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怎麼理解語文

怎麼理解語文

發布時間:2022-05-09 07:45:31

⑴ 怎樣解釋語文這門學科呢

對於學好語文可謂是:積少成多,日積月累必出成績!所以,語文的學習絕對不是一日之功,要在平時多閱讀,加強閱讀的數量,可以了解書中的大意.四大名著是必讀的,再給你推薦幾本好書,而且這些書都是可以從網路上看的,如果要收藏恐怕就要買全套的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魯濱遜漂流記\駱駝祥子\昆蟲記\很多詩次詞方面的書籍都要瀏覽一翻,這樣必定能夠學好語文!
背詩詞是要先了解這首詩的含義以及背景和壓韻,也就是平時說的平仄,這樣再背起來可謂是省事省力又省勁!
怎樣才能更好的掌握語文這門學科呢?
一、學好課本知識。
課本知識是語文的基礎,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的學習它。有不少學生認為只要上課時專心聽講,勤記筆記,課後認真完成作業,再加上自覺復習,就能使成績提高。其實,這還不夠。學習的最重要階段是預習。也就是說在老師上課之前,你先得自己學習一下課文,在預習中要盡量運用你已經獲得的知識和方法去主動地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在上課時跟老師、同學一起學習討論。課本要反復閱讀,直到把問題看的透徹了、明白了。為了鞏固知識,你最好在課下做一些練習,知識才會掌握的更牢固。這樣不僅學習效果好,而且培養了自己的學習能力。
二、注意課外積累。
知識就像海洋,課本里的知識只是海面上的一個浪花,是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的,所以適當的課外閱讀是很有必要的。進入了緊張的學習階段,我們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因此,閱讀時要有選擇。我們應廣泛瀏覽各種書籍和報紙雜志,從電視、廣播、網路上獲取信息,並有條理的做下筆記。要關心社會生活,了解社會動態,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斷進步。這樣不僅能使我們積累更多知識,更能豐富我們的生活。
三、加強寫作訓練。
我們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寫作。提高寫作能力要從點點滴滴做起。課外積累是寫作的基礎,要學會對文章的細讀,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誦。如果腹內空空,是寫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堅持不懈的記日記,有感而發的寫隨筆,都是幫助我們寫好作文的有效途徑。寫好的作文要反復修改,也可以請教老師、同學的意見,精益求精。
希望你能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從現在開始,長期堅持,以日積月累之功,收水到渠成之效。

學好語文關鍵在於積累。

語文融入到我們每天的生活中,故要學好語文就得把它與生活緊密結合,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我們的生活五彩斑斕,一個生活的有心人總能從中發現和獲得無限精彩的知識和素材,並且這些都是最有生命力最富時代感的。一位外國著名作家有一次請朋友吃飯,他看見菜單上的菜名起得很有意思,就馬上拿出隨身攜帶的本子記錄起來,卻忘記了朋友的存在。其實許多有名的作家都有隨身帶個本子的習慣。記些什麼?可以記下交談中的連珠妙語,可以記下突發的思維靈感,可以記下獨特的事件等。我們不一定要這樣做,但起碼應養成一個善於觀察生活,勤於思考生活,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良好習慣。

第二個積累的途徑是聽課和練習。老師的授課是相當關鍵的,她給予我們的是經過篩選後的精華,並且有著很強的指導和啟發意義。練習也是必不可少的,並且要有一定的量。我們要通過聽課和一系列同步練習或專題練習,將基礎知識和基本閱讀及寫作技巧牢牢掌握。

第三個積累的途徑是看書讀報。只要你肯鑽進書的海洋游歷一番,一段較長時間後,你可能發現曾結結巴巴的你居然能出口成章。博覽群書確實能快捷有效地積累知識,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和語言的綜合能力。一般來說,閱讀量提高了,語文水平自然也提高了。而看書也有方法可言。首先應選擇好一些優秀的讀物;在看書時,應注意運用老師教給我們的方法去看;看後亦不妨做些讀書筆記,摘錄精彩的詞句、語段和有用的材料。

第四個積累的途徑是習作。有時會讀書的人不一定能寫出好文章,只有通過自己實踐練習,學以致用才能真正獲得了知識,知識積累的過程才算完成。而習作形式可以是日記、周記、讀後感、命題作文、隨筆等。

