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精神是什麼

小學語文精神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08 06:43:52

『壹』 小學語文老師最應該具備的品質是什麼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教師應是素質教育的實施者,現代教育的開拓者,是現代素質教育這一出大型藝術表演的「導演」。 作為一名優秀教師可以像一名 「導演」,那麼首先應該具有廣博的專業知識、多元的能力。因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一個領導者。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養成能力,提高素質的主渠道。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實現學生的主體性學習,是新形式下課堂教學改革給語文教師提出的新課題,也是當前語文教改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他的領導不以地位,而以他的「好學」的氣質、充盈的知識、成熟的經驗和對學生的真摯的愛。那教師應該如何當好這個「導演」呢?指揮好這一出戲呢?通過《名師課堂》的學習、研究我認為,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具有以下素養:
一、具備親切幽默、富有啟發性的情感教學語言。
高水平的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藝術,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啟迪學生的智慧,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而且還能引起學生的美感,使他們得到一種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語文作為人文精神的重要載體,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語文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迫切地呼喚語言藝術大師。在課堂上語文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課堂教學語言去打動每一個學生,使學生對祖國的語言文字產生熱愛之情,學生就會主動、積極、熱情地去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字。 其次,教師運用啟發性的語言,讓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從而激發學生大腦產生興奮,多種感官協同參與,積極活動。
二、發掘每一位學生的內在潛能,因材施教。
魏書生說「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有各自的閃光點,也各有自己的特點興趣、情感和需要、具有不同的發展水平。要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所提高、有所發展,那麼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採用不同的方法做好學生的個別教育。
三、緊跟時代的潮流,不斷更新自我、與時俱進。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學習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成為能運用網路信息資源實現教學過程最優化的教師。
第三,具備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
當代社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計算機和信息科學技術智能化、信息網路全球化、國民經濟信息化的時代已經到來,將信息技術作為現代教學手勢在必行。教師要不斷學習,掌握現代信息技術。
第四,要有多方面的藝術修養
小學語文教師,老師的「三筆」字要寫得好,只有這樣,學生的自然就好。語文教學可說是集德、智、體、美、勞、五育於一爐,小學語文教師就要多才多能,一專多長,具備多方面的涵養,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五,具備科研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要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一方面教育者對自己主管或任教的專業學科的歷史、現狀應有個較全面的了解,要學習研究本國、本省、本地區的教育歷史,了解當地教育發展的歷程,還要掌握國內外教育科研動態及發展趨勢;另一方面,積極鑽研教育科學及關聯的科學知識,如教育學、教育社會學、教育心理學等,通過理論指導教育教學實踐,找出規律性的育人方法,掌握人的成長發育規律。

『貳』 小學語文下冊課文,誇父追日是什麼精神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名叫誇父的巨人。他看見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在西方落下,接著就是漫長的黑夜,直到第二天早晨太陽才又從東方升起。誇父心想:「每天夜裡,太陽躲到哪裡去了呢?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於是誇父拿著手杖(zhàng),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他一直追到虞(yú)淵(yuān),也就是太陽落下去的地方。還沒等太陽落下去,誇父就追到了。一團又紅又亮的火球,照著他的全身,他無比歡喜地舉起兩條巨大的手臂,想把這團火球抓住。
就在這時候,誇父的喉嚨幹得直冒煙。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誇父伏(fú)下身子,去喝黃河、渭(wèi)河裡的水。咕(gū)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乾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誇父又向北方跑去,想去喝大澤里的水。那大澤,又叫「瀚(hàn)海」,有上千里寬。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tuí)然倒了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這時,太陽正在虞淵落下去,把最後幾縷金色的光輝灑在誇父的臉上。誇父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pāo),閉上眼睛長眠了。
第二天早晨,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時候,昨天倒在原野的誇父,已經變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邊,有一大片枝葉茂密、鮮果累累的桃林,那是誇父的手杖變成的。樹上味道鮮美的桃子,給追尋光明的人解渴,使他們精神百倍,奮勇前行。

