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
一、讀的習慣:
古人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可見,閱讀能力是語文學習能力的首要條件。
(1)
養成泛讀的習慣——產生興趣追求。
泛讀,就是廣泛閱讀,有人戲稱為「隨手翻翻」,這樣的閱讀有助於開拓視野。多讀一些富有時代性、文學性、人文性的美文,你的心靈會受到強烈的震撼,你會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學會做人。
(2)
養成精讀的習慣——咀嚼書中精華。
浩瀚書海中,真正值得精讀的書不在少數。一篇文章讀一遍,雖能讀出大概,但還會有不少遺漏之處,如果多讀幾遍,就能咀嚼出更多的東西。對一篇文章、一本書的精華部分,一定要細讀,反復讀,字斟句酌,才能讀出文章所要表達的深刻含義。
(3)養成背誦的習慣——打下文學功底。
中學時代,是記憶力的黃金時期。如果能在此期間背誦上百篇優秀的古文、現代文,就為自己打下了扎實的文學功底。
背誦,應當自然成誦,像流水一樣自然而然地流瀉出來,用古人的話來說,就是「使其言皆出於吾之口」,「使其意皆出於吾之心」。只有自然成誦,才能把書上的營養真正化為自己的血肉,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自然成誦的過程就是不斷體驗名家名篇思想感情的過程,不斷領悟名家名篇語言魅力的過程。自然成誦的名家名篇多了,你的思想境界、語言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二、寫的習慣:
(1)
養成做筆記的習慣。
要學好語文,如果沒有知識的積累,是很難達到一個較高的層次的。語文知識的積累,主要是語言的積累和詞彙的積累,對於中學生來說,做筆記是積累知識的重要手段。
(2)
養成寫隨筆的習慣。
同學們平時要注意觀察、感悟生活,有感而發地記隨筆,和同學、老師交流,這對提高我們的寫作有很大幫助。
(3)
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做作業時應先梳理課堂教學的重難點,然後再做作業。平時不要過於依賴市場上良莠不齊的教輔書,放棄思考,抄襲答案只會讓你的語文學習能力下降。作業書寫要清楚,如犯錯誤一定要認真訂正,切不可忽視。
三、說的習慣: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同學上課都不願發言。上課積極發言,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清楚、連貫地表述一個話題,這都有助於提高自己的語文學習能力。當老師的問題提出之後,不要急於回答,要獨立思考或合作討論之後,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
「語文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到哪裡,語文就到哪裡。我們應該熱愛生活,這樣才會有一雙聰慧的眼睛,一顆好奇的心去看世界的美妙與神奇。再然後,就用我們學習的語文知識去展現那自然界的草長鶯飛、宇宙間的斗轉星移。
㈡ 如何培養學生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一、 寫字習慣的培養
小學低年級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尤為重要,我們平時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指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指導:一是充分利用教師的示範書寫。教師示範書寫時,可以請學生說筆畫的名稱,遇到關鍵筆畫時適當講解,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印象,從而促進學生認真書寫習慣的養成。二是重視書寫指導。教師示範寫過後,學生開始描紅臨寫,此時,教師應巡視進行指導。要求學生一筆一畫認真描,且筆筆到位,及時糾正學生不好的書寫習慣。壞習慣一旦養成,想要糾正過來就不容易了。我想我們最為頭疼的就是寫字姿勢,論你怎麼糾正,屢教不改者仍然眾多。近日,在書上覓得一個良方,我還沒有嘗試過,大家可以參考使用:就是在一年級新入學時,告訴家長給孩子的鉛筆距筆尖一寸處綁個皮筋,尾端貼上,寫有孩子姓名的及時貼,這樣做有兩個好處第一 孩子每削一次鉛筆都要求他們把橡皮筋向上移一點,始終保持一寸的間距。孩子寫字時,手指始終握在皮筋的上部,久而久之,他們對一寸有了一個感覺上的認識,慢慢就養成了正確的握筆姿勢。為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奠定基礎。第二鉛筆的尾端有了貼有姓名的及時貼,即使鉛筆悄悄地從桌上滑落到地上,老師和同學們也能根據上面的姓名把筆及時地交到主人的手中,這對培養孩子的節儉的意識,路不拾遺的品質很有益,我認為這個辦法很好,希望能行之有效。
二、改錯的習慣