⑵ 「語文」2個字的含義是什麼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就把語文學科的性質完整地表述出來了,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具有工具性;語文又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統一的。在談這個問題之前,先談談語文的概念,語言和思維、思想的關系。

一、語文的概念

「語文」的含義是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先復習一下葉聖陶先生對「語文」學科名稱的來歷及其含義的權威論述。他說:「『語文』一名,始用於1949年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選用中小學課本之時。前此中學稱『國文』,小學稱『國語』,至是乃統而一之。彼時同人之意,以為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於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見此學科『聽』『說』『讀』宜並重,誦習課文,練習作文,因為讀寫之事,而苟忽於聽說,不注意訓練,則讀寫之成效亦將減損。」這段話把「語文」 的概念表述得非常明確,「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就是說,「語文」包含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兩方面。同時,也說明「語文」學科名稱的來歷以及語文課必須聽、說、讀、寫並重,這里有兩點需要明確一下:第一,不能把語文課看作是只學習口頭語言。有的文章提出「難道沒有語文課程,人就學不會使用語言嗎?沒有語文課程,人照樣可以學會使用語言,這是不言而喻的。」我認為此種看法只是針對口頭語言而講的,難道文盲就不會說話嗎?可是學校中設置語文課程,不完全是學習口頭語言,而更主要的是學習書面語言。當然,書面語言也可以在生活中學習,不過還是應以學校語文課為主,否則,可以不入學校學習。所以學校的語文課必須聽、說、讀、寫並重。第二不能把語文理解成「語言文字」。雖然社會上有時把「文字」就作為書面語言的代用詞。但是嚴格講,「文字」和「書面語言」不能等同。其實葉老早就指出「語文」和「語言」、「文字」、「文學」的不同。他說:對於語文「有人釋為『語言』『文字』,有人釋為『語言』『文學』,皆非立此名之原意。第二種解釋與原意為近,唯『文』字之含義較『文字』為廣,緣書面之『文』不盡屬於『文學』也。課本中有文學作品,有非文學之各體文章,可以證之。第一種解釋之『文字』,如理解為成篇之書面語,則亦與原意合矣。」所以在葉老的論文中有時也出現過「語言文字訓練」,此處的「文字」即為「成篇之書面語」。因為不論是口頭語言或是書面語言,都載負著一定的文化、思想、情感內涵。「文字」就不同了,雖然,漢字的單音詞很多,凡是詞即具有一定的意義,漢字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但是單個的漢字不能反映完整的語言。漢字只是表達語言的書面工具,它和語言是表達口頭語言的工具一樣,不能把語音作為口頭語言,同樣也不能把文字等同於書面語言。因此,前一陣倡導的「語言文字訓練」,容易使人誤解,使語文教學變成單純的「語言文字訓練」,使語文教學失去豐富的文化、思想、情感內涵。由此可見,對於語文學科的概念必須理解清楚,才不至於出現問題。

語文是學生學習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學科,因此,首先必須清楚語言的性質、功能及其規律。

二、語言和思維、思想的統一

語言是人類共有的一種社會現象。自有人類社會就有語言,語言是由於人類社會交往的需要而產生的。語言的功能,就是人們利用語言表達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相互交際,達到相互了解。從個人方面講,語言是進行思考問題,表達思想感情的工具;就人與人的關系講,語言是交流思想進行交際的工具。就人類的生存來講,語言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和結果,通過語言體現出來,進行交流和傳遞,是人類傳遞文化的工具。人類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掌握語言工具。

作為進行思維、表達思想、交流思想、傳遞文化的工具,語言和思想、語言和思維是對立統一的。這里先要了解一下思維和思想兩個不同的概念。思維是人的大腦機能,它概括地間接地反映客觀世界;思維是一種活動過程,其活動形式是概念、判斷和推理。思想也是一種活動,思想活動是具體運用概念學斷和推理而獲得的結果;思想以思維為基礎,和思維相伴活動,而把這種活動的內容和結果稱為思想。

語言和思維、思想具有統一性。葉聖陶先生說:「語言是思想的定型。所謂定型不僅定思想的形式,同時也定思想的質料,因為語言里所用的材料就是思想本身的質料,那是二而一的。思想拿不出來,定型成為語言,這才拿得出來,說出來可以讓人家聽見,寫下來可以讓人家看見,人家憑你的語言就可以知道你想的什麼。」這充分說明語言和思想、思維的不可分,而進行思想的過程也是思維的過程;思維活動的過程同時就是語言形成的過程。人們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通過思維活動,總是以語言來表情達意;語言體現人們認識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結果。

