並運用隨筆、日記、札記等方式記錄,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細致觀察生活現象,從簡單生活中捕捉光亮,由此感悟和描述生活美好。例如在描寫景物時就可讓學生調動眼睛、耳朵、鼻子等各種感官觀察對象,緊抓描寫對象特點。學生在觀察中應學會嗅覺春天氣息,聆聽春姑娘的呢喃,視覺欣賞五彩斑斕的春色,進而有感情地寫出獨特的春天景象。而在人物描寫作文中則應緊抓描寫對象的外貌特徵、性格特徵等顯著特點,凸顯人物形象,使讀者一看就能留下深刻印象。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描寫並分享作品,這種方式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激發寫作興趣。
2.深度優化作文教學,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作文教學無法脫離聯想,將其和情感結合能最大限度提高作文教學質量。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運用提問方式引導學生聯想,其中提問是課堂教學常見教學方式,科學有效的問題能最大限度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桃花源記》一課為例,語文教師在講解此課時就沒有按照傳統教學步驟,此篇課文作者描述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人們在這個無憂無慮的世界中自由自在的生活,但課文也真實反映作者對社會環境失望和迴避社會的不良情緒心理。最後語文教師鼓勵學生想像屬於自己的桃花源記並用文字記錄下來,不僅可以充實寫作內容,也達到活躍學生思維目的。
3.積極拓展學生思維,營造良好寫作氛圍。寫作則是從知識信息從學生傳輸給讀者。信息在流動中得到二次解讀、挖掘和傳播,一定程度深化其價值,為了更好地拓展學生寫作思維,教師可以將閱讀和寫作相結合,因為語文閱讀和作文有著緊密聯系,其中閱讀更是作文的根本。教材中收錄很多經典讀物,應從經典閱讀中挖掘素材為作文作用,從而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以《成長的煩惱》一課為例,教師在課前就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將其分組,之後讓學生從自身角度闡述成長過程中存在的煩惱,小組相互交流,探討其他學生存在的煩惱後找出共同點以及解決措施,之後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成長」為主題寫作,通過結合所學課文進行寫作,這種方式不僅達到拓展學生思維目的,也促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提高寫作質量。
三、結語
總之,教育是一個國家不可缺少的組成,更是促進發展之根本大計。初中語文課堂要對學生 表達、聽力、閱讀和寫作等各方面能力進行培養。尤其在作文方面更需要加強聯想結合情感,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從中積累寫作素材,打破作文寫作困境,提高作文教學質量。

㈥ 語文教學中如何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難點的突破策略一
1、聯系生活體驗,加深理解感悟,能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
現代認知理論認為,新的知識是建構於原有認知結構上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啟發引導學生尋找、再現與教學內容具有相似性或相對性的生活實際情景,聯系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遷移或對比中豐富、加深自己的情感體驗。
2、加強學練結合,強化語用,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難點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在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而素養的提高、能力的增強,關鍵在一個「用」字。在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多渠道的訓練途徑,從學生「學」的實際出發,抓住訓練點,讓學生在運用中領悟,在運用中發現,在運用中創造,這是學好語文的關鍵。「讀」與「練」是強化語用、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的制勝法寶。語文就是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教學中的「讀」既包括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包括學生在課內的默讀、朗讀、精讀、略讀、品讀等讀書方式的培養,以及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的閱讀學習。「練」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課堂上教師要有練的意識,並能精心設計練習內容,對聽、說、讀、寫的練習要合理安排,注意讀寫結合,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特別是動口、動手的練習,使知識得到有效鞏固與遷移,讓學生在練習中提高學習效率,學會融會貫通。
三、重難點的突破策略二
1、運用電教媒體手段,創設感知氛圍,培養審美能力
美育是人的全面發展中不可缺少的素質,語文學科中蘊含著豐富的美育資源。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能力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要使學生獲得美感,就必須讓他們面對一個具體的審美對象,使他們有美的情緒體驗,有愉快的心情。傳統的教學方法,單靠語言來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學生產生共鳴,難以發揮語文學科的美育功能。電教媒體能夠發揮色彩動感、音樂聲感等特有優勢,創設一種與教學內容相和諧的特定情景,增強真實感,直接讓學生身臨其境,進而融入自己的情感,深切體會其構造的意境,自然受到美的熏陶。
2、運用電教媒體手段,可化繁為簡,加大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向課堂四十分鍾要質量,減輕學生課外學業負擔,這是今年來教育界的共同呼聲,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而要在四十分鍾里增加課堂質量,單靠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達到這一目的,要想解決這一難題,還得依靠電教媒體手段的輔助。

