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教材哪裡不合理

語文教材哪裡不合理

發布時間:2022-05-08 06:10:02

❶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的特點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的特點:

1、「文體學習」成為閱讀和寫作的主線

七年級教科書不強調文體,試圖讓學生廣泛接觸各類詩文,對不同的文體都能嘗鼎一臠。八年級教科書閱讀單元的語文要素以各類文體閱讀為核心,包含閱讀方法和閱讀策略兩方面,注重培養學生閱讀說明性文章以及實用類文本的能力;活動探究單元更是要深入研究與文體有關的各種過程性、實踐性問題。

在課外古詩詞誦讀部分,文體的特點也較為突出。以八上教科書為例,第三單元後的課外古詩詞誦讀均為漢魏古詩,與課文《唐詩五首》(均為律詩)形成呼應;第六單元後的課外古詩詞誦讀均為宋詞,且均為小令,使學生通過誦讀了解小令的特徵,為後面學習篇幅較長的中調做准備。

八年級教科書的寫作部分也突出了文體寫作的重點,除「語言要連貫」 「表達要得體」這兩個培養一般寫作能力的專題和「學習仿寫」這個改編式寫作專題外,其他寫作專題(包括活動探究單元的寫作部分)均為文體寫作。一般寫作能力專題中的「表達要得體」,也基本上圍繞著實用類文體展開。

2、活動探究單元改變教科書的單元組織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

活動探究單元改變了傳統意義上以課文為中心的單元組織方式,它以活動任務為軸心,以閱讀為基礎,以探究為內核,以寫作為落腳點,整合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以及資料搜集、活動策劃、實地考察等項目,形成一個綜合實踐系統,讀寫互動,聽說融合,由課內到課外,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活動探究單元也試圖改變學生以課文學習為主體的學習方式。在這里,學習課文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某一文體的基本特點,把握其閱讀策略,為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實踐活動,則引導學生從課內拓展開去,或實施采訪,或模擬演講,或朗誦鑒賞,或揣摩台詞、排演戲劇。實踐活動的開展,需要充分利用課文閱讀中學到的知識,並自主搜集、整理、建構相關知識。

3、口語交際專題為「說」的教學提供了抓手

統編教材口語交際教學內容呈現出階段性安排的特點。七年級教科書主要將口語交際的內容融合在綜合性學習中,培養一般的口語交際能力,如「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交流」「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等。

八、九年級教科書則以口語交際專題的形式對包括講述、復述、轉述、應對、即席講話、討論、辯論等常見的口語交際類別進行分項訓練,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活動探究單元中也包含了相對獨立的口語交際專題,如八上第一單元的「新聞采訪」、八下第四單元的「舉辦演講比賽」等。

之所以設計專門的口語交際專題,是因為目前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教學比較薄弱,缺乏專門的、適用的口語交際教材。從技能訓練出發培養口語能力,也是一線教學的成功經驗。教材的設計力求使訓練序列更明晰,重點更突出。

4、文言文單元呼喚相關教學方法的改革

從八年級教科書開始,文言詩文開始成單元出現,其組合依據是內容與文體。如八上第三單元均為寫景短文,八下第三單元均為「記」。集中編排的文言詩文更需要教師把它們當成詩文而不是文言語料來教,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文言詩文的積極性,要改變那種將文言文教學窄化為文言教學,又將文言教學固化為文言字詞語法背記教學的做法。

文言文單元的課後練習暗含著以下兩種教學理念:第一,要利用好文言與白話的「異」,讓學生通過誦讀、比較來體會文言的獨特魅力,而不只是急於用「翻譯」跨越或消弭這種差異。第二,要通過學習文言詩文,發現古人與今人在審美、思想等方面的「同」與「通」,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5、對學生自讀的要求有所提高

經過了七年級的學習,學生理應熟悉了教材「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設計,自主閱讀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因此,八年級教科書對學生自讀的要求有所提高。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自讀課文的比例有所提高,每個閱讀單元都安排兩篇自讀課文(七年級多為一篇),活動探究單元的課文則都設計為自讀課文。

第二,兩篇自讀課文中有一篇不設旁批,只有閱讀提示,更需要學生在閱讀中依靠自己的力量。

第三,課後練習、閱讀提示中推薦的閱讀篇目數量有所增加(文言文課文也有推薦閱讀篇目),類型也更豐富,除了課文的出處、同類型作品、同作者作品外,還有像《〈清明上河圖〉的故事》這樣的淺易研究著作。