語言和思維、語言和思想既是統一的,但又是有區別的。不能把語言和思維、語言和思想混同起來。語言和思維的職能不同。語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語言的形式是詞和句,語言的內容是語義,語言的規律是語法。而思維是認識的工具,思維的形式是概念、判斷和推理,思維的內容就是思想,思維的規律是邏輯。語言體現思維,思維反映客觀事物間的關系和聯系,進行分析和判斷,形成思想,思想又通過語言表達出來,語言體現思想。因此,語言和思維、語言和思想既是統一的,又是有區別的。

語言和思維的區別,還體現在語言和思維的結構單位之間既有一定的對應關系,又不完全一致。一般說來,詞、片語和概念對應,句子與判斷對應,復句、句群與判斷。推理對應。這種對應關系既說明語言和思維的統一性,也說明二者的區別性。同時,還要看到不同的語言結構單位可以和相同的思維結構單位相聯系;同一個語言結構單位也可以和不同的思維結構單位相聯系。因為語言有同義成分和同音成分,例如同一概念在語言中可以由不同的詞來表達。語言還有純語法功能。如虛詞不表達概念,疑問句不表達判斷,並列復句及有的句群也不表達推理。語言除體現思想以外還可以表達感覺、知覺、表象、情感、意志等。特別是語言具有情感色彩,更說明了語言和思維、思想的區別性。

我們還可以從語言和思維的產生和發展上來理解語言和思維的關系。在人類發展史上,有聲語言促進了腦髓的發展,使人類從動物界劃分出來。隨著腦髓的進一步發展,感覺器官、思維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而腦髓及其所屬各感官,愈益明晰的意識以及抽象能力和推斷能力的發展,對勞動和語言的進一步發展給予了繼續不斷的推動」。恩格斯將語言和思維的辯證關系分析得極其透闢。雖然他是就人類從動物界劃分出來的發展史而得出這一論斷的,但是也很符合人類及個人成長過程中語言和思維發展的規律。思維的發展促進語言的發展,語言的發展又促進思維的發展二者剛證統一的。

過去我們談語言的性質往往忽略了語言和思維、思想的關系,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會出現兩種傾向,一是只強調語言的工具性——語言形式,忽略語言所載的文化。思想內容和思維過程;二是只突出思想內容,而忽略了語言形式。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對於語言和思維、語言和思想的關系了解清楚,才能在語文教學中既遵循其統一性,又遵循其區別性原理。

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語文是一門基礎工具學科。因為語言是交際的工具,是表達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傳遞文化的工具。學習語文就是要使學生牢牢掌握語言工具。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教會學生使用語言。(1)要使學生學會理解和自我表達語言。一個嬰兒從生下來就要呀呀學語,學會用口頭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不但要表達,還要會聽懂別人說的話;長到人小學就要識字、閱讀,學習人家的思想和人類文化,學會理解書面語言,學會閱讀;學會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學會作文。(2)學會用語言進行交際。語言最主要的功能是進行交際作用,任何人都離不開口語交流,在普及教育的社會,更離不開書面語言的交流。學習語文就是要學得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交流的能力。過去我們對於語言的交際作用在語文教學中重視不夠,在新制訂的《語文課程標准》「總目標」中,明確提出:「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3)學會積累語言。語言具有記憶功能,以語言為媒介助人記憶信息;學生學習靠語言記憶,沒有語言的記憶,就沒有語言的積累,也就沒有學習語言的成果,更談不到人類文化的傳遞。

語文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還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正體現了語言的性質。語言和思維、語言和思想是統一的。具體到語文教學中,就要使語文教學和人文精神的培養統一起來。語言作為載體它所載負的文化科學知識,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內涵及審美意義。語言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地是思維的工具。人們掌握語言就是為了相互之間交流思想感情。尤其是文學作品,其表情達意的功能更強。「境界說」的權威王國維認為文學作品達到高境界的媒體就是語言,文學作品的語言主要有「景語」和「情語」,而「情語」是主要的。小學語文教材雖然不全是文學作品,但大部分屬於文學作品或具有文學因素。小學語文教材的選文都蘊涵著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小學語文學科具有交流思想情感的功能。語文學科除發揮語言功能。傳遞知識外,同時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範文,具體地或概括地敘述典型事件,生動地描寫景物,准確地塑造人物形象,清晰地說明道理,以表達思想感情。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理解語言和表達語言的能力而且可以發展思維能力可以提高思想品德和陶冶情操,使兒童越學越聰明才是。從這個意義上理解,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不僅表現在再認知上,同時也體現在表清達意上,體現在發展學生的情思及人格培養上。所以語文應稱為表情達意的學科;成為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的學科;語文是具有很強的人文性、情感性、思想性的學科。