『叄』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是什麼老師如何提高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一個人的語文素養至少包括他的語文能力、語言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知能力、人文素養等。新課程性質與地位里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抓好學生的語文基本功——多思、多讀、多寫,又要進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養。因此如何通過語文課堂教學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是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為實現語文素養培養目標,我們必須重視和加強語文教學環境的建設與優化工作,讓學生的語文素養能在各種環境和多種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 語文學習不能局限於教材。大語文教學的語文學習材料應是廣泛、多樣、大量的,現有的教材只是這些學習材料中的一部分。語文學習不能局限於課堂。知識來源於生活、社會、自然,如僅限於課堂學習,只是井底之蛙,所識有限。而大語文教學的學習不僅是課堂上的學習,還應該與學校、社會、家庭、自然這個大環境結合起來。如在教學寫景的文章時,就可由文章內容靈活地進行擴展:可以用畫面引發學生對旅遊的興趣,關注旅遊廣告語;可以自由發言,說說自己和父母游覽了哪些旅遊勝地;還可以以親近自然的形式,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和大自然進行一次對話,把想對大自然說的話無拘無束地說出來,把收集到的一些有景點特色的廣告語進行交流。這樣,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自然而然地就和家庭、社會、自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了。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語文教學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問題,是進入新課改以來老師們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毋庸諱言,以往的語文教學更多地注意體現語文的工具,更多地注意字詞句段篇的訓練,相對而言,語文自身的人文性特徵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實行課程改革以來,這一傾向有了很大的改變。然而,審視當前語文教學的實際,又有走向另一個極端的趨勢: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輕視語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訓練,片面追求所謂人文性,使語文課沒有了「語文味」。如何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使二者有機統一起來,是當前語文教學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有不少老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幾乎沒有提及,有的老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的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有的老師在教《西湖的綠》時,教學重點不是引導學生通過讀書感悟、體驗課文描寫的意境、豐富語言儲備和語感經驗,而是讓學生討論西湖有哪些美景;接著交流西湖在哪裡,你們去過沒有,遊玩後有什麼感受;然後讓學生畫西湖的畫,唱關於西湖的歌等等。一節課可謂是高度地「綜合」了,但是,語文學習卻為著邊際。這在大型的公開課上更為突出,如一節課中既要有自主、探究性的學習,也要有合作性的學習;既要有理解性、吸收性的閱讀,也要有批判性、創造性的閱讀;既要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又要引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等等。上述內容的學習,在適當的時候,適當的環節是可以適當安排的,但是如果刻意追求課堂的「面目一新」,就忽視了語文本體教學任務的落實,影響了學生語文基本素養的通過和發展。
我以為,語文素養與文學鑒賞相比,語文素養是主要的。語文這工具掌握得不好,人文性的理想目標難以實現,人文性對工具性又有導引作用,如果說工具性是雪中送炭,那麼,人文性就是錦上添花了.就培養讀寫聽說能力來說,學生生活在母語環境,學得口頭語言的機會很多,因此,語文教材和語文教學應當著重幫助他們學習書面語言、文學語言,增強語感,再學一點古代漢語。在一定的人文氛圍中,發揮語文以理服人、以情動人的長處,指導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那麼,人文精神就在其中了,它會自然而然地提升的。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游離於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如在學習《長城》時,學到那一句「單看那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老師感慨地說:「多麼感人的情景,多麼動人的畫面,多麼令人佩服的古代勞動人們啊!」於是,學生們都情不自禁地齊聲朗讀,聲音中充滿了驕傲、自豪、佩服的感情。好像自己就在旁邊看著勞動人民正在用汗水和血淚修築長城。孩子們又一次朗讀,每一次朗讀無不生成著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感受著作者那顆對古代勞動人民無比敬佩的心。這一環節的教學我們可以說老師是在教朗讀,也可以說是在培養孩子們的一種人文精神。因為在反復的朗讀中,一方面,孩子們的朗讀水平在逐漸提高—這是語文工具性的體現;另一方面,在老師的引導下,朗讀中滲透了濃烈的情感:孩子們從古代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中體會到對他們的敬佩,進而體會到為自己中國的勞動人民而感到驕傲、自豪----毫無疑問,這又是人文主義的熏陶。兩者是如此和諧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潤物無聲地滋潤著孩子們的心靈。再拿«小獅子愛爾莎»為例,它不僅語言文字優美,而且字里行間透露著小獅子的頑皮、可愛,以及作者對它的精心呵護與深深的喜愛.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劃出描寫小獅子的句子,圈出描寫動作的詞.然後讓學生反復朗讀、感受、體會.再指名范讀,讀出你對它的喜愛,談談你讀時的感受,最後再出示一個填空「這真是一隻( )的小獅子」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這真是一隻可愛的小獅子」,「這真是一隻淘氣的小獅子」……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都通過自己的語言朗讀和感悟表達出來.就讓學生從聽說讀寫中領悟到了文章的中心.
中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而語文又是最基礎最穩定最傳統最民族的學科,應該是千萬不能忘記的。拋開傳統、食洋不化、生吞活剝人文精神不對,鼓吹精英教育,盲目強調探究性、個性化學習也不對。總之,任憑怎樣放言高遠,語文教學不能脫離國情、不能脫離學科、不能脫離文本而天馬行空。要面向大多數學生,講究實效。
運用語文是一種技能,要求准確、熟練,才能形成語文能力。形成語文能力又是個慢功,需要反復實踐,一點一點積累,養成習慣。孩子剛會說話,學會說媽媽,後來會說爸爸、爺爺、奶奶等,隨著語言積累的增加,知道叔叔、阿姨、伯伯等都是對別人的稱呼。如果掌握了3500個常用字,擴大詞語積累,就可整合成無比豐富的語言材料。再經過消化吸收,融會貫通,很可以派上用場。其實,就高一個層次而言,積累篇章結構、寫作方法也是一步一步來的。至於人文素養的提高,也要經歷一個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過程,不可能一次完成,更沒有終極的關懷。
語文教育是一種人文教育,語文教學生的是什麼是善,什麼是人性,給學生的範文應該是一些平民生活的優秀作品,要讓學生回歸到平民立場上去。不要總讓那些寫英雄人物、寫歷史大開合的作品唱主角,這種範文常常會給學生一種錯覺:只有英雄才值得我們去抒寫,作為平凡善良的普通人,是不值一提的。我們要把關心普通人生活的作品、寫日常生活的作品放到教材中去,寫一些真誠的善良的東西,要把對和平的追求,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放進去,我們要讓學生通過教育,了解到自己的人生與社會需要的切合點,通過教育,讓學生產生個性化的人生觀念,最後形成自我決斷,自我選擇,自我造就的信念和勇氣。教育的結果不是知識,不是道德,而是一種自我的能力,就是說,要讓學生用自己的腦子去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選擇自己的職業,選擇自己獨特的人生道路。語文教育應該在這個過程中發揮獨特的作用。
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是課堂教學。組織並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情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的主角,進而達到語文教學的最好效果,這是我們語文教師的追求。