6、課後練習的探究色彩有所增強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學習能力的提高,閱讀教學中的課後練習也需要有所變化,以適應學生的發展,不斷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7、新開發了一批課文

統編語文教科書選文以經典為主,旨在使學生多接觸人類思想文化的精華,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同時,選文強調時代感,下大力度開發了一批富有時代氣息,又有一定經典性的新課文。有的單元甚至全由新課文組成,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1)語文教材哪裡不合理擴展閱讀: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編寫原則:

1.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按照「整體規劃,有機滲透」的基本思路,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最終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為,發揮語文教科書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方面的獨特價值。

2.繼承與弘揚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

統籌規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教育等內容,體現循序漸進、浸潤滲透的編寫原則,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3. 遵循語文教育基本規律

遵循語文教育基本規律,突出語文素養的理念,合理有序地安排學習內容,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讓學生多讀書,多思考,多積累,勤練筆,在語文實踐中體會、發現語文規律,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聽說讀寫能力。

4. 堅持選文文質兼美

選文堅持文質兼美、適合學習的原則,強調選文的典範性和高品位,同時注重選文的時代性,力求體現時代精神和社會發展成果,貼近學生生活,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❷ 語文課本改了很多次,那些專家是怎麼想的

根據中國青年每日報告,自去年9月1日義務教育階段的三個科目以來,相關教科書被投入使用,與教科書有關的討論來到了這一點,並沒有中斷。例如,「魏清,霍在歷史教科書中消失了」「為什麼小學的一年級學習學會學習學習後學習,」古代詩意網路是較小學生的負擔「..

最近,教育部有關負責人編制的許多專家都收到了中國青年每日的專訪人·中清網上記者,而問答,引導人們對教材有更合理的思考。

❸ 語文教科書對我們的影響真是巨大,你同不同意

一)語文教學應注重正確審美觀的滲透

所謂審美觀,是指人們對世界的審美把握,它同真理觀、倫理觀一起,構成了人們對世界和人生的總的看法。一切美的追求、美的鑒賞、美的創造都必須以正確的審美觀作為指導。古今中外許多文學作品表現出了鮮明的審美傾向性,反映了一定時代、民族、階級的審美觀點和審美理想,這些豐富的社會歷史內容是語文教學發揮美育功能的堅實基礎。因此,語文教學在教育學生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掌握正確的審美標准、樹立高尚的審美理想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從語文教材所提供的審美對象來看,它蘊涵著寬廣而深厚的生命意識和充滿人性、人情的審美情趣。由於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的表現力在文學中發揮到了極致;也由於文學是「人學」、「心學」,美的文學就是美的情感,它能「美善吾人之性情,崇大吾人之思理」(魯迅),猶如青少年身上的「通靈寶玉」。所以並不是要把語文課上成文學知識課或文學鑒賞課,而是要求將文學作品中美的言語對象化於學生的語感和美感,將文學作品美的觀點、美的情感對象化於學生的心靈,真正達到培養、提高語文素質和人文素質的目的。

比如,我國古代的一些文學家和藝術家的作品中都表現出各種高尚的審美情趣。陶淵明的作品獨愛傲霜的菊花,陸游的詩作贊美聖潔的梅花,王安石歌頌挺拔的松樹,鄭板橋的詩畫偏愛青竹,抓往這些,可以引導學生追求對自然美的健康審美情趣。而那些反映生活的文學作品,如:《背影》、《清塘荷韻》、《白蝴蝶之戀》等飽含著積極、進步、健康、高尚的激情,我們通過這些作品的分析和鑒賞,更能喚起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去追求美的境界。應當指出,最近十幾年來,隨著社會環境的開放,腐朽沒落的審美情趣與錯誤的審美標准,也對青少年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對付這些消極東西,只靠枯燥的、單調的說教,已經越來越難以奏效。而語文課教學中的美育滲透,卻能在樹立學生正確審美觀方面發揮出不同凡響的優勢。

(二)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所謂審美能力,包括審美感受能力、審美想像能力、審美鑒賞能力和審美理解能力。審美能力的獲得和發展,主要依賴後天的審美實踐活動和審美教育。所以,在語文課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培養青年學生對美的事物的觀照和喜愛,提高他們對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科學美、技術美的感受、想像 、鑒賞和理解能力。
然而,語文美育又完全不同於老莊「自然無為」的美育思想,把世間萬物僅僅看作觀照、欣賞的對象,以求得精神上的絕對自由。然而語文課在教學過程中,對受教育者審美能力的培育,則不應是理性的啟發、誘導和吸引,而是融化在教學過程始終的無形操作,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同時鼓勵學生有自己獨到的審美體驗和理解,幫助學生發揚其審美個性。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除自己充滿激情外,還要根據所授內容特點,精心設計教學步驟,精心組織教學流程,細致考慮課本中的情感因素,從作品的語言、形象、意境等方面,下功夫培養青年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與作品的人、事產生共鳴,從而得到美的熏陶,美的享受。