㈦ 如何改進語文自學方法,提高學生創造能力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語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而思維能力的最高層次是創造性思維,而學生創造能力的提高最終取決於培養較強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就必須注意開發智力,採用多種教學手段,積極改進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1.打破思維定勢,激勵創新意識

眾所周知,中外學生對比起來,雖然外國學生平時看上去學習不大用功,但卻經常能有一些獨特的見解,而我國學生雖然平時學習刻苦,成績也不錯,可遇到問題時卻常常墨守成規,缺乏創新和突破。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追根溯源,是由於我們的教育思維習慣和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所致。在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中,教師對學生來說,是神聖的權威,真理的化身和絕對的評判者,學生被動接受老師的駕馭,在這種教學思想的壓制下,學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毫無創造力可言。柳斌同志在「五談關於素質教育的思考」中說:「我們要鼓勵學生的創造性。學生的智慧火花一閃現,就要加以保護。有一個教師問學生,雪融化了,變成什麼?有的說變成水,有的說變成冰,而有一個學生卻說變成了春天,這個孩子的回答不是明顯地充滿智慧嗎?他的回答很有哲學的詩意。但是,他不符合常規,根據標准答案他應得零分,但他的回答具有創新的意識。所以我們老師應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對於學生回答的問題,不能以自己的思維方式或唯一的標准答案捆住學生。我們要鼓勵學生打破思維定勢的羈絆,在評估學生非基礎知識方面的答案時,要把有無創造性擺在首位,只有這樣不斷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才會讓學生頭腦中不斷閃現創造的火花。

2.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訓練場,學生的知識、技能、思維、情操等都可以通過閱讀教學獲得,所以在閱讀教學中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相當必要的。那麼教師在閱讀教學設計中,就應首先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前提,注重學習情境的創設;其次還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設計中抓住「情景激趣」、「自學質疑」、「協作學習」、「會話表達」四個重要環節,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這將會大大提高閱讀教學效率。還有,隨著計算機的普及,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計算機教學網路正逐步在各個學校普及,這一重要資源教師們必須應用起來。有了現代化的設施,運用多媒體網路開拓信息通道,充分利用課內課外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沒有任何羈絆的情況下自主學習,觀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充分利用課件里貯備的課文朗讀,生字詞庫,課文動畫,有關資料,實踐錄像等,讓學生的思維得到自由徜徉。例如上二年級語文《看月食》一課,我通過創設情景來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在設計月食這一動畫課件時,有意識地把月亮變化過程集中化、明晰化,使情景既富有科學性,也具有啟發性,設置「大玉盤」、「像小船」、「像鐮刀」、「像眉毛」、「像細鉤」、「像面鑼」等典型形狀。注意擴展課文中未敘述出來的形狀,啟發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這樣學生思維活躍了。又通過創設太陽、地球、月亮在太空運行的宏觀景象,不僅讓學生理解月食的成因,還從中激發其探索宇宙奧秘的濃厚興趣。教師如果在教學中不斷這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肯定能得到很大發展。

