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語文作業是什麼
我國學校設置語文課英文稱作 Chinese,語文作業就是你問同學,老師,作業是全國不統一的
請採納謝謝!
② 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作業包括哪些
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上主要講些什麼?
1、一年級主要講:
(1)生字的音(讀音)、形(偏旁、結構、筆畫筆順、與形近字的區分方法、組詞)、了解大意(根據文中的語境).
(2)了解課文(古詩)的大意(引導學生會流利朗讀或背誦,或者還要能有感情地朗讀或背誦;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會運用古詩進行填空或默寫古詩)
(3)看圖寫話(能看懂圖畫的意思,並用幾句話寫下來).
2、二年級主要講:
(1)生字的音(讀音)、形(偏旁、結構、筆畫筆順、與形近字的區分方法、組詞)、了解大意(根據文中的語境說說詞語意思、進行說一句話).
(2)了解課文(古詩)的大意(引導學生會流利朗讀或背誦,或者還要能有感情地朗讀或背誦;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會默寫古詩.)
(3)看圖寫話(能看懂圖畫的意思,並用幾句話寫下來,用上適當的標點).
小學三年級課堂上該怎樣講課?具體分哪幾個步驟?
1、小學三年級課堂上該怎樣講課?(這個問題有些籠統,是語文科吧?)
(1)教給預習方法,培養閱讀的習慣.
(2)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自學情況,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
(3)理解課文的內容(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品詞析句;了解一些表達方法,並進行練習運用;初步了解課文的結構;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會用簡練的語言概括課文的內容.)
(4)學習習作(開始是寫一段話,過渡到篇)
③ 如何布置初中語文作業
作業布置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減負增效,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獨立精神和創新精神,正確認識學生的作業布置,樹立科學的練習觀,就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
作業布置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智慧地布置語文作業是一個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體現。在教學中以生為本、大膽創新、因材施教的作業布置才能避免學生「吃不飽」「吃不了」的情況,注重作業的分層化、彈性化、實踐探究化,才能使學生願意做作業,樂於做作業。
在大部分學生的傳統認知中,語文作業無非就是抄寫、背誦,不用動腦且重復機械。物理課上,老師講原理的時候,學生能通過具體的操作理解知識並在其中得到樂趣。化學課上,老師會布置一些動手的小實驗,讓學生能體會到化學方程式的魅力。
在美國著名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提出的學習金字塔中,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最高的是實踐,即「做中學」「實際演練」可以達到75%,這是主動學習的范疇。
在我們的語文學習中,也有很多的知識我們可以通過布置探究實踐性的作業,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意識,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語文的魅力。
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小學的假期作業是這樣布置的:讓同學們結合自己所在年級學習的內容,通過閱讀、參觀、探訪、調查,進一步了解北京城中軸線上的歷史與變遷、人文與故事、建築與科學等,做一名傳播北京文化的小使者。
用繪畫、攝影、小報、撰寫導游詞等豐富多樣的方式,呈現北京中軸線上「景山」「內九門」「天壇」「天安門」「故宮」「鍾鼓樓」等地標建築物的風采。通過這樣的一些實踐活動學生能發揮所長,把課內知識學以致用,不僅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④ 語文作業的重要性
語文作業是語文課堂的有益補充和延伸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搖籃,學生完成作業的優良差,直接影響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成敗。一次優質作業的設計,不僅可以鞏固一堂課所要求掌握的知識,點燃創造思維的火花,這正是「教者有心,學者有益」。
⑤ 小學語文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怎麼安排都要批嗎
按照小學的設置課程時間,語文課堂作業不能在課堂寫,因為要講課,但是測驗可以在課堂寫,上午布置的作業只能在課間或者午自學寫,作業要減負,不要重復布置,家庭作業有時可以布置回家讀書或者布置少量作業。
⑥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作業的有效性