可以說,我們的很多學生沒有改錯的習慣,特別是教大班,混水摸魚的有的是,挨個去釘著我們也耗不起,讓小組長檢查,老師心裡又沒底,現在孩子成熟早,有的大孩子就會弄虛作假,所以每年每學期總是少不了這樣的現象,有的孩子拿改錯不當回事。我平時是這樣做的,時間長了效果還不錯,每次默完字也好,作業也好,全對的給加3分,錯的加1分,誰改給老師看的,再加1分,這樣沒改的同學就是一個分。一天不管有幾次改錯,一定利用時間讓組長下來查一查,把得分記下來,老師經常抽查,一個也不放過。一旦查出沒改的,適當地予以懲罰,總之,不管怎樣,在開始就要讓他形成一種思想,我不改不行,一定逃不過去,天長日久,習慣就有了。有個詞叫「欲擒故縱」,或者叫「故弄玄虛」。我以前布置作業讓學生回家練鋼筆字,都是個人自覺拿給我批的,其實到底有誰沒完成我也不知道,只是感覺有人沒交,我就先把自已能肯定沒交的同學記下來,上班上說:「今天有的同學鋼筆字沒交,我先點其中的兩個同學,大家看老師猜得對不對?」這兩個同學的名一點,一問確實沒寫,其他同學往往會形成一種觀點,我們的字老師能認出來,不交老師也知道。我查出沒交的就加寫一組,給小組扣分,個人扣分,加寫一組二三十個字他一會兒就寫完了。更重要的是,他們組同學不甘心落後,全組成員都批評他,他受不了,就努力去做了。我清楚地記得,我班小銘同學有一次為他們組扣了6分,下課以後,他們組的組長小義就跑到他的桌邊,一邊哭一邊痛訴他的不是,而小銘是如坐針氈,這樣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遠比老師的幾句訓斥有力度。當然,我們的懲罰應該有限度,不能讓學生覺得罰的太多了,沒有完成的希望,也不能太少,「隔靴搔癢,沒擊中要害」,應該把握好度。
三、閱讀習慣的培養
對於語文來說,閱讀的作用是勿用置疑的。我教過的這個畢業班,有兩個同學讀書面很廣,他們提出的觀點就是不一樣。有一次,我在班上布置了「給xx的一封信」,大多數同學寫的是「給爸爸」「給媽媽」等身邊一些親近的人的。這兩個同學寫的是「給陳水扁的一封信」,分別從不同角度闡述了他們對「台獨問題的看法,真是慷慨陳詞,激情澎湃,我不太關心實事,看了以後,真是自愧不如。閱讀最關鍵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可以說這真是一個令老師頭疼的問題。有的學生他就是不愛讀書,你能把他怎麼著?我的原則是一面捧一面逼。在三年級我剛接班的時候,布置學生回家讀書。請家長簽字,能反饋回來的只有二十來個人,抓了很長時間也不見起色。 我只好另尋他法,不願意讀就只有寫了,凡是沒有家長簽字讀書的,每天來抄寫一篇課文,這是個損招,我想矯枉必須過正。我堅持天天來檢查,天天督促,時間長了班上基本杜絕了不讀書的現象。
這時, 我就在班上開展評選讀書大王的活動 ,鼓勵讀書多的同學,並且適當地予以獎勵。同時經常與家長聯系,讓家長談談對孩子在家讀書的看法,對寫得好的家長,我專門開班會,把家長的信讀給孩子們聽,這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注意在班上樹立典型,經常表揚誰上書店讀書了,誰堅持天天早起閱讀了,誰中午休息完後在教室認真讀書啦等等。被表揚的同學更有勁了,其他同學也不甘落後,就形成了一股濃厚的學習氛圍。我覺得還可以開開「讀書交流會」,時常讓學生交流一下讀書心得。也是在《小學語文教師》在看的,他提出了一種觀點,只有愛讀書的家長,才會帶出愛讀書的孩子。應該去實踐一下,對於那些不愛讀書的孩子,可以開個家長會,讓家長回家跟孩子一起讀書,效果是不是會更好一些呢?這個方法可以試一試。
四 、基礎知識方面
基礎知識一定要抓牢。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有章可循。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有很多東西不是你講了他就會的,必須進及時有效的復習。我通常是把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的生字,好詞,多音字,好句等在書上每一課的固定位置記下來,當天學完的第二天一定鞏固,第三天再默一遍,隔幾天再默一遍。當一個單元學完以後抽時間再鞏固一下。但這三四遍不是每一遍都面面俱到,我常把學生錯得最多的記下來可以有意識地經常來個小測試,經常這樣,到了最後復習,就省事多了。並且因為重點的書上都有記錄,所以復習時你只要領著學生找就行了,布置他們自行抄題做,師檢查就行了,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平時布置作業時,讓他們把重點詞句標號寫,個數是固定的。這樣老師檢查起來就容易多了,一些經常不完成作業的同學也就不敢少了。
曾在《小學語文教師》上看到這樣一篇文章,說是現在的識字是高耗低效,提出了一種根據再現率來識字的方法,也就是說把「人、 我、的、上、了」等在課文中出現機率高的字,也就是再現率高的字,可以略教。對「」等再現率略低一點的字,可以用一點力。對「」等再現率很低的字,要下大氣力教。這樣可以大大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我覺得可以試試這種方法,時間常了,學生就會主動分辨哪些字不好認,而去主動識字。
五、寫作方面的習慣
作文方面我也是個門外漢。我在三年級的時候奉行的是背作文的原則,不過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學生在考試時把作文背上去,而是為了讓他們慢慢領會作文的構篇布局。到了四年級就不再背了,而是讓學生說,范圍就不局限於作文了,而是多方面的,側重於說內容和感悟。給他們劃分成小組,規定組長,定時檢查,多數是利用早自習,這樣就把閱讀和作文自然而然地聯系起來了。對於班上一些特別差的學生,我就親自把關,讓他天天來說給我聽。
其實,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除了要講究方法,使學生樂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之餘,更重要的是老師要勤,對於學生的作業等各方面一定要有布置有檢查,不能以有事為理由,不批作業,老師懶散,就會助長學生的惰性,讓他產生可以逃避任務的念頭。我們天天檢查,沒有做完的一定要補上,學生養成了習慣,我們就不必為學生不完成作業而煩惱了。
