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哪個版本語文有鹿柴這首詩

哪個版本語文有鹿柴這首詩

發布時間:2022-01-27 07:33:01

❶ 《鹿柴》這首古詩的題材是什麼

《鹿柴》 唐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譯文

幽靜的山谷里看不見人,只能聽到那說話的聲音。

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注釋

(1)鹿柴(zhài):「柴」同「寨「,柵欄。此為地名。

(2)但:只。聞:聽見。

(3)返景:夕陽返照的光。「景」古時同「影」。

(4) 照:照耀(著)。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創作背景

唐天寶年間,王維在終南山下購置輞川別業。鹿柴是王維在輞川別業的勝景之一。輞川有勝景二十處,王維和他的好友裴迪逐處作詩,編為《輞川集》,這首詩是其中的第五首。

❷ 鹿柴的古詩

鹿柴的古詩如下:

鹿柴

【作者】王維 【朝代】唐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譯文

幽靜的山谷里看不見人,只能聽到那說話的聲音。

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注釋

鹿柴(zhài):「柴」同「寨「,柵欄。此為地名。

(2)哪個版本語文有鹿柴這首詩擴展閱讀

有人將詩歌稱為「時間的藝術」,因為好詩總是擷取最富表現力的瞬間,通過藝術的點化,使之成為永恆。王維的這首《鹿柴》便是如此。

詩人以他特有的敏感,把握住了「空山人語響」和「返景入深林」的一剎那間,營造出一種永恆的幽靜空寂的意境。明李東陽《懷麓堂詩話》評曰:「淡而愈濃,近而愈遠,可與知者道,難與俗人言。」

明人胡應麟和清人王士都曾說,王維《輞川集》諸詩「字字入禪」。此言雖或有誇張,但王維的山水詩的確常常透出一種「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禪意,讀來使人「身世兩忘,萬念皆寂」。

因為王維是以一顆清凈、虛空的心去觀照自然,這使得他的這類詩中,雖然有聲有色,有響有動,卻始終是以寂靜為旨歸的。這種寂然的心境,自然與王維長期受佛教尤其禪宗思想影響有關。也正因如此,後人尊王維為「詩佛」。

對於這首詩中的「禪意」,今人李澤厚作過進一步的生發。他在評《鹿柴》和《辛夷塢》、《鳥鳴澗》三首詩時說:「一切都是動的。非常平凡,非常寫實,但它所傳達出來的意味,卻是永恆的靜,本體的靜……這便是在『動』中得到的『靜』,在實景中得到的虛境,在紛繁現象中獲得的本體,在瞬刻的直感領域中獲得的永恆。

自然是多麼美啊,它似乎與人世毫不相干,花開花落,鳥鳴春澗,然而就在這對自然的片刻感悟中,你卻感到了那不朽者的存在……運動著的時空景象,都似乎只是為了呈現那不朽者——凝凍著的永恆。」或許,正是在詩中所描繪的那一瞬間,詩人再次頓悟到了生命的本質——那就是「永恆的靜,本體的靜」。

❸ 鹿柴,這首詩

鹿柴》

作者: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王維 (701-761)字摩詰(jié),唐代大詩人,和李白同齡.他是大畫家,最善於描寫山水景物和田園風光,成為山水田園詩派的傑出代表.宋朝大文學家蘇軾說: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①鹿柴――輞川的一個風景區。輞川在今陝西省藍田縣,是王維晚年隱居的地方。他在這里經營了一個很大的山間別墅,風景非常優美。

②但――只是。

③返景――落日的光輝。

④復――又,進而。

鹿柴,鹿聲的木欄。這個風景區何以如此命名?有人解釋說,因為這里山空林密,是一個麋鹿出沒的地方。從王維這首小詩看來,這解釋也許不是牽強附會的吧。但詩人所歌詠的,並不是山林間的麋鹿,而是這里靜謐幽深的自然環境。