3.培養發散思維能力,鼓勵多角度思考問題

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是發散思維,發散思維的培養,主要是教會學生去多角度思考問題求得多種設想和答案。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針對某個問題進行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如上《烏鴉喝水》一課時,我找准切入點,讓生續編故事,訓練學生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我用「烏鴉把一個一個石子丟進瓶子里,讓水位升高,才喝到水的」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想像:「如果沒有小石子,烏鴉又該用什麼辦法才能喝到水?」讓每個學生把想法都寫在卡片上,避免了只有少數優生得到訓練的現象。這樣,學生的辦法可多了:有的可以設想把瓶子傾斜,用兩塊石頭架住就可以喝到水;有的可以設想找一根麥管就能吸到水;有的可以設想把棉紗條或布條的一端放入水裡,另一端搭在瓶口也能喝到水…….這樣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增加了思維的多維性,減少了思維的單向性,發展了思維的流暢性,通過長期的訓練,必能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4.積極開展創造性活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續編故事,課堂辯論、智力競賽、即席講演、口頭作文、即興詠物、編輯班報等活動來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各種創造能力。如我讓學生續編《狐狸和烏鴉》,學生通過想像就編出了不同的故事。有個學生是這樣編的,《烏鴉又上當了》:這次狐狸知道烏鴉不會再聽他的花言巧語,就想了一個說烏鴉壞話的辦法,激起烏鴉的怒火,烏鴉破口大罵,結果他嘴裡的肉掉下來又被狐狸叨走了……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清楚看到學生創造的火花,她不僅沒有走吃一塹,長一智的老路,還從這個故事中揭示了一個她從生活中領悟的道理: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聽了不好聽的話,不冷靜對待也容易上當。作為教師,對於這樣的智慧我們必須給予表揚和肯定,並且通過多開展這樣的創造性活動,鼓勵學生的創新思想,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知識更新的周期不斷縮短,面對這種形勢,我們必須會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未來社會需要會獨立學習,有創造才能的人才。一個學生如果自己學習也不會,就更不可能單獨去創造,因此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便成了學生創造能力培養的迫切需要。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目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①對語言好的文章要熟讀成誦,形成規范的語感。②善摘取書中精彩之筆,為已所用。③經常看書讀報,重要的材料要自己概括中心意思,並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④要勤於觀察,善於動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意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例如指導學生自學《動手做做看》,可以先設計自讀提綱。①小說有哪兩位主人公?②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③從這件事中你喜歡誰?為什麼?④你從中學到了什麼道理?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逐漸引導他們歸納出學習課文的方法。掌握這些方法以後,再要求學生自學《郵票齒孔的故事》,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提高了他們的自學能力,進而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三、培養學生創造的個性

青少年學生創造能力的高低不僅跟一個人的知識、智力有關,而且和一個人的個性品質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勇敢、勤奮、謙虛、韌性等均有利於創造性的發展。值得我們去培養。例如韌性,這是創造能力獲得成功的重要保證,是任何進取創造的必備素質。偉大的創造都是在崎嶇的道路上無數次攀登的結果,沒有足夠的韌性,必將一事無成,何談創造?語文教學有著韌性培養的最佳素材,為了發明的成功,愛迪生一次又一次的試驗,堅持不懈;為了求真,布魯諾鍥而不舍地求證;為了求學,宋濂迎難而上,苦學終成。我們解析這些範例,在訓練學生閱讀的同時,應不斷引導他們努力把模範人物的堅韌精神移植到自己身上,克服脆弱,勇敢地迎戰挫折,拼搏進取,只有具有良好的創造個性,學生創造能力的提高才會有可能。

㈧ 怎樣在語文教學中突破重點和難點

既要「結合」,
就必須吃透點和面的內在聯系。雖是「點」,即往往
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所在,
要善於運用這一規律去理清全文
的來龍去脈。既要「帶」,就必須在突出重點的同時,有詳有略地把
有關聯「次點」帶出來,
既借「次點」輔助重點,
又在說明重點之中
適當地附帶解決一些關系較直接的次點。要抓准重點,除了要捨得
「割愛」外,還必須「抓之有據」,抓重點的依據有三:一是依據語
文課程標准關於不同年級的教學任務的規定,
確立各年級的「主攻方
向」;
二是根據不同年級各板塊教材的特點,
確定各單元備課的教學
重點;
三是老師在備課中要結合本班學生的語文知識基礎的實際,

後確立每一課完成教學重點的方法和深度。
一句話,
就是要做到既有
全局考慮的長計劃,
又要有落實到每一課的具體安排。
各課的重點既
有相對的獨立性,又互相聯系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教師在備課中必
須抓准重點句段,
凸現重點句段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如長春版小學語
文三年級上冊《讀海》這首現代詩歌,前三個小節在結構上是完全相
同的,教學時,教師沒有必要面面俱到,細致地分析每一小節,你只
要抓住其中一小節重點進行質疑討論教學,
並作強化性點撥,
其他的
兩小節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學進行理解。

二、利用信息技術發揮優勢,突破重難點

課堂教學要順利的達成知識目標,就需要解決好「突出重點」

「突破難點」這兩個常規問題,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解決這兩
個問題的方法有多種,如,語言敘述、掛圖展示、板書解析、講練結