1.通過鑒賞文學語言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羅丹說過,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語文是一條美的長廊,語文的領地處處有美。高爾基說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因此,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優美語言。語言「點化」有時如同中國畫中的「渲染」技法一樣,可創設情景,激發情緒,加深對作品的理想和情感體驗,從而增強教學的感染力。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美的語言,是點化激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詞語含義,把握詞語的感情色彩,不同的句型、語調以及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在領略語言美中得到美的享受。如色彩素淡朦朧、旋律和諧 悅目的荷塘月色(《荷塘月色》),雄奇峻拔、文物薈萃的泰山奇觀(《雨中登泰山》)。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一句,石亂而穿空,實寫赤壁磯之險峻雄奇,動心駭目。尺濤拍岸,為怒濤洶涌,浪花千疊,如雪堆積不斷。「吹」、「拍」、「卷」,用語雄勁凌力,表現出沖破一切阻力不可扼止的偉麗,讓人隱約可見當年赤壁大戰的激越雄壯。此描寫有音響,有色彩,有態勢,氣象闊大,筆力飛動,可謂用詞精妙的典範。因此我們要特別注意把握文學語言的關鍵詞語的內涵和外延,注意它們創造的深遠的意境和美學情趣。

2.通過分析文學形象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美只能在形象中出現」。(黑格爾)文學是作家運用形象思維通過具體生動的形象,構成一幅完整的生活圖畫來反映現實生活的。因此,語文課的教學必須突出文學形象。作品中不朽的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在潛移默化中,熏陶著學生的心靈,富有強大的啟發人、感動人、鼓舞人的藝術魅力和極高的美學價值 。因此,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以正確的審美思想為指導,分析、欣賞文學作品中一系列人物形象,尤其是帶有普遍的社會意義的典型化形象的美。

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勤勞、純朴和善良的形象,她勞作時含笑,不計較勞累、辛苦,深愛自己的乳兒,一種寬厚形象躍然紙上。講授這一類課文時,應讓形象說話,把藝術形象再現於學生面前,喚起學生的感受和共鳴。

3.通過體會美的意境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所謂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優美的意境,能引起豐富的想像和聯想。「在藝術中起著最積極和主導作用的是想像」(別林斯基)。意境優美,文學作品的感染力才強。

如杜甫絕句《漫興》:「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筍根稚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這首詩,全是寫景,春色如畫:楊花撒滿小徑,荷葉點綴小溪,竹筍暗生,小水鴨傍母而眠。從景物中一股融融春意撲面襲來,詩人那種熱愛春天的喜悅心情和閑適自得之意亦自畫里湧出。景色和畫面中雖一無處涉及情字,但情藏景中,處處都在抒情,真如王國維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意境的這種創造方式,歷來最受人們推崇,因為它在風格上極為含蓄,達到了如司空圖所說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境界。因此分析意境美,就是要把作者「難寫之景」顯現在學生面前,把「言外之意」恰切地表現出來,教師應注意激活並發展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生欣賞理解作品的意境的同時,深刻體會到作者所刻意追求的意境。

如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重點就是啟發學生豐富的想像力。要讓學生想像出在清幽寂靜的夜裡那流水一 般的月光,月光下綽約多姿、清香四溢的荷花,一切都顯得如此恬靜、淡雅、高潔。在進入作品所描繪的意境 的基礎上,啟發學生聯想:你可曾在生活中遇到類似的意境?有的同學可能想到了在家鄉的夏夜,月光下靜靜 流淌的小河,清新、寧靜、富有詩意。作品的藝術美喚起了學生心中生活美的回憶,從而加深了對《荷塘月色 》的意境的理解:作者不滿現實社會,嚮往寧靜的自由生活,然而找不到出路,因此心中頗不平靜。他帶著這 種心情來欣賞充滿寧靜美的荷塘月色,希望從中得到暫時的解脫。