詩的前兩句,主要是從音響著眼的:獨坐空山密林,終日不見人影,冉冉是無邊的寂靜,只是偶爾有人從林邊走過,那喧響的談話聲才將這寂靜打破,然而,在一時的喧響過去之後,林中的寂靜不是越發的深沉嗎?「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南朝梁人王籍《入若耶溪》詩句),對於這樣的情景,古人是早就深有體驗的。

後兩句換了一個角度,描寫光線:林深樹密,陽光衡少,待到夕陽西下的時候,才有幾道餘光斜射進來,把地上的青苔照得一片明亮。正如閃電能顯現夜的黑暗一樣,這一點點亮光,反而使人更分明地感到這里的昏暗、幽深。而且,地上長滿青苔,也是陽光長期照射不到的結果。

王維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詩人,音樂、繪畫方面的精深造詣,使他對聲響、光線具有特殊的敏感和興趣。在這首寫景的小詩中,他運用自然界喧與靜、明與暗相反相成的原理,借人語的喧響和落日的斜暈來襯托鹿柴山林中的靜謐幽深,而這幽靜的環境氣氛,恰好是對於嘈雜紛擾的官場感到厭倦的詩人所渴求、嚮往的啊!

蘇軾贊美王維「詩中有畫」,他的話並不全面,王維的詩中還有音樂。這首絕句所以被人津津樂道,就因為它是詩、畫、樂的和諧的統一。

❹ 鹿柴一古詩…的全文古詩

王維(701—761),唐代著名詩人,字摩詰,蒲州(今山西省永濟縣)人,祖籍太原祁州(今山西省祁縣)。因官至尚書右丞,人們又叫他「王右丞」。他有很多方面的藝術才能,能詩善畫,還擅長書法、音樂,精通佛理。王維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傑出代表,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 他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寫作山水詩的傳統,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一個高峰,因而在中國詩歌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北宋大詩人蘇軾曾贊譽他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鹿 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誦讀:
語氣要連貫,語調要平緩,營造一種清新寧靜的氣氛,將聽者帶入幽深的山林之中。
注釋:
①鹿柴:輞川的地名。②但:只。③聞:聽。④返景:返照的陽光。景,同「影」,日光。⑤復:又。⑥青苔:深綠色的苔蘚植物,生長在潮濕的地面上。
譯文:
空曠的山谷里看不見人影,只能聽到人說話的聲音,返照的陽光射進幽深的樹林,又映照在青苔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森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前兩句以人的話語聲來反襯空山的幽靜,著重從聽覺方面描寫環境。後兩句以夕陽返照來反襯山林深處的幽暗,是從視覺上來描寫環境。聽覺與視覺相結合,構成了一幅空山人語、深林夕照的靜美畫面。從中我們能夠體會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細致觀察、潛心默會,和他偏於冷寂的審美趣味。
[

❺ 福建語文教材有鹿柴這首古詩嗎

這首詩寫出了作者在山間別墅所觀察到的山空林深、夕陽返照的黃昏景緻。前兩句寫接近傍晚的時候,空曠的山間已經看不見人的蹤影,只是從樹林深處,還隱約能聽到一些斷續的話語聲。這里的「響」,不是喧鬧的意思,而是聲音的意思。用一個「響」字襯托,更顯出空山深林的幽靜。後兩句寫夕陽的余輝,橫斜地透過濃密的樹林,重新照射在貼近地面的青苔上。由於林深樹密,綠蔭如蓋,白天的陽光無法穿透。一個「復」字透出只有早晚橫射的光線才能進入林中。這樣一形容,更增添了一種寂靜幽深的感覺。

❻ 古代詩歌閱讀語文 鹿柴出從我題材內容看,這是一首什麼詩

《鹿柴》是一首寫景詩。
《鹿柴》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這首詩寫一座人跡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參天的樹林,意在創造一個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寫空山的杳無人跡,側重於表現山的空寂清冷。之後緊接第二句境界頓出,以局部的、暫時的「響」反襯出全局的、長久的空寂。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寫空山傳語進而描寫深林返照,由聲而色。