我認為提出「人文性」意義是很大的。人文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語出《易.賁》: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辭海》)。看來人文的內涵是很廣闊的。凡是人類的各種文化都可涵蓋在內,決不是思想性、情感性所能包容的。「人文」是針對天文而言的,人文是教化天下的。具體理解語文教學的人文性:一孩出語文教學以人為本,二要突出語文教學的文化性。

如何理解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的統一呢?我認為必須掌握兩點:第一,二者的統一,不能偏重某一方面。語文教學不僅僅同各科一樣完成思想教育的共同任務,而進行人文教育是語文學科本質屬性決定的個性任務。通過語文教學培育學生的人格是不能忽視的。但是語言的性質既有語言形式,又有語言內涵,語言形式和文化、思想、情感內涵是一個統一體,所以語文教學歷來講求文道統一,即語言形式和內容的統一。第二,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必須寓教於文。凡是語言規范、內容科學的文字表述材料,都可以作為語文教材(當然,作為語文教材必須要加以精選L教學時,其著眼點是在語文形式;而其他學科如歷史、地理、社會、思品等,教學的著眼點是在語言內容。語文教學著眼於語文形式,但是並不是拋棄內容,語言所載負的人文、思想、情感內涵,是寓於語言之中的,也就是必須寓教於文;在理解、感悟語言的同時接受文化。情感的陶冶,體現語文教學特色。

⑶ 如何理解語文學科是一門語言文字

「語文」一詞出現的歷史並不長.1905年,清朝在廢除科舉制度以後,開始開辦新式學堂.當時的課程以至教材,都是從西方引進的,只有語文一科,教授的仍是歷代古文,當時稱為「國文」課.五四運動爆發以後,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國文課受到了沖擊,小學於是改設「國語」,教材具有鮮明的口語特點.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葉聖陶、夏丏尊二人提出了「語文」的概念,並嘗試編寫新的語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國而被迫終止.全國解放後,葉聖陶先生再次提出將「國語」和「國文」合二為一,改稱「語文」.
「語文」這一名稱是1949年下半年出現的.1949年6月,華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研究全國范圍使用的教材,確定中小學都應以白話文為主,中學逐漸加點文言文,作文則一律寫白話文,要求在口頭上和書面上,使學生能掌握接近生活實際、切合日常應用的語言能力;並採納葉聖陶的建議,不再用「國文」和「國語」兩個名稱,一律稱為「語文」.
有人以為,「國語」的「語」是指「語體文」,「國文」的「文」是指「文言文」,因而「語文」就是語體文加文言文.但這卻不是「語文」命名的真正意思.按命名者的意思,「語文」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兩個方面:在口頭謂之「語」,在書面謂之「文」;口頭的包括聽和說,書面的包括讀和寫.

⑷ 怎樣理解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

語文素養是整個語文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是整個課標的文眼,在語文課改實驗中有非常特殊的意義,課標強調的是使全體學生都能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主要應做好:發掘語文課程的人文內涵,在生活和實踐中學習語文,加強對語言的感性把握,根據漢語、漢字自身特點進行教學;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展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過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⑸ 「語文」的含義是什麼

「語文」本來指中華民族的共同語漢語。從學科概念角度講,語文,這個概念的內涵是很含糊的,可以說命名既不符合國際慣例,也很不科學.「漢語」才是既符合國際慣例又符合科學原則的中華民族共同語的恰當稱謂。只不過如今,我們很少有人再主張改「語文」為「漢語」了。[1]
語文一詞在不同的學科里有不同的意義。

在「語言文字」這一短語中,語言是狹義的,特指口語。

語言文字的實質即廣義的語言。

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言語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言語文化。

語文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簡稱。(錢威、徐越化 中學語文教學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年6月)。