合等。然而,當信息技術與之進行了有機的整合,便會使常規的課堂
教學如魚得水,過去老師口諾懸河的解說,手舞足蹈的比劃,掛圖的
機械呈現等手段立刻相形見絀。
利用信息技術,
可以直觀的演示內容,
在突出重點、
突破難點上有著別的手段無法實現的優勢。
例如我們在
講解《回聲》這篇課文時,教學目標中明確要求學生要通過本節課的
學習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但是,對於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
這個概念是相當的抽象,
無論你用多麼細致的語言來描述,
學生往往
都會一頭霧水。如果我們把這個過程用
FLASH
課件演示出來,你不
需要做任何的說明,學生自然會理解。所以,我們要善於使用現代化
教育技術手段,一方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它大大的
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抓住語言的訓練點,突破重點、難點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就在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增強口語表
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而素養的提高、
能力的增強,
關鍵在一個
「用」
字。在運用中領悟,在運用中發現,在運用中創造,這是學好語文的
關鍵。
我們應當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多渠道的訓練途徑,

學生
「學」
的實際出發,
抓住訓練點,
讓其自由進入運用的廣闊天地,
找到自身語文能力的不足之處,
體驗到成功與進步的喜悅,
獲得增強
語感能力、
養成積累習慣、
促進語文知識向語文能力轉化的
「原動力」

為學生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教師要精心備好每一節課,認真研究教學大綱,深鑽
教材內容,並結合學生實際,把握教材內容,弄清重點、難點,深刻

㈨ 如何改變傳統的語文教學

傳統語文教學總體來說慢、亂、差,原因是灌輸得太多,學生興趣不高,教學效果差。因此最重要的是教師改變觀念,樹立以學為中心的觀念。具體在教學過程中,要多用啟發式,展開師生、生生對話,讓多數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我認為更為重要的是先學再教,留出時間讓學生去學,教師再去有針對性的教,效果才會好。