鹿柴
朝代:唐代
作者:王維
原文: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譯文
幽靜的山谷里看不見人,只能聽到那說話的聲音。
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❼ 鹿柴有兩首古詩嗎

不,只有一首詩。

原文: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鹿柴》描寫鹿柴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於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一轉,引出"人語響"來。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後,愈添空寂。最後又寫幾點夕陽余暉的映照,愈加觸發人幽暗的感覺。

❽ 鹿柴這首詩作者是誰

《鹿柴》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山水詩中的代表作之一,是他隱居輞川時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充滿了繪畫的境界,反映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塵世官場的厭倦。全詩如下:
《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譯文】
幽靜的山谷里不見人,只能聽到那說話的聲音。
落日的余輝映入了深林。返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❾ 鹿柴這首詩

《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白話譯文:山中空曠寂靜看不見人,只聽得說話的人語聲響。夕陽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

這首詩描繪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於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一轉,引出人語響來。

(9)哪個版本語文有鹿柴這首詩擴展閱讀:

大凡寫山水,總離不開具體景物,或摹狀嶙峋怪石,或描繪參天古木,或渲染飛瀑懸泉,其著眼點在於景物之奇。而此詩則從一個奇特的現象著筆:「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層岩迭嶂,看去空無一人,可是有時會突然聽得朗朗笑語,但由於回聲的多重反射,一時間很難判斷人聲究竟從何而起。人們大約都有類似的經驗,本來很平常。

但是將這種視覺與聽覺互補的觀察事物的方法以詩的形式加以表現,就不能不說是一個創造。從詩的表現說,它別出新意,不蹈故常;從作品的接受者說,是那樣新奇有趣,儼如身臨其境,由此引起積極的情感活動。

❿ 古詩 鹿柴

《鹿柴》唐代: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釋義:

幽靜的山谷里看不見人,只能聽到那說話的聲音。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

(10)哪個版本語文有鹿柴這首詩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鹿柴是王維在輞川別業的勝景之一。唐天寶年間,王維在終南山下購置輞川別業。輞川有勝景二十處,王維和他的好友裴迪逐處作詩,編為《輞川集》,這首詩是其中的第五首。

賞析:

這首詩猶如一支天人合一的交響樂曲。詩的前兩句是:「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釋義:「在空寂的山林中,偶然傳來幾聲人語)」

其實,這里的「響」,當回聲講。初中語文課本有一篇標題為《三峽》的課文,是北魏時酈道元的作品。其中形容三峽猿猴的叫聲時,就用了「空谷傳響」這個詞。課文下面這樣註解:「空盪的山谷里傳來了回聲。響,回聲。」 這個註解非常正確。

王維這首詩前兩句寫的環境,與《三峽》寫的環境類似:都是空曠的山谷,都有回聲。區別只在於,酈道元寫的是猿猴啼叫的回聲,而王維寫的是「人語」的回聲罷了。

沒有「人」,就不可能有「語」;沒有「空山」,就不可能有「響」。詩中的「人」,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幾個人;可以是王維的友人,也可以是山中其他的人。不管是誰,他們都與「空山」匯成了一支樂曲。

它既是人的音樂創造,又是美妙的天籟!它是大自然與詩人相融的傑作,它是天人合一的交響樂曲。

詩的後兩句是:「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景,是陽光,這是夕陽的光輝返照在深山中的密林里,與林中的青苔相會了。夕陽的光輝是紅色的,而青苔是綠色的。紅綠相間,紅綠相融,一個招人遐想的境界。

這首詩獻給讀者的,不是一般的只是描繪自然風景的圖畫,而是一幅物中有人、人中有物的物我一體的奇妙畫圖。《鹿柴》是以動寫靜,意在展現輞川恬靜優美的田園風光,表現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閑情逸致。

閱讀全文

與哪個版本語文有鹿柴這首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9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8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7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3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2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3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3