㈢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周淑英
一、培養中學生善於思維的學習習慣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這概括了人們讀書必須善於思維,才能獲得真實知識的重要意義。人類思維能力的培養的重要性在於發展智力因素。培養中學生語文科的思維學習習慣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培養中學生語文學習的正確思維。正確的思維就是學習時思考活動符合邏輯,不自相矛盾,推理前後一致,判斷恰當且形成的概念正確。一位老師在第二課堂中引導學生去分析一則謎語:「一位老人遇見一名頑童在路上玩耍,不讓他過去,便問:『你是誰家的孩童?叫什麼?今幾歲?』童子答:『我的家姓,我的綽號、年齡都是同一個字。』老者就是猜不出,只好繞道了。」老師請同學們一起來猜玩童的娃。首先分析已知分析:條件一是此頑童「頑」而霸道,應得個霸道的綽號;條件二是此孩童機智且不羞於生人前——說明不會是小孩童,此孩童又太頑皮——說明不會是很大的孩童;條件三是頑童『姓』是可分解或譯成數字的。根據已知,老師請同學們說出一些有關頑童的小綽號,再從中找到有關姓氏的字眼,再套到不大又不小的童年年齡,限八歲至十三歲之間的數字,最終找到了答案「王」,「一十一歲」。這樣一個謎語鍛煉了學生的思維,給他們培養出了一個合理的邏輯思維。
(2)培養中學生的敏捷思維。敏捷思維是思維迅速,反應敏捷的一種優良品質。是指思考時善於壓縮思維過程,在熟悉已有知識的前提下,對問題迅速作果斷的解答。在這方面要多給學生講故事,啟發他們思考。如:蘇東坡和他胞妹蘇小妹從小就有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經常展開思維訓練。一次,東坡自稱獵獲白鶴一隻,罩於密籠里,讓小妹對此作詩,小妹當即脫口而出:「頭戴紅冠著白衣,江河湖海啄蝦魚」;至此,東坡馬上撤去籠罩,現出的不是白鶴卻是烏鴉,打斷小妹思路,但小妹馬上反應過來,補上兩句:「只因貪食歸來晚,誤入羲之浴筆池。」這樣一個趣味故事,思維的敏捷從中定會得到培養。
(3)培養中學生語文學習中靈活獨創的思維。靈活多變、聯想、想像和獨創性思維,是博採靈方妙法,獨立解決具體問題的學習行為。在語文教改工作中,應該鼓勵、引導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即使提出了不正確的主張,也要給予熱情的鼓勵、指導,使學生得到溫馨的啟發。
㈣ 語文學習要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習慣
1、良好的寫字、識字習慣
寫字,不僅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而且是一個人文化素養的體現。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引導學生發現識字方法、識字規律以及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把點點滴滴的發現積累起來,逐步養成獨立識字的能力,進而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學生在閱讀和寫作時常常會遇到一些自己不認識或難以理解的字、詞,會影響學生對文章的正確理解,成為閱讀障礙,或寫作上的攔路虎。許多學生遇到困難時,要麼跳過去不理睬,結果是囫圇吞棗;要麼向別人求助,養成一種依賴心理,不利於學生獨立人格的發展。因此讀書要養成勤查工具書的習慣,讓工具書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3、傾聽、交流的習慣
「傾聽」是一種藝術,教師要充分利用口語交際教學,在學生已有聽說能力的基礎上,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包括傾聽、表達、應對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態度和良好的語言習慣。在平時的交談和學習中,要讓學生養成用普通話發言與交流的習慣。
4、質疑問難的習慣
要學好語文,就必須養成質疑問難的習慣,做到孔子說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準的,都應當勇於向別人請教,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問一切可能了解情況的人。
5、勤於朗讀背誦的習慣
朗讀背誦是我國傳統的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是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有助於發展學生的記憶力,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6、讀書看報的習慣