『肆』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逐漸成為每一位學科教師的基本教學目標。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與綜合性兼具的學科,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至關重要的。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採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其語文課堂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也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提供良好保障。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可以總結為以下三點,即語感、語文學習方法、語文學習習慣。學生對語文知識有足夠的理解認知能力,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一定會促使自身能力的提高,也就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保證。因此,語文教師要從三個方面出發對學生進行培養,以便更好地促進其成長進步。
一、說讀結合教學,培養學生語感
具備了良好的語文語感,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會更加深入,對課文主旨的表達也會掌握得更加透徹,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增強學生對文字的運用能力。而且,語文不僅是一門教學課程,更是一門語言,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要求很高,良好語感的形成也有助於學生口語水平的提高與發散思維的發展。教師可以通過說讀結合教學的方式創造學生的練習實踐,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感。
例如,教學《讓我們盪起雙槳》這篇課文

『伍』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四大理念是什麼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四大理念是: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繼承語文教育的優秀傳統,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並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

(5)小學語文精神是什麼擴展閱讀: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位。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語文學習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

『陸』 小學語文教材中人文精神有哪些

歷史、地理、科技、人物品質、風土人情等課文都體現著人文精神。 ...1、具有深厚的人文沉積的「物」 2、富有濃烈的人文色彩的「事」 3、具有偉大的人格...