一個完整的語文教學活動,應包括備課、上課、布置作業、批改作業、作業的評價與反饋這幾個環節。其中,布置作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作業布置得合適與否,關繫到學生學習過程中積極性和學習熱情,關繫到學習目標的實現和學習任務的完成。所以布置作業對教師來說,是一種技能和素質的考驗。但在長期的「應試教育」下,為了追求在考試中取得高分,教師在布置作業中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使師生苦不堪言。原語文教學大綱規定,作業是為了幫助學生領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和寫作特點而有計劃進行的語文訓練,它是思維和操作的演練場。新的課程標准對學生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方面的語文能力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從大綱到課程標准,語文作業演變軌跡十分明顯。因此,在課改新形勢下,對語文教師布置作業的形式認真地進行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作業是鞏固和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學生內化知識,外化素質的重要方式。教師要精心設計作業,要有啟發性,分量要適當,不要讓學生機械抄寫,以利於減輕學生負擔。」毫無疑問,適時、適量、適度的作業有利於學生鞏固知識、訓練技能、培養能力、發展思維。但筆者在十多年的語文教學中,發現多數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普遍存在這樣幾個問題:
1作業量過多,為了追求所謂的「教學質量」,很多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往往更注重「量」,總認為「熟」一定能生「巧」,只有多做就能得高分。因此,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根本沒考慮適量,學生往往是今天一張卷子,明天又是一黑板,後天又要抄課文,做得頭暈眼花,做得叫苦連天。這樣做的結果,真的能拿高分嗎?其實不然,殊不知,這種「題海」戰術,不僅不能使學生獲得高分數並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而且,還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等。
2形式單一,內容重復,曾經聽到有學生這樣抱怨:「我最討厭學古文和古詩了,我們都知道語文老師怎麼布置作業,學之前先布置抄幾遍,學完了又要抄幾遍,過了一星期又要抄,我都要抄得吐了。沒一點新花樣……」學生的抱怨其實在提醒我們重復地抄課文他們很反感,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還有的教師為了省事,只布置一些簡單的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等,讓學生三下五除二就做完了,學生是否就認為教師好了?長久下去,學生肯定會忽略語文這門學科的重要性,我們的作業也沒收到實效性。
3作業難度不一,比如有的教師在教完《中國石拱橋》後,不是幫學生舉一反三,鞏固在文中所學到的說明方法,而是再次將課文中的例句布置給學生做作業,這種教學態度是不負責的。還有一位教師在教完這篇課文後,獨創一個題目——《試論石拱橋的過去與未來》,讓全班學生怨聲連天,結果可想而知,學生是東拼西湊,敷衍了事,收效甚微。從以上兩個事例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作業難度過小隻會浪費學生的時間,作業難度過大,很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違背了教師布置作業的目的。
從以上幾點我們不難看出,正是我們的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得我們的教學效果不能有效地從作業中得以反饋,還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我不僅是一位語文教師,還是一位班主任,每天一早來學校見到的就是辦公桌上沒有交作業或抄作業的學生名單。有的是課代表寫的,有的是任課教師寫的,這一串串名單,從表面上看是我們的學生懶,學習態度差,但我不知道各位想過沒有:這難道跟我們的教師布置作業態度沒有關系嗎?記得巴金先生說過:「在我靠葯物延續生命的有限的日子裡,我始終擺脫不了夢魘的折磨,我給一位朋友寫信說:『使我感到痛苦的是看見孩子們失去他們的童年。』」法國思想家教育家盧梭在《愛彌爾》一書中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他們就成了一些早熟的果實,他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就會造成一些年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鍾的兒童。」 有一位心理學家也說過:「童年的價值就在於幸福。」試想,當我們的學生在做大量重復機械的作業時,他們的學習情緒怎麼可能提高呢?當我們的學生在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時,有多少人會認真地動腦筋呢?因為即使你這個題目想出來了,下個題目你又得花上半個甚至一個小時的時間去想,一個晚上我們的學生能做幾道這樣的題目呢?更何況抄襲在有些中學生看來就是一種認為有效地「捷徑」,他們怎麼可能會多花時間去想呢?當我們的學生每天疲於應付《學海風暴》、《全能王》時,他們又有多少時間來思考、來動手、來積累課外知識呢?長此以往,我們的學生的學習靈感和創造性將被作業消耗殆盡,而我們教育的目的難道就是培養一個做作業的機器人嗎?