要增加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必須重視課外閱讀 ,必須大量地閱讀課外書籍,從書中獲取豐富的精神養料。《語文課程標准》也明確規定: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我們要不斷推選、推薦各種適合學生閱讀的書刊,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養成廣泛的閱讀興趣,激勵每個學生都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同時要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教給學生精讀、略讀、瀏覽等方法。
7、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讀書必須學會圈點勾畫,學會做讀書筆記,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寫讀書筆記還有助於培養勤於思考的習慣,提高思維的條理性和深刻性,有助於加深對讀物的理解、記憶。「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不僅是提高閱讀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
8、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觀察是啟迪學生思維的最基本的途徑。自然、社會、生活都是語文學習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課程資源,要教給學生觀察自然、社會、了解現實生活的方法,使學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聽到的隨時記下來,這對語文素養的形成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9、勤於動筆的習慣
平時閱讀自己的課外書時,可以在書上寫寫畫畫,把自己感興趣的地方畫下來,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閱讀別人的書籍時,遇到精彩的部分可以積累下來。要教育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寫日記不僅是學生練筆的好形式,而且也是加強品德修養、鍛煉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10、廣泛搜集、吸收信息的習慣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培養學生的四種能力,其中第一就是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我們要提倡培養學生廣泛搜集、吸收信息的習慣,教育學生除了在課堂上吸收知識信息外,還要能利用報刊、雜志、書籍、電視、廣播、電腦網路等手段來搜集信息,為學生終身學習做好充分的准備。
㈤ 語文學習要堅持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語文的學習一定要堅持這三個好習慣,第一好習慣:經常朗讀背誦,第二個好習慣:多去獨立思考,第三個好習慣:經常寫日記。除了這三個好習慣以外,平時也要堅持去讀一些課外的書籍,如果想要學好語文,光是那幾冊教材是不夠的,所以一定要大量的去讀一些課外的書籍。從這些課外的書籍當中,我們來獲取更多的知識。在讀書的時候,我們也一定要做好筆記。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獨立的去思考,並且也可以提高大腦的思維活力以及思考的條理性。在做筆記的時候,還可以對讀物加深印象和理解。接下來詳細的講一下剛才提到的三個好習慣,具體都是什麼?為什麼要這么做?
第三個好習慣:經常寫日記寫日記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他可以把我們一天發生的事情都用自己的語言和思想寫出來,這是一個非常鍛煉寫作能力的事情,在日記當中,我們可以描述一天發生的事情,而這日記當中的形式我們也可以靈活一些,可以短一些,也可以長一些,可以抒情,也可以描寫這樣。可以讓我們的知識變得更廣泛。剛開始寫日記的時候,我們可以寫的簡單一些,語句可能不是那麼的通暢,但是堅持寫日記,你就會發現語文的能力就會有很大的提高。以上這三個好習慣是學習語文必須要堅持的,堅持下來,你就會有收獲。
㈥ 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和語文學習態度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
著名語言學家呂淑湘先生曾說過:"在語文教學上主要的任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不能過分依賴教師的分析和講解。因為運用語言是一種習慣,習慣的養成要通過反復的練習和實踐。舉凡一切語文行為,包括識字(正音、釋義、辨形)、寫字、遣詞、造句、使用字典、詞典、讀書、聽話、說話、作文等等,都有一個由掌握基礎知識轉化為技能的問題。
"葉聖陶先生也說過:"語文方面許多項目都要經過不斷練習,鍥而不舍,養成習慣,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課標》中也多處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什麼教育家和課標都要將"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作為語文學科重要的教學目的之一呢?