語文也是語言文字或語言和文學的簡稱。

語文這二字,單看字面上,語文的「語」,意為「自己及他人的言論」(通俗點說就是你說話時運用的語言),「文」意為「文字」、「書面言論」。語文二字連起來的意思是為自己和他人的言論與文字。

科學與學科沒有國界,部分學科有區域性和民族性特徵。中國大陸地區漢語區的語文特指漢語文,它是以現代漢語為表述的形式,選取文學庫里優秀、經典的作品,通過教師的指導,用來豐富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境界,陶冶情操,激發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的一個傳承人類文明的基礎平台的一門重要學科。

英語等語種也是語文的一種形態,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也學習民族語文。

在中國台灣省,漢語文被稱為「國文」或者叫「國語」。
每個民族一般都有自己的語言(有的民族只有語言但沒有文字,也有幾個民族使用一種語文的情況)。

⑹ 談談你對語文的認識

語文是學習知識的基本手段。

們需要要打好基礎,因為語文天生重要。在做一道數學應用題時,假使自己沒有語文功底,就不會知道這道題目所要講的意思。因此,沒有很好的語文功底,就無法從浩瀚如煙的文化典籍中汲取精華,學術研究就會成為無源之水。

語文是培養人的邏輯思維的基本手段,邏輯思維是人類認知的一種高級形式,也是進行學術研究的基礎。一個人沒有邏輯思維,學習的知識就無法激活。一些人認為邏輯思維的培養與語文的關系不大,但語文中詞的構成及變化規律和句子的組織規律都是對邏輯思維的訓練。

學科特點

關於語文性質的討論十幾年來從未停止,有持工具論者,有持人文論者,課標持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觀點。最近也有認為各國母語課程的性質均為民族性和語文性。

⑺ 如何正確理解語文文章內容

這里還有兩種不同的情況需要加以區別,一種是課文(課本上的文章),另一種是課外的文章,可能是報紙、雜志上的文章,也可能是試卷中的閱讀文章.這兩種情況在方法技巧上是有區別的.

對於課本上的文章,就我的理解、感受與十幾年的教學經驗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角度和方法可以採用:

1、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課本教材編者的整體編寫思路與體例,教材的編寫和一般著作的編撰是相同的,都要圍繞一種基本思路與構架,每一部分之間會有一種內在聯系,這些可以幫助學生來整體把握某一部分(比如單元、文章類型等)的一篇課文的整體內容及其特點.
2、根據課文的體裁整體把握其內容大概(類型上的).比如記敘文,其內容主要記述人物的性格特徵與內心世界,重要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與影響、意義等,比如議論文,其內容主要是論證某種觀點看法,表明某種態度傾向,比如散文,其內容主要是描繪山河美景,或表現人物情緒情感與精神思想,或深入剖析社會現象、百態人生,表現深刻的思想與認識等,比如說明文,其內容主要是說明(介紹)事物的特徵,比如文言文也可根據其大體類別依此類推.
3、知人論世,聯系作者的家庭出身、人生經歷、社會思想、生命體驗,甚至還可以聯系作者的創作歷程等,來把握文章的內容.(這是時代的大背景,社會背景.)
4、了解、分析文章的創作背景,涉及作者的人生遭際與思想特點、創作意圖等.(這是小的時代背景,社會背景.)
5、結合作者的創作風格與主體思想傾向.這一條對那些問題特徵特別明顯的作家尤其適用,比如像沈從文的《邊城》,蕭紅的《呼蘭河傳》,巴金的《家》,汪曾祺的《胡同文化》,史鐵生的《我與地壇》,高曉聲的《陳奐生上城》,魯迅的小說、雜文等.
以下就是具體的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的把握了,對課本上的文章當然同樣適用,我在下面來說.

對於課外的文章,包括報紙、雜志上的文章,和試卷中的閱讀文章,就我的理解、感受與十幾年的教學經驗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角度和方法可以採用:

