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語文教學管理方面的建議
一、教學准備與設計
第1條 學習課程標准,閱讀全套教材,鑽研整冊課文,明確本學期的總體教學目標,能從目標、內容、實施和評價等角度制定學期教學計劃。
第2條 熟讀課文,能有感情地朗讀部分課文,能背誦經典課文或段落。閱讀與課文相關的原著原文和名家名篇,能從多個角度解讀課文,善於結合課文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確定教學目標。
第3條 制定課時目標要充分考慮語言、認知、情感三個維度,並能做到相互滲透和融合。課時目標要明確具體,具有可檢測性,要符合學生的年段特點,避免死記硬背,防止拔高要求。
第4條 教學要關注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習慣的培養。要重視培養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重視培養自主讀書的興趣和習慣;重視培養學生寫作文的興趣;重視培養認真傾聽、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第5條 依據教學目標、教材和相關教學資源,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防止過度拓展和拔高要求。漢語拼音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學會正確拼讀,不要花大量時間練習書寫,更不必要默寫漢語拼音。口語交際的話題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有表達和交流的興趣。綜合性學習要突出語文特點,重在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
第6條 根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多樣化的作業,合理安排書面作業、口頭作業和體驗作業。語文作業重在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運用,低年級以單項作業為主,重在詞語的理解、積累和運用,中高年級適當增加綜合性作業,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運用語言文字。課內書面作業時間一般不少於10分鍾。低年級不布置課外書面作業。
第7條 堅持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合作學習的學習任務要恰當,角色分配要明確,時間不宜過長。探究學習要激發全體學生的參與和體驗的熱情,探究的問題盡可能語文化。有效利用多媒體等輔助教學手段,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二、教學組織與實施
第8條 拼音教學要遵循實用性和趣味性原則。盡早將拼音教學與識字、閱讀教學相結合,防止進行枯燥、單調的拼音背誦和拼讀練習。可以採用游戲、念兒歌、編口訣、講故事等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
第9條 堅持集中識字與分散識字相結合。隨課文識字應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讓學生在語境中理解字詞的意義。借鑒傳統識字教學經驗,引導學生體會識字方法,鼓勵學生自主識字。掌握生字需要多次復現,經常運用。
第10條 識字教學要遵循「識寫分離,多認少寫」的原則。只要求認讀的生字,學生只要了解意思,在語言環境能識別即可,不提出書寫要求;要求書寫的生字,訓練要到位,書寫正確、端正、清楚,並能准確理解和運用。字形教學要用直觀形象,注重整體把握,個別生字可以進行適當的字形分析。
第11條 重視寫字教學,低年級要利用課內時間指導學生寫字,指導學生寫好漢字的基本筆畫,掌握漢字的筆順規則和結體規律,把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筆畫、筆順、結構難以把握的字,教師要范寫。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寫字的興趣。
第12條 閱讀教學應遵循閱讀的雙向心理過程,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先初讀,理解課文內容;再細讀,品味語言特色;最後內化升華、練習運用。要注意課文內容的內在聯系,防止肢解課文或離開課文搞孤立的語言訓練。課文背景資料和課外延伸拓展要適時、適量、適度,內容應與課文有密切關聯。
第13條 閱讀教學要重視和加強讀的訓練,力求在課堂內達到讀通、讀懂、讀好三個層次的要求。每堂課學生讀書的時間應保證在10分鍾以上。朗讀與默讀並重,能根據教學需要並結合教學情境指導學生的朗讀、默讀、誦讀和背誦。
第14條 閱讀教學要注重學生的語言積累。詞語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學習,重視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詞語的能力。要經常引導學生熟讀背誦經典的課文或段落。古詩文學習的重點是誦讀積累,同時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體會情感,感受意境。通過課內學習和課外閱讀引導學生背誦《語文課程標准》要求的優秀詩文推薦篇目。
第15條 作文教學先要讓學生敢於表達,再慢慢讓學生善於表達。起步階段應放手讓學生獨立寫作,盡量少干預,不說教。要關注學生寫作的投入狀態,尊重學生作文的語言個性,必要時給予指導和督促。作文要有一定的速度,小作文盡可能當堂完成。
第16條 習作要有適當頻率和數量要求。低年級要經常進行寫話練習;中高段每兩周寫一篇大作文,每周寫一篇小作文。鼓勵學生寫日記、周記和讀後感。閱讀教學中要經常隨機進行讀寫結合練習。
第17條 作文批改要以鼓勵為主,多表揚少批評,多建議少修改。作文講評要有針對性,不可面面俱到,應對照每次習作要求,欣賞優點,指出不足,使學生領悟寫作方法與規律。講評之後要安排修改和後續訓練,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中提高寫作能力。每學期至少對每一個學生有一次面批。
第18條 口語交際要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要通過游戲、體驗等活動讓學生獲得角色認同,明確自己的交際任務,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口語交際的話題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話題的選擇和確定要有學生參與,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話題開始教學。
第19條 口語交際的教學形式要靈活多樣,生動活潑。可以採用故事會、辯論會、聽證會、采訪、解說等模擬活動的形式,激發學生聽說的興趣,讓學生敢於表達。
第20條 綜合性學習要十分突出活動的自主性。活動內容要由學生自己選擇,活動方案要由學生自行設計,活動過程要由學生自己組織,活動成果要由學生自己展示和交流。教師在活動中主要發揮引導和協調的作用。