眾所周知,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才能使之內化為學生的語文素養。學生在校學習語文,從一生來說,畢竟是短暫的,而離開學校,在生產和工作崗位上自學語文,則是終生所需要的。學生不能跟著老師學一輩子。路,總歸是由他們自己去走的。學生從小養成了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將來他就能在沒有任何強制因素的情況下,非常自覺地饒有興味地去讀書,去學習,從而服務於社會。學生時代播下了良種,便可贏得未來的豐收。誠如一位名人所說,「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由此看來,教育家和課標將「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習慣」作為語文學科重要的教學目的之一是有道理的。
一、小學階段應培養的語文學習習慣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過程中,要培養哪些方面的語文學習習慣呢?根據課標的要求,我們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著力培養。
(一)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正確寫字姿勢的培養,必須從學生初入學時抓起,因為初入學的兒童可塑造性強,寫字姿勢尚未定型,在這個階段抓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要讓學生養成寫字姿勢「三個一」的習慣,養成「提筆即是練字時」的習慣,不管在什麼場合下寫字,只要一提起筆來,就要一筆一畫地寫,認認真真地寫,力求做到筆畫清晰,間架合適,行款整齊。一開始,學生可能不太習慣,也可能影響做作業的速度,只要堅持下去,就能越來越熟,做到既寫得好又寫得快。此外,還要指導學生養成卷面整潔、愛護文具等習慣。
(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什麼是良好的閱讀習慣?這里我認為,應當講究閱讀的質量,也就是說要在「懂」字上下功夫。遇到「攔路虎」不要輕易放過,要認認真真地查查字典,不理解的詞要聯繫上下文體會體會意思。要養成「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一些課文要邊讀邊想像,在頭腦里「過電影」。小和尚念經--讀而不諳其義,這樣的讀就沒有什麼意義;「口」到了,「心」卻溜了號,更是讀書的大忌。學源於思,思源於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因此,還要培養學生在讀書時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精彩的段落應該反復誦讀,必領神會,有的還要背下來,印在自己的腦海里,以備隨時調用。還要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要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使他們喜歡讀書讀報;要「不運筆墨不讀書」;讀自己的書,要邊讀邊做記號;要養成讀書做筆記的習慣;可以摘抄好詞佳句,精彩段落和有關知識,也可以寫寫讀後感。
(三)養成良好的習作習慣。
良好的習作習慣主要包含留心觀察、認真思考、勤於動筆、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等習慣。要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鼓勵他們自己去觀察,並要一邊觀察一邊思考,使學生通過觀察與思考,把握事物的特徵,比較事物的異同,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這樣做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要養成認真思考,勤於動筆的習慣。有的學生往往想到一點就寫,寫了幾句寫不下去了,又塗掉重寫,結果是欲速則不達。動筆之前,一定要認真思考,想一想這篇作文重點寫了什麼,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從頭到尾都想清楚了再動筆。要讓學生樂於動筆,勤於寫作,就得改進作文的命題,加強學生自主擬題的練習,多寫日記、書信、隨想等。
還要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有不少學生作文寫好後,往往一交了之。沒有認真修改初稿的習慣,這或許是學生習作質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學生的作文寫好了,要讓他們把初稿念一念,一邊念一邊改。正如一位作家所說:好作文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作家尚且如此重視修改,小學生更應該養成嚴肅認真地對待自己作文的好習慣。
(四)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
「聽」是大有學問的。有的同學聽人講話心不在焉,聽了以後不知所雲,這就不是好的習慣。教師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聽力,使他們會聽。比如聽課,就要學會抓住中心,記住要點。關鍵的地方要側耳傾聽,並將有用的信息儲存起來。參加討論和辨論,要聽明白各人的主要觀點,看法有分歧的要能聽得出分歧在哪裡。經常訓練學生的聽力,就能使學生的耳朵逐漸聰敏起來,提高其吸收、篩選有用信息的能力。
良好的說的習慣也要從小培養。雖然小學生在入學之前就已經具備了口語的能力,但並不規范、准確、完善,往往是滿口方言,語句凌亂,有的還夾雜著一些粗野的話。進入小學以後,要進一步訓練學生的口語,提高說的質量。如堅持說普通話,響亮話,完整話。有不良習慣的,如說話哼哼唧唧、結結巴巴或帶口頭禪,還要個別進行糾正。
在小學階段需要培養的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主要就是這幾個方面。另外還有如寫日記習慣,搜集名言警句的習慣,背誦、賞析美文的習慣,不懂就問的習慣等也是需要培養的學習習慣