我們當然不能培養作業機器人!語文作業作為教學子系統,應努力地實踐著《課程標准》的要求,因此就必然帶有鮮明的時代特點。這就需要我們的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考慮方方面面的因素,結合《課程標准》的要求,使學生從單一、枯燥的作業練習中解放出來,由作業的奴隸變為作業的主人,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從課本、文本中解脫出來,大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使他們切實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這才是我們布置作業的目的。那麼,如何提高語文課堂作業的有效性呢?我想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作業內容要有啟發性
教學大綱指出語文教學要採用啟發性,因此在作業設計時也要體現出啟發性。事實證明具有啟發式的作業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生動活潑地得到發展。如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的《敬畏自然》一文,講述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作者認為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很渺小的,人類要征服自然的想法是愚蠢的,要敬畏自然,就要敬畏我們自己。我教完這課就引導啟發他們動手去網上查閱資料,並聯系生活實際,用活生生的例子來證明為什麼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對於這個作業,學生表現得很積極,不僅在網上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有個學生還在讀後感中這樣寫道「這篇文章使我深刻明白了,我們只有對生命擁有敬畏之心時,世界才會在我們面前呈現出他的無限生機,我們人類也才會時時處處感受到生命的高貴與美麗……」除此外,幾個學生還在網上查閱了許多因人類恣意破壞自然而遭到大自然懲罰的事例,並以「我們需要一個美麗的世界」為主題,辦了一期黑板報,受到了全班同學的一致好評。
二、作業內容要有創造性
發散性思維是創造思維的重要因素。在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沒有明確寫出結論,可讓學生充分發散思維的"空白"。教師要善於挖掘這些潛在因素,利用課文"空白"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促其想像能力的發展。如《喂——出來》這篇課文的結尾作者寫道:「有一天,一位工人爬在一幢正在施工的大樓頂上工作,他鉚完了一顆鉚釘之後,便放下工具稍微休息一會兒。忽然,他聽到頭頂上傳來了奇怪的叫聲。
「喂——出來!」
然而,他抬起頭來朝天上看了看,卻什麼也沒有,睛空萬里,清澈如洗。他以為是剛才幹得有點頭暈了,產生了什麼錯覺。接著,正在他恢復到剛才的姿勢,要好好地休息一會兒的時候,從剛才發出聲音的那個方向飛過來一塊石頭,在他面前一掠而過,往地面上掉了下去。
可是,他只顧眯著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著遠處的地平線。啊,我們的城市變得越來越美好啦!