第21條 綜合性學習要強調學生在活動中的合作精神,一般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要引導學生組建活動小組,幫助每個學生能在小組內找到自己的位置,指導學生在合作中完成學習任務。活動過程要突出探究性。主要包括明確問題、搜集資料、整理分析資料、解決問題等。
第22條 課堂提問設計要體現啟發性、導向性和示範性。隨著年級的提高,提問要逐步從「寫什麼」轉到「怎麼寫」。對知識性提問的回答,要及時、准確地進行評價反饋。對理解性、感悟性提問的回答,要注重過程,採用追問、延時反饋等方式提高訓練效果。課堂教學語言要規范親切、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指令性用語要指向明確;抒情性語言要得體,不可過多使用。
Ⅱ 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的課程理念和目標是什麼
使每一所學校成功,使每一位學生成功。這是本次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這意味著我國高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眾教育。這意味著教育民主是本次課程改革追求的基本精神。
本次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是:
(1)遵循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原則,重建高中課程內容。使課程內容與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學生經驗有機聯系起來,把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2)增設適應時代需要的新的課程領域或課程門類,構建重基礎、多樣化、有層次、綜合性的課程結構,以為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學習提供理想的課程環境,最大限度地發揮課程的發展功能。
(3)建立學生自定學習計劃制度、學生選課指導制度、學分制管理制度,為學生自主選擇課程提供製度保障。
(4)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製度保障。
(5)完善校本評價,優化外部評價,合理處理高中課程評價與大學入學考試的關系,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高中課程評價體系。
(6)賦予每一所學校合理而充分的自主權,使課程改革建基於每一所學校的成功、每一個學生的成功。
Ⅲ 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是什麼
1、主張「和諧」。在語文教育的價值追求上注重工具素養和人文素養的和諧統一;在語文教育過程中注重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關系的和諧統一;在閱讀體驗上注重尊重兒童獨特見解和遵循文本特點的和諧統一;在教學手段應用上注重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的和諧統一。
2、主張「本真」。語文教育應基於本真的兒童,應真正從兒童需要出發,遵循兒童認知特點,聯系兒童生活世界;語文教育應追求本真的課堂,教學目標應當切實,教學過程應當真實,教學風格應當朴實。
(3)語文管理的目標是什麼擴展閱讀:
語文教學要貫徹終身教育思想,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放到重要地位。語文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們正是通過聽、說、讀、寫,與外部世界(自然、他人、社會)進行交流,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自己的內心世界,開拓精神的自由空間,開發自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在未來的信息社會,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社會發展加速,人們的職業、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呈現出多變性和多樣化的特點,終身學習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素養。因此,語文教學要從以知識積累為取向,轉向以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為取向,立足於促進學生一生的可持續發展。
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喜歡語文,學會學習語文,為他們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Ⅳ 語文學科的目標是什麼我追趕的目標是達成這個目標,我怎樣做
語文學科的目標就是培養讀寫能力,具備文字功底和文學素養,它也是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想達成這個目標,就要多閱讀一些經典的文學名著,並寫讀書筆記,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
語文,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的漢文及漢語工具。它既是語言文字規范的實用工具,又是文化藝術,同時也是用來積累和開拓精神財富的一門學問。
歷史起源:
語文一詞出現的歷史並不長。1905年,清朝在廢除科舉制度以後,開始開辦新學堂。當時的課程以至教材,都是從西方引進的,只有語文一科,教授的仍是歷代古文,當時稱為「國文」課。
五四運動爆發以後,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國文課受到了沖擊,小學於是改設「國語」,教材具有鮮明的口語特點,選用的都是白話短文或兒歌、故事等。中學仍設國文課,白話文的比重也明顯增加,選用了魯迅、葉聖陶、冰心等新文學作家的作品。
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葉聖陶、夏丏尊二人提出了「語文」的概念,並嘗試編寫新的語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國而被迫終止。全國解放後,葉聖陶先生再次提出將「國語」和「國文」合二為一,改稱「語文」。這一建議被華北政府教育機關採納,隨後推向全國,從此,「語文」成了中小學甚至擴張到其他國家的一門主課。
Ⅳ 語文的雙向目標是什麼
(一)
有時人們由於忙於具體的過程事務,而常常忘記的自己的最終目標。我們的語文教育或許就存在這樣的情況,老師們忙於對一篇篇課文深入地分析,卻忘記了學習語文的最終目標。因此有必要在此重申一下我們為什麼要學習語文,學習語文的目標是什麼。
語文教育應達到以下三個目標:理解能力的培養,表達能力的培養,人的品格的培養.