㈦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好習慣
習慣是一種長期訓練而慢慢形成的良好行為,好的習慣使人受益終身。習慣不是某種知識,也不是什麼超強能力,但是一種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它具有永久性的推動力。能使人變得越來越具有內涵修養,如果要衡量一個學生的知識文化素養怎樣,就看他是否有良好的聽、讀、記、寫和自覺參與語文活動的良好習慣。
一培養學生預習習慣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想順利圓滿完成一節課,課前預習是不可缺少的一部份。而要讓學生主動預習,自覺學習,就要交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同時也要有計劃的進行輔導,小學生在書本中往往會不斷遇到許多生字新詞,這些生字新詞障礙光靠老師一個一個的教會耽誤很多課堂時間,這就要求學生抓住課余藉助工具解決,並養成閱讀批註、勾畫、圈點的習慣,以提高學生的覺能力。對於小學生來說只要能用簡單的文、符號等批註、標記,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和理解能力,才能激發學生對語文教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語文教師既要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既要培養學生好讀書;又要引導學生讀好書,讀有所獲。並在班上制定一定的閱讀制度,大力調動班乾和少先隊的帶頭作用,狠抓每天晨會時間,充分利用圖書資源,激勵學生大量課外閱讀,邊讀邊想,做好讀書筆記。每周周五檢查一次,並利用一節活動課時間進行講評,講評以表揚為主,培養學生養成認真閱讀的好習慣。
三、培養學生傾聽習慣
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解,傾聽同學的發言,在聽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能做到多思、多說。這樣,保證了課堂教學活動有效地進行,活而不亂。
1、培養學生認真傾聽老師講解的習慣。在課堂上,教師盡量做到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熱情的贊語感染他們。
2、培養學生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習慣,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因材施教,組織學生通過比賽、選優或輪流當「小老師」,大膽放手,讓「小老師」給學生講解,提出自己的意見,並及時幫助同學糾正錯誤,教師對負責任的「小老師」加以表揚鼓勵。
四 、培養學生養成朗讀、默讀、背誦的習慣
1、朗讀、默讀、背誦是語文教學中最 經常的一項訓練,教師在課堂中必須生採取不同程度朗讀訓練一種習慣,以至達到教材中的要求,讀出情感。
2、默讀不是讓學生知道與朗讀相似,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在讀中學會思考書中隱藏的問題,養成精力集中的習慣。
3、背誦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學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用詞造句。布局謀篇的內在練習,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萬萬不可忽視這些教學環節。教師要輔導學生背誦的時候可根據本班情況採用聯想記憶法、口訣記憶法等方法。在背誦的形式上也可靈活多樣,如:限時背誦、限量背誦、競賽背誦、師生對背、學生接龍背等等。
五、培養學生寫作習慣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都知道作文是學生對語文知識掌握情況的一種反饋,在交給學生寫作時不斷提醒學生經常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卻忽略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日記不僅可以積累寫作素材。而且還將使動筆能力得到提高。常言道,熟能生巧。學生在長期寫日記的過程中,立意、選材、組材能力將不斷的得到提高。需要教師起到帶頭的作用,盡量做到:
1、垂先示範、作好表率。要求學生養成的習慣,作為老師必須首先養成,寫日記也一樣。
2、善與評價表揚。學生前一天的日記,無論多忙,都爭取及時批改。給他們畫上幾顆星或寫上幾句簡單溫馨的評語,釋放學生心中的不解。
3、選優刊登,激發興趣。當發現有寫得好的日記時,可在班上作範文,再讓學生修改後抄寫在學習園地上。使學生有一種被關注的感覺,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六、培養學生自學習慣
小學生要學好語文,必須勤於學習,也就是說要學會養成自學的習慣。教師教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全盤傳授,而是教給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
1、培養學生博覽群書的習慣。課前閱讀做到看音、形,閱讀時查檢生字難詞。要求邊閱讀邊動筆,在課本上根據自己閱讀發現圈、點、批、劃。養成勤於思考、勤於手的自學習慣。
2、培養學生養成自查自改的習慣。自查是一種學習效果的反饋,自改則是一種學習能力的反映。只有及時檢查,才能知道有哪些收獲,問題何在,以便及時改正錯誤。
總之,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不僅對自己的言行有所規范,對個人素質修養也有所提高,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嚴格要求自己,同時慢慢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做事的習慣,只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