『柒』 小學語文奧運精神是什麼

奧運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強。

『捌』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人文精神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技巧:
一、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指在語文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話)、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內化優秀的漢語言文化成果,最終在自己身上實現一種新的價值或達到新的水平。
1、反復誦讀,加深理解:
怎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簡單地說就是遵循語文教育的客觀規律,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語文實踐就是聽、說、讀、寫的實踐,其中對人文素養的提高起決定作用的是讀。簡卡爾說:「讀一切好的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培根說:「讀書在於造成完全的人格。」高爾基說:「讀書愈多,精神就愈健康而勇敢。」大量而有台階性的誦讀訓練,能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課文,並獲得不同的心靈感悟。教學時教師的范讀能很快把學生引入課文情境中去,使學生在初步了解了故事的大概情節的同時產生了一個個疑問:為什麼會有雪孩子?雪孩子為什麼會動呢?雪孩子的鼻子為什麼是紅的?……這些問題之所以過於淺顯,是由於學生尚未深入學習課文,因此教師不必急於回答,而是讓學生自由多讀幾遍課文。在多次誦讀中,伴隨著學生的思考,以上問題多半會不答自解:有雪孩子是因為課文一開頭就介紹到「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有雪當然可以堆雪孩子;雪孩子會動是因為這是一篇童話故事;通過讀圖,學生也不難發現雪孩子的鼻子原來是用胡蘿卜做成的,所以是紅的。學生一方面通過誦讀自己尋求到了答案,同時又產生了新的、有深意的問題,像「小白兔家為什麼會著火?」「雪孩子為什麼要去救小白兔?」「雪孩子怎麼會飛到天上變成雲呢?」「雪孩子還會回來嗎?」「他回來後小白兔會跟他說什麼?」等等。面對這些問題,教師仍然不用回答,而是引導學生再次在反復誦讀中自己去尋求答案。
2、體會意境,感受美好: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不僅如此,在加深理解的同時,學生還經歷了情感的體驗,逐漸接受到文化、審美的熏陶:「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房子上、樹上、地上一片白。」這里描寫的是下雪時銀裝素裹的自然美。「看著可愛的雪孩子,小白兔真高興。他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得很開心。」這是小白兔與雪孩子和諧愉快的純真美。「雪孩子從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卻化了。」這是雪孩子舍己為人精神美,以及雪孩子「飛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雲,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的意境美。《課程標准》要求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在閱讀時能「感受語言的優美」,「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顯而易見,良好的語文素養無疑可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二、感悟生命的寶貴,確立「以人為本」的價值觀
一個具有人文素養的人必定把「生命」看成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從而珍惜它,謳歌它。在教學時,我們應努力讓學生在閱讀理解中感受到生命的寶貴,建立他們「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世界。傳統的教學在知識傳授上往往過於注重語文的工具性或思想性,在教學手段上則經常採用老師提問、學生回答或者老師引導學生質疑,再由學生回答的方法。然而,這種「為學習而學習」的「師本位」知識體系和教學方法本身已經忽略了對學生的關懷,忽視了對個體發展的關懷。要想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應該是人文的。閱讀是一種自主的、多元的行為,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閱讀感受,正是「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種林妹妹」,教師怎能限制學生的所疑所惑、所感所悟呢?因此我們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可以提問,可以說說自己的感想,還可以回答別人的問題……總之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怎麼說都可以,教師不界定對錯,只引導評價好壞,一方面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另一方面讓學生從老師的評判中體味到如何抓住重點,如何發現有價值的問題,如何更准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在教學《雪孩子》一課時,有學生就這樣說:「我明白了睡覺時不要把柴堆放在火爐旁邊,不然會著火的」,(很好,懂得了一個安全知識);「雪遇到熱會化成水,水會變成水蒸氣升到空中,形成雲」(不錯,學到了一個氣象知識);還有的學生注意到插圖非常漂亮,細心的孩子甚至發現圖上「雪孩子融化時,連小鳥都哭了」(多麼善於觀察啊!)。這樣,在暢所欲言中,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被語言文字所呈現出來的情景打動:為失火時小白兔仍渾然不覺而焦急萬分,為小白兔最終獲救感到歡欣鼓舞,也被雪孩子的勇於獻身深深感染,從而感受到生命的寶貴,甚至開始思考生命價值之所在。這樣的教學能較好地體現《課程標准》提出的「關心生命」的要求,把語文課從以往較濃的思想教育中解脫出來,「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還語文課的真實面目──形成和發展學生的人文精神。
三、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要注重體驗,升華情感
語文課不是思想品德課,同樣也不是自然常識課。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取語文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注重情感體驗」,「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