一、 理解能力的培養
理解能力分為三個層次:識字、文章意思的理解和作者思想和精神的領會。
(一)識字
識字是教育過程中最先遭遇的一場硬戰。《小學語文課程標准》要求學生小學畢業時要認識3000左右個漢字。不少學生在這人生第一戰中就打得不漂亮,這嚴重影響了他們接下來的學習任務的完成。
小學語文教師在幫助學生打好這場戰爭的過程中,目標是非常明確的,也是非常盡職盡責的,他們布置學生抄生字,抄課文,有的甚至不厭其煩地抄,五遍、十遍地抄。但是,這是一種急功近利的行為,是錯誤的做法。識字應該通過閱讀來完成,而不是為識字而識字地抄字、抄文。對一個字的掌握包括音、形、義三個方面。而音、義兩項,孩子們從小耳濡目染,常用字的音和義都已經基本掌握了,只是還不認識它們的形,還不能把音、形、義聯系起來。學母語比學外語容易,也就體現在這里。學外語時,學習一個單詞你得同時掌握它的音、形、義。母語只需要認字形就可以了,認字形應通過閱讀來完成。要認一個字,如果能反復的看到它,經常看到它,自然而然地就認得了,要做到經常看到,反復看到,最好的辦法就是閱讀。
只要方法得當,二年級的學生就能完成認識3000千字的任務。學生學完拼音後就可以引導他們閱讀注音材料。開始可以選擇一些短小精悍且故事生動的注音本,在老師和家長的陪同下讀,或與孩子一起讀,這樣有助於孩子更順利地認識拼音,當學生基本掌握了拼讀規則時,自然而然,他便能夠獨立自讀了。開始必須採用朗讀的形式,聲調還要抑揚頓挫,要聲情並茂,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地融入到故事情節當中,能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一般孩子看完30萬字的注音材料,也就是說3000個常用字每個字都看過100次以後,學生就基本能夠掌握教學大綱所要求的3000個常用字了。30萬字是怎樣的概念呢?2001年嶽麓書社出版的《三國演義》(600頁)是64萬字。600頁的《三國演義》改成注音材料,大約1200頁,每天只要看三到四頁書就可以了。
總之,通過閱讀來完成識字任務是最好的,最正確的方法。希望老師們多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少抄生字和課文。
(二)文章理解
學語文的第一個大目標的第二個層次是讀懂文章。也就是一般而言的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這一能力是相當重要的。人們要相互了解對方的想法,最重要的是要與他人交談,要閱讀他人寫的文章,而閱讀又顯得更為重要。
閱讀理解能力在人的一生當中的重要性本來無需多說,然而在此還得說。許多小學生的數學應用題不會做(其實不僅是數學,其他科目的許多題目他也不會做,只是數學問題更早被注意到,而其他科目暫時沒有被注意到而已)。你知道為什麼嗎?原來他們讀不懂題目。有些學生看題目是認題目當中的字,甚至字都認不了,題目意思他根本不理解,不知道題目要求他做什麼。這種學生一看到那好幾行的應用題題目,頭就暈了,他還怎麼解題呢?