1、文章題目.
尤其是試卷中的閱讀文章,特別是高考題中的閱讀文章,一般都是精心選擇精心設計的,包括文章題目,都是非常規范與標準的,這類文章的題目就一定會有一定的提示作用,比如提示文章體裁,提示文章內容範圍,提示問題,甚至直接揭示文章主題.
我這里所說的文章,也包括(古代)詩歌.像今年山東卷高考試卷中的古詩鑒賞題選取的是晚唐詩人杜牧的《寄遠》,這首詩的題目有兩種版本,還有一個版本是《南陵道中》,查閱相關詩集選本與類籍,我們可以發現《南陵道中》這個版本是更為流通的,出題人卻偏偏題作《寄遠》,我感覺就有提示的用意(作用),如果考生能夠注意到題目的作用,就可以降低審題和把握詩歌內容的難度,然後再聯系張九齡的名作《望月懷遠》,這首詩大部分考生小學就能夠背誦的,就可以明確這里的「遠」都是指遠在故鄉的親人.這樣就很容易地把握准了詩歌的主題,分析理解判斷寫作手法都不會有特別大的偏差了.
當然,報紙、雜志上的文章或者是一般模擬試題上的閱讀文章,題目的設計可能就粗疏一些,這種辦法不一定白分百奏效.
2、作者.
作者的情形又分幾種情況,一種是知名作家,大家都很熟悉,你也熟悉;一種是一般作者,不熟悉;第三種,是知名作家,可能有很多人熟悉,但是你不熟悉;第四種,不是知名作家,可能很少有人熟悉,但是你熟悉.
如果是大部分人都比較熟悉的作家,就有可能有一定的提示或暗示作用,或者文章內容與主題會隱含在作者的某些背景情況之中.如果學生能夠調動起自己的儲備,將對文章主題的理解與把握與此結合起來,也會有很好的效果.
如果是大部分人都不熟悉的作家,可能就較少提示或暗示作用(尤其是在試題中),但是文章作者與文章主題之間一定有聯系,所以,如果你自己熟悉的,還是可以聯系作者的相關資料,知人論世.
3、文章體裁.
對考試題中的文章來說,主要是科技類、社科類文章(以說明介紹情況為主,主要採用說明或者說明色彩很濃的議論的表達方式),以及以議論性散文為主的文學類作品,以新聞特寫、新聞綜述、人物訪談、人物評傳類文章為主的實用類文章.這些不同體裁的文章,在文章主要內容及主題的把握上都有各自的特點,這些特點都可以利用.
比如議論性散文,或者抒情性散文,就需要特別注意文章中的議論和抒情性的語句,包括有強烈的思辨色彩和感情色彩的詞語.比如科技類、社科類文章,就需要特別注意文章中的主要概念和不同人物的不同觀點以及前後觀點或語句之間的邏輯關系(特別是因果聯系).
4、文章思路與結構.
文章的思路揭示作者思想的發展過程與結果(即情感或觀點),結構就是思路的外部形式,這對把握文章主題至關重要.凡是文章思路不清楚者,表明文章作者的感情不冷靜不深刻,思想不成熟,觀點不明確,這是一條文章寫作的死律.而高明的作家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好的文章思路都非常清楚明確;我們完全可以放心地通過梳理文章的思路來把握文章的內容與主題.試題中的尤其是高考試題中的文章都應該具備此項條件.
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方法需要與文章體裁結合使用.不同體裁的文章,其行文思路的特點不同,兩者結合起來才能更迅速更准確地把握文章的內容與主題.
比如議論性散文,其行文思路一般是遵循「總——分——總」「總——分」「分——總」等基本模式,所以一旦確定了文章的基本體裁,就可以特別注意文章開頭一段和文章最後一段.一般說來,這應該基本就可以把握住文章的基本主題了.而且,高明的作家,不只是整篇文章都思路清晰邏輯嚴密,就是文章的每一部分甚至每一段,都是如此,所以每一部分每一段的主要內容的把握也可以採用這種辦法來把握.
比如今年山東卷高考試題心中的第一篇大閱讀文章,選取了周國平的《記住回家的路》,這篇文章就非常典型.文章第一段就點明了主旨:「你不妨在世界上闖盪,去建功創業,去探險獵奇,去覓情求愛,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記了回家的路.這個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靈世界.」而且第一段的思路非常清晰,先是敘述自己每到一個陌生城市總喜歡隨便走走的習慣,然後順勢一轉,「我想,人生也是如此」,接著就擺出了自己的基本觀點:人應該努力創業做事,但是不能忽略內心世界的保養與追求.這樣就不難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了.
(而且,這篇文章符合高手文章的條件,所以「文章題目」也可以考慮.這篇文章的題目中的關鍵詞是「家」,「家」在這篇文章中是一個象徵,作者在第一段就對其象徵意義作了非常明確的解釋:「這個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靈世界.」「回」就是回歸.「記住」就是不要忘記,就是不能忽略,就是要好好把持,保護.)
5、抒情性的或議論性的詞句.
對於抒情性的或議論性的文章,自然不在話下.其實,無論是何種體裁的文章,抒情性的或議論性的詞句的都是揭示文章主旨的重要標志.對於作者來說,這是方法;對於讀者來說,這也是方法.另外,充滿感情色彩或有明顯感情傾向的詞句也是一個非常可靠的標准,比如在記敘性的、抒情性的或議論性的文章里,表示色彩的詞語往往有特別的韻味.
6、使用了修辭格的文句.
記敘性的、抒情性的文章里,都會或多或少地使用一些修辭手法,這些文句往往都包含很深的意蘊,需要深入揣摩,也一定會對把握文章內容與主題起到很重要的幫助作用.而且,就試題的考查方式來看,很多試題就直接結合文章中的修詞句來設題,尤其是比喻.在議論性的文章里,比喻雖然不被稱作修辭格,但是也時常用的論證方法之一,也經常被作為考查點來設題,其實也可以放在這一類情況里來掌握.
7、類似的詞語或文句.
尤其是一些抒情性的或議論性的詞句,因為它們往往具有暗示或者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所以與這些詞語或句子相近似的詞句,也就同樣起到了這樣的作用,它們可能是為了具體解釋,也可能是為了強調突出.
聯系試題中的題目設計來看,大閱讀試題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查點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具體到試題設計,一般是直接讓考生分析兩三個句子在文中的含意.既然命題人將這個句子拿來設題,那這個句子一定是「重要」的,其重要性就體現在它與文章主旨緊密相關.這就需要首先對這幾個句子進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關鍵詞(所謂關鍵詞,就是揭示句子、文段或文章主要內容的詞語),然後再將這個句子還原到原文當中去,聯繫上下文分析文章思路,聯系全文主旨分析其准確含意(既然是關鍵詞,文章一般就很可能會反復出現,或者反復出現與此「關鍵詞」相近的詞語).據我的經驗,這種辦法基本上是屢試不爽.