『玖』 如何培養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精神

一、引言 創新是人類真知的全部來源。在人類從蠻荒走向文明,從蒙昧走向有知,從遠古走向現代的漫長歷程中,每一次進步都體現著創新的思想光華。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人類發展的生長點在於人的創造力。[1]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從當今社會的發展和對人才需求的角度來看,社會對人才的評價標准發生了巨大變化,不但要求知識淵博,具有合作能力、團隊精神,還要求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重要搖籃。無論在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專業人才方面,還是在提高創新能力和提供知識、技術創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獨特的重要意義。」因此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理所當然地成為新一輪教育改革中新課程目標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2] 數學是基礎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三大主科之一,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時代對我們教育提出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和一條基本原則。那麼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二、數學教師自身要具有創新精神 教師自身所具有的創新精神是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這是因為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形成與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分不開的,教師自身具有的創新精神會極大地鼓舞學生的創新熱情。因此教師要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創新性、更靈活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 (一) 要克服經驗主義, 具有現代化教育觀念 每一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會獲得很多成功的經驗,尤其是老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有一位經驗豐富的數學老教師曾經這樣說過:「教了幾十年了,都是這一種教法,還改什麼革啊!還是留給年輕一代的新教師吧!」這些教師只憑經驗教學,不考慮如何改進教學方法,使自己缺乏創新意識。有一句古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意思是說人只要活著就要學習,就要不斷改進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作為創新型的教師,就要克服經驗主義、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做到與時俱進。 具有現代化教育觀念,是作為一個創新型教師的前提。創新型教師要有遠大的目光,在教育觀念上有超前意識,能夠根據科學與社會的發展趨勢確定新的教育理念,不斷更新思想,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時刻關注國內外的最新的教育動態,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 (二) 要有堅實的業務素質,勇於探索的改革精神, 教師應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不僅要熟練數學學科的知識,還要了解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善於吸收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領域的最新知識,融匯貫通,不斷擴大知識面,高屋建瓴的理解數學學科的知識。 創新就要勇於探索,勇於向傳統的思維模式發起挑戰。任何科技成果的產生,都是經過多次反復試驗成功,沒有探索就沒有成功、沒有探索就沒有改革、沒有探索就沒有現代的社會,要做一名創新型教師,就要大膽的改革課堂教學,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不適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 (三)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傳統的師生關系重於「師道尊嚴」,很多教師教育學生要聽話,老師的話就是聖旨,不允許學生有任何反抗。在頂崗支教活動中,聽課時發現學生在課堂上非常安靜,既不回答問題,也不提出問題,該課的數學教師在課堂上一直處於自問自答的狀態。課後我問學生:「上課時你們為什麼不回答老師的問題?」學生回答說:「老師平時太嚴厲了,我們都怕他,回答錯了會挨罵的,所以我們不敢回答問題。」學生在教師面前唯唯諾諾,不想說,不敢說,久而久之,學生活潑的個性會變得壓抑沉悶,連個性都不存在了,還怎麼能創新呢?羅傑斯提出「有利於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裡的安全和心裡的自由」。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使學生產生安全感,樂於接受教師的教育和影響,激發學習興趣,集中學習的注意力,啟發積極思維。[3] 我在我的課堂上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回答的正確,我就會表揚他們,回答的錯誤,我也會鼓勵他們勇氣可嘉,幾周下來後,我的課堂上是生機勃勃,同學們踴躍回答問題,探討問題。只有營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知服人。樹立師生平等的觀念。讓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敢做。 三、數學教師應克服對創新認識上的偏差 一提到創新教育,有些教師往往會想到一些如小製作、小發明等等脫離教材的活動;或者是藉助問題,讓學生去想去說,想的越怪、說的越離奇就是創新,從而走入了另一個極端。 (一) 教師要從真正意義上理解什麼是創新 創新,是永無止境的更新,包括觀念、方法的不斷改進,是在辯證的否定中對原事物的揚棄,創新是指人類文明的正面進步。[4] 其實每一個合乎情理的新發現,別出心裁的觀察角度,自主發現一個新問題、提出一個新問題等等都是創新。一個人對於某一個問題的解決是否具有創新性,不在於這一問題及其解決是否已經有人做過,而關鍵是在這一問題及其解決對於這個人來說是否

『拾』 小學語文題雷鋒叔叔具有什麼樣的精神

雷鋒一心向著黨,他把黨比作母親,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黨和祖國人民的,無論遇到怎樣艱難復雜的情況,都「堅決聽黨的話,一輩子跟黨走」;「為了黨,願灑盡鮮血,永不變心」;「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這是雷鋒給我們留下的名言。這種強烈的階級情感,正是雷鋒精神的精髓。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精神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4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6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5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