許多高中生,課文都讀得結結巴巴的不通順。不愛開口、不愛讀課文是許多學生的通病。不讀、不看怎麼能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呢。高考的語文試卷就是三大塊,即閱讀理解、文言文(仍屬於閱讀理解)和寫作這三部分。分值比大約是60:20:70。這說明高考出題者考查學生的目標是明確的。
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要從小開始。前面說過從學完拼音開始就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了,為了檢查看書的效果,看完後可以以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復述。
老師、家長和學生自己可以制訂閱讀計劃。規定每天看多少頁。然後認真嚴格落實計劃,落實計劃比制訂計劃要難得多。讀書,一方面是很有趣的,書能讓你回到古代世界,也能讓你馳騁於未來世界,書能讓你遨遊太空,也能讓你深入到於原子,電子的微觀境界。。。然而讀書,也是一件很枯燥的事,得很有耐心,得耐得住寂寞。
很多孩子沒有閱讀的習慣。他們的課余時間全讓電視、電腦給佔了。回到家中書包還沒來得及放下便直奔電視,按下按鈕,沉浸的無窮無盡的連續劇當中。
家長們不知有沒有注意觀察過自己的孩子在看電視的神情。他們是如此地投入,他們的思想完全跟著電視情節,簡直達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任何一個孩子如果能像看電視一樣看書、學習,何愁書看不好,學習成績差!只要孩子們每天能用一個小時看書,天天堅持,日積月累,他的閱讀理解能力還會提不高嗎,還會有看不懂的文章嗎?
(三) 對作者思想和精神的領會
以上所說的對文章的理解還是較低層次的理解,而對作者精神的理解才是理解能力的高級形式。大凡一個思想家,他都有比較明確、系統的思想體系。而其思想體系總是體現在他的各種各樣的文章中。要全面了解一個人的思想,必須縱觀他的全部作品然後加以分析綜合才能得到作者的思想體系的輪廓。我想作為中學生也許並不要求他能達到這一層次。但作為一個人,超出考試、升學以外的要求來說,則必須達到這樣的閱讀理解能力。否則看了人家的書還不知他的思想,又有什麼用呢?
能理解作者的精神,才能向他人學習,才能真正站地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繼承前人的思想精神,人類文化才能得到不斷的傳承。社會才能進步。
Ⅵ 語文課堂教學目標是指什麼
語文課堂教學目標,是關於教學將使學生發生何種變化的明確表述,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得到的學生的學習結果。
具體地來說,語文課堂教學目標就是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的互動目標。新課程標准倡導的語文課堂教學目標有三個方面: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語文課堂教學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活動以課堂教學目標為導向,且始終圍繞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
新課標標准理念下,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確定與表述,與傳統教學目標表述中的本質區別,就在於將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機的融入其中。例如,有的教師把《孫權勸學》的課堂教學目標確定了4項:1、了解文意,理解文章內容。2、把握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3、積累一些重要文言詞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4、使學生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這種課堂教學目標的表述,只是讓學生從課文中了解什麼、把握什麼、積累什麼,突出的是知識與能力上的要求,而沒有過程和方法的注入,與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表述沒有本質區別,不符合新課標對語文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要求。
由此看來,明確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內涵,對搞好語文課堂教學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它是做好語文教案設計的基礎,是開展語文課堂教學的前提。
Ⅶ 小學語文學習的目標是什麼
小學語文學習的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語文學習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Ⅷ 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是什麼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
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Ⅸ 語文課程的總目標是什麼
語文課程的總目標是什麼?
1語文學習過程中,要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2要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習慣,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和同時,發展思維以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以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欣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二,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的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要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Ⅹ 語文課程目標中的三維目標是指什麼
課程標准提出的三維是「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關系:
在新課程中,三維目標是主要矛盾,知識和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這三個維度中,知識和能力是基礎,是核心,是最重要的一個維度,同時它又是其他兩個維度發展的依託。語文素養的核心是語文能力,假如把語文素養比做一座大廈,由三維目標構成,知識與能力就是大廈的基座,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就是上層建築,基座穩固了,語文教學的根基才不會產生動搖,「上層建築」也才能發展得越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重要的一維,沒有它,將使語文教學回到課改前的狀態,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沒有「過程和方法」的目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將難以落實。在兼顧其它二維的情況下,知識和能力的堅實牢固,是語文新課程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