當然,把握文章的內容與主題的角度與方法肯定還有很多,以上只是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逐漸摸索、提煉、積累起來的一些粗淺的方法,希望與各位同仁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⑻ 你對語文有什麼理解

一般而言,語文是語言和文字,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稱。語文是聽、說、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的能力和語言知識及文化知識的統稱。語文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哲學認為語文是進行表述、記錄、傳遞口頭或書面信息的文字言詞的物質存在形式;語文是描述事實、引證思維、陳述思想、表達意志、抒發情懷以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種意識存在內容。語文具有統一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等性質。

⑼ 談談自己對「語文是什麼」多重含義的理解

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可見,語文的特質是離不開語言文字的學習運用的。不管是把語文稱作「語言文學」,還是稱作「語言文化」,它都不能離開語言文字。語言文字是基礎,是依託,語言文字是語文之生命。語言文字的學習和運用不斷彰顯著語文的特質,讓語文成為語文。但長期以來,直至現在,語文教學只重視內容而忽略方法,忽略形式,忽略語言文字的學習和運用。如今,課標《修訂稿》頒發了,我們應當堅定不移地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上下足功夫,以讓語文真正歸位。

我認為語文學科核心問題就是「學生怎麼學」和「教師怎麼教」的問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怎麼學?我認為: 第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生的緊張恐懼心理,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參與課堂活動。第二,要提供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和活動空間,設計好討論方案,讓每一個學生有效地參與討論。 第三,要讓學生自己認識一堂課的學習目標,自我定位,自我檢查,教師指導督促實施。第四,要立足語文能力培養,在課堂學習細微之處注意積累。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究竟該充當怎樣的角色呢?我認為:第一,一堂成功的語文課,離不開教師的精心備課和對教材的深刻理解。第二,設計和創造適宜的教學情境,是引領學生展開想像翅膀飛向自由王國的必要手段。課堂首先要有民主、自由、寬松、平等的教學環境,才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的學習。第三,教師的評價反饋應是啟迪課堂生成的有效手段。課堂中,教師絕不僅僅是課堂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而應在恰當評價學生發言的同時適時點撥,促進課堂學習新的亮點的生成。

閱讀全文

與怎麼理解語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4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6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5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