二、語文課堂教學,應注重學生審美心理機制的培養
語文教學中的學生審美心理要素主要由審美感知、審美想像、審美情感、審美理解以及審美創造(包括靈感)等構成。在語文審美教育中,學生的審美心理機制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會表現出不同的審美傾向和過程。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主要通過與優秀的文學作品作者對話,來獲得對人生、人性、人情的深刻體驗和感悟,這是學生獲得審美心理體驗的過程,也是學生的語文素質、人文素質不斷得到提升和充實的過程。

審美快樂的動力機制包括:「生命」的意識、體驗和創造。中學生作為審美的主體的確在某種程度上保留著人類童年的某些天性,但他們的審美活動已不再是簡單的擬人式的內外同一,而是以再造性為主要特徵的審美心理活動。中學生除了語感、美感的再造性內化外,還有創造性的內化,即學生能沖破已有的審美定勢和文學定論,想前人之所未想,發前人之所未見,獲得新穎而獨特的體驗和見解。

劉勰說過:「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如在講授《荷塘月色》時,由於青少年初具的對異性的朦朧的交往需要,有的學生在課堂上發言把隨風擺動的楊柳看成是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把月亮看成是嬌羞的女子的臉龐。這就說明,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不但存在教師帶學生動,而且還存在學生帶教師動,師生之間互相啟發,互相促進,從而進入一種互動、合作的「教學相長」的最高境界。

再如在講授舒婷《致橡樹》時,筆者曾要求學生仿照其象徵手法作一首詩,就有學生將一粒種子比喻成一種希望和光明,有的竟把一輛破舊的自行車比喻成自己最忠實的好朋友,要「陪伴他到永久 /永久」。可見,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審美能力,而且要重視培養、訓練和提高學生的審美心理機制,鼓勵學生基於其自我意識、主體意識發表所見所聞、所感所思,學生也才能客觀地發現審美對象中的生命意義。進而引導學生自覺地按照美的規律去追求理想的人格,美化人們的環境和生活,創造美的精神產品和物質產品,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語文教師應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做美的使者
美育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因而語文教師要自覺地培養和提高自己的審美鑒賞能力,增強審美素養,自覺地運用美學知識進行教學,努力做到以美育人,寓美於教,這樣才能無愧於美的使者稱號。

(一)提高審美感知力

帕克說:「感覺是我們進入經驗的門戶」。人對事物的認識是從感知開始的,審美當然也須從感知開始。審美感知力要求主體對美的諸因素能直接把握和領悟。即通過感知形成表象,入境見形,從而激起美感,產生美的愉悅。因此,語文教師的審美感知力表現於善於從語言文字入手,既能零散地感知審美對象,不輕易放過一字一語,又能從整體上去把握,透過語言所描繪的形象進行深層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進入美的領域,並領略美的意蘊。

審美感知力的具備需要一定的生活底蘊。語文教師應不斷積累生活,豐富自己的閱歷,拓寬自己的視野,才能在美的長廊中感知到美,並能在語文教學中帶領學生去體認文字形象美,感悟語言音樂美,品味詞語意蘊美,領會句式變化美,把握整體風格美,從而把語文課教「活」、教「實」、教「美」,讓學生在對美的感知中獲得高品位的默契,使師生都體驗到審美的愉悅。

(二)提高審美鑒賞力
審美鑒賞力指對審美對象的欣賞評判能力,是比審美感知力更高層次的審美活動,語文教師必須具備這一審美能力。

審美鑒賞力的具備,不僅要有扎實的美學知識 ,還須有一定的審美觀念、趣味、理想作為鑒賞的標准。語文教師首先要根據作者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指向,挖掘教材中的審美情感,使自己從作者崇高的精神美和自身創造的價值美的享受中受到強烈的感染。

如學習《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和《念奴嬌·赤壁懷古》,這是辛棄疾、蘇軾兩位豪放詞人的代表作,在鑒賞時可作如下的評判:兩詞「借古」方式同而「喻今」目的異,辛在「警今」,蘇在「傷今」;兩詞風格異,辛雖悲愴卻不幽怨,悲而且壯,如號角催人奮進,蘇在曠達超脫中透出無可奈何之情以及強作曠達的低沉情調;典故運用也有別,辛詞多典連用,多角度訓鑒,以典寫情,蘇詞以典傳神,懷情寫典。語文教師的深刻審美鑒賞力是引導學生在美的海洋里孜孜以求地遨遊、開竅、頓悟 的重要保證。