當然,那塊微不足道的小石頭根本就沒引起他的絲毫注意。」小說寫到這嘎然而止。我在教到這兒時,布置了一個作業給學生討論「當那塊微不足道的小石頭飛向地面後,隨之而來的將是什麼?」學生馬上展開熱烈的討論,並想像這個城市的最後面貌,我為學生豐富的想像力而折服,又布置了一個課外作業:「請展開你豐富的想像,給本文續個結尾」。結果,交上來的作業效果非常好,連平常不愛動腦筋的學生也寫了兩百字。有學生甚至給我建議:「老師,我們很喜歡這種作業形式,我們願意做這種作業,既提高了我的想像力,又提高了我的學習興趣。
三、作業布置要有層次性。
對作業布置的層次性可以從兩個角度來把握,一是把同樣內容、同樣模式、同樣分量的作業分為易、中、難三種層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選擇相對應層次的作業。如我在教完《旅鼠之謎》後,我設計了兩個問題讓學生任選其一完成:1、旅鼠的奧秘,科學家研究了幾個世紀,至今也未解開謎團。大自然神秘莫測,盡管人類一天也沒有停止對大自然的探索,但大自然是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你還能說出一些人類為破解的自然之謎嗎?2、請你根據課文內容以《我是旅鼠》為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說明文。這樣的作業可以讓每個學生都有東西可寫,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教師對學生布置同樣的內容的作業,但是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既要使後進生的作業要"吃得了",優秀生能"吃得飽",又中等生能「跳一跳,摘得到」。例如在學完胡適的《我的母親》後,恰逢母親節來臨,我布置了作文,和以往不同的是,我沒要求全班同學寫同一個題目,而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布置了兩個作文題:《我的媽媽》和《謝謝你,我的媽媽》。作文水平一般的學生,我要求他們寫第一個作文題,通過具體的事例來表現媽媽的優秀品質。對於作文能力相對要好一些的學生我就要求他們寫第二個作文題,不僅要表現媽媽的優秀品質,還要寫出媽媽的優秀品質對我的影響,藉此表達我對媽媽的感謝之情和養育之恩。對不同水平的學生的不同要求使學生都較好地扣緊了文題來寫,那次作文整體上是成功的。
四、作業內容要具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接受作業,喜歡作業,並通過做作業有所收獲,教師應多設計趣味性強的作業。大教育家誇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在教學中,如能布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作業,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的思想集中,易接受知識,且記得牢。例如,在學馬致遠的《秋思》中,我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每人畫一幅畫來表現主題,沒想到很隨意地一個作業,竟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了人在旅途的孤單與無助,無須教師做過多的講解,課文的主題就在學生那一幅幅畫中。不僅如此,我還在布置預習作業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動手去設計表格,做成讀書卡片來培養學生的興趣。如我在教《端午的鴨蛋》一文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行設計一張表格,了解我國一年三節的起源、傳說、風俗及我們萍鄉特有的風俗等,並在上課時將小組的成果展示出來。經過三天的准備,我發現在上這篇課文時,很多同學都踴躍發言。一個不愛做作業的學生在他的日記中寫了這樣兩句話:「通過這次活動,我第一次覺得作業並不難做。我們這組得到了老師的表揚,真應了那句話『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
五、作業形式要呈現多樣性
除了傳統的書面作業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實際和課本內容布置一些實踐作業、聽說作業、表演作業等。書面作業雖然便於教師的布置和批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但是形式較為單一、死板,無法全面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為此,教師應多布置一些實踐作業,以便使學生得到全面、均衡地發展。實踐作業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各種實驗、活動及各種能提高動手能力的作業。實踐作業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它的特點是突出學科的實踐性,使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中學習,能運用所學知識去收集資料、展開調查、分析問題、得出結論並獲得啟發。聽說作業是培養學生聽的技能和說的技能訓練,是語文這門學科常用的作業形式。表演作業則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可多用在戲劇教學中。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作業是鞏固和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學生內化知識,外化素質的重要方式。」語文的學習是母語的學習,它的根本任務就是引導學生去感知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和美麗。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為學生設置更廣泛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同身邊的母語聯系起來,讓學生置身於廣闊的母語世界之中,只有這樣,承載著教學內容的母語才會鮮活起來,學生的心靈才會神思飛揚才會欣然接受並享受做作業這一過程,我熱切地盼望那一天的到來。