㈩ 新時代語文教學要樹立怎樣的教學理念

一、轉變思想,改變觀念。
1.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中心。
我們在語文教育活動中應始終以學生為中心,時刻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這主要表現為在語文教育過程中體現著人文關懷。
首先體現在給學生樹立堅強的自信心。學生學習成功的原動力是興趣與信心,興趣是船的發動機的話,信心就是鼓起的風帆。沒有風帆的船在驚濤駭浪之中就只能艱難地尋找前進的方向,有了風帆的船就能迎著惡浪順利地到達理想的彼岸。
其次,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在語文教育活動中閃耀著的閃光點。每一位學生都有表現自我的慾望。雖然他們有時表現的內容與表現時機,或許和教師的標准答案與授課進程相沖突,而不被教師發現或被教師輕易的否定。但他們想表達的慾望是他們內心世界對外部世界要求感知強烈而噴發的智慧火花。也是學生個性體驗想得到認同的強烈願望。這些閃光點可能是學生偶爾的插話,也可能是與同學或教師的答案不和諧的音符,也可能是學生踽踽獨行的個性表露。學生的這些閃光點可能是成為參天大樹的一粒種子,也可能是成就大海的一滴水。我們不能用成人的標准和心態去澆滅這些希望的火花。因此,教師要善於捕捉這些閃光點並用心呵護,讓它健康成長。
再次,在「逼思」中多給學生些思考的時間。既然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就需要時間。美國著名成功專家艾.浩恩說:「反應敏捷,出口成章是一種優秀的學習素質;然而深思熟慮,謹小慎微也是一種優秀的學習品質。」此時教師不妨按照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先生的教學細節說:「別著急,老師等著你們慢慢想!」「靜下心來,你很快發現自己剛才想法中的不足。」只要我們在學案中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幫助學生祛除浮燥,我們的學生一定可以收獲更多。
最後,在討論中碰撞智慧的火花。有一些問題在「逼思」環節中沒有達到教學的要求,就要進行同桌交流,小組討論。在討論中每個學生都要說出自己的觀點,擺出自己的理由,在爭吵之中智慧的火花就會碰撞而出。學生不僅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理解了問題,激活了思維,而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樂趣,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二、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
語文教育中應滲透德育教育。「德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規律,採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過內化和外化,發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幾方面素質的系統活動過程。」江澤民同志在《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中強調「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江總書記從素質教育的高度對德育的重要性作了明確的闡述。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學校德育工作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迫切要求,也是學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務和歸宿。
從一個國家的長遠發展而言,德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它的地位不應該被漠視,只能加強。德育教育在語文教育中的加強,不僅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回歸,更是一種社會的進步。為國家和社會提供更加優秀的人才,必須德育教育,使之擁有寶貴的品德,語文教育作為基礎性學科,在素質教育的體系中,擔負的任務任重而道遠。
三、富於「生命力」的教學方法。
能否有一個好的教學成果關鍵在於教學方法。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能力無論在哪個領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創新能力的培養在語文教學中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那麼,新時代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1.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
創新的思維離不開寬松的氛圍。如果在教學上教師給學生的感覺是知識的權威者,那麼學生就不敢創新,不敢班門弄斧,學生的創造思維就會受到限制。所以教師要處理好師生平等、民主、和諧的關系,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圍繞教學目標共同進行教與學。要確定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及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使學生感覺教師是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探索、一起研究,是朋友。這樣,創新能力就會在「人人平等」、寬松的氛圍里激發起來。
2.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一切創造力、 求知慾的源泉。我們都深有體會,當對某事物感興趣的時候,我們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去探索,去追求。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勇於探索創新的強大內動力。
3.設疑,「逼思」。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是好奇心強且思維異常活躍的人,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產生一些想法和問題。教師就要在教學過程中善於解放學生的頭腦,讓他們敢想、敢問,善於問「為什麼」和思考「為什麼」。創新的火花只有通過思考才能閃爍。課堂提問是一種重要的教學「常規武器」。有目的地設疑,把整堂課的教學統領貫穿起來,學生的思維便能絲絲入扣,步步深入問題的情境,產生曲徑探幽之奇趣,從而興趣盎然、思維活躍。
4.「抓住」學生的閃光點並及時表揚。
學生學習母語,有許多有利因素,存在著主動學習、閱讀求知、表達交流、探索創造、自我完善的巨大潛能。每個學生都有著他們的優點、長處。如果說學生求新求異的慾望是學生的內在驅動力,那麼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並且及時贊賞學生就是外在的驅動力。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很大程度偏重於喜歡老師就喜歡他所教的學科,可謂愛屋及烏。怎麼樣才能令學生喜歡呢?那就是教師本身要喜歡學生、尊重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積極進取的願望、都有進步的可能;接納每一個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才,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並及時表揚、贊賞。人一旦受到贊賞就能迸發出更大的熱情,會付出更多的努力,以期望得到更大的贊賞。所以說凡是人都需要贊賞,哪怕是學習水平很低的人。因此,我經常對學生進行贊賞,堅持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我的贊賞。於是每個學生都很快樂,這樣,他們的學習興趣自然會提高。
5.寫理清錯,舉一反三。
在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上,作業中出現的錯誤是經常雷同的,有些學生錯誤一犯再犯,甚至有的學生一道題目需要訂正好幾次才能弄懂。對於這些錯誤,我們的學生往往簡單把自己的錯誤歸納為粗心、馬虎、不認真,導致在教學實踐中有一些學生對於相同的錯誤屢犯不止,學生的時間無效流失,影響教學質量。因此,學生寫理清錯勢在必行,清錯寫理能悟出知識的規律,能起到舉一反三作用,會起到很好教學效果,這也是豐華教學理念的精髓之一。
6.評點標畫,課本批註。
在書上用評點方法畫出重要句段,在書上寫評注,是豐華教學理念中的一種讀書筆記的形式,它的好處很多:第一,評點標畫是在書上進行的,所以,這種方法只適於自己的書籍。這樣隨讀隨畫記號、寫評注,可以使讀書更加專心致志,促使自己邊讀邊想,鍛煉思考力。第二,評點標畫是在書上進行的,而且書頁的空白處有限,就要求語言盡量精煉,不宜長篇大論。而評注只能三言兩語,揀主要的話來寫,養成行文簡潔,不說空話、廢話的好的文風。第三,評點標畫是在書上進行的,不必再去翻找讀書筆記本,便於重讀。第四,評點標畫是在書上進行的,形式自由靈活,又很簡單方便,省去了在本子上寫體會、補充、批駁,不可避免地要復述一些原文內容這一道「工序」。第五,評點標畫是在書上進行的,在讀完一本書之後,回頭對全書評點標畫處加以整理,可以使之系統化、條理化。第六,做評點標畫式筆記要有一套自己的符號系統,前後要保持一致。這樣,可以培養自己的規律性。

閱讀全文

與如何突破傳統語文教學觀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4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6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5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