(三)提高審美創造力
贊可夫說:「人具有一種欣賞美和創造美的深刻而強烈的需要。」語文教師只有具備了審美創造力,才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審美者。語文教師的審美創造力又是一種綜合能力,它必須以審美感知力和審美鑒賞力為基礎,有時還需要 特殊的稟賦和才能。語文教師必須按美的規律,搞好創造性的教學設計,突出教學的高激勵功能、高效率功能和美育功能。只有具有創造力的教學設計,才會使學生越學越美,越學越樂,美在其中,樂在其中,如坐春風。

語文教師是否具有審美創造力是衡量其是「教書匠」還是「藝術家」的重要區別之一。一堂好的語文課,恰似高雅別致的藝術品,給學生以美的享受。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必須體現審美創造力,既講究科學美,又講究藝術美,以敏銳的審美語感感受到語言表達的規范性、准確性、鮮明性、形象性、生動性、音樂性,通過創造美的語境,再現文章的聲感美,把學生帶入意境,「目視其文,口發其聲,心同其情,耳醉其音 」,從而活躍學生的「思」,發展學生的「智」。語文教師只有講究了教學的創造美,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才能,顯示自身的本質力量,並形成自己的教學美風格。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只有不斷滲透美育知識,時時奏響學生心中美的音符,叩擊學生敏感的心靈,使他們的好奇心,未知欲和鮮明的想像創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照亮那些美麗但幽暗的角落,讓一切珍貴的東西閃光,才能實現肩負培養創新人才的崇高使命,才能在素質教育中真正實現自身美育與情育的統一。

❹ 統編語文教材使用的問題與建議

統編語文教材使用應該要更考慮學生發學生認字的情況,更考慮他們能否更好地從課本上學習到學習到這些東西

❺ 人教版語文教材有錯誤,大家發現沒有

課本上也會有錯誤的,所以每一版都會有更正,畢竟這么多的字,怎麼可能沒有錯誤呢!尤其是你買 的資料書,上面的錯誤更多!課本還好,畢竟是用了很多年的了,有錯誤也會更正 了

❻ 語文教材因難懂刪除魯迅的文章,你認為合理嗎

語文教材因難懂刪除魯迅的文章,我認為不合理,因為對於我們來說,雖然文章比較晦澀難懂,但是確實很有感觸的。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他們並不知道生活在那個時代所經歷的思想感情和內容,他們所知道的就是文章的容易理解和場景不能刪除,但是可以把這個文章放到更大年級閱讀,對我們來說不是特別的容易理解,但是也應該有人知道當時是一個怎樣的情形,我們國家面臨著怎樣的一種情況,我們應該心懷一種什麼樣的氣度,舊中國是應該從根本上去解救而不是從表面上去解救。

對於這些事情,我覺得不應該知難而退,而應該迎難而上,或者說是用一種其他的方法解決這樣的問題,比如說把這些題目放到高年級去理解或者是去思考和看,對於語文教材因難懂刪除魯迅的文章,我覺得不合理,如果說,僅僅只是這樣的話就刪除名人的文章,那麼我們國家只去讀一些通俗易懂的文章就好了,為什麼還要把這些難以理解和中國當時的國情寫到上面了,這就是原因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應該明白的事情,所以對於這樣的事情我們更應該去嘗試著了解,嘗試著去理解。

❼ 新課改語文為什麼會有許多明顯不合理的地方

因為我們的編書老師也不能理解課改含義,生搬硬套的肯定會出些小問題的。

❽ 家長質疑小學教材,你覺得小學語文課本是否需要保證科學嚴謹

小學課本也是需要保證科學嚴謹的,因為只有保證科學嚴謹的教材,學生學到的知識才會是正確的,即使是小學課本也不應該例外。孩子從小受到的教育,一定要保證其正確性,否則會和今後的學習產生沖突。

即使是小學生也有必要要學習到正確的知識,只有這樣對他們之後的學習才是有一定幫助的,雖然他們的年紀還比較小,但是當時記得是比較牢靠的,即是在多年之後,也可以將某些知識牢牢的記住。

❾ 《孔雀東南飛》被語文教材刪除,到底哪裡錯了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是我們現在大多數人都知道的名句,它出自樂府詩《孔雀東南飛》,是一首與《木蘭詩》合稱“樂府雙璧 ”的千古名篇,曾經也是我們語文教材當中一首讓學生“腦殼痛”的必背長詩。不過這首長詩被語文課本移除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讀者朋友們你們覺得呢?

❿ 你認為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是否存在問題模糊現象

我認為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不存在問題,模糊現象。問題都是清楚明了 ,而且非常有利於把握全局,統領全文 。

閱讀全文

與語文教材哪裡不合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4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6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5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