⑦ 高中語文課堂要求和作業要求
高中語文課堂基本要求(試行)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語文課程更強調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他們在「積累與整合、感受與鑒賞、思考與領悟、應用與拓展、發現與創新」等方面獲得發展。為此,特擬訂我區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常規如下:
一、閱讀課
閱讀課是語文教學的主要課型之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探究能力的主陣地。
授新課前,教師要通讀全冊教材,全面了解教材編寫體系和具體要求,以及各單元在全冊教學中的地位,明確教學的重點單元、重點課文和訓練重點,制訂好全學期的教學計劃。並根據《語文課程標准》、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寫好每一節課的教案。不能照搬他人的、現成的教案和自己的老教案,應從教師和學生實際出發,鼓勵創新,凸現個性。
教學過程大致由以下環節構成:
1.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通常可由與新課相關的內容(或背景介紹或故事導引)或舊知檢查等引入新課。導入的要求是簡潔實效、引人入勝、有的放矢。在這個環節中,應注意導入的內容、問題的設計靈活多樣。
2.閱讀感悟,分析鑒賞:
現代文閱讀教學要在學生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之上進行分析,且需緊扣文本。一般先整體把握文章的脈絡、作者情感,然後結合重難點進行疑難探究、理解鑒賞,可以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並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做出調整。其中教師的點撥要有啟發性,提問難度要有梯次,要關注所有學生。避免自問自答、滿堂問、滿堂答等現象。課堂用語規范,生動優美,簡明流暢。
文言文閱讀教學要強調誦讀,凡要求學生背誦的篇、段,教師也應熟讀成誦。要培養學生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以致理解文章內容。應避免教師一味地串譯串講,應增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文本與師生之間的互動,特別是難點部分,要讓學生反復誦讀、揣摩、理解,切忌強輸強灌。
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教學媒體的使用要適時、適量,真正發揮輔助教學的作用。要精心設計板書,能體現教學重點,書寫端正,有示範性。
3.拓展遷移,總結歸納:
努力挖掘教材的人文內涵,以文悟道,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可以讀寫結合,當堂讓學生說或者寫教師精心預設的與文章內容相關的片段。
一節課臨近結束時,要根據本節課內容由教師或師生對本節課進行小結,這一過程要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明確知曉。
4.布置作業,鞏固提高:
要緊扣課堂教學目標要求,精心編選練習,鞏固教學成果。提倡分層布置作業,重能力培養,少單純抄寫。平時每次布置的課外書面作業中訓練綜合能力的練習不少於2/3。
二、作文課
作文課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應引起高度重視。教師在學期初,要結合學生和學習實際,制定詳盡的作文教學學期計劃,杜絕作文教學的隨意性。作文每學期(不含考試作文)不少於8篇,當堂完成的作文不少於2篇(高中生能夠在45分鍾之內完成600字以上的作文)。
作文課一般由以下內容構成:
1.作文指導要在「寫什麼」、「怎麼寫」上給學生以啟發和指導,首先解決「寫什麼」的問題,打開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寫、要寫的內容。忌一上來大講寫法或用範文、例文開路,以致束縛學生。其次解決作文「怎樣寫」的問題,模仿課文寫作或提供「示範例文」模仿,架起由模仿到創作的橋梁,指導學生學習、借鑒作者是遣詞造句、布局謀篇、表情達意的方法,不斷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一般可憑借課文中一個個例子,使學生舉一反三。
2.作文批改要講究時效,批語應具體明確、通俗易懂,讓學生讀懂、領悟,從中受益。兼顧不同層次有計劃地輪流重點批改。每次重點批改量可以因校因班而異,一般不少於1/2。其餘必須過目,註上批閱記號。教師對每位學生每學期至少應有4篇作文進行詳細批閱。
3.作文講評要目的明確,要保證兩周一次的作文講評課,與作文指導課的要求相一致,要指導與講評結合,及時指正每次作文中較突出的一、二個問題。既指出學生缺點並指明「應該這樣」而「不應該那樣」,又充分肯定學生優點,保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⑧ 語文布置作業的方式有哪些
語文作業一般包括,需要學生書寫的作業,包括抄寫,作文,練習冊,另外還有背誦,預習,復習這些不需要動筆的作業。
⑨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如何設計
小學語文作業怎樣設計
一、語文作業要充分體現綜合性
語文學科簡單的解讀是「語」加「文」,是聽說讀寫的結合。語文教學改革歸根到底是圍繞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而進行的一系列創新。語文首先是一門基礎學科,學生只有具備很好的聽說讀寫的基本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其他學科。同時,語文更是一門綜合學科,學生如果能具備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能融會貫通地運用其他學科的知識進一步加強語言文字修養,則學起來就會事半功倍。所以,我們在布置作業時,要有「大語文觀」,考慮充分利用其他學科知識為語文學習服務,考慮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知覺去思維。
在常規的語文作業中,諸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等形式,基本上是語文課必須的作業形式,對於學生重溫知識、掌握語言運用規律是很有好處的。但是,如果只是「畫地為牢」,簡單地就語文而論語文,效果往往不會好。如果我們跳出學科本位,考慮作業的綜合性,調動學生的聯想、通感等思維方式,以其他學科感知語文,那效果就會很好。比如,學習了《望廬山瀑布》這一首詩,我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外,還要求學生動筆畫一幅詩景圖,唱或編一首贊美廬山瀑布的歌曲,學生入情入境,大膽創意想像,效果不言而喻。這就是多種綜合方式的引進,這樣既有助於提高學生的作業興趣,又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語文作業要富於趣味性
從作為教學主導的教師出發,一般而言,作業就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和能力,只要達到了這個目標,學生對作業的接受程度是其次考慮的。有的教師甚至認為,作業就是學生應該完成的任務,不管學生是否喜歡做。基於這樣的出發點,教師們設計的作業往往以乾巴巴的、生硬的「面孔」出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學生也就存在了應付了事的情況,很難達到愉悅地完成作業任務。
其實,在設計課外作業時,如果能貫徹愉快教育,增強其趣味性,一定能喚起學生作業的熱情,讓他們更主動地去完成。比如,在學完了積累運用中的熟記成語,我布置學生做成語接龍,看誰接得多,評「成語大王」。又如,在學習了一些故事性較強、情節適於表演的課文時,為了使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我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請同學們自由組合,自認角色,表演課文劇。學生們興趣盎然地完成了作業,在扮演的過程中學會了合作、分工,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潛移默化地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三、語文作業要調動學生的自主性
「以人為本」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理念,「因材施教」是教育的一個法則。在語文課堂中要體現「以人為本」理念和落實「因材施教」法則,我們要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尊重學生人格,滿意學生正常合理的需要,還需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別性。事實上,由於學生的教育背景、生活經歷、家庭背景的不同,學生的能力、智力和性格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他們完成作業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差異。從鍛煉學生語文能力和落實「因材施教」原則出發,語文作業都應該在強調進度與知識接受相對統一的基礎上,體現較強的彈性,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讓每個學生都有可能通過努力來完成,這就需要有自主性作業。
自主性作業,承認並尊重學生的差異,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供學生選擇,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比如,在學完《赤壁之戰》一課後,我布置了這樣幾項作業:1.講一講,把故事講給別人聽;2.演一演,自由組合,排練課文劇;3.讀一讀,閱讀歷史小說《三國演義》。這些由易到難、形式多樣的作業,彈性大,有能力的學生可以做第3題,能力一般的可以做第2題,有困難的學生只做第1題。這樣把完成作業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相應的發展。
四、語文作業要具有實踐性
實踐是最好的老師。對於語文來說,實踐更是提高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最主要的途徑。我們教師應樹立大語文教育觀,注意溝通課內外與校內外的聯系,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一方面,教師要主動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覺運用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要盡可能地配合課堂教學的需要,創設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接受新知。如我在教授了《海濱小城》一課後,學生通過讀悟,感受了海濱小城的美,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實踐能力,可組織學生參觀當地的公園、街道,要求學生按照先概述後具體的敘述方法,抓住某一方面的特點作口頭介紹。這樣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同時,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提高了口語表達和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